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主动脉夹层分型及诊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内膜下层,形成夹层。
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主动脉夹层可导致主动脉破裂、心脏压塞、休克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包括DeBakey分型、Stanford分型和鉴别诊断。
1. DeBakey分型DeBakey分型是根据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部位和范围进行的分类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三型:Ⅰ型:内膜撕裂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远端开口于降主动脉。
Ⅱ型:内膜撕裂位于升主动脉近端,夹层仅累及升主动脉弓,远端开口于降主动脉。
Ⅲ型:内膜撕裂位于降主动脉中下段,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并可延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远端开口于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
2. Stanford分型Stanford分型是根据夹层累及的范围进行的分类方法,分为以下两型: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或)主动脉弓,包括DeB akeyⅠ型和Ⅱ型。
B型:夹层仅累及降主动脉或其分支,包括DeBakeyⅢ型。
C型:夹层累及胸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此型较为少见。
3. 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需要与高血压性主动脉瘤和动脉硬化性夹层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主动脉瘤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增宽,增强CT扫描可见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和(或)钙化灶。
动脉硬化性夹层则表现为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处的内膜片增厚,可伴有溃疡形成。
4. 治疗标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和心率等手段减轻患者症状。
介入治疗主要采用覆膜支架隔绝夹层破口,适用于部分Stanford A型和部分Stanford B型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Stanford A型和部分Stanford B型患者,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腔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
手术治疗的时机一般为夹层发生后2周内,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胸主动脉瘤的诊断】胸主动脉瘤如何诊断1.诊断检查:胸主动脉直径大于正常直径的50%以上即可诊断胸主动脉瘤,临床上升弓部主动脉直径超过5cm,降主动脉直径超过4cm,即可诊断动脉瘤。
1.1.病史采集要点1.1.1.主要症状此类患者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而发现的。
当动脉瘤大到一定程度时压迫临近纵隔组织时出现胸痛,性质多为闷痛,升主动脉瘤胸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累及弓部时可反射到颈部与颌部,降主动脉瘤及胸腹主动脉瘤可有背部、上腹部、季肋部疼痛。
1.1.2.由于压迫临近纵隔组织的表现因喉返神经麻痹引起的声音嘶哑;压迫支气管或肺实质所致的咳嗽、咯血或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累及主动脉根部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出左心衰竭的表现;当TAA侵蚀到十二指肠致问断大量胃肠道大出血;压迫肝脏或肝门导致黄疸;侵蚀椎体引发背痛甚至截瘫;动脉瘤体内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致下肢或者内脏动脉阻塞的缺血表现;TAA侵袭到肺动脉、右房、右室、腔静脉时可发生动静脉瘘引起致命性的心力衰竭;TAA破入心包则表现出心包填塞的表现;TAA可破入食管、气管引起大呕血或咯血;TAA破入胸腔引起胸腔积血。
1.1.3.患者有无外伤史,尤其是胸部外伤史;既往有无行左心导管或行体外循环术及主动脉阻断等医源性损伤史;既往有无高血压史、有无高脂血症、吸烟史、糖尿病史;有无梅毒、心内膜炎、主动脉缩窄等病史。
1.1.4.有无家族遗传病史,如Marfan综合征;有无动脉瘤家族史。
1.2.体征1.2.1.搏动性肿块:是动脉瘤的典型体征,为诊断的可靠依据。
肿块表面光滑,搏动与心率一致。
但胸主动脉瘤少见。
1.2.2.杂音:降主动脉瘤可在背部听到血管杂音,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心脏杂音。
1.2.3.压迫体征: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受压,出现颈静脉怒张、颜面浮肿、喉返神经受压声带麻痹等。
1.3.体格检查要点1.3.1.累及主动脉根部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发生动静脉瘘出现左心衰竭的表现。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腔的血液从主动脉膜撕裂口进人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别离的一种病理改变,因通常呈继发瘤样改变,故将其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美国本病年发病率为25---30/100万,国无详细统计资料,但临床上近年来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
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病症。
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7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较女性高发。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死亡率可高达50%。
主要致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至胸、腹腔或者心包腔,进展性纵隔、腹膜后出血,以及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肾衰竭等。
【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本病的根底病理变化是遗传或代性异常导致主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变,局部患者为伴有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先天性心血管病,但大多数患者根本病因并不清楚。
研究资料认为囊性中层退行性变是结缔组织的遗传性缺损,使弹性硬蛋白(elasticin)在主动脉壁沉积进而使主动脉僵硬扩,致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局灶性丧失和中层空泡变性并充满勃液样物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活性增高,从而降解主动脉壁的构造蛋白,可能也是发病机制之一。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绝大多数是由于主动脉膜撕裂后血流进人中层,局部患者是由于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压力过高撕裂膜所致。
膜裂口多发生于主动脉应力最强的部位。
组织学可见主动脉中膜退行性改变,弹力纤维减少、断裂和平滑肌细胞减少等变化,慢性期可见纤维样改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增龄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易患因素,约3/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先天性因素包括Marfan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二叶主动脉瓣疾病等。
此外,医源性损伤如安置主动脉球囊泵,主动脉造影剂注射误伤膜等也可导致本病。
64排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名壁间动脉瘤,是严重危害生命的大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生存率尤为重要,既往主要靠主动脉造影检查,近年来,由于ct技术的飞跃发展,ct血管造影(cta)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精确的特点,已显示出了巨大优势[1],cta已逐步取代大部分常规血管造影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
本文回顾性分析35例ct检查的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男24例,女11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年龄54岁。
临床表现多以剧烈急性胸腹痛、呼吸困难发病,其中高血压者27例,咳嗽咳血3例,合并胸腔积液15例,无症状者2例。
其中支架植入术后者复查7例。
1.2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使用ge lightspeed 64 vct扫描,扫描参数:140kv,350~550ma,层厚5mm,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造影剂选用碘海醇370mg/ml,注射速率4.0ml/s,使用高压注射器,应用智能跟踪技术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分叉部下方3cm处,所得图像0.625mm重建后采用ssd及mpr方法进行三维重建。
1.3 图像处理图像扫描后,将所得容积数据传输到adw4.3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后处理,如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重建,仿真内窥镜等。
2 结果全部病例⑴ct平扫均显示主动脉增粗,管径约3.5~5.5cm,管腔内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⑵内膜钙化斑向内移位,与主动脉外缘距离增大(>1cm),17例病例见主动脉壁钙化斑内。
⑶增强扫描后全部病例均出现真假腔,真腔较小,假腔较大,真腔造影剂充盈较早,假腔造影剂较晚,真腔内造影剂浓度较高,假腔内浓度较低,内膜片显示良好,为宽约2~3mm,的线样低密度影,形态多为平直或弯曲突向假腔,少数呈螺旋形,⑷其中28例显示内膜片破口(80%),21例假腔内见附壁血栓(60%),增强后附壁血栓无强化。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急性夹层动脉瘤是发病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如未能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最近文献报道,急性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每年可高达(10 ~ 29)/1 000 000人[1]。
这部分病人如未同意治疗,将有36% ~ 72%死于发病后48h,62% ~ 91%死于发病后1周。
1夹层动脉瘤的要紧病生理特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也有称为主动脉内膜剥离症或壁间动脉瘤,是由于不同缘故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在内膜和中外层间有血液通过时的压力导致大血管纵向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double-barrel),或主动脉瘤样扩张。
少数病人可能没有内膜破裂而是中层出血形成夹层。
主动脉夹层形成的缘故专门多,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马凡氏综合症、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外伤及梅毒等。
除外伤之外,其病理基础差不多上主动脉中层和平滑肌的改变。
在临床病例中,西方国家以高血压为主,既往认为国内病例青壮年多为先天性中层发育不良如马凡氏综合症等,但近年来发病者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比例逐步增高。
动脉内膜撕裂、动脉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动脉壁中间蔓延扩大至全层是夹层动脉瘤发病的病理过程。
动脉内膜的撕裂多见于升主动脉近心端和降主动脉起始部,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
撕裂的长轴常与主动脉长轴相垂直。
内膜一旦撕裂,由于血流的顺向和逆向冲击,剥离范畴会逐步增大,对高血压患者则更为危险,管壁剥离血肿蔓延多在内膜与中层的内1/3和外1/3之间进展,使内膜撕裂深达中层,并常止于中层的1/3,夹层血肿顺行或逆行蔓延,可破入胸腔、心包导致猝死或心包填塞致死,或破入主动脉内显现第二个开口,形成主动脉内的假腔流道。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依照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夹层动脉瘤。
发病在2周内称为急性夹层动脉瘤,无急性病史或发病超过2周以上者属于慢性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起自主动脉环,沿脊柱偏后,上升部称升主动脉,至右无名动脉分支横行至锁骨下动脉,称主动脉弓,此后沿脊柱左侧下行称降主动脉,穿过膈肌进入腹部称腹主动脉,直达左右髂动脉分支。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症状,尤其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早期症状,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什么表现?得了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会怎样?以及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哪些并发病症,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常见症状:胸痛、剧烈疼痛、血管杂音、心脏杂音、紫绀、皮肤苍白、心包压塞*一、症状:绝大多数病人夹层主动脉瘤出现时突然感觉腹部、胸部或背部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烈疼痛。
胸痛可放射到颈、臂部,与急性心肌梗塞相类似。
给予吗啡类药物亦未能减轻疼痛。
疼痛为持续性,直到夹层动脉瘤穿破后才自行缓解。
患者常呈现皮肤苍白、出汗、周围性紫绀等休克征象,但血压仍高于正常。
腹部疼痛易与急腹症相混淆,但夹层动脉瘤病例很少呈现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
主动脉壁剥离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可呈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心脏杂音。
累及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髂股动脉者可出现局部血管杂音,同侧脉搏和血压减弱或消失。
病变累及脑血管者易与高血压引致的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相混淆。
肋间动脉受累可突然出现截瘫。
*二、诊断:1、撕裂的内膜片与伪影鉴别:前者为一层薄而略为弯曲的线样结构,而条形伪影则表现为较粗的直线结构。
2、假腔内充满血栓时须与动脉瘤的血栓形成鉴别:真性主动脉瘤表现为单个显影和扩张的管腔被一层薄的主动脉壁所环绕,加上沿主动脉壁的周围性钙化。
而主动脉夹层则表现为两个显影的腔被一层薄的内膜片隔开或两腔的显影时间和速度不同。
*以上是对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发症,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常见并发症:心梗、猝死*一、并发症:当DeBekay I、II型夹层剥离累及主动脉瓣时,出现主动脉瓣区的舒张期或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极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心率快,呼吸困难等。
夹层剥离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夹层剥离破入心包时可迅速发生心包填塞,导致猝死。
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一)一、主动脉瘤的概述动脉瘤的定义:血管扩张超过正常管径的50%。
(一)胸主动脉瘤的概述:升主动脉直径通常小于3.5cm,降主动脉小于3cm。
升主动脉内径大于4cm称为主动脉扩张,大于5cm称为动脉瘤;降主动脉内径大于4cm,称为动脉瘤。
在CT上,动脉瘤可呈长梭形或囊袋状(球形)例1.升主动脉梭形动脉瘤。
男,59岁,升主动脉明显增宽,呈梭形扩张,管腔内直径约52mm,管壁光整,未见充盈缺损。
2.主动脉弓梭形动脉瘤并附壁血栓。
男,70岁,反复胸闷不适8年,再发1周。
主动脉弓明显梭形扩张,管腔直径约6.9cm,管腔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侧壁见新月形充盈缺损,最厚约2.4cm。
另见腹主动脉下段明显梭形扩张,管腔直径约5.2cm3.升主动脉梭形瘤合并头臂干扩张、右锁骨下动脉梭形动脉瘤,右颈总动脉起始部明显迂曲,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明显迂曲,降主动脉走行迂曲。
女,84岁,我院CT平扫示升主动脉增宽。
CTA示:升主动脉明显增宽,呈梭形扩张,管腔内直径约50mm,降主动脉走行迂曲。
升主动脉上段、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壁欠光整,见多发钙化斑。
4.升主动脉梭形动脉瘤,头臂干扩张,左颈总动脉起始部、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迂曲,降主动脉走行明显迂曲。
主动脉粥样硬化。
女,65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气促8年,加重4天。
CTA示:升主动脉明显增宽,呈梭形扩张,管腔内直径约53mm,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壁欠光整,见多发钙化斑。
头臂干扩张,左颈总动脉起始部迂曲,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迂曲,降主动脉走行明显迂曲。
(二)、腹主动脉瘤的概述正常腹主动脉直径(外壁至外壁)不超过3cm腹主动脉瘤的定义:动脉局部扩张超过正常大小的50%。
大多数腹主动脉瘤发生在肾动脉起始部下方的腹主动脉段,然后渐渐发展到一侧或双侧的髂动脉。
大多数腹主动脉瘤呈梭形,或表现为整个血管管腔均匀扩张。
CT平扫在评价动脉瘤大小方面有优势,但需确定附壁血栓以及有无夹层,必须使用对比剂,进行CTA检查。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通常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威胁。
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扭转主动脉夹层的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主动脉夹层。
第一部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1.1 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背痛、腹痛等,还会引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其中胸痛是主动脉夹层的最常见症状,多数病人在发病时会出现剧烈、钝痛或撕裂感,可沿胸骨旁边向上向下放射。
此外,如果主动脉夹层累及了胸腔、纵隔或心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表现。
1.2 影像学检查为了明确主动脉夹层的确切位置和大小,影像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在接受影像学检查时,医生通常会采用超声波、CT、MRI等检查方式。
其中,CT检查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特别准确。
在扫描时,医生需要给患者注入造影剂以便更好地观察主动脉内腔的情况。
1.3 实验室检查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可以帮助医生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鉴别。
第二部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2.1 保守治疗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不同症状和情况,医生可以进行保守治疗。
这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
2.1.1 药物治疗如果主动脉夹层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并发症,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控制血压、心率等。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降低血压、减少动脉内压力来减少对主动脉夹层的压力。
一般来说,主动脉夹层患者应该始终保持在低血压状态下,以减少夹层壁的剪力。
2.1.2 血管内治疗针对主动脉夹层的急性并发症,医生通常需要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以便更快地控制病情。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介入性治疗和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对于主动脉夹层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2种: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
2.2.1 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目前仍是治疗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高血压患者胸背部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持续时间长达半小时甚至几小时,患者不要简单的认为是心肌梗塞,还要注意排查主动脉夹层。
出现主动脉夹层疑似症状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查确诊。
1、心电图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单纯主动脉夹层本身没有特异性心电图改变。
但是伴有高血压者可看出左心室肥大,非特异性ST-T改变;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时,会发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心肌梗塞的状态改变;心包积血时可观察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
2、X线X线平片是主动脉疾病的常规检查,对于诊断慢性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观察到上众隔或主动脉弓影变大,主动脉外形出现不规则,有局部隆起,主动脉内膜钙化影,此时可以推测主动脉壁厚度,达到10毫米时夹层分离的可能性非常大,超过10毫米则可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其局限性在于“定性”和“定量”都不准确,无法作为确诊的依据。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通过显示主动脉扩张能分辨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还能找到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的内膜瓣(此瓣将主动脉夹层分为真假两腔),但是对于定位缺口位置和主动脉分支血管血管有局限性,而且无法检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对于降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性高。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于检测判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但可以发现夹层的位置和范围,有时还能显示内膜撕裂口的位置,还可以看到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主要分支的灌注情况,发现血管造影无法发现的钙化,但对于A型病变诊断价值较小。
5、超声心动图包括M型超声、二维超声多以及普勒超声,对于诊断主动脉夹层分离意义重大,能有效识别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腔积血和心包积血等并发症,多普勒超声还能够准确进行破口定位、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主动脉瓣反流的定量分析也有很大的作用。
6、磁共振成像(MRI)其临床价值在于清楚定位内膜破口的位置和剥离的内膜片、血栓,显示出真、假腔以及夹层累及的范围,从而进行分型,也能够查出主动脉分支的情况。
怎么鉴别诊断胸主动脉瘤?
一、概述
胸主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它与一般肿瘤有所区别。
又因为胸主动脉瘤的后期症状可能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与很多其他疾病都形似的地方,所以临床上往往要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
下面某同事和大家分享一个某同事总结出来的鉴别胸主动脉瘤的方法。
二、步骤/方法:
1、胸主动脉瘤一开始基本没有明显的症状,慢慢发展就会对应病症具体部位出现明显的病症。
压迫气管和支气管可引起咳嗽、气急、肺炎和肺不张;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膈神经引起膈肌麻痹;压迫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可引起上肢及颈部、面部、上胸部浮肿;压迫胸骨可引起胸痛。
胸主动脉瘤容易与一些病症想似的疾病混淆,因此需要清楚了解各种病的具体特点,进行鉴别诊断。
2、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区别:多数在胸主动脉瘤的基础上并发主动脉内膜分离而产生,两者很相似,较难鉴别,但夹层动脉瘤往往有突发病史,发病时剧烈胸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常伴休克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迅速进展而死亡。
3、与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区别: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可发生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但假性动脉瘤往往有创伤史或感染史,超声心动图,CT和MRI检查可提供鉴别,必要时行血管造影。
4、与中心型肺癌区别:有时不易与胸主动脉瘤相鉴别,但此病有咳嗽,咳痰带血史,痰瘤细胞检查呈阳性,纤维光束气管镜检查,取病理标本检查可以确诊。
5、与食管癌区别:中下段食管癌与降主动脉瘤在X线检查时,易混淆,但食管癌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史,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镜检查可以确诊。
6、通过以上一一排除,基本就可以确诊胸主动脉瘤了。
接下来就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名词解释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是指血液在主动脉壁内形成新的通道,导致主动脉壁剥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要发生在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形成真腔和假腔。
真腔是血液原始通道,假腔是主动脉内膜与中膜之间的新通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严重且紧急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可能会发生主动脉破裂,导致生命危险。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可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突发剧烈的胸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病人往往会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常常被形容为“刀劈样”疼痛,疼痛可向背部放射,伴有不安感。
2.血压不稳: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由于新通道的形成,会导致血液在主动脉内形成两个通路,造成血压失控。
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的情况,甚至出现一侧高一侧低的情况。
3.呼吸困难:由于主动脉夹层导致主动脉内腔狭窄,从而影响到周围器官的供血。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动脉壁结构异常:如驰快动脉瓣疾病、Marfan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增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2.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加重主动脉壁的压力,增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概率。
3.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壁的病变,会使动脉壁转化为脆弱和易受损的状态,增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类与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按照解剖位置和形态特点进行分类。
按解剖位置可以分为两类:上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按形态特点又可分为两类: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起始于主动脉瓣上方的夹层,朝上行主动脉扩展;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起始于锁骨下动脉以下的夹层,多为胸腹主动脉的病变。
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并使血液漏到主动脉壁层,从而引起主动脉壁的分离和脱层。
如果不及时治疗,该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主动脉破裂和心脏衰竭等。
因此,正确的诊断主动脉夹层至关重要。
以下是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1. 外科表现主动脉夹层的外科表现非常类似于主动脉瘤。
通常,它会导致急性的剧烈疼痛,往往在胸部或背部。
疼痛可能会向下传递,从腰部和下肢扩散。
短时间内疼痛会达到峰值并且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2. 影像学表现根据影像学特征,主动脉夹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型为仅涉及上腔主动脉的夹层,第二型为涉及上腔和降主动脉的夹层,第三型为涉及降主动脉的夹层。
CT和MRI成为了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极其详细的横断面图像,从而让医生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夹层。
3. 临床特征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包括动脉压力不稳定,心率升高,胸部和背部的疼痛,呼吸急促,恶心和呕吐等。
如果患者出现类似症状,应该立即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认是否为主动脉夹层。
4.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并非必需,但其可以充当参考指标。
主动脉夹层可能会影响肾功能、肝功能和心脏酶等指标。
因此,在确定诊断时,医生可以使用血液检查来评估这些指标。
总的来说,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方面的表现,如患者外科表现的特征、影像学表现、医生的临床诊疗经验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等综合考虑,并结合临床经验和科学技术,可以更准确和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目前,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临床表现是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疼痛部位可以放射至背部或腹部,伴有血压升高或下降,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缺血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A、MRI和超声心动图等。
CTA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位置、范围和分型,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有着独特的优势。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初步判断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并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
最后,实验室检查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辅助手段。
血液生化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和心肌酶等指标,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凝块溶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血管内膜的损伤,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诊断标准,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心电图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李艳云【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8(038)001【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表现,予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CT、MRI、主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电图早期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发生率为88.5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导阻滞(发生率为82.86%),ST-T段改变(发生率为74.29%),心房颤动(发生率为65.71%),高于窦性停搏(发生率为31.43%)、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发生率为37.14%)、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2.86%)、心电图正常(发生率为25.7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分型、剥离内膜片,不能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诊断符合率为8.57%,费用最低,适用性最广泛,可床边检查.胸部X 线片诊断符合率为31.43%,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88.57%,能显示分型,大部分能显示剥离内膜片、能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而CT、MRI、主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且能明确临床分型,能明确显示剥离内膜片,能明确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但费用高昂,操作复杂,适用受限.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临床诊治中要加强对该病的鉴别,早期应用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总页数】2页(P107-108)【作者】李艳云【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动态心电图室,河南洛阳 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相关文献】1.频谱心电图早期诊断妊娠期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J], 张贵曼;吴玲玲;张学燕2.心电图右胸导联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J], 张卓慧;高飞;董少红;吴佳逢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J], 周金香4.频谱心电图早期诊断妊娠期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J], 付新5.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 [J], 李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年对于夹层动脉瘤的认识不足,相应的检查手段不多,因而诊出率不高,常易与急性心梗相混淆。
随着对心血管病认识的加深,医务工作者对急性夹层动脉瘤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无创性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其诊出率提高,使大部分病人得到早期诊断。
1.1 夹层动脉瘤急性期临床表现突发剧烈的疼痛为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约发生于90%的患者。
疼痛呈撕裂或刀割样,难以忍受。
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和濒死感觉,且为持续性,镇痛药物难以缓解。
急性期约有1/3的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皮肤湿冷,脉搏快弱和呼吸急促等休克现象。
当夹层剥离累及主动脉大的分支或瘤体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引起各器官相应的表现。
当DeBekay I、II型夹层剥离累及主动脉瓣时,出现主动脉瓣区的舒张期或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极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心率快,呼吸困难等。
夹层剥离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夹层剥离破入心包时可迅速发生心包填塞,导致猝死。
当发病数小时后可出现周围动脉阻塞现象,可出现颈动脉或肢体动脉搏动强弱不等,严重者可发生肢体缺血坏死。
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头臂动脉,可引起脑供血不足,甚至于昏迷、偏瘫等。
降主动脉的夹层累及肋间动脉可影响脊髓供血引起截瘫。
累及腹腔脏器分支则可引起肝供血不足,肝功受损,类急腹症表现或消化道出血、肾功损害和肾性高血压等。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体征与实验室检查,除外出现上述合并症一般无特异。
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检查应用于临床,可以准确地诊断夹层动脉瘤。
1.2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血、尿常规正常。
部分患者发病急性期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出现管型及大量红细胞。
1.3 影像学检查
1.3.1 超声心动图该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开展较多的无创性检查,能够显示出瘤体的部位、大小、范围、搏动以及并发症。
如合并夹层动脉瘤,超声心动图能显示分离的内膜、真腔、假腔以及附壁血栓。
如为假性动脉瘤,则可以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破口、瘤腔以及附壁血栓。
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单位逐步推广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对于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TEE的敏感性可以高达78.3% ~ 98%,特异性为63% ~ 96%.但对远端降主动脉瘤的敏感性则大为降低,仅为40%左右。
TEE可以观察夹层内膜撕裂的位置、假腔内血栓及血流、心包内是否存在积液等,并可见真假腔间波动的内膜片。
由于TEE受到检查者经验的限制,对于复查病例缺乏良好的对比,其对胸主动脉瘤以及近段腹主动脉瘤观察效果好,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观察效果不佳。
1.3.2 X线胸部X线平片后前位和侧位显示胸部动脉瘤阴影。
部分患者在胸主动脉瘤走行区域可见钙化斑点或片状钙化阴影,并在透视下显示扩张性搏动。
1.3.3 CT CT检查能显示瘤体的部位、大小及范围。
近年应用超高速CT和螺旋CT用于诊断胸主动脉瘤,进行二维、三维重建可以显示瘤体与周围组织的毗邻,清晰识别头臂干血管情况,特别是对于降主动脉瘤夹层逆行撕裂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的患者。
检查一般可在10min内完成是CT检查的优势。
其对降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为83%~94%,特异性为87%~100%.而对于升主动脉瘤的敏感性小于80%,其主要缺点是不利于撕裂口的位置以及动脉分支血管情况的判断,对主动脉是否存在返流也不能作出判定。
1.3.4 核磁共振该检查是目前快速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重要检查手段。
传统核磁共振(MRI)采用心电门控自旋回波T1加权像,多平面多相位成像。
但由于患者呼吸活动的影响,图像质量较差。
近年来快速屏气条件下MRI技术,克服了以上缺点,有利于主动脉疾病的动态显示,特别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口及其假腔的观察。
研究人员采用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扫描技术、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以及三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 CE MRAD)等方法对主动脉疾病实施快速诊断。
Rrata等报告应用非加强影像技术,依靠三维快速自旋回声技术检查主动脉夹层,结果显示主动脉疾病类型可以得到清晰显现。
因而现阶段该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
必要时可采用有创检查,如动脉造影。
通过动脉造影可以发现增大的动脉瘤。
如果是夹层动脉瘤,真假腔内血流存在差别,因而可以通过显影剂浓度的差别进行区别。
如果心电图提示病变可能累及冠脉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可以考虑同时实施冠脉造影。
由于过量的显影剂存在肾毒性,因此近年该检查在临床上的使用率有所下降,但对于存在主动脉分支闭塞的患者,该检查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