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全册学案-47
- 格式:doc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7
全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共57页附答案)全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共57页附答案)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一、学习目标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感悟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二、自主预习1. 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是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
4.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
三、合作探究1.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危害。
2.有人说:“正是因为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所以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了。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四、随堂演练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争取外交平等3.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有()①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更加贫困②军队战斗力减弱③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增④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更加严重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A.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B.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C.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D.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5.《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①广州②天津弱③厦门④福州⑤南京⑥定海⑦宁波⑧上海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⑦⑧C.④⑤⑥⑦⑧D.①③④⑦⑧6.乾隆皇帝说:“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掌握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
2. 课件: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教材和笔记本。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 准备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设计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2. 导入导出:- 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研究目标。
-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3. 教学展开:- 根据教材的布置,依次进行教学。
- 使用教学课件和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 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4. 深化拓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研究。
- 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料,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复:-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复。
-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和课后作业。
6. 课堂点评:-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 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互动讨论,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笔记,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反思能力。
3.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 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
3. 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4.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爱好者社团和活动。
2. 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网站和电影资源,供学生拓展研究。
3.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历史与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 掌握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程介绍: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定义、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学习方法指导:如何观察历史与社会现象、分析问题、综合信息、进行比较等。
3. 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培养方法。
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历史与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兴趣。
2. 讲座:教师讲解课程介绍、学习方法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历史与社会现象,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进行研究。
4. 思维训练:教师给出思维题目,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展示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 学生提交思维训练作业,展示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人类社会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 掌握人类社会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包括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自身的特点等。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3. 人类社会的形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自身的特点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成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形成条件。
3. 综合分析: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思考人类社会的形成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对人类社会形成的综合分析报告,展示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现象等。
理解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的整体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历史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归纳和表述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培养其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重大改革、战争、著名人物等。
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和标志性事件。
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和深入分析。
历史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知识呈现与讲解:系统讲解本课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现象等。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互动与讨论: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某个历史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课堂问答活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在互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述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实践操作与探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参观历史遗址、采访当地老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与社会的变迁。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开阔其知识视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史实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替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4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7课: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第8课:国民政府的成立与抗日战争第9课: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与测试评价:定期布置历史作业和进行测试,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材2. 辅助资料: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教学设备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2周)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课时)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替(1课时)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课时)2.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3周)第4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2课时)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课时)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课时)3.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3周)第7课: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2课时)第8课:国民政府的成立与抗日战争(2课时)第9课: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时刻和转折点2. 教学难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近代史上不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现代史中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八、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历史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对整体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强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课程内容介绍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解释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如史料分析、比较研究等。
1.3 课程目标明确本章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和观点。
开展史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上)2.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地图等展示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2 课程内容讲述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安排学生进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史(上)3.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课程内容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方面。
3.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近现代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安排学生进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
第四章:世界史(上)4.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地图等展示世界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过程出示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出示半坡出土的石斧、渔钩和纺轮图出示人面鱼纹彩陶盆思考:1、半坡人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吗?思考: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小组讨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制作比较表格。
“半坡”以学生阅读探究了解为主。
学会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
例题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磨制石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B、打制石器尽管比磨制石器落后,但打制石器比磨制石器更耐用C、磨制石器相对于打制石器来说,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D、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2、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村落距今大约多少年()A、一万年B、九千年C、七千年D、五六千年3、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先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粟C、玉米D、小麦4、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下列哪个村落遗址()A、古代西亚村落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C、余姚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5、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A、一万年B、九千年C、七千年D、五六千年6、圆形尖顶的地穴式房屋是下列哪种先民的住宅()A、半坡先民B、河姆渡先民C、泰国的先民D、大汶口先民7、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出现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8、记述特洛伊战争的古希腊文献是()A、《圣经》B、《吉尔伽美什史诗》C、《荷马史诗》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9、相传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的是()A、A、黄帝B、炎帝C、女娲D、大禹10、“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年,终于制服洪水的是()A、尧B、舜C、禹D、汤二、读图题15、观察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说说哪些是打制石器,哪些是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有:磨制石器有:(2)、说说为什么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16、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第一章:我们先民的生活1.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状况,包括饮食、服饰、居住、交通等方面。
1.2 教学内容:先民的食物来源和烹饪方式先民的服饰特点和制作工艺先民的居住环境和建筑风格先民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1.3 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分组讨论,研究不同地域先民的生活差异制作手工艺品,体验先民的制作工艺1.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文明,了解其生活特点和贡献制作一份手工艺品,展示先民的制作工艺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过程,包括夏商周的建立和更替。
2.2 教学内容:夏商周的建立和更替过程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2.3 教学活动:观看历史动画,了解夏商周的建立和更替分组讨论,分析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角色扮演,模拟社会变革的过程2.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国家,了解其建立和更替的过程写一篇短文,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3.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建立过程,包括秦朝和汉朝的建立。
3.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过程和建立汉朝的建立和统治政策统一国家的影响和意义3.3 教学活动:观看历史纪录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分组讨论,研究汉朝的建立和统治政策制作时间轴,展示统一国家的建立过程3.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统一国家,了解其建立过程和影响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统一国家的建立过程第四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过程,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和民族融合。
4.2 教学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政权分立的原因和影响民族融合的方式和特点4.3 教学活动:观看历史剧,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分组讨论,分析政权分立的原因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民族融合的过程4.4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政权分立时期,了解其更替过程和影响写一篇短文,分析民族融合的方式和特点第五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简介
本文档是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共包含全册内容。
该教案是为帮助八年级学生系统研究历史知识而编写的,旨在培养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案根据最新部编版教材内容编写,以简练、清晰的语言为特点,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研究。
内容概述
本教案涵盖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全部内容,共分为以下几个单元:
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变革和交往
2. 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特点
3.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变革
4.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
5. 第五单元:开放的世界——东亚地区的交往
6. 第六单元:对外侵略与中国的抵御
7. 第七单元:宗教变革与科学革命
8. 第八单元:欧洲殖民与美洲革命
每个单元的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适用对象
本教案适用于八年级学生历史课的教学。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教老师,都可以根据教案提供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或辅导教学。
使用方法
教师可根据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根据教案的设置,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讨论、小组活动或课堂练等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研究情况适当调整教案中的内容和方法。
总结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是一份为八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辅助材料。
通过使用本教案,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案的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能够为教师提供便利,使得教学更加高效。
人教八年级下全册教案集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课程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3.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如: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
教师再提纲挈领地从全球的视野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的探索阶段。
这种探索是从工商业的兴起开始的)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二、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比一比: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2. 掌握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2. 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理念。
2. 运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3. 示范:教师示范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或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2. 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
2. 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案例研究:学生进行案例研究或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 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社会1.1 认识社会【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
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活动】1. 导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社会实例,理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 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对社会的一个观察。
1.2 社会生活【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相处。
【教学内容】社会生活的形式与内容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与互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及其意义。
3.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体验交往与互动。
4. 小组分享:交流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
【作业布置】记录自己一天的社会生活,分析其中的交往与互动。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开端2.1 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掌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的进化过程。
2. 讲解:教师介绍人类的起源、进化以及文明的发展。
3. 资料分析:学生分析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
4. 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布置】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资料,进行阅读理解。
2.2 古代文明【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学会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教学内容】古代文明的代表及其特点古代文明的兴衰与影响【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代表。
2. 讲解:教师介绍古代文明的特点、兴衰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布置】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024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及其背景。
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确保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网络。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强调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课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实物展示: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讨论成果,锻炼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汇编
介绍
本教案汇编旨在为八年级学生提供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指导
和教案资源。
本教案汇编基于新人教版教材编写,内容全面、系统,适合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使用。
使用说明
教案汇编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组织,每个章节都包含相应的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
教学需求选择相应的教案使用。
主要特点
- 全面覆盖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
- 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组织,便于教师查找和使用
- 每个教案都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 提供多种评价方式,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使用建议
-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教案中的内容和评价方式。
- 教师可以根据提供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研究和成长。
结束语
本教案汇编是一个有用的资源,可以帮助八年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工作。
希望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份教案汇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班级姓名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一、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民俗活动及其演变和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2.初步掌握调查、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民俗活动及其演变难点:如何认识春节等民俗活动蕴涵的文化传统,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二、格物致知填空题一、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1、春节(1)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是。
(2)你知道在古代,这一节日有哪些名称?、。
(3)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是什么时侯确定的?。
(4)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历1月1日称为。
农历初一定名为。
2、春节的民俗活动(1)春节期间有许多民俗活动。
说出你的家乡春节这一天的民俗活动。
(2)这些民俗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没有发生变化?请用你家乡的事例加以说明。
(3)在历史的演变中,有些春节民俗逐渐消失,一些新的春节民俗活动开始出现。
你举例说明吗?(4)春节是否完全是汉族人的节日?请举例说明。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举例:说明:(5)除夕是团圆之夜,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守岁。
请你给大家讲讲理由吗?8.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二、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展示(二)师生共同探讨1.传统节日2、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依据你的了解,填出下列节日时的民俗活动三、小结课文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四、课后巩固材料一关于“年”,我国古籍《春秋谷梁传》说:“五谷皆熟为有年”。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也解释为“年,谷熟也”。
可知古人是以每收获一次庄稼为一年,过年就表示一次庄稼收获完毕。
年,是古代农事的记录,是庆祝丰收的日子。
材料二“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这是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词,她唱出了春节人们贴门神,以求保护自家安宁的心态。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
班级姓名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大河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母亲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古代埃及国家为例的详细分析,学生能够正向迁移,自主学习其余三个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最后归纳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能够初步具有一种唯物看世界的方法。
课程标准:
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格物致知
填空
(1)埃及地理位置。
(2)埃及气候特点,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3)境内唯一的水源是,是世界第一长河,由于该河每年夏季
,冬季,所以说古埃及文明是。
(4)古埃及文明产生时间,古埃及初步统一时间,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国,,埃及被西亚的所灭。
(5)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是,气候特点,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水源是,由于这里干旱少雨而且不稳定所以
,因为这个地方犹如一弯新月所以有人称之为。
(6)公元前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
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是()。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2.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3.公元前6世纪,灭亡古代埃及的是()。
A.古巴比伦B.古代印度C.波斯D.雅利安人
疑难问题记录
二、课堂助学:
(一)师生共同探讨
1、学习资料
●尼罗河泛滥节,啊,尼罗河,我赞美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育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备用知识:大约在每年的六月初,尼罗河开始涨水,十月份达到高潮。
而到十一月底,大水开始撤退,到了下一年的四月中旬直至六月中旬,尼罗河水减低到它平常宽度的一半。
这时,收获已经完毕,大地上光秃秃的,埃及人苦受太阳的炽烤,加上由撒哈拉大沙漠吹来的热风
的摧残,万物凋零,生命像是停止了运动,人们在焦急中期盼着新的尼罗河水的到来。
思考:人们总是把洪水泛滥视为灾难的同义语,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过泛滥节,深情地赞美尼罗河,甚至有人说说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定期泛滥,为人们耕种提供了天然肥料,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使得古代埃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
2、读课本P24图2-2《收割者》,用语言描述一下古代埃及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
描绘了尼罗河畔的古代埃及人民在辛勤地耕种,反映出埃及适宜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图中描绘了两个时期的景象:播种期和收割期.生产时,劳动人民使用简单的犁耕工具,集体
劳作.收获时,硕果累累,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可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3、整理出古代埃及的发展线索和主要文明成果
4、看书本“古代亚非文明区域”图,参照古代埃及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古代巴比伦。
备用知识: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
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
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整理:
三、小结课文
文明古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母亲河发展线索
古代埃及非洲东北
部
气候干旱尼罗河
(1)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几十个小国
(2)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建立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
古巴比伦亚洲西部
两河流域
干旱少雨
幼发拉
底河、
底格里
斯河
(1)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
(2)苏美尔人在下游定居,建立很多小国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四、课后巩固:1.看右图,回答问题
图A图B(1)图A、图B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2)图中弧形的狭长地带被称作什么?
(3)两河流域的早期居民都有哪些?
(4)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上图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这片土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哪个国家?试比较这个国家和古巴比伦赖以生存的主要地理因素。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2)
班级姓名主备人:鲍华浩审核:汪明新授课时间: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大河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母亲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古代埃及国家为例的详细分析,学生能够正向迁移,自主学习其余三个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最后归纳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能够初步具有一种唯物看世界的方法。
课程标准:
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格物致知
印度河和恒河位于,该流域印度河与恒河滋润着土地,土壤,气候,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最早种
植。
,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标志着印度文明形成,公元前3世纪,国,王,基本统一了印度半岛。
约公元前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朝。
约公元前年,中国的朝建立,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1、佛教产生于()。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2、下列选项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的是()。
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C.古巴比伦D.古代印度
3、下列关于四大文明古国描述最适合的一项是()。
①都起源于大河流域②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业生产③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④都位于北半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填表
文明古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母亲河发展线索
古代印度南亚次大
陆
土壤肥沃,
气候湿润
印度河、
恒河
(1)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2)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3)公元前6世纪起,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4)几百年后,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
古代中国亚洲东部
黄河流域
植被丰富,
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
游地区雨
量充沛,水
网密布,气
候温暖
黄河
长江
(1)距今1万年左右,出现早期农业
(2)距今5千年左右,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辽河
域都出现了文明成果,并已达到较高程度。
(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4)公元前1600年前后建立商
四个文明古国共同点:(1)都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
(2)经济都以农业为主,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二、课堂助学:
(一)师生共同探讨
1、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喜马拉雅山脉以南亚欧大陆的南延部分。
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但面积小于洲,故称次大陆。
谈谈印度文明的有利自然条件:
2、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思考:阅读图2-5,中国古代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说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化,不仅在黄河长江流域,而且东北的辽河流域,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区都有古老文明的出现。
3、距今五千年前后,长江黄河流域的文明与半坡、河姆渡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1)、新时期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
(2)、农业率先进入犁耕时代
三、课后巩固:
1、看图回答问题
图A 图B
(1)右图中的文物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什么?它精致在什么地方?
你能说出它的出土国家和地区吗?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
(2)请你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说:四大文明古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在北半球,都在北回归线附近,都在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
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这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3)为什么最早的文明发源地都在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标志性建筑物是什么?
早期人类对生存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金字塔、
空中花园、泰姬陵、长城
四、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