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物区别为种类物和特定物的法律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27.87 KB
- 文档页数:6
【tips】本文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的司法考试重要知识点,大家定要好好复习!
司法考试民法要点:特定物与种类物
司法考试民法要点:特定物与种类物。民法在司法考试中的比重很大,我们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概念
A.特定物是独具特征或被特定化并且无从替代的物。特定物既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如鲁迅某书手稿、刘海粟的画等,也包括经当事人指定后被特定化的种类物,如经挑选的家具等。特定物因其不可替代性,故也称不可替代物。
B.种类物是以品种、规格、质量或度量衡确认的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如1吨煤、20公斤大米等。种类物在交易时,具有可替代性,故也称可替代物。种类物如经当事人指定后,也可成为特定物。
(2)区分的法律意义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专属性。
民事法律关系,有的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租赁、借用合同等,而有的只能以种类物为客体,如消费借贷、货币借贷等。在租赁合同和借用合同期限届满时,承租人和借用人必须归还原物特定物。相反,在消费借贷或货币借贷合同期限届满时,借贷人只要归还同种数量的物或同值的货币即可,因为所借之物或钱已被处分掉了,不可能也不需要返还原物或原币,况且原物、原币与返还的物、货币是具有共性、可替代的物种类物。
B.标的物灭失时的法律效果不同。
当特定物作为债履行的标的物时,该物于交付对方当事人前灭失的,债务人可免除交付义务,改负过失赔偿责任。而若以种类物作为债履行的标的物时,债务人不能以交付前物。已灭失作为免除交付的抗辩理由,仍需以同样品质、数量的种类物交付。
1、特定物,是指具有特有的属性、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如一张名画、一件古玩等。当然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在种类物中,经过特别选定挑出来的物,也就成为特定物了。这种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特定物在交付之前灭失的,可免去义务人的交付义务,因其交付已为不可能;而如果交付的是种类物,则不能免除义务人的交付义务,除非同种类物已全部灭失。
2、种类物,是指性质、种类相同,即具有共同的物理属性和经济意义的物。它可以用品种、牌号、件数、长短、容积、重量等加以确定。这种物可以相互代替。如大米、布匹、钢材、水泥等。货币也是一种特殊的种类物,其价值以票面载明金额来计算,不取决于其重量、体积等。另外货币还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以及世界货币的职能。但是,被作为收藏品的货币为特定物。
作者: 张晓都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出版物刊名: 现代法学
页码: 67-69页
主题词: 特定物;不特定物;代替物;不代替物;物权
摘要:特定物与不特定物、代替物(种类物)与不代替物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进行的分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不代替物一定的特定物,而代替物则既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不特定物。
一、物的概念、特征
民法上的物是指人体之外能满足人的需要并为人能够支配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
(二)物的特征
1、物是人体之外的客观存在物
人体作为人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能作为客体,物是作为客体的,因此不包括人体的组成部分。但是若人体的组成部分与人体相脱离并脱离其控制的人体组成部分可以成为物,如血液分离下来以后并卖出去时便成为物,能被人支配与控制。物作为物权的客体,而物权是支配权,不能支配的当然无法成为支配权的对象。
2、能满足人的需求
因为民法上的物是要作为权利的客体的,而权利则是人的一种利益,因此若一项客观存在的物体对人而言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就无须受法律的保护了。
3、具有经济价值
依据经济学的研究,只有具有稀缺性的东西才有价值。
4、物必须能够独立成一体
只要构成民法上的物必须依据社会生活常识,能够独立成一体。若依据生活常识不能独立成一体则无法构成民法上的物,只能作为其他物的组成部分。
二、物的分类
(一)动产与不动产
1、动产与不动产的概念。
依据是否可以移动物可以区分为动产与不动产: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不动产是不能够移动或虽可移动但却会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
物就数量而言,大多数属于动产,为了简约法律用语,法律一般以列举的方法界定不动产,而不动产以外的物,则解释为动产。我国法律上的不动产包括土地和土地上的附着物。
2、区分的法律意义。
(1)所有权人限制。动产原则上任何人均可成为其所有权人;不动产中的土地、河流、森林等,只能成为国家或集体的所有权客体,任何自然人或集体组织以外的法人,都不能成为这些不动产的所有权人。
物权法第一次练习题(第一章至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法定动产物权的是(B)
A 质权
B 留置权
C 地役权
D 国有土地使用权
2. 甲有4匹马要卖掉,便对乙说:“你先牵回去试用一个月,满意的话你就买下,价款5000元。”乙牵回了4匹马,未付款。设马在试用期生下了一匹小马,该小马该归谁所有?(A)
A 甲
B 乙
C 甲和乙
D 甲或乙
3. 甲将收藏的一件明代瓷器出售给乙,乙当场付清价金,约定甲10天后交货。丙听说后,表示愿以双倍价格购买。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5天交货,并收取定金若干。乙听说此事,诱甲七岁之子将瓷器从家中取出给她。在瓷器为乙占有期间,该瓷器所有权归谁?(A)
A 甲
B 乙
C 丙
D 甲乙共有
4. 下列物权的保护方法不能以自力救济的方法行使的是(B)
A 排除妨碍请求权
B 确认物权的请求权
C 返还原物请求权
D 消除为限请求权
5. 甲租住乙的房屋,后邻居丙施工时将沙土堆放在甲租住的房屋门前,给甲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甲要求丙挪走沙土,丙以甲并非房屋所有人为由不予理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甲并非该房屋的所有人,应当由房主乙来主张权利
B 甲虽然并非所有人,但是其基于合法占有,可以提起占有之诉
C 甲应当首先要求乙向丙主张权利
D 因为房屋并不在乙的控制之下,所以,乙没有义务向丙主张权利
6. 下列不属于物权客体的有( A )
A 金星B空间C光 D 尸体
7. 甲有一套别墅,甲的下列何种行为不能体现物权的性质(D)
A 甲将此房做抵押进行贷款
B 甲制止欲侵占此房的乙
C 甲居住于此房的行为
经济法2
物权基本理论
1. 物的种类
(1)动产vs不动产
划分标准:能否移动以及移动后是否损害价值
划分意义: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不同,不动产:书面登记,动产:交付
(2)特定物vs种类物(“个” vs “种”)
划分标准:是否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
划分意义:标的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后,义务人的法律责任不同,特定物:免除交付义务、赔偿损失,种类物:仍有交付义务
(3)主物vs从物
划分标准: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如,杯子与杯盖,锁与钥匙,电视机与遥控器(房屋与门窗,桌子与椅子×)
划分意义:如法律或合同没有相反规定,主物所有权转移时、从物所有权也随之转移
【例题】甲出售一座别墅给乙,乙在登记过户时发现别墅后附有
一个小花园,但合同中未约定包括该花园。请问,乙能否主张对小
花园的所有权?
(4)原物vs孳息
划分标准:两个独立存在的物之间,存在原有物产生新物的关系
孳息的分类
天然孳息:依照物的自然性质而产生的收益物。如,动物之产物,鸡蛋、羊毛等法定孳息:物依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收益物。如,利息、租金、彩票所中奖金等
孳息的认定
a.孳息与原物在物理上必须分离,如果未分离,则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
属于原物与孳息的关系。
b.孳息是相对于原物而言的,没有原物就没有孳息。
c.应注意孳息与转化物的区别,如,鸡蛋孵出的小鸡、煤发出的电、布匹做出
的衣服、木料做成的家具,不属于原物与孳息的关系,而属于转化物的问题。
【例题】
(1)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
A. 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 果树上已成熟的果实
种类物又称不特定物,是特定物的对称,对于债权债务关系中应作为给付的标的物,依当事人的意思抽象地以种类、品质、数量而指定者也。故种类物与特定物之分,同代替物与不代替物之区分,微有不同:前者纯系依债之关系当事人的主观意思为标准,对民事流转中的物所作的区分;后者则系以一般社会观念为客观标准,对静态的物所作的区分。而且,两类区分的实益也各不相同。在我国民法理论上,因为受前苏联民法学说的影响,迄今仍将种类物与可代替物、特定物与不可代替物等同,这种做法未见妥当。因为,代替物固然多作为种类物而交易(例如,北大图书馆购藏《鲁迅全集》10套),但也可以经由当事人具体指定而作为特定物来交易(例如,北大图书馆购藏1938年8月复社初版,版式为纪念本乙种,纪念本编号为第1号之《鲁迅全集》);反之,不代替物固然多作为特定物参与交易(例如,甲向乙收购二手笔记本电脑一台),但也可以经由当事人以种类品质数量抽象地指定(独一无二的物除外),而作为种类物进行交易(例如,甲向丙批发IBM535型二手笔记本电脑10台)。所以,代替物亦得为特定物,不代替物亦得为种类物,当事人的意思乃最后之决定标准。以给付某种类之物品为标的之债,谓之种类之债。种类之债与特定之债、货币之债区别之实益有四点: 1.债务履行上的便利性不同。种类债的债务人只须于全体种类物中,任取某个或某些别物体给付即可,而特定之债的债务人必须给付业已指定的特定物体。对于债务人而言,前者在履行上之便利,实不让于货币之债。 2.有否标的物的品质问题不同。货币之债中,债务人只须给付法定本位货币即可,不发生货币之品质问题。种类债之标的物有不同品质,而当事人未指定且无法确定时,应给付何等品质之物,立法例不一:有采下等品质主义者,如古代罗马法、现代英美法;有采中等品质主义者,如德日民法,法国、瑞士也大体相同。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所谓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云云,所针对者仅仅限于,根据交易习惯或合同目的,能够通过合同解释确定标的物之品质之情形。遇无从确定标的物之品质时,该条规定即不敷运用,此时,解释上应取中等品质主义,于债权人、债务人两方皆可不偏不倚,允执厥中。 3.给付上的危险负担不同。债务人方面在给付责任的强度上,强于特定物之债,而弱于货币之债。在货币之债,债务人不能以能力不足(即无资力)为由拒绝履行(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所谓恺撒抗辩(即没钱时皇帝亦不能付款之抗辩)当然不能适用,故学理上称为金钱之债不灭。在种类物之债,原则上不会发生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客观履行不能。因为在种类物之债,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债务人所负担者,不过是以自己的金钱购买某种类的标的物,以给付于债权人,故其本质上仅为尽力购备或获取之债。只是在不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致其无能力取得标的物之时,即使该种类之标的物在客观上仍有取得之可能,但债务人为此却可能需要作出不相称的、过分的牺牲,而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债权人实不应如此期待者,应视之为经济上不能,债务人得拒绝给付,而代之以金钱赔偿义务(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二)项,参见德国民法第275条)。在特定物之债,一旦因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原因导致不能履行,债权人的实际履行请求权即告消灭。总之,债务人在给付责任强度上的差异,集中体现在给付上的风险负担不同。这对于双务契约中对待给付上的风险负担尤为重要。 4.买卖合同中针对物的瑕疵之救济不尽相同。种类物买卖与特定物买卖中,卖方都负有使买方取得与合同规定相符的、无质量瑕疵的标的物之义务(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卖方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方有权以卖方违反义务为由,要么维持合同,选择行使追加履行请求权(包括修理、更换及重作)或减价请求权(德),要么解除合同(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九十四条及第一百一十一条的退货)。维持合同的情况下,买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得按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要求赔偿。解除合同的情况下,买方依照合同法第九十七条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如果有瑕疵的标的物不是种类物,而是特定物,买方的追加履行请求权的内容只限于要求修理,不包括要求更换或重作,除非双方另有变更合同的约定。所以,我国现行法上种类物买卖与特定物买卖在瑕疵履行时,卖方得自为补救的可
2017司法考试民法之特定物与种类物
2017司法考试民法之特定物与种类物。民法在司考备考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是重中之重,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相信很多考生已经开始2017年司法考试的艰难复习,我们为考生整理了一些复习笔记,希望大家在备考中能有所参考,在学习中获得灵感。
这是以物是否有特征或是否被特定化而对物所作的区分。
1.概念。特定物是独具特征或被特定化并且无从替代的物。特定物既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如鲁迅某书手稿、刘海粟的画等,也包括经当事人指定后被特定化的种类物,如经挑选的家具等。特定物因其不可替代性,故也称不可替代物。种类物是以品种、规格、质量或度量衡确认的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如1吨煤、20公斤大米等。种类物在交易时,具有可替代性,故也称可替代物。种类物如经当事人指定后,也可成为特定物。
2.区分的法律意义: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专属性。民事法律关系,有的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租赁、借用合同等,而有的只能以种类物为客体,如消费借贷、货币借贷等。在租赁合同和借用合同期限届满时,承租人和借用人必须归还原物特定物。相反,在消费借贷或货币借贷合同期限届满时,借贷人只要归还同种数量的物或同值的货币即可,因为所借之物或钱已被处分掉了,不可能也不需要返还原物或原币,况且原物、原币与返还的物、货币是具有共性、可替代的物种类物。
(2)标的物灭失时的法律效果不同。当特定物作为债履行的标的物时,该物于交付对方当事人前灭失的,债务人可免除交付义务,改负过失赔偿责任。而若以种类物作为债履行的标的物时,债务人不能以交付前物已灭失作为免除交付的抗辩理由,仍需以同样品质、数量的种类物交付。
《经济法概论》重点学习资料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经济法律制度 一,法的产生和类型 1,法的产生根源: 法是随着私有制财产和阶级划分的出现以及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法的四种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3,*法是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法的前三种历史类型与最后一种的社会主义法有本质区别:前三者均属于剥削阶级类型的法,社会主义法是最新、最高也是最后一个类型的法,是真正体现工人阶段和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 二,法的本质和定义 1,法的本质: 阶级性, 社会性, 社会职能。 法的特征: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3)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为规范文件,是人们发布遵守的行为规则。 2,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所有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3,*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但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和社会职能。 三,法的渊源和结构 1,我国法的渊源: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规章, 国际条约。 2,*法律规范构成的三个要素: 假定, 处理, 制裁 3,法律规范的种类: 按表现形式分类: A.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 4,*在法的渊源之外的其他个人的讲话、意见、法学著作、判例、习惯等,都不是法。 5,@现行经济法律的某一条款中有哪些法律规范要素? 四,法与政策、道德的关系 1,法与政策的一致性和区别: 一致性:有高度的同一性,都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基本精神和原则是一致的。 密切联系:政策是法的灵魂,是法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有法无规定时,更需要运用政策。同时,政策实现也靠法。 区别: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规范性,稳定性。有国家强制性保证实行,违反时要受到国家制裁。政策可根据形势变化而修正。 2,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一致性:都是一种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两者在基本精神,任务和作用上都是一致的。 区别:在剥削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阶级的道德,道德与法的产生和存在,调整对象和范围,表现形式以及强制力方面都不同。 3,*法与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和党的关系: (见书 9 页)
I don’t know what I can say this day. At this moment, I only know that my heart is cold. I am no longer the person who was full of passion for love yesterday. I am disheartened and cold about love. .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
可删)
我国的法定孳息是什么意思?
法定孳息是指不使用原本所获得的对价,如银行的利息、房屋的租金等。《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法定孳息指因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贷款人根据贷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一、我国的法定孳息是什么意思?
法定孳息是指不使用原本所获得的对价,如银行的利息、房屋的租金等。《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法定孳息指因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贷款人根据贷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二、主要区别
法定孳息与天然孳息都有孳息之名,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现有的立法例看,多将其并列规定,但它们本质并不相同,而且分属不同领域。两者区分的基础,在于法定孳息是交易之物。天然孳息是派生之物。
(一)物质形式不同
法定孳息因为是用益(用益物权和用益债权)对价,因此原则上用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即法定孳息的物质形式原则上是货币、是种类物。天然孳息可以是种类物,也可以是特定物。前者如收获的小麦,后者如产下的一只熊猫。但天然孳息进入交易状态后,才有区分种类物和特定物的法律意义。天然孳息都是动产,法定孳息因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故在逻辑上也可以是不动产,但笔者并未发现实务中有这样的例子。因为,不动产的价值一般较高,作为用益的对价,一般是得不偿失的。
我国的孳息是什么意思?
孳息是由原物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孳息可以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法定孳息是用益的对价,需有他人用益的法律事实,而增值利益是该物本身的交换价值增加,并不要求有他人用益的法律事实。所以,增值利益既不是天然孳息,也不是法定孳息。孳息是原本的物衍生出来的,就好比一头猪,怀着猪仔,这个猪仔就属于孳息。
刑诉法一百三十四中孳息的释义是什么?
刑法是我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是保护国家安全、人民安全的法律。一般出现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构成很大威胁,刑法就会严惩不贷,进而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那刑诉法一百三十四中孳息的释义是什么?
一、刑诉法一百三十四
第二百三十四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有关机关应当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进行处理。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司法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或者私自处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二、什么是孳息
孳息是民法法律概念,指由原物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根据民法,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物权法基本概念和原则新论:物的概念若干
问题
热点笔谈?
物权法基本概念和原则新论
【编者按】目前正值物权法制定之际,这也许是对物权法上的一些基本概
念和原则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最好时机.很多概念和原则往往已在教学之中视为
理所"-3然,但是如果对之缺乏清晰的历史认识和反思,就无法明了其产生的条件,意义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功能,难免受盲人摸象之讥.本期热点笔谈之目
的,即是期望在这方面作一尝试,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也希望对
物权法具体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本期笔谈由华东政法学院金可可博士筹划并
组稿,在此特致谢意.
物的概念若干问题
张双根(北京大学)
有权利必有其客体.顾名思义,物权的客体是物,权利只是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下才可
以成为物权客体.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物权法草案》)第2条第
1款与第2款之规定,即循此思路.②就物的概念,范围与种类等,《物权法草案》均未作规
定,⑧理论界也少有深入论述.
物的概念是物权法的基础.本文限于篇幅,仅围绕物的概念与物权客体确定性原则,就
简单物,合成物,主物从物关系中所存在的概念性问题,略述管见,以期有助于诸概念涵义之
①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王泽鉴:《民法物权》(第l册),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第52页;[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l2页.只有
学者陈华彬坚持物权客体仅为物,权利上物权应属于准物权范畴,参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物的种类
一、流通物(融通物)、限制流通物、不流通物
这是以物是否能够流通、能在何范围流通为标准而进行的划分。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流通范围程度有一定限制的物。不流通物是指法律明令禁止流通的物,又叫禁止流通物。
二、动产与不动产
它们之间划分的标准是物能否移动并已是否移动而损害其价值,以及物权变动法律要件的不同。
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致于损害价值的物。
不动产之外的财产就是动产。
动产和不动产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主要差别是:
1、物权公示方法不同;
2、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物的实际交付为要件,甚至可以合同成立为要件。
3、纠纷管辖方面的差异。因不动产发生的纠纷,一律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或有关机关负责处理。动产纠纷的管辖就比较灵活。
三、特定物与种类物
这是根据转让物是否有独立特征或是否被权利人指定
而特定化所作的分类。
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它物替代的转让物。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和从一类物中指定而特定化的物。种类物是指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确定,不需具体指定的转让物。
特定物有时与“不可替代物”同义;种类物有时与“可替代物”一致。
四、主物与从物
根据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把物分为主物与从物。
主物是指独立存在,与同属一人所有的其他独立物结合使用后有主要效用的物。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是从物,也叫“附属物”。
一般说来,从物必须具有以下3个要件:
在民法上“物”的种类有多少种
民法上的物只能是存在于人身之外的物,而不能是人身。很多人对这个物不是很了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民法上“物”的种类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民法上“物”的种类
一、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流通物指可以自由转让,在民事流转中不受任何限制的物。凡是法律未明文规定限制其流通的物,都属于流通物。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物都是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是其流通的范围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物。如个人持有的黄金,依法只能出卖给国家银行,私人之间不得买卖;又如麻醉药品的销售,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批准,等等。
禁止流通物是依法不得进入民事流转的物,如公用物(江河、公园、公用道路等)、违禁物品(如毒品、伪钞、淫秽书刊等)。
区分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及禁止流通物的意义是有助于确定民事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凡是以限制流通物为交易行为客体而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为无效;凡是以禁止流通物为客体的民事行为无效。
二、种类物与特定物
种类物是当事人仅仅用品种、数量等度量衡单位加以确定的物,如十斤大米、二十公斤汽油等。种类物的特点在于同种类的物相互之间可以互相代替。
特定物指具有某种独特特征的物或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从种类物中特别选定的物。如一张古画、一部使用过的汽车、当事人选定的一把小提琴等。特定物的特点是其相互之间不可以代替。
区分种类物与特定物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正确地确定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特定物,如租赁、借用等;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种类物,如借贷。)此外,区分有助于正确判断债务是否已经适当履行(交付种类物的债务只须交付同种类的物即可,而交付特定物的债务则要求债务人必须按规定的特定
2012年经济法律通论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1、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
系指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也即使民事权利的客体、因权力不同,权利的客体也不尽相同。行为2、什么是动产?什么是不动产?将物划分为动产、不动产有何法律意义?
是指在空间上占有固定位置,移动后会影响其价值或效用的物,如土地、房屋等。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不会损害其他或效用的物。意义,首先法律对不动产和动产的权益变更有不同规定。二者在法律适用上也有明显的差异。3、什么是种类物?什么是特定物?将物划分为种类物、特定物有何法律意义?
种是指根据当事人的意思具体指定之物,既包括独一无二之物,也包括经当事人指定后被特定华的种类物。指当事人仅以抽象的种类、型号、品质、数量等予以限定而未具体指定之物。意义,1可设定的权利类型不同。2在债的履行中,标的灭失的风险复担不同。
4、试就原物与孳息的关系举3-5个例子。
原物是指能使用或产生收益的物,如树木之果实,动物所产之幼仔。孳息是指原物所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或法定孳息,如借款所生利息,出租房屋所获租金。
5、试对“事件”和“行为”各举3个例子。
事件又称自然事实,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状态指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人的下落不明持续一定的时间可能引起宣告失踪或死亡;权利不行使的状态持续一定的时间导致诉讼时效届满事件,指某种客观时间的发生。人的自然死亡导致继承关系的发生,保险关系的消灭。)行为:买卖双方订立买卖合同的意思表示。(表意行为)拾得遗物,发现埋藏物,无因管理。(事实行为)
种类物和特定物的区别
种类物和特定物的区别是:特点不同、特性不同、种类不同。
特定物是指具有特有的属性、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种类物是指性质、种类相同,即具有共同的物理属性和经济意义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