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五》全诗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5.26 KB
- 文档页数:1
苦心陶冶精雕细镂——杜甫《解闷》赏析解闷杜甫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杜甫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固然和他的“天才”有关:“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勤奋,他的刻苦。
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中,他一直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对诗歌创作进行摸索和探讨,一生中几乎没睡过几个好觉,即使颠沛漂泊,也从不间断,“他乡阅暮迟,不敢废诗篇”,就是他一生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真实写照。
《解闷》是诗人在永泰二年漂泊西南,去留两难,心情苦闷的情况下创作的十二首排解忧郁的组诗中的一首,自叙其作诗甘苦。
诗人认为写诗、改诗、吟诗,有益于人品、性格的陶冶,故起首两句“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将自己的主张铺陈出来:拿什么陶冶性情和精神?只有在新诗写就后不满足于一挥而就,仓促草成,而是不断修改字句,反复锤炼,反复诵读长吟,才能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诗的后两句:“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每句一典,以古人作诗为例,阐明自己观点。
“二谢”指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脁,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都很有成就,开创一代诗风,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诗人用“将能事”三个字赞美他们写诗是凭高超的本领,出众的文才,至纯的修养,自己与之简直无法可比,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的谦虚敏学、追求上进的高尚境界。
“阴何”则指的是南朝诗人阴铿与何逊,因二人风格近似,求索志同,所以世称“阴何”。
他们虽没有“二谢”的资质与天赋,但他们的刻苦精神却值得后人学习。
诗人引此二典的目的,在于警世自己,也是劝诫他人:“才气纵横,对客挥毫,固然令人羡慕,但不能止于此,还须反复推敲,精心雕镂。
”历史上大多有造诣的诗人也都像杜甫一样,朝锻暮炼,焦思苦吟,镂肺雕肝,笔补天功,才做到了思出常人,落笔超凡。
正如唐代诗人孟郊在《夜感自遣》中所描述的那样:“夜吟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解闷十二首(其六)》杜甫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满钓槎头缩颈鳊。
译文一:我又想起襄阳人孟浩然,他的诗清新可赏,句句足以永世流传。
如今的诗坛老将再也写不出新奇的诗句,只好用木筏捕取鳊鱼在汉水之边。
译文二:又想起襄阳的孟浩然,他的诗平淡句句都值诵传。
今朝的声望故老们中,无人能出新语只好去钓鱼。
注释:(1)耆旧:老年人。
(2)槎头缩颈鳊:岘山下汉水中产鳊鱼,味美肉肥,渔人捕捞,以槎(木筏)截断水流,故云“槎头缩颈鳊”。
①清:指孟浩然诗的艺术品格——清爽淡远。
孟浩然诗素有清誉,由于他写出了自然之清境和审美主体对自然的清赏。
②耆(qí)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故老。
③槎(chá):泛指船。
④缩颈:鳊鱼又名,因其头小而缩脖故称。
又号“槎头鳊”。
《襄阳志》云:“汉江出鳊鱼。
土人以槎断水,鳊多依槎,因号槎头鳊。
”孟浩然的《岘潭作》一诗中有“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的诗句。
杜甫之因而成为宏大的墨客,虽然和他的“天才”相关:“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壮游》)但更主要的因为是他的努力,他的吃苦。
在良久的创作路线中,他不断抱着庄重认真的态度,不停向古人和同辈学习,并且坚韧不拔地对诗歌创作举行探索和探究,一生中实在没睡过几个好觉,假使颠沛流落,也从不中断,“异域阅暮迟,不敢废诗篇”,便是他一生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竭”的真实写照。
《解闷(其六)》是墨客在永泰二年(766)流落西南,去留两难,心思苦闷的状况下创作的十二首排解担忧的组诗中的一首。
本诗称赞似将来往过的孟浩然,突出了孟浩然诗歌的特点:清爽淡远。
从对孟浩然的赞美中也可以看出杜甫对盛唐这一亘古未有的诗歌黄金时期,有自觉的领会,高度的重视;并且证明他对创造这一诗歌黄金时期的墨客们各自差别的艺术才略与本性,有深刻的知道,而且可能服人之善,成人之美。
杜甫精选三十首诗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1、《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杜甫的诗歌及赏析5篇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的诗歌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前出塞九首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晋书·乐志》载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作,是一种以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的军歌。
杜甫作《出塞》曲有多首,先写的九首称为《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为《后出塞》。
杜甫的前后《出塞》曲,并非军歌,而是借古题写时事,意在讽刺当时进行的不义战争。
杜甫这九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小寒食舟中作朝代:唐朝|作者: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五篇范文第一篇:《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五》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作者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
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
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
但其中把汉室不能恢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
诗以议论入之,诸葛功绩名垂天地流芳千古,首句已经定下了调子。
接着自然是面对“宗臣”遗像肃然起敬了。
颔联评价诸葛才能功绩,颈联赞美诸葛堪比伊尹、吕尚,使萧何、曹参黯然失色。
这一赞美,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对后世影响深远。
尾联表达对如此杰出人物竟因为汉运已终而难酬壮志,最后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的一种深惋长叹。
除第二句描写自己的心情外,其他句皆以议论入诗,却能议论高妙,情韵流畅,并不给人板滞苦涩之感。
作品原文咏怀古迹·其五作者: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作品注解1、垂:流传。
2、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3、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4、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5、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纡[yū]:弯曲,屈。
筹策:谋略。
6、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7、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
伊、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8、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
9、失萧曹:意谓萧、曹虽也是宗臣,比之诸葛亮未免不及。
10、祚:帝位。
作品韵译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
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
杂诗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杂诗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杂诗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杂诗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唐代:杜甫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杜甫化用谢灵运诗句
杜甫在其诗歌创作中多次化用了谢灵运的诗句。
比如,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化用了谢灵运的《拟古九首》中的“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外,杜甫的《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中的“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这里的“二谢”指的就是谢灵运和谢朓,杜甫在这里表达了对谢灵运和谢朓诗歌创作的赞美和学习。
在《解闷十二首》中,杜甫也有提到谢灵运,如“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
”这里的“谢公”指的就是谢灵运,杜甫在此表达了对谢灵运的敬仰和对其诗歌的赞美。
另外,杜甫的《送裴二虬作尉永嘉》中的“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这里的“沈谢”指的是沈约和谢灵运,杜甫在此赞美了裴二虬的诗文,将其与谢灵运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杜甫对谢灵运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敬仰,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多次化用谢灵运的诗句,体现了杜甫对诗歌艺术的深入理解和高超技艺。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忆我少壮时”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骞翮:展翅高飞。
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转变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2.“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D2.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末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是错误的。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l-4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5-10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11-16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
读6首有关水果的诗词,与古人共品时令佳味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4. 《南乡子·江路木犀天》
韩元吉
江路木犀天,绮席龙舟人似月。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歌罢楚些谁在叹?风色萧萧,雨气潸潸。
岸花零落鹧鸪啼,送客衰兰泣路歧。
5.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6. 《解闷十二首》
杜甫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诗词荔枝荔枝诗词歌赋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荔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荔枝诗词歌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荔枝的诗句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代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意思: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荔枝的诗句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出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翻译: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梧桐雨凋零了海棠,荔枝尘埋没了香囊。
——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龙眼初如绿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
——杨万里《西园晚步二首·龙眼初如绿豆肥》2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枝红。
描写荔枝的诗句如下:[1]食枝 [宋]苏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的诗句有:一枝长伴荔枝来,阶前摘荔枝。
荔枝的诗句有:一枝长伴荔枝来,阶前摘荔枝。
结构是:荔(上下结构)枝(左右结构)。
词性是:名词。
注音是:ㄌ一_ㄓ。
拼音是:lìzhī。
关于荔枝的古诗句杜甫关于荔枝的古诗句杜甫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食荔枝》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欧阳修《浪淘沙》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2、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
”唐· 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节录天宝九年,38岁的杜甫在长安,遇到了翰林张四,仰慕对方的才华,谈到了自己的落魄。
说对方能和皇帝亲近,穿着紫色的诰服,享用皇帝赐给的金腰带,还有时令的青色荔枝。
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清·谭莹《岭南荔枝词》:十里矶围筑稻田,田边博种荔枝先。
凤卵龙丸多似谷,村村箫鼓庆丰年。
唐·杜甫《解闷十二首》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245唐诗解读——杜甫之《解闷⼗⼆⾸》(其⼋)不见⾼⼈王右丞,蓝⽥丘壑漫寒藤。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
解读:这⼀⾸怀念已故的诗友王维。
并对他的为⼈和作品加以评价。
前两句悼念死者。
王维官⾄尚书右丞,有别墅名辋川,在陕西省蓝⽥县。
他中年以后.便皈⼼佛教,隐居辋川。
古⼈认为隐⼠“不仕王侯.⾼尚其志”,称为⾼⼈。
所以诗中⼀上来就说,这位“⾼⼈”已经不可复见了,是叙事,也是评价。
次句写⼈已去世(王维卒于761年),栖隐之地也⽇益荒凉。
蓝⽥辋川别墅的⼭⽔,空余寒藤缭绕,昔⽇吟诗诵经的声⾳,同游共赏的友朋,也都随着这位⾼⼈的死亡⽽消逝。
这⼀句因物及⼈,写得精炼⽽悲怆。
后两句承上⼀转,虽然⾼⼈消逝,别墅荒凉,但他的好诗却为天下所传诵,名垂不朽,⽽且如他的弟弟宰相王缙那样(“能”,唐⼈⼝语,即那样。
这个助词在近代吴歌中仍常⽤),也没有断绝他⽂采风流的传统,这还算是可以使⼈感到安慰的。
这“未绝风流”,有两层意思,⼀是指王缙也能作诗,能够继承家学;⼆是指在宝应元年(762)王缙曾奉代宗的谕旨,将王维的作品数百篇编辑成集,呈献朝廷。
这⾸诗悼念亡友,充满了物在⼈亡的悲戚,⽽⼜因朋友的作品流传天下,并有⼀个能够继承其⽂采风流的好弟弟⽽引为欣慰,既见诗⼈之重友,也见其爱才。
杜甫(712—770),字⼦美,排⾏⼆,河南巩县⼈。
其⼗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故杜甫⾃称“杜陵布⾐”,即指其郡望。
⼗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
杜甫⼀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称“少陵野⽼”,世称“杜少陵”。
其祖⽗杜审⾔,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
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四时其诗⽂便引起洛阳名⼠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
青年时代正值唐⽞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年之漫游⽣活。
开元⼆⼗三年,公元735年,举进⼠,不第。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宗“诏天下,有⼀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遗贤”⽽⽆⼈⼀⼈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落第。
[杜甫解闷十二首]解闷十二首解闷十二首篇1:王维与孟浩然的小故事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被称为“布衣诗人”。
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心作诗,当他 40 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
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尚书右丞的高官,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
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
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
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据说,王维听到这话后,并不替孟浩然辩解,更谈不上替孟引见了。
在床底下躲着的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如果王维在这个时候利用机会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浩然平步青云的可能性相当大,然而王维却不肯为,于是,孟浩然自知找错了人,自己与仕途无缘了。
孟浩然在长安住了一阵,发觉仕途无望,加上自己的倔强个性不愿再屈身求人,于是毅然返回襄阳去了。
临走之时,他给王维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寂寂竟何时,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此诗的口气,对王维有极明显的谴责,“当路谁相假”是说王维不肯引荐,“知音世所稀”自然说得更明白了。
可见王维抑制孟浩然,给孟造成的伤害之深。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全诗注释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秋兴其五》全诗注释赏析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全诗注释赏析篇1秋兴八首(五)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
①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
这里借指宫门。
②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后泛称朝廷百官之列。
大意:蓬莱宫正门遥望的就是终南山,大殿很高,殿上接露水的盘子放在直上霄汉的金铜铸就的大柱子上。
这宫殿金碧辉煌比得过昆仑山瑶池,气象祥瑞比得过紫气中的函谷关。
彩云中宫娥撑开了雉尾的宫扇,旭日照在金丝龙鳞上使皇帝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
忽然间惊醒,我已在这沧江上病卧了快一年,曾几何时我不也在那气派的大殿上参与过朝政么。
赏析:《秋兴八首》是一组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居夔州时。
这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一年多,吐蕃、回纥却乘虚而入,藩镇拥兵自重,战乱时起,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杜甫壮志难酬,晚年多病,心情抑郁,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这组诗即写于这种形势下。
这是一首以回忆为主的诗。
说实在的我自认这首诗主要写了宫廷的气派,和秋天的联系只在诗人最后的一句里,即“一卧沧江惊岁晚”里,天气已是岁晚,即秋天时节,“我”的境况为病卧沧江,越是凄切,就越发想起了当初的意气风发。
前面几乎夸张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突出诗人现在悲剧性的处境而已。
前面的“蓬莱”,“霄汉”,“瑶池”,“东来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这些都将帝王神化了,可是最后一句一下回到平凡的生活中,曾经殿上议政的诗人,已是久病不起漂泊在江湖中了,神化一下就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变得让人失望起来。
可以说诗人在这里越是将朝廷描绘得如何辉煌如何风光,越会让人们看到朝廷虚有其表的一面。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五》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作者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
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
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
但其中把汉室不能恢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
诗以议论入之,诸葛功绩名垂天地流芳千古,首句已经定下了调子。
接着自然是面对“宗臣”遗像肃然起敬了。
颔联评价诸葛才能功绩,颈联赞美诸葛堪比伊尹、吕尚,使萧何、曹参黯然失色。
这一赞美,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对后世影响深远。
尾联表达对如此杰出人物竟因为汉运已终而难酬壮志,最后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的一种深惋长叹。
除第二句描写自己的心情外,其他句皆以议论入诗,却能议论高妙,情韵流畅,并不给人板滞苦涩之感。
作品原文咏怀古迹·其五作者: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作品注解1、垂:流传。
2、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3、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4、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5、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纡[yū]:弯曲,屈。
筹策:谋略。
6、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7、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
伊、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8、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
9、失萧曹:意谓萧、曹虽也是宗臣,比之诸葛亮未免不及。
10、祚:帝位。
作品韵译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
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
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
古诗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唐诗宋词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
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羽毛:指鸾凤。
身歼:身灭。
鉴赏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杜甫《解闷》绝句——杜甫自述创作经验的一首诗
叶穆堂
【期刊名称】《杜甫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杜甫《解闷》绝句——杜甫自述创作经验的一首诗叶穆堂(遗稿)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七》这一首诗,是他从事学诗的创作经验的陈述。
这诗有好些看法。
乍看起来,开头提起,诗歌可以陶冶性灵,这原是句老...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叶穆堂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试论杜甫绝句诗的艺术特色 [J], 饶樊莉
2.从《戏为六绝句》看杜甫草堂诗的"诗史"特征 [J], 王艳军;邱爱辉
3.诗之本色词之当行——杜甫绝句和秦观俗词之比较研究 [J], 贺灵
4.诗之本色词之当行——杜甫绝句和秦观俗词之比较研究 [J], 贺灵
5.《杜甫绝句一首》 [J], 贾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五》全诗鉴赏
其五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
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此怀孟云卿也。
苏李吾师,此述其论诗。
今见古人,此称其作诗。
便知云卿诗格,独能力追西汉。
【原注】校书郎孟云卿。
)
①僧皎然曰:五言始于苏李二子,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如《十九首》,则词义炳婉而成章矣。
洪容斋《随笔》曰:《文选》编李陵、苏武诗凡七篇,人多疑“俯观江汉流”之语,以为苏武在长安所作,何为乃及江汉?东坡云:皆后人所拟也。
予观李诗云:“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盈字,系惠帝讳,汉法触讳者有罪,不应陵敢用之。
益知东坡之言为可信矣。
蔡宽夫曰:五言起于苏李,今所见,唯《文选》中七篇耳,世或疑武诗“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以为不当有江汉之言,遂疑其伪。
此但注者浅陋,直指为使匈奴时作,故人多惑之,其实无据也,安知武未尝至江汉耶?冯惟讷曰:古诗云:“盈盈一水间。
”又,高帝讳邦,而韦孟诗云“实绝我邦”。
古人临文或不讳也。
一饭:一食,或一饭师。
原指佛教徒日食一次的苦行,用来称颂僧人的修行。
这里引申为作诗苦吟,诗作的修养和功夫深。
《解闷十二首》是一组七言绝句。
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这两句是称颂孟云卿诗歌创作的修养和功夫很深,他的诗像苏武李陵创造五言诗那样影响深远。
比喻贴切,意在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