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专题文字
- 格式:doc
- 大小:39.51 KB
- 文档页数:5
杜甫诗歌的赏析杜甫诗歌的赏析篇1《房兵曹胡马诗》作者:杜甫【唐代】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鉴赏】: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一体化讲义一、诗人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1、杜甫的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杜甫的诗加赏析杜甫的诗加赏析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
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杜甫的诗加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杜甫的诗加赏析杜甫咏怀诗鉴赏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所在的思考,对于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个类型是淑世情怀,第二类是超世情调,第三类是游世情趣,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杜甫的咏怀诗的特点。
杜甫拥有一颗高尚伟大的心灵,在道德与人格方面都有伟大的建树,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堪称楷模之人。
杜甫的咏怀诗向往和谐的君臣关系,他的咏怀诗透露着儒家和谐的君臣关系,一种和谐理念在杜甫咏怀诗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
杜甫诗集中咏怀诗数量甚大,标明为咏怀、遣怀、遣兴、述怀、遣忧、解忧的诗作就有数十首之多,其它以兴、忆、有感、漫成等为题的作品亦属于咏怀一类。
杜甫的咏怀诗是在中唐时期战乱的特殊背景之下创作的,它既继承了古代咏怀诗抒写心迹情怀的表现传统,又在关怀天下苍生苦难和国家盛衰休戚的内容与情感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表达了诗人期盼安宁和平,期盼社会和谐的深切愿望,其作用与地位不容忽视。
阮籍的《咏怀诗》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对于咏怀诗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真正把咏怀诗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是杜甫的咏怀诗,杜甫的咏怀诗保持了忧生之嗟的作风。
杜甫的《咏怀古迹》组诗是杜甫的咏怀诗的代表作借以咏怀古迹来事发自己的胸怀,《咏怀古迹之三》一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抒发昭君的命运时,同时也抒发自己对命运的感慨之情。
杜甫诗精选及鉴赏《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杜甫的诗歌及赏析精彩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的诗歌及赏析精彩9篇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美誉,他本人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5篇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唐]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作品赏析:【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
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时相先后。
今诗云“东岳云峰起”,则是在兖州甚明。
鲁訔年谱引公酹文云:“二十九年,在洛之首阳祭远祖。
”则至兖在二十九年之前。
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非。
盖是年公在长安矣。
走邀,遣人持诗往邀也。
东岳云峰起①,溶溶满太虚②。
震雷翻幕燕③,骤雨落河鱼④。
座对贤人酒⑤,门听长者车⑥。
相邀愧泥泞⑦,骑马到阶除⑧。
(单复注:上四对雨,五六书怀,七八走邀主簿。
)①“东岳”二句,即《公羊传》“泰山之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意。
《说苑》:泰山,东岳也。
谢道韫侍:“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庾肩吾诗:“雨足飞春殿,云峰入夏池。
”②《楚辞》:“云溶溶兮雨溟溟。
”《内经》:“太虚廖廓。
”③《国语》:“震雷出滞。
”《左传》:吴公子札聘于上国,宿于戚,闻孙林父击钟,曰:“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上。
”严有翼曰:幕非巢燕之所,此言其至危。
潘岳《西征赋》:“危素卵之累壳,甚立燕之幕巢。
”丘希范书:“将军鱼游鼎沸之中,燕巢飞幕之上。
”盖用此意。
邢劭《春宴》诗:“檐喧巢幕燕,池跃戏莲鱼。
”谢瞻《九日》诗:“巢幕无留燕,遵渚有来鸿。
”却是误用其文。
杜诗“震雷翻幕燕”,则仍合本意矣。
④《老子》:“骤雨不终日。
”《始皇本纪》:“八年,河鱼大上。
”注:“谓河水溢,鱼大上平地。
”《杜诗博议》:《汝南先贤传》:“葛玄书符着水中,大雨淹注。
复书符投雨中,须臾落大鱼数百头。
”暗使此事。
全大镛注:明万历丁酉,楚墩子湖忽龙起,是日雨如倾,鱼从云中散落百里,家家得鱼。
慈水姜氏曰:“骤雨落河鱼”与“细雨鱼儿出”照看自明。
雨细则鱼浮而上淰,雨骤则鱼落而潜伏也。
⑤《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深秋,其时杜甫在成都。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逆势正炽。
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但九月间江淮大饥,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于是暴动四起,饿殍塞途。
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
诗发端即自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
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在干戈遍地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
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
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
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
“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多么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多少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何等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
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自己骨肉同胞的怀念。
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岂非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
相形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
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现在江东一带又不太平,“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
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同时透露出际此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
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
韩十四终于走了。
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
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
高中语文唐诗鉴赏《杜甫诗鉴赏(1)》文本精品素材高中语文唐诗鉴赏《杜甫诗鉴赏(1)》文本精品素材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诗鉴赏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杜甫诗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赏析: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诗歌解析杜甫诗赏析诗歌解析杜甫诗赏析精选篇1朝代:唐朝|作者: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这首诗在体裁上是一个创格。
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
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
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
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诗歌解析杜甫诗赏析精选篇2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
此诗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而且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
杜甫诗词赏析5篇【详细】杜甫——《有感五首(其三)》【内容】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赏析】:《有感五首》,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秋。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沈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鸣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赏析】: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是在天宝十四载(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间。
是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
杜甫古诗鉴赏大全杜甫古诗鉴赏大全杜甫《月》赏析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①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②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③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④背景诗为大历二年(767)六月初旬所作。
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在西南一带漂泊。
此时正困居夔州。
注译①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
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春来:今春以来。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这两句意为: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
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六月初旬)和地点(瞿塘峡),又寄寓了万里漂泊、羁留难归之感。
②时时:常常。
与“故故”变文同义。
开:指照亮。
满:指月光洒满。
青天:蓝天。
这两句意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
“时时”二字既写出月的殷勤关切,又见出诗人饱经丧乱,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归。
③爽:清爽,凉爽。
合:环绕,充满。
风襟:衣襟。
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
”当:对着。
悬:悬挂天空。
这两句意为: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竟无动于衷。
颔、颈两联,3、5句相接,写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写出月的清冷疏远。
王嗣奭《杜臆》云:“中四,有一喜一恨意。
时开暗室,则喜之而爽合风襟;故满青天,则恨之而空当泪脸。
一月而分作两般,景随情转故也。
”④乌鹊:乌鸦。
夜久:夜深。
这两句意为: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
此联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暗喻自己到处漂泊,无处栖身。
赏析:以“月”为题,让我们联系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名句。
月有一个特定的内涵:望月就易思乡。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万里”,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然后现一轮孤月。
杜甫诗精选及鉴赏《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杜甫的古诗及赏析《春望》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此诗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绘春日长安城的破败荒芜,抒写了诗人在安史之乱时的忧国伤时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衬哀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对亲人消息的渴望,凸显出家书的珍贵。
《登高》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诗中前两联着重写景,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工整,显示出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被后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后两联着重抒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万里”“百年”与“悲秋”“多病”“独登台”相结合,蕴含着诗人漂泊无依的愁苦。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是将这种愁苦归结为潦倒多病而无法饮酒,使人读来倍感凄凉。
《绝句》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欢唱,白鹭高飞,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下,能看到西岭上的积雪,也能看到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只,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望岳》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磅礴,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着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的诗及赏析杜甫的诗及赏析 诗⼈望⽉想念家中的妻⼦,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酸。
这⽆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的愿望正揭⽰了离乱带给⼈们的`痛苦。
这⾸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以下内容是⼩编为您精⼼整理的杜甫的诗及赏析,欢迎参考! 杜甫的诗及赏析⼀ 《⽉夜》原⽂: 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
遥怜⼩⼉⼥,未解忆长安。
⾹雾云鬟湿,清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夜》参考注释: ①闺中:内室,这⾥指妾。
②解:懂得。
③清辉:⽉光。
④双照:互相照见。
杜甫唐五⾔律诗:《⽉夜》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年六⽉九⽇潼关失守,⼗三⽇唐⽞宗仓皇逃到了四川。
七⽉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看他破⾐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思乡之情油然⽽⽣。
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写下了这⾸名作。
诗⼈望⽉想念家中的妻⼦,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酸。
这⽆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的愿望正揭⽰了离乱带给⼈们的痛苦。
这⾸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杜甫的诗及赏析⼆ ⽴春杜甫 春⽇春盘细⽣菜①, 盘出⾼门⾏⽩⽟③, 巫峡寒江那对眼⑤, 忽忆两京梅发时②. 菜传纤⼿送青丝④. 杜陵远客不胜悲⑥。
此⾝未知归定处, 呼⼉见纸⼀题诗。
《⽴春》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美。
原籍湖北襄阳,⽣⼦河南巩县。
在长安时固居长安杜曲,(在少陵原之东),故叉⾃称杜陵布⾐,少陵野⽼。
开元后期,举进⼠不中,漫游吴越齐鲁,后寓居长安⼗年,⽣活穷困潦倒。
天宝⼗四年(755)才任宵曹参军。
安史之乱,杜甫为叛军所俘,后冒险逃⾄风翔肃宗⾏在,任左拾道。
旋被眨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中饥荒,弃官⼊蜀,在成都筑苹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经严武荐为参谋检校⼯部员外郎。
武死,杜甫携家出蜀,病没⼲湘江途中。
杜诗反映社会动乱现实,⼈民疾苦,诗风沉郁、悲凉。
与李⽩并称“李杜”。
杜甫诗歌赏析及翻译杜甫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山起*雾!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无乃萧湘翻?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处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背景: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是一首题画诗,作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
刘少府即刘单,当时任奉先县尉,少府是唐时对县尉的尊称,山水障即画着山水的屏障。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翻译:无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赏析:这首七古长篇,分三个段落。
起结各四句自成两段,中间二*句为一大段。
而此大段中,又按六、八、六、八句数分四层加以叙写。
一起四句,写刘单画毕《赤县图》后,又画山水屏障,扣题入笔。
前二句用突兀之笔,以“不合”、“怪底”渲染刘单山水屏障作势奇异,真幻难辨。
南宋杨万里评论说:“诗有惊人句,如《山水障》云:‘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山起*雾’是也。
”(《仇注杜诗》引)。
接下来二句以平叙交代原因,而其中“沧洲趣”三字又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二大段前六句,作者以同时代的画家祁岳、郑虔和隋代的杨契丹衬托刘单画技。
接下来“得非玄圃裂”以下八句,没有立即实写画中情景,而是结合观感,展开想象,盛赞刘单山水神奇不凡。
在写法上,整个八句都是虚写而非实录。
其中客观自然的联想和奇幻景物的假设错杂而下,时而潇湘、天姥、蒲城,时而玄圃、鬼神、真宰。
玄圃、潇湘,都取远景,述刘单山水迹侔仙界;风雨、蒲城,都取近景,赞刘单山水巧夺化工。
而此层之首,又以“得非”、“无乃”喝起;其间又云:“悄然坐我天姥下”,天姥是杜甫旧游之地,在这里与第一段所说“沧洲趣”相照应;“真宰上诉天应泣”,是化用仓颉作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典故;“元气淋漓障犹湿”一句,形容笔墨之饱满酣畅。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一、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创作背景此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三、整体赏析(一)意境雄浑高远1. 首联写景- 接着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哀”“回”二字,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动态,而且渗透了诗人的感情。
猿啸哀鸣,飞鸟徘徊,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也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2. 颔联写景深化-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 从写景的角度看,此联前句写山,后句写水;前句仰视,后句俯视。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而且“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对仗工整,意境雄浑开阔,气象万千。
诗人通过对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集中表现了深秋的典型特征,也为后文抒情做好了铺垫。
(二)情感深沉悲苦1. 颈联抒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接抒情。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常作客”,羁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这一联包含了八层意思,可谓字字悲苦,概括了诗人一生的境遇。
杜甫的诗歌及赏析5篇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的诗歌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前出塞九首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晋书·乐志》载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作,是一种以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的军歌。
杜甫作《出塞》曲有多首,先写的九首称为《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为《后出塞》。
杜甫的前后《出塞》曲,并非军歌,而是借古题写时事,意在讽刺当时进行的不义战争。
杜甫这九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小寒食舟中作朝代:唐朝|作者: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全唐诗杜甫集原文与解析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绝唱”。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社会、政治、自然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全唐诗杜甫集》中的部分诗歌进行原文展示及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创作。
1.《望岳》• 望岳山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析:这首诗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亦可理解为对志向壮志的追求,希望能在尽人事、听天命的前提下,取得更高的成就。
2.《春夜喜雨》• 喜雨诗开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解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的喜雨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雨水的抚慰和滋润为主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3.《月夜忆舍弟》• 忆舍弟诗结尾:归来池苑皆依旧,夜深主人忆客心。
• 解析: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已故弟弟的挽歌,表达了诗人对亡兄的思念之情。
结尾两句则寄托了诗人自身的悲伤和迷茫,也揭示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4.《月夜》• 月夜诗结句:八月中秋月十五,此夜曾经照九州。
• 解析:此诗以月夜为题材,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结句点明了月亮的时间和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杜甫的抒情技巧和对大自然的独特领悟。
5.《登高》• 登高诗揭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解析:这首诗是杜甫对蜀道艰险的描写,以及对蜀地的赞美。
开头两句点出了蜀道的艰险,后半部分展示了登高的壮丽景色,展现了杜甫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对以上部分诗歌的原文展示与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的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
他以较为自由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关注,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与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甫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唐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读者们通过品味、解析杜甫的诗歌,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与创作的精髓。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按】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和魏相持百余日。
八月病死军中。
此后英雄多为他感慨。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初到成都之时。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凭吊,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抒发忧时忧国的深情。
此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缅怀诸葛亮所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
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
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
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入友人严武幕府为剑南节度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杜工部集》。
儒家仁政思想贯穿杜甫的一生。
“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其思想基调,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杜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阶级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其优秀诗作,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样式,语言精炼,风格沉郁顿挫。
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前。
737年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再见面了。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此诗大约写于天宝四载(745)游齐赵时,是杜甫现存绝句中最早的一首。
解闷十二首(其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山人。
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不减王维,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政、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的背景《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送别场面生死离别眷恋、悲怆、愤恨、绝望征夫诉苦—抓兵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征夫诉苦—逼租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人民苦难一反常态的社会心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首先是寓情于叙事之中(现实主义手法)。
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
再次,是在叙述中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诗人还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顶针)。
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语。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至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此时有《月夜》、《春望》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歌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戏为六绝句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 况乃未休兵。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48-58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量名作。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哪一年的春天呢?他把江南的满地落花,酿成一坛酽酽的陈醋。
千年百年后还让我们,心也酸鼻也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战火熄灭了,激情却燃烧了,其实他早就过了激情燃烧的年纪。
那一年他已经五十一岁,白发茂盛如洛阳的白牡丹。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战火烧烤过的洛阳,春风吹过,牡丹依然怒放在他的五十一岁的枝头。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
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
可这次却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
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
诗人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泊岳阳城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作者于此大约两年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
即便如此,诗人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浩瀚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
远景气势宏博。
随即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
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对比衬托出别样的悲怆。
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
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杜甫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当是大历四年(769)春作。
使君必岳阳太守,故诗用陈蕃事。
首二登岳阳楼,三四陪裴使君,五六楼前春景,七八自叙行踪。
此虚实相间格也。
一日之间,阴晴迭换,亦见登眺之久,黄生谓可当岳阳楼图是也。
徐穉自方,谢脁比裴。
屈原至江滨,渔父劝其与世推移。
公旅况依人,故不敢违渔父之问而更欲南征。
南征,指潭州。
①阔,与孤相照。
属,当也。
②后汉徐孺子,豫章人。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③谢脁:除秘书丞,未拜,转中书郎,出宜城太守。
④《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⑤《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全五册卷22第1949页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