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11
行为治疗北医:胡佩诚第一章绪论●一、人类行为的特征●1 人们说的与做的●2 一种以上测量尺度●3 可观察与记录●4 对环境有影响●5 受规律支配●6 公开或隐蔽二、什么是行为治疗●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三、行为治疗的人性观●1 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式有机体●2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3 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4 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四、行为治疗的特点●1 研究集中于人的行为,●2 行为学原理为基础,●3 强调当前环境事件,●4 由日常生活人们实施,●5 程序精确描述●6 强调行为改变的测量●7 强调自我管理技能●8 程序具有弹性●9 不重视问题的原因●10 不对潜在动因进行假设五、中国古代的行为治疗●南宋名医张从正●《儒门事亲》:●成功地治疗了一妇人的●“恐惧症”六、行为治疗的历史发展●1953年:斯金纳提出“行为治疗”●1958年:沃尔普《交互抑制心理疗法》●美国:三个学会,20多种杂志。
七、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代表人物之一华生J.B.Watson(1876~1958)1913年:《一个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八、应用领域●(1)精神疾病(2)教育领域●(3)康复治疗(4)社区心理●(5)临床心理(6)商业、工业●(7)自我管理(8)儿童管理●(9)预防医学(10)运动心理学●(11)老年医学(12)吸烟与酗酒第一部分行为测量●第二章行为的观测与记录一、定义目标行为●发脾气●学习●坚持●口吃●咬指甲二记录的准备工作●1、观察者●2、记录的时间与地点三、选择记录方法● 1、连续记录记录一个观察阶段中每一次行为的出现。
可以用来记录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或潜伏期● 2、成果记录记录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的结果或持久的成果。
● 3、间隔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各连续的时间段中记录行为的出现或不出现。
● 4、时间样本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不连续的时间间隔(时间样本)中记录行为的出现与不出现。
行为治疗知识点归纳总结行为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问题行为和思维模式来帮助个人改变不良行为,并克服心理问题。
行为治疗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症等。
在行为治疗中,治疗师会和患者一起制定目标,开展特定的行为和认知技术,以帮助患者克服问题行为和思维模式。
本文将对行为治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行为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1. 条件反射:行为治疗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所决定的。
人们会对外部刺激作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可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曾经的不良经历而对某些刺激产生害怕的情绪反应。
2. 强化与惩罚:行为治疗强调通过强化和惩罚来改变不良行为。
强化是指对积极行为给予奖励,以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惩罚是指对负面行为给予惩罚,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3. 学习理论:行为治疗认为人们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而来的,而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和消除。
因此,行为治疗将学习理论作为其基本原理之一,通过帮助患者学习新的行为和认知技能来实现治疗的目标。
二、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1. 曝露疗法:曝露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曝露疗法通过暴露患者于其恐惧的刺激物或情境中,帮助其逐渐减少对这些刺激的恐惧和焦虑反应,以此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2. 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一种常用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认知重建通过帮助患者发现和纠正其不良的认知模式,来改善其情绪和行为问题。
治疗师通常会与患者一起分析其负面的思维模式,并帮助其建立更积极的认知方式。
3. 行为替代:行为替代是一种强调积极行为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学会替代性的积极行为来改善其不良行为模式。
行为替代可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加积极的社交互动,并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
4. 现实生活训练:现实生活训练是一种强调实际操作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实际的应对技能,来改善其心理问题。
第七章行为疗法第一节行为疗法概述一、什么是行为疗法1、行为疗法的概念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也叫行为治疗或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John 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2、行为疗法的产生“行为治疗”一词最早是由斯金纳(Skinner)等人于1954年提出的。
应该说,行为主义的理论存在已有很长时间了,但行为治疗与行为咨询的发展历史却远远短于其理论存在的年限。
行为主义的研究早在弗洛伊德进行心理分析的研究时就已开始,但行为治疗的发展却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事情。
不过,在较短时间内行为治疗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1924年任苏联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学研究所所长。
巴甫洛夫的科研分属心脏生理、消化生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3个领域。
在高级神经活动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丰硕。
他证明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由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双重反射形成;揭示了“精神活动”是大脑这一“物质肌肉”活动的产物,同样需要消耗能量。
他提出:人除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正是这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
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第七章行为疗法第一节行为疗法概述一、什么是行为疗法1、行为疗法的概念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也叫行为治疗或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John 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2、行为疗法的产生“行为治疗”一词最早是由斯金纳(Skinner)等人于1954年提出的。
应该说,行为主义的理论存在已有很长时间了,但行为治疗与行为咨询的发展历史却远远短于其理论存在的年限。
行为主义的研究早在弗洛伊德进行心理分析的研究时就已开始,但行为治疗的发展却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事情。
不过,在较短时间内行为治疗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1924年任苏联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学研究所所长。
巴甫洛夫的科研分属心脏生理、消化生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3个领域。
在高级神经活动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丰硕。
他证明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由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双重反射形成;揭示了“精神活动”是大脑这一“物质肌肉”活动的产物,同样需要消耗能量。
他提出:人除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正是这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
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行为治疗名词解释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变,从而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下面详细介绍行为治疗的一些名词解释:一、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对一种自然刺激和一种无条件反应进行关联,从而使一个新的条件刺激也能够引起同样的反应。
在行为治疗中,条件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恐惧症、焦虑症等疾病。
比如,当患者遇到与其恐惧的刺激有关的情况时,治疗师会提供一些与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关的刺激,让患者与这些刺激产生新的关联,从而减轻其恐惧感。
二、行为替代(Behavioral Substitution):在行为治疗中,行为替代是指教授患者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来代替负面的行为。
例如,治疗师会鼓励患者积极自信地与人交流,而不是对社交场合感到害羞不安。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摆脱消极行为,从而缓解心理问题。
三、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认知技能是指以认知为基础的心理技能,包括改变思考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行为治疗中,往往会对患者的认知技能进行培养,以帮助其应对各类心理问题。
四、抑制(Inhibition):抑制是指人类的一种生理反应,是对特定行为或情绪的抑制。
行为治疗中,治疗师可以教导患者如何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如吸烟、咬指甲等,从而达到卫生和健康的目的。
五、反馈(Feedback):反馈是指治疗师对患者行为的反馈。
在行为治疗中,反馈通常被用于指导患者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有好或坏的方面,以维持并改进积极的行为。
六、系统脱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系统脱敏是一种由行为疗法提出的治疗恐惧症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逐步接触恐惧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例如,对于害怕飞行的患者,治疗师会让他逐步接触与飞行有关的画面、杂志等,从而逐渐降低他的害怕感。
以上是行为治疗中的一些术语、概念,其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完全掌握。
行为治疗常用的技术
行为治疗常用的技术包括:
1.暴露疗法: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恐惧的情况来减少焦虑
和恐惧。
2.行为塑造技术:使用正强化和惩罚手段来建立和塑造适
应性的行为。
3.自我管理:训练患者自我监控和记录自己的行为,并使
用自我奖励或惩罚技术来改变不良行为。
4.技能训练:教授患者社交技巧、应对技巧和沟通技巧,
以改善其社交能力和应对困难情境的能力。
5.模仿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或角色扮演来帮助患者学习
适当的社交行为和应对方式。
6.厌恶疗法:通过创造不愉快的体验来消除不良行为。
7.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术来减轻
紧张和焦虑。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行为疗法的名词解释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针对个体的不良习惯和负面思维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改变其行为和情绪反应。
它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在行为疗法中,治疗师与患者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策略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行为疗法跟踪人们的日常行为、认知和情绪反应,帮助患者发现并改变导致问题的不健康思维和行为模式。
治疗过程中,患者被鼓励参与到一些具体的行为实践中,以逐步改变其不良习惯。
行为疗法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策略,其中最常用的包括曝光疗法、认知重构、行为活性化、行为分析和反馈等。
对于恐惧症和焦虑症患者,曝光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暴露个体于其所害怕的刺激物或情境中,患者逐渐习惯并克服恐惧感。
认知重构则通过帮助患者意识和改变消极和扭曲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反应。
行为活性化是一种通过增加积极活动的方式改善抑郁症状的方法。
行为分析则通过记录和分析个体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触发和反馈机制,来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
行为疗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重视目标设定和制定可行的计划。
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制定明确、可度量的目标,并制定一套具体的计划来达到这些目标。
这些目标和计划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方向并帮助患者积极参与改变。
相比于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更加注重行为本身,而非人的内心、童年经历等因素。
行为疗法认为,通过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个体可以改变其情绪和生活质量。
因此,行为疗法在短期内能够带来明显的改善效果,并且可以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症等。
除了用于治疗心理问题,行为疗法也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家庭和组织管理等领域。
在教育中,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改善学习和教学的行为模式,并提高学习效果。
在家庭中,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方式,提高家庭和谐度。
在组织管理中,行为疗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改善员工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
第三章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又称为行为矫正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减轻或改善来访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行为治疗理论的渊源:从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从过去传统的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和行为强化法发展到生物反馈,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代表着行为治疗的发展方向.最初它因应用经典及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治疗问题行为而与其他学派有明显不同.斯皮格勒和格雷蒙特对行为治疗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行为治疗崛起于美国,英国等地.重点放在证明行为反射技术的有效性,以及可以成为取代传统精神分析治疗的另一种选择.20世纪60年代,亚伯特*班杜拉发展出社会学习理论,将经典反射及操作反射和观察学习做一整合。
艾里斯创立的理性情绪治疗,贝克创立的认知治疗,以及梅钦鲍姆开发出的压力免疫及自我教导训练法等技术。
20世纪70年代,行为治疗的方法成为心理学界一大支柱。
行为治疗现在已被视为治疗某些心理问题的首要选择之一。
20世纪80年代,行为治疗开始寻找突破传统学习理论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更注意治疗改变中情感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生物因素在心理异常中所扮演的角色。
行为技术被用于预防与治疗各种心理异常。
20世纪90年代,美国行为治疗促进协会正式成立。
目前各种行为治疗理论主要的共同特征是以治疗为导向、强调行为、重视学习作用,以及强调严格的论断与评估。
拉扎若斯是临床行为治疗的先驱之一。
行为治疗理论渊源主要来自4个方面: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论。
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2、斯金纳和桑代克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
3、华生(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弃掉的)及班杜拉(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的影响)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行为疗法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早期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华生,美国的斯金纳,后来有英国的艾森克、南非的沃尔普、美国的班杜拉、贝克等人。
行为疗法是继精神分析之后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第一节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基础来看,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为基点。
一、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 M. Sechenov)。
他在1863年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认为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心理活动性质的旧观念。
巴甫洛夫(I. P. Pavlov)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才分泌唾液,当与食物出现相关的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狗也会有相同的反应。
巴甫洛夫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他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对狗进行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刺激(中性刺激,也称无关刺激)。
这样结合多次以后,狗只要听到节拍器的声音(但没有食物),就会有唾液流出(反射行为)。
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
巴甫洛夫进一步又发现,几乎任何的先天性反应(如眨眼等)都可以与任何刺激(如颜色、声音等)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CR);反过来讲,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UR),否则无法形成。
行为治疗2.主要内容行为疗法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基础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与使用原则行为疗法的策略和技术行为疗法的应用与评价3.行为疗法的发展与理论基础(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理论准备期: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两个理论方向:◆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沿着巴甫洛夫、华生和赫尔这个线索发展;◆斯金纳及其追随者所开创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工作直接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行为疗法的发展直接相连。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行为疗法的形成发展期第三个方向:◆社会学习理论应运而生◆班都拉将观察与模仿学习和前两者相结合,并将认知作为行为疗法的合理组成部分,推动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
4.行为疗法的发展与理论基础(一)Pavlov的基础性工作: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消化生理)1.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原理(1)经典动物实验条件作用过程的阶段Cs与UCS的间隔时间条件反射强度的影响Cs与UCS的间隔时间条件反射强度的影响(2)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3)巴甫洛夫研究的是狗的唾液分泌反应,但经典性条件学习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Eg:望梅止渴、谈虎色变2、条件反射规律(1)行为的获得律?刺激的分化律?刺激的消退律?刺激的泛化?巴甫洛夫利用经过条件反射训练的动物分辨圆形与椭圆形(2)为什么狗会出现上述一系列反常行为呢?巴认为:狗的神经过敏反应,是由于狗脑神经的抑制和兴奋发生冲突所致。
巴由此推论,个体的一切病态行为就是由于两种对抗力量的极度不平衡或强烈冲突所造成的。
为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5. 行为疗法的发展与理论基础(1)Watson等人的先驱性工作(系统研究的开始):杰出代表:恐惧反应形成和消除研究(2)1924年琼斯(Jones)的实验研究peter对白色玩具和其它白色物品恐惧反应趋近——触摸这一研究显示了运用行为矫正改变个体行为的潜在价值,并已经蕴含了“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为治疗的技术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迅速的发展。
因为:(1)在20世纪前半叶,西方的精神分析疗法正处于鼎盛时期,而这些刚刚产生的行为治疗方法与精神分析疗法正好对立,因而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2)由于许多条件反射的原理开始大都来自动物实验,故不易为人们所接受;(3)那些已在应用的行为治疗原理,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践的资料支持,其疗效和成绩也不显著。
6.Wolpe 和Eysenck的开创性工作◆最早把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与临床心理治疗实践相结合◆促使行为疗法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沃尔普( Wolpe 南非)◆受神经系统交互抑制学说和恐惧行为消除实验启发,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临床研究◆交互抑制原理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原理:如果能使一种与惧怕或焦虑不能共存的反应,在产生恐惧或焦虑的刺激面前出现,那么这种刺激就能抑制这种惧怕或焦虑的反应。
将这一原理应用于行为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47年沃尔普猫的神经官能症实验实验性神经官能症实际上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强烈的焦虑反应。
交互抑制原理治疗猫的实验性神经性神经官能症系统脱敏实验1958 年《交互抑制的心理治疗》表现为神经症的那些不适当行为是个体学习的结果,要治愈必须经历学习的过程、运用学习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处理神经症等适应不良方面,系统脱敏优于传统精神分析7.Wolpe 和Eysenck的开创性工作Eysenck: 行为治疗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行为疗法实质运用学习理论来对个体在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治疗。
)•对抗性条件作用:形成良好的行为来对抗不良的行为•厌恶疗法:呈现厌恶刺激来抑制不良行为发生•《行为研究与治疗》(1963 创办行为治疗第一本学术期刊). 对行为治疗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8. Skinner和Bandura等的发展性工作(1904-1990)促使行为治疗真正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走向广泛的临床应用领域的是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都拉等人。
Skinner (问题行为可以通过发现和改变那些强化了这种问题行为的环境刺激而得到矫正;“行为控制”)(1)经典动物实验及其行为分类(2)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强化、惩罚、消退)(3)创立了行为分析的科学方法(行为实验分析法)——功能评估A(antecedent,前因)B(behavior,行为)C(consequence,后果)(4)影响学生和同事从事行为疗法实践9.(1)强化——行为的获得与巩固任何学习(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凡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一切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
正强化:积极刺激的呈现或增强;行为增多负强化:消极刺激的消失或降低;行为增多(成人通过抱怨而逃避劳动;学生因为搞破坏罚站而逃避写作业)(2)惩罚(与强化相反涉及行为的消除机制)正惩罚:给予厌恶刺激或活动;降低行为负惩罚:撤消积极刺激或活动;降低行为施加厌恶刺激≠惩罚(个体意义)行为暂时降低≠惩罚(长期效应)实例教师对不做作业的学生罚他多做10道题父母打攻击别人的孩子教师剥夺打人儿童的游戏权利(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实例无礼取闹行为:故意不睡觉投币购物行为:投钱无物10. 班杜拉(A.Bandura, 1925- )1925年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至今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交互作用论观察学习理论:基本过程与影响因素自我效能论(核心内容)观察-示范-模仿疗法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试验:1961年“儿童观察成人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1965年“不同组的儿童观看电影中的同一攻击行为的不同对待结果”榜样攻击性行为的奖惩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攻击性行为的获得几乎没有影响观察学习中,个体的认知因素比外在的强化因素更重要观察学习理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1)榜样(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 (2)示范(行为的独特性、复杂性、流行性等)(3)观察者本身的特征(4)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一种信念,相信自己能在特定环境中恰当而有效地作出行为表现。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信,是对能力的一组特殊的评价,是一种复杂的自我认识。
是重要的人格组织因素。
自我效能感与自信:◆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人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境的能力估价。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自信心(self confidence):相信我能做到。
自信心的核心元素是:接受在特定情形下的不同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好的或坏的。
自信心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11.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1)行为就是人们所说所做(言行,外显行为)和所思所感(知情,内隐行为)。
(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频率或次数,持续时间,强度)。
(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行为受环境事件的影响。
问题行为:(1)行为的性质异常行为+ 有害行为(2)行为的类型:(良性)行为不足,(不良)行为过度,行为不当(环境条件)行为疗法:(1)行为疗法是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
(2)分析:识别环境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3)矫正:以某种方法改变环境,从而影响行为的技术;(4)目的:改变社会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假设一:问题行为是习得的•假设二:各个问题行为是分别习得的•假设三: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假设四: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行为疗法的主要特点:•1、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2、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3、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4、重视专业与生活的结合•5、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6、当事人在行为治疗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1.了解、沟通与准备:明确问题行为(1)详细询问关于问题行为的种种情况和背景(2)了解问题行为者解决自身问题的动机和预期(3)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治疗师-积极、直接的角色;当事人积极配合角色;治疗关系是必要,特定的治疗方法的采用起决定作用)(4)初步形成矫正的契约2.分析问题行为前提条件:问题行为发生之前个体经历的事件结果行为: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行为后果:行为的某种有用的功能(或某种形式的强化)3.制定矫正计划4.实施矫正计划5.结束和巩固效果有效运用原则:1.防止滥用2.避免误用3.促进健康4.遵循道德行为疗法的技术:核心技术:强化、惩罚、消退扩展技术: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系统,满灌疗法(1)强化的分类:正强化与负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正强化涵义:积极刺激的呈现或增强;行为增多(姨妈的表扬,母亲的关注,老师的亲近)正强化影响因素:(1)强化与行为的一致性(2)强化与行为的直接性(3)强化物的数量与质量:适量;喜好(4)个体的先前状态:剥夺;餍足正强化误用及其表现:不良行为被强化,出现越来越多母亲夸奖小孩的偷窃行为丈夫强化妻子的丢三拉四母亲强化儿子的哭闹行为教师强化学生的不守纪律同学强化他人的取绰号行为有效使用的原则:(1)确定目标行为(2)选择强化物(3)正确实施强化(4)逐渐结束强化负强化涵义:消极刺激的消失或降低,行为增多(犯罪改造:劳改好减刑一年,数学学习行为:成绩提高,作业减少)负强化的基本过程:逃避反应,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个体主动做出某一良好的行为,即可终止厌恶刺激。
回避反应,是指当个体听到有关厌恶刺激的信号后,主动建立某一良好的行为,即可免受厌恶刺激。
一般来说,回避反应建立在逃避反应的基础之上,人类具有第二信号系统,从而可以直接获得回避反应。
“遵守法律”负强化的误用:形成或维护儿童的不良反应/向孩子的不良行为妥协。
轻信儿童的谎言,使儿童成为“说谎”专家。
连续强化:行为发生后,每次都予以强化间歇强化:行为发生后,有时强化,有时不强化(2)惩罚正惩罚:给予厌恶刺激或活动;降低行为负惩罚:撤消积极刺激或活动;降低行为举例:教师对不做作业的学生罚他多做10道题教师剥夺打人儿童的游戏权利负强化与惩罚的关系:目的不同:惩罚阻止不良行为,负强化建立良性行为。
方式不同:惩罚是对不良行为施予厌恶刺激,负强化是当正在受罚的个体表现出良性行为时撤走厌恶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