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6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字音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记人叙事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译读――质疑――理读――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2、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向别人借一笔钱,尤其是许多钱的时候,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呀?(生:要)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
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儿,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二、作者简介――见课文注释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旃、敦、愕、辇、蕴、塾2、停顿:有友某/以千金/寄之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3、齐读课文四、疏通文意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铅笔将课文翻译在文中空白处,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
2、老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并指正。
3、注意积累以下得要字词:亡何(通“无”,没有)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五、研习课文1、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重诺责,敦风义2、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蔡勉旃的这个品质的?――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
3、朋友寄千金而不立字据,说明了什么?――说明朋友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正面突出蔡勉旃一向以诚信为准则,早以赢得信任。
4、蔡勉旃将银子还给友人之子时,友人之子为什么“愕然不受”?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情节?――父亲寄千金没有留字据给他,且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有这回事。
吃惊、不相信。
七年级(上册)戴震难师课文梳理及精讲精练原文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精讲精练一、重点字词梳理1、古今异义(1)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古义:今义:几何古义:今义:(2)几二千年矣古义:今义:(3)此非常儿也古义:今义: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先生是年乃能言原意是:,在文中的意思是:。
(2)名词用作状语日数千言不肯休原意是:,在文中的意思是:。
3、一词多义(1)言日数千言不肯休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4、重点实词(1)盖聪明蕴蓄者久矣蕴蓄:(2)就傅读书就:(3)日数千言不肯休休:(4)问塾师塾:(5)曾子述之述:(6)师应之曰应:(7)师无以应无以:二、文言虚词1、先生是年乃能言乃:2、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然则:三、句子翻译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2、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四、文意理解“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全文翻译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年级(册):七年级上册课题:28、《古文二则》之《戴震难师》学校:巍山县文华中学授课教师:冯连秀二○一二年十月《戴震难师》教学设计巍山县文华中学:冯连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段玉裁、戴震、朱熹的生平事迹;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技能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2.学习本文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意,学习戴震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字词。
2、品析生动简练的对话描写,深入挖掘戴震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品析戴震和“塾师”两个人物形象;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四、【设计意图】《戴震难师》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在认真研读了新课标有关要求和说明之后,我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立足于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通过对原文的记诵积累考察其语感能力。
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学习法,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尽量不包办、不代办;以朗读为主线,以运用为旨归,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得到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人物资料和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故事;教师: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
七下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导学案初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材信息】课题:28、《古文二则》课型课时总课时【教师信息】主备人:实施人:实施时间【学生信息】班级:姓名:所属小组编号学习日期____【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重点: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难点:理解文意,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一课时预习内容:《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课外知识补充关于诚信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走近文本本文选自《清稗类钞敬信》。
《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
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
内容范围广泛,检索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
自主学习,把握内容1、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
2、大声朗读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尝试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每句的意思表达出来,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补充在后面的横线处,以便在展示的时候写在黑板上。
别忘了把你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和大家分享。
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
1、、读文正音旃璘亡何敦立券辇2、朗读指导,画出下列各句的停顿。
(1)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2)蔡召其子至。
(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4)且父未尝语我也。
(5)卒辇而致之。
3、解释文言字词亡友:敦风义:千金:寄之:立券:致之:亡何:未尝语我: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二、深沉感悟,剖析重点文言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2.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3.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
文言文阅读戴震难师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戴震难师参考答案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
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
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
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
《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
《戴震难师》学案
一、课题:《戴震难师》
二、课型:新授课
三、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感悟戴震的精神。
四、学习方法
1、熟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五、学习过程
环节一课前练兵,初步感知
1、结合资料库相关知识了解作者。
2、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①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以情带声。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点、勾画、批注。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戴震难师蕴蓄数千言几二千年
4、温故知新,解释词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吾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
然数年恒不一见
先生是年乃能言日数千言不肯休为曾子之意
5、释词译句。
⑴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译文:
⑵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
⑶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
⑷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
环节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词句。
2、指名朗读【听读指导】听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字音和断句。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环节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在注释帮助下,学生自主解读文章的意思,找出困惑和疑难。
2、携带问题,分组讨论。
3、各组提出问题,全班互助。
4、指名串译,理解课文。
1、戴震难师翻译:戴震这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的时间太长,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径一章》以下。
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说:“周朝人。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2、匡衡凿壁借光(译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
”“鼎”是匡衡的小名。
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
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
”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
”不顾匡衡而去。
3、华佗治病有一个郡守生病了,华佗认为是郡守的火气太大而导致的身体差,于是接受了郡守很多的药材但是不给他治疗。
没有什么结果华佗就放弃治疗离开,留下一封书信责骂郡守。
郡守果然很生气,命令下人去捉拿追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后,命令下人不要去追逐华佗。
郡守很生气愤怒,吐出数升黑血然后痊愈4、张齐贤家宴译文<译文>一次张齐贤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的清清楚楚却不过问。
戴震难师阅读答案【篇一:第一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t>21《论语》一、填空。
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喜迎客人,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句子是,。
当别人误解自己时,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2、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3、孔子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孔子谦逊品质的句子是,,。
5、说明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值得我们学习的句子是,。
说明一个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又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6、孔文子的谥号为“文”的原因是,。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
8、a、敏而好学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不厌e、诲人不倦f、择善而从g、不耻下问有同学错误的认为(b)是“炒冷饭”,(e)是老师的事,(d)的人现在不多了,(g)的人现在更难找。
孔子不仅(a),还能做到(c),孔子说“(c)”,古人尚且如此,今人难道就不能(f )么?二、词句理解1、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人不知而不愠(怨恨)b、不耻下问(羞耻)..c、不亦说乎(通“悦”,高兴)d、默而识之(记)..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可以为师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学而不思则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思而不学则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必先苦其心志..三、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世说新语》二则(一)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戴震,字东原,号半农,清代著名学者,以其博学多才、严谨治学而著称。
然其一生,亦不乏与师者之辩难。
兹以戴震难师一事,译为文言文,以飨读者。
原文:戴震少时,从师某。
师授《论语》,震问:“‘仁者爱人’,何谓‘爱’?”师曰:“爱,谓慈也。
”震曰:“慈,何所加于物?”师愕然,不能答。
震复问:“‘克己复礼’,何谓‘礼’?”师曰:“礼,所以正身也。
”震曰:“正身,何所自正?”师不能答,遂辞去。
译文:戴震幼时,师从某位先生。
先生讲授《论语》,震问:“‘仁者爱人’,所谓‘爱’者,何所谓?”先生曰:“爱,谓慈也。
”震曰:“慈,施于物何所加?”先生愕然,不能对。
震复问:“‘克己复礼’,所谓‘礼’者,何所谓?”先生曰:“礼,所以正身也。
”震曰:“正身,从何而正?”先生不能答,遂辞去。
戴震之问,非寻常问难,而是以问题探求真理,深究其理。
先生之答,虽欲以儒家经典释之,然终觉力不从心。
震之辞去,非因先生之无才,而是因先生之未能解惑。
此一事,可见戴震之求真精神,亦可见先生之谦逊。
戴震既去,心中仍挂念先生之答。
一日,于途中遇一老者,言及“礼”之含义。
震顿悟,遂归而著《礼记注疏》,详述“礼”之意义,以明己心。
此书一出,学者皆称善,先生亦自愧弗如。
原文:震归,著《礼记注疏》,述“礼”之意义,曰:“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敬己也。
己敬而人敬之,斯为礼矣。
”震之论礼,深得先圣之意,学者咸以为宗。
译文:震归家,著《礼记注疏》,述“礼”之意义,曰:“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敬己也。
己敬而人敬之,斯为礼矣。
”震之论礼,深得先圣之意,学者咸以为宗。
戴震难师之事,虽已过去,然其求真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夫学海无涯,求真之路,亦无止境。
戴震难师,正是他追求真理、勇攀学术高峰之写照。
愿后人能以此为鉴,砥砺前行,以成一代宗师。
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模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材料第一句话首先指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第中间二句话具体列举了这些因素有哪些,古人权威和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且我们经常会用“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说法来证明事情的正确性,过于迷信书本、权威,或者过多地听信了别人的意见,但是却恰恰缺少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考生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很多,行文思路也相对灵活,可以选择名人事例来论证质疑权威的可贵,可以谈质疑权威的意义和盲从权威的危害,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如何面对权威等。
也可以写不能随波逐流,盲从别人,要坚持自我,有自己的主见。
本作文题聚焦理性表达,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论点并进行论证,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考生可以开展关于"坚守自我""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批判精神"等话题的讨论。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大多数人认为”:从众,趋俗,随大流,认为“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审题立意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影响人们判断的因素,如古人、权威、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等,以上列举的因素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戴震难师教案教案标题:戴震难师教学目标:1. 了解戴震的生平和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2. 分析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戴震的生平和教育思想;2. 戴震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处理方式;3. 分析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戴震的教育思想和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2. 分析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教学难点:1. 分析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戴震的生平和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法:通过讲解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4. 合作学习法:安排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戴震的生平和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5分钟):- 讲解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
3. 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合作学习(20分钟):- 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如设计一个以戴震为主题的海报或PPT,展示戴震的教育思想和成就。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戴震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资源:1. 戴震相关的书籍和文章;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所需的纸张、笔等。
评价方式:1. 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汇报表现;2. 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如海报或PPT的设计和展示。
拓展延伸:1. 邀请一位教育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戴震的教育思想和成就;2. 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撰写一篇关于戴震的教育论文。
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一网打尽:?戴震难师?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2021年戴震难师段玉裁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那么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③就傅:跟随教师④为:是⑤非常:不寻常23.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日.数千言不肯休〔〕〔2〕相去.几何时矣〔〕〔3〕师无以应.〔〕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3分〕然那么朱文公何以知然?25.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3分〕答:参考答案:23.〔1〕每天〔或者:每日〕〔2〕距〔或者:间隔〕〔3〕容许〔或者:答复〕评分HY:3分。
每空1分。
24. 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评分HY:3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25. 热爱学习,敢于质疑、擅长质疑。
〔或者:勤学好问〕评分HY:3分。
意对即可。
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第28课《戴震难师》1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能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3.联系现实,学习戴震勤于思考、积极质疑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依据课下注释、资料及工具书自学,掌握文中字词,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但是仍需要教师指导、点拨重点3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重难点:能复述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1同学们好,请坐。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权威,缺乏怀疑精神,那就永远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而我国的清代思想家戴震,学习的时候就怀疑已有的定论,敢于质疑,最终成为著名的思想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幼时的戴震读书时是如何向老师质疑的。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下注释1关于戴震和段玉裁的介绍。
(板书:戴震难师段玉裁)活动2【讲授】活动2作者介绍段玉裁,字若膺(yīng),号懋(mào)堂,江苏金坛人。
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早年跟随戴震研读经文朴学,成为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
代表作为《〈说文解字〉注》。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
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gǔ)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
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能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3.联系现实,学习戴震勤于思考、积极质疑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展示预习成果,找一组同学读字词。
2.再次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展示预习成果,找一人读,并请同学评价。
《戴震难师》学案
一、课题:《戴震难师》
二、课型:新授课
三、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感悟戴震的精神。
四、学习方法
1、熟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五、学习过程
环节一课前练兵,初步感知
1、结合资料库相关知识了解作者。
2、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①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以情带声。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点、勾画、批注。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戴震难师()蕴蓄()数千言()几二千年()
4、温故知新,解释词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吾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
然数年恒不一见()
先生是年乃能言()日数千言不肯休()为曾子之意()
5、释词译句。
⑴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译文:
⑵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
⑶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
⑷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
环节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词句。
2、指名朗读【听读指导】听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字音和断句。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环节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在注释帮助下,学生自主解读文章的意思,找出困惑和疑难。
2、携带问题,分组讨论。
3、各组提出问题,全班互助。
4、指名串译,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