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
- 格式:docx
- 大小:25.82 KB
- 文档页数:6
王崧舟: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
12月23——25日,我有幸随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老师们一起,赴浙江杭州参加了第二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八大核心”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内容比较集中,主要是以讲座形式呈现在学员们面前。记忆犹新的是王崧舟老师为我们做的《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的精彩讲座。王老师不仅从理论层面建构,更用鲜活案例生动诠释语文核心素养。他以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珍珠鸟》《花钟》三课为例,分别从“语感”、“文感”和“境感”三个方面阐述“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他提醒一线的老师们“请把小说教成小说,请把散文教成散文,请把诗歌教成诗歌”。他特别提出,在“三感”中,境感是最难而又最容易被忽视,境感如同人之经络,一旦解剖就是死亡,最值得呵护。
以下是王老师讲座的重点内容,我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方面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除了传授语言、阅读和写
作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他们未来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所需
的基本素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三
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
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组织有针
对性的阅读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
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和风格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 创设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馆应该购置丰富多样的图书,鼓励学生
阅读。此外,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比如每周推荐一本好书,同学们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增强阅读的氛围。
3. 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
力的重要资源,但在今天,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应包括科普类书籍、报
纸杂志、互联网文章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
元化的阅读,帮助他们扩大阅读领域。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强化写作训练。教师应安排一定的写作训练时间,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写作提纲、范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以核心素养导向为基础的语文教学
一、前言
核心素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是指具有在多元化的21世纪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态度。语文素养是核心素养之一,它指的是语言表达,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而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满足其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本文从核心素养导向为基础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
1.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教育资源,它涵盖了学生所需的重要素质、能力和态度。其中,素质是指个人品德,能力是指个人的工作能力,态度是指个人的心态。在现代社会中,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是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关键。
2.语文教学应当如何注重核心素养?
(1)培养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向同学和老师提问和答复问题,学会合作和协调,创造积极的协作环境。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加强其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心,提高其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利于培养其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2)培养信息获取和信息评价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查找、评估和使用各种信息。因此,语文教育应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搜集信息,如何评价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度,并在个人和学习生活中使用这些信息。在语文学习
中,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他们获得信息获取和评估技能。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语文教育应在学生的学术发展中注重批判性思维。这需要学生具有对不同观点和深入的了解,了解不同现象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以及知道如何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广泛的角度上来看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018·06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问题导向、有效对话、读写迁移三方面入手,关注学生,因学而教,顺学而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质量。摘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对话;核心素养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三要素
黄章梅
(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福建仙游351200)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也随之
提出。[1]
语文教学要为核心素养而教。语文核心素
养,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它包含了
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语文课堂该如何教学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呢?
一、高质量的问题导向
课堂艺术就是提问的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也是预设与生成环节必须面对的事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更是提升师生思维质量的良方。但如何才能做到问得有效,问到学生的心坎里,真正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才是关键。
提问是需要预设的。发问的方式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发问,如何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怎么样问才能新颖、巧妙,这些都需要为师者的智慧预设。但,动态生成的课堂具有不确定性,导什么,怎么导,导至何方这就更需要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学会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朗读,对于片段所讲的内容都一清二楚。至此,“意”已明了,“言”未贯通。学生认为自己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得差不多,但作为教师,在预设中,在文本解读中需要落实的“言”还不到位。于是,笔者又追问:雪水“汇成小溪”一句能不能把“汇成”改为“流入”吗?这一追问,问出了学生的兴头来了。看一个个认真读书的样就知道追问的结果。岭多山广,本来到处都是积雪,一下子融化了,漫山遍野融化为水,自然汇流成溪。这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
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将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一、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全面的、基本的、持续发展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素养,是人们在
生存、发展和生活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全面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情感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这些素养既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又各
有侧重,相互渗透、共同促进,是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的共同构成。
1.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和保障。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
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
意志。
2. 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模式和重要手段,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
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理顺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推
理和演绎,在阅读、理解和表达中做到融会贯通、思维敏捷。
3. 审美情感能力
语文学科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审美情感能力。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力,
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和感悟文学艺术,领略语言文字之美,培养高尚的情感品质和审美
情趣。
4. 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
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积累语言知识,理解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领悟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生活,发现素材,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可以通过问题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例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通过鉴赏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文学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创造美的作品。
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
各位老师:
上午好!
这30分钟我就“语文核心素养”的话题和大家做交流分享。
一、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
总体框架(图)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不同学科、领域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教育,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人人都在谈核心素养,语文也不例外。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或语文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语文之后所形成的、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图)具体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模块,即: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模块不是并列关系,如果说语文素养是一栋大厦的话,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也是最顶层的地位,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签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其三个支柱。因为在语文素养中没有离开语言的思维,没有离开语言的审美,也没有离开语言的文化。语言构建与应用处于基础层次,后三个模块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来看,思维的发展要通过语言的建构来实现,审美要通过语言的建构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也要通过语言的建构来实现。因此语文核心素养中,最核心的模块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下面我们分别从这四个方面例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为了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将其融入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中。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
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句式的不同、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规律。例如,在执教《马说》时,可以从朗读的语气中发现思想内涵,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关键方式在于有效提问。在此可借鉴XXX老师主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将语感和语理结合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
首先,语文的文本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所以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文本对语言本身的研究。那么语文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和应用能力,就肯定要坚持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知识和实践的统一,读和写统一的理论指导。
第二是思维发展。《陈情表》中,作者最后能够打动皇帝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我们发现他是很会说话的,用自己的不幸打动皇帝,最后才开始说道理,如果反过来可能就被杀头了,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审美。张志公有这么一句话,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并不首先是认识社会,接受教育,而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所以一部作品如果没有审美价值,就不是好的文学作品,一次文学教育如果没有体现审美功能就不是好的教育。
第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学校教育,是引导学生接触并逐步占据人类与民族文化的制高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首先肯定是走进文本,将语感和语理进行紧密的结合,体会文中语言运用的规律。语文教育最大的特点不是你直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而是要对他进行诱发和培养。就像叶圣陶曾说过:“一个词儿,不但要使学生知道怎么念,怎么写,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
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
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
盐湖区魏风小学乔彩萍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触动学生心中所思所想,使其发自内心地、愉快地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一篇新课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那么,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
在小学课堂中,所有的阅读课文应自始自终都贯穿朗读,在朗读中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于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是多读几遍,甚至要让学生能够背诵出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能够快速地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出来,通过反
让核心素养根植于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
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备能把自己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必备能力与品格,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灵活运用,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审美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素养和思维能力素养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予以全面培养;
除了要注重积累语言知识,还要重视积累写作知识、阅读知识,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义极其重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与能力,如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学习态度、知识积累、语言能力等。语文属于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等能力具有极大影响。语文学科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帮助,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提高其核心素养。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 欣赏美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这些文章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深入体会文章中的人性美、人文美以及风景美。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感悟能力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以便学生更好地品读文章,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语文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语文作为国学的重要内容,一直被视为
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注重对文本的简单阅读和
课外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理解能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
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其对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一种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和素养,它包括了人们
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基本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的语文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方式。核心素养不仅包括
基础的读写能力,更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以核心素养为
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感,注重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
文素养,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学习语文文化和人文精神。
1. 取消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阅读,强调文本阅读和理解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理解,尤其是名著和
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通过深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背后含义,激
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文学品位和人文素养。
2. 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的重点之一。教师
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创作文
王崧舟: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
12月23——25日,我有幸随常州市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老师们一起,赴浙江杭州参加了第二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八大核心”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内容比较集中,主要是以讲座形式呈现在学员们面前。记忆犹新的是王崧舟老师为我们做的《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的精彩讲座。王老师不仅从理论层面建构,更用鲜活案例生动诠释语文核心素养。他以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珍珠鸟》《花钟》三课为例,分别从“语感”、“文感”和“境感”三个方面阐述“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他提醒一线的老师们“请把小说教成小说,请把散文教成散文,请把诗歌教成诗歌”。他特别提出,在“三感”中,境感是最难而又最容易被忽视,境感如同人之经络,一旦解剖就是死亡,最值得呵护。
以下是王老师讲座的重点内容,我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方面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