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22.16 KB
- 文档页数:17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
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
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
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
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
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1)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小学生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是指六岁到十二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正是他们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形态和机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在这个阶段会快速增长。
六岁时,他们的身高约为120厘米,体重约为20千克;而到了十二岁,他们的身高则增长到约150厘米,体重增长到约40千克。
这种身高的增长速度在小学阶段是快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也在快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骨骼重量和长度都在增加,骨骼的发育速度比肌肉快,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做一些动作时不够协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肌肉会逐渐发展起来,从而增加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他们的神经系统也在发生变化。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神经纤维会逐渐变粗,神经元的连接会更加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神经系统更加发达。
这种发达的神经系统会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明显的特点。
他们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在六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还比较有限,只能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感知能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认识事物。
他们的注意力也在逐渐发展。
在六岁时,他们的注意力还比较短暂,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比较稳定,能够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
他们的记忆力也在逐渐提高。
在六岁时,他们的记忆力还比较有限,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的事情。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记忆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记住更多的东西。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在逐渐发展起来。
在六岁时,他们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他们的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可以进行更为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骨骼和肌肉快速发展,神经系统也逐渐发达;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在逐渐发展起来。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心理特征: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正在以探索的心态认识这个世界,活泼好动,天真无邪,喜欢模仿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孩子自控能力不强。
采取的教育方法:注重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律意识,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
要让孩子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就是尊敬知识,就是对学问有敬畏心,这个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心理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难受外界的影响,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自信心也与老师家长的态度存有非常大关系。
采取的教育方法:继续保持孩子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少批评,要对孩子有耐心,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完成学习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对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心理特征:孩子的情绪、态度可以逐渐显得沉稳,自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就是小学阶段孩子情感的转折期,在人际交往中也可以存有一些疑惑。
采取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尽量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对于他们的困惑要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无论是人际交往的疑惑还是学习上的问题,要晓之以理。
要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多陪伴孩子。
心理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可以主动自学,但是重新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严重不足,在为人处世方面还缺乏经验。
采取的教育方法: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学习方面的好习惯,让他们争取认识外界事物,明辨是非。
心理特征:独立自主能力进一步进一步增强,能够明辨是非,能够给自己的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有了一定经验。
采取的教育方法:要因势利导,对于好的方面要多支持鼓励,对于缺点要帮助他们分析,让他们有正确的三观。
心理特征:孩子已经开始步入了青春期,这个时候自我意识比较弱,存有自我的判断能力,能够主动钻研自学,已经开始步入了青春期早期。
采取的教育方法: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此时会有个别早恋情况,要往健康的心理方向疏导,同时由于课业的加重,要多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引言:二年级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了解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本文将详细阐述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育。
一、生理发展特点身体快速生长:二年级是孩子身体快速生长的时期,身高和体重都有显著增加。
肌肉发展和协调能力提升: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进行更为复杂的体育运动。
骨骼发育加快:骨骼的硬度增加,但仍需要注意补充钙质,以防骨骼发育不良。
神经系统发展: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为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提供了基础。
免疫系统增强:随着免疫系统的完善,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
二、心理发展特点认知能力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社交能力增强:孩子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提高: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希望被认可,并表现出对独立的渴望。
创造力萌芽:孩子开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
性心理发展:孩子开始对性别和性有好奇心,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并提供正确引导。
三、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遵循个性化发展: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强行施加过高期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创作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性教育引导: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适当地进行性教育,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在6-12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学习和自我意识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1.1 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逐渐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抽象概念。
1.2 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延长持续时间,并且记忆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3 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小学生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稳定性增加: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2.3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开始意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更加愿意与同龄人交往和合作。
3.2 规则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他们开始理解和遵守规则,对道德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3.3 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四、学习发展特点:4.1 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预学习活动。
4.2 学习策略的形成: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4.3 学习动机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从外在奖励转向内在兴趣和自我实现。
五、自我意识发展特点:5.1 自我评价的能力: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且逐渐形成自我价值观。
5.2 身份认同的建立: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5.3 自信心的培养:小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经历着许多重要的变化。
从认知、情感、社会到道德发展,都对孩子整个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这个阶段是孩子逐渐独立、自我意识逐渐丰富的时期,教育者需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1.感知与觉察–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开始形成更加复杂的感知和觉察能力,比如对颜色、形状的敏感性增强。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感知能力更加精细,能够辨别更加微小的差异,并且开始建立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模型。
2.认知结构和发展–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开始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认知结构,比如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等。
–小学生时期,这些认知结构逐渐加深、扩展,开始形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思维模式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小学生的情感发展1.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切换速度较快,他们可能会更加容易情绪激动或沮丧。
–教育者在教育中需要给予孩子情感的关怀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波动,建立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
2.社交关系–孩子在小学生阶段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观点,社交关系也更加复杂。
–教育者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分享和互助的价值观。
四、小学生的社会发展1.社会角色认知–在小学时期,孩子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这些社会角色,并促进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中。
2.社会道德意识–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主要在家庭中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
–到了小学阶段,学校和社会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念产生更大的影响,教育者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五、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1.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教会他们积极应对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2.认知教育–鼓励学生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
3.社交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会他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差异,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和家长们应当采取适当的心理教育策略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心理教育策略。
1. 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因此,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要倾听孩子们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理解和鼓励。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他们一起度过难关。
2. 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
为了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鼓励孩子们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其次,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态度,学会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最后,教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到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有效的记忆、整理笔记和归纳总结。
最后,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促进社交交往和情感沟通社交交往和情感沟通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和情感沟通。
首先,鼓励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其次,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联系。
最后,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和讨论课,让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有效管理压力和情绪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情绪困扰。
教师和家长应当帮助他们有效管理这些压力和情绪。
首先,教导他们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和听音乐。
解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性格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解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认知方面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常常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散。
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导积极主动学习: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育者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情感方面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逐渐形成,他们的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但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因此,教育者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情感需求:小学生常常对情感有着强烈的需求,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注和理解。
教育者应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
2.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教育者应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教授他们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提高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
3.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乐观、自信、坚韧等情感品质。
三、社交方面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开始逐渐融入社会,与同伴和他人建立起联系。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正经历着身心的快速成长和变化。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注意力逐渐稳定,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考,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的表达和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也有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都能通过言语或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他们也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有能力应对各种情绪和情境。
3.社交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和互动,开始形成自己的友谊关系。
他们也逐渐懂得尊重他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观点和文化的存在。
4.自我认知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认知。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对自己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认同。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策略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支持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仍然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应对情绪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3.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是培养他们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者可以设立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标题: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引言概述:二年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在生理上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心理上也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
本文将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二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展特点:1.1 身体发育迅速在二年级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身高和体重都在不断增长。
他们的肌肉力量也在逐渐增强,运动能力得到了提高。
1.2 牙齿换牙在二年级时,孩子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新的恒牙开始长出。
这个过程可能会伴随着一些不适,如牙龈肿痛等,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关注。
1.3 视力和听力发展二年级孩子的视力和听力也在进一步发展。
他们的眼球运动协调能力增强,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视觉任务。
同时,他们的听力也变得更加敏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语言信息。
二、心理发展特点:2.1 认知能力提高在二年级时,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2 社交能力发展二年级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在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3 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在二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同时,他们也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表达出关心和同情。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在二年级孩子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饮食均衡等,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3.2 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3 倾听和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在二年级时,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日益显现。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标题: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二年级是小学生活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其整体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匡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生理发展特点:1.1 身体发育迅速:二年级孩子的身体发育速度明显加快,身高、体重都在迅速增长。
1.2 运动能力提高:二年级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明显增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各种运动活动。
1.3 牙齿换牙:在二年级阶段,孩子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恒牙逐渐长出,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口腔卫生。
二、心理发展特点:2.1 社交能力增强:二年级孩子开始更加关注同伴之间的关系,喜欢与同学一起顽耍,学会分享和合作。
2.2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二年级孩子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3 学习兴趣增强:在二年级阶段,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强,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
三、情绪发展特点:3.1 情绪波动较大:二年级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浮现情绪化、易激动等情况,家长和老师需要赋予耐心和理解。
3.2 自尊心逐渐建立:在二年级阶段,孩子的自尊心逐渐建立,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3.3 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二年级孩子开始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应该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
四、认知发展特点:4.1 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二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思量。
4.2 记忆力增强:在二年级阶段,孩子的记忆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4.3 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二年级孩子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五、行为发展特点:5.1 自制力增强:二年级孩子的自制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和纪律。
5.2 礼仪意识形成:在二年级阶段,孩子开始形成基本的礼仪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懂得礼貌待人。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是学龄儿童中年龄较小的一群,通常包括6岁到12岁左右的学生。
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拥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探讨。
身体发育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各器官逐渐完善,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他们的动作协调性逐渐提高,运动能力得到提升。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对于身体运动和锻炼有着特别的需求,应该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认知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在逐渐扩大,开始对各种事物产生好奇。
情感表达小学生的情感表达丰富多彩,他们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
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外界影响,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社交能力在小学生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有了和同龄人交往的欲望。
他们会在学校和社会中结交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
在社交中,小学生也会逐渐学会合作、竞争等社会技能。
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这个阶段的养成尤为重要。
他们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阶段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引导。
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希望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学习。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详细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认知方面: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思维逻辑性发展、注意力集中度提高、好奇心旺盛、理解能力增强等。
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故事讲述、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认知领域。
3.注重思维训练:开展逻辑思维训练,如思维导图、辨析归纳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方面: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波动大、情绪容易受影响、对外界关系保持依赖等。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情感:1.倾听和接纳:教育者应时刻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情绪管理教育,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3.基于合作的学习: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友善待人的习惯。
社交方面:小学生在社交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喜欢交朋友、注意他人评价、社交技能尚不成熟等。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1.提供社交机会:组织各种活动,为小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社交意识。
2.鼓励与他人分享: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资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培养自信心:鼓励并肯定小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
综上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
教育者应根据小学生特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情感关怀和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正文内容:一、认知发展特点:1.1 感知能力的提高: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
1.2 记忆力的增强:中小学生的记忆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1.3 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变化频繁:中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逐渐清晰。
2.3 情感需求的增加:中小学生对于亲情、友情和师生关系的需求增加,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开始注重同伴关系,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接纳。
3.2 社交技能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发展社交技能。
3.3 社会角色的认同:中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同。
四、性格发展特点:4.1 自我认知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
4.2 自主性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发展自主性,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4.3 价值观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事物有了明确的态度和看法。
五、学习发展特点:5.1 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开始对某些学科或兴趣爱好产生浓厚的兴趣。
5.2 学习动机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由外在驱动向内在驱动转变,开始注重学习的内在满足感。
5.3 学习策略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交发展、性格发展以及学习发展。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 引言小学生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身体发展在小学生时期,儿童身体发展迅速。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在这个阶段变得更加健壮和灵活。
此外,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和体力也在不断提高。
这是他们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阶段,应该积极提供各种运动机会,培养他们的体育素养。
3. 认知发展小学时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逐渐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显著改善。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信息,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这对于他们学习各种学科知识非常关键。
4. 社交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开始与同龄人进行更加深入和复杂的交往。
他们开始形成友谊,并学会在集体中相互合作和交流。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也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各种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5. 情绪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情绪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障碍。
他们对他人的情感有着更加敏感的觉察,并开始构建自己的情感认知。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6. 性格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的性格也在悄然塑造中。
他们开始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7. 知识和技能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开始接触和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他们逐渐掌握阅读、写作、数学等基本技能,并开始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此时,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适龄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8. 总结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涵盖了身体、认知、社交、情绪和性格等多个方面。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
他们最显着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
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的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
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9岁儿童的脑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的脑重量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
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
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此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在学生的“动荡”中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三)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
此时,他们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而且肌肉骨胳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强。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作将来的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此时,我们老师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做事的机会,帮他们成功,以此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
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的发展。
(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部分儿童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集中,然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二)逃学与厌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落后,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好毅力,老师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是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或是打瞌睡,有的干脆逃学、旷课。
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进入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心;交往中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导致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四)过度依赖问题现在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
遇到困难时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就生成了依赖感。
随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四、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边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物质丰裕导致刺激的变化。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二)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
小学生的家长恰好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
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三)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
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
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四)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
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
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五)小学生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
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
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的真正的意思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