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教案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33.89 KB
- 文档页数:14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八章,包括了光的反射、透射、成像等知识点,该节课所讲的内容是光的透镜及其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折射原理,掌握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原理。
2. 掌握常用透镜的种类、性质及成像规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透镜的实际应用。
4. 了解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光的折射原理。
2. 透镜的种类。
3. 透镜的成像规律。
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5. 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探究法: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光的折射原理。
2.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详细解说透镜的种类、性质及成像规律。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进行透镜成像的验证,让学生实际观察、探究成像规律。
4.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展示透镜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透镜的种类及性质。
2. 掌握透镜成像规律。
3. 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看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和折射,然后通过实验了解折射率的概念。
2.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凹透镜及它们的成像规律。
3. 讲解讲解透镜的种类及性质,重点介绍常用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然后讲解透镜成像规律,包括物距、像距、焦距及其关系。
4. 实验通过实验进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验证,让学生实际探究成像规律。
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介绍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眼镜、望远镜、显微镜和投影仪等。
6. 课堂小结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提醒学生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给学生发放课堂练习纸,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给学生布置作业,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检查学生的实际能力。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2020-08-17《透镜及其应用》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二、知识回顾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它能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 影子,这说明光是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 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像。
1、 2、3、 了解光的色散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课时)4、5、 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6、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 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O首先用实验研究光3、光的三原色是指O颜料的三原色是指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 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色光决定5、光具有的能量叫O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o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O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O⑤像与物以镜面的。
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平面镜成的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色散2、 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 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4、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5、 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6、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二、 知识回顾 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和2、 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 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 。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出透镜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透镜成像的实践操作,观察成像特点,并解释原理。
5. 小组讨论:针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4.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简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主题: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2. 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3. 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成像、放大镜、显微镜等;4. 提高解决透镜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透镜的分类和性质;2. 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
教学难点:1. 透镜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白板、黑板、笔;3. 实验器材:透镜、光屏。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 利用PPT展示和介绍透镜的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介绍透镜的性质:焦距、物距、像距、放大率等。
Step 2:讲解透镜成像原理和公式1. 通过PPT展示透镜的成像原理:光线的折射和焦点的概念。
2. 介绍透镜成像的公式:1/f=1/v-1/u,放大率公式。
Step 3:讲解透镜的应用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透镜的应用,如成像、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透镜的实验,观察透镜成像的特点。
Step 4:解答问题和巩固知识1. 提供一些透镜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辅导学生解决问题中的困惑或疑问。
Step 5:小结和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回顾复习。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透镜相关问题的练习和思考。
教学拓展:1. 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透镜的成像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透镜问题,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透镜应用的创新设计,发挥透镜的特点。
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透镜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定期组织透镜相关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物理学案:透镜及其应用教学思路: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预习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结构图(见课件或中考指导)教学过程二、概念的复习一三、课堂练习一2、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光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1)、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透镜有两种(2)、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并小结一下:(分组,讨论,回答)课堂练习一: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学生总结:透镜及其应用1、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4、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规律。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八章《光》的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种类与成像原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特性,凹透镜的成像特性,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重点: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光具座、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透镜的例子,如照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3. 例题讲解(25分钟)讲解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透镜成像公式。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物体距离透镜20cm时的像距。
(2)简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像距为20cm。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例子选择。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反馈。
5.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深度与拓展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课标与考纲【课标】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
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________处;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__________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_____________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
3.(2017年河南)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写出一种即可)。
4.(2017年兰州)2。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水中的倒影 B。
透过树叶间的阳光 C。
水中弯折的铅笔 D。
物体的影子5.(2017•沈阳)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9.(2017广州)图 8 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10.(2017年临沂)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B.12cmC.24cmD.6cm11.(2017龙岩)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池水映明月B 彩虹舞山涧C 潭清疑水浅D 起舞弄清影12.(荆门市2017年)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 电视遥控器B 医用“B超机”C 验钞机D 夜视仪13.(2017菏泽)16(3分)。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如放大镜、老花镜、近视镜、照相机镜头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
(二)新课教学1、透镜的分类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讲解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探究:让学生用平行光分别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得出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相关概念介绍焦点和焦距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到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距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不同物距下的像的性质。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讲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三)课堂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光的折射实验和透镜的使用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光学的关键环节。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一:光的折射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直尺4. 透明玻璃板5. 曲尺6. 尺子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在实验平台上通过直尺固定一块透明玻璃板,使其与桌面平行。
3. 在玻璃板上画上一条基准线,并以此线作为参考,设置入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4. 在基准线上标记出几个入射点,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绘制。
5. 使用直尺、尺子和曲尺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6.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入射光线的折射现象,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了折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1. 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被称为斯涅尔定律。
2. 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
3.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的折射方向也不同。
实验二:透镜的使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透镜的成像效果,了解透镜的焦距与物体成像的关系。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块)4. 物体(如一根铅笔)5. 屏幕(可以是一张白纸或墙壁)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将透镜放置在平台上,并调整其位置和方向。
3. 将物体放置在透镜的一侧,并通过调整距离和角度找到适合的位置。
4. 将屏幕放置在透镜的另一侧,并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屏幕能够接收到成像光线。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课题: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考点分析: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生活实例中的区别;再有就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作图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透镜这一块考查透镜的作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在生活中的实例。
(选择题、作图题、填空题居多)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生活实例中的区别;2、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作图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透镜的作图;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1、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作图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一:光现象考点二: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画出图所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2、完成下图的光路图3、(1)一支蜡烛距凸透镜24cm,在离凸透镜24cm的屏上得到和烛焰一样大小的清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4cm,则必须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比烛焰(填“大”、“小”).(2)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选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
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
(填“左”或“右”)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
透镜及其应用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
本章课时安排和教学建议]
1、
教学安排
(共15课时)
课题
课时安排
内容
作业
●一、透镜
第1课时
1、活动4.1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2、活动4.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3、WWW-1课堂实验
指导书P106-1、2、3、4、6实验报告册
第2课时
1、学习焦点与焦距
2、训练画光路图
3、活动4.3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
4、WWW-3、4课堂实验
课本WWW-2指导书P107-5、7、8
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第1课时
探究“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特点
尝试完成实验报告、对探究过程分析、思考
第2课时
1、探究什么情况下物和像在透镜两侧,什么情况在同侧?
2、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
3、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缩小的像?什么时候光屏总是接不到像?等一系列成像的问题。
完成实验报告课本WWW-1、2、3、4
第3课时
巩固提高(指导书P112WWW进行课堂练习)
补充8题
第4课时
复习课1、2两节知识梳理、巩固提高
补充小练习
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第1课时
1、观察照相机和底片,观察用照相机拍照的过程
2、学生课前自制视觉暂留的小实验,课堂演示、交流
3、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人眼”、电影电视和“视觉暂留”
4、学生分组活动“视力矫正”。
光学初中物理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学习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2. 光的反射3. 光的折射4. 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如镜子、水中的鱼、放大镜等。
2. 提问: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物理原理呢?二、光的传播(10分钟)1. 讲解光在真空及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三、光的反射(15分钟)1. 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包括反射定律、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演示实验:平面镜成像、反射现象的观察。
3. 练习:分析日常生活中反射现象的应用,如眼镜、镜子等。
四、光的折射(15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折射定律、折射种类。
2. 演示实验:通过玻璃棒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练习:分析日常生活中折射现象的应用,如透镜、水中的鱼等。
五、透镜成像规律(10分钟)1.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演示实验:透镜成像实验。
3. 练习:分析日常生活中透镜成像现象的应用,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现象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太阳能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讲解清晰、生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3. 练习解答: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棒、透镜等。
2. 教学课件:PPT、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光学教材、科普读物等。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2课时)蒋中初三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4、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6、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二、知识回顾1、______ 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______ 禾廿___ 。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 。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________ 。
3、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 。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________________ 。
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________ 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_______ 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 色光决定5、光具有的能量叫____ 。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____________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 ______________ 。
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__ 。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_______ 。
⑤像与物以镜面_____________ 的。
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现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_____ 像。
10、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11、光的反射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 _____ 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_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_____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 ______ 反射。
三、典型例题【例题1】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而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服装是何种颜色?【例题2】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D.日食、月食的形成【例题3】如图1所示,光线与镜面成300角投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夹角为多大?若把镜面旋转10 0,入射光线不变,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又为多大?【例题4】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5)张红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例题5】如图甲所示,A、B两点在平面镜前,现在要使A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点,试用作图法求出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入射点。
rafi《光现象》巩固练习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3.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 C.蜡烛的正立像D.4.当你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仪表时,成象的大小取决于( )A.镜的大小 B .人本身的大小 C .镜放置的高低D .人离镜的距离5.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 •我国古代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 •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下列是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 ----- 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一地球周围存在磁场C. “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D.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6.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 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改的小兔形象 .井且与道其“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主要有 _____________1. 图1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銮“短了A透过欣時砖看到看到 钢笙TC手影r.如果易拉罐底部小) 圆形光斑 蜡烛的倒立像平静湖面上群山 的倒影7.“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 •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 90°B. 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20°,则入射角为60°D. 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 ,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 x 108kmA EC12. 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光的折射复习教学案(1课时)10.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 , AB 和CD 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 S 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 请在11. 北京市2006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潜望镜B 、显微镜C 、照相机 D、电影机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訪入水申的一 一 +吒子左T蒋中初三备课组一、知识目标: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了解一些生活与折射有关的现象。
复习两种透镜。
掌握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会进行简单作图。
二、考点梳理1 中央_________ 、边缘________ ■勺透镜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 _________ 作用,凸透镜又叫做____________ 镜;中央 _________ 、边缘_________ 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 作用,凹透镜又叫做______________ 镜。
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①“摸”:通过比较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以辨别;②“看”:通过靠近物体观察透镜的成像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辨别;③“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否□以辨别。
3、(1)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2)光心是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 ;(3)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__________ 一点F,称为焦点。
(左右各有一个)(2)焦距:从___________ 到 ______ 的距离,用f表示。
(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__________ 焦点)4、用实验方法估测凸透镜(远视眼镜)的焦距:将凸透镜(远视眼镜)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来回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测量这个光斑到远视眼镜的距离,记录下来,即为焦距。
5、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__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光线______________ 线方向(偏向/偏离);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 线方向;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侧。
6、清晨,当人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______ ,傍晚,当人们看见太阳贴近地平线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已经在地平线以_______ 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周围大气层_______________ 使太阳光发生_______ 所造成的。
三、典型例题【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例2】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况,其中/ 2= / 3。
那么,入射光线是______ 、反射光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___ 、法线是_______ 、入射角是________ 、反射角是_______ 、折射角是 _______ 。
【例3】、请用线将左右两边相关的知识连接起来光的直线传播水中月、镜中花精彩的“皮影戏”光的反射海市蜃楼体育课上的“向右看齐”光的折射哈哈镜圆形金鱼缸中的金鱼从侧面看去变大了。
[例4】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A •发生了光的折射B •发生了光的反射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 .光的传播速度的发生了改变透镜成像及应用教学案(1课时)蒋中初三备课组•知识目标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灵活应用了解眼睛对光的折射作用,以及其矫正方法了解望远镜以及放大镜的构成。
二•知识梳理1概括:(1) 一倍焦距内外分____________ (2) 二倍焦距内外分 _____________(3)实像一定是的,像物在透镜的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