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7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荟萃。
随着人们对知识含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宗教机构中进行的,而且通常只面向少数人群,如贵族、士兵和祭司等。
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全球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部智力,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和谐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教育等。
而最近提出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是“反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它们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等。
而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最近有不少研究成果,它们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一个人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各个层面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始终在不停地变革和前进。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类型。
每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摘要:中国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着学校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低下、教学生活环境不良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
一、引言农村教育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面向农村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事业。
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学校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素质低下,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二、现状分析1.学校资源不足中国农村地区学校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用具都明显不足。
这使得农村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教师素质低下农村教师的素质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地区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这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教授学生,并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也导致了优秀教师的流失,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育的困境。
三、问题分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学校资源不足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设备匮乏。
其次,教师素质低下也是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两个问题相互作用,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该优化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在进行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时,文献综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供您参考。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在教育理念方面,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张三(2010)认为,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李四(2012)则提出,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课程与教学方法在课程与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者们关注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王五(2015)指出,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赵六(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3.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陈七(2016)认为,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刘八(2019)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九(2011)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学习动机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赵十(2014)则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关注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1.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与策略;2.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4.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紧迫话题,虽然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独特时代背景下产生特殊现象。
但国外也会发生劳动力大幅度流动的浪潮,它不时发生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但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显得更为明显。
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属于所有国家都要积极应对的实际问题,但也存在因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差异性,其问题特点也存在差异。
国外关于移民人口儿童抚育课题的研究大多反映在国际移民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和由其亲属抚育儿童这两方面,这二者都属于亲子分离后的委托抚养范畴。
国外专家学者通过对上述两种留守儿童模式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委托抚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Kuo认为,当孩子被留守后,儿童的安全存在隐患并且学习教育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并且也容易受到虐待,其被留守的经历还会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国外这些流动人口子女抚养问题的研究,为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启发。
国外有专家从人口迁徙的角度研究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问题,从物质生活保障方面来说,SHU Wen认为:如果父母外出打工能因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因此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的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
[2] 但Mordeno Imelu G在多项实证研究中发现,孩子在关键的成长时期因父母的缺位带来的是亲子关系不佳,让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位带来的是孩子长期成长中无可挽回的身心伤害。
[3]另外,儿童要想获得健康成长,这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健康的孩子往往综合素质会更高。
但由于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家庭教育缺失,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他们大多数会有沟通障碍或性格孤僻的情况。
Davis Jason指出,与其他留守儿童相比,孩子们需要在家里做更多的工作,而这些家务活会耗费孩子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影响被遗弃儿童的教育质量。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文献综述许红霞【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研究的文献回顾,简述中国农村教育的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相关的发展建议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文首先对农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依次概述中国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从多角度提出对建设性建议以及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简单的评述。
【关键字】农村教育;现状;建议;成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主导的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农村教育问题。
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对农村教育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对国内现有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农村教育的概念、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农村教育发展动向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现综述如下:一、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教育事业是关系一个国家富强、一个民族振兴的前提性和先导性事业,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国家、民族前途和四化成败的全局。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教育问题。
当前,对农村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却很少有人对农村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中英教授认为,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索质为目标的教育才是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不应该混同,农村教育应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
[1]而另有学者提出:农村教育是指发生在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并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
对于广大发展中发展国家来说,农村教育实质上就是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在农村与城市二元社会里、农民处于不利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旨在使农村人口获取知识与劳动技能、现代公民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
[2]然而,通过对现有农村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阅读便可发现,大多数学者在论述农村教育的具体方面时,往往更倾向于石中英教授的关于农村教育的界定,即义务教育以及基础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调查研究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多个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和观察,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更为匮乏,师资水平较低,教材和教学设备也较为欠缺。
2.学生入学率低:由于交通不便、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农村地区的学生入学率相对较低。
3.学校条件落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缺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能力培养。
4.教育质量偏低: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城市较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四、问题分析1.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无法保障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和学校条件的改善。
2.师资水平不高: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结构相对城市较为薄弱,缺乏优秀的教师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
3.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家长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给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五、改进建议1.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比,保障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和学校条件的改善。
2.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指导,提供给家长关于教育的信息和资源支持,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六、结论农村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比,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条件改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类主题文献综述教育类主题文献综述引言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每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围绕教育类主题进行综述,包括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评估等方面的文献综述。
一、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于教育体系的建设、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中,文献综述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对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研究,可以探讨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角色和作用。
例如,教育政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性。
2.教育政策的影响与效果:通过对教育政策的影响与效果进行综述,可以评估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例如,教育政策对于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影响。
3.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的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制度背景下的教育政策差异,为制定国家教育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例如,教育政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育公平性和质量的追求。
二、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基础,它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中,文献综述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演进:通过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进行综述,可以了解传统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例如,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可以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例如,构建主义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和技术教育理论等。
3.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的比较,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教育理论的差异,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通过科技手段提供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
对丽水市城乡教育差异原因的研究一、选题的理由与价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尤其是对中这样发展中的农业国家来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越发显得中要。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教师资源,另一方是教学设备,较重要的是教学设备的问题。
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也是有所差别的,还有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乡村的教育程度的重视程度。
城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操场跑道也可与专业比赛用跑道相媲美。
但农村学校却不然。
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若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
而有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具不齐全,上课仅限于抽象说教,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
从教师的问题来看:首先,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其次,教师培训不足;最后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由于城乡经济、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教育、城乡公共设施、城乡社会福利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发展的极大不平衡。
尤其在城乡教育方面,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公和受教育机会存在差异,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极为不公平。
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数量不断减少,这对城市统筹发展极为不利。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城乡教育差异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为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客观分析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可以更好的开展以后的乡镇教育,为乡村教育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摘要】中国的城乡差异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其中城乡教育差异就是城乡差异的一个主要内容,城乡教育的差异也是我国一直在义务教育中谈到的热点话题。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随后综述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
接着,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包括教育内容、方法和实施效果。
本文还探讨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如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总结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旨在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概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技能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有效的心理辅导。
教育资源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相应的教材、教具和场地等支持,但在农村地区,这些资源往往十分有限。
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辅导活动也缺乏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效开展。
家长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些家长和学校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种现象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封闭,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和偏见,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敢寻求帮助。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文献综述则是对教育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教育文献综述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文献综述的定义。
教育文献综述是指对教育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和评价的一种学术性写作。
它旨在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同时也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可行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
二、教育文献综述的目的。
教育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在于梳理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同时,教育文献综述还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可行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
此外,教育文献综述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三、教育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育文献综述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分析和文献综合等。
首先,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的文献,包括图书馆、数据库、期刊等。
然后,对查找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权威可靠的文献进行综述。
接着,对选定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
最后,将这些观点和结论进行综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
四、教育文献综述的意义。
教育文献综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工作。
其次,它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可行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工作。
再次,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教育文献综述是对教育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教育文献综述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温州大学教育学院04小教本二陈荣(04131244)摘要:通过对近五年来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类型和表现、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充分关注,使农村家庭教育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对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人口的素质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业观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农村的家庭教育还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与城镇的家庭教育相比较,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子女成长的需要.作为现代社会弱势文化群体的农村家庭.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文化中,弱势文化代代相传.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相适应。
要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家庭教育.想方没法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实施,农村的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良好趋势,如家庭教育的环境改善,父母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投资普遍增加,家长普遍重视学习和运用家教知识等等。
但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家庭教育意识淡漠、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诸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简单;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庭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缺乏与孩子、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等。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姓名:徐兆龙学号:2010221111120045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类型和表现、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充分关注,使农村教育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前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人口的素质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业观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农村的教育还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与城镇的教育相比较,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孩子成长的需要.作为现代社会弱势文化群体的农村家庭.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文化中,弱势文化代代相传.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相适应。
要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家庭教育.想方没法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由于条件落后,设施的配置水平不够,教师队伍在性别、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学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跟不上教育观念的改变,生源有限,教育投入的相对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因此,研究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资源限制,对人才的吸引有限。
农村教师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教师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单一,普通话不标准尤其是小学初中,女老师偏多,老教师偏多,中师学历的教师偏多,语文数学等正课老师偏多,英语音乐美术教师偏少每到有检查的领导来听课,好多教师无所适从,要么停止讲课,让学生自习,要么改变教学方式,抽查学生作业。
关于性别结构中小学女教师偏多本不是坏事,但由于中小学生爱模仿,可塑性强,很容易导致男生女孩气,女生受娇宠,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日后性别角色认同障碍,这个现象泛化将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一、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对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研究者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习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困难、个性发展缺陷、情绪状态消极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等。
[ 1]面对各方压力和冲击,他们中不少人开始出现消沉、颓废、沮丧、偏激、困惑、任性、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并且没有途径及时排解,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但也有学者指出,农村中小学生在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心理上有求知欲强、善于交际、兴趣广泛、社会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等优点,而问题则是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矛盾、抗挫折能力差。
上面的两种观点和结论是由于两者对于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评价不同而产生的结论上的不一致。
根据众多调查问卷及通过科学的量表分析发现,前者的观点更接近事实,且后者所提出的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矛盾与抗挫折能力差与其自身之前观点存在相悖之处。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留守学生作为农村中小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问题,如性格缺陷与行为偏差、人生观与价值观偏移,包括自卑、性格内向、怨恨父母、逆反心理强、情绪消极等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2]究其主要原因,留守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来自父母的养育和关爱。
实际上,这不仅是农村教育中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领域去思考和解决,还需要国家、社会、政府通力合作去改善。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研究者们认为是来自社会、个体、家庭和学校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各种传闻信息、考试成绩、父母期望、父母文化水平、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学习负担等。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反思及成因分析关于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者们的观点基本一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结构、家长的观念及教养方式是学生心理的直接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范文及参考文献格式文献综述范文及参考文献格式文献综述模板、格式、范文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范文文献综述范文1: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0引言通过对国内外与教学环境有关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环境的概念、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因素、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环境改善的策略等几个方面。
以引起人们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充分关注,使农村英语教学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教学环境和英语教学环境的概念关于教学环境研究的理论思想可以追溯到勒温(Lewin) 的场理论和莫里(Murray)的需要-压力理论(Need-Press theory)。
勒温认为:“凡属科学的心理学都必须讨论整个情景,即人和环境的状态。
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即 B = f (P ,E) ,其中B 代表行为,P 代表人,E 代表环境。
这里的环境并非客观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环境”,它包括了对个体行为有影响的一切事实”[1]。
莫瑞的需要-压力理论也强调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与勒温不同的是,莫瑞把个体因素( P) 称为需要,把环境因素( E) 称为压力。
莫瑞的理论认为,需要是指为个体行为提供方向和动力的组织倾向,压力是支持或阻碍个体表达或满足需要的外部环境。
需要与压力是两个相互补充但不一定是相互支持的概念,它们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同型关系,比如一个人有合群的需要,他就会最大程度的利用能建立亲密友好关系的机会,而合作的环境本身又会优化这些机会。
但是并不能认为有高合群需要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同样也不能认为高合群压力的环境会使每一个人表现出合群行为。
在莫瑞的理论的基础上,斯腾(Stern) 在1920 年提出了个人与环境的适合理论(person-environment congruence theory) ,认为个人需要与环境压力的积极作用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张正东、杜培俸指出:“外语立体教学法的环境是能稳定教学结构、制约教学运作、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因素”“环境就是外语教学赖以进行的实际”[2]。
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教育研究问题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研究中,文献综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 研究问题的定义和范畴:在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的定义和范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定义和范畴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范围,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
2. 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研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研究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和结论: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研究结果和结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研究的发现和结论,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4. 未来研究方向: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未来研究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趋势,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总之,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主要分类和特点。
一、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着重于描述和解释现象,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得数据。
这一方法强调对被研究者的主观理解和感受的捕捉,适用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探究和理论生成。
比如,教育行政研究中的政策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等都常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以数字化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和量化研究设计来解决研究问题。
这一方法注重数据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适用于对大量样本进行比较和分析的研究。
比如,学生成绩评估、教育政策效果评估等需使用定量研究方法。
三、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旨在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这种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教育问题通常是复杂多维的。
混合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数据收集手段和分析方法,获取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四、纵向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方法注重观察教育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它可以通过追踪观察、长期跟进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之间的趋势和关联。
纵向研究方法对于了解教育改革的长期影响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五、横向研究方法横向研究方法注重观察不同个体、不同地区或不同情境下的教育现象差异和影响因素。
它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跨地区比较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横向研究方法对于了解不同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差异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基于实证证据进行理论构建和验证。
这一方法通常涉及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和定量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和推断。
实证研究方法对于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七、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以个案为对象,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个案的信息,深入了解问题的内在机制和背后的因果关系。
这一方法适用于对个别因素对教育现象影响的深入研究,但不能一般化。
关于课题《农村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文献综述儿童早期教育主要是指针对五岁以下的儿童利用玩具和图书为主的训练方法以及客观外界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给儿童的感知觉器官以丰富的刺激,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能力、行为和习惯从而促进儿童心里发育及智力的发展(吴忠勇,姚筱红2002)。
从2000年至今,已有多位学者就该课题做过相关的研究。
其中包括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郝波,王临虹,郭素芳2000);儿童身心发育现状(汪心海,盖若琰等2014);儿童早期教育效益分析(彭俊英,高群,肖杰2011)等。
研究所涉及的农村地区涉及我国西部、遵义、湖南、吉林、贵州、新疆、海南等,涉及面很广。
这些文献中不仅包括了理论方面的论述,也包括了实践方面的讨论。
本文主要对所收集到的已有文献进行综述,从总体上小结关于农村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加以补充。
现有研究成果:就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研究而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
总的说来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正面地从总体研究农村儿童早期教育的基础条件。
主要包括早教所需的基础设施;专业师资力量;教育环境;早教覆盖面等。
二、侧面地通过各个家庭研究农村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
如以儿童所拥有的玩具、书籍的数量和质量;父母在早教方面的投入程度;儿童身心健康程度等为突破口,反观其早教的现状。
三、对早期教育对农村儿童的成长是否切实有益的效益分析。
而在这三个大方面里,不同的学者所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变量等,大都有一些差异,作者将在下文加以简述。
在第一大方面中,学者多以实地的相关调查对象问卷调查或访谈为主,加上研究地区政府所提供的数据,从总体上,正面对早期教育的基础条件做研究。
总的说,由于基础条件的缺失,农村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其集中表现为:农村居民对早期教育需求增加,而当前的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曾娅琴2014);贫困地区儿童学习重点比较狭窄,明显聚焦于数字、计数(89.2%)和量的项目,而其他认知范畴都处于被忽略状态(柳倩2008)。
石河子大学科技文献检索课
综合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王孟荣学号 2010502287 学院系(所)政法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人承担课题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实习日期 2011-12-1 总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摘要:当前,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十分严重。
那么,农村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哪些?农村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然后对造成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的各家观点和各个研究者的解决方案做了简略的综述。
二、关键词:教育差距城乡差距回归农村走向城市
三、文献类别:人文教育
四、综述正文:
一、描述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教育差距。
所谓的教育差距,主要是指教育的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经费的差距。
其中包括:
1)生均教育经费的差距。
以2001年为例,我国小学生均经费,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经费,城镇是农村的1.93倍。
而我国小学、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是农村的3倍以上[1]。
2)学校危房。
学校危房主要在农村。
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中,农村占81.97%。
3)教师工资拖欠。
虽然全国有97%的县已实行“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并不意味着教师工资有了保障,工资支付的重压没有转移出农村内部。
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依然很大[2]。
2、教师水平的差距。
3、升学率的差距。
4、辍学率的差距。
在农村,严重存在的辍学率现象,对农村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最尖锐的挑战。
5、职业阶层教育机会差距。
我国农林牧渔等职业从业人口的整体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家机关等职业相比,差距明显[4]。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
1、农村教育已经“双重边缘化”[5]。
中国当前的教育被政治经济严重地边缘化,而农村教育又处于教育系统的边缘化位置。
2、农村教育陷入危机。
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权利同遭侵害、以教师和学生的一道流失为集中体现,农村义务教育这一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的确已经陷入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危机。
3、乡村教育处于高度不平等状态。
我国教育存在的最大缺陷是二元分割性。
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
三、导致农村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度成因
1)由制度变迁所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扭曲与相关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农村教育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2)教育的产业化趋势导致了地区、家庭差异的扩大,损害了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平性,加大了基础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
2、历史宿命
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是城乡差距的一个方面。
而中国城乡差距的客观原因,则是城乡生产力分布的显著差别。
生产特点、市场前景、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农村处于弱势地位[6]。
四、改变农村教育困境的两条道路:回归农村之路和走向城市之路。
1、“回归农村之路”的历史实践。
上世纪20年代,晏阳初、梁潄溟和陶行知等人发起近代史上的“乡村教育运动”[7],力图改变农村的边缘化境遇。
晏阳初提出要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期望能使中国农民成为富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能够创建新中国的“新民”。
梁漱溟借助中国乡村治理的传统资源,在农村创办村学、乡学和乡农学校,试图以乡村学校为载体,综合性地解决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和自卫等问题。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并立下“募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计划,发誓要从根本上改造“把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不会生产劳动,只想往城里跑的农村教育。
为此,他提出“教育与农业携手”、“为农民服务”等原则,作为改造乡村教育的纲领[3]。
2、当今“回归农村之路”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重新重视发展农业,推出“新重农主义”[8],通过努力,使农业收入从总体上有可观的增长前景。
而农村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所以农村教育应该培养出更多能够建设新农村需要的。
部分教育学家和学者提出,农村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联系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背景,为他们提供在当地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农村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改变自身生存状态和当地面貌[9]。
因此,应该积极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志的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培养农村孩子具备适应外部和本土两种环境的知识与能力。
3、“走向城市之路”的观点。
与“回归农村之路”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试图维系“田园风光”的浪漫幻想,任何“反城市化”的主张,都会被现代化的大潮席卷而去[10]。
一些学者认为,农村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加速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通过职业意义上“消灭农民,将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逐渐融入社会产业分工、并逐渐提升其劳动技能的过程,它是社会现代化无法避免、不可或缺的环节。
可以预期,当城市化率达到75—80%的时候,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和城乡差距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
在这一思路下,农村教育问题就会在“消灭农民”后,被现
代化的历史进程自然而然地“拆解”掉。
从而防止出现贫民社会,实现公平、和谐的社会格局。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中国教育对农村学生越来越不利,青年教师, Young Teachers, 编辑部邮箱2009年05期;摘要:"需要找出并解决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而不应把精力放在枝节问题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谈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语重心长,反复强调一定要乘这次制订规划纲要的东风,从全局上、根本上谋划教育改革。
[2].崔若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农村教育走向——首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综述,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编辑部邮箱2011年08期摘要:2011年5月22日至23日,首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在河北省三河市举行。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此次论坛,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
[3]. 李胜男,中国农村地区教育投资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经济视角(中旬), Economic Vision, 编辑部邮箱2011年02期摘要:本文分析探究中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中教育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经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4].吕国光; 黄未未,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成就、困境和出路,黄冈师
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2010年01期
[5]. 赵勇,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现代农业科技, , 编辑部邮箱2009年09期
[6].曾国华; 柴纯青,中国农村教育的忧思与出路——三位教育名家谈农村教育的现实与未来,中小学管理, 编辑部邮箱2010年06期
[7]. 万常鸣;反思中国农村教育,教育前沿(综合版), Cutting Edge Education, 编辑部邮箱2008年04期
[8].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中国全民教育重点在农村,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2008年04期
[9]. 何必,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继续教育研究, 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2007年01期[10].王晓生,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到底还有多少伤痛?绿色中国, Green China, 编辑部邮箱2006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