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犯罪现场心理的运用
- 格式:docx
- 大小:21.16 KB
- 文档页数:5
心理学在刑侦研究中的应用与效果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揭示人类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刑事侦查领域,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为破案提供宝贵的线索和分析手段,提高刑侦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刑侦研究中的应用与效果,并分析其重要作用。
二、心理学在刑侦研究中的应用1. 犯罪心理分析心理学在刑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犯罪心理分析。
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思维过程和行为表现进行细致分析,刑侦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可能犯下的罪行类型。
心理学家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进行心理模型构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刑侦人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侦查思路。
2. 嫌疑人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在刑侦研究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心理测量技术,刑侦人员可以获取嫌疑人的个人特征、心理素质和心理偏好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嫌疑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机。
例如,通过对嫌疑人的人格测试,可以揭示其是否具有暴力倾向或自控力较低等特征,为刑侦人员提供筛查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依据。
3. 证人心理识别在刑侦研究中,心理学在证人心理识别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证人心理识别可以帮助刑侦人员判断证人的诚实度和可信度,进而影响案件的定案和进展。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分析、语言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证人的言行进行细致研究,揭示其隐藏的情绪状态和真实意图。
这种识别技术已经在一些世界先进刑侦部门得到应用,并为破案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心理学在刑侦研究中的效果1. 提高破案率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刑侦人员深入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从而提高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心理学家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刑侦人员提供科学的侦查思路和方法,避免盲目侦查和错误判断。
因此,心理学的应用可以直接促进破案率的提升。
2. 丰富犯罪心理学理论刑侦研究对心理学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实践手段,更是有助于心理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心理学家可以探索犯罪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规律,进一步完善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试论犯罪心理痕迹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论文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普及,海量的犯罪信息、犯罪方法以及反侦察措施在犯罪分子脑海里开始生根发芽,致使其犯罪手段不断倾向于智能隐蔽化,在命案现场遗留的传统物证痕迹不断减少抑或完全缺失,从而在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法庭上导致重罪轻判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
相对于物质痕迹而言,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现场痕迹中的一种抽象、特殊的反应形态,是犯罪分子长期在社会实践、犯罪活动中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式”,其犯罪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主要通过现场有形的物质痕迹得以间接客观反映。
为此,在命案现场勘查中,全面收集犯罪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及心理痕迹,并相互印证、相互引证、相互补充,既有利于隐匿物质痕迹的发现,又能提高三种痕迹的利用价值,进而为认定案件性质及明确侦查方向提供依据。
1 犯罪心理痕迹概述根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犯罪分子这一物质实体在其心理活动支配下所做的行为必然会与犯罪现场的各种物质实体进行接触,进而发生物质交换,从而留下其犯罪的痕迹[1]。
犯罪痕迹分为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和心理痕迹三类。
物质痕迹即物证,是指能以其外形特征、所载字迹特征或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文书、痕迹及视听资料等;意识痕迹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至于犯罪心理痕迹,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但笔者认为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中遗留在现场的能够反映其年龄、性别、职业特点、性格特征、生活阅历、受教育情况、经济状况、犯罪经验、犯罪动机及目的等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现象和状态,它既有别于物质痕迹,但又以物质痕迹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物质痕迹之中,犯罪物质痕迹的分析有助于犯罪心理活动的分析,同样,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能够为犯罪物质痕迹的发现提供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犯罪心理学分析的依据.1 犯罪心理痕迹存在客观性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心理活动支配下完成的,行为结束后心理活动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并以记忆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因此人的一定的行为能够反映出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甚至还原整个人的面貌[2]。
浅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作者:林丽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受到了侦查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其基本概念和内涵着手,分析其特征,进而讨论应当如何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以提高侦查效率。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现场勘查运用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125-03近年来,我国侦查学界开始关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并将其运用于侦查工作中,给侦查工作既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也带来了一些传统侦查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尤其是在作案人的作案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智能化、复杂化的特点,且作案人的反侦查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给侦查人员的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进行案件侦查尤其是在进行现场勘查时,侦查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侦查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侦查人员需要根据新的特点采取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揭露、证实犯罪,发现、查明并缉捕犯罪嫌疑人。
传统的现场勘查理论只关注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收集,而忽视了另外一条主线即犯罪现场上作案人的心理痕迹分析的运用,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对应的,将心理痕迹分析的方法引入现场勘查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侦查人员更加准确地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率。
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概念及内涵(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概念讨论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罗大华教授认为:“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人在其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支配下,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并遗留下各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痕迹的反映。
” 周里认为:“犯罪心理印迹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事实和现象中通过行为结果及行为痕迹(包括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所表露出的心理活动迹象。
” 根据学者们的定义,可以将犯罪心理痕迹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犯罪心理痕迹是指作案人从准备作案到作案完毕之后的整个活动中,通过物质痕迹和行为结果所反映出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罪案现场人犯罪中的心理痕迹分析罪案现场:人犯罪中的心理痕迹分析罪案现场,往往是揭示犯罪真相的重要线索之一。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者往往会留下一些心理痕迹。
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本文将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罪案现场中的心理痕迹分析。
一、审视凶案现场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凶案现场,观察各种痕迹。
在犯罪现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来推断犯罪者的心理状态。
1. 环境布局:人们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环境的认知和布局往往是不同的。
犯罪现场中的物品摆放、墙壁上的涂鸦等,都可以反映出犯罪者的心理状态,比如焦虑、愤怒或者冷静。
2. 暴力痕迹:在一些凶杀案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凶手残忍、暴力的行为痕迹。
凶案现场中的暴力痕迹往往可以反映出犯罪者的冷酷无情、控制欲望等心理特征。
3. 遗留物品:犯罪现场遗留的物品,比如武器、衣物等,也会提供一定的线索。
通过分析这些物品,我们可以推断出犯罪者的侵略性、审美观等心理要素。
通过审视凶案现场,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为后续的心理痕迹分析提供基础。
二、行为动机探究犯罪者的行为动机是心理痕迹分析的关键。
通过分析其行为动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内心世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为动机及其心理痕迹分析。
1. 报复心理:许多犯罪行为都与报复心理有关。
凶案现场中的暴力痕迹、目标选择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犯罪者的仇恨情绪和报复心态。
2. 收集欲望:有些犯罪者犯罪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收集欲望,比如收集战利品或者遗体部分。
罪案现场中的特殊遗留物品、收藏品等,都可以反映出这种心理痕迹。
3. 快感追求:一些犯罪者的动机纯粹是为了追求快感和刺激。
行为动机反映出这种心理痕迹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犯罪者的冲动性、寻求刺激的心理特点。
通过对行为动机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犯罪者的心理动力,进一步为心理痕迹分析提供支持。
三、心理特征剖析除了行为动机外,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也是心理痕迹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心理学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犯罪侦查一直是刑事司法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犯罪侦查的效率和准确性,许多法医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介绍不同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在犯罪调查中的实际运用,并展望心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谋杀犯罪的心理分析谋杀案件在刑事侦查中一直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心理学为了解谋杀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动机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如,心理学专家通过犯罪现场的分析、对嫌疑人的心理评估以及与目击者的交流,能够寻找到谋杀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为警方提供犯罪侦查的线索。
二、虚假陈述的辨识在犯罪侦查中,嫌疑人的陈述往往是获取案件真相的重要依据。
然而,有些嫌疑人可能会撒谎或提供虚假陈述来欺骗调查人员。
心理学家通过分析嫌疑人的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情绪反应等方面的线索,可以辅助辨别虚假陈述。
例如,通过观察嫌疑人的眼神是否不稳定、言辞是否矛盾、语速是否过快等,心理学家能够判断嫌疑人是否在撒谎。
三、嫌疑人的行为分析心理学家在犯罪侦查中还可以对嫌疑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提供犯罪侦查的线索。
例如,犯罪心理学家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威胁信件的文字特征等,可以推断嫌疑人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以及个性特征等关键信息,为警方收集证据和追踪嫌疑人提供重要线索。
四、人证对比在犯罪侦查中,目击者证词常常是重要的证据之一。
然而,目击者的记忆并不总是准确可靠的。
心理学家通过对目击者进行问询和调查,重新激活其记忆,并使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目击证词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帮助警方准确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并对目击者的证词进行评估。
五、预测犯罪倾向心理学在犯罪侦查中还可以应用与犯罪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识别高风险个体,助力预测犯罪倾向。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对个体的人格特征、生活背景和心理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辅助相关部门实施及时干预措施,预防潜在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现场心理分析的途径侦查办案实践中,办案人员必须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对现场发现、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案件性质和特点,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最终确定侦查破案的途径。
这种分析过程实际上就包含了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过程。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质痕迹(包括现场任何一个有证据作用或无证据作用的痕迹)进行分析,推断特定物质痕迹所折射出的特定心理痕迹,从而推断犯罪行为人作案动机、目的、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可能有的典型个性及生活经历,为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依据。
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重要性侦查破案,最终目的是要弄清案件事实真相,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
要达此目的,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而证据的获得,又需我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寻找。
在刑事侦查中,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收集证据的一些合法途径,这些途径对收集犯罪物质痕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面对当今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状况,我们有时很难找到确实、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真相。
因此,国际、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试图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查找犯罪嫌疑人。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案件的侦破中不仅行之有效,而且为寻找犯罪嫌疑人找到了一条捷径。
二、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可能性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一定的心理又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因此人的一定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乃至整个人的面貌。
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犯罪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形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行为人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他心理的外化表现。
所以,犯罪现场痕迹中一定隐含着相应的心理痕迹。
它是犯罪行为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研究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的逐渐加强,侦查人员也需要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侦查方法,才能更好地揭露犯罪。
基于此,本文对现场勘查中心理痕迹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从现场询问、实地勘察、现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现场勘查一、现场询问阶段在现场询问阶段中,进行询问的对象主要包括知情人、事主以及被害人,这些对象都是和案件存在密切联系的人,被害人受到作案人的直接侵害,一般情况下和作案人之间发生过正面接触。
因此,对被害人的询问能够从中获取关于作案人的诸多因素,如身高特征、口音特征以及体态特征等。
知情人对于案件也有一定了解,通过对知情人的询问能够得知很多作案人相关的信息。
犯罪现场中不仅能够了解到作案人的痕迹,必然也存在着知情人、被害人等相关人员的心理痕迹,然而这两种心理痕迹必然存在着诸多关联。
侦查人员在现场对多个主体心理痕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从而确定作案人的特征。
在心理痕迹分析的时候需要注重了解作案人在犯罪的时候发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作案人应该是侦查人员的目的,让侦查目标得到尽早锁定。
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件,需要对其他主体的心理痕迹需要作为辅助展开分析,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对证人等相关人员进行心理状况的分析。
二、实地勘探阶段(一)分析作案人的心理特征根据受害人的特征对作案人的心理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因为作案人在实施犯罪前会对被害人进行选择,在作案前会进行作案计划以及踩点等活动。
一般情况下,通过了解被害人,分析被害人在社会和人际交往存在的特征,侦查人员能够掌握作案人的犯罪需要,对作案人的特殊心理进行分析,侦查人员也就能够缩小范围和方向。
例如:某地连续发生的强奸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群体都是年轻女性,在作案人犯罪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度憎恨。
侦查人员经过分析之后,发现被害人之间并不存在内在联系,只有一个共性就是年轻女性,侦查人员据此推论出作案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对年轻女性抱以仇视的青年男性。
论现场心理痕迹的运用内容摘要理论上犯罪现场有两种痕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
其中,心理痕迹能客观的反映犯罪人的客观心理意识和活动。
探明犯罪人的心理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另一方面心理意识也是法律定罪量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因此,对现场心理痕迹的观察研究是侦察过程中必要的步骤。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侦查运用正文任何的犯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有有形的物质痕迹和无形的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无形的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的有形痕迹之中, 客观地反映了犯罪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
心理痕迹是寓于物质痕迹的,但它的作用不同于简单的物证。
物证是指向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心理痕迹则是串联起物证的导线,导线接通,物证的存在才有意义。
没有心理痕迹的研究,物证也只是零碎的单个物件而已。
所以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对心理痕迹的有意识的收集是必要的。
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佐罗在“劫富济贫”之后总会留下“Z”字剑痕以表达“此事是我所为”的英雄主义;初次入室盗窃的盗窃犯开锁的痕迹会比较混乱和模糊,因为初次犯案,内心的激动和紧张;纵火惯犯通常为男性并且对火焰有较大的喜好。
事物总是共性和个性的存在,犯罪人也一样。
同一类型的犯罪人,总会有相似的心理意识,也就会在相似意识的主导下做出相似的行为,从而留下相似的心理痕迹。
所谓犯罪心理痕迹就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基于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
犯罪心理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部分,所以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例如强奸杀人犯还将死者的衣服穿好,表现出了一种忏悔和惊慌的心理痕迹,初犯通常就有这样的心理状态。
随着犯罪行为成功次数的增多,犯罪心理对犯罪人的个性心理影响的程度就会加深,稳定性会更强,从而形成相似度非常高甚至是一样的犯案手法,又会留下同一性更强的犯罪心理痕迹——这样的犯罪人称为惯犯。
心理学在刑侦岗位上的应用如何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犯罪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的分析和评估。
在刑侦岗位上,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分析,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指导,帮助侦破案件,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在刑侦岗位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分析的原理、应用方法以及相关案例。
一、心理分析的原理心理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嫌疑人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观察和分析,来揭示其可能的犯罪动机、心理动力以及潜在的犯罪倾向。
心理学家通过评估嫌疑人的人格特征、危险性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为侦破案件提供重要线索。
心理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人格特征是每个人独特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人的心理状况是否健康。
通过研究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了解嫌疑人是否具有犯罪的可能性。
2. 创伤经历和社会环境:犯罪嫌疑人通常都有着特殊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
这些经历和环境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推动其产生犯罪行为。
3. 犯罪心理动力:犯罪行为不是突然产生的,其中包含着个人心理动力。
通过分析嫌疑人的心理动力,可以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和动机,从而指导案件的侦破。
二、心理分析的应用方法在刑侦岗位上,心理学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心理分析,以下为常用的几种应用方法。
1. 面谈和观察:心理学家与犯罪嫌疑人进行面谈和观察,通过观察其言语、面部表情、姿态以及其他非语言行为来获得信息。
面谈和观察可以揭示嫌疑人的情绪、态度和思维方式,为心理分析提供重要线索。
2. 问卷和测试:心理学家可以使用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如问卷和测试,以量化的方式获取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这些量化的数据可以为刑侦人员提供更准确的心理分析结果。
3. 心理剖析:心理剖析是一种心理学家从人格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对嫌疑人进行专业的分析。
通过解读其言行举止、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心理学家可以揭示嫌疑人可能的心理动力和犯罪原因。
劫犯罪的心理演绎与犯罪现场的心理状态分析犯罪是社会中的一种问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对犯罪者的心理分析。
特别是劫犯罪,它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者通过威胁、使用武器或暴力手段来抢劫他人的财物。
本文将对劫犯罪者的心理演绎以及犯罪现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I. 劫犯罪者的心理演绎劫犯罪的发生离不开犯罪者的心理状态。
劫犯罪者在进行犯罪活动时,往往具备某些心理特征,使其更容易从事劫犯罪行为。
1.1 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劫犯罪者由于某种原因,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将财富视为满足他们欲望的唯一手段。
这种心理状态常常推动他们选择劫犯罪这种迅速获取财富的方式。
1.2 自卑感和权力欲一部分劫犯罪者在心理上存在着自卑感,他们渴望通过犯罪行为来取得权力和控制感。
在犯罪现场中,他们能够通过强制他人服从自己的意愿来实现对他人的支配。
1.3冲动和追求刺激劫犯罪者常有一种冲动和追求刺激的心理需求,他们通过犯罪行为来获得快感和满足内心的渴望。
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劫犯罪者常常缺乏对后果的评估,从而产生冲动性犯罪行为。
II. 犯罪现场的心理状态分析犯罪现场是劫犯罪行为发生的具体地点,在这个环境中,劫犯罪者的心理状态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2.1 威严与恐惧在劫犯罪的过程中,罪犯使用武器或暴力手段威胁被害人。
这种威严的展示,往往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和无助的心理状态,从而被劫财物。
2.2 自信与焦虑劫犯罪者在犯罪现场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自信和焦虑并存的心理状态。
自信是指他们确信可以通过犯罪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焦虑则是指他们担心被发现或遭受制裁。
2.3 警觉与紧张在犯罪现场中,劫犯罪者需要高度警觉以应对可能的威胁和外界的变化。
这种心理状态常常使他们处于紧张和高度警觉的状态,以防止任何潜在的危险。
III. 心理援助与犯罪预防了解劫犯罪的心理演绎以及犯罪现场的心理状态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类犯罪行为。
在帮助犯罪者改正错误的同时,也可以对潜在的受害者提供更好的保护。
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分析犯罪心理和破案策略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分析犯罪心理和破案策略引言: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刑侦破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分析罪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警方可以更好地制定破案策略和侦破手段。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包括犯罪心理分析和破案策略制定。
一、犯罪心理分析1.个体心理分析犯罪分子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通过对罪犯的心理分析,可以揭示犯罪的动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进而为破案提供线索。
2.犯罪心理学评估利用心理评估工具和技术,犯罪心理学家可以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犯罪倾向或潜在的危险性,并为侦破案件提供相关建议和策略。
二、破案策略制定1.心理操纵与审讯技巧心理学在审讯环节中的应用,能够帮助警方更好地操纵犯罪分子的心理,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事实。
例如,通过运用心理战术、倾听技巧和非语言表达解码等手段,可以使犯罪分子主动暴露重要线索。
2.嫌疑人行为分析心理学家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嫌疑人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包括肢体语言、思维逻辑、撒谎行为等,从中挖掘线索,为破案提供依据。
3.犯罪情景再现心理学的犯罪情景再现技术,可以帮助警方还原犯罪现场的心理状态和罪犯的行为模式。
通过对破案现场的专业分析,可以协助警方揭示罪犯的心理活动,推动案件侦破。
三、成功案例1.标志性案件的心理分析心理学在破案中的成功应用案例有很多,例如,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红色头发连环杀手”案。
在这个案件中,心理学家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分析,确定了他有强烈的控制欲和对权力的渴望,帮助警方锁定嫌疑人身份。
2.案件侦破策略的成功应用另一个成功案例是英国白兔案。
警方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发现他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掩饰犯罪手段的能力,因此在追踪和侦破中采取了更为隐秘和巧妙的手段,最终成功抓获嫌疑人。
结论: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犯罪心理的分析,警方可以更好地理解罪犯,制定有效的破案策略。
心理学的犯罪现场揭秘罪犯心理与犯罪动机犯罪是社会中的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了解罪犯的心理与犯罪动机对于犯罪预防和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在犯罪心理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透过对犯罪现场的揭秘来洞察罪犯的心理和动机,从而推测犯罪的动机和可能性。
一、犯罪心理的揭秘心理学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
例如,犯罪现场的物证、笔迹分析、语言使用等可以揭示罪犯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况。
同时,对罪犯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生活背景的调查也有助于理解罪犯的心理构造。
研究发现,心理异常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因其疾病而失去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导致犯罪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患者提供帮助和治疗措施。
二、犯罪动机的揭秘了解罪犯的犯罪动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防范犯罪行为。
心理学家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调查和心理分析,能够揭示罪犯的动机。
比如,对于杀人犯而言,动机可能是出于报复、财富、权力或心理斗争等因素。
了解这些动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潜在的犯罪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
犯罪动机研究也发现,个体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对于犯罪动机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贫困和社会压力可能成为一些人犯罪的动机。
心理学家通过对罪犯的背景和心理调查可以揭示这些潜在的动机因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防类似的犯罪行为。
三、心理学的监狱改造心理学在监狱改造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评估和心理疗法,心理学家能够帮助罪犯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监狱内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也能够帮助罪犯面对内心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以便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在犯罪预防和改造中的应用帮助我们为罪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结:心理学在犯罪研究中的应用逐渐被重视,揭示罪犯的心理与犯罪动机对于犯罪预防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观察和分析,心理学家能够揭示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动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现象,并为预防和解决犯罪问题提供参考。
心理学在刑侦技术中的应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对于刑侦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在刑侦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破案、增强侦查效力和提高公安工作水平。
本文将从嫌疑人心理分析、审讯技巧、证人心理分析和行为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心理学在刑侦技术中的作用。
一、嫌疑人心理分析嫌疑人心理分析是刑侦技术中心理学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可以了解其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以及对案件的态度,为进一步侦破案件提供线索。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对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访谈等手段,分析其人格特征、心理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为案件侦破提供指导意见。
二、审讯技巧心理学在刑侦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在审讯过程中运用相应的心理学技巧。
审讯是破案的关键环节,而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对审讯的效果起着重要影响。
通过运用心理学中的沟通技巧、言语分析和行为观察等方法,审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和言行举止,从而判断其是否说谎或隐瞒真相,进一步推动案件的侦破。
三、证人心理分析证人作为案件侦查的重要线索来源,其证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案件成败至关重要。
心理学在证人心理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警方判断证人的证言是否可信,从而减少错误判案的概率。
通过对证人心理状态、回忆过程、情绪反应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判断证人是否存在记忆偏差或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合适的调查讯问技巧,使证人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证言,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力支持。
四、行为分析行为分析是心理学在刑侦技术中的又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行为分析,可以通过观察犯罪行为者的行为模式、行为特点和心理动机等信息,推断其可能的犯罪背景和动机。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行为痕迹进行分析,推断出犯罪者的年龄、性别、心理状态等信息,为警方锁定嫌疑人提供线索。
总之,心理学在刑侦技术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可以帮助警方更好地了解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审讯效果、判断证人的可信度以及通过行为分析推断犯罪者的特征。
心理学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如何分析犯罪心理并辅助侦破案件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表现。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在刑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犯罪心理,可以为侦破案件提供有力的辅助。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如何分析犯罪心理并辅助侦破案件。
一、犯罪心理学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为刑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刑侦人员通过研究犯罪心理,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案件的线索和证据,有助于侦破案件。
下面将从犯罪心理解析、犯罪动机和行为特征、心理鉴定以及干警自身心理素质等方面介绍心理学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犯罪心理解析。
犯罪心理解析是对犯罪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推测其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
通过行为实证和心理分析,刑侦人员可以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帮助他们判断犯罪方式、犯罪动机以及逃亡心理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侦查取证工作。
其次,犯罪动机和行为特征分析。
犯罪心理学通过研究不同的犯罪动机和行为特征,可以帮助刑侦人员建立犯罪者的心理模型,从而预测犯罪者的下一步行动。
例如,对于连环杀人案件,犯罪心理学可以通过分析凶手的行为特征和作案手法,推测其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进而指导刑侦人员进行定位追踪,提高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三,心理鉴定。
心理鉴定是指通过心理学方法和工具对嫌疑人进行心理评估和判断。
刑侦人员可以通过心理鉴定了解嫌疑人的心理状况、性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从而对其涉案行为进行解读和定性。
心理鉴定结果可以为侦破案件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有助于刑侦人员制定正确的侦查方案和采取精准的侦查措施。
最后,干警自身心理素质的建设。
刑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学在刑侦工作中还可以帮助刑侦人员加强自身心理调适,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二、心理学如何分析犯罪心理并辅助侦破案件心理学在分析犯罪心理并辅助侦破案件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学方法和技巧。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案件的日益复杂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因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及高超的反勘查手段,对传统的犯罪现场勘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实践发展趋势来看,科学地认识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转变,深入探讨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现场分析中的运用,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不仅可能留下痕迹物证, 而且还会留下心理痕迹, 它隐含着一定的犯罪信息, 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
在现场勘查中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等进行心理分析, 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有效的发现和获取有价值的犯罪信息, 对于确定案件性质和特点, 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 确定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义(冯雅君,200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的、通过犯罪行为的结果间接反映犯罪现场遗留物品中的可反映犯罪嫌疑人主管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
运用心理痕迹、心理分析这一侦查手段,可以准确刻画作案人的心理特征,并划定侦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圈定犯罪嫌疑人(何翠芳,2002)。
一、心理痕迹的特征(一)抽象性。
犯罪心理痕迹是对犯罪物质痕迹的一种比喻说法,它实质上是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在物质痕迹上的一种反映。
它区别于物质痕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自身的抽象性,是一种观念性的犯罪人特征集合体,只能通过侦查人员以观察、感知、分析等主观方式来加以把握,而不可能像直接提取犯罪物质痕迹那样对其进行处理。
(二)间接性(被反映性)。
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必然会有相应的主观意识的指引.对于一种抽象的个人意识思维,我们无法直接把握,但是犯罪物质痕迹为我们把握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提供了可能性。
犯罪物质痕迹是犯罪心理痕迹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相应的犯罪物质痕迹。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反映性并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对应,而可能出现交叉,即:(1)一种物质痕迹反映多种犯罪心理痕迹。
心理学在破案中的应用2023年,心理学已成为破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心理学不仅可以辅助警方破案,还可以帮助预防犯罪和促进社会安全。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心理学在破案中的应用。
一、犯罪心理学在破案过程中,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警方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进而推断可能的下一步行动。
例如,通过剖析犯罪现场的气氛和痕迹,警方可以初步推断作案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愤怒或惊恐等。
此外,犯罪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警方解读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行为,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虚假陈述或犯罪动机。
更重要的是,在审判中,犯罪心理学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可以为法庭提供更多的证据,进一步推动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
二、心理咨询除了在破案中应用,心理学在犯罪预防和社会安全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通过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和犯罪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解决心理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和压力,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率。
此外,心理咨询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增强社会公德心,使社会更加和谐和平安。
三、人机交互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人机交互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机交互的核心在于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和适应人类的行为和需求,进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互和应用。
在破案中,人机交互可以帮助警方更加高效地处理犯罪信息,快速分析和比对大量的数据,并为破案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线索。
此外,人机交互还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探测和预警,提高社会安全的级别和效率。
总的来说,心理学在破案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可以更好地辅助现代化司法系统的运作,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安定。
当然还有许多心理学的应用方向,例如犯罪预测、社会干预、心理治疗等。
随着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相信心理学在破案中的应用将会更加精准和有效,也能够为促进社会安全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应用心理学在刑侦犯罪心理分析中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引言:犯罪心理分析是刑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揭示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心理特征以及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犯罪心理分析,为犯罪侦破提供关键线索和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应用心理学在刑侦犯罪心理分析中的作用,并介绍其实施方法。
一、应用心理学在刑侦犯罪心理分析中的作用1. 动机分析心理学家通过对犯罪案件中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破案人员揭示犯罪嫌疑人的动机。
破案人员可以根据动机分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件侦破工作,提高破案效率。
2. 个体特征分析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测评,心理学家可以揭示嫌疑人的性格特征、行为倾向、心理防御机制等。
这些个体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犯罪倾向,从而为破案提供线索。
3. 行为模式分析犯罪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对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包括犯罪手段、作案时间、作案地点等方面。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破案人员确定嫌疑人的作案特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侦破工作。
4. 反讯技巧应用心理学家在犯罪嫌疑人讯问过程中,可以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对嫌疑人进行心理分析,并引导嫌疑人逐渐坦白供述。
通过恰当运用心理学技巧,可以使嫌疑人的心理防御机制逐渐崩溃,从而获得更多重要信息。
二、实施方法1. 心理测评法心理测评法是应用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在刑侦犯罪心理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工具,如人格测验、心理问卷等,获取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从而揭示其犯罪动机和潜在危险性。
2. 行为分析法行为分析法是犯罪心理学家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嫌疑人的行为活动轨迹和作案手法进行分析,来确定嫌疑人的作案特征。
破案人员可以根据行为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侦破工作。
3. 面谈讯问法心理学家可以通过面谈和讯问的方式,与嫌疑人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观察嫌疑人的非语言表达和言语表达,心理学家可以判断嫌疑人是否在撒谎,从而辅助破案人员进行判断和决策。
工作交流第4期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检察院司法警察派驻自侦部门警员担负的主要任务中, 看管被拘传职务犯罪嫌疑人是重要警务工作之一。
从司法警 察职责中可以看出,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法警的主要职 责是确保办案人员的安全,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自 残、自伤、通风报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法警在此期间的警 务形式属于单一式任务,是警务对检务一般服务工作。
我认 为如果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于看管犯罪嫌疑人警务中,同一 数量警力的投入,对检察业务的服务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服 务,对职务犯罪案件的顺利侦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具备对嫌疑人开展 心理攻势的优势条件。
1、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时,具备开展心理攻势的时 间条件。
在法警诸多警务活动中,协助反贪、反渎部门看管犯罪 嫌疑人的工作,是法警与犯罪嫌疑人接触持续时间最长、近 距离面对面的特殊工作。
在这种长时间零距离的接触中,不 可能一言不发。
这段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从被拘传开始,心 理产生了剧变。
在经历办案人员的长时间审问中,其心理活 动主要表现为始终保持拒供心理。
在审讯暂告一段落,交给 法警看管时,是嫌疑人心理暂时放松,警戒心理的抵御能力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1-工作交流第4期转弱、 容易出现麻痹的时候。
加上经过长时间对抗相持阶段, 嫌疑人内心深处剧烈的希望对人表露自己的不满、苦衷和无 奈等,紧接着在与法警“相处”的长时间里,由于法警不担 负审讯任务,所以会产生与看管法警的交流、发泄欲望。
2、在心理因素和抵抗环境对心理的干扰上,法警处于 犯罪嫌疑人的上风。
看管犯罪嫌疑人的工作中,法警与嫌疑人的关系是看管 与被看管的关系,在地位上是执法与执法对象的关系。
明显 地对比,法警在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抗中,完全可以占据 绝对的条件优势。
犯罪嫌疑人在被拘传、审问时,拒供心理 的驱使,非常也急需了解自己是怎么被揭发、办案人员掌握 证据情况及办案能力、最坏结果是什么、怎么用能自圆其说 的谎话对抗审问,甚至自己的前途、家庭等问题,突然蜂拥 而至。
论现场心理痕迹的运用
内容摘要理论上犯罪现场有两种痕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
其中,心理痕迹能客
观的反映犯罪人的客观心理意识和活动。
探明犯罪人的心理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案件
的侦破,另一方面心理意识也是法律定罪量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因此,对现场
心理痕迹的观察研究是侦察过程中必要的步骤。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侦查运用
正文
任何的犯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有有形的物质痕迹和无形的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无形的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的有形痕迹之中, 客观地反映了犯罪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
心理痕迹是寓于物质痕迹的,但它的作用不同于简单的物证。
物证是指向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心理痕迹则是串联起物证的导线,导线接通,物证的存在才有意义。
没有心理痕迹的研究,物证也只是零碎的单个物件而已。
所以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对心理痕迹的有意识的收集是必要的。
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
佐罗在“劫富济贫”之后总会留下“Z”字剑痕以表达“此事是我所为”的英雄主义;初次入室盗窃的盗窃犯开锁的痕迹会比较混乱和模糊,因为初次犯案,内心的激动和紧张;纵火惯犯通常为男性并且对火焰有较大的喜好。
事物总是共性和个性的存在,犯罪人也一样。
同一类型的犯罪人,总会有相似的心理意识,也就会在相似意识的主导下做出相似的行为,从而留下相似的心理痕迹。
所谓犯罪心理痕迹就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基于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
犯罪心理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部分,所以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例如强奸杀人犯还将死者的衣服穿好,表现出了一种忏悔和惊慌的心理痕迹,初犯通常就有这样的心理状态。
随着犯罪行为成功次数的增多,犯罪心理对犯罪人的个性心理影响的程度就会加深,稳定性会更强,从而形成相似度非常高甚至是一样的犯案手法,又会留下同一性更强的犯罪心理痕迹——这样的犯罪人称为惯犯。
惯犯通常针对的犯罪对象都很明确,可能是“喜欢穿红色长裙的女人”,因为童年时期虐打他的家长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或者是在场的事物有3个三,因为“上帝的旨意”等等。
虽然目标明确,但是惯犯关注的特征常常和普通人不同,所以需要分析出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找到同一性,这样才能“跟上惯犯的脚步”,防止伤害的继续发生和抓住罪犯。
正是由于犯罪心理具有稳定性,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可以推知犯罪人的特征和下一步行动,所以犯罪心理还具有可预知性。
但是也因为犯罪心理痕迹是一种人的内心的反应,不像物证这样直接表现,需要推理论证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痕迹具有隐蔽性和间接性。
也有“人心易变”的情况,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对心理痕迹分析不能轻易得出结论,也不能光靠经验主义。
二、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的方法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通过有形的物证间接的表现出来。
通过探究现场的心理痕迹,是侦查的必要步骤之一。
又因为心理痕迹有自身的隐蔽性,所以在研究和分析现场心理痕迹时,要有一定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分析各种物证和痕迹之间的关系。
心理痕迹需要物证痕迹为载体,物质痕迹的关联性则需要心理痕迹来接通。
通常犯罪现场看上去都是零碎的、散乱的,那么就要初步整合物质痕迹,根据证据所处的犯罪现场的位置,分析各个物证的之间的关联性。
其中的心理痕迹,例如物品散落在地面时的形态,朝向,得到犯罪现场是有打斗的过程的结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着双方的愤怒、恐惧等情感。
再者,就要思考从现场遗留物件中,总体体现的心理痕迹。
必须对整个现场痕迹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各类痕迹的总量、种类、分布状况以及痕迹与痕迹之间、痕迹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挖掘其中的心理痕迹。
如入室盗窃案中,发现屋内翻动比较少,桌椅板凳摆放大多很整齐,没有移动的迹象,犯罪人目标明确,说明对现场比较熟悉,则很可能是熟人所为。
然后,要认真分析细节物质痕迹,可能常常是人们容易遗漏,看起来没有价值的痕迹,里面可能蕴藏了犯罪人犯罪动机,遗留有犯罪人的心理痕迹。
现场越离奇、越独特, 它越显示出独特的心理痕迹。
三、心理痕迹运用必要性
当今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侦查领域,对心理的分析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意志而做出行为,一切行为又皆有动机。
所以在刑事侦查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可以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
又因为根据刑法的理论,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定罪量刑的一个关键考察点,所以在侦查过程中,查出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必须的。
拿到一个案件,除了对犯罪现场物证的收拾和整理收集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破案。
在整理完现场之后,如何设定目标,做下一步的侦查工作,这都有赖于前期的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分析。
因为通过心理痕迹的分析,才能框定调查的范围,如,分尸案中,发现尸体的切口都较平整,表现了犯罪人下刀时的娴熟和冷静,说明犯罪人可能是医生或者从事屠宰行业的人。
对现场的心理痕迹分析,除了能指向犯罪人之外,还能指向犯罪人的心理状态,通过犯罪人对被害者的行为,分析出犯罪人是仇杀或者是误杀或别的原因。
如,蒙自特大杀人案中,8具尸体上除了致命的斧头砍伤之外,胸腹处都有多处致命小刀伤,体现了犯罪人极度希望这样家人惨死的心理状态,内心极度的愤怒之情表达于犯罪人的伤害行为之中。
借助这一心理特征,在其他犯罪案件中,可以调查受害人的人际关系入手寻找犯罪人。
同时,也能发现犯罪的心理状态,极度不稳定或惊慌失措或淡而处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 具有客观普遍、抽象特殊、相对稳定等特征,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 获取作案人的个性特点, 犯罪经历、动机、行为以及无意识心理痕迹等特征, 能够为作案人进行心理画像, 并为案件串并、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犯罪人的心理痕迹,得出犯罪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有利于法律对犯罪人的定罪量刑。
如,杀人罪有分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犯罪人对凶手连续砍7刀,则说明主观犯罪人肯定不是“过失”,而是“故意”置人于死地。
受害人欲强奸行为人,行为人情急之下用刀格挡伤到了受害人,由刀伤的形状就能推论出行为人是直刀指向受害人,还是格挡,再分析行为人身上的伤害和现场的状况,从而得行为人有没有防卫不当。
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已经是侦察案件必不可少的步骤。
犯罪人犯罪心理,是贯穿于犯罪人一系列的犯罪行为之中的,同时也就串联起了犯罪物质痕迹。
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和痕迹三者息息相关。
而侦查人员到达犯罪现场时,只能看到犯罪痕迹,所以要通过痕迹推理出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从而确定犯罪人,就要将犯罪痕迹很好的把握。
而犯罪心理痕迹既是痕迹的一部分,又是犯罪心理的一部分,在三者中的起到了纽带作用。
因此,做好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和总结工作,对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辉佩霖浅谈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院
<2>刘帆, 周文斌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利用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3>段家富蒙自8.01 特大杀人案犯罪心理痕迹探析
<4>何家弘《证据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