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作文 千古文章意为高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1
千古文章意为高------命题、半命题作文的立意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郭萌教学目标:1.明确立意的四个要求2.学习使立意深刻、新颖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立意深刻、新颖教学过程:一、立意的定义师: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依我之见,“善作文者为赢家”。
作文以什么来取胜呢?王夫之说:“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意,在文章中就是主题。
记叙文中指中心思想,议论文中指中心论点。
立意,顾名思义,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二、立意的正确、鲜明师: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
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生 (读作文)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师:文中所写的的确是真实的初三生活。
可是,传达出的情感却只有抱怨。
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加上这样的结尾,就可以一改文章的颓废抱怨之气。
怀念初三奋斗拼搏的日子。
让我知道:没有苦哪来甜,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绚丽的彩虹。
师:所以,我们的立意就应该积极,向上,健康。
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趣味。
这就是立意的最基本要求——正确。
同时在文章结尾,作者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倾向,使得立意鲜明。
这种在文章结尾点明立意的方法叫卒章显志。
当然,它还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可以在文章的中间反复出现,还可以用题记、小标题的形式来体现。
师:明确了立意的基本要求——正确和鲜明,我们来小试牛刀。
这是2015年山东滨州的中考作文题《有你相伴,真好》。
请大家独立思考,确定立意。
用“有……相伴……,让我(体会、感悟、懂得)……”的句式完整表述。
师:你认为题目中的“你“可以指什么呢?人?什么样的人?朋友?好,有朋友相伴,真好!那你要表达什么情感呢?友情的可贵。
那你的立意就是“有朋友相伴,让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
”请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
师:其他同学有自己的思考么?生1:有父母相伴,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师:你的主题是亲情。
生2:有老师相伴,让我体会了老师对我的关爱。
师:你是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做你的老师真幸福生3:有书籍相伴,让我领悟了知识的魅力。
千古文章意为高-千古文章意为高是谁说的古人说得好:“千古文章意为高。
”这里的“意”讲的就是文章的立意。
立意是文章的精神内核和灵魂,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是能否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那么怎样使中考作文在立意正确的前提下新颖深刻高人一筹呢?一、鞭辟入里,立意求深。
“意为高”主要体现在深刻上,而立意深刻并非是写惊天动地的“大”题材。
有大题材可写自然是好事,但有了大题材也不一定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
就大多数同学而言,所见之人,所遇之事,往往是平凡的居多,只要在“深”字上下功夫,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多做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挖掘出他们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同样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这正像地下水,会挖井者能出清泉,不善挖者滴水不见。
二、巧选角度,立意求新。
人们的思维能力尽管千差万别,但写文章都常常偏重于求同思维,对同一材料、同一问题的认识,大都趋于相同。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人云亦云,千文一面,万人同腔,毫无新意。
故中考作文要想夺得高分,可运用发散思维,即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
这样可以开阔立意的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较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
运用此法的思路是:先以文题或材料为中心,借用发散思维列出可供写作的众多立意子项;然后对这些子项进行分析筛选,排除别人文章用的以及眼前考生可能写的子项;最后从剩下的子项里,选出独特的、最佳的、自己最擅长发挥的一项构思行文。
三、反弹琵琶,立意求异。
“意为高”,就必须克服惯有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逆向立意,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表达出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
但是提炼的新观点必须合乎准确、正确的原则,经得起推敲,没有片面性。
譬如,说到“离别”这个话题,人们想到的可能都是离愁别绪、缠绵悱恻、痛苦哀伤。
古人的许多离别诗也验证了这一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名满天下的岑参在离别时不免徒增伤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连诗仙李白也为离别而忧愁。
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意者,心音也。
这是一位古人对“意”的一种形象化别解。
实际上,我们从许多汉字与“意”组合的序列中,也可以看到“意”的本有意义。
如,情意,心意,意思,意气,意识,意境,等等。
也就是说,“意”总是与人的内在情感、思想、精神等要素有关。
它是对事物表象意义的抽象与概括,是对人的行为意义的一种判断和决定。
当我们说,吃饭是为了活着的时候,这个判断不是人所最终追求的关于吃饭的“意义”所在。
所谓意义,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价值的抽象与概括。
当我们说,吃饭是为了使人更好地从事某种有意义的工作的时候,吃饭的“意义”也就有了抽象和提升。
从写作上来说,“意”就是写作的一个目的。
就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一样。
“意”在文章中,其通俗的表述就是“主题”或“中心”,也就是写作的一个意图或意思。
这个意图或意思就是文章存在的灵魂与思想。
就像一个人的存在,须臾也离不开他的灵魂与思想一样。
人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大小取决于他的思想和灵魂层次的高下。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人无论身体多么强壮,家产多么富饶,他的灵魂与思想如果显得很卑下甚至很丑陋,那么作为人的存在,他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值得怀疑的。
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在宝贵的生命与真理面前,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真理的原因所在。
因为在苏格拉底看来,惟有捍卫真理,才是生命最有意义的体现。
这就是“千古文章意为高”之所以成立的理由。
《诗经》为什么把《关雎》位列篇首?是因为它道出了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的真相,那就是对爱情的追求与颂赞;为什么屈原的《离骚》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它饱含着一个诗人和政治家忠贞不渝的信仰诉求;为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成为李白精神和人格的光辉写照,是因为它成全和捍卫了作为人的自由存在的思想和精神的尊严;为什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诗人精神品格的象征,是因为它反映了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超然的人本情怀。
以鲁迅先生《藤野先生》和《孔乙己》为例,前者揭示的不仅仅是看了那段著名的录像片段后,先生决定弃医从文,拯救愚昧国民灵魂这样的主题,更是先生置身于日益强大的日本而对衰弱的祖国命运担忧下所产生的抑郁心情的写照,它道出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所滋生的种种难言的精神压抑。
初二年级作文教案——千古文章意为高(六)主备:翟美琴一、关于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这里的“意”是指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的主题深刻或浮浅,新颖或浅俗,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
“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意思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
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可见写文章,“立意”(即确立主题)确实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立意,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二、怎样的立意才算好的立意呢?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1、准确,是立意之本。
准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能够切合文题,或是与文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白搭。
此外,立意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反响。
要想准确立意,得先认真分析题目,审请题目意思,抓住题眼立意。
2、深刻。
深刻,是指文章要有思想深度,挖掘生活的底蕴,选择自己体验过的思考、感悟,写出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
所谓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能给人带来享受,让人心灵愉悦,心境开阔高远;让人灵魂受到淘洗,净化,一心向善;让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关爱民生;让人勇敢地面对挫折,永不言弃,自信、乐观、善思、明理、笃行。
总之一句话,深刻就是能让读才思想或情感或人性带来震憾。
3、新颖。
新颖,是指文章主题有新鲜感,是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而不是做别人思想的传声筒。
要想让立意有新鲜感,就要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强音,或者反思旧语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比如07第9期课外阅读《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发现并凸现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多方面地调动其灵感思维,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
千古文章意为高教学目标:1、领会作文立意的重要性;2、学习立意常见的几种技巧;3、能用立意的一般要求辨析文章优劣与高下。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
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马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
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二、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
”三、前车之鉴题目: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1)成功也是一种幸福(偏题)(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肤浅)(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模糊)(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消极)立意深刻新颖类拟题举例:奉献也是一种幸福给予也是一种幸福平淡也是一种幸福聆听也是一种幸福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幸福吃苦也是一种幸福吃亏也是一种幸福挨骂也是一种幸福四、起步准备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大家看看好不好?题目:《送别》学生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学生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学生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学生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学生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
千古文章意为高古人说过这样两句话:“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里的“意”讲的就是文章的立意。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文章应该有新奇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考,能让读者从你的文章中得到启迪,受到震撼,悟到真谛。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在立意上高人一筹呢?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几篇考场作文,也许你会有所感悟,得到启发。
【例文展示】一类文:可怜的我2010年北京一考生我是一条鱼,一条游过漫漫历史长河的鱼。
河水滚滚地流,时间匆匆地过。
上下五千年,弹指一挥间,我作为一个脆弱的生物体――一条鱼,经历了自然历史的风霜雪雨,作为历史的见证,走到了今天。
我曾目睹汉唐的辉煌,我曾关注宋元的发展,我曾痛心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曾惊诧于“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有人盛赞我是老寿星,我却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难熬:因为我的周围充满着种种危机,寿命不定哪天就到头了。
我是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河道中的一条鱼。
曾经。
我是长江中的一条鱼。
可今日的长江早已成为沿江城镇的排污渠,浑浊的水质,有毒的废物,江面上垃圾如山。
我每日里被动地吐纳脏水,吃着不洁的食物。
幸运的是。
当好几次大大小小的死鱼蔚为壮观地漂浮在长江江面时,我都幸免于难。
可怜的我只好飘然远去去寻找另一方净水。
曾经,我是黄河中的一条鱼。
黄河泥沙含量大的惟一好处是净化能力极强,本是栖身的好地方。
可不知报恩的人们正践踏看母亲河的尊严:上游乱砍滥伐造成黄河断流,泥沙含量大增;中下游污水不断被排入黄河,黄河被污染得一塌糊涂。
可怜的我满腹心酸。
只好继续往前游。
曾经,我是淮河中的一条鱼;曾经,我是辽河中的一条鱼;曾经。
我是海河中的一条鱼:……可每一次,我都只能选择逃离。
可怜啊,千年老鱼的我,成了一条无以为家的鱼!哪里才有清洁的水?我无奈水污染竞如此严重,我无奈我有这样的风烛残年:要么干渴而死,要么喝有毒的河水而死!或许,几亿年后,我会成为被发掘出的一块化石,一块饱含沧桑血泪的化石,向后人诉说这段历史。
中考作文技法指导满分例文点评2. 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一、佳作欣赏暗香小A曾经对我说:“你身上有股特别的香气。
”我不明白,哪里有。
(开篇点题,切入主题。
)直到有一天,当我换下演出服,重新穿上自家衣服,我才似乎明白——暗香何处来。
(暗香源自衣服,为下文情感抒发设下伏笔。
)清晨,阳光犹如流水般洒在了院子里,伴随着熟悉的流水声轻轻流淌,在微甜的空气里回旋荡漾。
(情景优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奶奶的出场人精妙的铺垫。
)我推开熟悉的锈铁门,随着“吱——”的一声,在阳光的斜射下,奶奶的背影映入眼帘。
又是一股熟悉的味道,暗香涌动。
我疑惑,是洗衣粉的味道?是奶奶的味道?还是都有?(将香味与奶奶联系起来,描写更进一步,情感也进一步蓄积。
)我走近了。
像往常一样,奶奶弯着腰坐在古老的木盆前,将手浸在水中不断地上下搓动。
“哗,哗,哗……”随着那赋予了节奏般的击水声,香气越来越浓,一群白色的泡泡也淘气地露了脸儿,有的得意地升上了天去,有几个呆头呆脑的就摇摇摆摆地撞到了木盆的边上,有一群牵着手笑盈盈地落地,大多数却涌上了奶奶的手,爱怜地赐给奶奶犹如天使般的吻……(此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字字富含感情,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感情渲染得细腻真切。
)奶奶的手在泡泡和水中若隐若现,她的手不像母亲的手修长而又年轻,也不像父亲的手刚强有力,她有她的韵味,像铁树花那样有着岁月的芳香。
(特写,通过写奶奶的手,一可揭示奶奶勤劳;二可揭示奶奶的慈爱。
让人油然而生敬意,也为香气的来源作巧妙地刻画。
)奶奶的手不断搓揉着衣服,似乎有什么贮进了衣服里。
一瞬间,我真的什么都了解了,奶奶是将充满着爱的香气,贮进了洗衣水中,长留于我的衣服上,长留于……(作者由虚入实,过渡自然,将动作之中蕴含的爱意顺势引出水到渠成,无半点斧凿之痕。
) “想什么呢,昨天的衣服干了,在沙发上,快把睡衣换下。
”奶奶催我换衣服……(朴实的话语,深深的爱意,让人感动。
)拿起沙发上的白衬衫,暗香再度翩跹,犹如沁人的提神药,流入鼻中,那是洗衣机转不出来的,是洗衣店熨不出来的,是别人搓不出来的。
千古文章意为高摘要: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
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欢迎,首先是因为它们表现出了深意、新意。
关键词:立意作文教学正确作文教学在初中阶段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注意立意,拿着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就是杂乱元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
须知:于漪曾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想写好一篇文章,动笔之前,必须考虑好立意。
一、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动笔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文章中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而且必须按题意要求来确定主题。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可以说,主题的正确,是一篇文章成功与不朽的重要条件。
一篇文章不管语言怎样生动,表现技巧怎样高明,如果思想内容是错误的,就不能算好文章。
班里有一学生星期天回学路上,被几个社会青年拦路抢去生活费,所以在写《路上见闻》时就大发议论,说一擀治安差,社会黑暗;又有一位学生看见一个女婴被遗弃在路上,就抨击计划生育害人非浅,造成重男轻女的悲剧。
这样立意显然属思想内容不正确。
假如这两位同学能从同样的题材提炼出正确观点,劝抢劫的学生和弃婴的父母”迷途知返”,不要做”伤天害理”的缺德之事,那就立意元错。
立意正确还要切题,”跑题”是中学生命题作文中比较常见的毛病。
有些文章,从立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从题目的要求来说,则往往偏离了题目,因而实际上是”跑题”,尤其是题意比较含蓄的命题,更应审清题意。
二、立意要新颖立意仅做到正确是不够的,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
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千古文章意为先——初中作文系列指导之:立意(汕头市第六中学林奕嘉)【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立意的要求。
2、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立意的方法。
3、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立意的要求,并掌握立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1、讲练结合法2、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认真预习《学案》的相应内容。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授课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2′师: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先。
”言下之意,作文之道,必须立意为先。
也就是说,我们在动笔写作之前,应该先考虑清楚文章要表现一个怎样的立意。
因为一个好的立意会让人眼前一亮,而一个失败的立意统领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离题万里。
”就像在这次单元考试中,这位同学的作文一样。
(出示考试作文题,)这次考试,我们是以“影响了我”为题,要求可以填上对你影响至深的人、事、物等等。
这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的。
(出示作文)他选择了“贝多芬精神影响了我”这个角度来写。
同学们想想,如果是你,这样的题目你会怎么写?再来看看,这位同学他是怎么写的?他的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没有?(提问)为什么?生:这位同学没抓准提眼,只写了贝多芬的经历,却没有写贝多芬的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所以离题了。
师:除了没有抓住题眼,这篇作文的立意没能做到“准确”,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所选择的材料能不能体现文章立意?生:他抓不准题眼,就没法紧扣题眼来选材,所以就离题万里了。
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这篇作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文不对题”。
作者的目的本来是要体现贝多芬坚强的性格对“我”的“影响”,结果却变成罗列贝多芬的人生遭遇,变成是在写“贝多芬传”了,根本未能突出“影响”二字。
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就是这位同学在下笔之前没有考虑好这篇文章到底要表达一个怎样的立意,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离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个好立意来呢?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考试大纲》对作文立意的要求。
千古文章意为高——小谈立意常熟市第一中学黄珏慧教学对象简析1、这次在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中,绝大多数同学把爸爸、妈妈等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定为作文的中心思想,显得立意肤浅、平庸;学生基础较一般,尖子生少,差生面大,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
但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在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培养下,学生逐步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上课还能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2、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本次作文课,从立意的角度,以谈亲情的认识为例,着意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写作知识、提高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3、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
”“意,犹师也”。
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主题、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本课教学设想:1、学生自学资料中的作文指导材料,从概念上明确什么是作文的立意,及提升立意的技巧;2、以亲情为例掌握立意的四种技巧,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准确立意的“高”与“新”是写好作文的关键;3、设置情景,展开讨论与对话,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4、课堂演练、评价,提高学生的作文技巧;教学目标:对亲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多角度看问题掌握立意的四种技巧,提升写作方面的立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多角度看问题掌握立意的四种技巧,提升写作方面的立意能力教学准备:资料《沙里淘金新意出——谈立意》万志勇、学生佳作《带着微笑出发》课前预习:阅读资料《沙里淘金新意出——谈立意》,了解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提升立意的四种技巧,并参照“化虚为实”中的例子给其他三种提升立意的技巧分别举例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在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中,只会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们的关心定为作文的中心思想,显得立意肤浅、平庸。
“千古文章意为高”,要想提高作文水平,我们还要在文章的立意上狠下功夫,提高思想认识、巧用技巧。
[设计意图]:明确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二、立意提升1、检查预习:提升立意的技巧和方法学生经过预习回答并明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正为反、化零为整2、学生活动(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交流问题,比一比哪组同学例举的事例最多,得到认识最多。
(小组回答不重复):⑴想一想我们的家人在哪些不经意的时候、在哪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打动了你?请说说生活中体现亲情之爱的细节⑵请说说生活中的不经如人意的事情,并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⑶谈谈亲情是什么或者用诗句来表达你对亲情之爱的认识?3、学生展示,师生互动:⑴生:每次吃虾,妈妈帮我剥好了虾;夏夜,爸爸给我赶蚊子;小时候,奶奶哄我睡觉,给我讲故事……妈妈给我倒的一杯热牛奶,爸爸给我拍的一张照片,奶奶给我烧的大排骨……(板书:化大为小、化虚为实)⑵生:长辈的啰嗦、指责、批评、打骂、误解、冷落……(板书:化正为反)⑶生:亲情不仅是关心、爱护、体贴,更是奉献、无私、甚至牺牲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师:立意更高一筹)爱是平凡的,平平淡淡就是爱亲情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才是亲情爱的境界……爱需要理解,爱需要沟通,爱需要付出,爱需要感恩……“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正是爱最好的注解……(师:更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立意新颖)“付出爱比得到爱更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思想境界更高了,立意深刻、独到。
)(板书:化点为面)师小结:亲人爱我,我爱亲人,美好和谐的生活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在我们的共同探讨下,我们对亲情,对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认识,在写作立意上也由平庸逐渐变得更新颖、更深刻。
[设计意图]:通过多方举例进一步掌握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正为反、化点为面这四种提升立意的方法;全面深入对亲情之爱的认识;提高立意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三、迁移运用题目:《拔河的启示》,请同学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比一比谁的立意更高、更新、更深活动方式:写作练笔、学生展示、师生共评学生作文(略)立意方向: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到底才会胜利;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分工协作,讲究配合的科学方法才会取得成功,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集体高于个人……小结: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写作灵感,同学们的对于《拔河的启示》的立意越来越有新意,越来越深刻,立意能力得到了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迁移训练,进一步掌握提升立意的技巧,提升写作方面的立意能力四、课后作业作文:题目《带着微笑出发》,要求:1、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2、书写正确、规范。
3、字数不少于500字(参考资料中考佳作)五、结束语文章的立意从根本上说不是技巧问题,它是一个习作者思想境界、认识事物能力的问题。
所以,要达到立意好,就必须努力上进,注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远大的志向;还要善于深入地观察、分析、思考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纵然有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提高,“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板书设计:附资料:沙里淘金新意出——谈立意(万志勇)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
”“意,犹师也”。
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主题、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立意,融合着作者的生活阅历,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世界。
它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的运用和遣词造句。
所以立意的有无及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什么样的立意比较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准确、深刻、新颖、集中、有时代感、格调高。
准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能够切合文题,或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
新颖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使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见解。
集中指文意鲜明单纯。
时代感指文章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有现实感。
格调高指文章的主题健康向上,体现出现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提升立意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技法:一、化大为小“小”指材料很小或角度很小;“大”指的是大问题、大主题。
用小事物来反映我们的社会现实、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其关键在于从小事中表现的闪光点,认识其审美价值。
二、化正为反指的是对思维定式的一种“反拨”与“逆转”,即思考时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式,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探索,表达出全新的见解。
这类文章的立意,总具有鲜明的个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化虚为实在宽泛的文题内涵和外延中,锁定一个领域、一个范围的具体方面,寻找某种载体,通过一“实”体来体现“虚”的题旨。
文中的切入点多是可见可感的实物,而行文中,步步写“实”而又处处显“虚”,往往通过象征、暗示、以物喻人等方法来凸显主旨,例如明写自行车,暗写父亲的辛劳、慈爱,化虚为实,以车写人,深化了主旨。
四、化点为面即借助一人一事,达到针对很多人、很多事的效果。
这就是说文章的典型性。
也能借一点而传一面,借一斑而窥一豹。
读者能从“一点”“一斑”中看到一类人、一类事。
这就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跨越。
学生佳作《带着微笑出发》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眼前是一杯茶,透过烟气,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微笑。
然而夜是孤寂的,无法驱走我的愁思。
仰望银杏突然回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在那条小路上,仰望一棵粗壮的银杏,翠绿的叶儿像一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颤动,叶片上还闪着亮光,一阵微风在耳边掠过,我仿佛还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
要不是树干粗壮虬曲,要不是树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竟然是一株已近百年的古树。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在肆虐地扯着他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的溅打他的叶片,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微笑挺了过来,成为了参天大树。
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我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
我仿佛听到银杏的言语:带着微笑出发吧,孩子。
昙花吐香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到了昙花的美丽,那晶莹的花瓣,像是少女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那花,玲珑剔透,那香,四处弥漫,沁人心脾。
那美,让你惊羡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出一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
曾经以为昙花是懦弱的,是悲观的,她只是在无人察觉的夜晚悄悄绽放,是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信心吧。
然而她的绽放足以证明她是不需要喝彩的。
她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美拼尽在这一刻绽放。
那般从容,那般美丽。
只因她带着微笑出发,有微笑支撑她的信念,有微笑鼓足她的勇气,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
人生旅途就是这样,有漫长也有短暂,有挫折也有收获。
无论别人如何怀疑你的梦想,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与不幸,请像古银杏与昙花一样,带着微笑出发。
[点评]:一草一木有时竟也会是我们的老师:你听,经历无数风雨的银杏对“我”言语,告诉我在充满风雨的路上要“带着微笑出发”;昙花用她瞬间的美丽告诉我们,“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
”文章立意深刻,启人深思,而片段式的结构丰富了文章内容,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教学反思】记得华东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肖家芸老师曾提出“让精彩于学生”的观点,今天上了这堂作文公开课,我才深深地感到这一观点的深刻。
课堂绽放精彩,这是每一个致力于享受课堂的教师所梦寐以求的。
但这个精彩绝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因为从教育学上说,教师课堂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垄断课堂,只能呈现个人的精彩,学生就难以进入他们的主体角色;而教师的精彩,他们未必愿意欣赏。
所以让精彩于学生,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让精彩于学生,必须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不教的是死知识,需要教的是活方法,是学生打开文学殿堂的钥匙。
都说作文教学无定法,于是你这样教,他那样做,以至于学生学习了几年,还不会作文。
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可行的方法。
今天的这堂课,我严格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抓住方法,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学生果然有所收获,而且发言十分精彩。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可以说是有效的。
有人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
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