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精品导学案(四、五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384.50 KB
- 文档页数:18
年级三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学习内容认识周长试一试学习目标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数据若特殊可以选择计算周长的不同解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自制图片,小黑板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试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自学感悟:自学教材46页内容,提出疑问。
合作探究:以二人小组合作探究: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1、准确找到了它的周长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汇报点评:各小组回报本小组的计算结果A.240+410+200+190+560=1600(米)B.190+410=600(米)560+240=800(米)600+800+200=1600(米)导学过程教师点评像A这种算法,学生易以为起点不同就是不同解法,老师需指出入园子和出园子的点不同,但是都是一种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不要重复。
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学生先说,老师再总结)巩固训练:课本47页练一练的4题,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学生独立完成拓展延伸:用4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拼出3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板书设计试一试(1)240+410+200+190+560=1600(米)(2)190+410=600(米)560+240=800(米) 600+800+200=1600(米)导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课堂导学案年级三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学习内容长方形周长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讨论并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学习准备小黑板卷尺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什么叫周长?2、说说下面图形的周长。
陈仓区水莲寨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数学学期:三年级主备人:周岩松审核人:学生:
陈仓区水莲寨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数学学期:三年级主备人:周岩松审核人:学生:
陈仓区水莲寨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数学学期:三年级主备人:周岩松审核人:学生:
陈仓区水莲寨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数学学期:三年级主备人:周岩松审核人:学生:年月日
陈仓区水莲寨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数学学期:三年级主备人:周岩松审核人:学生:年月日。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3.丰收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丰收了”的概念。
2.了解多个数的加法。
3.能够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多个数的相加规律。
2.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多个数的加法”的概念。
2.解决多个数的相加问题。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多个数的相加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关于“丰收了”的,你们知道‘丰收了’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们回答:“丰收了”是指农民在农作物收成好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老师:非常好,小朋友们已经很懂这个习惯用语的意思了,那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关于“丰收”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 引入学习老师:如果我有一颗苹果,再加上两颗梨子,你们知道我手上一共有几颗水果吗?学生回答:三颗。
老师:非常好。
请看下面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一颗苹果,一颗梨子和两个香蕉,我手上会有几个水果呢?学生思考。
3. 梳理规律老师:如果你们已经结合之前的两个问题,发现了一个规律,请大声告诉我。
学生:三个水果加上两个水果等于五个水果。
老师:好极了,你们说得非常对。
请看下面这个问题,如果我有三颗苹果和两个橘子,我手上会有多少个水果呢?学生思考。
4. 小结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掌握了多个数相加的规律,现在让我们做个小结:多个数的加法就是将多个数相加,得到所有数的和,求和的时候先将其中两个数相加,再将和与另一个数相加,以此类推。
5. 练习老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你们能否口算出“1+2+3+4+5+6+7+8+9”的和呢?请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计算。
6. 实践应用老师:“丰收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用语,它出现的场合可以是在庆祝农民大丰收的时候,也可以是在生活中轻松愉快的时候使用。
那么请大家动手模拟一下,在实际生活中“丰收了”的情况下,你们会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计算产品数量呢?学生们拿出板书笔和纸,开始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周长是什么2.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周长计算解决问题二、学习重点1.理解周长的概念2.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三、学习难点1.理解周长与长度之间的关系2.将周长的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四、学习内容1. 什么是周长周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的边界线长度。
我们可以把周长理解成一条线,这条线贴在图形的边上,形成图形的边界线。
例如下图中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就是4个边长的和:┏━━━━━━━┓┃ ┃┃ ┃┃ ┃┗━━━━━━━┛周长的单位通常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4 × 边长•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2 × (长 + 宽)•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 边长1 + 边长2 + 边长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2 × π × 半径注:这里的π取3.14。
3. 应用周长计算解决问题例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 4 × 边长= 4 × 3 = 12 (厘米)。
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2 × (长 + 宽) = 2 × (5 + 3) = 16 (厘米)。
例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长度都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根据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 边长1 + 边长2 + 边长3 = 4 + 4 + 4√2 = 4(1 + √2) (厘米)。
例4: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是多少?解: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周长 = 2 × π × 半径= 2 × 3.14 ×2 = 12.56 (厘米)。
五、学习反思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周长计算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北师大版一、课程概述《三年级数学上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二年级数学知识,同时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册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包括:时、分、秒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图形的运动(一);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测量;认识小数;数据的初步整理;加减混合运算。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数学概念展开,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熟练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图形的运动,如平移和旋转;掌握乘法口诀,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学会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面积、体积测量;认识小数,能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学会数据的初步整理,如分类、排序;能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建议1.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四、课程安排1. 时、分、秒的认识: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让学生熟练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图形的运动(一):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运动,如平移和旋转。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1) 导学案课程目标本次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十以内的数,了解十以内自然数的顺序关系;•认识并掌握十以内加减法口诀;•能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堂黑板、彩色粉笔;•学生台板书工具;•展示图片。
教学流程时间环节5分钟导入10分钟新知讲解20分钟练习题10分钟课堂互动5分钟小结导入(5分钟)1.对学生进行十以内数的询问,如“请问10之内有哪些数?”“请问数字1、2、3、4、5、6、7、8、9组成的数是多少?”等。
2.引导学生总结数的顺序关系,如“1后面是2,2后面是3……9后面是多少?”,巩固数的顺序排列方法。
新知讲解(1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十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如“1+1=2”,“1+2=3”等。
2.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进行互动问答、拓展等。
3.在黑板上同步展示口诀、口算结果等,巩固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题(20分钟)1.发放练习本,并引导学生逐题进行完成。
2.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同时,通过走近学生的方式进行答题指导和纠错。
课堂互动(10分钟)1.完成练习题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如“一只小鸟飞到第三树上,再飞到第五树上,请问它一共飞了多少树?”等。
2.提高学生口算技能和运算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小结(5分钟)1.引导学生复述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口诀。
2.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并提出本节课需要加强的知识点和练习方法。
教案课程目标本次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完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节;•掌握十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口诀和思想方法;•掌握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堂黑板、彩色粉笔;•学生台板书工具;•展示图片。
教学流程时间环节5分钟导入10分钟新知讲解30分钟操作练习10分钟评价反馈5分钟小结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数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都是农村学生,家长对学习不太重视,所以大多数学生基础不太好。
学生还不太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学习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主要教学措施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第4单元乘与除-【金榜行动】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北师大版)一、课前预习1.1 本单元目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基础的口算技巧。
1.2 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3 预习材料本单元的预习材料包括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课外阅读材料,同学们应该认真阅读和掌握,为下课做好充分准备。
1.4 预习要求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授课2.1 课堂导入引导同学们回忆和总结上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并且简单介绍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2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出“乘法”的概念,采用手算的方式,让同学们逐步掌握乘法技巧,并且能够熟练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乘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法则。
2.3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样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出“除法”的概念,通过手算让同学们逐步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4 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实例演练提高口算能力,加强基本技能。
三、课后作业3.1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和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
3.2 完成练习和作业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和练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3.3 自主学习补充和拓展课外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口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混合运算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主备人单位编号01 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第一课时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明白“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计算规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会运用计算规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具准备双色笔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2、自学提纲①轻轻打开课本第2页,观察情境图,胖胖买了和,胖胖应付多少元?我会画一画:②我知道:1个面包元,4个面包元,列式:, 1个蛋糕元,胖胖应共付元,列式:。
③你能把这两个算式综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算式吗?我的算式:我的算式的意思:我是这样计算的:二、合作探究教你一招:专心、认真的看呦!小明一家去公园,成人票5元,学生票3元,他们一共需要付多少元?我这样列式:答:。
我的课堂我做主 1板块一:对学1、请在对子间交流自学提纲,并把你不明白的地方说给同伴听,让他帮帮你。
2、观察你的算式,和同桌说一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我发现: 。
板块二:小组智慧1、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课本第2页的计算方法。
我也会这样算:我们要提醒:2、把小组内成果汇总到展板上,准备汇报。
三、展示点拨1、小组合作完成后,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2、认真阅读书上P2,有需要补充的请补充完整。
我最大的收获是:四、达标检测1、说一说先算,再算什么,并计算。
7×8+9 3+6×7 5+6×8 9×4+9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五、反思总结本节课我学会了,对自己最满意的是,还需要提高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小贴士:注意书写格式哟!小贴士:1、逐题订正,及时改错。
2、发现问题,归纳总结。
3、展示方法,举例说明。
小贴士:整理学案,不能放过每一道错题哦!(用好双色笔)小诊所:3×4+6 6+3×4我的课堂我做主2我的课堂我做主3一 混合运算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主备人单位编 号 02 课 型 新知探究课 课时第二课时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 1、我能结合“买文具”这一情景,向同桌讲清楚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进行计算。
2.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3.学生能够完成选做题目,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运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进行计算。
2.选择合适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进行计算。
2.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黑板、笔、学生作业本、教师讲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内容是计算。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减法。
3.提问:如果我们要进行计算,该怎么做?第二步:学习新知1.讲解“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进行计算的方法。
2.使用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3.给学生提出实际情景,让他们选择合适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4.学生上课互相合作计算,老师巡视指导。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上台依照题目,使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进行计算。
2.讲解选做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上课完成选做题,老师巡视指导。
第四步:小结1.请几位同学上来回答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进行计算的方法。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完成教师发放的作业。
3.完成选做题目,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同学们课堂上积极参与,掌握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进行计算的方法。
本单元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进行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师要继续加强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年、月、日教学目标:熟悉时刻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利用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搜集与这堂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讨知识的进程,培育学生的探讨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取得尽可能大的收成。
教重、难点: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难点:对学习材料的整理、分析、归纳。
并能够提取对学习有效的资料。
教具预备:、学生前搜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
二、年历、计算器。
教学进程:、导入。
师:同窗们都喜爱过年吗?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穿红衣服、帖对联、放鞭炮…)师:同窗们都喜爱过年,那你明白年是什么吗?(学生简单回答)〖引入年的传奇〗师:你还明白哪些时刻单位?板书:年月日二、探讨新知。
(一)探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二、有关日的知识。
3、有关月的知识。
(把有31天的月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你怎么样就能够专门快记下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学生汇报经历方式:如拳法,口诀等。
相互交流。
4、有关”年”的知识(1)什么缘故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
(3)常识介绍:咱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二、总结。
、关于时刻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二、同窗们搜集的资料专门详细,得想个方法把这些资料保留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伙儿,你有方法吗?三、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一、3、、7、八、10、12月小月:4、六、九、11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后反思:看日历、猜生日教学目标:一、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二、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3、培育尊重长辈、关切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1. 学习目标•了解棵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掌握使用“多少”等提问方式进行数学询问;•能够根据图形、手中物品或实物来进行数学学习。
2. 教学重点•数学多样化表示方式;•“多少”等提问方式。
3. 教学难点•听力及理解。
4. 教学准备•用于比较大小的物品(例如木棍、石头);•黑板、彩笔、橡皮差;•实物小树、小草模型;•学生练习册。
5. 教学过程5.1 热身老师让学生们进行比大小的游戏,将手中的物品排队,然后依次比较大小。
让学生们边玩边学习大小的概念,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放松情绪,积极参与学习。
5.2 导入老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许多小树和小草,询问学生:“这副图片中有几棵小树?”,然后让学生们回答。
随后,老师展示另外一张图片,上面有许多小草和小树,这时询问学生:“这副图片中,小树和小草哪个多?”。
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多样化的数学表示方式。
5.3 学习内容在白板上画出一棵树干,然后画出上面的树枝。
让学生们根据图形,计算出上面的小树和树叶有多少个。
随后,老师拿出实物小树和小草模型,让学生们进行实际计数,在计算的同时,让学生们掌握“多少”等提问方式。
5.4 练习老师发放学生练习册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册,让学生们在完成习题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5.5 小结老师在黑板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们进行回顾。
同时,让学生们发言,共同总结本节课中数学多样化表示方式及“多少”等提问方式的重要性。
5.6 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身边的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计算物品数量并记录下来。
6. 教学后记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多少”等提问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了更广阔的数学思考视野,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及生活都会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4 植树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知道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植树知识。
2. 学会计算树的间距和树的数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树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植树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树的间距和树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植树知识。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树方法。
2. 如何计算树的间距和树的数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植树的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植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提问:植树有哪些好处?为什么我们要植树?第二阶段:新知探究1.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树的间距、树的数量等。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树的间距和树的数量。
3.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植树方法?第三阶段:实践应用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讨论如何应用植树知识解决问题。
2. 汇报分享: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 观察身边的植树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植树方法,提高树的成活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植树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植树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植树,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年、月、日教学目标:1.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学问。
2.引导同学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沟通,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力量。
3.通过同学主动参加学问的沟通、使同学充分体验到探究学问的过程,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使同学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教重、难点:1.重点:有关年月日的学问2.难点:对学习材料的整理、分析、概括。
并能够提取对学习有用的资料。
教具预备:1、同学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
2、年历、计算器。
教学过程:1、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爱过年吗?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穿红衣服、帖春联、放鞭炮…)师:同学们都喜爱过年,那你知道年是什么吗?(同学简洁回答)〖引入年的传奇〗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板书:年月日2、探究新知。
(一)探讨有关年月日的学问。
1、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2、有关日的学问。
3、有关月的学问。
(把有31天的月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你怎么样就能很快登记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同学汇报记忆方式:如拳法,口诀等。
相互沟通。
4、有关”年”的学问(1)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同学独立思索,小组争论解决,派代表汇报)(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
(3)常识介绍: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二、总结。
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2、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殊具体,得想个方法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你有方法吗?三、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1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课后反思:看日历、猜生日教学目标: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详细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3、培育敬重长辈、关怀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