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本单元以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为主题,选取作品文体多样,作品情感丰富。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文功底,可以结合文章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人物观点与人物性格,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探究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重点文言现象,正确迁移文言知识。
2.理解四人志向,简要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3.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孔子赞成曾皙观点的原因,关注儒家治国思想在今天的现实针对性。
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重点文言字词2.理解四人志向,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五、教学难点1.分析孔子治国思想与曾皙说法的共同点2.历史照进现实,联系今天的生活,寻求孔子治国观点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1.谈话法2.讨论法3.讲授法六、课时安排1.一个课时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堂导入】展示习近平对青年人的寄语: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思考、回答】青年人应该拥有怎样的志向?结合生活中的青年人志向与担当,导入本课,共同探寻千年前青年的志向。
一、基础知识讲解【过渡】这是今天,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人的寄语,希望青年人勇于担当,树立远大理想,历史回溯,距今2500多年前也有一位老师,在和他的学生谈论人生志向,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请大家将课本打开,翻至107页。
资料1预习检测:纠正字音,把握重点文言字词资料2孔子简要介绍资料3关注时代背景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再次简要提醒,抓住核心内容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归纳概括形成自己对本篇文章的基础知识体系。
【过渡】简要梳理完文章的相关知识,我们就来走进今天的第二环节:文本梳理,大家以小组分配完成下面的表格,注意老师的要求。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二、目标确立(一)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1、关于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关于评价。
“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
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文章“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文章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
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
经过了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所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探究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探究讨论文中借事说理的写作思路并以此为鉴赏重点。
同时培养学生以现代眼光审视古代文学作品并关注现实的能力。
在课后的作业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学习目标1、品读语言,赏析人物2、感悟设事明理的理趣(五)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项脊轩志》教案教案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难点重点<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b5E2RGbCAP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
“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p1EanqFDPw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DXDiTa9E3d<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
妪亦泣。
”呢?RTCrpUDGiT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
第29课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
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
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1.作家作品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传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意深远。
《三戒》是其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
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不幸的感叹。
代表作有《河东先生集》。
2.背景解读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增多,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3.相关知识民生维艰催生的寓言体传记:这篇寓言体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也是作者针对当时官吏烦令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伛偻..(yǔ)(lǚ)②窥.伺(kuī)③鸡豚.(tún)④孳.生(zī) ⑤勖.勉(xù)⑥闲暇.(xiá)⑦缫.丝(sāo) ⑧辍飧.(sūn)2.辨形组词①错误!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3.通假字(1)早缫而.绪(通“尔”,你们)(2)既然已.(通“矣”,了)4.一词多义(1)固名我固.当(副词,固然,本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形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安定)赵军固.壁不战(动词,坚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2)始不知始.何名(副词,当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动词,开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副词,才)(3)蕃早实以蕃.(形容词,多)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动词,生息,繁衍)(4)当名我固当.(形容词,恰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动词,掌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处在某个时候)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副词,将)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副词,应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阻挡,把守)(5)故故.不我若也(连词,所以)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形容词,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6)本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名词,根)君子务本.(名词,根本,基础)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底本)过期不赎,子本.均,则没为奴婢(名词,本钱)5.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名词作动词,起名)(2)早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实)(3)根拳.而土易(名词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4)旦.视而暮.抚(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5)驼业.种树(意动用法,以……为业)(6)其筑.欲密(名词作动词,捣土)6.古今异义(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古义:暗中观察,中性词.今义:暗中等待时机,含贬义。
项脊轩志本课话题——思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亲切面容,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寄托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思念。
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苏轼种树悼亡妻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是眉州乡贡进士王方之的女儿,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率互补。
王弗也颇有才气,红袖添香夜读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
苏轼不但对她倍加爱护,也视她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可惜的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只保持了11年,王弗便染病去世了。
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满了青松,他有诗句记载此事:“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苏轼的思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此后他一首接一首地写诗悼念亡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江城子·记梦》。
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着,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和最真挚的思念之情。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
——泰戈尔如果一切真的消失地球也不见那我要我对你的思念再在世界里走几个光年。
——安东尼[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渗漉(shèn)(lù) 修葺(qì) 栏楯(shǔn)呱呱而泣(ɡū)扃牖(jiōnɡ) 异爨(cuàn)阖门(hé)垣墙(yuán) 长号(háo)老妪(yù)迨(dài) 珊珊可爱(shān)象笏(hù) 偃仰(yǎn) 先妣(bǐ)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臣请完璧归赵(归还)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若水之归海也(汇聚))(2)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置)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丢下))[整体·感知][文白·对译] 旧南阁子 也。
1.疏通文意,识记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3.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无定格,从体裁上看,本单元所选文章有传、语录、序、志等样式。
记叙、抒情、议论、描写都有,既有散体,也有骈体。
就内容而言,有的重形象美和文辞美;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有的是情理兼用,互相渗透;有的则是表现一种趣味。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
贵在鲜活,具有新颖生动的特征,具有生活气息和情趣,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
种树郭橐驼传说作者(一)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人,世称柳河东。
幼年好学且聪颖,攻读了百家诸子。
21岁中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
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当时永州一带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恶劣,柳宗元在那里生活了十年。
后又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
47岁病死任上。
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和韩愈一样,他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因此对骈文持批判态度。
他的散文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最受称道的是那些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描摹景物,记录旅次,而是注情观照,然后又借景物来抒写胸臆,即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因此这些记游散文是他人生的个性审美的结晶,开创了一种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
(二)作品:散文论《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有《柳河东集》。
(三)评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寻背景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苦斋记》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常识。
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3、体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写法。
重点难点:品“苦乐观”悟“劝勉意”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诵读法点拨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导语:我喜欢文科班的学生,你们热情洋溢,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现在我想请你们猜一个人: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精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
(学生答:诸葛亮)PPT显示“北有诸葛亮”话说“北有乔峰,南有慕容”那么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是谁呢?PPT 显示:“南有刘伯温”同学们看过电影“刘伯温传奇”吗,如果让二人穿越,相遇在一起,谁厉害?(学生笑)PPT显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个人之见,我认为刘伯温厉害,他让天下统一,那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刘伯温。
刘伯温名刘基,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创开国之基业,立不朽之文学。
著有《诚意伯文集》,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告诉我们——(学生答: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外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苦斋记》,看看他将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一、朗读文本,扫清障碍: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正音。
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一位板书标题,并解题;另一名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一生板书《苦斋记》苦斋:章溢先生的书斋名。
未能解出“记”一生板书“有”通“又”“茆”通“茅”“楛”通“苦”“荼”通“茶”“燕”通“宴”“籍”通“藉”教师补充:“记”一种文体。
我们以前就学过很多这样的课文,如《桃花源记》等PPT显示:文人书斋雅趣师: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
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
“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
种树郭槖驼传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梳理本文的文言现象。
3.结合其文体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古人勤于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
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
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
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
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
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板书】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二、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
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代表作: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
【幻灯片】2.写作背景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
【学习目标】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品味文章的情趣。
三、【学习难点】
品味文章的情趣。
【自主赏析指导】
1、引导学生学习从生动的语言、行动描写的角度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感受孔
子与弟子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趣和领悟孔子的政治思想。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选取的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可以以作者的身份身临其境
地反复诵读文章,走进作者心灵深处体会其真挚的情感。
【推荐作品】
根据作品阅读提示学习《游沙湖》《苦斋记》。
【学时安排】
4学时
学习过程个性化设计
(札记)
第一、二学时
赏析示例:
以《种树郭橐驼转》为例,引导学生抓住郭橐驼的特点,认识了解橐驼其人,并从橐驼种树的生活化场景中得到启发,进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
(一)通读感悟及课前预习
学习本单元之前,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解通读本单元所有的文章,做到基本弄清文意,大致感受到文章的生活气息即可。
课前详细预习即将学习的篇目,要求读准字音,弄清注释,能提出问题。
(二)赏析示例
明确以下问题:
1、首先结合课后提示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郭橐驼有什么特点?
3、郭橐驼种树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把树种好,而别人岁窥伺效慕却事与愿违
呢?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4、郭橐驼是怎样做到“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
5、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
6、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请总结如何养人?。
总结鉴赏方法,为自主赏析作准备: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2、由表及里,从文章描绘的平常的生活中发掘颇富智慧和哲理等方面的情趣,进
而真正读懂文章,明白作者的真意。
3、发掘文章的写作特色,从形式中寻找作者用笔的妙处,为今后的写作开阔视野。
(三)自主赏析
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
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题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年级高二学段第6学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活动设计
感受几千年前孔夫子的课堂,看看孔子对弟子是如何循循善诱的,弟子又是如何表现的。
抓住语言、行动描写来研究本文。
1、全班齐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融洽的师生关系。
2、请同学分组揣摩四个弟子的行动表现及语言,并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3、通过同学们细心的揣摩及表演,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当中悟出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回答。
4、分小组评价四位弟子的性格特点。
5、简单谈谈文章的语言特点。
第三、四学时
一、《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比较阅读
宴饮之文我们也学过一些,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两篇文章都未脱离“既喜而后悲之”的感情,李白同样是宴饮,而且论及规模气势远不及那两次,为什么没有沉陷在“浮生若梦”的感慨当中?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1、反复诵读全文,体会“浮生若梦”的慨叹到“秉烛夜游”沉醉,全文的感情基调。
2、用散文化的语言解读本文。
3、知人论世
时代背景的不同影响了作者的精神风貌。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当时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所以他在感慨时过境迁之后,感悟到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必然“终期于尽”。
因此才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慨。
而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那是封建主义达到鼎盛的时期,国力最强,民族自信心最强,积极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
而李白又是一个骨子里充满的是盛唐士人绝对的自信和自豪之情,他乐观、豁达,对自然、友情、生活都珍爱至极,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
他认为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召唤和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所以,王的《兰》虽清幽却低沉,李的《春》则是高亢与明朗相随左右。
不仅如此,李白的放纵不羁,他的傲世篾俗,他的洒脱豪迈也更甚于王勃,所以只有他能及时行乐,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项脊轩志》
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正是这间小小的书屋,记录了作者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也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和作者凄凉身世的沉重慨叹。
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更在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演绎亲情,读来使人倍觉真实亲切。
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正如李准所言,《项脊轩志》一文写了三代人与项脊轩有关的生活细节,亲人的一举一动、小轩的一草一木都情深似海。
这种情感往往是现代中学生难以理解的。
所以教学时,我希望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一些动人的细节来深入学习本文。
当然学习是不能直接进入微观的细节分析,首先要从全文给学生一个引导。
让学生围绕“作者喜从何来,悲又自何出”,“作者是怎样让‘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这两个主问题,用个性品读与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阅读欣赏,体验交流。
三、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
《游沙湖》
《苦斋记》
四、学生课堂学习总结(老师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