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保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hiv实验室保密制度1、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与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
2、HIV 初筛实验室所有人员应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归定的保密制度的各项要求。
3、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检验结果,要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
4、对初筛疑似阳性感染者不能告诉受检者本人,更不能到处乱讲。
5、对初筛证实的阳性结果要以机密程序上报主管领导机构,并对本人做好保密教育。
6、初筛实验室的有关检验资料,档案、结果记录其他人不得翻录查阅,修改和销毁。
7、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在非正式场合对外提供任何结果、数据。
8、保密制度纳入年度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情况修订保密制度。
hiv实验室保密制度篇21.目的严格管理实验结果和相关记录,防止受检者隐私泄密。
2.适用范围适用于HIV筛查实验室人员对HIV抗体检测患者信息的保密。
3.职责3.1初筛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HIV筛查实验室保密制度。
3.2科主任负责全科质量管理和督促检查HIV筛查实验室保密制度执行情况。
4.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组长、科主任。
5.实验室保密制度5.1从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有关信息,及病人姓名、地址等情况。
工作人员必须为客户的隐私保密。
5.2 检测实验室,实行专人专管各种实验记录、感染者档案,并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无关人员/单位,提供任何情况。
5.3 初筛阳性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应及时送上级部门做进一步确认,初筛检测实验室不得出具Anti-HIV阳性结果报告;5.4 初筛实验室检测的阳性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应及时进行确认实验,不能将初筛阳性结果告知受检者本人;5.5 筛检实验室接到Anti-HIV阳性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受检者,告知检测结果时,要先做好法律、医学、生活等方面的咨询。
艾滋病保密工作制度等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艾滋病保密工作制度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的隐私权。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向外界公布或传播。
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所有病案资料由专人、专室、专柜保管,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资料。
5.涉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的电子信息必须加密保存,不得在网上随意传送相关电子文件。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在咨询与诊疗时,任何无关人员不得在场。
7.当感染者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出现矛盾,保密工作必须与医学道德准则和有关的法律条文一致。
8.如果违反保密制度,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信息泄露,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艾滋病防治工作保密有效期限: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本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终止后,乙方在本协议下的保密义务并不随之终止。
协议内容:一、乙方的权利及义务(一)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
(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
(三)不经患者同意不得将患者姓名、住址、检测结果和有关个人、家庭、工作、治疗、求助、转介等信息情况向外界或无关人员公布、传播。
(四)所有患者资料由专人、专室、专柜保管,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资料。
(五)按要求随访、免疫功能检测及提供结核病筛查转介服务。
(六)提供转介时与患者签订信息披露同意书。
二、甲方的权利及义务(一)为乙方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二)定期对乙方工作进行技术督导三、若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甲方:乙方:甲方代表人签字:乙方代表人签字: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工作保密承诺书县(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为确保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信息安全,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卫疾控发[1999]第164号)和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3]245号)等相关规定,我单位做出如下承诺。
XXX艾滋病保密制度一、严格遵守艾滋病疫情有关规定.公布本地的艾滋病疫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
二、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个人资料属保密范围,未经本人同意,个人不得公开和泄密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个人及家庭情况。
违反规定,由泄密者承担一切后果和责任。
三、艾滋病实验室HIV确认报告属于个人隐私,不得泄漏,艾滋病检测结果列为机密级资料管理。
四、从事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咨询、诊断、治疗及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有关信息。
五、本科室艾滋病资料由专人保管。
六、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查阅艾滋病疫情有关资料。
XXX检验科登记制度1.各种检验结果是我们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可回顾性总结检验质量、数量,为临床提供科研数据。
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健全登记制度。
2.设立以下登记本:血常规、大小便、输血、淋病、结核、免疫、生化等检验结果登记本。
各种贵重仪器每日运行情况记录本。
化验单发送登记本及特殊标本收集登记本。
3.科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及时登记,结果准确、清楚、完整。
4.违反上述规定者,从重处罚。
XXX艾滋病咨询管理制度一、咨询员应按照有关表格记录咨询内容,并开具化验单;检测员将检测结果记录到化验单上,再由咨询员将检测结果记录到所对应的记录表上。
二、认真记录和填写表格,保持完整性。
一般应包括咨询内容和检测结果,并及时保存在抽屉中。
三、HIV记录和报告资料均由科专人管理,对于涉及到个人的资料应严格保密。
不得泄露。
四、每年将HIV资料分类装订成册,保存HIV资料的档案柜应加锁。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查询和索取VCT记录资料,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公开求询者的资料。
XXX咨询员工作职责一、热心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热心于的控制工作;二、为求询者保密,不泄露求询者的隐私;三、有高度的责任心、富有同情心、不歧视他人,不居高临下;四、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积极耐心地倾听,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五、从求询者的角度去感受和看待问题,尽量理解求询者的看法、态度和高危行为;六、聚焦求询者的行为、行动和将来、鼓励求询者自我决策。
艾滋病信息保密管理条例本文是关于艾滋病信息保密管理条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每个人的病情都是受法律的保护的,那么对于艾滋病的保密管理,你知道多少呢?下文就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最新的艾滋病管理相关条例。
仅供参考。
20xx年艾滋病保密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及《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艾滋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规定》等相关规定,为保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个人隐私以及艾滋病疫情信息安全,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应遵循保密原则,严格遵守以下保密制度: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要求,不随意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姓名、身份、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
2、除卫生行政部门已公布的疫情信息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未公布的艾滋病疫情信息向外泄露(包括发表论文、申报成果、培训教学等),更不得擅自向媒体公布。
3、妥善保管涉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不随意暴露于公共和公开区域。
4、对所使用或保管的工作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并经常更新杀毒,不随意安装有安全隐患的软件。
使用各类移动储存介质(U盘、移动硬盘)前,先查杀病毒。
不用自带电脑处理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数据。
5、开展经常性保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一旦发生泄密事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汇报本单位领导,不迟报、谎报或瞒报。
6、单位和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述规定,如不当行为造成的泄密后果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20xx年艾滋病工作制度1、明确职责、确定任务、细化指标、团结协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氛围。
2、抓好工作的协调运转,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规范。
3、制订年度防控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月有工作安排,阶段工作和专项工作有总结,半年、全年各总结一次,并按时上报。
4、做好艾滋病防治物品的管理工作,做到发放物品有登记、账物相符。
5、做好自查和辖区督导工作,了解本辖区内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进展情况,深入各村屯(社区)开展各项防控工作,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指导。
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艾滋病监测管理【发文字号】卫疾控发[1999]第164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1999.04.20【实施日期】1999.04.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卫疾控发〔1999〕第1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实施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除卫生部门外,涉及到公安、司法、教育、民政、海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希望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责任,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日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是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免受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38号),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管理原则(一)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安定。
(二)坚持预防和宣传教育为主,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预防指导,防止艾滋病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严格保密制度,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反对歧视。
二、管理方式(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统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各级卫生。
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关于印发《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卫⽣计⽣委,新疆⽣产建设兵团⼈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卫⽣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艾滋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联合制定了《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2015年5⽉19⽇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第⼀章总则第⼀条为加强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作,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保护被监管⼈员和监管场所⼯作⼈员的⾝体健康,维护监管场所安全,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监狱法》、《中华⼈民共和国禁毒法》、《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华⼈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戒毒条例》、《拘留所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所称的监管场所是指监狱(包括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收容教育所、拘留所以及强制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被监管⼈员是指上述监管场所的罪犯、犯罪嫌疑⼈、被告⼈、强制隔离戒毒⼈员、被收容教养⼈员、被收容教育⼈员、被拘留⼈员和被强制医疗⼈员。
第三条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按照职责分⼯,指导和监督监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作。
地⽅各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政机关和卫⽣计⽣⾏政部门建⽴健全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作协调机制和⼯作责任制,对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进⾏有效管理。
检察机关依法对监狱、看守所艾滋病防治、管理的执法活动实⾏监督。
公安机关、司法⾏政机关分别负责所属监管场所内的艾滋病防治具体实施⼯作,包括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设、职业暴露防护;对被监管⼈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检测、检测结果告知、咨询和健康指导;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进⾏治疗、管理;协助地⽅医疗卫⽣机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进⾏流⾏病学调查和随访;对重返社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提供出监所转介服务。
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条例(2020)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保障公民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开展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艾滋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
采取宣传教育、预防母婴传播、预防性传播、抗病毒治疗、行为干预、禁毒戒毒、关怀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四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考评。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落实国家、省艾滋病防治策略和规划,拟订并组织实施本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规划,防治政策、措施和意见。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做好本辖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对长期流动在外、拒绝治疗及失访感染者和病人的核查追踪,动员其接受治疗和管理。
支持村(居)民委员会根据当地艾滋病流行危险因素,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艾滋病防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村(居)民应当学习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支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五条自治州、县(市)艾滋病防治委员会负责协调、检查、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鼓励、支持、引导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自治州、县(市)每年对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二章宣传教育第八条自治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以及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等宣传教育。
艾滋病保密工作制度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的隐私权。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向外界公布或传播。
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所有病案资料由专人、专室、专柜保管,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资料。
5.涉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的电子信息必须加密保存,不得在网上随意传送相关电子文件。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在咨询与诊疗时,任何无关人员不得在场。
7.当感染者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出现矛盾,保密工作必须与医学道德准则和有关的法律条文一致。
8.如果违反保密制度,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及其家属信息泄露,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艾滋病防治工作保密协议书有效期限: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本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终止后,乙方在本协议下的保密义务并不随之终止。
协议内容:一、乙方的权利及义务(一)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
(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三)不经患者同意不得将患者姓名、住址、检测结果和有关个人、家庭、工作、治疗、求助、转介等信息情况向外界或无关人员公布、传播。
(四)所有患者资料由专人、专室、专柜保管,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资料。
(五)按要求随访、免疫功能检测及提供结核病筛查转介服务。
(六)提供转介时与患者签订信息披露同意书。
二、甲方的权利及义务(一)为乙方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二)定期对乙方工作进行技术督导三、违约责任若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甲方:乙方:甲方代表人签字:乙方代表人签字: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工作保密承诺书县(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为确保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信息安全,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卫疾控发[1999]第164号)和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3]245号)等相关规定,我单位做出如下承诺。
艾滋病保密程序制度艾滋病保密程序制度是为了确保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隐私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因隐私泄露而受到歧视和伤害。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涉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
一、保密原则1. 尊重隐私: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涉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应充分尊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隐私权,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2. 严格保密:涉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3. 内部管理: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涉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对涉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场所、资料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保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 法律责任:违反保密制度,泄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保密程序1. 咨询门诊(室)的环境布臵符合保密要求:艾滋病自愿咨询室设在单独的场所,咨询室环境安静舒适,一对一咨询,提供保密性咨询。
2. 咨询过程保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记录与求询者个人识别特征有关的信息;不得接受对有关求询者感染情况的调查。
非咨询人员不得进入咨询室,咨询过程中不得有任何无关人员在场。
3. 检测报告过程保密:对初筛疑似阳性感染者不能告诉受检者本人,更不能到处乱讲。
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检验结果,要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
初筛实验室的有关检验资料,档案、结果记录其他人不得翻录查阅,修改和销毁。
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在非正式场合对外提供任何结果、数据。
不能将HIV抗体检验单(无论结果如何)随意放在化验室由求询者自取。
阳性检测结果不应通过电话告知。
4. 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5. 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6. 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7. 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8. 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9. 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10. 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三、保密制度实施与监督1.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涉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应加强对保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艾滋病梅毒乙肝保密承诺书
为了更好地保护被感染者的隐私权,特制定本保密承诺书,承诺保密其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性病疾病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一、承诺范围
本承诺书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涉及到以下性病疾病相关信息的保密
工作:
1.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
2.梅毒感染情况
3.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除了经过本人或者本人法定授权同意,或者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披露
的情况外,保证相关信息不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二、承诺义务
本人承诺:
1.严格保守被保密信息,不私自泄露;
2.不能将相应信息透露给非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非工作所需人员;
3.相关信息在传输或者存储过程中,进行加密操作;
4.遇到泄露事件,积极采取救援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进行调查处
理;
5.对于非保密范围以外人员的要求,坚决予以拒绝;
6.离开本单位,以书面方式将承诺书送交本单位有关部门;
如果违反上述承诺,本人自愿接受各种惩罚,包括但不限于:
1.经济赔偿;
2.政务处分;
3.因助长性病疫情感染12的责任;
三、保密措施
在保密过程中,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1.工作人员单独使用电脑,并开启密码锁定;
2.相应的电子数据存储在特定的文件夹中,并设置权限控制;
3.在传输相关信息时,采用加密传输;
制度执行期限为一年。
在本人离开本单位时,应在三年内继续执行。
承诺人承担其承诺的法律责任,并同意在签署本保密承诺书后即刻开始执行。
承诺人 (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署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目的和意义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保障艾滋病病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组织等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单位。
三、档案管理原则1.依法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艾滋病病人档案管理。
2.保密原则:对艾滋病病人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3.完整原则:艾滋病病人档案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艾滋病病人的病情、治疗、预防、随访等情况。
4.规范原则:艾滋病病人档案管理应当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动态管理原则:艾滋病病人档案管理应当根据病情变化、治疗进展、预防措施等情况进行动态更新。
四、档案管理内容1.艾滋病病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等。
2.艾滋病病毒检测报告:包括HIV抗体检测结果、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
3.病史资料:包括发病时间、症状、体征、诊断依据、治疗经过等。
4.治疗记录:包括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治疗、并发症治疗等。
5.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配偶/伴侣筛查等。
6.随访记录:包括定期随访时间、病情变化、治疗反应、心理状况等。
7.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包括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指导意见等。
8.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病人投诉、纠纷处理、转诊记录等。
五、档案管理职责1.医疗机构:负责艾滋病病人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
2.疾控中心:负责艾滋病病人档案的审核、监督、指导、培训等工作。
3.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组织:负责艾滋病病人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
4.病人及家属:配合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组织做好艾滋病病人档案管理工作。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确保艾滋病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科室、部门及医务人员。
三、上报要求1.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 医务人员应积极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病的防治知识和诊断标准。
3.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发现艾滋病病人及其感染者和疑似病人,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填卡报告防保办和网上直报。
4. 艾滋病疫情报告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过国家疫情报告系统上报,并及时开展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5. 艾滋病疫情报告同时要实行季报和“零”报告制度,次季度的首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的疫情上报省疾控中心。
6. 对艾滋病疫情报告每月要进行核对,与传染病大疫情保持一致。
7. 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
8. 开展对艾滋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
9. 严格遵守艾滋病疫情保密制度。
四、上报程序及时间安排1. 医务人员在发现艾滋病病人及其感染者和疑似病人后,立即填写《艾滋病疫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防保办。
2. 防保办接到报告后,及时核实信息,并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省疾控中心。
3. 省疾控中心收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规定时限上报国家疾控中心。
4. 季报和“零”报告制度按照上述程序执行。
五、相关医务人员处理1.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若发生或可疑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做好相应防治处理。
2. 医务人员应对艾滋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六、责任追究1. 对瞒报、漏报、迟报艾滋病疫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违反保密制度,泄露艾滋病疫情信息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甲方(信息提供方):_______乙方(信息接收方):_______鉴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个人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和生命健康安全,为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个人信息的保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协议:一、保密内容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2.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预防等信息;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咨询、检测、治疗等相关活动信息;4. 其他涉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隐私的信息。
二、保密义务1. 乙方承诺对甲方的保密内容予以严格保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给第三方;2. 乙方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得将保密内容用于商业目的或个人利益;3. 乙方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保密内容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损毁或丢失;4. 乙方离职或转岗后,仍应继续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或使用保密内容。
三、保密措施1. 乙方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对保密内容进行分类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2. 乙方应定期对保密人员进行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3. 乙方应采取技术手段,如加密、访问控制等,确保保密内容的安全;4. 乙方应加强保密场所和设施的管理,防止保密内容泄露。
四、违约责任1. 若乙方违反本协议,泄露保密内容,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 乙方泄露保密内容,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3. 乙方违反本协议,泄露保密内容,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造成损害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其他1.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_年;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信息提供方):_______乙方(信息接收方):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艾滋病保密工作制度精选范文四篇(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艾滋病保密工作制度精选范文四篇艾滋病保密工作制度篇一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2、从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诊断、治疗及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未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
3、咨询者在咨询时任何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咨询室,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咨询者的隐私权。
5、当感染者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出现矛盾,保密工作必须与医学道德准则和有关的法律条文一致。
6、医疗卫生机构违返上述规定,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家属的信息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五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的信息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艾滋病保密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个人隐私权益,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保密原则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应遵循保密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个人隐私信息。
第三条信息保密1.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姓名、身份、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
2. 未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同意,不得将其感染情况透露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病情信息仅限于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需要知晓时使用,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第四条文件和资料保密1. 妥善保管涉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不随意暴露于公共和公开区域。
2. 对所使用或保管的工作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并经常更新杀毒,不随意安装有安全隐患的软件。
使用各类移动储存介质(U盘、移动硬盘)前,先查杀病毒。
不用自带电脑处理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数据。
3. 定期对保密文件和资料进行清理,确保不再需要的文件和资料得到妥善处理,防止泄露。
第五条工作场所保密1. 咨询环境安静,无打扰,能够做到保护隐私。
2.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记录与求询者个人识别特征有关的信息;不得接受对有关求询者感染情况的调查。
3. 未经求询者同意,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姓名、住址和有关个人、家庭、工作、检测结果、治疗、求助、转介等信息情况向外界公布或传播。
4. 咨询者所有咨询资料(病历、登记表、化验单等)由专人、专室、专柜保管,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资料。
5. 咨询者在咨询时任何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咨询室。
第六条保密工作培训和监督1. 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工作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能力。
2. 设立保密工作监督机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保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
艾滋病实验室保密制度篇一:艾滋病实验室保密制度艾滋病实验室保密制度为确保实验室所有资料严格保密,应遵守以下制度1、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与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
2、HIV 初筛实验室所有人员应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归定的保密制度的各项要求。
3、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检验结果,要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
4、对初筛疑似阳性感染者不能告诉受检者本人,更不能到处乱讲。
5、对初筛证实的阳性结果要以机密程序上报主管领导机构,并对本人做好保密教育。
6、初筛实验室的有关检验资料,档案、结果记录其他人不得翻录查阅,修改和销毁。
7、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在非正式场合对外提供任何结果、数据。
8、保密制度纳入年度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情况修订保密制度。
水磨沟区中心医院篇二:HIV初筛实验室保密程序制度HIV初筛实验室保密程序制度1 、HIV检测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
不得对无关人员透漏任何实验室内部的信息。
2、HIV检测实验室要有专人负责妥善保存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包括送检单、各种实验记录、感染者档案、报告单的发放),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
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情况。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
2、我院HIV实验室属于筛查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也不是最终结果,检测到阳性结果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送到上级实验室作进一步确认。
此时,不能出具HIV抗体阳性的结果报告,更不能告知受检者本人。
3、确认实验室确认阳性结果,以机密级向送检单位出具阳性报告;送检单位接到报告后,由专人负责接收,并应及时会同医院感染科上报县卫生防疫站和卫生局。
在对阳性者告知检测结果时要先做好法律、医学、生活等方面的咨询。
4、经确认的阳性标本,包括在实验室留存的标本,应送省级HIV抗体确认中心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保存,不得擅自处理。
一、协议目的为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个人隐私,维护其合法权益,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保密协议。
二、协议内容1. 保密原则(1)保密主体:本协议适用于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和个人。
(2)保密内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住址、联系方式、病情、治疗情况等。
(3)保密期限: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被获取之日起,至患者死亡或终止治疗为止。
2. 保密义务(1)不得泄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不得将其用于商业用途或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目的。
(2)未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同意,不得将其个人信息提供给任何单位和个人。
(3)妥善保管涉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文件、资料、病历等,不得随意丢弃或暴露于公共区域。
(4)对在工作中了解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隐私,不得在非工作场所或非工作时间内进行传播。
3. 保密责任(1)违反本协议,泄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违反保密义务的行为进行内部调查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对泄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三、协议生效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
协议期满后,如双方无异议,可继续履行。
四、争议解决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其他1.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2.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等):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监护人或本人):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附件: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清单2. 保密义务及责任说明。
学校艾滋病人报告制度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艾滋病已经逐渐走向我们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控艾滋病,学校在此建立艾滋病人报告制度,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本文将介绍学校艾滋病人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
建立目的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建立艾滋病人报告制度的目的在于:1.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2.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3.促进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报告对象学校艾滋病人报告制度的报告对象包括:1.学生本人2.学校医务人员和保健人员3.学生的家长报告程序学生感染艾滋病后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报告:1.感染确诊后,学生应及时向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报告,并提交相关医疗报告和证明材料。
2.学校医务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学校的有关部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3.学校应对学生的隐私予以保护,并向学生及其家长传授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减少病发和传播风险。
4.学校应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防止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报告保密原则在学校艾滋病人报告制度的完整流程中,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学校艾滋病人报告制度实施过程中需遵循以下保密原则:1.艾滋病患者的隐私应将之视为最高保密之事,任何与此事相关的信息,不得随意公开和泄露。
2.学生的隐私权应最大限度予以尊重,披露学生艾滋病感染信息的前提是必须经过学生的同意,并建立细致周密的保密机制。
3.学生因艾滋病感染受到歧视和孤立等,学校和社会应予以关注和帮助。
结语学校艾滋病人报告制度的建立旨在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和促进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应健全艾滋病人报告制度相关的流程和机制,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掌握艾滋病防控知识,提高学生的全民健康意识。
艾滋管理制度艾滋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企业员工健康,预防艾滋病传染,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及合同工。
三、制度制定程序本制度由公司管理层负责起草,经公司法务部门审核、企业工会意见反馈,公司管理层审批后正式实施,并不断完善。
四、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 《劳动合同法》2. 《劳动法》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4. 《行政管理法》5. 公司内部政策规定五、制度内容1. 保密原则公司保证员工的艾滋病隐私权,不得泄露员工的艾滋病病情。
2. 检查隔离原则员工入职前,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艾滋病检查,确保员工没有携带艾滋病毒。
在工作期间,如果员工确诊艾滋病,需要暂停工作并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期间,公司保留暂停合同的权利。
3. 预防原则公司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及健康教育,建立艾滋病预防知识和保健疗法等资料和资源,对入职员工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培训,并向员工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
4. 处理原则采取公正、合理、规范、权益平衡的原则处理涉及艾滋病员工的所有问题,不歧视、不排斥病人。
如有员工歧视、侮辱、诋毁、攻击、逼迫、解雇受艾滋病感染者等行为,将按公司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5. 责任主体公司管理层、法务部门、企业工会、员工。
6. 操作程序① 员工入职前,进行艾滋病检查。
② 公司提供艾滋病防治宣传及基础知识培训。
③ 对公司内员工进行艾滋病检测,并建立档案。
④ 将艾滋病检测结果销毁或严加保管。
⑤ 对确诊艾滋病员工进行隔离治疗。
⑥ 处理涉及艾滋病员工的问题。
⑦ 对员工歧视、侮辱、诋毁、攻击、逼迫、解雇等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7. 责任追究如果员工发现其他员工不按照本制度操作,或者存在歧视、侮辱、诋毁、攻击、逼迫、解雇受艾滋病感染者等行为,需要立即向上级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汇报。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解除合同或辞退的处罚。
同时有关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艾滋病病人的保密制度
(一)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认报告属个人隐私,医务人员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对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除按规定报告外,应按照医德规范保守秘密,不得对外泄漏。
(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试验室、采供血机构或其它进行艾滋病检验的机构,检测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的应尽快送确证实验室确认。
在确认之前,不得通知受检者。
(三)在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中,凡是涉及到艾滋病疫情的报道,数字要准确,发稿前应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核实。
凡涉及感染者和病人个人情况的,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公开和泄漏。
(四)在不剥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的前提下,规定其义务和责任。
全体公民都应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坚决反对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