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珂++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因材施教+(一改)
- 格式:doc
- 大小:456.00 KB
- 文档页数:14
浅谈“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人人心,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因此,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
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
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就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正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方法与原则。
每一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积极的态度发现差异、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真正实现我样教育的最终目标——人尽其才。
首先,多层次的学生群体要求因材施教。
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研究结果都指出,人的资质千差万别,所以对如这样一个复杂的学生群体,我们的教学显然不能整体划一,简单机械,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
其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日趋势繁杂的分工,必然需要有不同特长的人来完成。
略谈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领导者,面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学生,如何恰当的处理好、利用好学生身上长与短的关系,对班级的管理水平和班级凝聚力的提高,以及对和谐班级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长与短;班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36-02《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各有长短,班主任要从他们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引导他们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奋进。
下面笔者就班级管理工作谈点体会:一、善于观察发现长与短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在智力、品质、修养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
班主任应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注重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教育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细心、持久。
人的素质构成是复杂的、多变的。
学生身上优缺点的外现,是由点到面、由表及里逐渐变化的过程。
班主任只有通过长期地观察、细心地研究、不断地分析综合,才能获得对学生准确的认识。
了解学生不能光凭一时一事就轻下断语,否则以偏概全,误解学生,导致教育工作“误诊”、“误治”。
其次是多渠道多形式。
学生优缺点总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多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班主任要有计划组织多种班级活动。
如主题班会、单科竞赛、特长展示、集体过生日、参观访问等。
让全班同学广泛参与,从个人与集体的交往中观察他们的长处与短处。
为了防止表面化、片面性,还要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同学评价、与他们个别谈话、与科任老师交流、与家长联系、与学生日常接触等多渠道多形式对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
最后对学生有了阶段性了解之后,要整理记录每个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列表分项逐人登记,建立个人“长短”档案。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增强教育效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那么,如何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如下体会:一、充分了解学生,合理运用教育机智: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人有差别,而且实践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例如,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
”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都了如指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常有不同的回答。
而且,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我班上的一个男生,他的父母长年打工在外,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操持他的饮食起居,无人在品德和行为方面作出要求和约束。
长此以往,此学生养成了散漫习惯,并且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班上恃强凌弱。
一次,他欺负班上一个女同学,被报告上来,我冷静分析了他的情况:如果像对待一般学生那样进行批评教育,则效果甚微。
思虑再三,我最后决定由集体讨论“裁决”。
此举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因为尽管他胆大妄为,但还不想离开这个集体而饱受被孤立之苦。
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确立不同目标,挖掘学生潜能:“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差异更是如此。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大脑反应快,在多数时候能随着老师的思路而进行思维的流转。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安排较难的问题或作业,对其要求更高,让其时刻处于“饥饿”状态,使大脑这部机器不停运转;而对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可按预想中的平均水平教学,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对于能力稍差、处于下游的学生,教师可放宽要求。
如:不要求作业太工整,只要完成就可。
在教学中,可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基础训练、能力训练、创新提高。
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完成三个层次的任务,且以创新提高为主;中游学生完成前两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并尝试创新提高部分;下游学生必须完成好基础知识部分,基本完成能力训练。
浅谈因材施教摘要因材施教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教育理念。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优势和挑战。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教学方法、教师角色1. 引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爱好。
因此,出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有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感到无聊。
因材施教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此外,因材施教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当学生认识到教师关心并适应他们的需求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3.1 学生调查和评估在实施因材施教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2 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项目学习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3 个性化教学材料教师在因材施教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和设计个性化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题材、多媒体资料以及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练习题等。
4. 因材施教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因材施教”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泰安路小学266600引言:孔子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事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者爱人”等教育思想,均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教育平等。
随着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国内外学者们逐渐开始重视对于孔子教育平等思想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于孔子教育平等思想的内容、实践以及当代价值上。
如:王颖在《孔子教育平等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中认为,孔子教育平等思想的内容包括提倡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和重视教育的作用三个方面。
孔子的教育平等,尤其是“因材施教”思想是我国文化史、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对我们今天的班级管理也有很大帮助。
一、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发展平等思想“因材施教”起源于朱熹,他概括孔子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在教学实践中,孔子对于做事犹豫不决的冉有,鼓励他果断去做每一件事;而对于做事较为冲动的子路,则希望他凡事要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这就充分体现了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根据所了解到的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他的教育是发展平等的思想。
《论语·子罕》中写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在教学上对其弟子采用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篇》中写道:“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这是孔子对于这四个人性格的评价,应该是他们早期给孔子的印象。
在孔子的教育下,他们的品性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柴后来当了武城宰,曾参成为传播孔子思想的“宗圣”,子张也成为传播孔子思想的重要弟子,子路变得知礼,在鲁国、卫国为官。
浅谈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和兴趣,针对个体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它强调个别化教学,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因材施教原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天赋,只有将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不因材施教,一味地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厌倦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其次,因材施教原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比如,有些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表达比较困难,采取阅读理解训练和写作训练等因材施教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再比如,有些学生对数理化等科学类学科比较感兴趣和擅长,通过提供更多的实验和探究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再次,因材施教原则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才能。
比如,有些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比较感兴趣,通过提供专门的艺术训练和展示机会,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而一味地推崇其他学科和知识,可能会限制学生个体的发展,阻碍其潜能的发挥。
最后,因材施教原则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尝试作者:王学民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10期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利用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使其成为应该成为的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人和人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学校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导致教师容易把上课表现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标准,使得学生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成绩和守纪上,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不客观的。
班主任只有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才能在班级管理工作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发掘学生闪光点就像世界上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学生学习很棒,自控能力非常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特别强,善于组织各种活动;有的学生社会经验很丰富,能帮同学和老师做很多事;有的学生善于打篮球,能在篮球赛中为班集体争光;有的学生多才多艺,在联欢会和学校的文艺活动中大显身手等。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掘和记忆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和组织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优势与特长。
这样,有了大量的人员储备,可以很容易把事情做好,而且发挥学生的优点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笔者所在的技师2班一共有15位学生。
其中,有4位学生在外面打过工,社会经验较多,所以买水、买工具等事物大都交给他们几个来办;有两位学生会乐器,在联欢会和红五月歌咏比赛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争得了全院第一的好成绩;有两位学生会武术,所以让他们两个进行武术表演;有一位学生唱歌很好,让他做了主唱;有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组织各种活动,每次遇到组织活动都由他来进行;有一位学生书法不错,在艺术节和红五月上展示了他的作品;有一位学生特别认真负责,让他负责每天的值日工作,做得很好;有两位学生做事特别积极主动,非常勤奋,就给他们经常安排一些事做,为班里做了很多贡献;还有一位学生画画很好,班里的板报他每次完成的都又快又好。
略谈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班级管理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也要具备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即长善救失。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因材施教1. 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因材施教。
2. 了解学生差异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3. 调整教学策略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辅导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4. 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班级管理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长善救失1. 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具备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 倾听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主动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准确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集体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 关注学生综合发展班级管理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上的困难,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以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
略谈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班级管理是每位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班级的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师生关系的和谐。
要想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就需要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
这篇文章将简要探讨班级管理的这两个要点。
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在管理班级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改变一味“趋同”的教育方法,采用个性化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能力,促进他们各自的发展。
例如,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但口头表达能力很差。
为了发挥其学习能力的优势,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学习材料,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掌握知识;同时,在学习笔记和备课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逐步克服不足,以更好地展现其优势。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在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在班级管理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适应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佳的发展。
二、长善救失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学习不适应、生活不稳定、性格偏执等等问题。
当这些问题不被及时、有效地解决时,会影响学习和班级管理的执行,这时就需要长善救失的思想。
长善救失的理念是以关怀和宽容为出发点,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避免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班级营造不佳。
比如,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我们可以找机会和他们沟通,平衡导向,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攻击性强的学习者,我们可以找父母和心理医生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稳定心态;对于轻度地缺席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后给予适当的帮助,巩固学生的学习达成。
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的长善救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必须要及时发现、了解和解决问题,以确保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如何因材施教班级管理在一个学校里,班主任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扮演着核心,全方位负责班级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健康和学习等工作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班集体关键的引领者和教育者,也是这个班所有任课教师工作的协调管理者。
六年来,我一直坚守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工作压力极大,初一初二养成的各种习惯很难再去改变,而且初三面临中考,维稳工作相当重要,中等以上的同学还能专注于学习,但中等偏下的同学则不然,生活没有目标,考学无望,无所事事,成为班级管理的最大隐患。
我常思索:学习的目标难道就是为了考学吗?升学如果成为唯一的目的,那成绩差的同学当然“上学”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他们更没“必要”学了,这个观点是严重错误的!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也不单是纯粹的知识积累,而是要用通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来影响社会的各方各面。
为此,我转变思想,改变管理方法,把班级分成两个群体,对于学习困难群体,我选择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分层次管理,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效果收效很好。
一、改变“学习”就是为了“升学”的错误观念。
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班级有一名女同学,整日无所事事,作业不完成,上课不听讲,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我不考高中!说的理直气壮,天经地义,不考学,就不用学习了,我一时语塞......而后语重心长的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学,而是提高个人的素质,增长才干,通过同学间的和谐相处,学会人际交往,这都是未来走向社会的必备本领!学习跟不上,可以调整学习目标,降低一些标准,但不能放弃!转变陈旧的观念,改变传统模式,回归到教育本身,才能实现教育的重要意义,为管理带来福音。
1.制定新目标,量化考核1、按照毕业班的课程设置,规定学生每日完成的学习任务.具体为:1.语文:三首古诗(文)背会,会默写;2.数学:每天学会6个知识点; 3.英语:每天背会12个单词,会拼读; 4.物理:每天背会6个知识点;5.化学:每天背会6个知识点;6.思想品德:每天背会3道题;7.历史:每天背会3道题.每一节下课至少完成一科的学习任务.2、“拜师学艺”为了更好的完成考核,我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自己找小老师,小老师的任务:一是考察徒弟每节课的任务完成情况,二是指导每天每节的学习任务。
说说因材施教(共5则范文)第一篇:说说因材施教(共)说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因“才”施教,二是因“材”施教。
所谓因“才”施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为其身心成长、美育形成与智力发展的后天条件上的差别。
由于这样的差别,从而又导致了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其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上都有所不同。
作为和学生直接打交道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这一问题。
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德、智、体、美、劳等不同方面,而且在某一方面也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位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
这样做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无疑是有效的,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而还必须寻找其他的方式;其次,安排有不同特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这样做使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可谓省时、省力,又见效,同时也弥补了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不足;再次,对于特殊学生(这里的特殊学生一般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要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
这样做,使他们感受温暖,从而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取得良好成绩。
第二篇:因材施教我这次的讲解的主题是孔子《论语》当中的“因材施教”,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是因材施教的基础,第二是如何实施。
一、基础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
说道孔子因材施教有这样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浅谈“因材施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理解和运用四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教育鼻祖“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多年来,通过班主任教学工作的实践和运用,这个方法仍然适用,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在当前新教改中倡导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这个教育法必须“理解古意创立新意主”二而灵活运用。
如果把“材”理解为学生的“性格特点”,把“教”理解为对学生的“激励、引导、批评和指正”,那么“因材施教”就可练合为“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激励、引导、批评和指正。
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呢?这就很有必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全面了解,准确把握自己所代班级学生的整体性、层次性及个别性,某一个群体属于哪种类型,需用什么方法,必须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达到“知生者莫如师”的高度认识。
综合起来学生的“性格特点”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贪玩不读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到10%。
针对贪玩不读书,也就是自己不认真学习,还直接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要抓住“主犯”,根据古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理论,把主要人物单独“训话”,以他(她)的家庭状况、个人出息及道德观念出发,予以说服,说的时候用词要准,正确把握其心理活动,说服的方法是以说学生的优点、优势和将来发展为主,以说其缺点、劣迹为次,更不能揭学生的“短”使他(她)反感。
如果这样做有些回转意象时,不妨乘热打铁,与家长、学生和老师形成“三对面”说服。
这样做过的事例有三个,效果都很好。
二是依势摆阔型。
这类学生在一个班中很少,有一到两名。
他(她)的家长有社会地位或经济宽裕,心里存在着“有钱有势”、“谁也不敢说我”、“我有吃有穿有将来”的错误心态,都是家长娇惯造成的。
面对这种学生,班主任就及时家访,找家长谈心、交待、沟通交由家长说服。
三是突然失态型。
班主任发现了这类学生,就及时从侧面(这类学生的家庭、邻居、同桌、姐妹、弟兄)了解他(她)的家庭和个人突发变故,以便“对症下药”,当了解真实,隋况后,主要以关怀的方法去解决,使之转移心里问题和思想顾虑。
班级管理制度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发展的实施指导与评估一、背景介绍班级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旨在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和集体意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校管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应用于班级管理中。
二、因材施教的实施指导因材施教是个性化教育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班级管理中,因材施教的实施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有助于制定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案。
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和与家长的沟通来获取学生的信息。
2.差异化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额外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的自由。
3.个别化辅导对于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个别化的辅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组织专门的补习班;对于心理问题较多的学生,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个别辅导。
4.鼓励积极参与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公益事务,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开展班级社团活动、组织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快乐。
三、个性化发展的实施指导个性化发展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个性化发展的实施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设立学习目标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可以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等。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音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
学校可以建设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设施,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
3.支持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班级管理因材施教广安友谊中学陈华每人都有长处,亦有短处。
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必须时刻牢记。
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回顾我曾经带过的高2012级18班,我觉得在这方面做得还可以。
我高2012级18班,有男生42人,女生12人。
由于我班经过多次合班,个别学科老师也不断调整,学生和老师相互不熟悉,教育教学工作难度很大。
学生对一些老师的教法有些看法,老师对一部分同学也有看法。
第二,我班男生偏多,不爱学习的同学多,纪律不好。
为此,我一方面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另一方面因材施教,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严格班级日常管理不松懈。
我坚持每天早、晚自习提前到班,督促班上的纪律和清洁。
清洁还可以,但纪律任然不是很好,纪律分经常较低。
因为一些同学坐在教室他不学习,虽然他不说话,但他东看西看无事可做,影响了班上的纪律分。
二.组建有力的班委,坚持班委干部值周制。
本期,我在班级民主的基础上选拔了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班委干部,指导班委干部在班上制定了具体的班规并严格执行。
在班委干部的工作中,我给以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比如,针对原来清洁和纪律不好的情况,我要求值周的班干部每天都询问检查的情况,将检查的结果马上通知有关的同学。
这样,班委干部的工作好做而且有效。
三.坚持同学值日制度。
每天,值日的同学负责班上的清洁督查,要求每位同学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的清洁,教室后面的清洁则由值日的同学负责。
我班清洁一直保持较好。
四.坚持抓两头促中间。
我班双差生较多,成绩优秀的也有。
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我一是严格纪律;二是经常个别教育,对于他们的行为给以具体的指正;三是经常给以表扬并且给以信任,象宋金山同学,我要他一人承担擦黑板和收拾讲台的任务,做的很好。
目前,班上有些同学进步很大,比如宋金山、陈东、杨航等。
优秀的同学,如张燕华、周海龙、李逸等,他们的学习态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主要是给以学习方法和和宏观指导。
张燕华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前100名,周海龙和李逸的成绩在年级200名左右。
2014届专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因材施教作者姓名:谈珂学号: 114030221 系(院)、专业:人文社科系11级初等教育专业指导教师:李德菊2013年12月23日目录第一章因材施教 (4)第一节因材施教的含义 (4)第二节因材施教的原则 (4)第三节因材施教的意义 (5)第二章班级管理 (7)第一节班级管理的含义 (7)第二节班级管理的意义 (7)第三章班主任和班级管理 (8)第一节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8)第二节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 (8)第四章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1)第五章小结 (1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因材施教作者:谈珂指导老师:李德菊(人文社科系2011级初等教育2班安徽阜阳23600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我们的班级管理、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使之在班级集体中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者们必须把握好在班级管理中的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方式的教育,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素质与知识的共同进步。
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因材施教历经风霜,没有被吞没反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散发新的活力,不得不说,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上,因材施教都凸显了经典且不朽的魅力。
本文从班级管理的不同方面阐述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索因材施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作用,并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地、有效的、创造性的运用好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材施教班级管理个别学生孩子班集体班主任正文:第一章因材施教第一节、因材施教的含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示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对症下药反义词: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
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状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等等。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
(二)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
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三)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比如,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学生用图式来讲解概念,避免把喜欢安静的学生安排在教室门口坐等。
由于任何认知风格都不会适用于所有的知识学习,如果学习者在学习中坚守某一种认知风格,势必会在一些不适于自己风格的学科学习中失败。
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学习风格是一种习惯,后天经验和训练起着很大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学不会像匹配性教学那样容易展开,必须细致渐进,并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及时进行调节。
(四)教师不仅仅自己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拉埃丁和斯泰莱在1998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学生学习的某个学科的材料要求与其认知风格相匹配时,他们实际的学习结果没有他们自己所预期的那么好,而在学习材料的要求与其认知风格不匹配时,他们学得却比预期的要好。
拉埃丁对此结果的解释是,由于这些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学习风格与材料结构的匹配性,所以作出了相应较高的预期。
其实这一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当学习者能够意识学习风格特征与学习任务要求的匹配关系时,便能够作出主动的努力。
成为一名有策略的学习者至少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类型,能够知道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同方法要求,并且能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不同于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个体所拥有的比较稳定的并且往往是无意识之中偏爱的学习方式,而学习策略则是灵活的、有计划的、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的性质而随机应变的。
只有在教师有意识的点拔培养下,学生才有可能充分了解自己,主动地扬长避短。
当学生具备了学习策略的意识,而且认识到自己的习惯性学习方式及其利弊时,就会主动地进行调节。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也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差异。
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会更大,因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
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
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第三节因材施教的意义(一)对于教师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偏。
其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
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
其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之中,其行为表现实际上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摹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
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其三,鼓励和强制同样都是使其“乐知”的法宝,有的人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这类人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管理和监督的,即使是逼入知识的殿堂,终究会有尝到知识的美味那天,待那时自然就是“乐知者”了。
其四,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二)对于家长因材施教同样对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切不可把自己扮成旁观者和不相关者,错误地把教育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其一,家长要向老师报告学生的在五个行为表现方面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况,配合学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其二,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之中,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其优点,纠正其缺点,不要等到报考分的时候才秋后算帐。
其三,把学习与人生的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区分开来,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把孩子的行为活动或学习上的问题与未来联系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
其四,兴趣、爱好和志向是可以被引导或纠正的,但却不可把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强加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强烈崇尚“子承父志”的民族,也正因为此,中华文化才源远流长生生不熄不可战胜;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实实在在地演绎过许多因逼迫子承父志而发生的悲剧。
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成长,创新的机会成本远远大于父母的期望利益。
其五,鼓励、承认和欣赏给人以动力,责备、反对和不被重视的打击往往使人陷入无助的境况很容易破罐子破摔。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懂得欣赏的父母,是实现望望子成龙的根本保障。
(三)对于学校学校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独立法人意志的机构,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精神有教无类,实现教育的公平原则。
其一,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学生个性特征的测评制度。
其二,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
其三,改革现行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度,教学分工的专业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班主任应当从任课教师中分离出来,专门负责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管理的含义班级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管理者根据相关管理原理,科学地分班,配置班级管理力量,创设班级活动条件,使班级成为学校有效的育人单位。
二是指班主任遵循班级管理的规律,使学生在班级里快乐的成长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职能活动。
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班主任在班级中发回的作用。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意义班级管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级组织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是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对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二是班级管理是直接管理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
(一)班级管理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这些都要落实在学校身上。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要靠班级管理来贯彻;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要靠班级管理来落实。
班级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心理发展。
一个优秀班级的建议,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巨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培养班级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直接现实的保证作用。
要管理好学校,首先必须管理好班级。
(二)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争社会里保证人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基本条件。
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使人成为创新之人的精神,是人不断解放自己、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
在当前,班级管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的使命。
创新精神是教育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创新精神与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为教育本身就有精神教育的传统,更因时代的要求,使创新精神成为教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