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编辑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24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新闻编辑章节知识梳理、试题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七章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1、什么是报纸的版面?版面的功能是什么?2、什么是"版面语言"?请选择你所熟悉的一家报纸,分析其版面语言的特点。
3、版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第七章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第一节报纸版面的功能一、什么是版面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
是读者第一接触到的对象。
二、报纸版面的功能1、导读功能2、导向功能3、标志功能第二节报纸版面常识一、开张--报纸面积的大小。
二、版序--版面的先后次序。
三、版心--除去四周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四、报头--报纸第一版刊登报名与其他内容的区域。
五、报眼--又称报耳,指横排报纸报头旁边的版面。
六、报线--版心的边线。
七、报眉--指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
八、中缝--一张报纸相邻两块版之间的空隙。
九、头条--以横排报纸左上方、竖排报纸右上方的重要位置刊登的最重要的稿件。
十、通版--指打通报纸上同一面上相邻的两个版而形成的版。
参考书目:(1)中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主编(2)外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概要)(3)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4)新闻理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杨保军(5)新闻写作精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高钢(6)新闻评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涂光晋新闻学专业考研完备复习规划1、参考书目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
(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2、拟态环境(02传名)3、信息环境(02传)4、廉价报纸、大众报纸(99传名)5、社会地位赋予功能(01传)6、社会雷达(99传名)7、预言的自我实现8、信息环境的环境化(00传论)9、象征性现实二、简述1、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2、拉斯维尔“三功能说”。
3、赖特“四功能说”。
4、施拉姆的社会功能观。
5、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6、大众传播的信息特点三、论述1、试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00传)2、试析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观点。
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任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新闻编辑》课程笔记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论一、新闻编辑的基本概念1. 新闻编辑的定义新闻编辑是指专业人员对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和发布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内容编排、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传播策略的制定。
2. 新闻编辑的要素- 新闻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原始材料。
- 编辑手法:涉及写作风格、报道角度、结构布局等。
- 传播渠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
- 受众: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
3. 新闻编辑的类型- 新闻报道编辑:负责新闻事件的采集、编写和发布。
- 新闻评论编辑:负责新闻评论的撰写和审核。
- 新闻图片编辑:负责新闻图片的挑选、处理和排版。
- 数据新闻编辑:负责数据新闻的挖掘、分析和呈现。
二、新闻编辑的任务与作用1. 新闻编辑的任务- 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真实性:对新闻事实进行核实,确保信息来源可靠。
- 准确性:精确表达新闻事实,避免歧义和误解。
- 时效性:迅速响应新闻事件,及时发布信息。
- 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通过合理的编排和设计,吸引受众注意力。
- 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 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新闻职业道德- 遵守法律法规,传播正能量。
- 尊重新闻伦理,保护隐私权和名誉权。
2. 新闻编辑的作用- 引导舆论- 通过头条新闻、专题报道等方式,突出重要议题。
- 通过评论和解读,提供深入分析和观点。
- 传播知识- 通过科普报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 通过教育新闻,促进社会教育公平。
- 服务社会- 关注民生问题,提供实用信息。
- 监督社会现象,促进社会进步。
三、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编辑业务发展1. 媒介融合-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借鉴,形成互补。
- 跨平台内容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2. 编辑手段多样化-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呈现。
- 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新闻。
3. 个性化定制- 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为,提供定制化新闻内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当代新闻编辑工作一、二十一世纪的新闻编辑环境(一)社会变革加剧使新闻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报纸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版面也在不断增加。
报纸的读者出现了不断“细分”的趋势,而且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编辑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新闻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报纸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内部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同时,电子新闻媒介也迅速崛起,二千多家广播电台、三千多家电视台成为当代报纸的强大竞争对手。
正在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介也对报纸造成压力,报纸编辑工作要不断寻找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现代科技发展使新闻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
我国报纸已经告别"铅与火"的历史,走入“光和电”的时代。
现代科技不但改善了编辑工作条件,还使报纸编辑能够更好地开发新闻信息资源,并使编辑工作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现代科技还推动了报纸编辑业务的改进,带动了报纸质量的提高和形象的改观。
二、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及其流程(一)报纸编辑部报社内部的分工合作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固定下来的,其中负责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组织机构就是报纸编辑部。
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
编委会是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编辑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
报纸编辑部下辖的部门是各专业部,专业部有“采编合一”与“采编分离”两种。
总编辑与编委会对各专业部和各个版的领导,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主要通过"编前会"制度来落实。
(二)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报纸编辑工作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
策划指报纸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编稿指分析与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人大考研辅导班】人大新闻学考研科目考研复试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一、人大新闻学简介-启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组建于原新闻采访写作教研室和新闻编辑教研室的基础之上,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团队。
新闻系主要负责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已经把“新闻编辑”和“新闻评论”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和北京市精品课,2008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本系多位教授是双肩挑,担任学院和重点社科基地的领导工作,本系曾产生过多位教学标兵、北京市名师和优秀共产党员。
系部开设本科课程有《基础采访写作》、《高级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以及《调查性报道》、《人物报道》、《新闻特写》、《杂志编辑》等;研究生课程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研究》、《新闻编辑研究》、《新闻评论研究》、《媒介融合与新闻实务》。
系部教师有高钢、蔡雯、涂光晋、张征、赵劲、马少华、刘洪珍、许颖、方洁、许向东。
二、人大新闻学考研科目-启道三、人大新闻学考研复试-启道(一)复试分数线(二)复试日程安排1.报到3月9日下午14:00-16:00到明新楼508室交报到材料。
考生本人须携带以下材料:(1)《复试通知书》(3月7日以后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并支付复试费);(2)截至复试日期仍有效的身份证;(3)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学生证原件(要求每学期均注册,如本学期尚未注册,需额外提供“在校证明”)及《本科成绩单》(须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4)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本科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应有学校教务处公章或者复印件加盖存档单位公章)、《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请提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实名注册并申请《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该表带有二维验证码和在线验证码)。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且未将《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邮寄给我院的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交该表。
如考生报到时不能提交完整材料,请尽快补齐,否则可能因此影响录取结果。
新闻编辑笔记讲解新闻编辑笔记第一章:一、1.新闻编辑:是指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媒介成品生成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设计、制作等专业性工作的总称,同时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
2.编辑的分类:(1)报纸编辑:是指报纸编辑人员为出版报纸所从事的专业性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确定编辑方针、拟定报道计划、组稿、送稿、选稿、改稿、配稿、制题、设计版面包括联络作者等(2)杂志编辑:是指比报纸周期稍长的综合性或专业性连续出版物的组稿、选稿、改稿、编版等专业性工作(3)广播编辑:是指广播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广播本身媒介特点进行的构思、组织、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文字工作和技术工作。
(4)电视编辑:是指电视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所进行的前期策划、组织和后期的图像选配加工、文字编审和音效处理工作。
(5)网络编辑:是指随着网络新闻传播出现而崛起的新型编辑门类,除具有传统的新闻编辑所具有的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设计、排列之外,还包括相关内容的链接设计、图文组合、滚动版预设等。
二、1.中文报刊编辑的发展:中国近现代意义的新闻编辑实践最早应追溯到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这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创刊号的序言是中文报刊第一篇阐明办报思想和编辑方针的序言。
由此,宗教性、可读性、通俗性和篇幅短小成为早期报刊的基本特征。
对其后的宗教报刊和中文报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版报刊,开宗明义、明确办报宗旨与编辑方针,成为近代以来中文报刊的鲜明传统。
继传教士之后,外国人在华创办外文报刊与商业报刊都十分重视编辑方针的确定近代国人办报意识的形成是受到了传教士报刊客观启发和社会改良的主观动机双重因素的影响。
1872年创办于香港的《华字日报》几乎定下了此后国人办报的基调,即爱国主义。
近代国人办报的最初动机,并非在于新闻性而在于知识性、时政性和爱国主义。
此后的王涛和梁启超都是前后一脉相承的中文报纸的现代版式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创办的中文日报《中外新报》,四开单面印数,竖排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基本理论笔记第一章新闻共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网络督察[center]第二章新闻传播正门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复习要点提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课考试分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实务两部分。
新闻传播理论共150分,所考科目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
新闻实务共150分,所考科目包括消息、评论的写作,新闻报道策划,新闻采访,编辑学,2010年初试取消了广播电视新闻的考察。
一、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书内提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传播学者及其各个理论必须在头脑中有清晰框架,熟练掌握内容,并且完整叙述。
2、《传播学纲要》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配合《传播学教程》同时学习,补充其不足,对于郭庆光书中未提到的理论尤其要注意掌握。
3、《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提示:新闻学学习的核心教材,对这本书务必做到合上课本能够清晰讲出全书大致脉络,每一讲有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如何具体阐述。
(2010年理论课考试中有一道论述题一道简答题一个名词解释出自该书。
)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这本书晦涩难懂,是从哲学角度来探讨新闻学基本理论,大致了解其思路和观点即可。
5、《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示:某些观点可做参考,无需花过多精力,大致翻阅,关注一下课后习题。
6、《2010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未出版,随时关注,大概出版时间是2010年7、8月间)7、《2009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人民日报出版社8、《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8)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提示:6、7、8、这三本书是陈力丹每一年都会出版一本的系列丛书,是对上一年新闻传播领域重大事件,重要政策,热点问题的回顾总结思考,很有价值,需认真阅读,可以提供一个基本的新闻传播学的思维模式和对一些问题的探讨角度。
9、《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提示:掌握——重大新闻事件;重要的新闻人物;重要的报纸、杂志、报业集团、广播、电视台、媒体集团;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五种媒体的发展历史等。
新闻编辑学【1 新闻编辑工作概论】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认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21世纪的报纸编辑环境(1)社会变革加剧使报纸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2)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报纸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3)现代科技发展使报纸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在新闻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媒介形态变化:网络媒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综合媒体,集印刷媒介、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更具有自身优势(1)信息容量之大无与伦比(2)它提供的人机交流界面,使信息传播由单向式变为双向互动,传受双方都掌握了信息交流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传统模式(3)互联网络的全球化,使网络传播能够跨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信息传播范围无限地扩大了。
传统媒介走进互联网经历了三个阶段(1)翻版阶段(2)变化阶段: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取舍(3)综合发展阶段:综合多种媒介形式、是综合的信息服务者。
新闻编辑工作的两种趋势(1)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介编辑业务的融会和整合,形成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模式(2)新闻编辑业务与新闻信息采集的一体化趋势。
“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原则: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形态变化”原则: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他们都是在旧媒介的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增值”原则: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
新媒介的编辑特点总是在汲取传统媒介的编辑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而且这种特点后来还会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介的编辑改革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进程中新闻编辑部的变化1、从“互动”到“一体”的中国媒体战略:我国正经历从“互动”到“一体”的递进式发展过程(1)“报网互动”: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2)“报纸合一”: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
中传人大北大民大新闻学考研复习资料-新闻史考试重点内容复习笔记育明教育,始于2006,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新闻传播学考研最权威的辅导机构!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国新、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考研初试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史部分总汇三、论述题部分1、试论范长江的新闻工作业绩及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90)答:(1)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2)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开始了他著名的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之行,撰写了大量的旅行通讯。
他通讯对西北地区的弊政,人民的疾苦,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作了分厂深刻的描述。
同时,通讯还首次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一些真实情况,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不久,报馆将这些旅行通讯汇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的西北角》。
(3)1936年12月,西安事件发生,正在绥远前线采访的范长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真相将导致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
为了弄清事变真相,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进入事变中心西安。
这次采访,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
1937年2月15日,范长江根据陕北执行的采访材料,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引起了极大轰动,也激起了蒋介石的大怒。
(4)随后,范长江又接连发表了《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等通讯。
这些通讯作品均辑入他的通讯集《塞上行》。
(5)范长江是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
他的西安、陕北之行的系列通讯,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公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热情地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面貌以及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形象,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很多影响。
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实务(含采访写作、编辑、评论)试题考试科目:新闻业务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5分)1、闭合式提问2、史沫特菜二、论述题(15分)试述毛泽东新闻报道作品的写作特色三、简答题(15分)简述三篇毛泽东撰写的社论的篇名及其中心论点四、分析题(20分)评析毛泽东评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论述特色(1000字以内)附文: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中国应当这样。
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
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
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
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
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
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
《新闻编辑学》第4版笔记和名师蔡雯习题详解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新闻编辑工作与媒介形态变化★★1编辑内部分工的三个阶段及报纸编辑(1)编辑内部分工的三个阶段①通讯社出现,报社内部有了专门从事编辑和记者工作的分工。
②出现撰写言论的主笔和与读者、作者及通讯员联系的通联部。
③根据报道领域分为经济编辑、文教编辑、图片编辑等。
(2)报纸编辑新闻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最早出现在报纸编辑领域,报纸是新闻信息的第一代载体。
报纸的新闻编辑最早主要从事文字新闻稿件的编辑加工,报纸的图片新闻传播晚于文字传播。
报纸编辑面临的新环境包括以下几点:①社会变革加剧使报纸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②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报纸编辑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③现代科技发展使报纸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
2媒介变迁与新闻编辑的发展(见表1-1)表1-1媒介变迁与新闻编辑的发展考点二:新闻编辑部与编辑工作内容★★1新闻编辑部(见表1-2)表1-2新闻编辑部2新闻编辑工作流程(1)含义新闻编辑工作流程是指由确定编辑方针,设计新闻载体的结构、形态和风格到设计并组织新闻报道,再到编辑加工新闻作品,最后对单一的新闻作品进行组合配置,将单个节目串联成完整的栏目,并发布或播出的流程。
(2)全媒体与平面媒介编辑工作流程的比较①线索和策划环节。
通过网络获取线索和相关资料,通过舆情分析和网上热点发现报道选题变得更加重要。
②采集和编审环节。
新闻编辑根据记者采集新闻的方式和稿件形态的多样化,也要采用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后期编辑制作。
③发布和跟踪环节。
新闻编辑同时使用多种媒体形态和信息终端,需要在新闻产品的定位与设计上更加精准,尽可能根据用户各方面的数据,设计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内容推送。
考点拓展: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性(见表1-3)表1-3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性3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见表1-4)表1-4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
《新闻编辑》笔记和名师马工程习题详解绪论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闻编辑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理论成果★★★1新闻编辑的研究对象(1)新闻编辑的含义①新闻编辑工作。
是新闻媒体在新闻内容生产进程中进行的有关决策、组织、加工、设计、制作等专业性工作的总称。
②新闻编辑人员。
指在新闻机构中担当新闻编辑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
(2)新闻编辑的研究对象①新闻编辑工作的原理、规则和操作技术。
②新闻编辑人员的技术本领、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2新闻编辑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产生①1815年,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的新闻编辑实践,是后来报刊大众化的铺垫。
②1861年,《上海新报》创办。
实行分版分栏的固定编排,产生了初始的报刊新闻编辑规范。
(2)《时务报》时期新闻编辑业务有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报纸双面印刷,文章句读加点,版面分栏编辑,增列导读目录,提倡简洁文风,外地要闻须用电文稿等。
(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文报刊完成了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变。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老报刊多改为白话文,使用西式标点。
报纸版面编排方面,产生了多种分栏形式,头版头条由“大总统令”改为国内外重大新闻,并开始重视标题制作。
一些大报进行了副刊革新,从不足一版增添为多版。
(4)新文化运动后报纸编辑业务进一步创新,例如:《民生报》主张“小报大办”“精选精编”,采用“重视言论、竞争消息、广用图片”编辑方针,受到读者支持;《申报》改革了评论和副刊的编辑业务,助力该报进入鼎盛时期。
(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并成立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在我党创办的各类新闻媒体中,新闻编辑工作都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密切配合党的工作、积极做好宣传联动、坚持群众办报、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6)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私营报纸进行了接收、改造和重组,并保留了有进步倾向的报纸,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的新媒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