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办法
- 格式:pdf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3
一、总则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确保施工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黑名单范围1. 一年内发生死亡责任事故的施工人员;2.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按时限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施工人员;3. 发生暴力抗法行为,或无视安全生产监察指令,擅自组织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施工人员;4. 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的施工人员;5. 无证、证照不全、超层越界开采、超载超限超时运输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施工人员;6. 经监管执法部门认定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其他行为的施工人员。
三、黑名单管理1. 黑名单实行动态管理,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2. 对列入黑名单的施工人员,其资质证书将被吊销,并通报相关部门。
3. 对列入黑名单的施工人员,我单位不得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4. 对列入黑名单的施工人员,相关单位不得为其提供就业机会。
5. 黑名单管理期限一般为一年,根据企业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情况,可适当延长。
四、黑名单信息发布1. 黑名单信息应在我单位内部进行公布,并通报相关部门。
2. 黑名单信息公布后,相关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被列入黑名单的施工人员重新进入施工现场。
五、责任追究1. 对因管理不善导致黑名单信息失实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责任。
2. 对因违反本制度,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实施施工人员黑名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为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一、目的和意义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行业。
三、黑名单认定标准1. 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的;2. 一年内发生2起以上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累计发生3起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3.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4. 擅自改变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工艺,导致事故发生的;5. 虚报、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的;6. 无证、证照不全、超层越界开采、超载超限超时运输等非法违法行为的;7. 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作出的整改指令的;8. 其他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四、黑名单管理程序1.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根据调查取证,对符合黑名单认定标准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正式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3. 黑名单有效期一般为一年,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整改情况和事故发生情况,可适当延长或缩短。
五、黑名单管理措施1. 被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禁止参加各类评优评先活动;2. 被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得担任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 被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其相关产品和服务将受到市场准入限制;4. 被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将受到从严从重处罚。
六、动态管理1.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应定期对黑名单进行审查,对整改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将其移出黑名单;2. 对发生新事故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单位,应重新列入黑名单。
七、监督管理1.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应加强对黑名单的管理,确保黑名单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2.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对黑名单的监督,对发现黑名单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可向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举报。
青岛市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青岛市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一、制度的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各行各业对生产安全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不时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广阔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青岛市政府订立了《青岛市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旨在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
制度的意义重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加强安全监管“黑名单”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而被列入不良名单,接受严格监管。
订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将有助于加强安全监管力度,使违规企业和个人在违规后必需承当更多的责任和惩罚,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2.有助于推动企业自我管理“黑名单”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标准,明确了企业管理责任,同时还规定了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措施。
企业假如想要避开列入“黑名单”,就必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加强自我管理,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真正大力推行安全生产。
3.有助于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黑名单”管理制度所努力探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更紧要的是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企业真正认得到身负社会责任,守规定和守底线才能使工人们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下安心工作。
二、制度的内容(一)黑名单的确定订立“黑名单”应当遵从的原则:凡是发生严重生产安全事故或重点违规行为的企业或个人,或者多次显现违规行为且不适时改正的企业或个人,均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
(二)黑名单的公布与取消1.黑名单的公布应当经过相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公示。
公布的内容应当包括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或个人的名称、行业、违法事项、处理结果等信息。
2.取消原则: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或者个人假如获得了安全生产标准的认证,得到了肯定的管理和运营阅历,证明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改善,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解除“黑名单”状态。
一、总则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黑名单的定义及范围1. 黑名单是指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等违法行为,被依法列入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名单。
2. 黑名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单位或个人:(1)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或个人;(2)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或个人;(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整改仍无法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单位或个人;(4)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指令,或暴力抗法、阻挠执法的单位或个人;(5)非法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单位或个人;(6)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被依法列入黑名单的单位或个人。
三、黑名单的列入与解除1. 列入黑名单:(1)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依法对涉嫌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核实;(2)经调查核实,确属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出列入黑名单的建议;(3)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将涉嫌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黑名单。
2. 解除黑名单:(1)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的;(2)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调查核实,符合解除黑名单条件的,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出解除黑名单的建议;(3)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将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从黑名单中解除。
四、黑名单的管理1.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黑名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黑名单的收集、整理、公布、更新、解除等。
2. 黑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黑名单内容。
3.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定期公布黑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五、责任追究1. 对列入黑名单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予以处罚,并限制其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2. 对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或个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
是指将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个人纳入黑名单,并对其实施一系列限制措施,以推动企业和个人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该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黑名单库:政府部门建立一个集中管理的黑名单库,对违法依法被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失信主体信息进行统一整理和管理。
2. 限制市场准入: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市场活动,以约束其行为。
3. 信用信息公开: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失信行为,应当在特定媒体平台进行公开,并纳入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实现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4. 联合惩戒措施:政府部门可以与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等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实施限制、撤销资质等措施。
通过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该制度也起到警示作用,提醒其他企业和个人要遵守法规,保证安全生产,共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是将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或严重缺陷的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实施严格监管的制度。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入黑名单:(一)年度内发生2次一般事故或发生1次死亡3人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二)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存在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储存、非法运输、非法建设等违法行为的。
(三)对国家、省、市公告,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久拖不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
(四)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的。
(五)因组织领导、措施不力,未按时完成国家、省、市部署的安全生产重大专项任务的。
(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七)认为有必要进行纳入“黑名单”的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四条对纳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以下措施:(一)在市级以上媒体进行通报。
(二)终止安全生产方面的所有行政优惠政策。
(三)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四)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应该关闭的,县级人民政府实施关闭。
(五)有关部门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督查。
(六)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八)其他有必要的安全监管措施。
第五条对被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市政府安委会向发改、财政、税务、国土、卫生、环保、工商、工信、商务、金融等部门进行通报,将企业信用与规划实施、招标采购、行政审批、金融信贷、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挂钩;对被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3年内不得参加各种评先选优;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再次被列入黑名单或者在黑名单期间整改不力的,依法予以从重处理。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然而,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我国决定实施安全生产监管黑名单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形成震慑效应,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 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提高社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4.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
三、制度内容1. 黑名单定义:安全生产监管黑名单是指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违法违规行为或其他原因,被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列入的黑名单。
2. 黑名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2)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整改仍无法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3)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改正的企业;(4)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如非法用工、拖欠工资、劳动条件恶劣等的企业;(5)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瞒报、谎报、迟报事故的企业;(6)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经监管部门认定应列入黑名单的企业。
3. 黑名单发布与公示:(1)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企业违法违规信息,对符合黑名单条件的企业进行公示;(2)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企业可提出异议;(3)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列入黑名单。
4. 黑名单管理:(1)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黑名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2)黑名单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3)黑名单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自动移除,但如发生新违法违规行为,可重新列入黑名单。
5. 联合惩戒措施:(1)限制或禁止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活动;(2)限制或禁止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等;(3)限制或禁止办理相关证照;(4)公开曝光,接受社会监督;(5)其他联合惩戒措施。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黑名单,是指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违法违规行为等原因,被列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三条黑名单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惩戒过失;(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信息公开、社会监督。
第四条黑名单管理范围:(一)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整改仍无法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单位;(三)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生产经营单位;(四)其他违反安全生产规定,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单位。
第五条黑名单管理程序:(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根据举报、监督检查、事故调查等情况,初步确定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二)对初步确定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正式公布黑名单;(四)对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以下措施:1.向社会公布;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3.限制或禁止参与政府投资的项目;4.限制或禁止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5.限制或禁止获得安全生产相关荣誉称号;6.限制或禁止享受安全生产优惠政策。
第六条黑名单管理期限:(一)一般违法行为,列入黑名单期限为一年;(二)重大违法行为,列入黑名单期限为两年;(三)特别重大违法行为,列入黑名单期限为三年。
第七条黑名单管理单位在期限内,应当积极整改,消除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
整改期满,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可申请移出黑名单。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黑名单管理活动有权进行监督。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依法处理。
第九条违反本制度规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1、企业失信将面临哪些惩罚?生产经营单位有违反承诺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死亡责任事故的;二是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经营建设的;三是执法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重大职业病危害隐患的;四是未按规定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五是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如实记录和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期限内未完成治理整改的;六是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以及逾期不履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和罚款等处罚的;七是未依法依规报告事故、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的;八是其他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行为。
意见明确,对责任事故的不良信用记录,实行分级管理,纳入国家相关征信系统。
原则上,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内发生较大(含)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纳入国家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发生死亡2人(含)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纳入省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发生一般责任事故的,纳入市(地)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发生伤人责任事故的,纳入县(区)级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纳入国家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必须纳入省级记录,依次类推。
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一般为一年。
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内容及管理层级,但不得低于本意见的标准要求。
意见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
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入国家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一是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重大责任事故,或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10人(含)以上的;二是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三是发生暴力抗法的行为,或未按时完成行政执法指令的;四是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的;五是无证、证照不全、超层越界开采、超载超限超时运输等非法违法行为的;六是经监管执法部门认定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其他行为。
山东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号《山东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已经2001 年11 月21 日山东省政府会议通过,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山东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山东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拆除和装饰装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等工程的总称。
第三条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第四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建筑安全生产负责。
第五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建筑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工作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接受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指导与监督。
第二章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义务第六条建设单位必须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制定合理工期,确保安全生产。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发包工程,不得肢解工程。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作业环境,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确定建筑工程安全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费用,并将其列入工程概算。
对于有特殊安全防护要求的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在合同中约定安全措施所需费用。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向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和邮电通讯等地下管线资料,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对各类管线加以保护。
第九条建设单位不得购买或者明示、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及安全防护用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办法第一条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有效惩戒,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规定,以及《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惩戒失信,按照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相结合、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相结合、政策制约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
市级“黑名单”由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安委会)办公室统一管理。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市级“黑名单”:(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个年度内发生2起(含)以上造成人员死亡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者发生虽未达到相应事故等级、事故起数,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后,瞒报、谎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或者主要负责人逃匿,或者拒不承担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S)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经市安委会挂牌督办或市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后,不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四)发生暴力抗法行为,以暴力威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或者拒不执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下达的行政执法指令的;(五)因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受到重大行政处罚的;(六)提交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安全生产相关行政许可,以及被暂扣、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照,或者安全生产相关行政许可证照过期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报告或有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A)被省安委会办公室纳入“黑名单”管理的;(九)存在其他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经市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有必要纳入“黑名单”的。
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_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规定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_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规定为真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应制定规范的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是对存在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及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实施社会综合监管,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义务的制度。
第三条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遵循依法监管、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惩戒过失的原则。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县级安全生产“黑名单”:(一)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二)一年内发生2起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三)谎报、瞒报或故意、恶意迟报一般以上事故的;(四)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决定和抗拒安全生产执法的;或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一年内2次以上被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五)较大事故隐患逾期未完成整改,又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六)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报告或有其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七)其他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条实施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的基本程序:(一)信息采集。
通过事故调查、执法检查、群众举报、部门移送等途径,对符合本制度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负责信息收集并报县安委办。
内容包括:1.生产经营单位的名称及概况;2.主要违法违规行为;3.违法违规事实的有关证据和处罚依据;4.其他应当收集的情况。
(二)信息告知。
一、总则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安全生产相关业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制造、运输、仓储等。
三、黑名单的设立与管理1. 黑名单设立(1)我司将设立安全企业黑名单,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2)黑名单的设立需经我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
2. 黑名单管理(1)黑名单管理由我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2)黑名单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违法事实、列入黑名单原因、管理期限等。
(3)黑名单企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黑名单列入条件1. 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
2. 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被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处罚,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
3. 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
4. 被列入国家、省、市、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黑名单的。
5. 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黑名单解除条件1. 黑名单企业按照规定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的。
2. 黑名单企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
3. 黑名单企业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并取得监管部门认可的。
4. 黑名单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受害者提供赔偿的。
六、黑名单管理期限1. 黑名单管理期限为三年。
2. 黑名单管理期限届满后,如黑名单企业符合解除条件的,可向我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予以解除。
七、其他1. 本制度由我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建筑企业黑名单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企业黑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是指对在建筑行业中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失信行为或者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记录和公告的制度。
第三条黑名单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调整。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企业黑名单的管理工作。
地方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企业黑名单的管理工作。
二、黑名单的认定第五条建筑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纳入黑名单:(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三)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标、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四)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严重违约行为的;(五)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六)其他应当纳入黑名单的情形。
第六条黑名单的认定程序:(一)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失信行为或者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核实;(二)调查结果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报同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三)同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调查结果后1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将企业纳入黑名单;(四)决定纳入黑名单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报相关部门。
三、黑名单的管理第七条黑名单实行分级管理,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
第八条黑名单动态调整,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更新。
对于已纳入黑名单的企业,如有整改到位、信誉恢复等情况,可以申请移出黑名单。
第九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黑名单内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黑名单内的企业进行监督举报。
四、法律责任第十一条建筑企业对黑名单制度的实施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总则为加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各类施工单位,包括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等。
三、黑名单的列入条件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列入黑名单:1.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2.一年内发生2起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3.未按法定程序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仍继续施工的;4.未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施工,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5.伪造、变造、出租、出借安全生产许可证的;6.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7.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的;8.违反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的;9.拒不接受监督检查、逃避监管的;10.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四、黑名单的管理1.黑名单由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管理。
2.列入黑名单的施工单位,由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布,并抄送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3.黑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施工单位整改情况,可予以移除。
4.黑名单公布期限为3年,特殊情况可延长。
五、黑名单的公布与惩戒1.黑名单公布后,施工单位在招标投标、资质审查、资质延续等方面受到限制。
2.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期间,不得参与新项目的投标。
3.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期间,不得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延期、换发。
4.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期间,不得参与评优评先活动。
六、其他1.施工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3.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5.施工单位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安全生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不够,导致事故频发,给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员工权益和社会安全,黑名单制度应运而生。
黑名单制度是一项行为记录管理制度,通过记录和公示企业违规或事故责任行为,将不良记录企业列入黑名单,以此对企业施加惩罚和监管,防止其再次发生类似违规事件。
黑名单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首先,黑名单制度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一旦企业违规或发生事故,将被列入黑名单,这将使其他企业倍加警惕,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对于想要合作的企业或个人来说,可以查阅黑名单,以此判断合作对象的过往记录和信誉度,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其次,黑名单制度可以强化企业安全责任。
对于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来说,不仅将面临经济罚款和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业界和市场上失去了信誉度。
这将促使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此外,黑名单制度可以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一旦企业被列入黑名单,监管部门将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这将迫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生产环境,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然而,黑名单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确定黑名单的标准和程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权威部门和专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确保公正公平。
其次,如何确保黑名单的信息公开和真实性是一个难题。
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公示制度,加强信息监管,防止信息泄露和虚假宣传。
最后,如何确保黑名单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肃执法,确保黑名单制度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综上所述,黑名单制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警示作用、强化企业责任、改善安全环境等方面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
然而,要使黑名单制度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
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下面,我将就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从制定目的、适用范围、程序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的制定目的是防止违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企业进一步从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生产经营等活动,借此约束企业行为,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
其次,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适用范围广泛,包括煤矿、建筑工程、化工企业、冶金企业等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同时,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安全风险等级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黑名单管理办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各个行业的要求。
再次,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
首先,相关部门应建立黑名单的管理机构或担任管理职责的专门部门。
其次,黑名单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对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最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将黑名单公示,以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便于群众监督。
最后,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理,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应明确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取消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罚款等。
在给予惩罚的同时,也应注重违规企业的整改和教育引导,以期达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总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的出台对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实施,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近年来,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和事故频发的问题。
为了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是指对那些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屡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严重倒查事故责任等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记录和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活动。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可以形成良好的监管机制和风险警示机制,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文明程度。
制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惩罚违法失信行为,遏制违规生产行为。
对于那些多次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屡次发生严重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予以限制和惩罚,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此外,黑名单制度还可以通过公示和警示作用,提醒其他单位和个人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形成良好的风气。
制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科学和公正的评选机制和公示机制。
在评选机制方面,可以根据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程度和次数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纳入黑名单。
评选工作应当由相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评选过程公开透明、公正公平。
在公示机制方面,可以通过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进行公示和警示,提醒公众警惕黑名单单位和个人,加强对其的监督和约束。
同时,为了有效执行黑名单制度,还需要加强对黑名单单位和个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相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黑名单单位和个人的日常监管,严格执行禁止或限制其从事某些特定行业活动的规定,确保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效果。
总之,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度化管理和行业约束,可以有效惩戒违法失信行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行业风气,为我国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