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顾城部分诗歌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28
顾城部分诗赏析顾城部分诗赏析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顾城部分诗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2、《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光明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
然而,300 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
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
《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顾城诗歌赏析 导语:顾城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 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顾城诗歌赏析,希望 对你有所帮助! 顾城诗歌赏析 远和近 顾城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 年 6 月 远和近赏析 (注:这是顾城写于 1980 年 6 月的一首小诗。
顾城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 诗坛出现的一个著名诗歌流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一类诗歌, 从形 式上看追求整体象征, 其意象多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从内容上看追求自我价 值,常有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
整体上朦胧诗正因为其意象本身 的不透明性及组合时的片段性, 而产生众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 也给读者预留了 众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余地,让人常读常新。
它以平凡简单的意象,朴实平易 的语言,简短的诗行结构,给读者展现出最大的想象空间,赋予诗歌以无限的张 力。
) 对顾城的这首《远和近》的解读历来存在普遍争议,很多人直喊读不懂,而 那些略微捋出些头绪人又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诸如单纯从爱情、哲学、 历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读,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却又不单单是写爱情的,更蕴含了诗人强烈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下面就具 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此诗: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从诗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 6 行 24个字,如此短小的 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 作用。
“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 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 “我”从你的动作和 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 展示的是“你”的世界, 是自由自在的世 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 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
顾城有哪些古诗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顾城,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朦胧诗人”最主要的代表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也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相信很多人认识顾城都是通过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也一样,而《一代人》也成了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他的诗简单美好,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不需多加的雕琢,淡淡吐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只一眼便深陷其中,若要问你,陷在何处,你也不知道,你也难以说明,但是就是这样深陷不已。
这,就是顾城的诗,我们读着他的诗,就十分美好。
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避免》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门前》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一般《错过》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因为思念的缘故》字迹已模糊因为思念的缘故《早发的种子》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一般。
顾城诗集赏析及评论顾城诗集赏析及评论顾城出生在诗人家庭,父亲顾工是一名部队诗人。
那么大家对顾城了解多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顾城诗集赏析及评论的更多详细内容吧!顾城诗集赏析及评论1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我从北方的草滩上走出,沿着一条发白的路,走进布满齿轮的城市走进狭小的街巷板棚,每颗低低的心我在一片淡漠的烟中继续讲绿色的故事我相信我的听众——天空,还有海上迸溅的水滴它们将覆盖我的一切覆盖那无法的坟墓,我知道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评论顾城,他本是一株足下沾满泥土的花,他呼吸就像一株青草,蚂蚁在他身畔搬运沙土,绝不会因为情而苦恼,自在的野蜂在歌唱,把一支歌献给所有花朵。
而他总是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他想要会唱许多歌曲,让欢愉的微笑永不消失。
可是梦想说出来,却不能再实现。
他被折下来,插到花瓶里,从此就失去了风花雪月的滋养,就失去了天真明媚。
《六祖坛经》云:“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
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
”而顾城,先有的上下俱明、万象皆现的通透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世界也如珠挂着的晶莹剔透,慢慢地尘世的尘埃浮上来,遮蔽了诗人的眼睛,所以诗人的心悲凉起来,何处去寻曾经的那般纯净?他顶着人世的风沙一路且行且悲凉,所以早有弃身而去的`心思,死亡不是突然而至,而是一直在行走的终点。
1980年,顾城,写下自己的简历,在自己风华正茂的青春里,为自己的一生注脚。
半生未过,已知一生事,这以后再走的世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他说自己本是一棵苹果树,总憧憬着结橘子,但最后,人还是得诚实地结出苹果。
命运从未改变,改变的是人心。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
当他长大的那一天,也是他离开尘世的日子,在另一个地方,重获孩童的新生。
——《玫瑰停止的地方芬芳前进了——顾城诗传》顾城诗集赏析及评论2别顾城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不,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一九七九年六月评论: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顾城诗歌赏析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读者喜爱。
他的诗歌不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充满了童真和梦幻般的色彩,以及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顾城的诗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风格。
他善于运用自然界的景象和物象来象征和暗示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远和近》这首诗中,顾城用“云”和“鸟”的形象来象征自由和束缚,表达了对于自由和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比如“在月亮上我砍下一棵树/它倾斜着生长/在荒野上”。
顾城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他以平淡质朴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他的诗歌既不矫揉造作,也不媚俗取宠,而是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种朴素而深沉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除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顾城的诗歌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一代人》这首诗中,他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诗句,表达了人类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寻找光明的精神追求。
而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反抗。
顾城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他在诗歌中对于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如《长城》一诗中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以及《捞月亮的人》一诗中对于人性自私、短视的揭示。
同时,他在诗歌中也不断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如《一代人》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的“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些诗句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寻找光明,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
总之,顾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顾城的诗全赏析顾城的诗充满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性,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下是一些顾城的诗歌全赏析:1. 《远和近》: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和感受。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的距离,呈现出诗人对生命之间亲密疏离的感悟。
诗中的“你”和“我”象征着不同的人,而“云”和“山”则象征着自然。
诗人通过描绘云和山的距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的亲近和敬畏之情。
2. 《一代人》:这首诗是顾城对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和审视。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认识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和光明的追求和理解。
诗中的“一代人”则象征着当代年轻人,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3. 《简历》:这首诗是顾城的自我剖析,也是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诗中描绘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诗中的“简历”不仅是指诗人的个人经历,也象征着人生的经历和历程。
4. 《感觉》: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感受和体验。
诗中的“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表达了诗人对灰色的感受和体验,也暗示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的“感觉”不仅是指视觉上的感受,也包含了诗人对生命的各种感受和体验。
5. 《我会疲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生命的理解。
诗中的“我会疲倦”,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有限性和疲惫感的思考。
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呈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理解。
以上是一些顾城的诗歌全赏析。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自然、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远和近》是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一首诗作。
这首诗歌通过对比“远”和“近”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距离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诗歌中出现的三个意象“你”、“我”、“云”,都具有象征意义。
“你”和“我”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而“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
在诗歌中,“你”和“我”之间的心理距离时远时近。
当“你看我时很远”,说明两个人之间存在着隔阂、戒备,这种心理距离就像“地近心远”、“咫尺天涯”;而当“你看云时很近”,则说明两个人之间存在着共鸣和亲近感,这种心理距离就像“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这种远和近的心理距离变化,正是诗歌所要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亲近感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观念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的存在,也使得人们对于人际关系中的亲近和疏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诗歌中的“云”这个意象也值得关注。
它代表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歌中,“云”的出现使得“你”和“我”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得亲近,这种亲近感也正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尽可能地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
总之,《远和近》这首诗歌通过对比“远”和“近”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距离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关注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空心人诗歌鉴赏
《空心人》是当代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之一,诗歌以空心人为主题,表达了现代人内心的空虚和迷失的状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以下是对《空心人》的诗歌鉴赏:
诗歌以一个“我”作为叙述者,描述了一个“我”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诗中的“我”正是那个空心人,他内心没有情感的波动,没有真正的关怀和爱,仿佛失去了人性的温情。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生命有点虚无/只有时间长又长”“有个人喜欢我/我却不知何故地/喜欢这个人”。
同时,诗中的“我”也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迷失和逃避。
他对于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无法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到迷茫,“我在别人面前/好像更孤独”。
诗歌以一种压抑的氛围展示了现代人的迷茫和无奈。
诗歌的语言简洁却富有力度,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比如“你能听到我心跳/我有个心却听不见”。
同时,诗歌的形象描写生动而富有想象力,“我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他们一定不懂的地方/我是这里的一个奇怪的居民”。
《空心人》通过对现代人内心空虚和迷失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现实的迷茫和对于心灵的渴望。
诗人通过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将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人深感共鸣,并引发对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总之,《空心人》以其独特的主题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在当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无论是痛苦还是失落,诗歌都是诗人的呐喊和诉求,也是读者分享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通过鉴赏和理解《空心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人的焦虑和迷失,引发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思考。
顾城的诗的赏析顾城的诗的赏析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下面是店铺推荐给大家的顾城的诗的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顾城的诗的赏析一如果以为童话诗人仅在假定性*世界虚构他的幻象天国,用纯净的本真童心和异想型人格编制“梦游症”,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童话与现实的边缘,在异想与梦幻的氛围里,他的诗亦时有渗透着对社会存在的介入,以及对生命的体味,尽管不是重笔浓墨,倒象是透明淡远的水彩。
这首诗短短 13个句子,形而上地触及了现实生存挣扎与死亡命定的严峻谜面。
首句“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是概括性*背景,有着映衬作用与反讽效果,联系整首诗可以联想为在这貌似明亮宽敞的社会舞台上,芸芸众生正在演出各自的剧目:正剧、闹剧、悲剧、喜剧…… 而对熙熙攘攘的众生相,诗人仿佛是以“场记”的身份出现,坐在角落,冷静审视各种剧情发生发展,然后做出法官似的判定:“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
人们为了生存需要所进行的各种拼搏角逐,(“走来走去”)或巧取,或豪夺,其目的虽然是一种生存本能(“围绕自己”),但不无可悲的是,却被另一种社会性*异己力量(“木桩”)所主宰、所支配、所控制,以致近乎盲目围绕着它一团一团一转,还洋洋得意以为生存得“宽敞明亮”呢!这一剖析显示童话诗人并非天真,从“围绕自己”到“围绕木桩”的双重圆心运动中可以悟出,被“木桩”所异化的人无法自一由地施展自己的本质,人时时陷入外部世界异己力量规定的重围中。
当然,这只是第一层的社会性*含义。
另一层的本体含义是:人围绕着自己一团一团一转,人陷入自身的木桩“圈套”,这种作茧自缚是现代人生最大的悲剧——人既是他人的地狱又是自身的囚徒。
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马与木桩关系)贴切地道出人的悖论。
为了不至于过于分散,第二节首句再现一次“背景”以便收拢,接着道出“偶尔”也有极少数英勇的“蒲公英”,能够做超脱性*飞行。
顾城的诗歌内容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顾城的诗歌内容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顾城的诗歌内容赏析1别顾城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一九七九年六月赏析:这首诗发表在1980年的《星星》诗刊第三期上,是一首抒情色彩较浓重的爱情诗。
诗中主要抒写了“我”在与恋人分别时,在“她”挥手的瞬间,难以言传的失落感。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的是“别”的情景,构筑了“别”的形象。
随即诗人便捕捉住这一瞬间的感觉。
抒写由此而生发的联想和幻觉,展现了分别时,“我”以目中的彷徨和迷惘。
同时,也从侧面暗示了“我”与“她”之间的深沉的恋情。
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然而这无因无由的分别终归还是有因由。
这便是命运。
就象自然界的水中飘荡的落花,花朵沾染的露珠一样,是自然而自然的。
诗境至此,便脱出纷繁复杂的尘世,进入了一个静谧、透明、单纯、和美的天国中去了,达到了生命与自然、灵魂和本体高度和谐的境界,迷惘变得明朗,感伤变得平静,失落变得无谓。
“别”是命运的安排,是自然的注定。
但是这心平气和的自语给人留下的还是有些个无可奈何的隐痛和哀怨,更进一步增加了“我”的迷惘、彷徨与伤感。
心有大感而无言,也无须言。
压抑便会有幻觉,感伤总想有超脱,这便是“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在心花中纷飞”。
而彩蝶只不过是往日的恋情与未来憧憬在潜意识中的象征而已,对失去的旧情的深切依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的希冀便是这“彩蝶纷飞”的真切内涵。
诗文至此,嘎然而止,而心中的离愁别绪却萦绕往返,撞荡回流。
本诗作者以其独特而敏锐的心理感受,借助蒙太奇手法组合,抒写了“别”时瞬间捕捉到的丰沛感觉,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用丰富想象来填补大幅度跳跃而留下的空白,从而扩大了诗的容量。
顾城的诗全赏析顾城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顾城的诗歌赏析:1.《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顾城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一个经历过黑暗的人,试图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简洁,语言却富有深度和内涵。
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童真和深刻的思想。
3.《雨夜》窗外的雨夜,静静地淋湿了我的心。
我思念着你,就像雨夜思念着天空。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雨夜,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4.《我是一个流浪者》我是一个流浪者,我走过了无数的路,我看过了许多的美景,但我还是觉得,世界上最好的风景,是在我的心里。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5.《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我带着思念,走过小巷,我看到了夕阳,看到了你。
这首诗通过描述小巷和思念,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顾城诗歌《门前》赏析诗的开头,“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这简单的几句,就像一幅清新的画在眼前展开。
早晨的阳光洒在草上,那是一种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景象,他说“多么希望”,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他所向往的那种宁静美好的情境里。
就好像我们自己也在寻找这样一个地方,一个能让心灵在早晨的阳光中得到慰藉的门口。
“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这里“门很低”,却有着明亮的太阳,有一种虽然生活可能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但依然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感觉。
两个人站在门口,扶着门扇,这个画面特别的宁静,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味道。
这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小确幸,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场景,一扇门、两个人、明亮的阳光,就足够美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这几句堪称经典啊!草在自然地结种子,风在自然地摇叶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而“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种美好是一种默契,是一种心灵相通的宁静。
不需要言语的交流,就像有时候和好朋友或者爱人在一起,静静地待着,享受着周围的一切,那种感觉比说很多话都要美妙。
这也体现出顾城对那种纯粹、自然、宁静关系的向往。
“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这个门就像是一种归属,不用打开,只要知道是属于自己的,就有一种安心的美好。
就好比我们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不管有没有人看到,只要知道它在那里,就觉得很踏实。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我们不走了。
”早晨的时候,黑夜还没有完全褪去,但诗人说要把六弦琴交给黑夜,自己选择停留在这美好的早晨。
六弦琴可能象征着一种与黑夜相伴的东西,也许是烦恼、是漂泊,而现在诗人决定留在这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早晨,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坚定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门口的描绘,用简单的意象,像阳光、草、门、风等,构建出一个充满宁静、美好、和谐的世界,表达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人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关系的追求。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是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一首诗作。
这首诗歌以寻找一盏灯为线索,通过描述不同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生活的向往。
首先,从诗歌的第一节可以看到,顾城描绘了一个温暖而美丽的家庭环境,其中有一盏灯照耀着这个家庭。
这盏灯可以理解为家的象征,代表了温暖、安宁和爱。
诗人想象在这个环境中度过每一个夜晚,享受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家庭的向往和珍视。
在第二节中,诗人描述了一个荒草蔓延的荒凉景象。
这里的灯可以理解为旅行的灯塔,它照亮了旅人的路,让列车得以安静地驶过。
诗人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盏灯象征着对冒险和刺激的追求,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
第三节中,诗人将画面转向了大海旁边。
这里的灯是灿烂的朝阳,它象征着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朝阳初升,带来新的希望和美好的一天。
诗人想象在这个充满奇迹的环境中回忆每一个童年,保持一颗年轻而热情的心。
这表达了他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在最后一节中,顾城并没有具体描述要寻找的灯是什么样子,只是重复了“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的句子。
这一句话在诗歌中反复咏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也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生活的坚定追求。
这盏灯象征着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诗人鼓励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顾城的这首诗歌充满了意象和隐喻,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他对理想和生活的向往。
这盏灯是家的象征,也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由的渴望的象征。
同时,它也是童年的快乐和纯真的象征,以及未来的梦想和希望的象征。
这首诗歌鼓励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盏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安慰顾城诗歌鉴赏
《安慰》是顾城的一首充满童真与纯净的叙事小诗。
诗歌描绘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妈妈”意外从野外采摘到了一些“野葡萄”,想要为童年时的顾城做一份果酱。
然而,“野葡萄”是“青青的”,酸涩难以入口。
面对这种情况,“懂事的顾城”用一句温暖、充满童稚想象力的话语安慰妈妈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
这首诗的笔调纯净明亮,无论是描述事物还是最后的想象,诗人都用单纯的童年眼光来描绘世界。
像“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甜甜的红太阳”,这些色彩形容词如同儿童画一样,纯真又充满想象力。
顾城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妈妈的爱,也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期待。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野葡萄”可能很珍贵,妈妈想要留给顾城做果酱,这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对孩子深深的爱。
而顾城的回答“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不仅是对妈妈安慰,也是他用“甜甜的红太阳”隐喻美好生活,对艰难生活中的妈妈进行安慰。
这首诗充满了童真与纯净,是顾城用孩子的视角和语气来描绘的。
他通过描述妈妈采摘到“野葡萄”后发愁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自己充满想象力的回答,展现出一种纯真、质朴、令人感动的爱。
这种爱是纯净的、无私的、温暖的,也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安慰》是一首充满童真与纯净的诗歌,通过顾城的笔触,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
这首诗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新认识那些简单而又真挚的情感。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城【鉴赏一】《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赏二】《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
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
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
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
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
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
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
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
顾城经典诗词赏析 顾城,他本是⼀株⾜下沾满泥⼟的花,他呼吸就像⼀株青草,蚂蚁在他⾝畔搬运沙⼟,绝不会因为爱情⽽苦恼,⾃在的野蜂在歌唱,把⼀⽀歌献给所有花朵。
以下是顾城经典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读顾城的诗,⼤体上应当注意如下⼏点: 1、四个阶段 顾城的诗可分为四个阶段:⾃然之我、⽂化之我、反⽂化之我、⽆我。
1.1 ⾃然之我 《蝉声》 你像尖微的唱针, 在迟缓⿇⽊的记忆上, 划出细纹。
⼀组遥远的知觉, 就这样, 缠绕起我的⼼。
最初的哭喊, 和最后的讯问, ⼀样,没有回⾳。
且不说那些少年天才的作品,从这⾸写于⼗五岁的《蝉声》中就能看到,顾城的天性之⼀就是与⾃然对话,惯于捕捉那些⾃然的讯号,“尖微的唱针”,以此来与个⼈进⾏交流、共鸣,“划出细纹”。
这个特点也是贯穿于他的⽣命始终的——顾城在诗中不断地与世界进⾏对话,或者说,不断地输出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与其他的“⼈”的交互极少。
就连后来那⾸被⼴为传颂的《远和近》也是如此: 《远和近》 你, ⼀会看我, ⼀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其中,让顾城觉得有诗意的,并不是“你”,⽽是“远和近”的⽐较,并且,其中隐藏着⼈与⼈的疏远,以及⼈与⾃然的亲近,“对⼈性复归⾃然的愿望”(顾城语)。
1.2 ⽂化之我 《我是⼀个任性的孩⼦》(节选) 我是⼀个任性的孩⼦ 我想涂去⼀切不幸 我想在⼤地上 画满窗⼦ 让所有习惯⿊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架⽐⼀架更⾼⼤的⼭岭 画下东⽅民族的渴望 画下⼤海—— ⽆边⽆际愉快的声⾳ 所谓“⽂化”,固然是因为在这个阶段顾城⼤量学习了东西⽅⽂化并加⼊诗⾥,但最重要的是,顾城所能理解到的“⽂化”,其中最主体的⼀个因素便是与⼈、与社会的交流。
所以,顾城这个阶段的诗⾥,才会出现“东⽅民族”、“北⽅”、“⽗辈”、“⼭岭”、“母亲”这样的词汇,当然也还有各种诗选收录的《⼀代⼈》: 《⼀代⼈》 ⿊夜给了我⿊⾊的眼睛 我却⽤它寻找光明 像这种调性的作品,在顾城的创作中其实是⽐较少见的。
顾城现代诗歌经典欣赏
顾城现代诗歌经典欣赏
顾城之死,成为文学史家的一块心病。
文学史并不是刑事判决书,文学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论事,探究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劳绩。
这是小编准备的顾城现代诗歌经典欣赏,快来看看吧。
叽叽喳喳的寂静
雪,用纯洁
拒绝人们的到来
远处,小灌木丛里
一小群鸟雀叽叽喳喳
她们在讲自己的事
讲贮存谷粒的方法
讲妈妈
讲月芽怎么变成了
金黄的气球
我走向许多地方
都不能离开
那片叽叽喳喳的寂静
也许在我心里
也有一个冬天
一片绝无人迹的雪地
在那里
许多小灌木缩成一团
维护着喜欢发言的鸟雀
自信
你说
再不把必然相信
再不察看指纹
攥起小小的拳头
再不相信
眯着眼睛
独自在落叶的'路上穿过
让那些悠闲的风
在身后吃惊
你骄傲地走着
一切已经决定
走着
好像身后
跟着一个沮丧得不敢哭泣的孩子
他叫命运
不要在那里踱步
不要在那里踱步
天黑了
一小群星星悄悄散开
包围了巨大的枯树
不要在那里踱步
梦太深了
你没有羽毛
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
不要在那里踱步
下山吧
人生需要重复
重复是路
不要在那里踱步
告别绝望
告别风中的山谷
哭,是一种幸福
不要在那里踱步
灯光
和麦田边新鲜的花朵正摇荡着黎明的帷幕。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城【鉴赏一】《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赏二】《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
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
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
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
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
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
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
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
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鉴赏三】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
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
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
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诗歌里表现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
顾城说他想“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
”可是“时间的马,累倒了。
”即使在他最好的美丽诗篇里,他的悲伤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来。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R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R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R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R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R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R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R1981年3月这首诗在某种意义上是顾城作为“童话诗人”的代表性R自白,它展示了诗人对于天真幻境的无限迷恋。
在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方面,我们很难提出一个具体的语境,我们仅知道,在1981年,“文革”的岁月仿佛已经离得很远,但人间的痛苦依然存在,顾城已经失业,正与谢烨陷于热恋之中,爱意和被爱使诗人对生命充满了童真的信念,仿佛世界可以由他“任性R”地加以描绘和构筑。
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人文理想得到幻觉式膨胀的年代。
在思想和文学领域,人们经常谈论的是人性R的自由与解放,好像一旦获得这种解放,我们就可以企及真正的生活天堂。
正是私人的和时代的这两种浪漫主义交汇成了顾城的“童话”,“任性R”只是打开这一童话的性R格钥匙,或者只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理由,它使“童话”世界的呈现有了心理的契机。
接着是童话世界的逐层展开。
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淡绿的夜晚、快乐的小河、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所有这些意象在一支虚构的画笔下涌动着,甚至,诗人还为自己构想了一个理想恋人的幻象:穿着秋天的风衣,被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所照亮,四周环绕着爱她却又得不到她的许多男人。
此时,顾城与谢烨已经相识,我们不知道顾城为什么需要在一个实在的灵魂之外寻找另一个女人的幻象。
也许这暗示着顾城的内在渴望已经超出了谢烨所能承担的部分。
耐人寻味的一节是诗人的自画像:像一只“树熊”,“坐在维多利亚深色R的丛林里”,这段幻象显示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惊人的预兆力——十年以后,他真的进入树熊出没的澳洲,居住在英联邦(“维多利亚”)国家新西兰的丛林旁,并且最终在那片丛林里长眠和安息。
这种先兆力在顾城的许多诗篇中都有显现,它使我们看到命运之手的严酷。
这首诗还流露出顾城的一些重要的精神特质:他作为“东方民族”个体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作为流亡者的对“大海”的无限渴望,以及“涂去一切不幸”的浪漫主义立场。
要理解顾城,就必须对这些精神特质给予必要的关注。
然而,尽管顾城竭力营造着天真的幻象世界,这个“任性R的孩子”最终不能走进他自己的话语乌托邦里,经过三十七年的努力,他发现了这一切的徒劳,最后,他用锋利的斧子拆毁了自己的童话。
对于《我是一个任性R 的孩子》的识读,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另一个语言事实,即顾城的诗并没有像许多人曾经攻击过的那样“朦胧”和“晦涩”,相反,它呈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明快风格,所有的段落都以“我”为开端,展开了某种主体中心的句式,仿佛是一个孩子半梦半醒时分的自言自语。
这种语言气质与顾城的童话精神是紧密融合的。
《别》顾城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顾城诗集》美点赏读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此诗写于1979年6月,发表于1980年的《星星》诗刊第3期。
这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爱情诗,主要抒写了“我”在与恋人的“别”时瞬间的怅惘情怀,借以表达穿过黑暗的时光隧道初见曙光的“一代人”的矛盾心境,也道出了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慨。
开篇以“手帕轻挥”这一象征性动作营造出一个在融融春日中情人分别的场面。
春天原本是爱情萌发、生机勃勃的季节,是情侣们缠绵厮守的美好时光。
就在这“杨柳弄春柔”的烟花三月,“你”和“我”却面临着令人伤怀的离别,可谓“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手帕轻挥”这一满溢柔情的动作描绘出情人依依惜别时的黯然神伤与若有所思,它有着太多意蕴,不由引起“我”的疑虑与猜测:“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远去”是意味着毅然决然放恋人去单飞追梦,还是潇洒背后独自吞咽相思之泪?“马上返回”是对放飞爱人的暗自悔恨,还是对“我”的万般不舍与眷恋?一切尽在不言中。
“手帕轻挥”的心思无以言说,却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复杂微妙的思绪与愁怀。
诗人精心选择了两个独特的比喻性意象“水中的落花”和“花上的露水”,诉说情怀。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花含情,朝露无意。
这两个意象都是无比美好而脆弱、短暂、飘忽、难以捉摸、惹人伤感的。
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仿佛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这便是不可知的命运。
诗境至此,便脱出喧嚣纷繁的尘世,飞升至一个静谧、透明、单纯、和美的天国中去了,达到了生命与自然、灵魂和本体高度和谐的境界,迷惘变得明朗,感伤变得平静,失落变得无谓。
人生自古聚少离多,“别”是造化的注定,是命运的安排。
叩问之后终得释然。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心非木石岂无感”,“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这心平气和的自语只是“我”貌似洒脱的自我安慰罢了,洒脱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深沉隐痛与哀怨,更进一步加重了“我”的迷惘、彷徨与忧伤。
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种落寞、孤独而怅惘的情怀别人不懂,无以对人言说,也无须言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水中落花的心思只有影子懂得,花间朝露的情怀只有清风明白,有此已足矣。
连用三个“只有”将诗人落寞与怅惘的“别”恨挥发得淋漓尽致。
然而,过度压抑便会有幻觉,过分感伤总想有超脱。
这种落寞、孤独、惆怅的情怀,剪不断,理还乱,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终于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叹息”之沉重竟惊起彩蝶纷飞。
而“彩蝶”意象只不过是往日浓烈的恋情与未来模糊的憧憬在潜意识中的象征而已,对已逝的浓烈旧情的眷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的希冀方是“彩蝶纷飞”的真实内涵。
小诗至此,嘎然而止,挥之不去的愁绪却仍“彩蝶”般于心头萦绕往返,撞击翻飞,可谓言已尽而意未穷。
此诗以朴实的语言抒写了走过荒谬、动荡年代的“一代人”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慨。
“人生自古伤离别”,面对人生驿站中无处不在的“别”,诗人抒发的不仅仅是古典送别诗中纯粹的离愁别恨,而是包蕴着更丰富复杂的情怀,通过“别”时瞬间所经历的疑虑与猜测——叩问与释然——超脱与向往的情感波折,道出了对难以把握的爱情、理想与同样飘忽不定的人生与命运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此诗诗情含蓄,意象独特,以清新、纯净而凝炼的语言营造出一个空灵悠远、淡淡的忧伤与淡淡的憧憬相交织的动人情境。
诗人以极其细腻而敏锐的触角,出色地捕捉到了“别”时瞬间心灵深处的情感变幻,以蒙太奇的手法组合,造成了意象的撞击和转换,激发读者以丰富想象来填补大幅度跳跃而留下的空白,从而大大扩展了小诗的容量。
诗的结构匀称,节奏明快,诗情跌宕,多用短句表现情思的流动,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清新纯朴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