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文学表达
- 格式:pdf
- 大小:346.80 KB
- 文档页数:4
试析郭沫若诗歌的美学思想2400字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生涯便是从诗歌的创作开始的,他的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还给诗歌的创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郭沫若发表的一些诗歌的创作理论给后世的诗歌创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发表的诗歌美学理论开创了诗歌的一个新的篇章。
郭沫若诗歌的美学思想把对诗歌的见解和主张给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打破了一些形式化的束缚,重视抒情和音乐性,郭沫若对诗歌独特的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去研究发现。
郭沫若诗歌美学思想一、重视诗歌的内在诗歌的发展也是充满着曲折不断前进的过程,在中国的二十年代初,新诗就已经出现在文化的浪潮中,但还不够壮大。
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历史的巨轮推动着新诗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对诗歌有着独到看法的人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给诗歌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早在郭沫若发表诗歌给人们以重击之前,胡适就已经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却遭到很多恶意的嘲讽和污蔑。
年轻的郭沫若终于以一首《女神》唱出了众多新派诗人的忧愤深广,它以充满爆发力的生命和点燃青春的火焰将毫无生气的格律诗燃烧成一片火海。
郭沫若厌恶形式主义,认为形式只是一种束缚,只有冲破束缚,表达情感,重视诗歌的内在。
有些人觉得诗歌一定要长才有价值,但是郭沫若却认为好的诗是短的诗。
诗的长短本来就是一个很模糊的界定,难以精确把握,纵然诗长有一千行,但是毫无内在可言,感情又无波动,又怎能说这是一首好诗呢。
郭沫若从诗歌的创作内容为主要角度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揭示出诗歌创作的正确态度和出发点。
二、强调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郭沫若认为诗歌的特性抒情的美丽的,在创作诗歌时情绪是有一定的波长的,把握住情绪的波动,抒情并不是长篇大论。
诗歌应当从心灵迸发,以一种为它而生的感觉,触发灵感,诗歌的创作理应用真挚的感情和全身心的爱恨情仇作为创作的源泉。
在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中,不仅重视抒情,还把灵感作为创作的一大要素,当诗人的身心状态都达到一个极端的情感?钐?,这时诱发灵感的几率也就越大。
郭沫假设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人格最复杂、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有研究者甚至慨叹对郭沫假设的聚讼纷纭“恐怕会延续到以后的世纪〞。
整体上看,郭沫假设在会通中外文化资源的根底上建构、定型的生态文化人格,对其创作个性的形成与演变影响至深。
可以说,正是生态人格与政治人格的颉颃互竞,形塑了郭沫假设深具世纪性特征与文化复杂性的人格结构。
具体而言,这种生态文化人格主要表达为三个方面:中外文艺融冶的浪漫诗心、四方八面展拓的球形天才、文化创造激荡的青春品性。
对郭沫假设而言,这种独特的创造人格具有坚实的世界观意义,它深层建构了作家的心理及文格,因而成为破解“郭沫假设现象〞的阿里阿德涅彩线。
一、中外文艺融冶的浪漫诗心(一)传统诗学与人格塑形郭沫假设的文化人格定型于二十岁之前的国内生活。
在这段生命弧线上,郭沫假设主要完成了旧学根底的训练与古代文艺的研习,孕育了素朴的诗性人格与主情的个性气质。
特别是母亲的“诗教〞与塾师沈焕章的“诗刑〞(从对对到作诗),在幼年时期就培养了他对文学的兴趣。
郭沫假设坦言,私塾期间熟读四书五经的唯一好处,便是“教人能接近一些古代的文艺〞。
按照沈先生教诲,他从读《诗品》《诗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起步,逐渐登堂入室,遍览历代名家。
其中,历代诗作中尤以《诗经》、屈原作品与唐诗对其影响最大。
他青睐《诗经》中带有浓郁原始风味与民间生活气息的《国风》,喜欢屈原雄浑的诗品与人品,酷爱唐代诗人王维、陶渊明、孟浩然、李白、柳宗元的诗,“特别是他们对大自然的诗意描绘和富于梦想的浪漫主义诗风,更引起他极大兴趣〞,他曾评价陶渊明、王维的诗有“深度的透明,其感触如玉〞,称赞李白诗篇富于神思奇想、色彩绚丽。
在诗学方面,他表示发蒙时读得最早、最喜欢的《诗品》是其诗学观的“原型〞。
正如他后来所申明的:“在十岁以前我所受的教育只是关于诗歌和文艺上的准备教育。
这种初步的教育似乎就有几分把我定型化了。
〞在这种诗艺陶冶下,郭沫假设初步形成了对中国古典诗学两大主导诗风——冲淡与雄浑的欣赏与偏爱。
评郭沫若之文艺思想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文学是赤裸裸的人性的表现,是我们人性中一点灵眀的情髓所吐放的光辉,人类不灭,人性是永恒存在的,真正的文学是永有生命的,文学的好坏不能说它是古不古,只能说它醇不醇,只能说它真不真。
”在郭沫若的眼中,真正的文学如潺潺的流水一般,可以延远流长,作为人类心灵的真诚体现,人性永存,文学就永存。
文学理论有言:在文学创造的过程中,主体创作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
郭沫若也认为:“如果只抱个概念去创作,不从生活实践出发,就好像用力打破鼓,只能生出一种怪聒人的空响,自己的生活是一套,写作是一套,结果只是空虚。
”脱离实际生活的空口号,丝毫没有感召力,只是无病呻吟,别说给人精神上的滋养,恐怕会贻笑大方。
文艺创作有现实主义流派。
总认为,现实主义就是自然主义的代替品,现实就是一幅供拍摄的风景画,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无非就是写实在的东西,写人写物一定要真人真事,把实在的东西写出来就是现实。
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按郭沫若的观点来看,“文艺确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批判,但它是形象思维,允许想象,并允许夸大,”他所界定的现实主义在某种层面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其中的艺术真实性比现实的真实性还要大,比现实的真实还更真实”,这是客观事实,现实中并不是有一个现成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放在那里,由我们去描绘出来,文学创造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形象,在假定性情境中,达到对社会内涵的深刻认识。
文艺的生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艺术的创作和自然现象的发生是同一的,它从内部发生,它的受精是内部和外部的结合,是灵魂和自然的结合,艺术的制作和完成总需要适当的酝酿,树木不到开花的时候不开花,不到结果的时候不结实”,郭沫若的艺术思考、艺术探索、艺术追求就是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环节,他的文学风格、文学特色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已成型。
郭沫若的诗学主张及其意义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和美术家之一。
他的诗歌充满了奔放的革命热情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是中国文坛上一道最为精彩的风景线。
在郭沫若的面前,形式与内容、意象与语言、诗意与艺术都达到了至高点,这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郭沫若的诗学主张1. 抒情与现实相结合郭沫若的诗歌深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他认为诗歌应该既具备现实的反映性,又具备抒情的表现性。
他反对空洞的诗歌,主张在保持现实表现力的同时,注重抒情与表现诗人个人情感。
2. 讲究诗歌韵律郭沫若的诗歌作品语言有鲜明的音乐性特征,他注重诗歌韵律的打造,善于运用韵律的变幻调整来达成意象所需的情感表达效果。
3. 注重诗歌的形象表达郭沫若的诗歌注重形象表达,他采用生动具体、鲜明形象的语言来塑造诗歌的形象,创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形象和意象,让人们深感其诗歌形象的生动性和视觉感受。
4. 探求诗歌的文化内涵郭沫若倡导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他在诗歌中常常体现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意象,以探求诗歌的文化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厚重感。
二、郭沫若的诗学意义1. 倡导政治意义上的诗歌郭沫若在诗歌中经常反映了自己作为革命者的政治立场和理想追求,他呼吁将诗歌作为革命工具,使之具有更高的政治性。
这一观点为革命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发展和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动力。
2. 探索诗歌与文化的关系在传统文化日益淡化的今天,郭沫若的诗歌保留了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意象,为探索诗歌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使得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引领诗歌语言的变革郭沫若的诗歌语言富有表现力,注重形象、韵律和节奏感的表达,这些特点在当时的中国诗歌创作中尤为突出。
他在语言的运用上引领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变革,推动了新诗运动的发展。
4. 传承诗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和实践活动为现代诗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思路,为诗歌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动力。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特色 郭沫若 认为诗歌 的起因是感性的创造, 诗歌的内涵也包含着感性的因素, 感性在诗歌的创造 和诗歌的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并且是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 绍郭沫若诗歌的抒情特色,欢迎阅读!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特色 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与他的早期诗歌创作的时间基本重合, 是指五四到二 十年代中后期。
作为现代诗歌的人物,白话诗歌的最早践行者之一,在现代诗歌 史上拥有重要的作用。
而他的诗歌评论以他本身的诗歌创作为基石,融汇东西, 博古通今,自成一家,在许多问题上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一、 诗歌内核的情绪特征郭沫若认为诗歌的起因是感性的创造, 诗歌的内涵 也包含着感性的因素, 感性在诗歌的创造和诗歌的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并且 是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文学 本质的诗性内涵郭沫若以壮美的组诗《女神》登上文坛,技惊四座,他的一 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诗歌的探索, 所以可以说诗歌是郭沫若的生命, 因此他怀 着对诗歌的极大的深情,而郭沫若以他独特的创作经验 出发, 鲜明的提出诗歌是文学的本质, 赋予了文学本质浪漫而丰富的诗兴特 征,这既与西方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性、抒情性相一致,也吸收了古典文学以诗歌 为正统的观点。
三、 诗歌内在律的情感特征郭沫若提出诗歌节奏的内在律的观点, 认为优秀 的诗歌的节奏应该是内在的, 是情绪的涨落, 也就是把诗歌的节奏全部寄托在诗 歌中情感的流露,情感的喷发,情感的轨迹,实际上这种认知也是对诗歌情绪内 核说的扩展和升华,因为特别崇尚情绪,崇尚情感,所以就对一种纯感情流露的 无任何矫饰的诗歌特别推崇,也就推崇诗歌的内在律。
附:郭沫若诗歌序曲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著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著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烈的冰天。
课文白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课文白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白鹭》一课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通过描写白鹭的颜色美、形体精巧,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给自然增添了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进而表达了作者对鸟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白鹭课文的创作背景解读白鹭:从创作背景中领略文学之美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白鹭》这篇散文以其清新脱俗、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白鹭独特的形象和生动的画面。
这篇文章的作者郭沫若,以其丰富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将白鹭的优雅风姿和生命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白鹭课文简介及其价值《白鹭》是郭沫若的一篇著名散文,该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白鹭的优雅姿态和生动形象。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史上,《白鹭》被视为郭沫若散文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心境与社会环境郭沫若创作《白鹭》时,正值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
郭沫若在创作《白鹭》时,将自己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融入其中。
此外,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对《白鹭》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郭沫若身处异乡,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孤独和失落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主题思考: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态观念《白鹭》中展现的主题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中,郭沫若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他通过描绘白鹭的生活习性和自然环境,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这一主题思想对于我们今天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文学风格与技巧:描绘景物与抒写情感在《白鹭》这篇文章中,郭沫若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和技巧。
他在描绘白鹭的形象和景物时,运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描写,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白鹭的生命力和优雅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在抒写情感方面,郭沫若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这些文学风格与技巧对于我们欣赏和理解这篇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五、社会影响与启示:《白鹭》在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白鹭》这篇文章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浅析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态维护新时期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也收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这也使得社会各界都越来越看重生态保护。
在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或多或少渗透了生态观念,以此加大对现代自然生态问题的宣传,呼唤广大读者能积极的参与到自然生态环境维护中。
对此,下面就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态维护现象进行分析。
标签:中国现代文学;生态;维护前言在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当代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生态的描写,也不再是以往的赞赏、感叹,而是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构建规范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准则。
新时期下,一些关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提倡敬畏自然、维护生态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
1.现代文学作品中生态思想的萌芽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念,严格的来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思想,其实建立在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基础上的绿色审美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观念是无法从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和提出现代生态理论的角度思考的,因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受到了“人的解放”与“启蒙+救亡”双重节奏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封建愚昧与现代文明是最突出的主题,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呈现沉重的压抑感,自然、农村、乡野的描绘往往会与宗法制度下的贫困、破败、落后连接起来。
正是因为如此,冰心的《繁星》、郭沫若的《女神》、周作人的《乌篷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作品中出现的绿色显得十分珍贵,其透露出了现代生命意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萌芽。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在人类生命自觉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到人、自然、宇宙的关系,追求万物和谐、天地混融的精神境界。
在作家的笔下,这种精神境界可以让个体生命从世俗生活中脱颖而出,随着自然韵律自由的延伸。
如在朱自清的《绿》中,自然生机和人天人合一;在周作人的《乌篷船》中,自然的野逸与农家犬呈现出一幅悠闲生命的渴望。
郭沫若在写白鹭时的写作背景
郭沫若在写《白鹭》时的写作背景是:
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
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国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
个人背景:郭沫若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他在这种环境下,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
他坚信“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
他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
白鹭的象征意义: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的白鹭,出没其间把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
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总的来说,郭沫若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通过观察白鹭来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并以此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追求。
郭沫若的白鹭改写成说明文白鹭是一种优雅的鸟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郭沫若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创作了一首名为《白鹭》的诗。
通过对这首诗的改写,可以进一步解读白鹭的特点与意义,探讨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
《白鹭》这首诗描绘了白鹭翩跹飞舞的场景,展现了它的自由与高雅。
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了解到白鹭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
白鹭通体洁白,身姿高昂,犹如一位穿着白色羽毛礼裳的绅士。
它们在江河湖泊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翅膀展开,宛如一片白云在蓝天中飞翔。
白鹭不仅外貌美丽,而且动作优雅,舞姿翩翩,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白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借以抒发情感和追求理想的象征。
白鹭的洁白色象征着纯洁和高尚,它们恬静地站立在湖畔或河滩上,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白鹭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人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白鹭也常被描绘为随风起舞的形象,象征着自由和奔放的个性。
白鹭在中国画中也是常见的题材,画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白鹭的美丽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白鹭所传递的美好与意义。
除了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白鹭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鹭是一种食肉鸟类,主要以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为食。
它们在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水域中觅食,帮助控制水域中的鱼类和有害昆虫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白鹭属于迁徙鸟类,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
这种迁徙行为也给科学家提供了研究鸟类迁徙规律和环境变化的机会。
白鹭是一种美丽而神秘的存在,它的形象和意义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和传承。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还是在绘画中的表现,白鹭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纯洁、高尚和自由的追求。
同时,白鹭在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持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白鹭这一珍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们继续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为人们带来美丽与希望。
通过对郭沫若的《白鹭》的改写,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白鹭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生态文学类作品生态文学类作品:《自然之美——生态文学的独特魅力》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为了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文学应运而生。
生态文学以自然环境为主题,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学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
二、生态文学的特点生态文学作品以自然为背景,通过文学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它以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展现自然景观,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宏伟。
例如,余光中的《河岸》一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湿地的壮美画卷,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河岸的静谧与神秘。
三、生态文学的价值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所在,更重要的是它传递给人们的环保理念和价值观。
生态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珍视,引导人们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态度,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比如,郭沫若的《世界母亲》中,他以大自然为母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情,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四、生态文学的启示生态文学作品中所揭示的生态危机问题,提醒了我们关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文学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文学作品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促使人们改变过度开发的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结语生态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独到的视角,引领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生态文学的启示,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希望更多的人通过阅读生态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呵护自然之美,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一、激情澎湃的诗歌创作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郭沫若无论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其涉足的领域都显示出了旺盛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五四”那个狂飙突进、如火如荼的时代。
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
他的创作激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这种激情的抒发更显得淋漓尽致。
而说到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女神》是不可不被提起的。
在“五四”的新诗坛上,《女神》的出版引起了一阵超乎寻常的轰动。
郁达夫在《女神》出版一周年时说,我国的新诗,“完全脱离旧诗的羁绊自《女神》始。
”可见,《女神》带给当时文坛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作为《创造社丛书》出版的第一种著作,它在新诗创作的意象和境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进步。
这部诗集是郭沫若1914年赴日留学,从明治维新后大量引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从东、西方,特别是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中汲取了诗情,并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感受到了“新生的太阳”的“新的光明和新的热力”,寻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后创作的一部充满革命激情和浪漫气质的诗集。
在这部诗集中。
郭沫若以火热的革命激情,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雄浑的格调和华丽的词藻,为我国新诗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富于创造力和破坏力的形象,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正如那首题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无数的白云正本文由收集整理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
力的音乐,力的诗歌。
力的律吕哟!在这首诗中,各种自然物象不断地涌现,诗人将整个大自然幻化为一幅幅力的画面和一组组力的旋律,使人在受到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强烈的冲击的同时,更加感受到了充溢在画面中的沸腾不已的一腔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