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考研郭沫若专题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0.29 KB
- 文档页数:4
郭沫若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郭沫若的原名是什么?A. 郭开贞B. 郭沫若C. 郭沫若D. 郭开贞答案:A2. 郭沫若是哪个国家的著名文学家?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印度答案:A3.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属于哪种文学体裁?A. 诗歌B. 小说C. 散文D. 戏剧答案:A4.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提倡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精神是什么?A. 民主与科学B. 爱国与进步C. 自由与平等D. 民主与科学答案:D5. 郭沫若的诗歌《天狗》中,天狗象征着什么?A. 革命精神B. 封建势力C. 外来侵略D. 革命精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主要有哪些特点?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浪漫主义答案:A|D2. 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诗歌创作B. 戏剧创作C. 散文创作D. 诗歌创作答案:A|B3. 郭沫若的哪些作品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A. 《女神》B. 《屈原》C. 《天狗》D. 《女神》答案:A|B|C4.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思想有哪些?A. 爱国主义B. 民主主义C. 社会主义D. 爱国主义答案:A|B|C5.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A. 启发了现代诗歌的发展B. 推动了现代戏剧的革新C. 影响了现代散文的创作D. 启发了现代诗歌的发展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中,女神形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案:在《女神》中,女神象征着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代表着自由、独立和解放的精神。
3.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有哪些特点?答案:郭沫若的戏剧创作以现实主义为基础,融合了浪漫主义色彩,强调戏剧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
文学考研郭沫若历史剧考点总结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在诗歌方面,其新诗代表作《女神》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同时,又是一位兼具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剧作家,五四时期对历史题材处理具有浪漫主义特征,抗争时期的历史剧,《棠棣之花》(1941)、《屈原》(1942)、《虎符》(1942)、《高渐离》(1942)、《孔雀胆》(1942)《南冠草》(1943)六部大型历史剧,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精神巧妙结合,更是将浪漫主义历史剧与席勒式的政治剧集合起来而形成独特的历史剧风格。
思想来源郭沫若具有浪漫主义气质,广泛接受泰戈尔、雪莱、海涅、歌德、惠特曼以及波德莱尔、魏尔伦等外国诗人影响,特别是惠特曼那种豪放的诗歌风格,在此影响之下,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代表诗歌作品《女神》,以浪漫主义诗意为主调,借助驰骋的想象力,表现出五四一代那种冲破一切丑恶事物、推翻腐朽势力的力量,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现代自我形象。
郭沫若喜欢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作品,受其影响,将象征纳入浪漫主义的总体框架中,强化诗歌的精神底蕴。
《女神》那些充满激情与想象的诗篇几乎都有象征意义,《凤凰涅槃》以凤凰更生象征诗人自己与祖国的新生。
浪漫主义史剧创作继承了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歌德、席勒、和我国元杂剧等的古典悲剧美学传统,悲剧冲突庄重严肃,格调高昂悲壮,富有悲壮崇高之感,这与曹禺刻画灰色人物,平凡人物的精神悲剧与忧愤深思、缠绵沉挚的悲剧美不同,郭沫若的史剧表现出崇高悲壮悲剧精神。
题材选择在历史剧创作过程中,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精神结合起来,以对历史人物的再创造表达对那个时代的忧愤之情。
取材古代人和事,但都面对现实说话,借古抒怀,融汇着风雷激荡的历史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战斗精神。
以现代人的眼光关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人们从古代联想到现代,引起人们的神思,启发人们面对历史、认识现实。
反侵略、反投降、反分裂、反独裁,彰显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不怕流血牺牲的悲剧斗争精神,这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共同主题。
郭沫若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代表作有《女神》、《甲申三百年祭》等。
2. 郭沫若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激昂著称,被誉为“五四”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3. 郭沫若在历史学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有重要贡献,其中《甲骨文合集》是其重要的研究成果。
4. 郭沫若在考古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甲骨文的研究和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二、选择题1. 郭沫若的《女神》是以下哪一部作品?A. 小说B. 诗歌C. 散文D. 戏剧答案:B2.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明朝灭亡D. 清朝建立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答案: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是“五四”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女神》等,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影响。
2. 郭沫若在历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贡献有哪些?答案:郭沫若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其作品《甲骨文合集》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成果。
在考古学方面,他对甲骨文的研究和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见解。
四、论述题1. 论述郭沫若的文学思想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案:郭沫若的文学思想主张文学应服务于社会,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
他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郭沫若的文学思想和作品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学形式和内容的革新。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郭沫若4.1复习笔记一、生平及创作道路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沫若。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
(一)生平经历与创作概况1.幼年(1)文学影响①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
②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林琴南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都对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社会活动目睹清政府统治的腐败和黑暗,民主意识和反叛精神不断增强,多次参加反抗军阀统治和教育当局的学潮。
2.日本留学(1)经过①东渡日本学医:1914年初留日期间,广泛涉猎大量世界名著。
泰戈尔、歌德、海涅、雪莱、惠特曼等诗人的作品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影响。
②诗的创作爆发期:1919年上半年~1920年上半年1921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女神》,开辟一代诗风,成为中国现代新诗运动真正的奠基之作。
③成立“创造社”:1921年7月1921年7月,郭沫若与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共同发起组织了创造社。
(2)思想在接受西方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潮的过程中,他特别受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3)影响学医的兴趣逐步以至完全被文学所取代,开始创作白话新诗和小说。
3.第一次归国:1923年~1928年(1)经过①1923年回国后,在继续从事创造社工作的同时,又创作了许多新诗和历史剧。
如:先后结成诗集的《星空》《前茅》《瓶》和历史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
②1924年,翻译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开始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③1926年夏,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在实际革命斗争中更清醒地认识了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
④1927年3月底,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前夕,郭沫若写下震惊中外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郭沫若的主要考点1、为什么说《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关键点:①思想内容:充分展示了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包括对旧事物的批判,创新精神和更新意识的歌颂,以及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②艺术特点: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2、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及实践成就(07年考过相关内容)关键点:①理论观点:历史悲剧和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②整体艺术风格(选材和剪裁上的独到性;重塑人物的主观性色彩;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沉郁的悲剧气氛)【《女神》】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展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许多人通过它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以其饱满激昂的情绪充分传达了五四时代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集中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焚旧铸新、无所畏惧的时代精神,整部诗集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势不两立,无情揭露了世间的不平、污浊与腐朽,表达了诗人向旧制度和旧世界勇敢挑战的气概。
1、对旧事物的批判。
在《凤凰涅磐》中,诗人借凤凰的哀歌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茫茫宇宙”,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和质问。
于是诗人化作“一条天狗”,“把月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旧事物的批判并不只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社会现象,而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是整个的旧宇宙,包括旧中国,这其中还特别包括诗人的“旧我”。
虽然当时也有许多进步诗人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像这样敢于同旧世界决裂、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很少见到。
2、充溢着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备考——专题作家复习(鲁迅、矛盾、郭沫若)鲁迅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
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
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
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
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
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
“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
第5章郭沫若5.1 复习笔记一、郭沫若概述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
他是鲁迅在20世纪初热切呼唤、终于出现的摩罗诗人,又是新中国的预言诗人。
郭沫若是使新诗的翅膀飞腾起来的第一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二、《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1.《女神》的文学地位《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诗的抒情本质的强调,以及诗歌个性化的问题的提出,标志着对诗歌艺术认识的深化。
2.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为时代再造的中华民族的崭新形象在《女神》中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艺术表现。
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2)《女神》的主人公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我”的形象所面向的是整个世界与人类。
他崇拜自己的本质,热烈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3)《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女神》中的“我”不仅表现了崭新的民族魂,也袒露着诗人自己的灵魂。
《女神》的魅力及其不可重复性,正是在于它所达到的民族(与个体)精神及作家写作的自由状态。
(4)《女神》同时真切地展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内在矛盾。
三、《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1.《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
泛神论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的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地球成了有生命的母体,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从泛神论思想出发,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进化、更新的过程。
《女神》的主导性风格是壮阔、雄奇,代表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郭沫若一、关于郭沫若生平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
郭沫若生于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幼年时就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8岁开始学做对句和五七言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等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大文豪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
读小学时的"撕榜风波",少年时代因重症伤寒而留下的"两耳重听"的后遗症,以及家庭为他主持的"包办婚姻",都对郭沫若的性格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戊戌维新时期,他接触到了"新学",梁启超、章太炎等激进的改良主义者的政论文章,培养了他的反叛性格,而"富国强兵"的思想则滋养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期间,他亲历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既给他带来了失望和苦闷,也激发起他不屈的反抗精神。
1914年,郭沫若赴日留学。
与鲁迅一样,他到日本也是学的医学,但他沉醉在泰戈尔、海涅、歌德、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并从斯宾诺莎那儿认识了"泛神论"。
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试笔即新诗,并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这一年,郭沫若与日本姑娘安娜的热恋,点燃了他多年来一直郁积在心中的诗情,后来收在《女神》第三辑中的《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都是为安娜而作的。
如《死的诱惑》等。
他后来的《炉中煤》等许多爱国名篇和他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等,实际上也包含着他对爱情的歌颂。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已经在国内的《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的郭沫若,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发现惠特曼诗歌的自由形式更适于表现自己内心的激情,找到了"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的"喷火口"和"喷火方式",于是,在五四运动的鼓舞下,"在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几乎是一口气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并在翻译歌德诗剧《浮士德》过程中,创作了《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等诗剧。
郭沫若诗四首6.《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创作于1919年12月末,发表于1920年1月6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最初发表时共24节,收入《女神》时删去最后两节。
这两节诗是:“地球,我的母亲!/从今后我要报答你的深恩,/我要把我自己的血液来,/养我自己,养我的兄弟姊妹们。
//地球,我的母亲!/那天上的太阳——你镜中的虚影,/正在天空中大放光明,/从今后我也要把我内在的光明来照照四表纵横。
”《地球,我的母亲!》写得浪漫纯真、情深意切,是《女神》中比较优美别致的一类诗。
如果说,《凤凰涅槃》是从泛神论的地心中爆发出的火山,那么就应该说,《地球,我的母亲!》是从泛神论的温床里滋生出的奇花;《天狗》代表《女神》气势雄伟的一面,《地球,我的母亲!》展示《女神》风景秀丽的一角。
对母爱的歌颂、向往,是冰心小诗的特色之一。
她在《春水·一0五》中咏叹:“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在《繁星·一五九》中,她再次歌唱:“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句精美,“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地球,我的母亲!》也歌颂母爱:“地球,我的母亲!/天已黎明了,/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地球,我的母亲!/你背负着我在这乐园中逍遥,/你还在那海洋里面,/奏出些音乐来,安慰我的灵魂。
”笔调汪洋恣肆,新鲜、净朗、祥和、博大的母爱时空使人感到“体之周遭,随处都是乐园,随时都是天国,永恒之乐,溢满灵台。
”(《<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地球,我的母亲!》是一幅极具中国特色的“五四”圣母图:玉立于诗行之上的地母沐浴在曙光初照之中,晨风吹拂之下,那么崇高温柔,那么仪容动人。
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是一个呼唤巨人的时代,“地球,我的母亲”可以视为这个时代献出“卡冈都亚”的圣母。
郭沫若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____。
2. 郭沫若的诗歌风格以________和________著称。
3. 郭沫若在戏剧创作上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作品《__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4.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主人公屈原是战国时期________国的大夫。
5. 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体现出________的思想。
答案:1. 《女神》2.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3. 《孔雀胆》4. 楚5. 爱国主义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主要属于以下哪个文学流派?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代主义D. 后现代主义2. 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繁华的都市街景B. 宁静的乡村风光C. 神秘的宇宙星空D. 热闹的市集场景3.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屈原最终选择了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屈?A. 隐居山林B. 投江自尽C. 流亡他国D. 归顺敌国4. 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中,以下哪部作品不是他的作品?A. 《女神》B. 《屈原》C. 《子夜》D. 《孔雀胆》5.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以下哪种手法不是他常用的?A. 象征B. 隐喻C. 现实主义描写D. 意识流答案:1. B2. C3. B4. C5.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郭沫若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主题思想。
2.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屈原形象的特点。
答案:1.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一首著名诗歌,其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中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繁华景象,与现实社会的冷漠和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平等、美好的追求和对现实束缚的反抗。
2. 在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屈原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形象。
他忠诚于国家,对楚国的衰落感到痛心疾首,坚决反对腐败和投降主义。
考研文学学考研总复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知
识点总结
一、现代文学
1.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强
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著名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郭沫若: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
风格独特,描写了许多历史和民族英雄。
著名作品包括《祝福》、《南京!南京!》等。
3. 茅盾: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是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著名作品包括《子夜》、《春蚕》等。
4. 徐志摩: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
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热情。
著名作品包
括《再别康桥》、《致橡树》等。
二、当代文学
1. 余华: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揭示
了现代社会的冷漠和残忍。
著名作品包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 :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作品关注女性主题,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努力。
著名作品包括《楼下的房客》、《客栈》等。
3. 莫言: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是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著名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蛙》等。
4. 余秋雨:余秋雨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
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意识。
著名作品包括《文化苦旅》、
《马悦然三部曲》等。
以上是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考研复
习有所帮助。
第2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表2-1 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考点二: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表2-2 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考点三:郭沫若研究概况
表2-3 郭沫若研究概况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
谈谈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五四为郭沫若的诗歌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
①五四时期的诗歌理论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现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②五四时期的创作实际
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
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等都。
郭沫若专题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最具创新精神的文学社团。
2、“五四”新文学作家大多经历过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他在这之后出版的诗文集《星空》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彷徨。
3、郭沫若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诗集《女神》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历史剧《屈原》为代表。
4、20世纪50年代以后,郭沫若以惊世骇俗的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5、《女神》第一辑中的三部诗剧是《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三部历史剧,后结集为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7、《凤凰涅槃》为6章,即《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
8、对郭沫若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9、胡适的《尝试集》(1920)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二、单项选择题1、郭沫若抗战初期曾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一个厅长,负责整个国统区的文化宣传工作,这就是当时著名的(C)。
A、第一厅B、第二厅C、第三厅D、第四厅2、郭沫若《女神》中的作品,大多发表在上海一家著名的报纸副刊上,这个副刊就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C)。
A、《民国日报·觉悟》B、《京报副刊》C、《时事新报·学灯》D、《晨报副刊》3、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根据他自己早年的同名诗剧改编的,这部诗剧是(A)。
A、《棠棣之花》B、《聂嫈》C、《凤凰涅槃》D、《屈原》4、《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更生歌》是全诗的高潮,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鸡鸣”,第二部分是(C)。
A、凤凰同鸣B、凤鸣C、凤凰和鸣D、凰鸣三、多项选择题:1、《女神》具有不可重复之美,我们在理解当年《女神》热的原因时,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D)?A、《女神》激发了“五四”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力B、在“公共空间”的传播运作中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完成C、读者在批判《女神》的过程中重塑了《女神》的公众形象D、《女神》热是《女神》与“五四”式的阅读风气的结合。
第五章郭沫若重点:1、郭沫若的思想发展2、《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一、郭沫若生平简介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
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
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
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
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
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
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
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
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
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
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
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文学:郭沫若作品赏析考试题三1、问答题试析《屈原》戏剧语言的特点。
正确答案:《屈原》戏剧语言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三。
根据诗剧的要求,《屈原》的语言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和诗的韵味。
剧中不时穿插抒(江南博哥)情诗与民歌,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剧本引进了屈原的不少诗歌,如《橘颂》、《九歌》等,并以《橘颂》贯穿全剧。
《雷电颂》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诗,气势磅礴,更是诗的精华所在。
剧中的抒情语言,注意到与舞台环境的结合。
在橘园中歌颂橘树;在东皇太乙庙呼唤风雨雷电,斥骂土偶木梗,使全剧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诗的氛围和意境。
剧中大多语言是诗化了的口语,是有节奏的散文。
《屈原》是接近诗剧的剧作。
2、问答题郭沫若诗《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后,群鸟“哈哈”唱歌,这表现了什么?正确答案:“群鸟歌”反衬了凤凰的崇高精神,这群鸟也是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野心家的象征,它们因凤凰的自焚而欣喜若狂,但凤凰很快就要再生,那些跳梁小丑的黄粱美梦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3、填空题《女神》第一辑中的三部诗剧是《女神之再生》、()和《棠棣之花》。
正确答案:湘累4、问答题试举一二例分析郭沫若诗集《女神》里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
正确答案:《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架》中的凤凰双双白焚前的歌唱,对腐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5、问答题试析《屈原》的矛盾冲突和主题。
正确答案:《屈原》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
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和冲突的性质。
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郭沫若及其作品重点复习资料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
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
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郭沫若诗基础知识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郭沫若诗基础知识题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基础知识题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基础知识题及答案,主要考查天上的街市和静夜郭沫若诗两首中的字词注音、组词、文学常识、默写、句子表达效果、朗读节奏停顿等基础知识点。
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第一篇: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郭沫若(2006.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及其意义、2001.简述《女神》的思想特征、2000.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成就、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特征、1999.比较胡适《尝试集》和郭沫若《女神》)作品:a.《女神》:剧曲诗歌集,郭沫若的第一本新诗集。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主要作品有《鹭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棠棣之花》(戏剧)《女神之再生》(诗剧)《湘累》(诗剧)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b.《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是郭沫若诗歌的又一代表作,在艺术上是属于另一种风格的作品。
1923年10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主要作品有《天上的市街》《星空》《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孤竹君之二子》(诗剧)等。
《星空》中多数诗篇是“五四”退潮后,郭沫若苦闷寂寞但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c.其它诗集:《瓶》《前茅》《恢复》《战声集》《蜩螗集》d.历史剧本:《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e.郭沫若早期的诗学主张:郭沫若《论诗三扎》: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艺术是“灵魂与自然的结合”,“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a.《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b.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造,成为《女神》思想艺术的主要追求。
c.《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天上的街市》一、文学常识: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
著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结构分析第一节:用比喻自然而然地把“街灯”和“明星”联系起来,既描写出了迷人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
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牛郎、织女的团聚生活。
第四节:想象天上牛郎织女美满幸福地生活。
全诗内容由实到虚,由眼前的所见,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引出对天上街市美丽幻景的描绘,表达作品的主题,衔接自然紧密,结构完整。
三、文章主旨《天上的街市》一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一幅自由美好的天上街市图,表达了追求光明的信念,也反映了被压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激起了人们为实现美好理想而斗争的勇气。
四、重点理解:1、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来实写夜景的?抓住“街灯”和“明星”两个侧面来实写夜景。
先写地上——“街灯”,这是作者所能最直观地看到的。
在联想中,以点点闪烁的繁星作比。
紧接着,又把读者的视线由地上引到空中——写“明星”,并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以空中似乎也有街市,也点着无数明亮的街灯设喻,把我们带进一个奇妙的梦幻世界。
2、街灯与明星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同是在黑夜间,同是隐隐约约的无数光亮,仅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而已。
3、天上本是缥缈的,诗中却把天街想象得那么繁华美丽,牛郎织女本是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化身,生活是痛苦的,诗人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想象得那么自由幸福,有什么意义?作者渴望出现一个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
诗人所想象的天上,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人间,这种生活在当时反动统治下是不可能的,赞美天上的光明和幸福,就反衬出人间的黑暗和悲惨,表达了对旧社会的不满,这对当时的人民是有鼓舞作用的。
4、归纳本诗的主题: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向往光明、追求幸福、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感情,通过对理想境界的向往,5、①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何看待郭沫若文学史地位与民间评价(现代读者)的巨大发差?①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是鲁迅在20世纪初热切呼唤,终于出现的摩罗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②《女神》主导风格暴躁凌厉之气,为“五四”新生代提供了痛快的情绪宣泄,满足了当时的审美追求,而五四退潮之后,我们从中体会到的反封建争民主,气魄雄浑豪放,空前反叛精神,强烈爱国情感表达,张扬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无疑是五四时代精神诗意的表达,其泛神论思想欧化语言,自由诗歌形式,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
③郭沫若在当今读者中评价偏低,在乎儒家君子须“德才兼备”。
郭沫若于1920年代后期投身于革命,并长期以文化名流的角度从事政治,社会活动,有些读者反感于“趋时”与“多变”因而对于其文学作品评价也会受到影响。
④郭沫若本质作为浪漫冲动型天才诗人,其才华也多表现于诗歌创作中,而当他转身从政时时,诗人与政治人的歧途有时就难免尴尬乃至俗气。
⑤郭沫若吸取外国泛神论思想及学习简单自由诗歌表达,显得太直,太露,太粗糙,于传统温柔敦厚的诗风造成冲击,于中国传统诗歌追求意境浑厚的审美观念而言有不小的隔膜。
⑥一个社会所要求的文学产品必然是多个方面的,既要有哲人式的深邃,也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真诚的抒情,我们应当承认,现代文学这两方面都还太少,正因为如此,我们应以宽容和知人论世的态度去评说郭沫若其人其诗,理解和珍惜《女神》等“五四”文化遗产。
同学A认为:1.儒家正统思想重视才性一元论,首先把"才性"解释为"德性",在道德层面讨论性,才性是统一的,有德者必有才。
而郭沫若的才性不一不符合大众对其的期待。
2.单从其才来说,郭沫若的文学史地位是时代的需要与个人创作个性的结合而造就的。
其中时代的需要是很大的因素。
创作个性的极端浪漫化脱离特定的时代就不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
同学B认为:关于郭沫若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民间差异,首先,是由于郭沫若的性格原因,从郭沫若学习文学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极易被煽动的人,因此在后面的政治动乱中,他并非是趋炎附势,却是真正的被煽动而感动而后成其事,并且由于郭沫若的文学史成就包括文学史学以及戏剧,由于民间对郭沫若的了解大概仅限于《天狗》等诗歌,因此,对其评价不高;其次,和民间审美不无关系。
中国传统诗歌审美追求意境,空灵,而郭沫若的诗歌大都直抒胸臆,于古典审美而言,大众并不是很能接受,因而评价不高同学C认为:第一,他在艺术的时代性上可以说很精准而强大,但涉及更具超越性的艺术价值,则有很大不足,他的代表作女神在社会最需要呐喊的时候出现,这是契机,在30、40年代,甚至建国后,郭沫若的创作手法和理念变化也能看出他随时代特点而变化的韧性。
第二,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作为创作社领袖之一,他有自己独特的文风,情感饱满奔放,特点突出,容易激起群众的共情,这是风格,而这也成了他的标志,他极其强烈的时代性与宣泄咆哮式的诗歌表现手法正固化了群众对他的大众认识,适得其反。
第三,在艺术性上,他作为留学回来的进步作家,非常快,也非常准确地吸收了浪漫主义中最激烈的表达方法,同时这也是自己最擅长,最符合自己性格,也是当时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出口,站在了文学研究会等现实主义作家的对立面,形成了富有张力的文学对抗,即是中国新文学的内部制衡,也对中国文学进行了非常关键的精神补充。
但他的表现形式因为情感过于爆炸性的表达,已经超过了浪漫主义应有的热情,让人觉得一味地宣泄和咆哮占据了诗歌的主体,是一种本末倒置,纯粹的冲动和灵感激发的艺术,缺乏思考性与自我审查。
第四,由于郭沫若最大的成就,处于白话文尝试阶段,且作为一个留学生,他许多的中英杂糅和文法不通,又加之他所谓的“灵感”创作,让他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可读性与鉴赏性。
同学D认为:对于郭沫若诗歌在不同时期的接受状况我先是联想到了胡适的《尝试集》,“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的句子现在看来也很幼稚,少有普通读者欣赏,但是它所蕴含的革命性意义超过了文本本身的审美鉴赏价值。
胡适当时受宋诗影响,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并开始白话诗创作的尝试,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以“散文化”和“平民化”为目标。
但是初期白话诗都有明白平凡的特点,缺乏飞腾的艺术想象力。
是郭沫若诗歌的浪漫激情与狂放想象打破了这一局面,现在我们普通读者大众所不欣赏的恰恰是它在当时具有石破天惊意义的原因所在。
同样给他的诗歌带来诟病的还有语言的“欧化”色彩。
但是“欧化”色彩恰恰也是展现了郭沫若主动学习西方进行现代白话诗创作的主观努力。
今天看到罗兰.巴特的一句话“没有哪一种文学是永远革命的”。
也许正因为文学的发展是处在不断的流动性时代性革命性背景之下,同一个文学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也会有不同的文学接受现象。
至于郭沫若本人一直在民间受到的负面评价,我认为有的是有失偏颇的。
民间对于政治性话语本来就有种天然的排斥,而郭沫若一直都身处政治漩涡之中。
他活跃于政治舞台并且屡屡善变也是与他本人充满激情的浪漫性格和少年时的遭遇有关。
他少年时在参加(具体哪个考试我不记得了)考试的时候本是第一名,但是阅卷人出于私心给了他不公正待遇(不好意思具体给他第几名我也忘了…)。
这件事虽然小,但是对于当时才华横溢年轻气盛的郭沫若来说是个打击,可能也使他日后对于权力对于公正有了不同常人的理解。
还有一个需要澄清的是,陈国恩老师讲课时有解释过,郭沫若在蒋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就敏锐的感受到了时局即将有变,他是在共产党最危难的时候毅然加入共产党,说他惯于政治投机显然是有些冤枉了。
至于他从日本偷偷跑回中国抛弃了妻儿,这个也应当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
在革命的召唤下,对于他这样一个天生具有热烈激情的人来讲,是无法阻挡自己回国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当中的。
他对于妻儿也并非冷酷无情,他创作《蔡文姬》投入了浓厚深挚的感情,很难说这不是出于自身切肤之痛而展现的情感写照。
(其实抛妻弃子现象在当时革命年代挺普遍的,丁玲为此还创作了《三八节有感》)如何评价郭沫若“失事求似”历史剧创作原则?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之为“自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史实”作为一项重要的创作原则,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话来说就是“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滋混淆”。
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上,矛盾提出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的历史剧的创作原则。
莎士比亚采用罗马历史的戏剧往往也会打上英国民族性格的印记。
郭沫若早在现代戏剧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写出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在历史人物的骸骨里吹进了“五四”精神,借着古人来说自己的话,过分表现自我和驰骋主观的想象力,没有适当处理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剧创作理论。
在抗战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虎符》《屈原》等剧,明确提出“先欲制今,而后借鉴于古”而此时的“据古推今”是完全服务于政党需要的。
他曾十分明确表示“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因而提出“失事求似”历史剧创作原则,所谓“求似”就是力求对历史精神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和表现,包括历史的“人物心理和时代心理”,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相似点的寻求与表现,他认为“以史事来讽喻今事,根据是在从气质与人的典型于古今之间无大差异,因而只要历史精神有相似处就可产生直接的社会效果,所谓“失事”不违背历史精神的真实条件下,和“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需要艺术家根据历史精神加以改造,如历史剧《屈原》在真实展现历史与现实的悲剧精神的前提下,为了使悲剧气氛更为庄严肃穆,剧作家充分驰骋想象力,灵活运用具体史实,不违背真实史实条件下,大胆表现自己的人格个性,借历史之酒杯浇现实的块垒。
郭沫若的“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强调了历史剧主观性与抒情性,突出历史剧悲剧力量的表达,但于戏剧结构完整性,人物形象厚度不足应该宽容看待,在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谈理论创作原则是可取的。
同学A认为:关于“失事求似”:1.失事求似是郭沫若对历史题材剧作的一种创作理论,强调剧作并非单纯描述真正的客观的历史。
不有想到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诗人不在于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是要写可能发生的事情,因而诗更多哲学意味。
国外许多剧作名匠如莎士比亚都并不拘泥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牢套,而是在一定客观基础上加以虚构加工,显然可以看到郭沫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很深。
2.“失事求似”是一个求“神“”而不求“形”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学一直都很重视“神韵”,形式好比载体是可以因“神”而变的,取两者契合为妙便出好作品。
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学对郭沫若的影响。
郭实为中西文学艺术融合之大家。
3历史是真实客观的科学,历史剧是文学,是艺术,郭的“失事求似”的历史剧观有将科学与艺术这两者分开的意向。
历史剧是艺术,因而更多虚构改编,更讲究“艺术的真实”。
4.“失事求似”在《屈原》诗中的体现不免想到“比兴”手法,屈原喜用香草美人象征托物,郭的“失事求似”可看出他更重精神内蕴的“兴”。
同学B认为:至于学长提的第二个“失事求似”的问题,我想的是可以利用文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再结合具体创作意义来谈。
所以我先把相关教材语言贴出来,当作抛砖引玉: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
作家的使命毕竟不同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人们只能期待他们的人文精神同社会人生的某些本质的有意义的东西相联系,而不应该向他们提出诠释社会发展规律的非艺术要求。
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固然需要历史理性的支撑(它们不是没有社会历史内容的外壳),然而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根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
文学不是整齐划一的精神领域,更不应该成为某种廉价的时尚观念的形象演绎。
单一的历史视点的观点,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
片面强调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就意味着真善美的毁灭。
在这里,历史展与人文关怀形成了一个悖论。
面对这一悖论,自弘扬人文精神为己任的作家总会以艺术的方式保持两方面认识之间的张力,在肯定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用审美的视角,对…,从而让人文与历史两种价值相交会。
这非但没有失去“历史理性”,相反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于社进中悲剧性一面的认识。
总之,文学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向真向善的人文关怀的倾注,少一点非艺术非审美单视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
(虽然有点跑题,但是我觉得这个也可以联系到三国演义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