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7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 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2.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3.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建交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新局面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达成“上海共识”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前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占据。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总结: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对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不同点,并分析历史原因1. 不同点:前者与苏联结成同盟,承担必要的保护同盟的义务;后者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2.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为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捍卫和平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学习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10月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2、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原因: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阅读并回答P113“学思之窗”问题。
〗进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访华,双方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毁约)。
④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原因: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进程:年日本首相访华,双方正式建交。
4、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二、新时期的中国外交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
②战争的根源是霸权主义(美苏均衡牵制);和平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③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与。
(2)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重视维和(2)促进裁军(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思考:中国为何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多边外交?(①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②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③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过程与方法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一张图片: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要求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的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件大事?学生回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总结:大家知道,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自建国以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外交问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70年代后,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开始出现新局面。
其中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除此之外,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正取良好的国家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而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及影响。
2.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毛泽东把它形象的概括为?2、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了那些外交成就?【导入新课】出示照片《乔的笑》师:照片上的人笑的很豪放,是在开怀大笑。
这个人是当时中国为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看到这幅照片后,我想给这幅照片起个名字,希望这个名字能够把乔的笑所表达的情感体现出来,可是我只完成了一半:——的笑因为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他这么高兴,所以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学完24课的第一个问题后,我们能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预习问题】1、联合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1945年10月在纽约诞生)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美国)3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联合国的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又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根本原因);③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直接原因)。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建交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美方:A.实行20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B.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方:A.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B.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C.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根本原因:世界局势变化,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利益。
②过程:A.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乒乓外交)B.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C.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A.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B.最终打破因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促进祖国统一。
D.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2、中日建交①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美国谋求缓和对华关系避开日本,震动日本②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三、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第一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的具体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过程和方法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局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首先先来见证中国外交的两件大事:2014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中国等投反对票;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新中国是何时能在联合国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中美两国又是何时能进行这种友好的国事访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今天的内容。
(过渡)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下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打破困局实现拨云见日呢?(多媒体展示):第一篇章:拨云见日教师: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拨云见日打破困局的是我们恢复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即联合国。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上海单科·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日建交【考点】外交的拓展——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美国长期对中国的外交遏制,打破了外交僵局,引发新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故A项正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50年代,引发第二次建交高潮,故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中国建交是推动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2015年题组1.(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果……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5·海南单科·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解析】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时间不符,故B 项错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积极通过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D2014年题组1.(2014·福建文综·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从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可以看出,中美贸易1972—1978年出现波折,这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有关,故A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从图示可以看出双边贸易并没有始终保持增长,而是有波折,故B项错误;中美贸易在1972年~1974年属于发展阶段,文革结束以后是在1976年后,虽然也是出于发展阶段,但不是‚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与材料显示时间‚1972—1978年‛信息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A2013年题组1.(2013·安徽文综·18)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A;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结合材料有分歧还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排除B;中美两国不是战略同盟,排除D。
【答案】C2.(2013·江苏单科·1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考点】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A表述与题干材料信息明显不符;B发生在50年代;C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表现,故正确答案选D.。
【答案】D2012年题组1.(2012·北京文综·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故只有①正确。
【答案】A2.(2012·天津文综·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
1979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
【答案】C二、非选择题1.(2015·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
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10分)(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0分)【考点】(1)中美关系正常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4)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1)根据材料一‚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可以归纳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材料一‚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2)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台湾问题。
第二小问理解,根据材料二‚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可以归纳为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再结合所学,《联合公报》的发表意味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3)第一小问反应,根据材料三‚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是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可以归纳为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归纳为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以归纳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