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七卷本杜牧
- 格式:docx
- 大小:13.22 KB
- 文档页数:2
杜牧简介100字杜牧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文学成就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一、先秦书法(一)殷商时期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宰丰骨刻辞》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艅尊》(二)西周时期的金文1、西周前期:《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2、西周中期:《大克鼎》、《询簋》、《墙盘》、《卫鼎》3、西周晚期:《(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钟》、《秦公鎛》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郪虎符》、《秦封宗邑瓦书》秦篆隶变:《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二、秦汉书法(一)秦代书家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二)秦代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三)汉代简牍江淮汉简、西北汉简(四)汉金文1、挺拔、峻险、爽利一类:《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2、柔韧、浑厚、圆转一类:《光和斛铭》、《镜鉴铭》。
(五)汉代刻石1、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张迁碑》碑额、《鲜于璜碑》碑额2、东汉隶书碑刻:(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3、东汉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
(“汉南三颂”:《石》、《西》、《郙》)(六)东汉中后期书法流派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蔡邕的隶书流派。
雄健姿媚六朝风韵—一杜牧《张好好诗》书卷赏识雄健姿媚六朝风韵—一杜牧《张好好诗》书卷赏识安徽李晖对于大唐王朝,近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有一精辟的评论:“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在这个基础上,承袭六朝并突破六朝的唐文化,博大清新、辉煌灿烂,蔚成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中的高峰。
”作为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唐代的书法亦达到了空前的、难以再现的中国和世界的高峰。
帝王皇室如唐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以及窦后、武后和各朝诸王,均爱好书法、推崇书法;唐朝把书法艺术造诣当做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国家的最高学府和地方各种学院也都将书法学做为必读的学科。
诚如书法典籍《书法艺术》所云:“有唐一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争奇斗妍。
”书法理论著作兴起,历史上第一部书法论著《书谱》即诞生于唐代。
唐时的中国书法艺术远播海外,今日朝鲜和日本的书法造诣,均源于中国的唐代。
唐代的书法家,人才辈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堪称初唐时期的“四大家”;张旭、颜真卿、贺知章、怀素、李阳冰等,则是中唐书界的著名代表人物、书法史上划时代的革新人物;柳公权更是书法史承前启后的晚唐大家。
其实,晚唐时代的杜牧,也是位著名的书法家。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
唐京兆府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
宰相杜佑之孙。
其才思敏捷,博学广识,学术精湛。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二十六岁连中进士和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随之相继为江西观察使、宣歙池观察使、淮南节度使幕府吏;历任黄州(又称齐安郡)刺史、池州(又称池阳郡)刺史、睦州(又称新定郡)刺史、湖州(又称吴兴郡)刺史;京官曾任监察侍御史、左补阙、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吏部司勋员外郎,终为中书舍人。
唐时习惯以宅地所居为人号,以人京职代其名。
杜牧因宅室临樊川水,故号其为“樊川子”,其文集名之《樊川文集》、诗集名《樊川诗集》;文坛则应时相继称其为“杜侍御”、“杜补阙”、“杜膳部”、“杜比部”、“杜司勋”、“杜舍人”。
汉字书法参考文献汉字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时,参考文献的选取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优秀的汉字书法参考文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汉字书法艺术。
一、《书法正宗》作者:曾灵犀出版时间:1990年《书法正宗》是一部权威的汉字书法研究文献,作者曾灵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研究者。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对汉字的结构、笔画、规范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此外,书中还附有大量的书法作品欣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参考案例。
二、《王羲之全书·论书法》作者:杜牧出版时间:唐代《王羲之全书·论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美学家。
该书详细讨论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通过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和赏析,探讨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这本书对于学习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汉字源流字典》作者:李学勤出版时间:2010年《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研究汉字起源和演化过程的工具书。
作者李学勤是中国著名的汉字学家和历史学家。
该字典通过系统地整理和解析了汉字的构造、形态演化和意义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在书中,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汉字书法作品作为例证,使读者能够从书法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四、《古代书法艺术欣赏》作者:张维良出版时间:2003年《古代书法艺术欣赏》是一本汉字书法艺术的欣赏与研究著作,作者张维良是中国书法家和美学家。
该书通过对古代名家书法作品的精细解读,揭示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古代书法的技法和材料,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书法艺术。
五、《中国书法史》作者:吕振中出版时间:2002年《中国书法史》是一部综合性的汉字书法史专著,作者吕振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
该书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起源一直到现代书法的发展,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演进过程。
中国书法简史时代发展概述代表作品与作家夏、商、周、秦◆甲骨文、金文、石鼓◆帛书、竹简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
汉代书法◆秦刻石与秦小篆◆汉代刻石◆汉代墨迹秦汉时期,汉字变迁更为剧烈、复杂,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李斯所书《泰山》、《琅琊》、《峄山》等石刻,就是小篆的典型。
另外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在萌芽。
书法家随之大量出现,此一时期的书法成就给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书法遗存今天的有帛书、简牍书、还有壁画、陶瓶及碑上的刻字。
汉代的石碑艺术在这一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西汉较少而东汉却“碑碣云起”。
出现了象《张迁碑》为代表的方劲古朴类;以《曹全碑》为代表的飘逸劲秀类;还有如《礼器碑》和前、后《史晨碑》的端庄凝练类等著名的碑铭。
隶书书体在此时的碑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石刻外,近年出土的秦汉竹木简、帛书也十分丰富。
如《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老子帛书》、《武威汉◆中国秦汉时期,汉字的变迁更为剧烈也最为复杂,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李斯所书《泰山》、《琅琊》、《峄山》等石刻,就是小篆的典型。
另外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在萌芽。
◆东汉“碑碣云起”。
碑刻、拓片流传至今者(包括近所发现)的约有二百余种。
它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碑》,《石门颂》,《熹平石经》,《裴岑碑》,《夏承碑》。
1、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距今约有B A、4500年B、3500年C、2500年D、2000年2、历史上青铜器铭文的兴盛时期是 B A、殷商B、西周C、春秋D、战国3、学术界认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隶标本是A P15 A青川郝家坪木牍B侯马盟书C温县盟书D长沙子弹库楚帛书4、秦代丞相李斯采用新定的小篆颁行天下作AP22 A、仓颉篇B、媛历篇C、博学篇D、文字志5、东汉后期的书家曹喜开创了一种书法流派它是AP47 A、篆书流派B、隶书流派C、行书流派D、草书流派6、《贺捷表》的作者是DP58 A、皇象B、索靖C、王献之D、钟繇7、王羲之的早期作品还保留着隶书痕迹这件传世作品是BP66 A、兰亭序B、姨母贴C、初月贴D、贺捷表8、洛阳龙门造像中阳刻的造像是D P85 A、牛橛造像B、姚伯多兄弟造像C、杨大眼造像D、始平公造像9、开创了以行草入碑典范的是A P99 A、唐太宗B、武则天C、李邑D、褚遂良10、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属于CP117 A、小草B、章草C、狂草D、行草11、宋太宗诏修的《淳化阁帖》其中五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大约占C 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一半D、全部12、苏轼的行书代表作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 B P148 A、丰乐亭记B、黄州寒食诗帖C、醉翁亭记D、杜甫桤木诗帖13、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 A P175 A复兴晋唐书风B延续宋代书风C南北书风融合D追求个性解放14、书法与中国画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源于C P176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5、明代前期的“三宋”除了宋克、宋广以外还有 C P205 A、宋濂B、宋绶C、宋遂D、宋钰16、被袁宏道称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是 A P231 A、徐渭B、傅山C、张瑞图D、王铎17、晚明个性解放影响下的书家董其昌崇尚D P230 A、天成B、童心C、性灵D、率意18、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B A、赵孟铫书风B、董其昌书风C、以碑破帖书风D、碑派书风19、被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清代书家是 A P263 A、刘墉、王文治B、刘墉、梁同书C、翁方纲、王文治D、翁同和、王文治20、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即D P278 A、南北书派论B、北碑南帖论C、艺舟双楫D、广艺舟双楫21、甲骨文 B 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A、1800年B、1898年C、1919年D、1818年22、属于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的东汉碑刻是A A、乙瑛碑B、礼器碑C、曹全碑D、张迁碑2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C A、崔瑗B、李斯C、许慎D、赵高24、书体演变的终结期是C A、西汉B、东汉C、魏晋D、唐代25、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晋系文字最典型的是B A、石?奈?B、侯马盟书C、温县盟书D、秦公大墓石磐刻石26、传世的东晋唯一的文人书家墨迹是A A、王珣《伯远帖》B、王献之《鸭头丸帖》C、王羲之《丧乱帖》D、王羲之《兰亭序》27、褚遂良的楷书之最也是其最晚的作品是B A《孟法师碑》B、《雁塔圣教序》C《伊阙佛碑》D、《枯树赋》28、几乎一生全用行书书写碑版而且还自撰自书的唐代书家是 A A、李邕B、李世民C、贺知章D、怀素29、《补怀素自叙帖前六行》的书家是 A A、苏舜庆B、苏舜元C、徐锴D、李建中30、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B A、赵孟俯书风B、董其昌书风C、以碑破帖书风D、碑派书风31、《谢鲲墓志》和C 1965年出土后郭沫若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引发了“兰亭论辩”。
2023/07 No.257宋代金石学的发展推动了元代篆书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篆书名家,赵孟、吾丘衍、杨桓、泰不华等人为代表。
他们打破了李阳冰以来的小篆传统,在字法结构上,写小篆但不完全遵循小篆字法:要么直接将大篆字法穿插在小篆作品中,运用统一的笔法使之协调;要么在小篆的结构中融入大篆的部首,打破了小篆一味追求圆转的笔法特点,在平稳端严的外表下透露出淳朴的古拙之意。
这直接影响了明代篆书,明代李东阳、徐霖、李应祯、文徵明等人书写篆书无一不是遵循元代的传统。
这既是篆书发展的线索问题,也是篆书发展的传统问题。
一、明代篆书风格的发展演变从明代前期到中期,在书坛上以篆书显名的书法家不在少数。
其篆书风格大体是元代赵孟、吾丘衍的余绪。
主要代表书家是滕用亨、程南云、金湜、李东阳和徐霖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李东阳和徐霖。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寿村逸叟等。
茶陵(今属湖南)人,世称“李长沙”。
官至吏部尚书,又擢拔为华盖殿大学士。
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
卒赠太师,谥文正。
《明史》有传。
李东阳是一位多体兼善的著名书家,尤其以篆书最为著名。
王世贞评曰:“涯翁篆胜古隶,古隶胜真行草。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二,明万历刻本)清丰坊在《童学书程》中评云:“近时乃有内容提要:目前的书法史教学主要按照时代和书家先后顺序来讲授。
虽然这样很容易让同学们了解每个时代重要书家和重要书体,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就是对某一书体的认知往往缺乏前后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甚至会省略某些书家和作品。
比如明代书法史,我们更多强调祝允明、文徵明、徐渭、董其昌等几位行草书大家及他们书法风格的演变,而对明代篆书如何发展演变往往很少提及,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书法史认知存在偏差和局限。
鉴于此,本文的研究旨在引起同道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明代;篆书;教学;理论;实践论 坛明代篆书风格研究及对书法史教学的价值意义文_聂国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3 明 李东阳 题吴镇《草亭诗意图》图2 明 李东阳 题陆柬之《陆机〈文赋〉卷》图1 明 李东阳 题怀素《自叙帖》李西涯、乔白岩诸公出,一扫敝习,追踪古人,其篆法之中兴欤!”[1]李东阳的篆书多见于历代书画名迹上的引首,例如题怀素《自叙帖》引首(图1)、题陆柬之《陆机〈文赋〉卷》引首(图2)、题吴镇《草亭诗意图》引首(图3)、题马远画卷引首、题赵孟《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诗卷》跋尾等。
1.宋、辽、金、元书法2.“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李建中(945—1013)传世作品有《同年帖》《土母帖》。
4.蔡襄(1012—1067)传世代表作有墨迹《暑热帖》《谢赐御书诗》《颜真卿自书告身跋》《澄心堂纸帖》以及刻石《荔枝谱》等。
5.苏轼(1037—1101)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诗文著名,并称“三苏”,均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性格狂放豁达,为人刚正坦诚,不斤斤计较于政治上的荣辱得失。
6.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三行书”,另外还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蜀中诗》《醉翁亭记》《赤壁赋》等代表作。
7.黄庭坚(1045—1105)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三人一起被人称为“苏门四学士”。
他的行楷书善于藏锋、回锋,行笔时顿挫变化,气魄宏大,代表作有《松风阁诗》《苏轼寒食诗跋》等。
他的草书成就最大,代表作品是《李白忆旧游诗卷》《花气诗》《诸上座铭》。
8.米芾(1051—1107)代表作有《苕溪诗卷》《蜀素帖》《多景楼诗》《珊珊帖》《吴江舟中诗卷》等。
《蜀素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代表作之一9.《苕溪诗卷》是宋代书法家米芾元佑三年(1088年)八月八日出游浙江湖州的苕溪时书写的10.赵佶(宋徵宗,1082—1135)传世代表作有《真书千字文卷》《秾劳词帖》《大观圣作之碑》。
另外《草书千字文卷》《草书团扇》,也甚有意趣。
11.吴说(?—1169以后)传世作品有《游丝书宋人三诗卷》《门内帖》《沈伯愚藏(兰亭)跋》和《慧照禅师塔碑》《净严大师塔记》等。
12.赵构(宋高宗,1107—1187)13.宋徵宗的第九个儿子。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建都,号称“中兴之主”。
14.传世作品有《稽康(养生论)真草二体书卷》《临虞世南摹(兰亭序)卷》《(洛神赋)草书卷》和《御书石经》《佛顶光明塔碑》等。
书法理论专著《翰墨志》较有影响。
15.陆游(1125—1210)书史又以陆游与范成大(1126—1193,号石湖居士)、朱熹(1130—1200,号晦翁)、张孝祥(1132—1170,号子湖居士)四人并称,誉为“中兴四大家”。
1、天下第一行书。
名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朝代:东晋。
2、天下第二行书。
名称《祭侄文稿》,作者:颜真卿,朝代:大唐开元。
3、天下第三行书。
名称《黄州寒食帖》,作者:苏轼,朝代:宋神宗元丰五年。
4、天下第四行书。
名称《伯远帖》,作者:王珣,朝代:东晋。
5、天下第五行书。
名称《韭花帖》,作者:杨凝式,朝代:唐末五代时期。
6、天下第六行书。
名称《蒙诏帖》,又称《翰林帖》,作者:柳公权,朝代:大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
名称《拟山园帖》,作者:王铎,朝代:明末清初。
7、天下第七行书。
名称《张翰帖》,又名《季鹰帖》,作者:欧阳询,朝代:唐代。
8、天下第八行书。
名称《蜀素帖》,作者:米芾,朝代: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
9、天下第九行书。
名称《松风阁诗帖》,作者:黄庭坚,朝代: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九月。
10、天下第十行书。
名称《土母帖》,作者:李建中,朝代:北宋初期。
名称《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赵孟頫,朝代:宋元时期。
11、天下第十一行书。
名称《中秋帖》,作者:王献之,朝代:东晋。
名称《滕王阁序》,作者:文徵明,朝代:大明嘉靖年间。
12、天下第十二行书。
名称《汝南公主墓志铭》,作者:虞世南,朝代:南陈至隋唐时期。
13、天下第十三行书:名称《张好好诗》帖,作者:杜牧,朝代:晚唐。
14、天下第十四行书:名称《出师表》,作者:李邕,朝代:唐朝。
15、天下第十五行书:名称《唐玄宗脊令颂题跋》,作者:蔡京,朝代:北宋。
16、天下第十六行书:名称《远蒙帖》,作者:蔡襄,朝代:北宋。
17、天下第十七行书:名称《自书诗卷》,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18、天下第十八行书:名称《文赋》,作者:陆柬之,朝代:隋唐时期。
19、天下第十九行书:名称《苏轼海棠诗》,作者:鲜于枢,朝代:元代。
20、天下第二十行书:名称《酒德颂》,作者:董其昌,朝代:大明万历。
历代中国书法图片资料汇总下载1.(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夏朝下载地址:/d/a88cddf2b66ce2001e1a7d47f5de507f2c32. (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商代1)张廷济手拓《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全十册2)戍嗣子鼎3)四祀[]其卣4)宰甫卣下载地址:/d/75d22aceebb5fb62a6e44c74987bddb31e43. (约前11世纪-前256)周代西周1)大克鼎2)大盂鼎3)虢季子白盘铭4)逨盘5)齐陈曼簠6)逑盤7)散氏盘铭8)籀文夏小正9)不其敦10)虢叔大林钟11)何尊铭12)静簋13)颂鼎14)朕簋铭东周春秋1)子仲姜盘铭战国1)楚帛书2)郭店楚墓竹简3)马王堆帛书4)秦公簋5)公乘得守丘刻石下载地址:/d/c0eac8c862b7152822368d226068a7a45a79ad8794dfa6014. (前221-前206)秦代1)会稽刻石2)琅琊台刻石3)泰山刻石4)詔版銘文5)瓦量下载地址:/d/ce3d58a48cbc4bf1077df5b2e15e25dd27a030fad14908025. (前206-220)汉代西汉1)帛书周易2)阴阳五行甲篇、战国纵横家3)临沂汉简孙膑兵法4)麃孝禹刻石5)竟宁元年雁足灯铭文6)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新莽1)嘉量铭文东汉1)0143汉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2)苍山画像石题记3)曹全碑4)封龙山颂5)汉孔彪碑(国图藏明拓)6)开通褒斜道刻石7)孔宙碑8)刘胜墓出土文物9)刘元台买地券10)娄寿碑11)孟孝琚碑12)明拓汉《杨淮表纪》13)三老讳忌日碑汉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14)史晨前后碑15)孙仲隐墓志16)陶洛残碑17)武梁祠堂画像题字18)西岳华山庙碑19)熹平石经20)夏承碑21) 鲜于璜碑22) 杨淮表纪23) 乙瑛碑24)张景碑25)张迁碑26)汉茂陵铜铭27)绛邑长遗爱碑28)君子残石29)缪宇墓志崔瑗(78-143)1) 贤女帖简书1) 永元器物薄张芝(?-约公元192年)1) 二月八日帖2) 秋凉平善帖下载地址:/d/c293acf61a84752193e4cb838e44fcf2aec6. (220-280)三国蜀(221-263)无魏(220-265)钟繇1)贺捷表2)荐季直表3)墓田丙舍帖4)宣示表5)吴(222-280)天发神谶碑皇象生卒年月不详1)文武帖下载地址:/d/0b891eb01b9b99f9b4f63298134508cc3f5f64abbc7d31027. (265-420)晋代西晋陆机(261—303)1)平复帖张华(232-300)1)得书帖东晋曹娥诔辞卷顾恺之1)楷书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1)0348年乐毅论2)0354年洛神赋疑赵孟頫3)0356年东方朔画赞4)0356年佛遗教经5)0356年黄庭经6)长风帖7)初月帖8)此事帖9)大道帖敦煌契帖11)怀仁集金刚经(宋拓)12)懷仁集聖教序13)换鹅帖14)讲堂帖(唐人临,趙孟頫补)15)兰亭序16)临钟繇千字文17)妹至帖18)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一卷19)七月都下帖20)十七帖21)十四日帖22)王谢雨后中郎二帖册23)兴福寺半截碑24)行穰贴25)游目帖26)袁生帖27)远宦帖28)得示帖29)二谢帖30)奉橘帖31)干呕帖页寒切帖33)何如帖34)快雪时晴帖35)龙保帖36)频有哀祸帖37)平安帖38)丧乱帖39)上虞帖40)旃罽胡桃帖41)雨后帖42)瞻近帖王献之(344-386) 1)飞鸟帖2)洛神赋十三行3)明肃府本阁帖第十卷4)新妇地黄汤帖5)中秋帖6)东山帖7)忽动贴8)舍内帖9)十二月帖10)送梨贴11)12)鸭头丸帖王珣(350-401年)1)伯远帖谢安(320-385)1)中郎帖碑刻1)好大王碑2)李缉墓志3)李纂墓志4)李纂妻何氏墓志5)李纂妻武氏墓志6)王建之墓志7)王屳之墓志8)砖文魏晋残纸下载地址:/d/7a97240680c38bc242f681e9f837c32ada316bcdee1071148. (420-589)南北朝北朝1)東魏天平三年造像殘石2)0508年李瞻墓志3)0552年牛景悦造石浮图记4)北魏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5)北魏济州刺史王翊墓志北魏金城郡君无华墓志7)北魏郡中正寇侣墓志8)北魏康王九寿妃墓志9)北魏司马景和墓志10)北魏孙叔协墓志11)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12)犯允造像记13)北凉文书及高昌墓砖14)高昌麴孝嵩墓表南朝南朝梁武帝(萧衍)464年一549年1)异趣帖(台湾王雪艇藏)尚书王筠至节帖沈约1)今年帖其他1)铁山石颂下载地址:/d/c0e9597bf7843e16b1534bc814db54a278bb3585d4f3e1059. (581-618)隋代碑刻1)邓昞墓志2)董美人墓志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3)董穆墓志大业六年(610年)4)苏慈墓志5)尉富娘墓大业十一年(615年)元公墓志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智永生卒年不详1)真草千字文2)兰亭记其他1)出师颂2)妙法莲华经卷下载地址:/d/d3f3685097446a0f3c20be16fabfb431ab0c16d33a81b70610.(618-907)唐代褚遂良(公元596-658)1) 0642年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2)大字阴苻经3)孔子庙堂记4)临王献之飞鸟帖5)雁塔圣教序6)阴符经杜甫1)0759年严公九日南山诗杜牧(803-852)1)张好好诗高闲1)草书千字文国诠1)善见律贺知章(659-744)1)《草书·孝经·卷》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怀素(624—697)1)藏真律公贫道三帖一卷(玉烟堂)2)大草千字文(安思远藏宋拓群玉堂帖)3)绛帖(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十二卷本)4)律公帖5)论书帖千字文7)秋兴八首8)自叙帖9)自叙帖(蜀本)10)醉僧贴11)醉僧帖(星凤楼)12)冬熟帖(戏鸿堂)13)高坐帖(快雪堂)14)过钟帖(淳化阁)15)敬空16)客舍贴17)苦笋帖18)律公帖(墨本)19)桑林贴20)食鱼帖李白(701—762)1)爱酒帖2)上阳台帖3)其他李怀琳1)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李隆基1)鹡鸰颂李阳冰1)0759年缙云县城隍庙碑2)0772年般若台铭李邕1)0730年麓山寺碑2)出师表3)久别帖林藻1)深慰帖(秋碧堂帖初拓本)柳公权(778-865)1)0821年蒙诏帖2)0841年玄秘塔碑3)兰亭诗4)神策军碑5)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6)王献之送梨帖之后跋帖陆柬之(1045-1105)1)兰亭诗2)文赋欧阳通1)泉南生墓志欧阳询(557~441)1)《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四欧堂本2)0628年兰亭记3)0631年化度寺碑》(敦煌石室翻刻本) 4)0632年黄帝阴符经疑5)0637年虞恭公温彦博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6)草书千字文(戲鴻堂法書,残本)7)脚气帖8)楷书千字文9)千字文10)张翰帖11)心经12)手札10通13)唐书家资料汇编裴休1)圭峰禅师碑孙过庭(约648—703)1)书谱2)0687年孙过庭千字文墨第五本卷)唐太宗李世民(599-648)1)屏风帖2)温泉铭吴彩鸾1)唐韵徐浩(703-782)1)李岘墓志2)李岘妻独孤峻墓志铭3)朱巨川告身薛稷颜真卿(709--785)1)《蔡明远》诸帖2)0746年千字文3)0746年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4)749年郭虚已墓志(41岁)5)0754年东方朔画赞碑6)0757年让宪部尚书表(颜真卿三表帖之三,济南图书馆藏本)7)0757年谢兼御史大夫表(颜真卿三表帖之二,济南图书馆藏本)8)0758年祭伯父文稿9)0758年谢赠祖官表(颜真卿三表帖之一, 济南图书馆藏本)10)0764年争座位帖11)0771年麻姑仙坛记(上海博物馆藏清戴熙跋本)12)0771年小字麻姑仙坛记13)0772后颜真卿湖州帖14)0777年钱塘县丞殷君夫人颜君碑15)东方朔画赞16)多宝塔碑17)郭家庙碑18)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19)清远道士诗20)21)王琳墓志22)叙本帖23)谒金天王祠题记24)竹山堂连名诗帖25)自书告身26)祭侄文稿虞世南(558—638)1)破邪论序2)汝南公主墓志铭张旭(约675-750)1)残秋帖(或以为五代僧彦修《诗牍》)肚痛贴(《绛帖》) 2)断碑千字文3)古诗四帖4)冠军帖5)疾痛贴6)郎官石记开元二十九年十月7)李清莲序(大槟堂法帖一册)8)十五日帖9)心经10)严仁墓志11)肚痛帖其他下载地址:(分两段上传)/d/40391a42d9665bb24f361435c7bde7fa104deb1ecf86501c11. (907-960)五代.李煜1)江行初雪图2)韩干照夜白3)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杨凝式1)0936年新步虚词(国图藏本明拓戏鸿堂帖)2)韭花帖3)云驶月晕帖4)卢鸿草堂十志图跋5)神仙起居法6)夏热帖下载地址:/d/48e2660374aaf9f75c64ad522c858c559e8151827dcac10012. (960-1279)宋代北宋蔡卞1)手札一通蔡京1)节夫帖2)十八学士图跋3)唐玄宗鹡鸰颂题跋4)题听琴图诗5)手札6)其他手札蔡襄(1012-1067)1)各种书迹14种范仲淹1)1043年边事帖(二札帖之一)2)1041前远行帖(二札帖之二)富弼韩绎1)手札黄庭坚(1045—1105) 1)跋苏轼菊说帖(西楼苏帖册二)2)发愿文3)寒山子庞居士诗4)花气袭人帖5)金刚般若波罗密经6)荆州帖7)廉颇蔺相如列传8)辱教蕃侍奉帐9)送四十九侄诗10)题苏轼寒食帖跋11)天民知命帖12)惟清道人帖13)糟姜银杏帖14)致景道十七使君书15)致明叔书16)山预帖17)松风阁诗18)致无咎帖姜夔1)跋王献之保母帖蒋之奇1)北客帖刻石1)山河堰落成记李公麟1)小楷李建中(945-1013)1)1004~8约同年帖2)1008年贵宅帖(原李建中六帖卷之三)3)土母帖李之仪1)手札李宗谔1)手札吕公弼米芾(1051—1107)1)(传)米临《十七帖》2)《捕蝗帖》(疑为摹本)3)1080年阎立本步辇图观跋4)1081约扁舟诗帖(或并入合称砂步诗帖) 5)1081约三吴帖6)1081约砂步诗帖7)1082约寒光帖(乱道帖)8)1087年李太师帖9)1087约论草书帖(张颠帖)10)1088年苕溪诗11)1088年蜀素帖12)1088约叔晦帖13)1092约竹前槐后诗帖14)1094年淡墨秋山诗帖15)1094年粮院帖16)1096年乐兄帖17)1098约春和帖(政事帖)18)1099约元日帖19)1099约参政帖(苏太简帖)20)1100年衰老帖21)1101年向太后挽詞22)1101约长至帖23)1102年弊居帖(甘露帖) 24)1102年褚临黄绢本兰亭跋赞25)1102年来戏帖26)1102年研山铭27)1102年致伯修老兄尺牍28)1102年新恩帖29)1103年韩马帖30)1103年贺铸帖31)1103年晋纸帖32)1103年适意帖33)1103约丹阳帖34)1103约彦和帖35)1104年复官帖36)1106约惠柑帖37)1106约戏成诗帖38)拜中岳命作39)辨法40)捕蝗帖41)参政帖42)陈揽帖(昨日帖)43)褚摹兰亭跋赞44)春和帖45)道林诗帖46)德忱帖47)多景楼册48)恶札帖49)方圆庵记50)离骚经51)临兰亭52) 临沂使君帖53) 書論書54) 蜀素帖55) 岁丰帖56) 逃暑帖57) 吴江舟中诗58) 武帝书帖59) 小楷千字文60)值雨帖61)1101年紫金帖62)1103约致伯充尺牍63)1105年真酥帖64)德忱帖65)葛白帖66)临沂使君帖67) 留简帖68) 珊瑚帖69) 下净名(疑)70) 张季明帖名僧册页欧阳修1)手札2)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3)灼艾帖钱勰1)手札秦观1)手札宋璲1)鄙书帖宋庠1)手札苏过1)手札苏迈1)手札苏轼(1037-1101)1)1069年忽又岁尽帖(西楼苏帖册一)2)1069年十六侄帖(西楼苏帖册一)3)1069年媳妇上问帖(西楼苏帖册一)4)1069年自离乡帖(西楼苏帖册一)5)1070年临政精敏帖(西楼苏帖册一)6)1070年司马亲情帖(西楼苏帖册一)7)1070年走马处书帖(西楼苏帖册一)8)1071年致运句太博帖9)1072年盗贼纵横帖(西楼苏帖册一)10)1072年钱瑭帖(西楼苏帖册一)11)1078年奠文帖(西楼苏帖册一)12)1078年元神帖(西楼苏帖册一)13)1079年祭文与可文(西楼苏帖册二)14)1079年祭文与可文(西楼苏帖册二)15)1080年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16)1080约与可画竹赞帖(西楼苏帖册二)17)1086~93约枳枸汤帖(西楼苏帖册二)18)1087解职补外帖(西楼苏帖册一)19)1087年司马光安葬祭文(西楼苏帖册二)20)1087年昨日先纳帖(西楼苏帖册一)21)1088年烟江叠嶂图诗跋22)1089年斗寒帖(西楼苏帖册一)23)1090年送秦少章秀才帖(西楼苏帖册二)24)1091约菊说帖(西楼苏帖册二)25)1092约春中帖26)1095年节哀帖(西楼苏帖册一)27)洞庭、中山二赋28)黄州寒食诗帖29)桤木卷帖30)前赤壁赋31)天际乌云帖32)1080年啜茶帖33)1083年满庭芳词34)1085年屏事帖35)1085年阳羡帖(廓填本)36)1089~91年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帖37)1091年跋王齐翰勘书图38)1093年尊丈帖39)1094年令子帖40)1096年致南圭使君帖41)1101年江上帖42)蘇軾-買田陽羨帖苏洵1)手札苏辙1)手札王觌1)手札文彦博1)手札薛绍彭生卒不祥1)上清连年帖2)杂书卷帖曾肇张方平1)手札张即之1)度人经张浚1)1133年谈笑措置帖赵佶(1082-1135)1)1122年《千字文卷》2)草书纨扇3)徽宗蠟梅山禽4)牡丹诗帖5)穠芳詩帖6)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帖7)升元观敕书碑8)夏日诗帖9)祥龙石图10)宣和御书11)赵洁题李太白上阳台12)徽宗文會圖13)闰中秋月帖册14)题郭忠恕雪霽江行圖15)夏日诗帖16)欲借、风霜二诗帖17)张翰帖跋朱熹1)尺牍白玉蟾(葛长庚)1)1226年足轩铭卷陆游1)自书诗卷2)苦寒帖吕祖谦(1137-1181)1)文潜帖秦桧1)1142年偈语文天祥1)1273年木鸡集序2)1273年谢昌元座右辞吴琚1)五段帖2)1189前寿父帖3)急足帖吴说1)尺牍集岳珂(1183-1234)1)郡符帖赵构(1107一1180)1)洛神赋2)1141年赐岳飞批札3)后赤壁赋4)白居易诗卷赵孟坚(1199-1264)1)自书诗下载地址:/d/8734965628e34ca07b661df047f4210fb09284f528a8082613. (1206-1368)元代邓文原1)1299年跋宋人绘会昌九老图冯子振1)冯子振跋赵昌写生蛱蝶图管道升(1262~1319)1)深秋帖(赵孟頫代笔)揭傒斯1)1267年跋陆柬之文赋康里夔1)1331年柳宗元梓人传2)1344年秋夜感怀诗3)奉记帖4)李白古风诗5)手札6)述张旭笔法记7)跋赵文敏道德经8)跋周朗杜秋图9)谪龙说卷吴镇1) 墨竹譜鲜于枢1) 1295年张彦享行状稿2) 1296年韩愈石鼓歌(紐約大都会博物館藏)3) 1299年御史箴4) 1300年归去来辞5) 1301年赠笔工范君用6) 临王献之鹅群帖7) 秋兴诗8) 题汉上衿9) 先茔帖(致白珽)10) 1301年跋杨凝式夏热帖11) 跋蔡襄谢赐御书诗12) 跋神龙本兰亭序13) 七律诗帖杨桓1) 1299年无逸篇杨维桢(1296——1370年)1) 1359年周上卿墓志铭2) 1365年张氏通波阡表3) 城南唱和诗4) 真镜庵募缘疏卷5) 张氏通波阡表巻耶律楚材1) 1240年送刘满将行诗俞和1) 1360年临定武本兰亭2) 1360年临王羲之乐毅论张渊1) 五言古诗帖赵孟頫(1254—1322)1) 《行楷·自题人骑图·卷》墨(重题)2) 1301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行书(大德五年)3) 1303年赵孟頫《楷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卷》(东京国立博物馆藏)4) 1304~5年赵孟頫《行书宗阳宫帖册页》5) 1305年{元}'赵孟頫'《小楷·高上大洞玉经·卷》墨6) 1308年赵孟頫楷书张总管墓志铭7) 1314年赵孟頫《行书万寿曲卷》8) 1318年归去来辞9) 1321年赵孟頫《行书为隆教禅师寺石室长老疏卷》墨(方外交疏)10) 跋李衎墨竹图11) 跋五牛图(重题,又题)12) 趵突泉诗13) 敕藏御服碑14) 道场诗帖15) 杜甫秋兴八首16) 二赞二诗·卷17) 奉答帖18) 惠书帖19) 汲黯传20) 近来吴门帖21) 酒德颂(1316年63岁)22) 李翱七绝诗23) 李长帖24)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25) 洛神赋26)秋声赋27)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28)陶渊明五言诗29)纨扇赋(三希堂法帖)30)王献之保姆砖跋31)为叔亮内翰跋兰亭序32)無逸帖33)昔寻李愿诗卷34)闲居赋35)褉帖源流考36)佑圣观捐施题名记37)致季统山长秘书札38)致晋之札39)致民瞻十札卷40)致鲜于枢尺牍41)致野翁教授尺牍42)致中峰和尙十一札-吴门帖43)朱子感兴诗44)自题双松平远图45)跋钱选《来禽栀子图卷》行书46)1296年赵孟頫《行楷自题人骑图卷47)1298年赵孟頫《行书题陆柬之文赋卷》48)1321年赵孟頫《行书自题墨竹图卷》49)跋《五牛图》50)跋快雪时晴帖51) 跋墨迹本孝女曹娥碑52) 跋王羲之大道帖53) 定武兰亭卷(57岁)54) 二赞二诗卷55) 浮与裹鲊帖56) 惠书帖57) 陋室铭58) 题保母砖帖59) 题陈琳浮凫图60) 题高克恭墨竹坡石图61) 题欧阳询梦奠帖62) 题张僧繇紫茄图轴63) 天下第二泉榜书64) 违远帖65) 昔寻李愿诗卷66) 先可望帖67) 远寄鹿肉帖68) 自题人马图赵岩1)题画诗惟则禅师1)1341年{元}'惟则禅师'《行书·普说卷·卷》班惟志1)草書七絕詩斗方李倜1)跋陆柬之文赋张雨1)行书诗卷下载地址:/d/0dac957f3c4b73537184091171b5585d8b7c0158a0fc900614. (1368-1644)明代董其昌1)1604约方旸谷传2)董其昌《中兴颂》3)濬路马湖记4)千字文5)1617年家训解缙1)自书诗卷宋克(1327—1387)1)行路难王铎1)草书长卷文征明1)山静日长行书卷徐渭1)秋兴八首朱元璋(1328-1398)1)大军帖宋广1)太白酒歌下载地址:/d/634a7fb66d0d002d18b514184dc48b5e91bef5a4afc8b10315. (1616-1911)清代下载地址:/d/4cff5365542b3414719c450c1afa8a75c60f62cf6100000016. (1912-1949)近代下载地址:/d/21dd96272cdb000f396a9447f4d15909794aa4856100000018. 敦煌1)《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经》2)北魏大方广华严经3)北魏写经残卷4)北魏人佛说佛藏经卷5)北魏人佛说生经残卷6)北魏人贤愚经卷第二7)本草残卷8)辯中邊論9)大般涅槃經(27X775CM)公元600-699年代10)大乘入楞伽經(兩個版本)11)大方便佛報恩經12)道教經典13)道行經14)佛頂尊勝陀羅尼經15)佛說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經16)妙法蓮華經17)沙洲敦煌二十咏并序18)攝大乘論釋論注疏19)受菩萨戒文20)索紞隶书道德经三国吴纸本30.8 X 20821)唐恪法师草书卷22)唐世说新书卷第六残卷23)因明入正理论后疏24)唐古文尚書巻第六25)唐劉子残巻26)唐西州柳中県高寧郷籍残紙27)英藏敦煌文献下载地址:/d/8cca55b94b90bf73b348a4eb2c3e8396143b111fed46d90b19. 楼兰残纸1)李柏文书2)济白贴3)十六国某人启4)思想帖5)吐峪溝残片6)其他残片下载地址:/d/4e5127863fb3f1ab2c5451b60a350ba131216d54fe52bd0020. 刻帖1){宋}'张斛集'《·鼎帖·》(宋拓,残,又名武陵帖)2)淳化阁帖3)大观帖4)故宫藏邢侗旧藏本宋拓澄清堂帖卷二5)旧拓主本急就章(松江本)6)眉寿堂二王法帖7)明拓快雪堂法帖8)明拓真赏斋帖9)清拓拟山园帖10)山西新绛县图书馆珍藏十二卷本11)宋拓安思远藏晋唐小楷数种12)宋拓武陵帖残本(故宫藏)13)宋拓宝晋斋法帖全十卷14)宋拓群玉堂米帖全15)宋拓郁孤台法帖(上博藏本)下载地址:(分两段上传)/d/ea20f9a14de2c9837664fda81b68e4d484689ae3c4000922 /d/30cc42dae59382164827bea3cdf1aaefd479dec102b3e119。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78杜牧《张好好诗》艺术特点赏析李卓霖(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摘要:书入晚唐,便见寂寞,《张好好诗卷》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书法名迹,亦是杜牧传世的唯一墨迹,《张好好诗卷》整体气格清健,深得六朝遗意,是极为可观的晚唐书法名迹。
关键词:杜牧 《张好好诗》 ;书法一、杜牧及《张好好诗》内容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及第,同年又贤良方正科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府,转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
后任历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创造了晚唐诗歌高峰,《张好好诗卷》为杜牧自书自作五言古诗。
《张好好诗卷》,墨迹,白麻纸本。
本幅无款,传为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此作为唐代大诗人杜牧传世的唯一手迹,缪钺《杜牧年谱》考证此诗作于唐大和九年(835)秋初。
此作曾被南宋贾似道,元张晏,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递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好好诗卷》为杜牧赠予在南昌做幕僚时所识知己张好好之诗,杜牧作此诗之时,正处官场郁郁不得志,在洛阳酒家重逢故人张好好,泪洒衣襟,有感而发,赠予故人张好好,全文情感真挚动人。
杜牧与张好好在大和三年相识(829),当时杜牧时年26岁,张好好只有16岁,杜牧的才华得到前吏部侍郎沈传师的赏识,在沈传师幕下时,杜牧结识了张好好,张好好能歌善舞,曾盛极一时,风光无限,颇受人瞩目,后入江西乐籍。
杜牧与张好好时常相见,互为知己,小别三日便觉时间过去长久,当时杜牧对张好好颇有所属意。
《张好好诗卷》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杜牧对于张好好美好形象的赞扬“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杜牧后来与张好好在洛阳重逢,已是“少年生白须”“落拓更能无”,杜牧此时境况凄凉,贫困失意,看到曾经之际如今也已沦落酒家,经历上的相似让杜牧诗意大发,写下此诗聊以相赠。
杜牧的书法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风格典雅、秀丽,被誉为唐代楷书的代表之一。
杜牧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精湛的书法技艺。
他的字体端庄大气,笔画饱满有力,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他的字形工整规整,每一笔都刚柔相济,有律动感和韵律感。
他的作品注重墨色的运用,墨迹深浅变化自如,墨色浓郁而不失清晰。
杜牧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行书是一种书写流畅自然的楷书,既有楷书的规范性,又有草书的豪放风格。
他的行书字体秀丽俊逸,笔画纤细而有力,字形流畅圆润。
他的行书作品兼具工整和灵动之美,给人以舒展自然的感觉。
杜牧的书法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诗词名句的书写,也有对经典文献的摘录和书写,还有对自己的书法理念和心得的记录。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个人特色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杜牧的书法作品兼具规范性、流畅性和个人风格,展现了他卓越的书法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在唐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房宫赋楷书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被誉为“行之大雅”,是书法艺术中最为规范、庄重的一种书体。
而《阿房宫赋》作为唐代文学巨匠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学魅力。
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创作出《阿房宫赋楷书书法作品》,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创新尝试。
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盛况,展现了当时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气。
这部赋文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无可挑剔,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和时代的缩影。
用楷书书写《阿房宫赋》,既是对这部传世之作的致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诠释和延续。
楷书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为规范、严谨的一种书体,其笔画端庄稳健,构图简洁大方,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阿房宫赋楷书书法作品》将这种规范严谨的书体与文学的艺术情感相结合,使得作品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时尚感。
每一个字、每一行,都蕴含着艺术家对文学、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通过《阿房宫赋楷书书法作品》,观者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唐代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和书法家的匠心独运。
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经过反复雕琢、精心构思而成,展现出艺术家对于楷书书法的高超技艺和对《阿房宫赋》的深刻理解。
这种融合了文学和书法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总的来说,《阿房宫赋楷书书法作品》是一种对传统文学的致敬和再创作,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这样的作品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希望更多的艺术家能够以此为榜样,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唐宋八大家文人墨客辉煌时代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的八位杰出文人墨客,他们在文学、书画、文化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时期。
一、王羲之——书法大家王羲之,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的书法大家,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巨擘。
他以行草书的创作闻名于世,作品兼具潇洒和秀丽之美,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草书流畅书写,造型优美、简练。
他的行草书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楷模。
二、欧阳修——文学大家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他在文学创作和文化理论方面有重要贡献。
欧阳修的作品丰富多样,诗词、散文、骈文、赋等均有出色之作。
他的文学作品风格优雅、清新,兼具情感和理性的表达。
欧阳修还在文化领域有所建树,他在《醉翁亭记》中提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观点,对后来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黄庭坚——诗词大家黄庭坚,北宋时期的诗词大家,他的诗作以豪放之风、词作以婉约之韵而闻名,被尊为"唐宋诗词革新之先驱"。
黄庭坚的诗词作品情感深沉,艺术性极高,构思独到,语言优美。
他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上具有独特见解,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四、苏轼——文化大家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化大家,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涉猎广泛,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出众成就。
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世赞赏,尤以豪放洒脱的诗词以及骈文著称。
苏轼还积极参与政治,提出了很多社会改革的主张,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五、米芾——书画大家米芾,南宋时期的书画大家,以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享誉于世。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峭拔大气,笔力豪放,带有一种豪情和奔放的艺术表达。
他的绘画作品精湛绝伦,尤以人物画见长,作品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六、文同——诗词大家文同,北宋时期的诗词大家,以他的诗作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杜牧山行行草书法作品《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杜牧山行行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书法艺术思考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经过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艺术,是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书法事业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书法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书法界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书法家协会团结广大书法工作者发展书法事业,繁荣书法艺术,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特作用,成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书法千年的发展和文化沉淀,涌现出了大量的经典书作,创造了属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法书经典,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貌和风格样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放的文化氛围和多元化的书法生态,昭示着书法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已呈现出全方位的立体图像。
书法属于历史。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笔画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从商代到西汉,书法在不断地演化中发展,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其中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直至今天,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就书法艺术而言,殷商甲骨文的“简远”,西周铭文的“静穆”,晋人书法的“韵”,唐代书法的“法”和宋代书法的“意”,这些都是时代的总体艺术风貌。
任务名称:书法杜牧经典诗十首一、杜牧与书法艺术的关系1.1 杜牧的书法家身份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人墨客,除了文学才华之外,他也是一位擅长书法的艺术家。
他的书法作品独具个人风格,流露出他对世事的思考和感悟。
1.2 杜牧书法的特点杜牧的书法具有清秀俊逸、简练流畅的特点。
他注重勾描的准确和笔画的韵律感,常常运用变化多端的线条和结构,使作品富有动感和艺术魅力。
二、杜牧经典诗的魅力2.1 《秋夕》秋夕是杜牧的一首名诗,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喜庆气氛。
这首诗充满了深情与离愁,读来让人陶醉于其中。
2.2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夜怀》这是杜牧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以个人的亲身经历,借助江南秋日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3 其他杜牧的经典诗作除了以上两首名篇,杜牧还有许多其他经典诗作,如《题乌江亭》、《秋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这些诗作无一不展现出他卓越的才华和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洞察。
三、杜牧书法与诗意结合的表现3.1 以诗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杜牧常常将自己的诗作与书法相结合,创作了许多以诗为题材的书法作品。
他通过书法的笔触和布局,将诗的意境和氛围完美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抚慰。
3.2 书法与诗意的完美契合杜牧擅长将书法与诗意进行融合,通过笔墨的挥洒和章法的安排,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纸上。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诗意的一种诠释和延展。
四、杜牧书法的艺术价值4.1 杜牧书法的审美价值杜牧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技艺,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艺术成就。
4.2 杜牧书法的历史价值杜牧作为唐代杰出的文人墨客之一,其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研究他的书法,可以了解到唐代书坛的风貌、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
五、杜牧书法对后世的影响5.1 杜牧书法的广泛传承杜牧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他一生中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承,而且对后世的书法家和艺术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代表作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作品杜甫的代表作品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2,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安吏》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中国书法史七卷本杜牧
看了不少有关书法的书,这个七卷本版本是最全面的,也是书法考研的必经之路哦!
因为比较喜欢书法,希望能了解更全面,所以在疫情假期就入手了这套书,没有全部看完,翻看目录,喜欢的内容就进行阅读秦代卷。
这本没有突出写某一位书法家,是对书法历史的总结,甲骨文,篆刻,因为秦代书法可能不会有那么完善,属于初期,这本书是属于一个书法开端两汉卷。
西汉和东汉,西汉多以铭刻为主,在陶器,铜器上面刻字属于比较早起的书法,到了东汉就要挺多理论知识,蔡邕书学理论,《篆势》《九势》《笔论》;许慎的《说文解字》;崔瑗的《草书势》;都是比较重要的,后面还有书法用具,我们都知道的笔墨纸砚外还有一个叫做削,又称书刀,或刀笔,因为以前写字都是在竹简上写字,那么难免会写错字,所以用这种削,把错字削掉,然后补字,经常会用到,所以书法家往往和笔墨纸砚一起随身携带。
魏晋南北朝卷。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艺术发展较为鼎盛时期的朝代,二王,钟繇,卫夫人,卫觊都是这个时期的书法大家,比较重要的有,成工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卫夫人《笔阵图》(相传为卫夫人所写);还有着重写了钟繇,卫氏,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非常详细。
隋唐五代卷。
唐朝我们都知道喜欢古诗,重视书法,还有使书法复兴的唐太宗,这里也有介绍,这本书重要的是,孙过庭《书谱》;智永《永字八法》(相传为他所做作);张怀瑾《书断》《书论》;还有写到李邕,张旭,怀素,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都是耳熟能详的书法家,特别多,都有一一介绍。
宋辽金卷。
宋朝是特别注重文人墨客的,最著名的就是欧阳修,政治家,书法家以及他的《集古录》,还有苏轼,黄庭坚,米芾的书论观,赵构的《翰墨志》;陈思的《书子史》。
元明卷。
有着重说到作为元代书坛领袖的赵孟頫,他有学过王羲之,钟繇,等等诸多书家,崇尚复古,还有郑杓的《衍极》;韩性《书则序》等等。
明代就有解缙的《春雨杂述》;黄道周的《书品论》;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丰访的《书诀》等等。
清代卷。
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朝代啦,科举考试的馆阁体,可以提现出来,清朝对书法的重视程度,书法是可以直接影响其仕途的,馆阁体是必修课,所谓馆阁体就是正楷字,要求非常高,重要的内容有,包世臣《艺舟双辑》,还有博山的《四宁四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