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 格式:doc
- 大小:14.22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课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小学科学的课程构造、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行等交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论手段,共同达成课程教课任务的一种新式的教课方法。
其最后目的是追讨教课成效的最优化,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能力。
传统的教课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教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课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成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
这样不单惹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培育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在现代讲堂教课中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立优秀的学习气氛,引起并且指引学生在现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是适应教育发展,实现讲堂教课最优化的一种有效门路。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课有机联合,经过在各学科教课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使教课内容体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课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为学生创立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修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课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课有着亲密联系,又拥有必定相对独立性特色的新式教课种类,对它的研究与实行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立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拥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整合的方式1.鉴于创建情形的整合情形是促使学生研究知识、激发感情和形成技术的前提。
情形分为真切的情形和虚构的情形,因为讲堂教课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网络再现和虚构真切的情形,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是讲堂教课的有效手段。
依据教课内容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与教课内容相关情境,形成一种特定的教课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虑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创造能力的工程。
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两个平台呈现在广大教育者面前。
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
一、何为整合?整合有何意义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知识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课程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和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可以使教学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能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遥远的、历史的、难以感知的事物。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综合,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记忆,形成科学的概念,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既高效优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之间整合教学的条件1、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提。
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人才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一些既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要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和综合。
2、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
如果将信息技术比喻为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则是发挥其效力的执杖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培养现代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主要由教学子网、备课子网、办公子网构成。
大多数学校已装备了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动屏幕等设备,这些硬件环境为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硬件环境建成后,教师的观念和技术水平是推行信息教育的基础,是现代教育设备高效运行的保障。
因此根据师资现状和教学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熟练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科资料库的建设方面,可以发动教师提供教学资料。
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集众人之长,撰写出优秀的教学资源脚本,由专业人员设计开发出相应的课件,将其传到教学资料库中,由大家共同分享。
学校还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教育商品软件,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整合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
它不是将不同学科叠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其他学科和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不再按固有的顺序将信息技术分为不同的章节,而是让不同学科知识融主一体,融在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因而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当前各级教育机构广泛探讨和实践的焦点之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是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时所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科教学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设计出符合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教学资源收集与整合。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如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有目的地搜集并整合相关资料,以支持教学的开展。
3. 教学策略选择和应用。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使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估与反馈。
在整合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教育技能之一,也是促进学科教学现代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线性方程的解法;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线性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市场上款手机的价格每天降低10%,学生要计算这款手机在一段时间内的最低价格是多少?学生们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拓展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Excel表格,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使用Excel的电子表格功能进行价格计算,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降价比例,观察价格的变化情况。
3. 实践阶段: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电子表格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的例子,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一段时间后,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用Excel进行计算和图表绘制。
4.总结阶段: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通过学生们的展示和讨论,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线性方程的解法,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
5.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如:决定一个城市的出租车费计价方式,学生可以使用Excel的函数和公式来模拟并计算不同距离的出租车费用。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解决方案和展示来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备更多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生们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也能够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桶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与实施计划一、课题背景与现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
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
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已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各学科教学和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管理中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建立教学师生互评体系、丰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面临着全面整合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简要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和基本模式以及应避免的几点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话题。
教育部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且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学校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像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
1、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要在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基础上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
2、要更新观念大胆改革。
在通过引进资金,加大投入的同时,要完善对教师的学习机制,不断向教师注入新观念。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范文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下,中国教育改革已步入全新阶段。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着重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其目标在于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习得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尤其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一)理论基础融合,作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相互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则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要素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其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即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变革中,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革新。
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教科书文本、静止图像以及教师口头讲授,转变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资料集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灵活的选择。
这一变革的必要条件是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其优势在于,通过数字化平台和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发现、创造和展示。
2.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虽然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不直接取决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但得当的信息技术应用有利于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层学习、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推进这一变革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避免将“人灌”转变为“机灌”。
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在于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个性化,促进了学习者向终身学习的转变。
3. 信息技术引发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摘要:如何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个话题现在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关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效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只有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才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实现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育综合实力的新的生长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当前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合2014·1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谈谈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粗浅认识。
一、认识:何谓“整合”何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的学者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对此持不同的观点。
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双主”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综观上述观点,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种观点:一类是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这里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即所谓“大整合论”。
一类则是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即所谓“小整合论”。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特别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路径:何以“整合”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脱离实际。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简单来说,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丰富教学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
这些丰富的资源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知识。
例如,在地理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卫星地图和实地拍摄的视频,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在历史学科中,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和文物图片,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变迁。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以物理学科的电路实验为例,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搭建电路,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还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风险和成本。
再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造和表达的机会,例如利用图形设计软件、编程工具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各种作品。
然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专题讲座九台市南山小学专题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
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收集和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使用中的常态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共识。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一)教学观念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融合、渗透、组合到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停留在教师的教的层面上,更多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目标的整合。
“知识、方法、情感”是构成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而运用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是融合在课程目标之中的,通过信息处理,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
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
其主旨是通过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学习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有促进作用:它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还可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
其次,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让学生相互交流,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
再次,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应不再是权威的化身,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是合作者,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
此外,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师生间增加他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它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情随时提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二、整合课中教学模式的探索。
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电脑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
这种教学模式所需硬件少,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经常采用这种模式,目前农村中小学正广泛应用。
比如:科学课上用课件演示水的循环、演示云、雾、雨的形成过程;数学课上演示时、分的关系;语文课上播放在漓江上荡舟观赏桂林山水的情景,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物理化学课上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展示核能等高科技的成就,等等。
另一种是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进行有益的探索,把课件制成网页的形式,学生通过局域网网络进行学习,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去自主地探究和发现,也可以组织他们在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这种教学模式“以人为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发展,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
但也有弊端,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无效学习。
郑红琳
2009.9.22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