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一、前言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久远, 现状依旧复杂。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本文从城市规划发展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历程及现状,旨在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规划的历程1. 1906年至1949年:时代背景和特点20世纪初,随着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引进,中国开始了城市规划的探索。
各地建立城市改造委员会、北洋政府、城市规划局等部门,以治理城市的混乱和不协调。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是由西方思想影响下参照欧美模式建立合理化城市,大都取消指压坊、街巷改善、新市扩建等。
此时期城市规划实际上是为了列强跋扈而建立的,为了提高治外法权地区的生产力和战略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特定城市,如在上海制定了倡导国际化的南滨江规划,这为后来全国范围的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2. 1949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和建设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和建设。
陈云、邓稼先、刘少奇等领导推进了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三反、五反及“大跃进”使中国的城市建设与规划陷入了相对低谷。
但是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工具箱,确立了城市规划重工业示范和绿地公园网、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块综合利用等规划标准。
3. 1978年至现在:改革开放与城市化进程1978年至今,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具有扩大规模,普及化发展的重要特点,城市项目的财政性、市场性、境外投资的明显增强,城市建设的主导地位也逐渐转向市场机制。
中国15年规划和2020城市总体规划给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陆续建立规划设计院、城市建设委员会等机构,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
三、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19年底全国城镇化率超过了60%,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预计中国城市人口将迅速增长。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城市规划的方法 (4)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简介 (5)问题 (5)意识 (7)研究成果 (7)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城市规划的任务 (9)城市规划的作用 (10)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
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
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
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的城市就开始进行规划,如尼罗河畔的底比斯城,拥有清晰的道路布局和规划的建筑群。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城市中心广场为核心的街道网格系统,如罗马的论坛和斯巴达的阿戈拉。
这些城市规划的实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城市规划的演变1.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的伦敦、巴黎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关注。
城市改造运动兴起,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为目标,如伦敦的哈里奥特计划和巴黎的奥斯曼计划。
这些计划强调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2.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20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学科逐渐形成。
德国的包豪斯学派提出了“建筑艺术与城市规划的统一”理念,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
同时,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功能区划”理念,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以提高城市的效能。
这些理念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持续城市规划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其优秀的自行车道网络和可持续交通系统而闻名,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典范。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 强调人性化设计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体验。
城市将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交通系统。
城市规划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1. 城市规划现状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对城市进行科学、系统地规划和布局,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主要应用了城市设计、规划咨询、景观设计等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城市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提高城市生态、城市视觉与文化、城市空间与节能等方面做出突破。
城市规划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规划实施效果不达预期、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思考、城市规划参与社会层次不够广泛等。
这些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城市发展现状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城市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如城市建设、城市交通等,取得了一定成果,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美观性。
城市发展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城市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3. 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应该更多地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规划目标可以放眼未来,设立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2) 突破困境。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趋势是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走创新发展之路,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趋势,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联也应该得到关注。
3) 面向多元化。
多元化需求渐成趋势,城市规划在时代的发展中,要努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多元性。
4) 空间策略。
随着城市高度发展,城市规划必须做出运用空间策略,集约发展,实现空间的分配。
总之,城市规划与发展如今是无处不在,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需要将规划视为一个总体的方案制定,深入研究每个方面的问题,对城市众多的杂乱行业做深入分析,而城市发展则更应该遵循时间的规律,发展出更加合理、高品质的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是指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等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的规划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城市的功能区域、交通系统、住宅区等城市要素,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下面将从历史演变、现状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变1. 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军事要地和政治中心。
这些城市的规划注重防御性质,城墙、护城河等设施得到重视。
同时,城市的布局也带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意义。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展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独特魅力。
2. 近现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逐渐与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相联系。
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如上海外滩、广州珠江新城等,这些城市成为了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
同时,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和社会公平等因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现状与挑战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这给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居住问题、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等,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点。
2.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城市规划与发展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因素,推行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等,促进城市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平衡。
3. 城市功能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避免功能重叠和功能失衡。
同时,要提高城市的社会公平性,为不同人群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
4.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发展变化历程介绍本文档将讨论我国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变化历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和发展的规划工作,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历史回顾1949年以前:基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此时的城市规划着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布局的规划,如道路、桥梁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1950s-1970s:战略规划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开始注重宏观策略和长期规划。
城市规划的目标转向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特别是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城市规划政策着重于工业布局和城乡结合部规划。
1980s-1990s:改革开放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开始注重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均衡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政策强调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住房改革。
2000年以后:绿色可持续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规划政策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城市规划政策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城市品质提升。
这一阶段的城市规划政策也注重了城市创新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结论我国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从基础阶段到战略规划阶段,再到改革开放阶段,最后到绿色可持续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但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政策的目标是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将继续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和变革。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城市规划: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发展。
古代中国城市的规划注重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划分。
例如,城市中心通常是皇宫、朝堂和宫殿的所在地,周围是商业和市场区,再往外则是居住区。
这种规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城市规划的发展。
2. 殖民地时期城市规划: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一些城市成为了殖民地。
这时期的城市规划受到了欧洲城市规划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和英国的城市规划理念。
这些殖民地城市的规划注重功能分区、交通道路和建筑风格的改造。
3.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规划。
这一阶段的城市规划强调集中性和公共利益,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常常设立大型的工厂和集体住房区。
4. 市场经济时期城市规划: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规划发展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
这一阶段城市规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强调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城市更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5. 现代化城市规划: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化城市规划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同时,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不断地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国城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未来,城市规划将继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城市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要点⏹1、中国城市总体规划回顾⏹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存在问题⏹3、国外城市总体规划⏹4、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区域性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层次分区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层次修建性详细规划一、中国城市总体规划回顾我国的城市规划跟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动荡在大起大落中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回顾我国总体规划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政策背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将消费的城市变为生产的城市⏹规划特征: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的产物,组织建筑和工程专业编制总规以落实国民经济计划到生产、生活⏹规划内容:总体布局规划、专项规划(对外文通规划、城市道路规划、电力电讯规划、给水排水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重点考虑问题: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在城市中的合理选址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作用:指导城市生产生活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开放初期,1978—80年代末)⏹政策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初期⏹规划特征:依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强调了规划和区域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参与,加强了规划管理,在规划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突破,体现了经济、区域、综合和发展的观点⏹规划内容:增加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丰富了专项规划内容,为进一步深化规划实施,分区规划提上日程⏹重点考虑问题: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区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旧城改造⏹作用:指导了城镇体系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城行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发展现模。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大发展时期,80年代末—)⏹政策背景: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新的高度⏹规划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管理的现代化为目际、加快城市化进程⏹规划内容:增加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的内容,专项规划内容里又强调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各类开发区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远景规划等,有的城市还编制了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规划、旅游规划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大发展时期,80年代末—)⏹重点考虑问题:21世纪初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个性特色⏹作用:对提高21世纪初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完整功能、整体素质、综合效益、文化含量、环境质量目标现代化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用地功能、交通网络、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的几千年时间,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古代城市规划主要是依靠统治者的命令进行,往往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例如军事防御、政治控制和宗教仪式等。
古埃及的金字塔城市、古希腊的城市国家都是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
这些城市规划往往以规则的街道网格、集中的市中心和重要建筑物为特点。
中世纪城市规划则是以城市的防御为最重要的目标。
为了保护城市免受外部入侵,城市通常是围绕一座堡垒或城堡建立的,形成了以中心广场或市集为核心的放射状街道布局。
这种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和中国的古都。
工业革命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加速,城市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艾本·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是对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之一,他在19世纪末提出了“花园城市”理念,提倡将城市划分为自然和人工的区域,以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20世纪初,城市规划成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并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德国的包尔哈德·乌尔班(Eberhard von Uban)建立了第一个专门的城市规划学院,并将城市规划引入学校教育体系。
英国的巴里·帕克(Barry Parker)和雷蒙德·尤尼特(Raymond Unwin)则提出了“情境主义”理论,强调将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科学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规划采用建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以更精确、科学的方式来评估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可行性。
此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追求人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至今,城市规划的发展仍在不断演进。
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第一章前言城市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涵盖了城市发展、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
城市规划带着人们对现代城市的理想和愿景,通过制定相关计划和政策,来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公共服务、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将会是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当前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历史城市规划的历史可溯源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方面体现了很高的远见和领导才能。
这些城市规划的特点包括中央广场、交通道路网、城墙和城门、公共设施等,这些特点成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城市规划的典范。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也在逐步成形,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中世纪城市规划(公元500-1500年)中世纪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形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期,城市作为商业、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发展迅速。
为了满足发展所需,城市规划开始强调市中心广场、街道和结构布局的讲究,保证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完整性和空间秩序的可继承性,达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
2.现代城市规划(公元1800年-1945年)现代城市规划经历了城市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在战争的摧残下,城市摆脱了自然繁茂的环境,逐渐发展为各种建筑物的集中体现。
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着重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水利、能源等问题,号召城市对每个人的文化、教育、工作和娱乐需求都有相应的服务。
3.当代城市规划(1945年至今)当代城市规划是以人为中心的,强调城市规划和设计要更加紧密地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紧密结合,倡导着环保、人文、艺术的特点。
在当代城市规划构筑的城市环境中,绿地占有很大的比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城市的确保了可持续稳定性。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现状城市规划的现状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看到。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近几十年来,城市规划的原理与设计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它是一门复杂而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回顾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
1. 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埃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的记录。
然而,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和急剧扩张的问题。
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的有序规划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必要手段。
2. 设计理念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城市规划主要以基础设施的规划和交通流动为重点。
然而,随着城市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城市规划逐渐从纸面上的设计转向了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城市规划强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可行性。
3. 技术的进步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受益于科技进步的推动。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依赖手绘图纸和纸质地图来表示城市的规划设计。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创建更精确的城市模型和三维可视化效果。
这使得城市规划师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
4. 可持续发展的倡导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通过有效管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城市开始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可能发展的趋势:5.1 创新科技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将更多地依赖这些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城市的数据。
这将帮助规划师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规划方案的效果,并支持智能城市的建设。
5.2 强调社区参与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发展历程是一个城市从建设初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它反映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的经验总结和实践。
下面就以某市为例,简要叙述一下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
20世纪初,某市是一个小渔村,人口规模有限,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空间布局混乱。
当时的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扩大城市面积和增加人口数量上,未能注意到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
城市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安排,导致城市发展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不便。
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某市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得到重视,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对城市建设和用地的规划与管理标准,例如城市规划定额和建筑设计规范等,以保护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住质量。
同时,城市道路建设扩大,交通设施和公共设施开始建设,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在20世纪70年代,某市开始实施区域城市规划,以促进城市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城市规划开始以功能区为基础,按照不同区域的用途进行规划,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同时,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等公共空间也开始得到关注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某市进一步加大了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力度。
城市规划从单纯的面积扩大和建设数量上转变为注重内涵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
城市在引进外资和落实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型城市规划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等新概念,并将其体现于城市规划中。
通过绿色建筑、低碳交通、智能城市等方式,城市规划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今天的某市,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交通便利、绿化良好、公共设施完善,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和工作地点。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的演变,反映了某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变迁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和现状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历史沿革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商周时期,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就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事业。
汉代时,汉武帝在全国各地修筑宫殿、城墙、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先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与建设不断进步。
唐代时期,长安作为当时的首都,即按照“天人合一”的规划原则进行建设,形成了“双城四区”的格局,街道宽敞,市井整洁安全。
宋代时期,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达到了新高度,这一时期形成了以“中轴线”为基础的规划,城市呈现出从水上和陆上两个方向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元朝时期,以北京城为代表的高垣大城成为了标志,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也推动了城市发展。
明清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城墙、城门、街市、园林等建筑风格不断地改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华园林文化”。
近现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则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20世纪初,国内诞生了“堂中堂”、“街巷制”等西方风格的城市规划理念,以大连为代表的城市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规模开展了城市化进程,以密集的集体住宅为主,忽略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问题等,走了一条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道路。
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与建设得到了新一轮的改善和发展,立体化的城市建设取代了传统的单纯化建设模式,打造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城市。
现状分析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规划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事实上,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但同时还存在一些方面的滞后和不足。
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配套,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完善。
中国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与发展成为了当下中国社会热门话题之一。
城市规划和发展涉及到人口、交通、环保、建筑、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城市的未来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
一、城市规划与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城市发展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初期,很多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建设缺乏规划,导致城市环境低劣、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
1989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国家级城市规划标准,倡导“城市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
此后,各个城市陆续制定了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如今,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进步,中国城市规划和发展也在不断变革。
下面列举几个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规划的趋势,即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
未来城市将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和交通方式,提高城市绿化率,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2.智能化城市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智能交通、智能公共服务、智能安全监控等都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化城市能够高效的管理城市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文化多元化未来城市规划会更多的考虑文化多元化以及历史遗留问题。
城市的文化遗产将得到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也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城市也将吸纳更多的文化种类,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充分展示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三、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虽然中国城市规划和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1.城市质量问题一些城市的空气、水质量等环境问题依旧严重,城市建设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导致城市的品质得不到提升,居住环境较差。
2.城市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的城市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制定的城市规划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未能产生新的技术和模式。
3.城市规划跨部门协调不足一些城市规划未能充分考虑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导致规划实施效果不协调、推行难度大。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变革第一章: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理念转变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中国城市规划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的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整治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的兴建,城市规划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家工程。
据统计,1950年至1979年间,我国共规划了460个城市,修建了大量的新城和新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市场化改革在我国逐渐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开始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规划。
第三章:理念转变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是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历程。
早期城市规划侧重于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城市空间物质层面的规划;而现代城市规划强调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城市规划的内涵。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规划也逐渐将人文、文化等非物质层面的问题引入了城市规划的考虑,注重人性化、社区化、友好化等方面的规划。
第四章:中国城市规划变革的实践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变革和实践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的确立。
如广州市开展的“广州2020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将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了城市发展与居住、生态、文化、居民需求的高度融合,成功实践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
此外,城市规划中对未来城市的意愿与愿景的确定及如何作出符合实际持续发展的规划也是变革中重要方向之一。
如上海市在规划中提出了“四个中心、五大板块、九大节点、十二大功能区”的城市形态,以及“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和宜居港城”三大核心愿景,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规划平衡发展。
第五章:规划实施中的挑战城市规划变革虽然有着广泛的理论支撑和广泛引导,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的城市规划中,人们根据地理环境和社会需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城市。
例如,古埃及的城市规划以尼罗河为中心,将城市分为不同区域,如宫殿、庙宇、住宅区等。
到了中世纪,城市规划逐渐与城市防御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城市规划开始考虑城市的布局、街道的宽度、建筑的高度等因素。
例如,欧洲的中世纪城市规划通常以城墙为边界,并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居民区和政府机构所在的区域。
工业化时期,城市规划进入了现代阶段。
城市规划开始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19世纪的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了新的街道、桥梁、公园等。
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
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开始认识到城市发展应该更加人性化,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
例如,新城市主义运动提倡建设便利的步行和骑行交通系统,同时注重社区设计和环境保护。
当前,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师开始探索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城市概念,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规划也更加重视解决城市内部的社会和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公平和包容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
到多元的过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也从单纯的城市管理,逐渐演变为关注人民福祉、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规划。
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状一、前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规划在其发展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北京的城市规划事关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本文将从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历史1. 明朝时期北京城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北京的城墙已经开始建造,后期的规划被称为京师设计。
为适应明朝帝国的需要,它必须具备建筑坚固和充分利用空间等特征。
北京城的南部约15公里的地方建有一堵墙,这堵墙被称为“外城”。
外城以东在一条几乎南北平行的河流以外,建有一座高大的土墩,被称为“顺城界”,墩上有一座燕山塔。
2. 清朝时期1860年,侵略者加入了南北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毁掉了大量文化遗产。
在此之后,城市规划开始有所调整。
随着京张铁路和平安铁路的开通,清朝政府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再规划。
在此期间,一些重要的文化建筑建设,如颐和园和附近的避暑山庄。
规划还包括人口的增加和对地铁等交通设施的更多需求。
3. 民国时期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北京市的城市规划越来越成熟。
当时的城市规划者重视道路规划和市场建设。
在此期间,许多知名建筑、路桥、市场、公园和其他建筑设施建成。
这些设施至今仍被视为地标性建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北京的城市规划被重新调整。
在结合前置条件的基础上,北京市的城市规划被调整为时间和尺度之间的关系。
这种特殊的规划方式,呈现出“点线面”的式样,使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三、现状1.建筑风格近年来,按照建筑风格的不同,北京的建筑可以分为古典风格、现代风格和现代复古风格。
同时,在北部郊区的新城区,大量的现代化住宅、商场、酒店和体育场馆等设施逐渐建起。
2.交通状况北京市的公共交通是被广泛使用的便利工具之一。
北京市的市政工程部门正在全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各类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减少空气污染。
中国主要城市规划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繁荣经济发展的国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主要城市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以及环境保护等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中国的城市规划起步较晚,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市规划对于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1.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此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起步阶段。
重建和改造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布局注重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住需要,同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代表作品有北京市的《中央城区总体规划》等。
2. 第二阶段(1978年-1990年)此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规划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城市规划从基本覆盖全国到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规划更加深入。
代表作品有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
3. 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此阶段是城市规划进入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
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代表作品有广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等。
三、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现状中国主要城市规划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一方面,中国主要城市在城市规划中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风貌,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另一方面,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如上海的环保绿地建设和交通绿化。
此外,城市规划还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和空间布局优化,以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四、中国主要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中国主要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出行和能源利用等方式,减少城市污染,改善生活环境。
2. 智慧城市中国主要城市规划将逐渐发展为智慧城市。
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从古代的城墙到现代的城市规划,中国的城市规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
一、古代城市规划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一些城市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那时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依据天文地理知识来进行的。
例如,建造城墙时要依据一些风水原则,例如城门的朝向、城墙的高度等。
到了宋代,当时的首都东京(今天的开封)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城市规划。
那时人们开始注重城市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中不仅考虑了城墙和城门的位置,还考虑了市民的居住、商业和娱乐的位置。
京城的城墙周长72里,分为东、西、南、北四区,每个区都有25条街道,安排了10万户人家,按人口密度和居民职业进行区分。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清代。
清朝建立时开始规划北京。
当时的北京城是污染严重、人口密集,因此,清王朝开始对其进行改造。
道路宽度和排污系统也得到了显着的改进。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建设愈加庞大,曾经的天然的城市规划,逐渐失去了它的用处。
1927年至1937年,上海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城市规划。
当时引入了西方的一些设计理念,提出了方法,例如破旧立新、拆除重建和块状布局等。
这些方法也对当时的中国城市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49年人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城市规划制度。
1950年12月,在中央人民政府西区办公楼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乡规划会议上,制定了全国的城市规划标准,其中规定了城市人口密度、规划面积等。
此后,中国的城市规划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完善。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划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城市规划的背景下,城市新区和新城的建设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市民居住环境成为城市规划的新目标。
城市规划是一门极为复杂和综合的学科,不仅包括建筑、交通、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城市规划的方法 (4)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简介 (5)问题 (5)意识 (7)研究成果 (7)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城市规划的任务 (10)城市规划的作用 (10)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
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
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
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
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
《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
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
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
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
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
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
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一般规模较小。
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卫生条件也差。
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
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建设立法三部分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
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
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同时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
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
尽管巴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
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建设新的工人镇。
例如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形成所谓“企业城镇”。
这些实践无疑促进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
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
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
在德国有城镇发展规划工作的传统,也有雏形的分区制规划方法。
这些都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用经验。
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
英国1848年制定《公共卫生法》,其中规定了住宅的卫生标准,1906年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
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法律。
美国纽约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筑高度的分区区划法规,后来在1961年为适应新情况,修改成为区划决议。
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日益进步,价值观念起了变化,这一切都对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
1933年的《雅典宪章》概述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规划家没有舍弃《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予更新和补充,这就出现了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
这两个宪章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对全世界城市规划都有相当的影响。
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
有人认为城市宜集中建设。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
有人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
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
此外,有人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有人则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也有人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近年来,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学者日益增多。
城市规划的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的发展规划,联邦德国的土地使用规划(也称总体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苏联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
中国编制城市规划,从50年代以来基本上采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外流行的方法:先论证城市发展性质,估算人口规模;再确定土地使用方式,组织建筑空间结构,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及其他主要市政工程系统等;然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
这种规划基本上是一个物质环境规划,为一个城市的未来各种活动安排空间结构,是一幅要在规定期限内(如20~30年内)加以实现的城市物质环境状态的蓝图,用以指导城市建设。
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
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因此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
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简介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