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普勒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34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普勒原理

因波源和观测者之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于1842 年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电磁波频段的多普勒效应在1938 年也得到证实,此外人们还发现了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方面,多普勒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当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源与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受到的电磁波频率和电磁波的发射频率不同,这是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当一个频率为f0的振荡源与一个接收这一振荡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这个物体接收到的振荡频率将不再是f0,而是另外的值f。当物体与振荡源相互接近时,f>f0;当物体与振荡源远离时,f

普勒检测模块由发射机、接收机和天线组成。接收机和发射机并用同一天线。设发射机发射的一段电磁波震荡如图1所示,从A到B,在空间延伸到D,频率为f0,则波长为:

λ0=c/f0

式中c=3x108m/s是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在长度D之中,所包括的震荡周期数目是:n=D/λ0=D f0/c

这段正弦波自左向右传播时遇到了目标,首先是A点与目标接触并反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