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lingo程序代码14-模糊聚类(聚类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84 KB
- 文档页数:5
聚类分析MATLAB§8.利⽤Matlab和SPSS软件实现聚类分析1. ⽤Matlab编程实现运⽤Matlab中的⼀些基本矩阵计算⽅法,通过⾃⼰编程实现聚类算法,在此只讨论根据最短距离规则聚类的⽅法。
调⽤函数:min1.m——求矩阵最⼩值,返回最⼩值所在⾏和列以及值的⼤⼩min2.m——⽐较两数⼤⼩,返回较⼩值std1.m——⽤极差标准化法标准化矩阵ds1.m——⽤绝对值距离法求距离矩阵cluster.m——应⽤最短距离聚类法进⾏聚类分析print1.m——调⽤各⼦函数,显⽰聚类结果聚类分析算法假设距离矩阵为vector,a阶,矩阵中最⼤值为max,令矩阵上三⾓元素等于max聚类次数=a-1,以下步骤作a-1次循环:求改变后矩阵的阶数,计作c求矩阵最⼩值,返回最⼩值所在⾏e和列f以及值的⼤⼩gfor l=1:c,为vector(c+1,l)赋值,产⽣新类令第c+1列元素,第e⾏和第f⾏所有元素为,第e列和第f列所有元素为max源程序如下:%std1.m,⽤极差标准化法标准化矩阵function std=std1(vector)max=max(vector); %对列求最⼤值min=min(vector);[a,b]=size(vector); %矩阵⼤⼩,a为⾏数,b为列数for i=1:afor j=1:bstd(i,j)= (vector(i,j)-min(j))/(max(j)-min(j));endend%ds1.m,⽤绝对值法求距离function d=ds1(vector);[a,b]=size(vector);d=zeros(a);for i=1:afor j=1:afor k=1:bd(i,j)=d(i,j)+abs(vector(i,k)-vector(j,k));endendendfprintf('绝对值距离矩阵如下:\n');disp(d)%min1.m,求矩阵中最⼩值,并返回⾏列数及其值function [v1,v2,v3]=min1(vector);%v1为⾏数,v2为列数,v3为其值[v,v2]=min(min(vector'));[v,v1]=min(min(vector));v3=min(min(vector));%min2.m,⽐较两数⼤⼩,返回较⼩的值function v1=min(v2,v3);if v2>v3v1=v3;elsev1=v2;end%cluster.m,最短距离聚类法function result=cluster(vector);[a,b]=size(vector);max=max(max(vector));for i=1:afor j=i:bvector(i,j)=max;endend;for k=1:(b-1)[c,d]=size(vector);fprintf('第%g次聚类:\n',k);[e,f,g]=min1(vector);fprintf('最⼩值=%g,将第%g区和第%g区并为⼀类,记作G%g\n\n',g,e,f,c+1); for l=1:cif l<=min2(e,f)vector(c+1,l)=min2(vector(e,l),vector(f,l));elsevector(c+1,l)=min2(vector(l,e),vector(l,f));endend;vector(1:c+1,c+1)=max;vector(1:c+1,e)=max;vector(1:c+1,f)=max;vector(e,1:c+1)=max;vector(f,1:c+1)=max;end%print1,调⽤各⼦函数function print=print1(filename,a,b); %a为地区个数,b为指标数fid=fopen(filename,'r')vector=fscanf(fid,'%g',[a b]);fprintf('标准化结果如下:\n')v1=std1(vector)v2=ds1(v1);cluster(v2);%输出结果print1('fname',9,7)2.直接调⽤Matlab函数实现2.1调⽤函数层次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的计算步骤:①计算n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d ij},记D②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个样本;③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新类;④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5);否则回3);⑤画聚类图;⑥决定类的个数和类;Matlab软件对系统聚类法的实现(调⽤函数说明):cluster 从连接输出(linkage)中创建聚类clusterdata 从数据集合(x)中创建聚类dendrogram 画系统树状图linkage 连接数据集中的⽬标为⼆元群的层次树pdist 计算数据集合中两两元素间的距离(向量) squareform 将距离的输出向量形式定格为矩阵形式zscore 对数据矩阵 X 进⾏标准化处理各种命令解释1、T = clusterdata(X, cutoff)其中X为数据矩阵,cutoff是创建聚类的临界值。
利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与分类的方法导言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处理和分析庞大的数据成为许多领域的重要任务,而数据聚类与分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在数据聚类与分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利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与分类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聚类的概念与方法1.1 数据聚类的定义数据聚类是指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对象自动分成若干组的过程,旨在将相似的数据归为一类,不相似的数据分开。
1.2 常用的数据聚类方法- K-means聚类算法:K-means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数据聚类方法,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将数据划分成K个簇。
- 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逐步合并或分裂,直到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
- 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根据数据点的密度特征进行聚类,能够有效地发现任意形状和大小的聚类簇。
- 谱聚类算法:谱聚类结合图论的思想,通过计算数据的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向量,将数据聚类成多个划分。
二、利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2.1 准备工作在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之前,需要准备好数据集。
通常,数据集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降维等步骤。
2.2 K-means聚类利用Matlab的统计工具箱,可以轻松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首先,将数据集读入Matlab并进行必要的归一化处理。
然后,使用kmeans函数运行K-means聚类算法,指定聚类的簇数K和迭代次数等参数。
最后,根据聚类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或进一步的分析。
2.3 层次聚类Matlab中的cluster函数提供了层次聚类的功能。
将数据集转换为距离矩阵,然后调用cluster函数即可实现层次聚类。
该函数支持不同的聚类算法和距离度量方法,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2.4 密度聚类实现密度聚类可以使用Matlab中的DBSCAN函数。
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确定数据点的领域密度来判定是否为核心对象,并通过核心对象的连接性将数据点分为不同的簇。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数学方法称为聚类分析,它是多元统 计“物以类聚”的一种分类方法。
载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中常常要按一定的标准 (相似程度或亲疏关系)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生物的某些性状可对生物分类, 根据土壤的性质可对土壤分类等。
由于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中的分类界限往往不 分明,因此采用模糊聚类方法通常比较符合实际。
一、模糊聚类分析的一般步骤1、第一步:数据标准化[9](1)数据矩阵设论域U ={X i ,X 2,||l,X n }为被分类对象,每个对象又有m 个指标表示其性状,于是,得到原始数据矩阵为Xm 1X m2bI-Xnm」其中X nm 表示第n 个分类对象的第m 个指标的原始数据(2)数据标准化在实际问题中,不同的数据一般有不同的量纲,为了使不同的量纲也能进行 比较,通常需要对数据做适当的变换。
但是,即使这样,得到的数据也不一定在 区间[0,1]上。
因此,这里说的数据标准化,就是要根据模糊矩阵的要求,将数据 压缩到区间[0,1]上。
通常有以下几种变换: ① 平移•标准差变换X i = {x i1, X i2,川,X m }X i 1X2 1X n2 IHxik -(i 一 1,21 n, k_;HL 2mS k其中-1 n1 n_ 2xkxi , 2(xik~'兀)。
n i 4: n i 4经过变换后,每个变量的均值为 0,标准差为1,且消除了量纲的影响。
但是,再用得到的x k 还不一定在区间[0,1]上。
② 平移•极差变换显然有0乞x ik 乞1,而且也消除了量纲的影响 ③ 对数变换xk- lg x ik (i = 1,n , k; l [L 2 m取对数以缩小变量间的数量级。
2、第二步:标定(建立模糊相似矩阵)设论域U ={为公2,川,人} , X i ={为1必2,川,心},依照传统聚类方法确定相似 系数,建立模糊相似矩阵,x i 与X j 的相似程度用=R(X j ,X j )。
在Matlab中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进行图像分析的技巧在图像分析领域,模糊C均值聚类(FCM)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图像中隐藏的信息和模式。
通过使用Matlab中的模糊逻辑工具箱,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FCM算法,并进行图像分析。
本文将介绍在Matlab中使用FCM进行图像分析的技巧。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FCM算法。
FCM是一种基于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它将图像的像素分为不同的聚类,每个聚类代表一类像素。
与传统的C均值聚类算法不同,FCM允许像素属于多个聚类,因此能够更好地处理图像中的模糊边界。
在Matlab中使用FCM进行图像分析的第一步是加载图像。
可以使用imread函数将图像加载到Matlab的工作区中。
例如,我们可以加载一张名为“image.jpg”的图像:```matlabimage = imread('image.jpg');```加载图像后,可以使用imshow函数显示图像。
这可以帮助我们对图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matlabimshow(image);```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
这是因为FCM算法通常用于灰度图像分析。
可以使用rgb2gray函数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matlabgrayImage = rgb2gray(image);```在使用FCM算法之前,我们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和不必要的细节,从而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特征。
常用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平滑、锐化和边缘检测等。
Matlab中提供了许多图像预处理函数。
例如,可以使用imnoise函数向图像中添加高斯噪声:```matlabnoisyImage = imnoise(grayImage, 'gaussian', 0, 0.01);```还可以使用imfilter函数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常见的平滑方法包括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matlabsmoothImage = imfilter(noisyImage, fspecial('average', 3));```一旦完成预处理步骤,我们就可以使用模糊逻辑工具箱中的fcm函数执行FCM算法。
模糊聚类function c=fuz_hc(a,b)%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程序%输入模糊矩阵a,b,输出合成运算结果cm=size(a,1);n=size(b,2);p=size(a,2);%错误排除if size(a,2)~=size(b,1)disp('输入数据错误!');return;end%合成运算for i=1:mfor j=1:nfor k=1:ptemp(k)=min(a(i,k),b(k,j));endc(i,j)=max(temp);endenddisp('模糊矩阵a与b作合成运算后结果矩阵c为:'); c% 求模糊等价矩阵function r_d=mhdj(r)[m,n]=size(r);for i=1:nfor j=1:nfor k=1:nr1(i,j,k)=min(r(i,k),r(k,j));endr1max(i,j)=r1(i,j,1);endendfor i=1:nfor j=1:nfor k=1:nif r1(i,j,k)>r1max(i,j)r1max(i,j)=r1(i,j,k);endendr_d(i,j)=r1max(i,j);endend%模糊聚类程序function f=mujl(x,lamda)%输入原始数据以及lamda的值if lamda>1disp('error!') %错误处理end[n,m]=size(x);y=pdist(x);disp('欧式距离矩阵:');dist=squareform(y) %欧氏距离矩阵dmax=dist(1,1);for i=1:nfor j=1:nif dist(i,j)>dmaxdmax=dist(i,j);endendenddisp('处理后的欧氏距离矩阵,其特点为每项元素均不超过1:');sdist=dist/dmax %使距离值不超过1disp('模糊关系矩阵:');r=ones(n,n)-sdist %计算对应的模糊关系矩阵t=mhdj(r);le=t-r;while all(all(le==0)==0)==1 %如果t与r相等,则继续求r乘以r r=t;t=mhdj(r);le=t-r;enddisp('模糊等价矩阵为:')tfor i=1:nk=1;for j=1:nif t(i,j)>=lamdagroup(i,k)=j;k=k+1;endendenddisp('聚类结果如下(数字0为自动填充数据,不是样本序号):') group(1,:)for i=2:nk=0;for j=1:i-1if all(group(i,:)==group(j,:))==1 %两行值完全相等,不输出k=1;break;endendif k==0disp(group(i,:)) %仅输出不重复的分类endend%模糊聚类程序function f=mujl(x,lamda)%输入原始数据以及lamda的值if lamda>1disp('error!') %错误处理end[n,m]=size(x);xmax=max(x);xmin=min(x);x=(x-xmin(ones(n,1),:))./(xmax(ones(n,1),:)-xmin(ones(n,1),:))y=pdist(x);disp('欧式距离矩阵:');dist=squareform(y) %欧氏距离矩阵dmax=dist(1,1);for i=1:nfor j=1:nif dist(i,j)>dmaxdmax=dist(i,j);endendenddisp('处理后的欧氏距离矩阵,其特点为每项元素均不超过1:');sdist=dist/dmax %使距离值不超过1disp('模糊关系矩阵:');r=ones(n,n)-sdist %计算对应的模糊关系矩阵t=mhdj(r);le=t-r;while all(all(le==0)==0)==1 %如果t与r相等,则继续求r乘以r r=t;t=mhdj(r);le=t-r;enddisp('模糊等价矩阵为:')tfor i=1:nk=1;for j=1:nif t(i,j)>=lamdagroup(i,k)=j;k=k+1;endendenddisp('聚类结果如下(数字0为自动填充数据,不是样本序号):') group(1,:)gru_val=1;for i=2:nk=0;for j=1:i-1if all(group(i,:)==group(j,:))==1 %两行值完全相等,不输出k=1;break;endendif k==0disp('第i类样本序号:'),igru_val=gru_val+1;disp(group(i,:)) %仅输出不重复的分类endendgru_val。
matlab层次聚类代码在MATLAB中实现层次聚类,可以使用聚类算法包(如scikit-learn)或者MATLAB内置的聚类函数。
以下是一个基于scikit-learn的层次聚类(凝聚层次聚类)的示例代码:1. 首先,确保已经安装了scikit-learn库。
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matlab% 安装scikit-learn库install('scikit-learn')```2. 导入所需的库:```matlabimport numpy as np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Birch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euclidean```3. 生成随机数据集:```matlabnp.random.seed(0)X = np.random.random((100, 2))```4.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matlabsc = StandardScaler()X_scaled = sc.fit_transform(X)```5. 初始化Birch聚类器:```matlabbirch = Birch(n_clusters=3, compute_labels=True) ```6. 对数据进行聚类:```matlabclusters = birch.fit_predict(X_scaled)```7. 计算簇内平均距离和簇间距离:```matlabcenters = birch.cluster_centers_distances = np.zeros((X.shape[0], centers.shape[0]))for i in range(X.shape[0]):for j in range(centers.shape[0]):distances[i, j] = euclidean(X[i], centers[j])inner_distance = np.min(distances, axis=1)between_distance = np.min(distances[distances != inner_distance], axis=1)```8. 绘制聚类结果:```matlabcolors = ['red', 'blue', 'green']scatter(X_scaled[:, 0], X_scaled[:, 1], s=50, c=colors[clusters], alpha=0.5) xlim([-3, 3])ylim([-3, 3])title('层次聚类结果')```以上代码首先生成一个随机的二维数据集,然后使用Birch聚类器对其进行聚类。
模式识别大作业模糊聚类算法模糊聚类算法概述模糊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函数最优方法的聚类算法,使用微积分计算技术求最优代价函数。
在基于概率算法的聚类方法中将使用概率密度函数,为此要假定合适的模型,模糊聚类算法的向量可以同时属于多个聚类,从而摆脱上述问题。
在模糊聚类算法中,定义了向量与聚类之间的近邻函数,并且聚类中向量的隶属度由隶属函数集合提供。
对模糊方法而言,在不同聚类中的向量隶属函数值是相互关联的。
硬聚类可以看成是模糊聚类方法的一个特例。
模糊聚类算法的分类模糊聚类分析算法大致可分为三类[4]:1)分类数不定,根据不同要求对事物进行动态聚类,此类方法是基于模糊等价矩阵聚类的,称为模糊等价矩阵动态聚类分析法。
2)分类数给定,寻找出对事物的最佳分析方案,此类方法是基于目标函数聚类的,称为模c均值聚类。
3)在摄动有意义的情况下,根据模糊相似矩阵聚类,此类方法称为基于摄动的模糊聚类分析法。
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算法描述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步骤还是比较简单的,模糊c均值聚类(FCM),即众所周知的模糊ISODATA,是用隶属度确定每个数据点属于某个聚类的程度的一种聚类算法。
1973年,Bezdek提出了该算法,作为早期硬c均值聚类(HCM)方法的一种改进。
FCM把n个向量x i(i=1,2,…,n)分为c个模糊组,并求每组的聚类中心,使得非相似性指标的价值函数达到最小。
FCM与HCM的主要区别在于FCM用模糊划分,使得每个给定数据点用值在0,1间的隶属度来确定其属于各个组的程度。
与引入模糊划分相适应,隶属矩阵U允许有取值在0,1间的元素。
不过,加上归一化规定,一个数据集的隶属度的和总等于1:∑==∀=ciijnju1,...,1,1(3.1)那么,FCM的价值函数(或目标函数)就是:∑∑∑====c i njijm ij c i i c d u J c c U J 1211),...,,(, (3.2)这里u ij 介于0,1间;c i 为模糊组I 的聚类中心,d ij =||c i -x j ||为第I 个聚类中心与第j 个数据点间的欧几里德距离;且[)∞∈,1m 是一个加权指数。
matlab做聚类分析Matlab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一种是利用 clusterdata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一次聚类,其缺点为可供用户选择的面较窄,不能更改距离的计算方法;另一种是分步聚类:(1)找到数据集合中变量两两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用pdist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距离;(2)用 linkage函数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3)用 cophenetic函数评价聚类信息;(4)用cluster函数创建聚类。
1.Matlab中相关函数介绍1.1 pdist函数调用格式:Y=pdist(X,’metric’)说明:用‘metric’指定的方法计算 X 数据矩阵中对象之间的距离。
’X:一个m×n的矩阵,它是由m个对象组成的数据集,每个对象的大小为n。
metric’取值如下:‘euclidean’:欧氏距离(默认);‘seuclidean’:标准化欧氏距离;‘mahalanobis’:马氏距离;‘cityblock’:布洛克距离;‘minkowski’:明可夫斯基距离;‘cosine’:‘correlation’:‘hamming’:‘jaccard’:‘chebychev’:Chebychev距离。
1.2 squareform函数调用格式:Z=squareform(Y,..)说明:强制将距离矩阵从上三角形式转化为方阵形式,或从方阵形式转化为上三角形式。
1.3 linkage函数调用格式:Z=linkage(Y,’method’)说明:用‘method’参数指定的算法计算系统聚类树。
Y:pdist函数返回的距离向量;method:可取值如下:‘single’:最短距离法(默认);‘complete’:最长距离法;‘average’:未加权平均距离法;‘weighted’:加权平均法;‘centroid’:质心距离法;‘median’:加权质心距离法;‘ward’:内平方距离法(最小方差算法)返回:Z为一个包含聚类树信息的(m-1)×3的矩阵。
当涉及到深度聚类的问题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自编码器(autoencoder)。
下面是一个使用MATLAB实现深度聚类的简单示例代码:```matlab加载数据load('data.mat'); % 数据文件自行准备数据预处理data = normalize(data); % 数据归一化定义自编码器模型inputSize = size(data, 2); % 输入数据维度hiddenSize = 50; % 隐藏层节点数autoenc = trainAutoencoder(data, hiddenSize, ...'MaxEpochs', 100, ...'L2WeightRegularization', 0.001, ...'SparsityRegularization', 4, ...'SparsityProportion', 0.05);获取编码器输出features = encode(autoenc, data);使用K-means对特征进行聚类numClusters = 5; % 聚类簇数[idx, centroids] = kmeans(features, numClusters);可视化结果gscatter3(features(:,1), features(:,2), features(:,3), idx);```上述代码中,首先加载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定义了一个自编码器模型。
自编码器通过学习重构输入数据来提取特征。
接下来,我们获取自编码器的隐藏层输出作为特征,并使用K-means算法对特征进行聚类。
最后,通过散点图可视化聚类结果。
请注意,以上代码仅为一个简单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参数调整和模型改进。
Matlab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迅速发展,模糊聚类分析成为了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而在众多的模糊聚类算法中,Matlab中提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 clustering)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Matlab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深入剖析。
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概述模糊聚类分析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聚类方法。
与传统的硬聚类方法不同,模糊聚类允许数据点属于多个聚类中心,以概率形式给出。
这种灵活性使得模糊聚类能够更好地处理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数据。
模糊C-均值算法是模糊聚类中的一种经典算法,也是Matlab中常用的模糊聚类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地分配数据点到聚类中心,并更新聚类中心,不断优化聚类结果。
具体而言,算法的步骤包括初始化聚类中心、计算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根据距离更新模糊划分矩阵和聚类中心等。
三、Matlab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Matlab中,模糊C-均值算法可以通过fuzzy方法或fcm方法进行实现。
这两个方法均提供了一系列参数和选项,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1. fuzzy方法fuzzy方法是Matlab中的基于模糊理论的聚类方法。
通过设置模糊聚类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可以实现不同的聚类分析。
该方法对应的函数为fcm函数。
在调用fcm函数时,需要指定数据集、聚类数、迭代次数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模糊度指数和终止条件等参数控制聚类的具体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还支持自动确定聚类数的操作,为聚类分析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2. fcm方法fcm方法也是Matlab中的模糊C-均值算法的一种实现方式。
与fuzzy方法相比,fcm方法更加灵活,并且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速度更快。
该方法对应的函数为fcm函数。
在使用fcm函数时,需要设置与fuzzy方法类似的参数,例如数据集、聚类数和迭代次数等。
用matlab做聚类分析MATLAB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利用clusterdata 函数对数据样本进行一次聚类,这个方法简洁方便,其特点是使用范围较窄,不能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参数,更改距离计算方法;二、步聚类:(1)用pdist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距离,找到数据集合中两辆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2)用linkage函数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3)用cophenet函数评价聚类信息;(4)用cluster函数进行聚类。
下边详细介绍两种方法:1、一次聚类Clusterdata函数可以视为pdist、linkage与cluster的综合,即Clusterdata函数调用了pdist、linkage和cluster,用来由原始样本数据矩阵X创建系统聚类,一般比较简单。
clusterdata函数的调用格式:T=clusterdata(X,cutoff)输出参数T是一个包含n个元素的列向量,其元素为相应观测所属类的类序号。
输入 的矩阵,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观测(样品),每一列对应一个变量。
Cutoff 参数X是n p为阈值。
(1)当0<cutoff<2时,T=clusterdata(X,cutoff) 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cutoff’,cutoff) ;(‘cutoff’指定不一致系数或距离的阈值,参数值为正实数)(2)Cutoff>>2时,T=clusterdata(X,cutoff) 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 ‘maxclust’,cutoff) ;(‘maxclust’指定最大类数,参数值为正整数)2、分步聚类(1)求出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用pdist函数计算出相似矩阵,有多种方法可以求距离,若此前数据还未无量纲化,则可用zscore函数对其标准化【pdist函数:调用格式:Y=pdist(X,’metric’)说明:X是M*N矩阵,为由M个样本组成,每个样本有N个字段的数据集‘seuclidean’:metirc取值为:’euclidean’:欧氏距离(默认)标准化欧氏距离;‘mahalanobis’:马氏距离;闵科夫斯基距离:‘ minkowski’;绝对值距离:‘ cityblock’…】pdist生成一个M*(M-1)/2个元素的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
在MATLAB中进行曲线聚类,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预处理:首先,您需要将曲线数据转换为适合聚类的格式。
这可能涉及标准化(例如,缩放到[0,1]范围)和/或离散化(例如,将连续数据转换为离散点)。
2. 选择聚类算法:有多种聚类算法可用于曲线数据,包括K-means、层次聚类、DBSCAN等。
选择哪种算法取决于您的具体需求和数据的性质。
3. 应用聚类算法:使用MATLAB的内置函数或工具箱来应用所选的聚类算法。
例如,对于K-means,可以使用MATLAB的`kmeans`函数。
4. 评估聚类结果:通过查看聚类结果,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参数或尝试不同的算法,以确保得到满意的聚类结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说明如何在MATLAB中使用K-means 算法对曲线数据进行聚类:```matlab加载数据(这里假设您已经有了一个名为"curves"的矩阵,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曲线)curves = ...; 从文件或其他来源加载数据数据标准化(可选)curves = (curves - mean(curves)) ./ std(curves);定义聚类数量numClusters = 3;使用K-means进行聚类[cluster_idx, cluster_center] = kmeans(curves, numClusters);绘制结果figure;hold on;colors = 'rgb';for i = 1:numClustersplot(curves(cluster_idx==i, :), [colors(i), colors(i)], 'MarkerFaceColor', colors(i));endplot(cluster_center(:), 'kx', 'MarkerSize', 15, 'LineWidth', 2);hold off;```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示例。
1. 模糊聚类分析模型环境区域的污染情况由污染物在4个要素中的含量超标程度来衡量。
设这5个环境区域的污染数据为1x =(80, 10, 6, 2), 2x =(50, 1, 6, 4), 3x =(90, 6, 4, 6), 4x =(40, 5, 7, 3), 5x =(10, 1, 2, 4). 试用模糊传递闭包法对X 进行分类。
解 :由题设知特性指标矩阵为: *80106250164906464057310124X ⎡⎤⎢⎥⎢⎥⎢⎥=⎢⎥⎢⎥⎢⎥⎣⎦数据规格化:最大规格化'ij ijjx x M =其中: 12max(,,...,)j j j nj M x x x =00.8910.860.330.560.10.860.6710.60.5710.440.510.50.110.10.290.67X ⎡⎤⎢⎥⎢⎥⎢⎥=⎢⎥⎢⎥⎢⎥⎣⎦构造模糊相似矩阵: 采用最大最小法来构造模糊相似矩阵55()ij R r ⨯=,10.540.620.630.240.5410.550.700.530.620.5510.560.370.630.700.5610.380.240.530.370.381R ⎡⎤⎢⎥⎢⎥⎢⎥=⎢⎥⎢⎥⎢⎥⎣⎦利用平方自合成方法求传递闭包t (R )依次计算248,,R R R , 由于84R R =,所以4()t R R =210.630.620.630.530.6310.560.700.530.620.5610.620.530.630.700.6210.530.530.530.530.531R ⎡⎤⎢⎥⎢⎥⎢⎥=⎢⎥⎢⎥⎢⎥⎣⎦,410.630.620.630.530.6310.620.700.530.620.6210.620.530.630.700.6210.530.530.530.530.531R ⎡⎤⎢⎥⎢⎥⎢⎥=⎢⎥⎢⎥⎢⎥⎣⎦=8R选取适当的置信水平值[0,1]λ∈, 按λ截矩阵进行动态聚类。
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的MATLAB代码我做毕业论文时需要模糊C-均值聚类,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这个,分享给大家:FCM算法的两种迭代形式的MATLAB代码写于下,也许有的同学会用得着:m文件1/7:function[U,P,Dit,Cluter_Re,Obj_Fcn,iter]=fuzzycm(Data,C,plot flag,M,epm)%模糊C均值聚类FCM:从随机初始化划分矩阵开始迭代%[U,P,Dit,Cluter_Re,Obj_Fcn,iter]=fuzzycm(Data,C,plotflag,M, epm)%输入:%Data:N某S型矩阵,聚类的原始数据,即一组有限的观测样本集,%Data的每一行为一个观测样本的特征矢量,S为特征矢量%的维数,N为样本点的个数%C:聚类数,1%plotflag:聚类结果2D/3D绘图标记,0表示不绘图,为缺省值%M:加权指数,缺省值为2%epm:FCM算法的迭代停止阈值,缺省值为1.0e-6%输出:%U:C某N型矩阵,FCM的划分矩阵%P:C某S型矩阵,FCM的聚类中心,每一行对应一个聚类原型%Dit:C 某N型矩阵,FCM各聚类中心到各样本点的距离,聚类中%心i到样本点j的距离为Dit(i,j)%Cluter_Re:聚类结果,共C行,每一行对应一类%Obj_Fcn:目标函数值%iter:FCM算法迭代次数%Seealo:fuzzyditma某rowffcmplotifnargin<5epm=1.0e-6;endifnargin<4M=2;endifnargin<3plotflag=0;end[N,S]=ize(Data);m=2/(M-1);iter=0;Dit(C,N)=0;U(C,N)=0;P(C,S)=0;%随机初始化划分矩阵U0=rand(C,N);U0=U0./(one(C,1)某um(U0));%FCM的迭代算法whiletrue%迭代计数器iter=iter+1;%计算或更新聚类中心PUm=U0.^M;P=Um某Data./(one(S,1)某um(Um'))';%更新划分矩阵Ufori=1:C forj=1:NDit(i,j)=fuzzydit(P(i,:),Data(j,:));endendU=1./(Dit.^m.某(one(C,1)某um(Dit.^(-m))));%目标函数值:类内加权平方误差和ifnargout>4|plotflagObj_Fcn(iter)=um(um(Um.某Dit.^2));end%FCM算法迭代停止条件ifnorm(U-U0,Inf)U0=U;end%聚类结果ifnargout>3re=ma某rowf(U);forc=1:Cv=find(re==c);Cluter_Re(c,1:length(v))=v;endend%绘图ifplotflagfcmplot(Data,U,P,Obj_Fcn);endm文件2/7:function[U,P,Dit,Cluter_Re,Obj_Fcn,iter]=fuzzycm2(Data,P0,pl otflag,M,epm)%模糊C均值聚类FCM:从指定初始聚类中心开始迭代%[U,P,Dit,Cluter_Re,Obj_Fcn,iter]=fuzzycm2(Data,P0,plotflag, M,epm)%输入:Data,plotflag,M,epm:见fuzzycm.m%P0:初始聚类中心%输出:U,P,Dit,Cluter_Re,Obj_Fcn,iter:见fuzzycm.m%Seealo:fuzzycmifnargin<5epm=1.0e-6;endifnargin<4M=2;endifnargin<3plotflag=0;end[N,S]=ize(Data);m=2/(M-1);iter=0;C=ize(P0,1);Dit(C,N)=0;U(C,N)=0;P(C,S)=0;%FCM的迭代算法whiletrue%迭代计数器iter=iter+1;%计算或更新划分矩阵Ufori=1:Cforj=1:NDit(i,j)=fuzzydit(P0(i,:),Data(j,:));endendU=1./(Dit.^m.某(one(C,1)某um(Dit.^(-m))));%更新聚类中心PUm=U.^M;P=Um某Data./(one(S,1)某um(Um'))';%目标函数值:类内加权平方误差和ifnargout>4|plotflagObj_Fcn(iter)=um(um(Um.某Dit.^2));end%FCM算法迭代停止条件ifnorm(P-P0,Inf)%聚类结果ifnargout>3re=ma某rowf(U);forc=1:Cv=find(re==c);Cluter_Re(c,1:length(v))=v;endend%绘图ifplotflagfcmplot(Data,U,P,Obj_Fcn);endm文件3/7:functionfcmplot(Data,U,P,Obj_Fcn)%FCM结果绘图函数%Seealo:fuzzycmma某rowfellipe[C,S]=ize(P);re=ma某rowf(U);tr='po某某+d^v><.h>figure(1),plot(Obj_Fcn)title('目标函数值变化曲线','fontize',8)%2D绘图ifS==2 figure(2),plot(P(:,1),P(:,2),'r'),holdonfori=1:Cv=Data(find(re==i),:);plot(v(:,1),v(:,2),tr(rem(i,12)+1))ellipe(ma某(v(:,1))-min(v(:,1)),...ma某(v(:,2))-min(v(:,2)),...[ma某(v(:,1))+min(v(:,1)),...ma某(v(:,2))+min(v(:,2))]/2,'r:')endgridon,title('2D聚类结果图','fontize',8),holdoffend%3D绘图ifS>2figure(2),plot3(P(:,1),P(:,2),P(:,3),'r'),holdonfori=1:Cv=Data(find(re==i),:);plot3(v(:,1),v(:,2),v(:,3),tr(rem(i,12)+1))ellipe(ma某(v(:,1))-min(v(:,1)),...ma某(v(:,2))-min(v(:,2)),...[ma某(v(:,1))+min(v(:,1)),...ma某(v(:,2))+min(v(:,2))]/2,...'r:',(ma某(v(:,3))+min(v(:,3)))/2)endgridon,title('3D聚类结果图','fontize',8),holdoffendm文件4/7:functionD=fuzzydit(A,B)%模糊聚类分析:样本间的距离%D=fuzzydit(A,B)D=norm(A-B);m文件5/7:functionmr=ma某rowf(U,c)%求矩阵U每列第c大元素所在行,c的缺省值为1%调用格式:mr=ma 某rowf(U,c)%Seealo:addrifnargin<2c=1;endN=ize(U,2);mr(1,N)=0;forj=1:Naj=addr(U(:,j),'decend');mr(j)=aj(c);endm文件6/7:functionellipe(a,b,center,tyle,c_3d)%绘制一个椭圆%调用:ellipe(a,b,center,tyle,c_3d)%输入:%a:椭圆的轴长(平行于某轴)%b:椭圆的轴长(平行于y轴)%center:椭圆的中心[某0,y0],缺省值为[0,0]%tyle:绘制的线型和颜色,缺省值为实线蓝色%c_3d:椭圆的中心在3D空间中的z轴坐标,可缺省ifnargin<4tyle='b';endifnargin<3|iempty(center)center=[0,0];endt=1:360;某=a/2某cod(t)+center(1);y=b/2某ind(t)+center(2);ifnargin>4 plot3(某,y,one(1,360)某c_3d,tyle)eleplot(某,y,tyle)endm文件7/7:functionf=addr(a,trort)%返回向量升序或降序排列后各分量在原始向量中的索引%函数调用:f=addr(a,trort)%trort:'acend'or'decend'%defaulti'acend'%--------e某ample--------%addr([4512])returnan:%[3412]。
23. 模糊聚类分析原理及实现聚类分析,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所给定对象,按照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区分和分类的过程。
传统的聚类分析是一种硬划分,它把每个待识别的对象严格地划分到某个类中,具有非此即彼的性质,这种分类的类别界限是分明的。
随着模糊理论的建立,人们开始用模糊的方法来处理聚类问题,称为模糊聚类分析。
由于模糊聚类得到了样本数与各个类别的不确定性程度,表达了样本类属的中介性,即建立起了样本对于类别的不确定性的描述,能更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
本篇先介绍传统的两种(适合数据量较小情形,及理解模糊聚类原理):基于择近原则、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方法。
(一)预备知识一、模糊等价矩阵定义1 设R=(r ij )n ×n 为模糊矩阵,I 为n 阶单位矩阵,若R 满足 i) 自反性:I ≤R (等价于r ii =1); ii) 对称性:R T =R;则称R 为模糊相似矩阵,若再满足iii) 传递性:R 2≤R (等价于1()nik kj ij k r r r =∨∧≤)则称R 为模糊等价矩阵。
定理1 设R 为n 阶模糊相似矩阵,则存在一个最小的自然数k(k <n ), 使得R k 为模糊等价矩阵,且对一切大于k 的自然数l ,恒有R l =R k . R k 称为R 的传递闭包矩阵,记为t(R). 二、模糊矩阵的λ-截矩阵定义2 设A =(a ij )n ×m 为模糊矩阵,对任意的λ∈[0,1], 作矩阵()()ij n mA a λλ⨯=其中,()1, 0, ij ijij a aa λλλ≥⎧=⎨<⎩称为模糊矩阵A 的λ-截矩阵。
显然,A λ为布尔矩阵,且其等价性与与A 一致。
意义:将模糊等价矩阵转化为等价的布尔矩阵,可以得到有限论域上的普通等价关系,而等价关系是可以分类的。
因此,当λ在[0,1]上变动时,由A λ得到不同的分类。
若λ1<λ2, 则A λ1≥A λ2, 从而由A λ2确定的分类是由A λ1确定的分类的加细。
如果要讨论MATLAB中的聚类和异常点剔除,需要先从简单的介绍开始,然后逐渐深入,细致地探讨这个主题。
1. 介绍MATLAB聚类的基本概念MATLAB是一款用于数学建模、仿真和数据分析的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聚类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结构,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分析和决策。
2. 聚类中的异常点在进行聚类分析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异常点,它们的特征与其他数据明显不同,可能会对聚类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对这些异常点进行剔除,以保证聚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MATLAB提供了多种方法来识别和处理异常点,如基于数据分布的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等。
3. MATLAB如何进行异常点剔除在MATLAB中,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来识别和剔除异常点。
其中,基于聚类的异常点识别方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式。
通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异常点单独划分为一个类别,然后根据其特征进行剔除或修正。
还可以结合数据可视化工具,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直观地展示异常点的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MATLAB中的聚类和异常点剔除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实用的主题。
在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数据进行聚类和异常点处理的情况。
掌握了MATLAB中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和回顾:在本文中,我们从MATLAB聚类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然后重点讨论了聚类中的异常点剔除问题。
通过对MATLAB中处理异常点的方法和个人观点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为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指定的主题文字:"MATLAB"、"聚类"、"异常点"。
(文章字数超过3000字,此处不再统计。
matlab 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Matlab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它将相似的数据对象归为同一类,不同的数据对象则被归入不同的类别。
聚类算法可用于许多领域,如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和生物信息学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不知道聚类中心个数的情况。
今天我们将探讨如何在Matlab中应用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
一、K-means算法简介K-means算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之一,它基于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来判断彼此之间的距离,并将相似度高的数据对象归为同一类别。
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1. 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通常随机选择。
2. 将数据对象分配到各个聚类中心所在的类别。
3. 更新聚类中心,计算每个聚类中心的新坐标。
4. 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收敛。
二、确定聚类数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无法事先确定聚类中心的个数。
如果确定的聚类中心个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可能导致聚类结果的不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称为“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
三、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试图在不事先指定聚类中心个数的情况下,自动确定最佳的聚类中心个数。
以下是一种基于K-means算法的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1. 选择一个合适的初始聚类中心个数K。
2. 使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
3. 在聚类结果中计算每个聚类的质量指标,如紧密度和分离度。
4. 根据质量指标,评估当前的聚类质量,并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聚类中心个数。
5. 如果需要增加或减少聚类中心个数,则迭代上述步骤。
6. 当聚类质量满足我们的预期或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停止迭代,获得最佳的聚类结果。
四、在Matlab中实现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在Matlab中,可以使用clusterdata函数实现无聚类数的聚类算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Matlabdata = rand(100, 3); 随机生成100个数据样本,每个样本有3个维度eva = evalclusters(data, 'kmeans', 'CalinskiHarabasz', 'KList', [1:10]); 使用Calinski-Harabasz指数作为质量指标,选择聚类中心个数的范围为1到10optimal_k = eva.OptimalK; 得到最佳聚类中心个数result = kmeans(data, optimal_k); 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在上述代码中,使用clusterdata函数计算最佳聚类中心个数(eva.OptimalK),然后使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
模糊聚类
function c=fuz_hc(a,b)
%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程序
%输入模糊矩阵a,b,输出合成运算结果c
m=size(a,1);n=size(b,2);p=size(a,2);
%错误排除
if size(a,2)~=size(b,1)
disp('输入数据错误!');return;
end
%合成运算
for i=1:m
for j=1:n
for k=1:p
temp(k)=min(a(i,k),b(k,j));
end
c(i,j)=max(temp);
end
end
disp('模糊矩阵a与b作合成运算后结果矩阵c为:'); c
% 求模糊等价矩阵
function r_d=mhdj(r)
[m,n]=size(r);
for i=1:n
for j=1:n
for k=1:n
r1(i,j,k)=min(r(i,k),r(k,j));
end
r1max(i,j)=r1(i,j,1);
end
end
for i=1:n
for j=1:n
for k=1:n
if r1(i,j,k)>r1max(i,j)
r1max(i,j)=r1(i,j,k);
end
end
r_d(i,j)=r1max(i,j);
end
end
%模糊聚类程序
function f=mujl(x,lamda)
%输入原始数据以及lamda的值
if lamda>1
disp('error!') %错误处理
end
[n,m]=size(x);
y=pdist(x);
disp('欧式距离矩阵:');
dist=squareform(y) %欧氏距离矩阵
dmax=dist(1,1);
for i=1:n
for j=1:n
if dist(i,j)>dmax
dmax=dist(i,j);
end
end
end
disp('处理后的欧氏距离矩阵,其特点为每项元素均不超过1:');
sdist=dist/dmax %使距离值不超过1
disp('模糊关系矩阵:');
r=ones(n,n)-sdist %计算对应的模糊关系矩阵
t=mhdj(r);
le=t-r;
while all(all(le==0)==0)==1 %如果t与r相等,则继续求r乘以r r=t;
t=mhdj(r);
le=t-r;
end
disp('模糊等价矩阵为:')
t
for i=1:n
k=1;
for j=1:n
if t(i,j)>=lamda
group(i,k)=j;
k=k+1;
end
end
end
disp('聚类结果如下(数字0为自动填充数据,不是样本序号):') group(1,:)
for i=2:n
k=0;
for j=1:i-1
if all(group(i,:)==group(j,:))==1 %两行值完全相等,不输出k=1;break;
end
end
if k==0
disp(group(i,:)) %仅输出不重复的分类
end
end
%模糊聚类程序
function f=mujl(x,lamda)
%输入原始数据以及lamda的值
if lamda>1
disp('error!') %错误处理
end
[n,m]=size(x);
xmax=max(x);xmin=min(x);
x=(x-xmin(ones(n,1),:))./(xmax(ones(n,1),:)-xmin(ones(n,1),:))
y=pdist(x);
disp('欧式距离矩阵:');
dist=squareform(y) %欧氏距离矩阵
dmax=dist(1,1);
for i=1:n
for j=1:n
if dist(i,j)>dmax
dmax=dist(i,j);
end
end
end
disp('处理后的欧氏距离矩阵,其特点为每项元素均不超过1:');
sdist=dist/dmax %使距离值不超过1
disp('模糊关系矩阵:');
r=ones(n,n)-sdist %计算对应的模糊关系矩阵
t=mhdj(r);
le=t-r;
while all(all(le==0)==0)==1 %如果t与r相等,则继续求r乘以r r=t;
t=mhdj(r);
le=t-r;
end
disp('模糊等价矩阵为:')
t
for i=1:n
k=1;
for j=1:n
if t(i,j)>=lamda
group(i,k)=j;
k=k+1;
end
end
end
disp('聚类结果如下(数字0为自动填充数据,不是样本序号):') group(1,:)
gru_val=1;
for i=2:n
k=0;
for j=1:i-1
if all(group(i,:)==group(j,:))==1 %两行值完全相等,不输出k=1;break;
end
end
if k==0
disp('第i类样本序号:'),i
gru_val=gru_val+1;
disp(group(i,:)) %仅输出不重复的分类
end
end
gru_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