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案
这个教案的核心问题:如何让学生从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的阅读中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一、引言(约200字)
名著导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概括和重点提炼名著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易读、更的方式来接触经典文学作品。然而,在使用名著导读教材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产生了隔膜,他们难以真正理解、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情感内涵。本文将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朝花夕拾》这部名著导读教材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二、认识隔膜(约500字)
隔膜是指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产生的距离感,他们往往难以从作品中获得真正的阅读和情感体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缺乏基础知识和对作品的自主阅读等是主要因素。我们要认识隔膜问题的严峻性和影响,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认识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约5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35篇作品。这本名著导读教材通过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提炼和概括,以及注释和导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感受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于学生而言,《朝花夕拾》是一本较易读的名著导读教材,但他们往往难以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共鸣。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助力他们真正汲取鲁迅先生的思想精髓,是本文的重要目标。
四、培养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能力(约1000字)
1. 通过导读和注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先通读全文,再注重细读,理解和感受鲁迅先生文章的背景、内涵和情感。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最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学生能用思维导图阅读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这种阅读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生能用批注式阅读法赏析文章的精彩片段,能从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或文章的难点,学会搜集资料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名著的兴趣,消除与名著经典的隔阂。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阅读法和批注式阅读法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课下注释,学会网上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手段:微课、多媒体、学案
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前置学习:
1.观看《阿长与山海经》的微课、完成学案、并上传心得;
2.同学们回家搜集《朝花夕拾》的资料,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3.网上搜集以上两篇文章的背景介绍,梳理文章写了哪些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画出思维导图;
4.阅读2篇文章,对精彩片段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小院士时间:预学3分钟
一位小主持介绍《朝花夕拾》大概的内容背景与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
学生评价
老师点评
导入:同学们,巨星的陨落,却带给我们永恒的光辉,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进《朝花夕拾》,缅怀这位文学巨匠。
二、共学:《阿长与山海经》
课前,我们已经阅读了《阿长与山海经》,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情呢?(学生答)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方便学生记忆文章内容
(同学们拿着自己预先做的《阿长与山海经》的概括文章几件事的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目标
1.明确阅读整本书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学生学会在默读中快速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以《朝花夕拾》为例,树立整本书阅读意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书中提出的自己也遇到的社会或生活中的问题;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如何克服阅读障碍。
3.通过整本书的导读,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对名著阅读的深层兴趣。
教学重难点
以《朝花夕拾》为例,树立整本书阅读意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通过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和烦恼,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用默读法阅读《五猖会》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书中提出的自己也遇到的社会或生活中的问题;在《狗·猫·鼠》的阅读中学会如何克服阅读障碍。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实践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预计用时:5分钟,设计目的:明确经典读起来确实有隔膜,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消除。)在课堂的开始,老师想先了解了解同学们,调查一下同学们平时的读书情况。
问题1: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
选择以下类型中最喜欢、最愿意去读的一种类型,举手示意。
PPT出示:
网络小说:《斗罗大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漫画:《知音漫客》
恐怖悬疑:《十宗罪》
经典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问题2:阅读名著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可以随意吐槽。(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问题3:同学们一般阅读“名著导读”推荐篇目的出发点是什么?(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使用圈点勾画、跳读法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
3.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思想,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2.用跳读、圈点勾画法,探究鲁迅的童年生活。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导入专题
师: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初读名著,整体感知
1.名著题解
师: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
预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内容概述
师: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说一说,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师指名回答)
预设
课件出示: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增强阅读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一个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么,虽死犹生的“他”究竟是谁呢?(鲁迅)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生死存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像投枪,像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让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看了闻风丧胆。林语堂先生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鲁迅先生自己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要认识鲁迅其人,我们需要研读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前段时间,大家已经粗略的读过这本书,今天,我们一起来透过《朝花夕拾》,认识鲁迅笔下的人物。
二、走近人物,理解形象:
(一)考考你1、《朝花夕拾》的体裁是什么?原名叫什么?“朝花夕拾”的含义是什么?
2、你知道《朝花夕拾》包含哪些文章吗?
《《朝花夕拾》_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作业设计方案
一、背景介绍
《朝花夕拾》是中国摩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鲁迅先生所著。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奇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然而,由于其语言古旧,内容抽象,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产生了与经典的隔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我们设计了以下作业方案。
二、作业目标
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时代背景;
2. 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语言和意象;
4. 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朝花夕拾》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鲁迅及其时代背景,为后续的进修做好准备。
2. 教室讲解:老师对《朝花夕拾》的内容、主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朝花夕拾》中的经典语言和意象,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4.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和评判,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作业要求
1. 作业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语言通顺,逻辑清晰;
2. 要求结合教室讲解和分组讨论的内容,深入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语言和意象;
3. 要求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展示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评分标准
1. 内容完备:包括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对经典语言和意象的分析;
2. 表达流畅:语言通顺,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3. 观点奇特:能够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展示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朝花夕拾》_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作业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一、主题背景介绍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百态风情。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之间的隔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作品中,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思想和文学风格;
2. 理解《朝花夕拾》散文集的结构和主题;
3. 提高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节课:介绍《朝花夕拾》及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第二节课:讲解《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结构,重点分析几篇经典散文;
3. 第三节课:进行课堂互动,讨论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4. 第四节课:组织学生就《朝花夕拾》中的一个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呈现《朝花夕拾》的内容;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作业和写作任务,巩固学习成果;
4. 现场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感受《朝花夕拾》中的人文情怀。
五、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作业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阅读笔记、读后感、作文等;
3. 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朝花夕拾》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课件:包括介绍《朝花夕拾》的PPT、鲁迅生平资料等;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文本细节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式探究学习。
2.帮助学生养成圈画、批注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3.通过对《朝花夕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探究鲁迅文学的兴趣。
(二)学习要素
1.“学贵有疑”,学习问题式探究学习法。
2.以圈画关键词句、对人物形象和作者思想情感进行批注的方式来提取信息,了解大意。
3.学会以一带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建议
鲁迅可以说是中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让无数学子又爱又恨。在过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阅读过鲁迅的散文诗《好的故事》,了解了晚辈及进步青年眼中的鲁迅,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虽死犹生(《有的人》)。这样的描述对于学生而言,鲁迅的形象是高大、正直、严肃的,值得尊敬,但有些距离感。《朝花夕拾》作为鲁迅自述的心理历程,正是一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鲁迅、亲近历史的“大家小书”。
《朝花夕拾》是七年级“名著导读”的第一本,导读的标题是“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在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这本书的导读标题是“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标题的改变足见编者的良苦用心——拉进青少年和经典名著之间的距离。可见,在编者的课程框架中,本篇导读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因此,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应该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朝花夕拾》的隔膜主要有四:第一,《朝花夕拾》写于白话文尚未纯熟之时,许多文字表述对当前的学生而言显得比较生疏;第二,书中描述时代背景和当下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差异;第三,这是一本散文集,情节性较弱,吸引力不强。第四,也是最主要的和最深层次的隔阂:鲁迅深邃思想以及表达思想的方法较难理解。所以本课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消除这些方面的隔阂,让学生亲近经典,亲近大师,亲近历史。
教师姓名×××单位
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
册
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部编教材
课题名称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难点名称探究《朝花夕拾》内容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
分析为什么
难
《朝花夕拾》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
判,理解作品这个思想还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
分析为什么
难
学生刚进入七年级,也刚进入青春期,生活阅历比较
少,对今后的人生路比较茫然。同时他们对鲁迅先生
所知不多,对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有隔膜,学生阅读
整本书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朝花夕拾》学生似乎
能读懂,又似乎读不懂,然而课时有限,不可能带领
学生逐篇细读,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对整
本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难点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运用合作探究法与交流分享法鼓
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
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
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探究鲁迅的童年及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2.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重点难点】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探究鲁迅的童年及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2.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识作家作品
1.作者名片
请简要地回忆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预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作品简介
(1)《朝花夕拾》是怎样的一本书,你能解释一下书名的含义吗?
预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文章。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使用圈点勾画、跳读法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
3.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思想,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2.用跳读、圈点勾画法,探究鲁迅的童年生活。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导入专题
师: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初读名著,整体感知
1.名著题解
师: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
预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内容概述
师: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说一说,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师指名回答)
预设
课件出示: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