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RC(1994)家禽营养需要标准
- 格式:xlsx
- 大小:24.14 KB
- 文档页数:4
蛋鸡维生素需要量(每千克饲料中含量)营养成分0~6周龄7~20周龄产蛋鸡种母鸡维生素A 1500 1500 4000 4000维生素D3 200 200 500 500维生素E 10 5 10 10维生素K 0.5 0.5 0.5 0.5硫胺素(毫克)1.8 1.3 2.0 2.0 B1核黄素(毫克)3.6 1.8 5.0 5.0 B2泛酸(毫克)10 10 22 12烟酸(毫克)30 11 20 20吡哆醇(毫克) 3 3 3 4.5 B6生物素(毫克)0.15 0.1 0.15 0.20胆碱(毫克1300 500 500 500叶酸(毫克)0.60 0.30 0.30 0.45维生素B12(毫克)0.009 0.003 0.004 0.004*胆碱在7~14周龄为900毫克维生素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来源:国际畜牧网-《养殖技术顾问》时间:2009-10-13 点击: 976维生素在蛋鸡配合饲料中比重很小,但其对机体的健康及免疫力有着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1维生素A维生素A在维持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蛋鸡的免疫力。
在试验中发现,足量的维生素A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起增强作用,全价配合料中适宜的添加量是9000-12000国际单位/千克。
给鸡过剩水平维生素A(有的提高几倍)能补偿前期维生素A缺乏时造成的种鸡孵化率降低、运动失调、失明、产蛋率下降等免疫机能低下的影响。
2维生素D产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壳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受钙和维生素D的影响最大。
全价配合饲料中维生素D适宜的添加量是2000-4000国际单位/千克。
饲料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时,产蛋鸡1星期内即开始发病,如佝偻病、产薄壳蛋、种鸡孵化率降低等。
已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对维生素D缺乏反应敏感,减蛋幅度大,损失严重。
产蛋鸡对钙适宜的需要量是3%-4%,但生产实践表明,即使钙供给充足,破蛋问题仍十分严重,如果额外补充1-2倍的维生素D能够很好解决钙吸收问题,有效改善蛋壳质量。
禽的能量需要一般用析因法确定。
根据析因原理, 产蛋禽的能量需要分为维持、产蛋和体增重几部分。
(一)、维持能量需要根据代谢体重估计维持代谢能需要 MEm=K1BW0.75K1 为每千克代谢体重代谢能的需要 (kJ/Kg) ,BW0.75为代谢体重 (kg) NRC ( 1994 )建议,蛋鸡的每千克代谢体重的维持代谢能需要平均为 460(300-550)kJ 。
维持能量需要也可以根据基础代谢估计。
即:维持代谢能需要MEm=KbBW0.75 /KmKb 为单位代谢体重的基础代谢能量需要,成年母鸡每千克代谢体重需要一般为 345kJ ; Km 为维持代谢能转化为维持净能的效率,一般在0.8-0.82 。
(二)、产蛋的能量需要根据蛋重、蛋的能量含量和产蛋率计算产蛋能量需要( MEe )=K2W0E0 /keW0 为每枚蛋的总重量( kg ), E0 为蛋的能量含量( kJ/kg ),K2 为产蛋率, Ke 为产蛋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代谢能用于蛋中沉积的能量总效率一般在 0.58-0.86 。
(三)、卵巢的发育和体组织变化的能量需要卵巢发育和体组织变化的代谢能需要 ME0 =E1Wc/K4Wc 为每天卵巢发育和体组织的变化量, E1 为体组织和卵巢组织的能量含量,K4 为代谢能转化成净能的效率,代谢能用于卵巢和体组织沉积的效率一般在 0.58-0.86。
(四)、产蛋禽能量的总需要1 、析因法ME = MEm + MEe ± ME0当体组织增加时, ME0 用 “ + ” ;当体组织和卵巢减少时用 “ - ” 。
按析因法估计能量需要的常规计算为:一只成年母鸡的基础代谢为每千克代谢体重(BW0.75)83Kcal(345kJ)NE/ 天。
以0.8 作为代谢能用于维持的利用率, 也有用0.82 为系数的, 则每天每千克代谢体重所需能量为430kJ ME 。
那么,1.8Kg 重的母鸡基础代谢为 430 × (1.8) 0.75 =670kJ ME/ 天。
营养指标 Nutrient单位 Unit 0周龄~8周龄0wks~8wks9周龄~18周龄9wks~18wks19周龄~开产19wks~onset of lay代谢能ME MJ/kg(Mcal/kg)11.91(2.85)11.70(2.80)11.50(2.75)粗蛋白 CP%1915.517蛋白能量比CP/ME g/MJ(g/Mcal)15.95(66.67)13.25(55.30)14.78(61.82)赖氨酸能量比Lys/ME g/MJ(g/Mcal)0.84(3.51)0.58(2.43)0.61(2.55)钙 Ca%0.90.82总磷 Total P%0.70.60.55非植酸磷 Nonphytate P%0.40.350.32钠Na%0.150.150.15铁Fe mg/kg806060锌Zn mg/kg604080铜Cu mg/kg868锰Mn mg/kg604060碘I mg/kg0.350.350.35硒Se mg/kg0.30.30.3赖氨酸 Lys%10.680.7蛋氨酸 Met%0.370.270.34蛋氨酸+胱氨酸Met + Cys%0.740.550.64苏氨酸 Thr%0.660.550.62色氨酸 Trp%0.20.180.19精氨酸 Arg% 1.180.98 1.02亮氨酸Leu% 1.27 1.01 1.07异亮氨酸 Ile%0.710.590.6苯丙氨酸Phe%0.640.530.54苯丙氨酸+酪氨酸Phe + Tyr% 1.180.981组氨酸 His%0.310.260.27脯氨酸Pro%0.50.340.44缬氨酸Val%0.730.60.62甘氨酸+丝氨酸Gly + Ser%0.820.680.71亚油酸 Linoleic acid,%111维生素A Vitamin A IU/kg400040004000维生素D Vitamin D IU/kg800800800维生素E VitaminE IU/kg1088维生素K Vitamin K mg/kg0.50.50.5硫胺素Thiamin mg/kg 1.8 1.3 1.3核黄素 Riboflavin mg/kg 3.6 1.8 2.2泛酸Pantothenic acid mg/kg101010烟酸Niacin mg/kg301111吡哆醇Pyridoxine mg/kg333生物素Biotin mg/kg0.150.10.1叶酸Folic acid mg/kg0.550.250.25维生素B12 Vitamin B12mg/kg0.010.0030.004胆碱 Choline mg/kg1300900500表1.1 蛋鸡(0-开产)营养需要。
猪鸡氨基酸需要量和理想氨基酸模式自ARC(1981)提出理想氨基酸模式建议以来,该理想模式近年来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Wang和Fuller,1989,1990;Fuller等,1989;Chung和Baker,1992a)。
许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通过猪理想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试图对该理想氨基酸模式进行修改以使其适合本国的饲养体系。
Wang和Fuller(1989)对ARC(1981)理想蛋白质进行了重新评估和改进。
然而Wang和Fuller(1989)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既不包括精氨酸也不包括组氨酸(Chung和Baker,1992b)。
Baker和Chung(1992)及Friesen(1994)分别对仔猪及生长肥育猪的理想蛋白质概念进行了广泛的综述。
理想蛋白质概念在日粮配合中的好处是,所有氨基酸的需要量均以赖氨酸为基础。
表1总结了Chung和Baker(1992b)提出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以及NRC(1998)所综述的相对于赖氨酸的各氨基酸需要量比例。
对于理想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实际比例,各研究结果之间尚存在差异。
例如NRC(1998)对猪氨基酸需要量的建议值,除色氨酸、苏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外,均略低于ARC(1981)的建议值。
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提出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估测值进行比较后发现,90年代提出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中苏氨酸相对于赖氨酸的比例升高了5 %(由60 %提高至65 %)。
表1猪各生长阶段理想氨基酸模式在有关仔猪的文献中,Qwen等(1995b)研究表明,27.5 %的蛋氨酸(相对于赖氨酸的比例)使4~15 kg仔猪的生产性能最佳。
但未证实其他氨基酸的比例。
Bergstrom等(1995)在对早期隔离断奶(SEW)仔猪适宜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的研究中,将两种不同赖氨酸水平(1.15 %和1.5 %)日粮的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由50 %提高至75 %,结果猪对此变化有反应。
Cho等(1998)在14日龄仔猪中亦观察到相似的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51.5 %)。
鹅的饲料配制技术与原料选择要点我国是世界上养鹅历史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
据历史考证,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鹅的驯化和饲养,2007年我国鹅的饲养量超过7亿只,约占世界的92%。
近年来,养鹅业发展突飞猛进,出现养鹅集约化饲养场和专业户,鹅的饲料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关注鹅饲料营养的均衡。
但目前,市场上专门为鹅集约化生产所提供的配合饲料不多,大部分饲料生产商是根据鸭的饲料营养水平进行简单的调整,而养殖户则干脆直接饲喂肉鸭料,集约化生产条件下肉鹅营养需求及饲料配制技术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国内对鹅的营养与饲料研究较多的学者有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侯水生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杨琳教授等。
1鹅的营养生理特点鹅是杂食性禽类,其祖先生活在河、湖之滨,主要以水生和陆生植物为食,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比较强,究其原因,鹅的消化器官十分发达。
一方面,鹅食管膨大部较宽,富有弹性,可容纳较多的饲料;第二,有强有力的肌胃肌肉层,收缩力约为25.3-37.3千帕,大约为鸡的2倍,所以,鹅靠肌胃的巨大的收缩力和食人砂砾的帮助,能磨碎粗纤维物质;第三,鹅肠道较长,总长度达到250-365cm,约为体长的10倍,而且具有一对发达的盲肠,为粗纤维的消化吸收提供了场所。
2鹅的营养需要鹅的营养需要研究甚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蛋白质及部分氨基酸如Met、Lys和钙、磷等矿物质,而维生素、微量元素需要几乎没有报道。
2.1能量、粗蛋白质需求家禽“为能而食”,在一定的有效能量浓度范围内,且其他营养成分平衡的条件下,家禽自身可调节采食量来满足其能量需要。
有研究发现仔鹅早期生长阶段能量需求水平较高,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比蛋白水平更重要;40-60日龄鹅消化粗纤维能力增强,可供给较低营养水平的配合料,尤其是低蛋白。
一般设计配方为前期低能高蛋白,后期低蛋白高能符合鹅的生长发育规律,满足其营养需要。
美国NRC(1994)生长鹅饲养标准中推荐,0-4周龄粗蛋白质为20%:4周龄后粗蛋白质为l5%。
美国NRC(1994)建议的鸭的营养需要量(摘编)1.美国NRC(1994)建议的北京白鸭日粮中营养物质需要量(干物质=90%) ─────────┬────┬────┬────┬────营养物质│ 单位│0~2周龄│2~7周龄│种鸭─────────┼────┼────┼────┼────代谢能│ MJ/kg│ 12.13│ 12.55│12.13─────────┼────┼────┼────┼────蛋白质和氨基酸:││││粗蛋白质│ (%) │ 22 │ 16 │ 15精氨酸│ (%) │ 1.1 │ 1.0 │异亮氨酸│ (%) │ 0.63 │ 0.46 │ 0.38亮氨酸│ (%) │ 1.26 │ 0.91 │ 0.76赖氨酸│ (%) │ 0.90 │ 0.65 │ 0.60蛋氨酸│ (%) │ 0.40 │ 0.30 │ 0.27蛋氨酸+胱氨酸│ (%) │ 0.70 │ 0.55 │ 0.50色氨酸│ (%) │ 0.23 │ 0.17 │ 0.14缬氨酸│ (%) │ 0.78 │ 0.56 │ 0.47常量元素:││││钙│ (%) │ 0.65 │ 0.60 │ 2.75氯│ (%) │ 0.12 │ 0.12 │ 0.12镁│(mg/kg) │ 500 │ 500 │ 500非植物磷│ (%) │ 0.40 │ 0.30 │-钠│ (%) │ 0.15 │ 0.15 │ 0.15微量元素││││-锰│(mg/kg) │ 50 │-│-硒│(mg/kg) │ 0.20 │-│-锌│(mg/kg) │ 60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IU/kg) │ 2500 │ 2000 │ 4000维生素D3 │(IU/kg) │ 400 │ 400 │ 900维生素E │(IU/kg) │ 10 │ 10 │ 10维生素K │(mg/kg) │ 0.5 │ 0.5 │ 0.5水溶性维生素:││││尼克酸│(mg/kg) │ 55 │ 55 │ 55泛酸│(mg/kg) │ 11.0 │ 11.0 │ 11.0吡哆酸│(mg/kg) │ 2.5 │ 2.5 │ 3.0核黄素│(mg/kg) │ 4.0 │ 4.0 │ 4.0─────────┴────┴────┴────┴2.美国NRC(1994)建议的北京鸭体重和耗料────┬─────────┬─────────┬─────────│体重(kg) │每周耗料量(kg) │ 累计耗料量(kg)周龄├────┬────┼────┬────┼────┬────│公│母│公│母│公│母────┼────┼────┼────┼────┼────┼────0 │ 0.06 │ 0.06 │ 0.00 │ 0.00 │ 0.00 │ 0.001 │ 0.27 │ 0.27 │ 0.22 │ 0.22 │ 0.22 │ 0.222 │ 0.78 │ 0.74 │ 0.77 │ 0.73 │ 0.99 │ 0.953 │ 1.38 │ 1.28 │ 1.12 │ 1.11 │ 2.11 │ 2.054 │ 1.96 │ 1.82 │ 1.28 │ 1.28 │ 3.40 │ 3.335 │ 2.49 │ 2.30 │ 1.48 │ 1.43 │ 4.87 │ 4.766 │ 2.96 │ 2.73 │ 1.63 │ 1.59 │ 6.50 │ 6.357 │ 3.34 │ 3.06 │ 1.68 │ 1.63 │ 8.18 │ 7.988 │ 3.61 │ 3.29 │ 1.68 │ 1.63 │ 9.86 │ 9.61。
肉鹅营养需要研究进展常斌王润莲庞华琦肖卡近年来全国各地养鹅业发展很快,据报道到2005年,全国鹅存栏量达到10亿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养鹅大国,很多贫困地区把养鹅作为脱贫致富的产业。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养鹅大国,其饲养标准仍然参考美国NRC、前苏联标准,或沿用禽类的标准,由于品种、饲料、环境及饲养条件的不同,造成鹅生长缓慢,产量降低,而且浪费严重。
本文参阅国内外对肉鹅营养需要研究的资料,对生长鹅营养研究作一综述,以进一步促进肉鹅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
1能量及蛋白质营养需要能量(ME)和蛋白质(CP)需要根据其饲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饲养方式分为补饲和集约化饲养,而补饲又分为放牧补饲和舍饲补饲,是传统的饲喂方式。
鹅是唯一能较好利用粗饲料的节粮型家禽,因此补饲可充分发挥鹅采食青饲料的生物学优势,可充分利用农副产品、降低饲料成本。
早期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补饲尤其是放牧补饲的营养需要,表1总结了近十多年我国在这方面做的主要研究。
综上结果,肉鹅在补饲条件下1~4周龄代谢能集中在10.8~12.1 MJ/kg,粗蛋白为18%~20%;5~8周龄ME为11.5~12.18 MJ/kg,CP为16%~18%。
相对于补饲饲养,集约化饲养方式下的研究更多,而且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集约化饲喂将成为未来鹅业研究的主流。
集约化饲喂就是完全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一般添加草粉等粗饲料以适应鹅利用纤维饲料的能力,其规模较大,可机械性操作、全年生产、均衡上市、饲养效率高,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表2总结了近十年来集约化饲养方式下的研究。
综上结果,肉鹅在集约化饲喂条件下1~4周龄代谢能范围集中在11.7~12.9 MJ/kg,CP为18%~21%;5~8周龄ME为10.0~13 MJ/kg,CP为15%~18%。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补饲饲喂或在集约化饲喂条件下,能量和蛋白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这可能与鹅的品种、饲养环境、饲喂方式、饲料组成及饲养管理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