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气象学考研专业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356.47 KB
- 文档页数:2
《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与大气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气象学、农业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农业气象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大气环境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馈作用。
2. 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温度、降水、光照、风等气象因素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这些因素来优化农业生产。
(2)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规律及防御措施:分析干旱、洪涝、霜冻、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的成因,探讨其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和减灾措施。
(3)农业生态环境的气象问题:研究农业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4)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农业气候区划:评估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5)农业小气候及其调控技术:研究农田小气候的形成机制,探讨如何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作物生长。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 实地观测:通过气象站、农田试验站等设施,对农业气象要素进行长期观测。
- 调查研究: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一手资料。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处理,研究农业气象因素对作物的影响。
- 人工气候室试验: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模拟不同的气象条件,研究作物生长响应。
3. 数值模拟法:- 气象模型:利用气象模型模拟大气环流,预测天气变化。
- 农业模型:结合作物生长模型和气象模型,预测作物产量和品质。
4. 统计分析法:- 相关分析:分析农业气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 回归分析:建立农业气象要素与作物产量、品质之间的数学模型。
5. 遥感与GIS技术:-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图像监测农业气象灾害、作物长势等。
- GIS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农业气象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气象学研究生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状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气象学研究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大气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大气层由气体组成,其中包含氮气、氧气、水蒸气等各种成分。
了解大气的分层结构和组成,是我们研究天气现象和气象预报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了解大气的物理性质,例如压强、温度、湿度等,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气象现象的形成机理。
其次,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掌握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观测和收集各种气象要素的数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天气变化和气象特征。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技术,例如气象站的设置和运维,雷达和卫星技术在气象中的应用,以及大气模式的运行和数值模拟方法等。
第三,我们应该关注气候变化和气候预测的研究。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统计学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探索其原因和影响机制,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还应该关注气象灾害的研究和预警工作。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破坏性天气现象,如台风、龙卷风、干旱和暴雨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规律,并开展相应的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公众提供保护和救援的指导。
总之,作为一名气象学研究生,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气候变化和气候预测的研究,以及气象灾害的研究和预警工作。
通过全面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气象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农业气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农业气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气象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分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考研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而农业气象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也是考研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农业气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气象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B. 气象对农田水分管理的影响C. 气象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影响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种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影响最大?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降水答案:A3. 农业气象学中,农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的是以下哪种作物?A. 稻谷B. 小麦C. 玉米D. 大豆答案:C4. 农业气象学中,下列哪种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影响较大?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降水答案:C5. 农业气象学中,下列哪种气象因素对农田水分管理的影响较大?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降水答案:D二、填空题1.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
答案:农业与气象的相互关系2. 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气象对农作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分管理3. 农业气象学中,农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的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玉米、大豆4. 农业气象学中,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与________有密切关系。
答案:湿度5. 农业气象学中,农田水分管理受到________的影响。
答案:降水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气象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分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其中,气象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和降水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不同作物对气象因素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考研复试及调剂办法复试办法1、初、复试成绩各占综合成绩的50%,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笔试、面试、实验或者调研分析技能测试、外语测试等。
3、同等学力考生还应加试(笔试)两门不同于初试科目的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每个科目满分100分。
各科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者方可进入综合成绩排名。
4、复试时间:3月12日-31日。
具体复试内容、时间地点请近期在报考学院网页查询。
5、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2]1358号),考生须缴纳100元复试费,参加复试考生往返路费及食宿费自理,自行安排食宿。
资格审查1、复试时考生应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及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毕业证书入学时交验)进行现场报考资格核查,并提交复印件备查。
2、同等学力考生除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交补修六门本科课程的成绩单(由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结业生可免除)、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原件等相关材料。
提交复印件备查。
3、不符合报名资格者,不予复试。
4、对于任何阶段被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等情况或隐瞒重要信息或通过弄虚作假取得初试、复试及录取资格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体检参加本次复试的考生需在复试期间到校医院体检,具体体检时间待定。
调剂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达到教育部复试分数基本要求并符合调剂规定的,可持接收单位研招办开具的正式接收函到报考学院提交调剂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未达到教育部复试分数基本要求,报考材料不予转出。
新祥旭。
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大气科学;天气;气候;干洁大气;气象要素;酸雨;气温直减率二、填空题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9) 。
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1. 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2.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3.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4. 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第二章辐射一、名词解释题:辐射;辐射通量密度;太阳高度角;可照时数;太阳常数;大气质量数;大气透明度;地球辐射;大气天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时间;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能利用率;光周期现象;大气逆辐射;太阳直接辐射;温室效应二、填空题:1. 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 (1) 。
2. 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 (2) 。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林气象学的定义与任务1. 定义:农林气象学是介于气象学和农学、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善这些条件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2. 任务:(1)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布局农林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气象因素对农林生态环境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探讨气象灾害对农林生产的影响,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4)研究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对策,保障农林生产可持续发展。
(5)开展农林气象观测、实验和研究,为农林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林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研究:(1)气象观测:包括常规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的观测。
(2)生物观测:观测农林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生态环境观测:观测土壤、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
2. 实验研究:(1)田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气象因子处理,研究其对农林作物的影响。
(2)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或人工气候箱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研究其对农林生物的影响。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模拟气象条件与农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预测农林生产变化。
4.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气象因子与农林生产关系的数学模型。
5. 遥感与GIS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农林气象信息。
(2)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气象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林生产的影响。
三、农林气象学的发展简史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农林气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林气象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如作物气象、林业气象、畜牧气象等分支学科的形成。
气象学专业考研主要有哪几个方向每年都会有很多气象学专业的同学选择考研提升学历,那么本专业主要考研方向有哪些呢?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气象学专业考研主要有哪几个方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气象学专业考研方向气象学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徵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本学科主要从事大气—海洋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和海岸气象学方面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对气象科学的前沿基础知识应有广泛的了解,具有坚实的数理、外语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用现代气候学和自然地理学理论从事城市气候与大气环境、全球变化问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毕业后能胜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应用及教学工作。
大气科学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气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人文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是大气科学的二级学科之一。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以物理学、数学、化学、流体力学、无线电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大气现象和过程为研究对象,和气象学各分支相互交叉和渗透;与空间物理、生物地球化学、电波传播学等学科密切结合,支持和扩展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断扩大自身学科研究领域。
近年我国多地连续出现长时间雾霾天气,大气环境已经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国家已经坚定信心重点治理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的问题,所以此专业的毕业生也会得到厚爱。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2.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3.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90°,正西方为90°。
4.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5.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6.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其值为1367瓦/米-2 。
7. 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8. 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9. 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0.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11. 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2 .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13. 地面辐射差额:某时段内,地面吸收的总辐射与放出的有效辐射之差。
1.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与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2015中科院气象学考研(大气物理研究所)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一、学院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大气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
大气所现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所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所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包括: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
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在河北香河、兴隆和吉林通榆设有野外综合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挂靠在大气所。
目前,大气所拥有SGI F4000超级计算机集群服务器系统、一座用于研究城市大气污染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的高325米的气象观测铁塔以及边界层遥感探测系统和中层大气探测系统等设备。
气象学专业研究生气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新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气象专业人才。
1. 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2. 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前景,应具有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气象学是研究气候系统中各种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形成原因及预测的学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二年半—三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外语(4学分)B类:大气问题数值模拟(3学分)偏微分方程数值解(3学分)C类:地球物理流体力学(3学分)大气动力学(3学分)气候动力学(2学分)D类:高等天气学(2学分)中尺度动力学与模拟(2学分)现代气象统计分析(2学分)气候物理学(2学分)海洋动力学(2学分)海气相互作用(2学分)陆面过程(2学分)气象资料同化(2学分)计算地球流体力学(2学分)全球变化科学概论(2学分)大气对流(2学分)(2学分)中层大气过程(2学分)非线性动力学(2学分)(二)博士阶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外语近代大气动力学中的数理基础气候数值模拟大气锋面动力学六、培养方式1.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气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二级学科代码:070601 二级学科名称:气象学一、培养目标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 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一)天气、气候的预测理论与方法;(二)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理论;(三)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四)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五)气象资料同化;(六)气候模式物理过程;(七)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
四、培养方式(培养环节)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810《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象系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适用于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和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减灾三个学科。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大气科学类相关学科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有攻读硕士学位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及考生综合利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大气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含气象学与气候学)。
(2)要求考生具有利用大气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发生在大气中一些物理过程的热力、动力机制的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利用大气科学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大气科学领域相关气象要素的计算能力。
三、考试内容《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十个部分。
(1)气候系统的组成(2)大气静力学(3)大气辐射学(4)大气热力学1(5)大气动力学(6)云雾与降水的物理学(7)天气系统(8)气候的形成(9)气候分类(10)气候变化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气象学部分占80-90分,气候学部分占60-7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试卷题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6分(2)简答题每小题6-8分不等,共40-44分(3)论述推导题每小题10-12分,共20-24分(4)计算题每小题8到10分不等,共36-40分2旗开得胜(5)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
农学考研资料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取农学研究生,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学考研的相关资料,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材1.《植物生理学》(第三版)该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编写,全面介绍了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内容涵盖了植物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激素调控、环境适应等方面。
该教材语言简练,图文并茂,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阅读。
2.《农业昆虫学》(第三版)该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教研室编写,介绍了昆虫的生态学、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
该教材重点介绍了农业昆虫的分类、生活习性、危害和防治等内容,是农学考研必备的教材之一。
3.《作物学》(第二版)该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教研室编写,系统介绍了作物分类、生长发育、生理生态、栽培技术、品质形成等方面的知识。
该教材重点介绍了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作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态、品质形成等内容,是农学考研必备的教材之一。
二、参考书1.《农业生态学》该参考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系编写,介绍了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内容涵盖了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土壤生态学、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等方面。
该参考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农学考研研究生和科研人员阅读。
2.《农业气象学》该参考书由中国农业大学气象学系编写,介绍了农业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内容涵盖了气象要素、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气象预测等方面。
该参考书侧重于气象与农业的关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农学考研研究生和科研人员阅读。
3.《农业遗传学》该参考书由中国农业大学遗传学系编写,介绍了农业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内容涵盖了基因、染色体、基因组、遗传变异、遗传改良等方面。
该参考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农学考研研究生和科研人员阅读。
三、期刊1.《中国农业科学》该期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内容涵盖了作物、畜牧、兽医、渔业、农业经济等方面。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气象学考研专业指导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气象学考研专业指导
810《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象系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适用于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和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减灾三个学科。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大气科学类相关学科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有攻读硕士学位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及考生综合利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大气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含气象学与气候学)。
(2)要求考生具有利用大气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发生在大气中一些物理过程的热力、动力机制的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利用大气科学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大气科学领域相关气象要素的计算能力。
三、考试内容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十个部分。
(1)气候系统的组成
(2)大气静力学
(3)大气辐射学
(4)大气热力学
(5)大气动力学
(6)云雾与降水的物理学
(7)天气系统
(8)气候的形成
(9)气候分类
(10)气候变化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气象学部分占80-90分,气候学部分占60-7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6分
(2)简答题每小题6-8分不等,共40-44分
(3)论述推导题每小题10-12分,共20-24分
(4)计算题每小题8到10分不等,共36-40分
(5)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