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备课回归本质
- 格式:docx
- 大小:15.56 KB
- 文档页数:3
慎思笃行,让备课更具实效“慎思笃行”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
意思是认真思考,务实实践。
这句话用在提升备课实效上也再切合不过了。
正如张化万所言:“要真正做到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张扬,这就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加强课前的备课预设。
只有事先尽可能周密的课堂预设,才可能出现有效的课堂生成。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在不同的教学背景下有不同的要求。
那么,究竟该怎样备好一堂课呢?有说“四备”的,也有说“五备”的,不一而足。
都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备课的原则和方法。
备课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本文试从最朴实的、最传统的、极富生命力的备课流程层面审视我们的课时备课,在教师周而复始的备课劳动中寻找实现备课活动的轻负高效。
1 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
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会偏离方向,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老师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两句话:“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看:“教教材”把教材视为一种标准,“用教材教”是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
一个标准、一个例子就折射出两种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基于教科书、基于课程标准。
“学生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中,成为被不断灌输的容器,他们视教科书的内容为定论的知识,学生的学只是围绕着感知、理解和记诵教科书而展开”。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教材”,教师考虑最多的就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至于“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关注的却不多。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
一、备课要减负学生更需抓实备课,提高备课精度,注重实效。
物理组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不仅增加了授课知识点的分层,也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在哪个环节可以进行展示的的集备,充分将学生主体落实,时时不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课堂教学。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投入度,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课上引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和学习材料,从事例和材料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实践转化和综合应用。
2、充分利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当堂学、当堂测、当日清。
做优课后解惑服务,让疑惑的及时消化,让消化的及时巩固,不留疑惑至明日。
3、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建立,强调从“做中学”获取知识,将实验室搬进了课堂,将实验仪器放在教室内,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验,利用实验解惑遇到的困难,注重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原来每天15分钟,而现在不留作业。
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没有放松,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
们更好有针对性的提升能力,让他们关注科技的魅力,教育他们成为一名关心国家、服务社会的人才。
有效的减负,价值的高效,为国育才,强国有我。
我园地处江阴市华士镇,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我园成为江苏省首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这既是我园课程改革的主要推手,也是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作为管理者,我们不断反思当下的课程,开展了“回归儿童”的课程改革实践,努力让课程回归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回归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
一、在同一主题活动下形成不同的小主题课程游戏化倡导“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核心理念,我们以此来审视我园的课程。
我园原来以江阴市教研室编制的教师指导用书为课程实施蓝本,年级组内教师通过课程审议共同选择、确定即将开展的主题活动,讨论、修改、形成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然后各班按方案实施。
我们也反思,虽然教师在确定主题活动方案时也会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但孩子的主体性并未很好体现,最明显的是没有考虑到各班孩子的实际需求和经验基础。
因此,我们决定打破年级组齐步走的课程样态。
我们以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突破口,先和他们剖析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活动主体定位的偏差。
为了不让他们无所适从,我们又与他们商量在实施经过集体审议的主题活动方案时关注本班孩子的兴趣,选择大部分孩子感兴趣且能持续深入探究的点,形成本班小的主题活动。
例如,在中班“圆圆的东西”主题活动中,中班年级组长就有意识地去观察、捕捉孩子的兴趣。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收集了圆圆的东西,其中有很多瓶盖和杯盖。
一天,伶伶带来了一个杯盖和一张画,这张画上画的是“小猫跳到桌子上去玩,把外公的水杯打翻了,水杯先掉到椅子上,然后掉到地上碎了,只剩下水杯的盖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共鸣,孩子们纷纷说起自己带来的瓶盖和杯盖。
第二天,又有不少孩子带来了瓶盖、杯盖及其故事画,教师制作了一块展板,专门用来展示孩子们的故事画。
随着瓶盖及故事画越来越多,孩子们发现瓶盖有很多种,形状、功能、材质都不一样。
教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已经从带瓶盖转向研究瓶盖,也意识到瓶盖能带给孩子数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种经验的发展,于是决定形成“瓶盖真好玩”的主题活动。
回归教育本真做好“三篇文章”作者:王池元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08期教育其实很简单,但现在各种各样的思潮让我们忽略了教育的本源,而一味形而上地讨论教育的改革。
我认为当下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回归本源,以初始的生命精神去激活现代人的创造激情与智慧,重建现代教育与生活的沛然生气。
本文试着以湖南省攸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去回答教育的本真,以期抛砖引玉。
一、咬紧目标不放松,做好“细节”文章教育的动人之处就在于细节。
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实细节,盯住目标严抓细管是学校必做的功课。
(1)细化奋斗目标。
每所学校高三都有奋斗目标,我校也不例外。
我们要求学生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既要有高考的总分和录取院校的目标,又要有单科成绩的目标;既要有终极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
要求老师心中有明确的培优辅差对象与目标,分类帮扶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细抓教学质量。
抓质量首先要抓课堂。
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校制订了《攸县一中高效课堂条例》,大力推行“三五”课堂模式。
“三”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旨。
“五”指的是课堂操作五个环节:学、展、点、练、延。
在时间上精打细算,什么时候练什么,怎么练,用多长时间练,都要丝丝入扣,无缝对接;在规划上切实周密,细化到课时,以确保工作忙而不乱;在过程上精雕细刻,备、讲、批、辅、考、评各个流程都要求教师严谨细致,力求事半功倍。
认真研究训练题,做到“四精”(精选、精编、精讲、精练);认真评析试卷,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确保目标实现过程的优化高效。
(3)细心关爱学生。
为了改善高三的学习条件,优化生活环境,全校上下为高三学生的学、吃、睡等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
从教室水电维修、宿舍杀蚊灭蟑、食堂伙食供应,到午休静校制度的执行。
暑假期间因为不能集中补课,高三老师每天与学生通电话,通过电话指导学生学习。
摒弃形式回归本质让合作真正落到实处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但在教学中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依然存在一些合作学习的误区,导致合作低效甚至无效。
我们要强化务实理念,摒弃教学中的合作形式,让合作回归本性,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形式1.无效的合作行为有些课堂中,把合作学习当作课堂学习的必须环节,不论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论问题是否需要讨论,总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课堂处于热闹的。
比如某位老师让学生自学完后,就安排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而合作的焦点、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是一无所知,只好在一起胡侃、应付。
2.低效的合作讨论真正的合作要有深度、广度、效度,其评价标准在于是否有效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非合作探究得是否热烈。
例如一节公开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讨论声音要高,充满激情,而最终的结果是课堂表面上看似合作热闹,可谓轰轰烈烈,但问题还是问题,还是以老师的讲解结尾,费事费力的合作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偏移的合作探究有些课堂中,合作成为组长或学习优秀学生的展示平台、一言堂,其他学生总是处于倾听的角色,没有发言的权利和机会,让合作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还有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放不下心,总是在旁边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过早的“讲解点拨”,代替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让合作成为教师小范围的“辅导”。
4.无味的合作评价某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呈现同一性,“很好”“真棒”等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学习的淡漠,品尝不到合作成功的肯定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无味”的评价失去合作的激情。
二、摒弃形式,让合作真正落到实处1.精心备课,预设合作环节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也要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在课前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精心备课,了解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难易程度预设合作环节,让合作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而非高效课堂的“美丽花瓶”。
回归本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语文课成了“高耗低效”的代名词。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章的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延伸以及综合测试,阅读都成了主角。
但是,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少于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究其根源,不得不提到“有效性”这个现实的问题。
阅读教学虽然教无定法,但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还是有章可循的。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少不了如下的步骤:一、让学生自主阅读,切近文本,感受文本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习惯让学生带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去阅读,把自己的思考和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
我记得刚开始备课那会,总是为自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而沾沾自喜,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在平时的阅读中哪一个人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我们平常读书一般是觉得有用和喜欢就去读,读了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发和教育。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给学生足够的安静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思考、自主质疑,为合作探究创造条件。
谈到自主,我不由想到上学期我有幸观摩的一堂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听说是学习了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之后,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的一种创新型课堂模式。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编写出一些题目,然后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完成。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当了主角,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可以这么尝试的,放手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只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的愉悦场所第一阶段是安静的,是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碰撞的无声的过程,第二阶段应该是动的,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的对话过程。
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归本真发布时间:2021-07-01T07:06:41.625Z 来源:《教育学》2021年4月总第247期作者:胡立厚姜雪燕[导读] 更重要的应该是育人,培养学生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项特长。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265700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就要坚持德育为先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变革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教育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育人,培养学生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项特长。
一、追寻人本,打造特色精神文化,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我们着力追求“以真情净化心灵,用文化凝聚力量”的治校方略,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精神,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确立未来发展规划,促师生共同成长。
我们明确了“规范校——特色校——优质校”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突出了“精细管理、以文化人、团队合作、科学评价”的实施策略,努力践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全力打造“实力明德”“魅力明德”。
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创和谐工作氛围。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我校突出“情感+制度”的管理文化,在管理中我们采取成员分工合作制,发扬团队精神、团队包容,让老师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坚持校级领导周例会、级部月例会制,增加教职工代表、家长委员会召开频度,建立互信,增加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方案,让绩效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体现多劳多得。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16期(总第528期)▲中学教学洗尽铅华,回归语文教育本真陆斯斯【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课堂发生了诸多变化,许多变化是正向的、有益的,但也有一些变化让语文课堂变得失真。
陶行知先生认为,读书求学、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就是求真。
为了让语文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在尝试新教学方式,构建真正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的同时,也应牢牢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让语文课堂归于本真,文章据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育;回归本真作者简介:陆斯斯(198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
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师开始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尝试时,没有注意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的定位模糊不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王旭明先生曾说,真语文的着力点是回归,是找回,在打造本真化的语文课堂时,教师要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1]。
教师应当明白,教育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2]。
而所谓“回归本真”,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3],要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教师就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基于语文教学的特点开展教学,让学生进行扎实且生活化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因此,在积极尝试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方法的同时,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而不是让语文课堂徒增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喧嚣。
一、从教材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不过分扩大课堂容量(一)认真研读教材,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要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教师需要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从教材出发,立足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补充、延展教学。
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当充分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找到除重要知识点以外的关键信息,明确课文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导向等,并思考如何据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4]。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
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
“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
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
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
教师,本真角色的回归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孙长卿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对教师这一神圣而平凡的职业可以说是一个极好的诠释。
我一直认为回归教师本真的角色,肯”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永远不变的追求。
那么,教师应回归哪些本真角色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薄看法。
一、精心备课,做一个好厨师好厨师做饭大家一定都会喜欢吃,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同样的材料,在好厨师的手里,经过精细的加工组合、填油加醋,就会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而在差厨师的手里,即使是再好的食材,如果不经过加工也会白白浪费;二是好厨师会想办法了解食客的口味喜好,会尽量去满足不同食客的要求,一桌子的菜总会有一两盘是符合不同客人的不同口味的,可谓是因客施烹;三是好厨师每次施展手艺之后,都会去反思本次烹饪的得失,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厨艺。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好厨师,教师要把书本知识经过再加工,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源于教材又走出教材,变抽象枯燥为具体形象,变复杂难懂为简单易学。
优秀的教师是懂教育的,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准备,他会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施教,每节课都会让不同的学生有所收获。
优秀的教师在每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授课的优点和缺点,为下一次课堂的精彩做好充分准备。
二、面带微笑,做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当节目主持人上场时,他(她)一定是面带微笑,站在舞台的0.816黄金分割点上之后再开口说话,这样做是为了在空间上创造出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在为与观众在情感的融洽沟通上做好铺垫。
教师也应学习主持人的这一有效做法,走进教室时,也该面带微笑,信步走向讲台,然后再开口讲课,在授课过程中也最好是略带笑意。
韩寒在《零下一度》一书中曾说:“建议校长开除所有不会笑的老师。
”的确,学生们怎么会喜欢沉着脸或面无表情或怒气未消走进教室的老师呢?试想,学生们时刻要面对铺天而来的走马灯似的一科接一科的不同知识,还要面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上阵的教师,不免有些倦怠,有些审美疲劳。
历史教学的“有效”要回归本真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以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然而,这就要求教师将历史课堂回归本真,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更加正确、全面的理解。
让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的存在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学经验,我有一些浅薄的认识。
教学内容如何呈现出来,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吸收书本上的历史知识,说到底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课堂上,我充分运用有关语文知识,将搜集到的那些引人入胜的典故,恰当穿插,通过巧妙的设疑,精心的引导,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学习《秦汉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这一课时,向学生提出“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包含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
二、联系有关历史的影视作品或小说等形式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问我小说或电视剧上的人物和情节是真实存在的吗?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探究的心理,在课堂上我结合一些课文内容进行强调:某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表现,并非完全真实地再现历史。
如,最近热播的《甄嬛传》,其实历史上甄嬛其人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作者根据剧情要求虚构的。
还有被宣传为正剧的《康熙王朝》中,容妃其人的存在也是值得考究的,包括后面容妃的称谓、经历等,都是历史之谜。
让学生知道没有历史常识的人很容易被误导。
这样,历史思维就不知不觉地在学生脑海中应运而生了。
三、历史教学应提倡形式的多样化,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课我们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不是将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搬运。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效率提升策略“双减”政策的推行,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效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明确、可衡量,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教授数学中的“函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授语文中的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展示图片,营造出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比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实验结果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绿色小卫士备课思路介绍
备课思路介绍
让课堂回归真实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绿色小卫士》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缘于一种责任,一种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一种发自内心的想要引领儿童过有价值的社会生活的冲动。
在我市重点课题《建构有效活动策略研究》的指引下,我们对本课的活动流程设计进行如下定位:即本课的教学活动应是精心准备的活动、目标聚焦的活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体悟、让所有师生心灵释放的活动。
从这个界定出发,我们尽力地在道德培养与体验感悟之间寻找着一条恰如其分的路,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目标达成中寻找着一个平衡的点。
鉴于此,我们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这样五项教学活动。
一、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
2、交流“课前调查”--身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
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汇集典型环境公害事件凸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主体参与该问题的研究。
二、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1、出示印染厂的污水,引导交流水污染的危害。
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幼师教案,使之更加切合实际??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准备教案,以保障孩子的学习质量。
但是,只是准备教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教案实践出来,让孩子们真正受益。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幼师教案,使之更加切合实际呢?我们来一起看看。
一、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是有个性和特点的,学习需求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了解孩子们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年龄、性格、阅读量、手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案。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增加或调整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幼儿的教学方法。
但是,不是所有方法都适合我们的授课情况,我们应该注重实用性,针对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虽然很流行,但并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孩子。
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学科特点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试多练教案的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
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多经验是需要不断积累和摸索的。
因此,教师们需要有耐心,不断试验,多练习,多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教学中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就是多试多练。
将自己的经验通过写教案的形式留下来,成为一种有效的积累,同时也可以给其他教师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注重班级个性班级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班级的教学情况都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班级个性,结合班级的特点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
班级个性包括:孩子们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方面的情况,确定下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学环境。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对于孩子成长非常有益。
回归教育的本质——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考察记通过到课改示范学校沈阳二十中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
听课四节语文课,分别于俞万祥、语文组长霍建华和多位语文教师、学生广泛交流。
其中最大的感受是:要发展就要改革,要发展就要持之以恒,要改革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失败。
特别是把沈阳二十中和我省的“超级中学”做一个对比,越发意识到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一、与俞万祥校长的两次交流。
听了俞万祥校长对沈阳二十中的讲解、介绍,我有所思考,沈阳二十中教学改革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是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
(一)改革管理模式,促成领导干部和教师思想的“革命性变化”。
在学校管理中,沈阳二十中坚持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有机结合的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形成了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
在教学工作中提出教育目标综合化、教学过程民主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成果最优化的四化标准。
教学管理实践中坚持“八个优化”,即优化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优化备课,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优化评价体系,优化负担结构,优化教学策略。
实施自主发展策略、分层递进策略、精讲精练策略、学法指导策略,将能学、爱学、学会、创新四个层次融为一体。
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成果显著。
(二)以课堂为突破口,创新办学机制。
办学机制新。
二十中是沈阳市最早实行中学六年一贯制教学体制改革的试点校,该实验是教育体制创新和教育体制多元化的体现,实验改革成果斐然。
教学模式新。
二十中构建了以必修课为中心,选修课、活动课、隐性课、研究性学习为相互促进的环形课程结构,开发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整体运行结构。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作为首要工作,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适合不同学科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也已形成,效果卓著。
(三)《课程纲要》是教与学的根本,集体备课强化。
让备课回归本质
――析中小学老师“抄教案”现象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备课对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教案是备课的一种外在体现,是一种形式,是一种物化的结果。
备课与写教案是紧密联系的一件事情。
但目前,农村中小学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教师备课与写教案成了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
一方面,教师要写教案来应付学校管理者的检查;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备课,他们利用课间(有时甚至是在课堂上),用心去看现成的教案和参考书,并快速地思考、修改与再创造。
这才是教师真正的备课。
备课和写教案成了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
大家该抄教案时抄教案,该备课时备课,两者泾渭分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原因有四:
首先,教师工作繁忙,任务繁重。
一线教师每天至少有三节课,除了上课,他们还要及时地批改各种作业,辅导学生,等等。
如果是班主任,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而教案是必须要写的,那么,教师只好抄教案了。
其次,教师“抄写”现成教案,是为了应对学校不合理的教案检
查形式。
因为教案检查太重要了,学校要根据检查的结果评出等级记入年终考核和奖金挂钩。
第三,管理者与教师在对教案的认识上存在差异,相互不信任。
教师认为:管理者检查教案时一般只看教案的详略与否,字迹的端正与否,卷面的整洁与否,不会去看教师教学理念的展示、内容的构思、过程的设计,更不会去欣赏教师劳动的结晶,成果的体现,同时,教师也知道,即便教案是自己写出来的、是“原创”的,也比不过从教参书上抄写的,更主要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结晶,管理者不一定就能看得出来。
对教案就有了一种抵触情绪。
反过来,管理者认为:教师是没时间也不可能去创造自己的教案的。
教师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已。
但备课写教案毕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一,不对教师进行教案检查也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接受上级领导的检查督导。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抄写”现成教案也就成了最佳选择了。
第四,管理者检查备课的形式单一,督导简单。
只注重了教案本身,没深入课堂,毕竟,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管理者检查备课好与否在课堂里是能直接得出答案的,但管理者杂事緾身,一般都抽不出时间到课堂去督导这件正事。
这种有趣的怪异现象就这样一直存在着。
怎么改变这种现象呢?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意识到:教案是我的不是别人的,它是我备课的结晶,是我上课的备忘录,是我劳动
的成果,是我智慧的展现。
对教案不能有逆反心理,不能有抵触情绪。
其次,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展示自我。
对自己好的教学构想、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学体会,及时与人沟通,让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快乐,也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快乐。
作为管理者,我觉得,首先要意识到:教案是教师自己的,教案的唯一读者只有老师自己。
管理者不应对教师教案的详、略、美、丑作评价。
更不能通过教案的检查就确定一个教师态度的好坏奖金的高低。
其次,教案检查的形式要多样,多走进课堂多听课,多与教师交流,多指导教师阅读和学习。
学会分享教师劳动的快乐。
第三,管理者还要有经营学校的思想,这就要求管理者一方面要对上级负责,严格执行上级正确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已经僵化的一些规章制度主动提出,争取领导,积极变革。
当管理者具备这种思想后,很多教育形式化的东西都可以改良了,也可以“旧瓶装新酒”了。
回到开始的话题,教案,就不会是让管理者左右为难的事了,也不会是让教师感到累赘的事了,抄教案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