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 格式:ppt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28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2.懂得就业的作用与意义,全面理解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就业观念。
3.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懂得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
4.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光荣的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劳动和就业1.劳动和就业(1)劳动: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就业①意义:就业是最大的民主,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2.劳动光荣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光荣属于劳动者。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劳动者应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背景材料2017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我们首先坚持把就业置于发展优先位置,没有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谈不上包容性增长,增加收入、创造社会财富就成为无本之木。
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1 300万左右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转移。
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扩大就业,创造就业岗位,而且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个人稳定就业。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促进就业创业。
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
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
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
问题探究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答案:①我国人口多,就业形势严峻。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判断题1.为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就业观念。
( ×)提示:需要转变就业观念的是劳动者。
2.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 √)提示:(略)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明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 ×)提示:说明要树立职业平等观。
二、基础巩固4.质量之魂,存于匠心。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①以品牌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发挥工匠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③激励劳动者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④营造劳动光荣、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D 实现题干中这一目标需要劳动者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劳动光荣、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③④符合题意;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说法错误;工匠作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说法错误,错在“决定”。
5.有学者提出,在新经济时代,很多以往走俏的工作岗位失去了市场,与此同时,就业由“360行”跨入到“3 600行”,这对我国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要求政府( )①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高质量的就业③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④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劳动者自主择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A 新的时代对我国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推动高质量的就业,①②符合题意;扩大生产规模是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不是对政府提出的要求,③与题意不符;④是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与题意不符。
6.“闪辞族”是指入职不到一个月就有换工作打算的职场新人。
闪辞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对工资待遇不满、自我期待有落差。
人教版高一年级《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必修)目录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课时企业的经营普安一中杨家信我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企业的含义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
(2)了解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道德要求。
(3)了解公司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及设立公司的基本程序要求。
(4)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
(5)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6)知道公司组织机构的基本构架并懂得它们各自承担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7)了解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
(8)理解影响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基本因素。
(9)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积极意义与作用。
2、能力目标(1)比较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的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创办、经营企业的基本技能。
(3)正确看待企业兼并与破产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
(2)增强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的观念。
(3)增强进取心和正当竞争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难点: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我的学习过程一、生活引入1、每课一诵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呢?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这一问题的要点。
要点是: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新课引入人们消费的产品是由生产提供的,而生产又主要是由劳动人民在企业当中进行的。
正是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推动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那么企业是怎样经营的?从而引入正课:企业的经营。
二、基本功训练(一)知识点学习1、知识点一:掌握企业的含义、作用及要求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知识点一企业的经营考点1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对点训练1.2016年我国共计有6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海外并购活动。
这些上市公司是( )①独立的企业法人②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③有限责任公司④以股东会及董事会为决策机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上市公司在社会募股集资,属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其决策机构,③④与题意不符;①②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随着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几大标杆企业圆通、申通、中通、顺丰陆续在A股上市。
下列不符合该类公司特点的是( )①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②股东数量没有上限,有下限③公司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④股份转让须征得其他股东同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考点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2)经营成功的因素(3)企业兼并的意义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4)企业破产制度的作用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醒企业兼并和破产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但并非任何兼并和破产都能促进企业发展。
对点训练3.(2018·浙江11月选考)面对城市外来人口对临时租赁房需求增加带来的商机,住房租赁企业加大了对“蓝领公寓” “企业公寓”的投资。
这表明企业( )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自觉遵循价值规律③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④规避市场经营风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临时租赁房需求增加,租房价格会上升,住房租赁企业会获得更多的盈利,因此加大对“蓝领公寓” “企业公寓”的投资,这说明住房租赁企业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②③符合题意。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企业〖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不同点〗(1)含义: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公司的资本(最主要的区别)①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业的独立经营核算特征,而企业不一定具有这个特征。
(2)法人就是企业法人。
(×)解析:错。
法人≠企业法人,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非企业法人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3)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指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解析:错。
法人除了包括企业法人,还包括非企业法人,未必都是经济组织。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1)不同点〖含义〗①企业兼并:指由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②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①企业兼并A: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B: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C: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A: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B: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相同点:〖原因〗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目的〗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易错点〗(1)企业兼并就是规模大的企业兼并规模小的企业(×)解析:错。
企业兼并是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不能笼统的说大企业兼并小企业。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石家庄二中政治组陈丽教学设计提纲: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列举几种就业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依据课程标准,安排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合法权益问题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完成三维目标设计,并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知识目标:识记:劳动的含义及地位;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能力目标是根据高一学生阅历比较浅,观察、思考、判断分析能力不成熟的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所确立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创业和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说课人:岢岚中学政治组张文霞课题选择: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二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单元的核心是生产,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起着决定作用.我国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也包括未来的劳动者——中学生.广大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创业意识和正确就业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理解: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后毕业,应如何择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提高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牢固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等精神,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教学难点: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2、正确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四)因材施教,说学情就业是民生之本,意义重大。
而今天面对这么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每一个劳动者和未来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正确就业择业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同时,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要求劳动者必须有很强的法制观念,而我们学生现在还没走上就业岗位,没有成为真正的劳动者,缺乏实践性,所以对具体的维权途径比较陌生。
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生成知识,升华情感,从而达到目标。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讨论法,集思广益,多角度解决问题;教法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