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训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4)
- 格式:docx
- 大小:99.12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04 光现象作图(解析版)类型一光的反射作图【方法技巧】准确作图要求:(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像物到镜面等距。
(相等)(2)法线与反射面垂直,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垂直)(3)实际光线、实像、反射面用实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法线、虚像用虚线。
(虚实)【专项训练】1.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作图.先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的度数为90°−60°=30°.2.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角的阳光竖直照射到深井内,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解:因为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所以反射光线竖直向下,由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入射角、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解析】首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竖直向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是与平面镜是垂直的关系画出平面镜,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首先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最后根据图中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反射角的大小。
3如图所示,一小球放在桌子的右侧,请画出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球的光路图。
【答案】解:作出球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球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眼睛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如图所示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______。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4)实验过程中,蜡烛会逐渐变短,为了使蜡烛的像能始终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3)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______;(5)小明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6)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7)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8)一位同学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A,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光屏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像B与像A比较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1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光的折射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小亮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可以解释此现象的光路图是A. B.C. D.2. 古文“小石潭记”有“全石以为底”的句子,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看见该现象的原因A. B.C. D.3. 一位同学站在湖边看见水中的鱼在树枝的倒影中游动,对此现象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 人看见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B. 人看见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人看见的水中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 人看见的水中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水杯中的笔在水面处“折断”B.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C.蓬莱出现的海市蜃楼D.匡衡凿壁借光5. 下列各种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一致的是A.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C.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折射D.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光的反射6. 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A. B.C. D.7.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形影不离B. 海市蜃楼C. 日食月食D. 镜花水月8.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里,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为,则折射角:A. 等于B. 大于C. 小于D. 大于9.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10. 岸上的人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水中月B. 水中楼的倒影C. 水中的鱼D. 水中彩霞11. 一根直立木棒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如图所示,当人在水面上与人在水面下分别观察这根木棒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不变,水下部分变短B. 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短,水下部分变短C. 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长,水下部分变短D. 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短,水下部分不变12. 甲、乙、丙三人并排站在池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结果甲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上方;乙也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下方;丙刚好射中鱼。
考试时间: 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1、本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1、关于对密度公式π =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单位质量某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大C.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单位体积某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质量之比为2:7 ,边长之比为1: 2 ,所用材料的密度之比为2 :1.若两个正方体有一个是空心的,一个是实心的,且实心的体积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空心的,空心体积为 B.甲是空心的,空心体积为V8V83、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1 ∶2,质量之比是3 ∶8,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A.3 ∶ 1 B.3 ∶4 C.4 ∶3 D.1 ∶3C.乙是空心的,空心体积为 D.乙是空心的,空心体积为VmV4、北方寒冬,为制作冰雕所需的冰块,找来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箱子,箱内空腔长 1m、宽 0.8m、高0.5m。
在箱内加深度为h 的水,一夜之后水彻底结冰,且冰块恰好与空腔形状彻底一致。
已知ρ水=1×103kg/m3 ,ρ =0.9×103kg/m3 ,则h 为( )冰A.0.36m B.0.4m C.0.45m D.0.6m5、铝的密度是木头的 5 倍,质量相同的铝块和木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1: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一定是空心的B.铝块和木块一定都是空心的C.若木块是实心的,铝块空心部份的体积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D.若木块是实心的,铝块空心部份的体积占其总体积的四分之一6、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密度不变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创造D.橡皮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磨损,密度变小7、某实验小组分别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出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测量数据作出V-m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A.ρ >ρ甲乙B.ρ = ρ甲乙C.若甲、乙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小球,则乙小球的体积较大D.若甲、乙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则乙小球的质量较大8、祝融号火星车运用了比铝还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满足了火星车轻量化的要求。
光的折射作图一、光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1、一束光线AO 以与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面.试在图12中画出光线AO 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2、如图所示,A0表示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大致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
3、如图6所示,OB 是一束光由水中射入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请画出在水中对应的入射光线AO 的大致方向。
4、请在图中,作出光线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5、如图所示,AO 是入射到平行玻璃砖上的光线,请画出光通过上、下两个界面的折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6、如图,由S 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通过P 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7、在一个深坑正中央P 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10a 所示;若坑中灌满了水,青蛙仍在P 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在图10b 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的大致范围,并按a 得方法表示出来。
8、在水池的一角有一块平面镜,现有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平面镜,如图,请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
9、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 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 面射出。
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10、如图9为一半球形玻璃砖,请画出光线从O点(球心)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11二、折射成像1、水中有一发光体A ,A′是人在空气中看到它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请画出A 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岸边有一物体B ,潜水员从水中能看见B 的像B 1,请作出一条眼睛能看到B 1的折射光路图.3、小明在湖边看到了奇怪的现象:水中的鱼的附近有只小鸟,如图所示,A 点是小罗眼睛所在的位置,B '点是看到的小鸟的虚像位置,C '点是看到的鱼的虚像位置,请在图中画出:(1)小鸟的实际位置B ;(2)从鱼射入小罗眼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B 水 空气O 图6岸边 BB 1三、透镜特殊光线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高中物理选修1光的折射计算题专项训练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计算题(共10题)1、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砖,当入射角为60º 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求该玻璃砖的折射率.2、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砖,当入射角为60时,折射光线与发射光线恰好垂直。
求:该玻璃砖的折射率是多少?3、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砖,当入射角为60时,折射光线与发射光线恰好垂直。
求:光在该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是多少?(v=1.73×108m/s)4、一光线以很小的入射角i射入一厚度为d、折射率为n的平板玻璃,求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θ很小时,sinθ≈θ,cosθ≈1).5、在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从S发出的光线SA以角度θ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过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如右图所示.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时间相等,点光源S到玻璃上表面的垂直距离l应是多少?6、光线以30°入射角从玻璃中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它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求:(1)这块玻璃的折射率;(2)没有光线从玻璃上表面折射出来的条件.7、等腰直角棱镜放在真空中,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以60o的入射角从AB侧面的中点射入,折射后再从AC侧面射出,出射光线偏离入射光线的角度为30o,(已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1)请作出光路图;(2)求此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时间是多少?8、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面上,入射角的大小i=arcsin0.75,求:(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2)画出此束光线进入棱镜后又射出棱镜的光路图,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
(不考虑返回到AB和BC面上的光线)。
9、某同学用如下方法测玻璃的折射率:先将平行玻璃砖固定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画出两侧界面MN、PQ(MNPQ面平行于桌面),在玻璃砖的一侧用激光照射,在光源同侧且与MN平行的光屏上得到两光点A、B,两光线的位置如图所示.测得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α=30°,光屏上两光点之间的距离L=3.0cm,玻璃砖的厚度h=2.0cm,求玻璃的折射率.10、如图所示,一束极细的平行单色光由空气斜入厚度为h的玻璃砖,入射光与上表面夹角为,入射点与玻璃砖左端距离为b1,经折射后,出射点与玻璃砖的左端距离为b2,可以认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c。
第2练光学实验专练一、选择型实验专练1.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
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A.变小 B.不变C.变大 D.以上均可能【答案】C【解析】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则所成的像会变大。
故C正确,ABD错误。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答案】B【解析】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B.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B正确;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 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小米同学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就此现象可以说明()A.当月牙板向后折时,折射光线消失了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C.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D.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答案】D【解析】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月牙板向后折时,看不到折射光线,但折射光线仍然存在,故A错误;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就此现象可以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尽管B选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以及C选项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都是正确的,但就此现象不能说明,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一般选择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B.实验时,需要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与进入透镜的光线对比,从而得出结论C.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答案】C【解析】AB.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时,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一般选择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需要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与进入透镜的光线对比,是会聚了一些还是发散了一些,从而得出结论,故AB正确;C.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发散透镜,故D正确。
2012年中考物理全攻略(考点扫描+经典例题 +课堂练习+专题训练)(三)光学第二部分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一.考点扫描考点一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__;(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4)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5)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_____的.考点二光的色散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几种色光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考点三看不见的光5.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光谱中红光之外是________,紫光之外是________,它们均属于不可见光.6.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______ ,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强.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机遥控器、诊断疾病.7.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_________ ,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用紫外线灯______;紫外线能使_________发光,用于防伪.二.经典例题例1.(2010·咸宁)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中的倒影B.碗中的筷子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镜中的陶罐解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应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归纳.A和D项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项是光的直线传播,因此选B.答案:B例2. (2011·台州)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图中的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解析:人在岸边看水中鱼时,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鱼的虚像,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D例3. (2011·绵阳)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解析:由题知“弧状光带”就是彩虹.彩虹是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经过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答案:A例4.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当光由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在表面上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且此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均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此可判断C项正确.答案:C例5. 2009·株洲)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解析:由题知“佛光”奇景就是彩虹.彩虹是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经过折射形成的,白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单色光.所以“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光的色散.答案:D三.课堂练习1. 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和白云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阴2.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在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3. 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时发生______形成的.4.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在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5.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上的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女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 .全身呈绿色B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C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B .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C .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到D .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7. (2011·广东)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是( )8.(2011·菏泽)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 )A .红光B .红外线C .紫光D .紫外线9.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反射角变大B .折射角变小C .折射角变大D .折射角仍比入射角10. 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______而形成的____像(填“虚”或“实”),太阳实际在图中的____位置(填“甲”或“乙”).四.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沈阳)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B .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C .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D .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2.(2011·达州)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2011·盐城)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 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 .M 点B .N 点C .P 点D .Q 点4.(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D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5.(2010中考变式题)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 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B .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C .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6.(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7.(2012中考预测题)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8.(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B.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C.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到D.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9.(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医院及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灯来灭菌B.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D.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热效应10.(2011·德州)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11.(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若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后向右移动D.仍在原位置12. (2012中考预测题)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反射角变大B.折射角变小C.折射角变大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小13. (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B.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C.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到D.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14. (2012中考预测题)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传播路径的是()二、填空题15.(2011·襄樊)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________的缘故.16.(2011·广安)华蓥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梨花节.其中有一次,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来到了梨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________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是________色.17.(2011·成都)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_______.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18.(2011·北京)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光组成的.19.(2011·河北)你能解释:“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你在图中用光学知识画图说明.若井中有水,井底青蛙的位置不变,由于________,青蛙观察到的井上范围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2012中考预测题)九寨沟的镜海有着“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21.(2011·芜湖)如图所示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我们洗脸时,看盆内的水深比实际水深要_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22. (2012中考预测题)九寨沟的镜海有着“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23.(2012中考预测题)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三、作图题24.(2011·广州)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25.(2011·黄冈)如图所示,小阳在公园水面上玩水上滚球的游戏,人处于充足空气的薄壁透明塑料圆球里,他发现水下A处有一条金鱼,设小阳的眼睛在B处,圆球的球心在O点.请你作出小阳观察到金鱼的光路图及确定金鱼实际的大致位置.26.(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由发光点S发出的某一条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其反射光线过P点,折射光线过Q点,试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27. (2012中考预测题)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玻璃砖折射后的光路图.。
光的折射作图专项训练1、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光从某种透明的物体射入空气,已知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与入射角两者相差15°,请你画出它的折射光线,并把折射角的度数标在图上.3、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
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i。
4、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
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
请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后的大致范围。
5、请你画出光线AD从空气中斜射入三角玻璃中的光路图。
6、请在图中画出光线进入玻璃和穿出玻璃后的大致光路图。
7、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 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
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8、空气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直角形玻璃砖,如图所示,请作出这束光线射入玻璃砖后并从斜边射出的大致方向。
9、如图小猫很想吃鱼,请你画出小猫看水中鱼的光路图(可取鱼上的任何一点作图)。
10、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小鳟鱼看见蜻蜓的光路图。
11、如图所示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作图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12、如图所示,岸边有一物体B,潜水员从水中能看见B的像B1,请作出一条眼睛能看到B1的折射光路图.13、在碗底放一枚硬币S,向碗里倒水后,会观察到“硬币”上升,如图所示.请将眼睛看到硬币像S′的光路图补充完整.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A点观察到水中的点光源S所成的像处于B点位置,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A点的光路图。
15、玻璃水缸底部C点处有一块小雨花石(C点未画出),人眼在A点看到雨花石在B点,请你画出A点射出来的激光照射到雨花石的光路图16、如图所示,a,b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⑴其中A表示。
备战2020中考物理章节强化训练——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可能()A.等于0° B.小于60°C.等于60°D.大于60°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C.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B.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如图所示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其中∠1=∠2),由此可判断出(填字母)为折射光线,空气在界面的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反射角为∠(用字母表示),等于度;(填“CD上端”或“CD下端”、“AB左端”或“AB右端”)为空气。
6.小阳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射向。
二、光的折射作图1.下面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光路()2.如图,小明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明的光路图是()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4.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光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路,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是()5.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6.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如图所示。
绝密★启用前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光的折射专项训练卷考试范围:折射定律;命题人:王占国;审题人:孙炜煜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光导纤维是由“纤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的,中心部分是纤芯,纤芯以外的部分称为包层。
光从一端进入,另一端传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B.增大光从端面入射的入射角,在端面处可能发生全反射C.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同D.若红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纤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紫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将会从另一端射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光导纤维工作时需使光在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故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A、B错;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等,由因为cnv =,所以不同折射率即不同频率的光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不同,故C错;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所以第一次折射后打到“纤芯”和“包层”的界面上时紫光的入射角更大,又因为紫光的临界角小于红光,所以红光能全反射,则紫光一定可以全反射,D对。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光导纤维2.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复色光线,折射光线分成a,b两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B.通过同一个单缝发生衍射时,b光中央条纹比a光中央条纹宽C.若a、b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D.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光路可逆,折射率sinsinrni=,a br r<,a bi i=,所以a bn n<。
根据折射率Cnv=可知,a bv v>,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大,选项A错。
专题04 光现象易错题专题训练【易错点归纳】易错点1:小孔成像易错点2:光的反射、折射液面升降问题易错点3:平面镜中像与物体等大易错点4:平面镜求距离问题易错点5:光的折射光路图易错点6:光的反射、折射求角度问题【易错点专题训练】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所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像的大小与像距和物距有关,当像距大于物距是放大的像,当像距等于物距是等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是缩小的像。
小孔靠近,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实像变小【详解】[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系,若小孔、蜡烛位置固定,只将光屏向小孔靠近,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变小。
2.“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自制了“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简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1),在内套筒(略小)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2),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3)。
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在光屏上成的是物体(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看到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明亮的室外倒立变大【详解】[1][2][3]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应孔对着较亮的光源使成像清晰,所以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根据数学知识可知,看到的像变大。
3.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的一个很小的“Δ”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选填“Δ”“▽”“〇”)形。
这些光斑是(选填“小孔的像”或“太阳的像”),是由形成的。
【答案】〇太阳的像光的直线传播【详解】[1][2][3]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物体的像,而不是小孔的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的一个很小的“Δ”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因为太阳是圆的,因此光斑的形状是圆形,即“〇”形,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模块三光学专题01光现象*知识与方法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主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恒星、萤火虫、水母等;(2)人造光源:白炽灯、霓虹灯、二极管等。
说明:月亮不是光源,反射太阳光。
3.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或应用:(1)各种影子;(2)日食和月食;(3)小孔成像(树荫下地上圆形的光斑);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4)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6)射击时,用“三点一线”的方法瞄准。
(7)排队看齐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1)定义: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2)分类: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光的反射定律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反射的现象或应用(1)潜望镜;(2)水坑的反光,晚上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会有积水;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会有积水。
(3)自行车的尾灯;(4)岸边景物在水面的倒影;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5)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例如:太阳灶、台灯、电视卫星天线、雷达等。
三、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物理教案:光的折射与全反射一、引言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现象,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讲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概念、原理、应用以及相关实验教案。
二、光的折射1. 概念光的折射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密度不同,使得光线改变传播方向并产生偏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角度)和出射角(角度)间满足以下关系: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出射角的正弦比乘以两种介质间的折射率之比。
数学表示为:n1sinθ1 = 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为入射角,θ2为出射角。
3. 实验教案a) 实验目标:观察并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现象。
b) 实验器材:光线箱、直尺、半圆槽、平凸透镜、三棱镜等。
c) 实验步骤:- 将光线箱放在一边,确保其射出的光经过直尺和半圆槽垂直进入试验台面;- 在半圆槽中倾斜安放一个平凸透镜,并用精密卡尺测量其厚度;- 调整发出的光线方向,使得在透镜表面产生明显折射现象;- 测量不同角度下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计算验证折射定律。
4. 应用光的折射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
例如:a) 护目镜:护目镜的透明片采用高折射率材料制成,可以有效改变眼睛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折射角,从而保护视力。
b) 光纤通信:利用光在光纤中的多次反复折射传播特性,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c) 显微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及修正器改变入射角度以及视角,观察微小物体。
三、全反射1. 概念当光由光密度较高的介质射入光密度较低的介质时,当入射角超过一定临界角,光线将会全部发生反射而不发生折射。
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 临界角和全反射条件具有折射率大的介质和折射率小的介质之间存在一个临界角。
当入射角大于等于这个临界角时,将出现全反射。
计算公式为:θc = arcsin(n2 / n1) ,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F FF F F FF F F F光的折射和透镜作图专题训练1、在图一中完成光路图,图二中做出折射光线。
2、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3、画出下列各图中光线经过玻璃砖的光路4、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5、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6、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AF FAS第2题L1 L2F1 F1F2F2F FF FF FF F F FF F7、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的方向。
8、在下列各图中的适当位置画出一个合适的透镜。
9、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10、(1)如图所示,L1为入射光线,L2为出射光线。
请在图中添加一个合理的光学器件。
(2)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3)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º,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º。
请完成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有关作图1、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2、如图,S‘是S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是主光轴,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3、如图,L是点光源S射向凸透镜的一条光线,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L的折射光。
4、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图中给出了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5、 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CC`是主光轴。
在图中准确的位置上画出透镜应该在的位置和其中一个焦点F的位置。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小专题精练含答案:光学实验小专题(二) 光学实验01专题概述本专题光学实验包括:1.探究光反射时的现象;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选取;(2)实验现象的收集与数据的记录;(3)实验数据的分析及结论的总结.02专题训练类型1探究光的反射1.(福州中考)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是______度.(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2.(南平中考)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___(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_____(填序号).3.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让一束红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出现在法线的________(填“同”或“异”)侧.(2)使OA慢慢偏离ON,观察到反射角将________;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可知,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3)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光线沿BO的方向射向O,则反射光线会与OA重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中可在纸板上看到光线,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类型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厦门中考)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_(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5.(绥化中考)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 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 cm.(1)最好选用________(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 1.7 m的人站在镜前 5 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泰州中考)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________大小关系.(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 的像.7.(广东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 5 mm和 2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 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20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类型3探究光的折射8.(云南中考)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________.(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度.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______(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填“α”“β”或“γ”).类型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0.(来宾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屏上会在距凸透镜15 cm处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当蜡烛距凸透镜20 cm时,屏上能成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3)当把蜡烛移至某位置时,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总结可得出此类成像条件是________,应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11.(重庆中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甲乙(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在(2)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2.(临沂中考)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A.50 cm~60 cm B.60 cm~70 cm C.70 cm~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填序号).13.(包头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凸透镜.14.(安徽中考)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__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小专题(二) 光学实验1.(1)40 (2)不能(3)变小 2.(1)①B②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不在③ 3.(1)异(2)增大等于(3)将纸板F向前或者向后折,观察在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线(4)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 4.(1)薄(2)大小相同(3)虚(4)位置 5.(1)茶色(2)像与物大小关系(3)虚(4)5 不变 6.(1)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像与物(2)垂直(3)虚(4)能7.(1)2 防止厚玻璃板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2)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3)不能虚(4)8.(1)同一平面内(2)增大小于0 9.(1)①反射折射②增大小于零(2)OA γ10.(1)15 (2)放大实(3)u<f 放大镜11.(1)10.0 同一高度(2)放大投影仪(3)靠近12.(1)点燃(2)投影仪(3)B (4)虚(5)B 13.(1)10 (2)放大(3)发散远离14.(1)光屏(2)(3)B。
科学实验课程设计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引言:光是一种电磁波,对于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科学实验课程中,探索光的性质和现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光的折射现象展开研究,并设计相关的科学实验课程。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和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理解其原理及相关参数的影响。
2.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传播过程中在不同介质中速度改变而发生偏折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也称作折射定律),光线通过界面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入射光源(如白炽灯或激光器)- 斜面透明容器- 实验介质(如水、玻璃、油等)- 光学三棱镜- 直尺- 毛笔- 直角三角板- 测角仪- 记录表格和笔4. 实验步骤(在这里详细描述你设计的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下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包括入射光线角度、折射光线角度、介质的折射率等。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这里详细描述你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6. 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实验:- 研究各种材料的折射率、反射率和透射率之间的关系- 探究折射现象在镜子和水晶等特殊材料中的应用- 研究不同波长的光线在折射中的差异7. 实验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 制作光学仪器,如望远镜和显微镜等- 光纤通信技术- 透镜和棱镜的设计和制造结论: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科学实验课程设计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光的性质和行为的理解。
光的折射现象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深入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也为进一步研究光学领域提供了拓展的思路和实验方向。
参考文献:(在这里列出你所参考的文献,注意不需要出现网址链接)附录:(在这里列出你所使用的实验步骤图、示意图等)。
专训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
(1)探究光的折射的原因:用车通过不同的路面类比光通过不同的介质(类比
法);
(2)液体中加入牛奶的原因:牛奶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更好地显示光路;
(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探究光的折射的发生原因
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1题图)
人们常把光波类比成水波,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图甲所示,
我们把光波画得像水波一样,利用一些横线表示光波在行进中的波纹。当光斜射
入玻璃的时候,一个波纹的一端先触及玻璃的表面,由于光在玻璃中比在空气中
前进的速度小,所以波纹的这一端就先慢下来了,这样波纹就改变了前进方向,
当这个波纹全部进入玻璃中以后,它就又沿着直线前进了。可以看出光线的偏折
只发生在经过界面的一瞬间。
还可以打个比方来帮助你弄清楚光折射的原因。在劳动的时候,同学们推着
两个轮子的手推车,当你把车从平坦的水泥路面推向一段沙地时,如果水泥路面
和沙地的交界线跟车子的前进方向斜交,如图乙所示,就会有一个车轮先遇到沙
地,它的速度立即减慢下来,而另一个车轮仍以原来较快的速度前进,两个轮子
的速度不同,车子就转弯,等两个轮子同时进入沙地以后,车子就又沿着直线前
进了。
(1)上述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A.类比法 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 D.放大法
(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与光在不同介质
中的有关。
(3)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为什么不发生改变?
探究光的折射的规律
2.【2016·云南】
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
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第2题图)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
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
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
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度。【导学号06222040】
3.【中考·抚州】
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
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甲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
入射角和折射角;
(第3题图)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i
0° 30° 45° 60°
玻璃中折射角r
0° 17° 24° 30°
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乙所示安放;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
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折射角r
0° 22° 35° 40°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
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
②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
射角。
③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填“相等”或“不
相等”)。
4.【2016·绵阳】
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
化,得到光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i及其正弦值、折射角r及其正弦值的值如下表
所示。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折射角总是(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入射角;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
正弦之比等于(保留两位小数)。
实验次数物
理量数据
1 2 3 4 5 6
i 10° 20° 30° 40° 50° 60°
0.174 0.342 0.5 0.643 0.766 0.866
r 15.1° 30.9° 48.7° 76.5° — —
0.26 0.513 0.751 0.972 — —
探究不同物质的折射能力(控制变量法)
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和酒精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
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东按以下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得到李老师的认可
:
①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到空水槽中,记录下水槽底部的光斑的位置
;
②倒入糖水,让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中,记录下光斑的位置;
③倒入酒精,让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入酒精中,记录下光斑的位置;
④比较三个光斑的位置,得出实验结论。
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5题图)
(1)做本实验时,要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下完成。
(2)如图甲所示,三个水槽内液面高度相同,要实现探究目标,小东应选择
图中的(填字母序号)两图进行实验。
(3)实验时,小东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4)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经分
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和酒精中时,(填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
探究全反射的规律
(第6题图)
6.【中考·龙岩】
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
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
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
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
入射角 折射角 反射能量
0° 0° 5%
10° 15.2° 7%
20° 30.9° 26%
30° 48.6° 43%
40° 74.6° 77%
41.2° 81° 84%
41.8° / 100%
42° / 100%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入
射角达到°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答案
1.解:(1)A (2)速度
(3)此时光波两端的速度同时减小或增大至相同的速度,故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
改变。
点拨:
(1)材料将光波类比成水波,将光的折射现象类比为推车现象,讲述了光的折射
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3)由材料可知,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
另一种介质中,光波两端的速度同时减小或增大至相同的速度,光的传播方向
就不会发生改变了。
2.(1)在同一平面内 (2)增大;小于;0 点拨:
(1)将光屏的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
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共面。这说明使
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由图
丙可以看出,当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逐渐减小,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也随着增大;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
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
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
3.①不发生改变 ②小于 ③不相等 点拨: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由此可见,当光从空气
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
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③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不相等
。
4.大于;1.50 点拨:
由实验可知,入射角i由10°增大到40°,折射角r由15.1°增大到76.5°,由此可得
,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折射角的正弦
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1.50,=1.50,…。
5.(1)较暗 (2)A、C (3)准确记录光斑的位置 (4)糖水
方法规律:
(1)如果实验环境光线较强,则不易观察到水槽底部的折射光斑,为了观察并记
录水槽底部的光斑的位置,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控制变量
法)要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和酒精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实验
中应控制液面高度、入射角大小不变,只改变液体的种类进行实验。(3)在水槽
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准确记录折射光线在水槽底部形成
的光斑位置。(4)根据图乙记录的光斑位置可知,在糖水中折射光斑的位置距离
光在空气中的光斑比较远,由此可知,糖水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
本领较大。
6.(1)增大;41.8 (2)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