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愚公移山》作业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愚公移山-《列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内涵。
2. 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寓言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角色。
3. 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阅读(15分钟)学生分组阅读《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和智慧,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效果和心得体会。
5. 总结讨论(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效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6.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评判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的效果和展示表现。
2. 学生的课后作业内容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愚公移山》的故事文本。
2. 教室活动设计表格。
3. 学生讨论小组分组名单。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与寓言故事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上能够获得启发和感悟,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愚公移山-《列子》》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本次作业设计以《愚公移山》和《列子》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培养自己的毅力和耐心,同时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作业目标1. 了解《愚公移山》和《列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3. 思考故事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作业内容1. 阅读《愚公移山》和《列子》的原文或相关资料,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故事中的愚公和列子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写出自己的理解;3. 思考故事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比较和讨论;4. 撰写一篇文章,总结你对《愚公移山》和《列子》的理解和感悟,包括故事背后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四、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要求清晰明了,理论联系实际,不少于800字;2. 语言表达流畅准确,条理清晰,语法规范;3. 可以适当参考相关资料,但要注明出处;4. 作业提交时间为一周后,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五、评分标准1. 内容完备,理解深入透彻,观点独到,思考深刻,得分30分;2. 表达清晰,语言流畅,结构周密,得分20分;3. 观点合理,逻辑性强,得分20分;4. 润色修辞,语法规范,得分10分;5. 参考资料应用得当,得分10分;6. 提交及时,得分10分。
六、作业参考资料1. 《愚公移山》原文;2. 《列子》原文;3. 相关钻研资料和解读文章。
七、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愚公移山》和《列子》的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培养自己的毅力和耐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希望同砚们认真完成作业,取得优异成绩!。
《愚公移山》作业练习一、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 1. 年且()九十• 2.面()山而居• 3.惩()山北之塞()• 4.出入之迂()也• 5. 聚()室而谋• 6.指()通豫南•7.吾与汝()毕力平险()•8.杂然相许()•9.其妻献()疑曰始龀()•10.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1.且()焉()置()土石•1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4.汝心之固()1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6.曾()不若孀妻弱子•17.虽()我之死•1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9.何苦()而不平•20.甚矣,汝之不惠()•21.操()蛇之神闻之•22.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23.惧其不已()也•24.河曲智叟亡()以应•2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6.一厝()朔东二、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焉置土石?•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甚矣,汝之不惠!•⑤帝感其诚。
⑥何苦而不平?•三、朗读训练,读出文言韵味,读出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①惩山北之塞•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⑤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或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水暴甚.( )③益怠. ( ) ④蔽.之甚( )2.这个人为什么会溺死?请选择根本原因( )A.河水暴涨B.乘的船破了C.不善于游泳D.腰缠千钱,游不动3.如果这个人舍弃他腰中的钱,能逃生吗?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来。
《愚公移山》活动设计主题与目标:、能够运用速读、细读、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的方法;学生情况: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理解文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探究任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优秀品质(主题)。
正确全面的对待自然环境,走科学发展之路。
活动过程:(一)新课导入“听歌猜名”小活动你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关于他的故事呢?教师活动:课前借助优酷搜索视频,为学生提供江涛先生演唱的MV《愚公移山》。
结合这首MV,为学生学习《愚公移山》创设必要的情景。
学生活动:结合《愚公移山》MV,思考教师出具的两个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愚公移山》的MV,引导学生,为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
为学生更好的进入文本学习,创设良好学习的氛围。
(二)课堂检测教师活动:运用思维导图的软件,按照三级训练系统的理念,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加强学生的记忆。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根据导学案的作业,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按照三级训练系统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思维导图的软件,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各层级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实践的操作能力。
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的学习。
(三)整体识读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速读课文,复述故事)2、移的是什么山?为什么移山?被移的山有什么特点?答:太行、王屋二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识读课文。
插播《愚公移山》的小视频。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结合问题对文章的内容能够进行基本的把握。
设计意图:回顾文本内容,插播《愚公移山》的小视频,进一步的调动学生充分地认知文本内容,为解决课堂的目标做基础铺垫。
(四)深入探究与交流研讨3、谁主张的移山?与移山这件事相关的还有什么人?答:大部分家人、愚公的妻子、孀妻弱子、智叟、操蛇之神、天帝。
4、细读课文,提到移山大家分别持何种态度?5、在这些人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深入探讨核心人物智叟、愚公6、在智叟的身上又有哪些不足?(小组讨论)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懒惰平庸;不敢恭维的人品……7、在愚公身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试用一个词语概括愚公的精神品质。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2008-01-21教学目的: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
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二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
(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四)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
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故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主要人物,品读“愚”与“智”,把握愚公形象,感受愚公精神。
【课前学习任务】1.熟读文章。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尝试对重点文言字词进行归类。
3.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疑难字句。
学习任务二: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任务三:分析人物言行,品读愚公形象,感受愚公精神。
1.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找出相关语句,简要分析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
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比读愚公之妻与智叟的对话,分析二者态度的不同。
3.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品读愚公与智叟的论战,感受愚公精神。
【学习资源】《列子·汤问》。
【作业设计】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新闻写作。
题目一:愚公移山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事情,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事,不少于200字。
题目二:课文只用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来描述愚公移山的情景,如果当时你亲历现场,请为这个片段写一篇 200 字以内的新闻特写。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寓言故事,探究寓言主题,把握寓言的文体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读写结合,体悟愚公精神的时代价值。
【课前学习任务】1.回顾《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了解寓言的基本特征。
2.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析手法理构思学习任务二:多元思考明寓意学习任务三:颂当代“愚公”【学习资源】《列子》(译注本)。
【作业设计】新闻写作:身边的“愚公”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当代中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积极践行愚公精神的人,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
请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的“愚公”,拟写采访提纲,对其进行采访,写一篇新闻稿。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则寓言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示例二】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坚持奋斗,才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焉置土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4.帝感其诚.必先苦.其心志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只3.愁苦。
这里指担心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4.诚心真正,确实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参考答案:【示例】愚公与智叟辩论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都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啊。
《愚公移山-《列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愚公移山》和《列子》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2. 分析《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主题和寓意;3. 掌握《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愚公移山》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2. 《列子》中的《愚公移山》篇章内容;3. 《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主题和寓意;4. 《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愚公移山》和《列子》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2. 难点:分析《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言导入《愚公移山》和《列子》的故事背景;2. 讲授法:讲解《愚公移山》和《列子》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主题和寓意;4.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愚公移山》和《列子》的故事背景;2. 讲解:讲解《愚公移山》和《列子》的主要内容,介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主题和寓意,并撰写小结;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效果,并进行互动交流;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人物,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六、教学评判1. 口头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2. 书面作业:撰写关于《愚公移山》和《列子》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3. 教室测验:针对故事内容和主题进行的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
七、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讲解《愚公移山》和《列子》中的哲学思想;2. 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撰写《愚公移山》和《列子》的摩登版本或改编故事。
二、。
1.《秋水》节选自,庄子时哲学家,家代表人物。
文中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
2.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原文)与北海的广阔(不见水端)作比较;将河伯前后的认识做比较“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
(原文)
21
二、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四、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五、1.以神话结尾,一方面表现了愚公精神的伟大、感人之深;另一方面也寄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反对或认同都可行,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是很切合实际的,其实不然。
寓言是生活中某些普遍道理的反映。
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把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如果绕山修路或干脆搬家,那就是屈服于自然,甘心做自然地奴隶了么?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出的是某些人害怕困难的心理。
)。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愚公移山》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毅力和勇气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愚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下面,我们将通过习题和答案的方式,深入了解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故事背景在《愚公移山》中,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名为太行山,另一座名为王屋山。
由于山体的阻挡,村里的交通十分不便。
愚公决定带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大山,让村民们能够自由通行。
2、习题(1)愚公为什么要决定挖掉两座大山?(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3)愚公挖山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是他们需要克服的?3、答案(1)愚公决定挖掉两座大山,是因为山体的阻挡使得村里的交通十分不便,为了方便村民们的出行,愚公下定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
(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着特殊的含义。
太行山意为“最高的山”,而王屋山则表示“王者所居之山”。
(3)在挖山的过程中,愚公一家面临着许多困难。
首先,山体庞大,挖掘工作量巨大;其次,每天只能挖掉一些小石头,进度缓慢;此外,运送土石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4、深入分析《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坚持不懈的努力,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要我们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个人观点我认为,《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
愚公并没有因为山体的庞大、挖掘工作的艰难以及进度缓慢而放弃,而是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结论综上所述,《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也适用于团队和组织的发展。
第21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文言文的诵读。
3、辨析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顺畅诵读文言课文。
【教学难点】辨析文言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1.听写生字2.朗读课文3.翻译重点句子(见课文注释)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词语,大致理解课文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
三、研读赏析1.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双方的语气。
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讨论并归纳: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
3.提问:请归纳段意。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臾的错误观点。
第四段:写愚公愿望的实现。
4.提问: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讨论并归纳:(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提问: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对举,有什么深意?讨论并归纳: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时:第X课时- 教材版本:XXX教材- 课文:《愚公移山》二、研究目标- 理解《愚公移山》的寓言意义-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勇气品质三、导学过程1. 理解寓言的意义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表达道理和启示的文学形式。
请回答以下问题:-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什么寓意?- 愚公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理解关键词语请解释以下关键词语的含义:- 愚公- 移山3. 理解重要句子请解释以下句子的含义:- "能滋润千里之区" 是什么意思?-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是什么意思?四、导学答案1. 理解寓言的意义-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障碍。
- 愚公的行为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2. 理解关键词语- 愚公:表示一个愚笨而却有坚定信念和坚持不懈精神的人。
- 移山:象征着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决心和努力。
3. 理解重要句子- "能滋润千里之区" 表示只要不断努力,即使开始时只能取得微小的进步,但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可以达到大的成就。
-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表示虽然目标看起来很遥远,但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前行,终究能够达到。
五、研究反思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研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时,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向愚公研究?六、作业请写一篇文章,探讨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阐述你如何通过坚持努力克服它们的经历和感受。
23.《愚公移山》(第一课时)之学生版班级:姓名:评价:【学习重难点】1.知道寓言的概念,大致了解《列子》。
2.读对“曾”“荷”“箕畚”等易错字的音,掌握“室”“毕”“龀”等重点词的意思,会翻译文章。
3.能理解愚公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理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并对此作出评价。
4.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基础积累】1.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时期郑国人,()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书,里面保留了不少()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课内巩固】1.对加粗的易错难词和划线的难译句子进行书面解释/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①()七百里,高万仞,本②()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③()九十,面④()山而⑤()居⑥()。
惩⑦()山北之塞⑧(),出入之迂⑨()也,聚室⑩()而谋(11)()曰:“吾与汝(12)()毕(13)()力平(14)()险(15)(),指(16)()通豫南,达于汉阴(17)(),可乎?”杂然(18)()相许(19)()。
其妻献疑(20)()曰:“以(21)()君之力,曾(22)()不能损(23)()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4)(如……何,)?且(25)()焉(26)()置(27)()土石?”杂(28)()曰:“投诸(29)()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30)()率(31)()子孙荷(32)()担者三夫,叩(33)()石垦壤,箕畚(34)()运于(35)()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36)()有遗男(37)(),始(38)()龀(39)(),跳往助之。
寒暑易(40)()节(41)(),始(42)()一反(43)()焉(44)()。
河曲智叟(45)()笑而(46)()止(47)()之曰:“甚(48)()矣,汝之不惠(49)()!以残年(50)()余力(5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2)(),其(53)()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54)()曰:“汝心(55)()之固(56)(),固不可彻(57)(),曾不若(58)()孀妻弱子(59)()。
幼儿园中班愚公移山教案(精选2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中班愚公移山教案(精选21篇)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学习基础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社交技能和自理能力。
21.《愚公移山》学案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预习准备: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3、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
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自主学习第一课时一、疏通文意1、正音高万仞()冀州()惩山北()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曾不能()荷担者()魁父()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亡以应()一厝朔东()叩石垦壤()雍南()2、找出并解释通假字(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3、古今异义阳古义:今义:阴古义:今义:指古义:今义:曾古义:今义:荷古义:今义:毛古义:今义:息古义:今义:虽古义:今义:已古义:今义:4、词性活用(1)毕力平险.(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面.山而居5、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6、一词多义(1)之①跳往助之②隐土之北。
③甚矣,汝之不惠(2)而①何苦而不平②面山而居③而山不加增(3)其①其妻献疑曰②其如土石何(4)以①以残年余力②河曲智叟亡以应(5)焉①始一反焉②且焉置土石第二课时二、研读课文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总共几个人?5、移山任务艰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6、在艰巨的移山任务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够移开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原因是什么?9、这样看来,愚公与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10、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与“愚”反过来使用?有何用意?11、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有人认为,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
第21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1.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2.从讨论思想内容,带动对词语句子的深入研究,解决词语句子的译释。
【教学难点】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也可听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正音。
)2.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
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关于句中的停顿。
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3.理解课文解决生词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4.疏通课文(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第21课《愚公移山》教案教学任务一、难点不管……都……、……再说、V+到底二、重点词汇移、挡、方便、带领、赞成、同意、年纪、商量、半天、运、帮忙、往返、精神、感动、派、背、毅力、到底三、语法点1.不管……都……2. ……再说、3. V+到底四、 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声调、语调尽量准确五、说与写:能够适当使用无条件句。
时间安排一、本课共需两次课,6课时。
二、课时安排第一次课:通过检查作业复习第二十课的词汇及语言点,学习本课词语及课文及语言点1、2,做部分综合练习。
第二次课:学习课文,做课堂活动。
第三次课:学习课文及语言点3,做综合练习。
***********************************************************教学实施第一次课(90分钟)一、复习第二十课:《第一人格》(15分钟)1.听写第二十课重点词语:可怜、情愿、了不起、感激、尊敬、千万、整整、亲手、擦2.找同学做关于乞丐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的汇报。
二、导入新课(5分钟)1.你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教师:如果一个人想带领全家人把大山移走,你觉得这个人聪明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愚公移山》,就是关于这样一个不聪明的人带领全家人移山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感动、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板书:第二十一课愚公移山三、学习第二十一课生词(20分钟)1.检查预习本课生词情况:请学生读生词表,纠正发音问题。
2.就第二十一课重点词语做联想训练PPT(2)移——移动——搬方便——便利——不便赞成——同意——赞同——反对年纪——年龄——岁数——岁帮忙(不带宾语)——帮助(带宾语)往返——单程毅力——耐力——坚持3.搭配扩展训练 PPT(3)赞成:表示赞成、很赞成你的意见、不赞成这样做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精神食粮感动:我很感动、电影感动了我、受感动、让人感动、被(……)感动***********************************************************毅力:有毅力、没有毅力、坚强的毅力四、处理课文(45分钟)综合处理课文第一部分1.老师领读课文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决定把图和石头运到东边的大海里”)。
《愚公移山》作业案
一、作者与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时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 )和()
本文文体是()
二、注音
仞()匮()塞()曾()
叩()龀()亡()厝()
箕畚()孀()冀()荷()雍()
三、用原文填空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移山,众人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其妻“______”,邻人之遗男也“_______”;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_______”。
智叟嘲笑劝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侧面看出愚公辩论胜利的一句是:
侧面看出移山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
移山的方式是:
全文表现愚公精神
告诉我们道理
四、本文知识重点: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同()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
③甚矣,汝之不惠惠:同()()
④一厝朔东厝:同()()
⑤无陇断焉陇:同()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
五、掌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方七百里。
()
3、面山而居。
()
4、惩山北之塞。
()
5、出入之迂。
()
6、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7、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阳
13.阴
14、.虽我之死
15、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六、一、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羊补牢()
许: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
六、词性活用
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毕力平险
惩山北之塞
七、特殊句式,指明句式并翻译
1.()帝感其诚:
2.倒装句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遂率子孙三夫:
④、()且焉置土石:
八、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甚矣,汝之不惠。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帝感其诚
7、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