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唱之声焕发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异彩
- 格式:docx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音乐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音乐课堂?这是每位音乐教师实施新课程时都应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同时也引领着教师的教学实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及质量。
笔者以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音乐课堂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
一、学习氛围宽松、和谐在以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为宗旨的音乐课堂里,教师需要营造的是一种紧张高效、严肃有序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抑制学生的个别需求与随机活动,尽力把他们的注意力与行为统一到计划中的学习要求上去,并通过种种奖惩手段来维持纪律。
试想,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怎能主动、愉悦地学习?而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音乐课堂所追求的是和谐、活跃、民主而平等的理想氛围,具体表现在:其一,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者与教师各有区别的共同发展与教学相长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其二,学习者感到安全,能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积极主动地实现认知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0分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
其三,课堂中处处充盈着尊重,尊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权利,尊重差异,尊重多样选择,尊重每个生命体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学生都在一个关系融洽、大家都不必掩饰的环境中思考,人人都在急于参与表现和创造的心理环境中学习。
二、学习方式自主、多样传统音乐教学的每堂音乐课都是先练打节奏、发声练习,接着唱歌谱、读歌词,最后演唱歌词、处理歌曲。
学生们对这种传承式的音乐教学,尤其是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厌烦情绪,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越来越多。
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音乐课堂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通过听、唱、奏、创、跳、画为一体的音乐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感受、鉴赏、合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实现学生多途径参与音乐学习实践的改革目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也受到很多关注。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本文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1.教学资料缺乏。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资料比较匮乏,一般只拥有钢琴、小提琴等传统乐器,乐器数量有限,不利于教学。
此外,音乐教室常常面临着其他科目的冲突,普遍缺乏教学设备,如乐器的充足使用更加困难。
2.教学技巧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的音乐教育技能,对于音乐技巧诸如乐谱、唱歌、演奏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缺乏对乐谱的分析能力和对乐句的传授。
3.教学能力有限。
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都未经系统的培训,缺乏音乐教学的能力,也缺乏收集和阅读教材的习惯,以及教育理论的熟练掌握能力。
二、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思考1.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与环境。
学校应当对音乐教学部门进行投资,为音乐教室增设相关设施,如乐器、讲台、乐器架等,以实现多样性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2.丰富学校乐器资源。
学校可以增购各种新型乐器,如和弦乐器、打击乐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基本功。
3.引入现代教学方式。
学校应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并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实训,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音乐教学技能,以促进音乐课的精彩教学。
4.建立教学计划。
应该建立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详细计划,将计划内容由教育部门进行实施,定期进行跟踪考核,持续改进音乐教育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引入多种有效措施,保证教学资料充足,教学技巧先进,教学能力强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更好的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农村地区开设音乐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很好的艺术课程,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将就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
音乐课可以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学校往往只能提供基础的科目教学,而音乐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
音乐课可以增加农村学生的文化知识,扩大他们的学习领域,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音乐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商。
音乐是一门充满美感的艺术课程,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妙和愉悦,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在农村地区,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单一,缺乏对美的欣赏和体验,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多不同的音乐作品,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音乐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商,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习音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技能,需要他们进行唱歌和演奏的训练,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培养他们的坚持不懈的品质。
学习音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学生们在合唱团或者乐队中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出,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而且,音乐课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出路。
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课程的培养和训练,发现自己的音乐特长,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发布时间:2021-12-27T08:36:57.03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5期作者:柳亚娟[导读] 依照国家的教育规划要求,教师在实行教育活动时需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美学”的发展柳亚娟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江苏丹阳 212323摘要:依照国家的教育规划要求,教师在实行教育活动时需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美学”的发展,对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传递信息、直抒情感,还可以利用唱歌的方式陶冶自身的情操,教师若是能够在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唱歌教学的效果,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对学生学习性思维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提高策略1.唱歌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属于同一类别同一属性的学科,它们都是作为辅助其他主科学习而独立出现的学科,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的出现为学生构建了新的学习方向:表达能力与艺术鉴赏。
新课标为音乐教学划分了四个领域:音乐与相关文化、感受与鉴赏、创造、表现,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把这四大领域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同时将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便能有效的培育学生的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
音乐教育中的唱歌、视唱、识谱、乐器等皆属于表现的领域,而这其中主要的培育重心便是唱歌,唱歌是一项需要技巧的艺术,因此教师实施有效的唱歌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教师在教课时向学生传授的演唱呼吸规律、发声技巧、嗓音的训练、嗓音的保护等,都能为学生终身的音乐学习提供帮助。
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实行唱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超强的自信心,还能在唱歌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与学习态度。
农村音乐课的几点尝试三角小学李清学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压力的影响,造成学生不重视音乐课,上课散漫,下课钟情于流行乐,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进步、随身听、mp3、mp4的问世,学生更是沉醉流行界,尤其是一些低俗的情歌,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的关键。
下面谈谈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几点尝试:一、做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先吸引住学生做一位有美丽的教师,先吸引学生,倒不是让你打扮的如何千奇百怪,外表是只要端庄整洁,语言幽默而不失大雅,知识丰富而不是调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真理不管指教学内容还是指人都有其重要意义,如果学生不喜欢你,不喜欢你的课,不和你合作,任何课都无法实施。
所以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有魅力的老师非常重要,也是我教学中的重要教育思想,更是我每学期征服新生的秘籍,我希望自己是一本书、一本让学生永远也读不完、看不厌读好书。
做一位有魅力的教师是一门艺术。
除了以上外表现象,我觉得还要做到三点实质的行动:(一)、做一个有心人,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在课堂上如果发现有学生不好好学习,做一些古怪的动作、或出怪腔,千万别为了一时的面子而去责备他,或者大发雷霆。
这会适得其反。
这也许是他想引起你的注意,想表现自己。
你要给他机会,也许这个机会会影响他的一生。
例如,我在展示课上,台上有同学在表演节目,下面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吹口哨,我一听乱糟糟的声音,无名之火涌上心头,想给他来个下马威,可转念一想今天不是展示课吗,何不让他展示一下,如果不行看我怎么修理他,我让主持人临时给他报上一个节目,没想到他的一曲口哨《母亲》征服了我和同学们,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我问他为什么不早报节目,原来是他怕演不好同学笑话他,没想到上课又后悔自己没报节目,所以在下面捣乱,原来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这个学生的名字我已经忘了,但这件事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引起了我的反思。
(二)、要有一定融会贯通的智慧教师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融会贯通却是一把能打开学生通往知识大门的万能钥匙。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马克思曾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哪里有人类的存有,哪里就有歌声。
音乐是实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还能够调节人类大脑层的机能,消除因学习过度紧张而产生的体力、脑力和精力的疲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才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各经济领域之间渗透的增强,世界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20世纪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提出了“尊重个性的原则”,主张培养人格健全、富于个性的青少年;提出实现教育多样化,重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实现教育个性化。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不是一个待灌的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水平的人,开始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提不多,能够说,当前这是一个具有相当价值的可探索领域。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一)课题界定农村小学是指不在城市,属于乡镇、乡村的完全小学,有1——6年级的学生,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升音乐感受、理解、鉴赏水平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另一方面老师能够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水平、音乐记忆水平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水平得到提升。
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响艺术和时间艺术,它没有视觉可见的形象,没有描绘客观对象的形状和色彩,也不具备内容的确定性、具体性和详尽性的特征。
(花城版)五上音乐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欣赏女声独唱《再唱山歌给党听》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唱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选自花城版五年级上音乐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
这首歌曲以山歌为素材,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深厚恩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增强对党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唱歌、演奏等音乐活动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山歌这一特定的音乐形式,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此外,学生对于党的感情较为模糊,通过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党的感激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山歌的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2.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感受党的伟大。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山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山歌。
3.实践法:学生参与唱歌、演奏等活动,亲身体验山歌的魅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文字等资料。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
同时,播放《再唱山歌给党听》片段,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完整播放《再唱山歌给党听》,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讲解歌曲的背景、意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发音、节奏等。
试论农村小学音乐课程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一:资源匮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所面临的资源匮乏问题,表现在教学设备不完善、乐器稀缺等方面。
解决措施:1. 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乐器设备、教学材料等。
2. 鼓励社会各界捐赠音乐器材,建立公益音乐捐赠项目,将闲置的乐器捐献给农村小学。
3. 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制作简单乐器,提供学生发展音乐才能的机会。
问题二:教师素质不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学历普遍较低,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限。
解决措施:1. 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
2. 鼓励音乐教师参加各类音乐教育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
3. 培养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问题三:教学内容单一农村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解决措施:1. 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内容,结合乡村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
2. 引入现代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更易接受和喜欢音乐课程。
3. 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开展音乐比赛、音乐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演能力。
问题四:缺乏音乐教育意识农村小学家长缺乏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对孩子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乏与学校合作的意识。
解决措施:1.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鼓励学校与家长开展合作,通过家长会、音乐展览等形式,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和参与学生音乐教育。
3. 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提供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家长的音乐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总结:农村小学音乐课程存在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不高、教学内容单一及缺乏音乐教育意识等问题。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对策及建议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况和城市小学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学生家庭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常常面临着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一、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往往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无法保证高质量的音乐教学。
2. 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资源匮乏,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音乐教材、乐器等教学资源也缺乏。
3. 学生家庭环境差:由于农村家庭环境的限制,很多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兴趣和了解,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度较低。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策及建议1.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农村小学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音乐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可以通过邀请城市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师到农村小学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村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2.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农村小学应加大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和教学器材,确保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
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募捐、向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等途径,增加音乐教学资源的储备。
3. 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农村小学可以通过组织音乐比赛、音乐会、音乐节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参与度。
同时可以邀请音乐爱好者、音乐达人到校进行音乐讲座和表演,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更多的音乐形式,拓宽音乐视野。
4. 创新教学方法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视听、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5. 加强家校合作农村小学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家庭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赏民乐之韵品课堂之美——探小学音乐课堂民乐欣赏教学策略赏民乐之韵品课堂之美——探小学音乐课堂民乐欣赏教学策略「篇一」【教学设计理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到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1、用聆听、讲解、感受、思考、讨论、体验、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2、通过讲故事、拨动皮筋引领学生探古寻音和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
3、古琴知识和乐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一、闭目静神创心境。
导入:为更好的进入本堂课的欣赏,现在请同学们闭目静神片刻。
二、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继续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想想音乐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生:音乐带给我一份优雅恬静的心境;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远的心境;音乐带给我一种莫名无语的心境。
师:那同学们想过你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问题设坎打下伏笔。
)生:(注:此环节因不同的班级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大多班级的同学会产生茫然无语的境地。
)师:(话锋回转,导问渐入课题)那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或者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生:古琴音乐;古筝音乐(注:因知识不一,会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说明:此环节如学生们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可适时加入简述古琴与古筝的基本区别。
分析合唱教学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始重视音乐教学。
而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合唱教学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加强合唱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发掘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修养。
合唱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协作合唱,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使整个合唱团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这种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合唱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发展。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合唱教学则需要学生用声音去表达情感。
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通常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乏情感的表达和释放,而合唱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发展。
二、加强合唱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加强合唱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普遍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可以注重音乐教材的更新和选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材和曲目通常比较陈旧,不够丰富和多样化。
这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应该积极引进一些新的音乐教材和曲目,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氛围营造。
农村中小学通常条件有限,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氛围相对薄弱。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比赛活动、邀请音乐专家来校指导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浅谈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的重要性1. 引言1.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培养音乐素养和技能,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音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对美的认识和鉴赏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情感交流的方式。
音乐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不可或缺。
特别是在农村教育中,音乐课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学生由于环境的限制,往往缺乏接触和了解艺术的机会,音乐课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农村学生可以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是在感受生活、表达情感,增强对美的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教育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心灵滋养和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向美的人生态度。
1.2 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音乐课作为农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音乐课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音乐课有助于促进农村文化传承。
通过学习传统音乐曲目和乡土音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农村文化,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
音乐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音乐是一门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通过音乐表演和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音乐课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合唱或乐队演出中,学生需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学会团队合作。
音乐课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团队精神,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2. 正文2.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路径朱卿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课程,重视和培养小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可以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音乐教学的氛围,通过多种方法和技巧培养小学生的音准,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在音准和节奏感的训练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操,让高质量的唱歌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智育”的培养职责,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欣赏水平都是通过唱歌课实现的。
而音准和节奏感则是唱歌课的基础和灵魂,这不仅是音乐课教学的关键,也是小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提升的保障。
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制约和影响小学生音准和节奏感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演唱者的自身条件等都阻碍了唱歌课的教学效果。
1 唱歌课影响音准和节奏感的因素1.1 内部因素1.1.1 身体原因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声带或身体等因素,唱歌时会引发身体上的疼痛,就会直接影响音准和节奏感的发挥。
如果经常出错,又引不起教师及时有效的纠正,音乐学习的效果就无法保障。
1.1.2 心理素质差小学生年龄小,心理认知水平低,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相对较弱,在唱歌教学中会出现吐字不清,音准不稳,音乐的节奏感跟不上等情况,在唱歌中经常会出现跑调、唱错的现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甚至会变得胆小和自卑,对音乐课提不起学习兴趣。
1.2 外部因素1.2.1 环境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经常受到环境的干扰,就会导致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会出现音调不准的情况。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无法专注地投入于一件事情。
如果学习的环境过分嘈杂,就会影响个人的发挥,使其丧失音乐学习的信心。
1.2.2 教学方法不当音乐教学是一种行为学习,是一种模仿训练。
教师良好的专业基本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反之,教学方法不当,教师能力欠缺,就会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减弱,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无法获得快乐,无法放松去学习。
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彩小学音乐课堂作者:袁伟飞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9年第12期摘要:音乐学科中所蕴含的内容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并且生动形象的。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把握音乐教材的这些特点,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音乐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进行美的感受和体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并通过多姿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
下面针对小学音乐多彩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彩课堂;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当前的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充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音乐教学的手段。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能够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多彩的音乐课堂,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进行美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音乐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那么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创设丰富的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下面将展开详细的阐释。
1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創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音乐课堂是一场审美的教育,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美,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音乐的体验活动。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学生的情感,逐渐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由自主的走进音乐的教学活动中。
在进行歌唱教学的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借助于视频、幻灯片等方式将音乐的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对音乐作品情感表达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
例如在进行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雪绒花》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电影片段,把影像和音乐进行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
在后面的学唱过程中还可以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和范唱进行对比教学。
挖掘乡村田园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的田园风光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在乡村田园中,却隐藏着大量丰富的音乐资源。
如何挖掘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乡村田园资源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乡村田园资源是指乡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建筑等资源。
这些资源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风光激发音乐灵感乡村田园地区的自然风光优美,山川湖泊、田野村庄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自然风光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音乐灵感。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灵感,创作出更加美妙的音乐作品。
2. 民俗文化传承音乐传统乡村田园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了丰富的音乐传统。
学生在接触这些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本土特色,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3. 乡土建筑为音乐表演提供场所在乡村田园地区,古老的乡土建筑可以成为学生音乐表演的场所。
这些古老的建筑能够为音乐活动提供独特的舞台,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推动音乐素养的提高。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乡村田园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举办音乐采风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乡村田园地区进行音乐采风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音乐灵感的涌现。
学生还可以在采风过程中,观察乡村民俗文化,了解当地的音乐传统,从而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2. 开展音乐创作比赛学校可以组织音乐创作比赛,鼓励学生根据乡村田园资源进行音乐创作。
比赛可以设置多种奖项,如最佳乡村风情作品、最具民俗特色的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能够促进乡村音乐资源的挖掘和传承。
3. 建立音乐团体,走进乡村学校可以组建学生音乐团体,定期走进乡村进行音乐表演。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在乡土建筑中进行表演,还可以向当地居民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拉近城乡音乐交流的距离。
目录摘要 (1)前言 (1)一、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1)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 (2)1、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2、合唱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三、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 (3)1、从合唱歌曲的多样性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音乐视野 (3)2、过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基础乐理及和声知识方面掌握得更准确 (4)四、结语 (4)参考文献 (4)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摘要:合唱作为一门音乐基础教育内容,它可以增进同学集体之间相互了解和同学间的友情。
对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和道德情感得以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
因此,在小学开展合唱教学是尤为必要。
关键词:合唱教学集体意识情感表达艺术视野前言合唱,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
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艺术视野的开阔具有重大的作用。
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
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进行听觉和乐感的培养,增强集体合作意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要想更好的展开小学合唱教学,必须先认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小学阶段,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或学龄初期。
这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自控力弱、随意性强,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小学生情感意志不断发展,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但在小学低年级有时还有不稳定现象发生,情感是短促的、爆发性的,易从一种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
合唱艺术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参加合唱的每个孩子来说,它其实是一个逐步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合唱的教学与学习影响下,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和谐相处等良好品质。
因此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当今学校的教育对象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宠,家庭的熏陶让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心理,缺乏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让歌唱之声焕发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异彩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
学生的
音乐素质包括唱、奏、舞、听、知等多方面的能力。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不
用说奏了,连最基本的唱,都不是很好。
而唱才是最直接的体现音乐本质特性的。
学生要学会唱,要敢唱,更要放声歌唱。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唱出的音,根
本就是不在调上,难以入耳。
因此解决学生的歌唱问题是解决农村学生唱歌中的
一件重要的事。
关键词:音乐农村音准歌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大部分人都喜欢听音乐,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
常说我没音乐天赋、音准不好、唱歌跑调等。
虽然先天的条件很重要,但是后天
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你的唱歌的能力。
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如何能更
好的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是很关键的。
一、想唱是前提
通常我会将农村学生的音乐能力,比作一张白纸。
在纸上,只要你愿意去写
愿意画,即使不能将纸变成一幅美作,也会让它有了颜色,这就是笔的作用。
而
音乐教师,同样也是起到一支笔的作用,让你的学生拿着你给的笔在自己纸上画
下自己心中的图画。
鼓励学生去唱,多放好听的音乐去让学生去感受,学生自然
会喜欢上音乐。
喜欢音乐自然就想唱了。
二、会唱是条件
1.怎么样训练学生的唱
(1)从音准入手,鼓励学生想唱。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
”意思是说音乐课要突出它的学科特点,任何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并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有很多时候老师一味追求着课堂的互动、课堂的气氛。
将音乐课变成了一节综合课,将原本以唱为主的音乐课变成了四不像。
对于我们
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从只能随着磁带唱到随着钢琴唱,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来适应。
对于音准感觉好的孩子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学生却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
我认为音乐教师意识到音准问题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课堂上,在
保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不打破自己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加上一些音准的练习,
会为你的音乐教学增加艺术魅力。
音乐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不断的练习,
量变的同时质也在变。
(2)教会学生聆听,鼓励学生大胆唱。
“聆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
不仅仅是在音乐课上,在其他的课上,学生是不会听课的。
聆听
是一个感知型的倾听。
一般人获得语言的途径“听”占45%以上,幼儿在不识字以
前“呀呀”学语,背诵唐诗,凭的就是听觉,靠的是反复“聆听”,音乐初学更是必
不可少。
因为学生在“聆听”时虽然对音色音区、节拍节奏、音量强弱、旋律和声、意象塑形、情致心态、人格意境一下子不能理解,但他们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很迷人,能给他们带来欢乐。
虽然还是生理感情上的,但恰恰是对音乐审美的出发点
和基础。
“聆听”是最直接的感知方式,学生能最直观地得到艺术地享受和审美愉悦,能在感性中积淀理性,在瞬间潜藏艺术实践经验。
这样为审美反射提供了条件,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
因此学生只有学会了听才能对音准问题有一定
解决。
(3)从单音到音阶训练,鼓励学生反复唱。
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
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
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
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4)重视歌曲的模唱环节,让学生唱准。
模唱就是模仿唱出。
模唱可以用音名,也可以不用音名。
模唱用音名或者不用音名,两者是有区别的。
就像孩子叫
姐姐,但不知道姐姐的名字一样。
对于懂音名的孩子,要试试他的音高感觉,可
以不用唱名。
但要说明的是当孩子模唱不出时,千万不要就认为孩子的听觉不好,有各种原因导致的。
而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只有用不唱音名的方式,为了是
感受音高而进行的训练的。
对于学生的模唱要加以重视。
往往学生不注意这个就
会使他在歌曲的演唱中,在音准方面吃亏的。
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音
准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整体的体验。
2.能唱是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学习音乐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从不想唱到
想唱再到会唱,让农村的孩子也会唱了,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嗓音去表达自己对
音乐的喜欢。
这就是我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
3.敢唱是希望
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舞台,将自己对音乐的喜欢,对歌唱的
喜爱,能大胆的表现出来,让农村的孩子也同样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舞台。
让学
生通过各种的锻炼,会唱、能唱、敢唱的真正的“唱”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