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2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编号: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成果鉴定申请·评审书学科分类语文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2016年12月2日学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填表说明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仁怀市实验小学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鉴定结题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
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封面学科分类为语文、数学、外语、及其他。
四、“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成果公报”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五、申请结题或鉴定经批准后,课题负责人须提供以下资料:1、《仁怀市实验小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评审书》一式3份(A4纸型,于左侧双面打印装订);2、课题研究成果主件(含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软件、其他等)双面打印一式3份;3、必要的附件(验证课题成果和成果推广效果、效益的资料)3份;4、课题立项通知、开题报告或实施方案和计划复印件各3份。
5、成果公报(供网上发布的内容要点,3000字—5000字)3份。
6、结题鉴定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应将进一步修改后的完整成果主件和成果公报各送交教科处存档。
六、申请鉴定方式有我校专家鉴定评审结题、现场观摩评审结题两种形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课题负责人提供的资料须提前一个月交教科处。
采用通讯鉴定形式的,所有参加的专家必须填写书面鉴定意见。
再由专家组长签署综合意见并签名,方能有效。
一、基本情况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三、研究报告(不少于8000字,可另附页)八、成果公报(内容要点:1500字以内)。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发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做到自己角色的完美定位,应该是整个教学中的引导者、所需情境的创设者以及整个探究过程的协助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积极的思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思考质疑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让学生敢于去质疑,敢于去思考,乐于去质疑,乐于去思考,从而活跃自己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散性。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1-0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而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发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让他们自觉的去探索语文知识。
而在这过程中老师扮演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情境的创设者以及探究过程的把控者这样的一个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内涵探究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探究形式的一种教学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整个教学的引导者,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要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解决问题,找出适合自己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从而让思维得到训练,让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以及自主性,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积累语文知识,也需要不断的培养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刚开始的学习中很多都是关于一些词句的练习背诵等的学习,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大语文教学观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
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紧抠教科书,隔绝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
其次,新课程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消除了小学与初中的界线,使语文学习更具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对于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实行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可以跨学科,也可以跨年级,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2.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尽管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如人教版的教材,首先确定贯穿1-6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再确定每个年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和一个“语文园地”。
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
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
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割舍了内在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走向僵化。
单篇文章与整个单元之间有何关系,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让学生获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体验?这些都值得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
3.“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而学习,认为教育应该关心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并据此来设置课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学习,获取各种不同的知识,既包括认识结果,也包括认识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作者:赵爱芹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2期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文阐述了“课堂主体教学”的操作模式,并探讨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操作模式具体应用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可是,在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仍然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们在下面听,回答问题也很不情愿,或者干脆就是一味地写那些毫无价值的作业。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倡实践“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阵地。
一、“课堂主体教学”的操作模式所谓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是综合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整个认知过程,其中学生活动处于主体地位。
这个模式的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认知过程: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思考加工→检验→巩固应用上面的图示就是“课堂主体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及课文内容灵活运用,不过基本关系是不变的。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得熟练掌握教学技能,还要把握学生认知的特点,科学地设计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具体实施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操作。
1.善于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该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故事、音乐、影片等富有情趣的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通过播放蝴蝶谷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体会蝴蝶谷一年四季的秀丽景色和各色各样、多姿多彩的蝴蝶,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问题来导入,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兴趣。
2024年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方法总结模版导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在语文教学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采用更加互动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____年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方法的总结,希望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
一、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教学工具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进行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智能化教学工具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实时评估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智能化教学工具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游戏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设计一些语文主题的游戏,如语言穿越、语文答题闯关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解谜、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应用,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复习,通过竞赛、排行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项目化学习的实施项目化学习是指将学生的学习任务组织成一个个小项目,通过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任务组织成一个个有趣的小项目,如小说创作、实地考察、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
通过项目化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指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HSC)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青睐。
家校合作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使得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及心理健康方面能够形成有机的联系,以达到协调与发挥各自优势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家校合作已经在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实施,其中小学语文教学受到的关注尤为重要。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在家校合作中,如何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家长和教师们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家校合作的优势入手,结合实例,探讨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
作为语文阅读的起点,学生需要进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从而迅速地转换到阅读的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通过绘画、图片、讲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愉悦地进入到阅读的状态。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故事《七仙女》并展示故事的配图,并引导学生自己理解故事的含义,并针对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兴趣与爱好等,设置一些小的作业或读书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自己画一张七仙女的画等。
2.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小学生因为缺少阅读的经验和技巧,很难直接阅读,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
小组讨论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一名组长来组织组员对一种阅读材料,例如中英文小故事进行讨论交流。
这样一来,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会通过小组间的协作和交流来寻找、互相规划和解决问题,例如解析故事情节,表述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等。
由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语文本身的内容特点,将学生分组配合,交流、梳理阅读材料,谈论互动,从而训练多角度、多维度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探究论文(2)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探究论文由此可见,趣味性儿歌在拼音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辅助教师顺利将各种拼音知识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萌生对更多拼音知识学习与探究的乐趣。
三、使拼音教学环境生活化,培养与强化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致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离开生活的教学不是好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拼音教学活动之时,应积极地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在汉语拼音iuü这三个单韵母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深刻记忆i、u、ü这三个拼音,教师对学生说在发“i”音之时,联系自己身上的“衣”;在发“u”音之时,联想傍晚在枝丫上鸣叫的乌鸦;“ü”的形体与生活中的笛子极为相似。
在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更加熟悉汉语拼音的发音形式以及特有的形态,此时他们对汉语知识学习的兴致必然高涨,在这样的拼音教学课堂上,教师有效地培养与锻炼了学生应用普通话的习惯,为其识字与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活化的拼音教学课堂上,小学生对汉语拼音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强化了对它们记忆的程度,在兴趣的驱使下提高了对拼音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深入研究他们的性格特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应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快乐,激发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此时小学拼音教学质量势必会大幅度提升,学生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感悟到语文课程开设的意义,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刘忠民.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4.[2]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研究摘要: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使语文教学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
2024年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2024年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对语文教育的深入探索和思考,总结了如下几个重要的研究点:素养教育的融入,探究性学习的推进,多元文化的体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评价的创新。
下面将对这几个研究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素养教育的融入素养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2024年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倡将传统的知识教育与素养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求、发现和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2024年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倡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应用于语文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推进,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元文化的体验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交融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在2024年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倡通过文学作品、名人传记、民俗故事等多样化的教材和资源,让学生体验和欣赏不同的文化风貌。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途径,让学生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增进互相理解和友好交往。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交互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积极互动、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参与度高:交互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师生互动密切: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强调个性发展:交互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应用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被广泛应用,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方式如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课文《小兔子乖乖》时,可以将课文情节制作成故事书或者以角色扮演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
2. 提问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课文《小手拉大手》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你觉得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通过学生的回答,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在学习课文《小狗下楼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剧本,模仿狗的动作和声音,展示在楼梯上下的情景,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如PPT、电子白板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互动探究:小学二年级语文《遗爱寺》优质教案设计互动探究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在语文教学中,互动探究能够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阅读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小学二年级语文《遗爱寺》的优质教案设计,看看如何在互动探究的模式下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遗爱寺》的基本内容和结构;②能够正确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和情感;③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运用相关语言知识来表达个人观点。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②促进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③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遗爱寺》是小学二年级语文必修的一篇阅读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父亲为了救他儿子而在遗爱寺相遇的故事,表达了亲情、友情、感恩等情感。
文章简洁流畅,结构清晰,是小学生进行阅读习作的绝佳素材。
三、教学方法互动探究是本次教学的核心方法,教学活动包括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
教学内容涵盖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应用,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思考、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达到交流合作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举例讲解"遗爱"这个词的意思,引出文章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阅读环节(1)教师讲解课文的基本信息和意义,引导学生阅读。
(2)学生在故事集体阅读中,利用整体阅读法和分段阅读法,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分组答题。
例如:①有哪些人在遗爱寺相遇了?②为什么儿子会掉下深渊呢?③为什么父亲要在山谷等儿子呢?④文章结尾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析环节(1)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以孩子和拾荒老人的口吻活分别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探究。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和观点,展开小组讨论,探究有关于这些问题,例如:①文章中的“遗爱寺”为何这么命名?②父亲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变化?(3)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文本的主题和该主题在学生生活中的具体示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小学语文课堂情景作文教学研究实施方案语文专题组一、研究背景1、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
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也只有富于情感的文章,才能让人体会到人物所赞颂或批评的内容。
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读来干巴巴。
怎样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宽拓学生写作思路,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情景作文教学是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理论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作文实践活动。
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实践中,使学生获取作文的知识,提高作文的能力。
3、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进行情境的设置,是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法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要从内容入手,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又要注意教学手段、方法的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情景,能吸取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设置得好,这种教学法的优越性就越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
4、情景作文教学的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的现状的需要。
以前,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背熟若干篇“例文”,考试时,套写或抄袭,从小培养弄虚作假的文风。
有的教师强调学生注意作文的思想性,必须套用大道理,写时髦的套话,从小让学生用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空洞枯燥的语言去表现所谓“中心”,或表达自己不真实的感情。
学生作文变成了吹牛、杜撰、说谎话、编故事,把学做人与学作文脱节。
从教师的指导来看,作文指导方法机械、呆板、僵化,允许学生吹牛、说谎、编故事,甚至鼓励学生背例文来应付考试,对学生语言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训练,从而造成学生厌写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近些年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肯定和积极、建立互相协作的学习环境、以及充分掌握小组成员的互相协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水平。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将从思想观念、教学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并举例说明其实际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观念1.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各自有差异的个体形成的小组,通过互相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个体和团体的协同发展的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
2.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来主导,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其中被忽略。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团队协作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份力量来为整个小组作出贡献。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获得自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技能,例如:沟通、竞争和分享。
3.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功能是集体和个体的协同发展,涉及到大量的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教学中,应强调以下原则:(1)宽容和尊重: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不论文化背景、能力、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其他人的观点。
(2) 个人自我完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 协同合作:学生应该在组内协作,互相学习和支持,共同完成任务,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4) 互动和反馈:在互动中获得反馈,以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任务要求和解决方案。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安排1. 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从课程要求和学生能力出发,教师可以制定学习任务和目标,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和目的,以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2. 制定小组规则制定小组规则是为了协助学生将团队合作的标准化。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课堂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中的首席”。
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功能,促进了个体学习,使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很多专家、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合作学习应该是严密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方位的交流与互动,即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效的,即要求做到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
当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等。
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语文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开展“高效课堂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四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2)小学语文四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五、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
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
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方法2017-05-12 17:32 | #2楼阅读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
因此,在历来的语文教育与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往往很难达成,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一学期学习十几节课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上百篇课文,还是不一定能有效的独立阅读。
而且,好多学生随着年级的提升,甚至越来越丧失阅读的兴趣,这不能不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
笔者认为,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立足于保证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使阅读更加自由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阅读只有插上自由的翅膀才能真正感受阅读的味道,在联想与想像的空间里学会理解,发展思维,陶冶性情,进而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叶圣陶先生语:“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吕叔湘先生在谈什么是语文时也明确指出:“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
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
”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了较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交融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第一课时,还体现在第二课时,体现的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第二课时的特点,取得“走一个来回”的实效。
一、理清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毋庸置疑,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探究,理解内容,感悟情感,应注重以读为本;第二课时的任务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因素,并进行更多训练;在回顾第一课时达成教学目标基础上安排相关的拓展阅读、拓展练笔。
二、明确第二课时的阅读目的“读”在两个课时中的目的、程度是不相同的。
第一课时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出理解。
读通、读顺、读出感情,是有层次的读,读要贯穿整节课。
第二课时的读是对第一课时的升华、深入,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表达的巧妙和作用,从而探究表达的方式,经过拓展来练习表达的运用。
两个课时中,“读”的作用很重要。
三、探究第二课时阅读的有效策略对于第一课时的“读”的策略,研究了很多,方法很多。
如何在第二课时读好?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回顾内容读。
学习不能灌输,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第二课时开始应该回顾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迅速读后思考并简述来达到回顾课文的目的。
17动物笑谈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幽默的特点。
3.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上的重要角色。
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
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地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明确: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了;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明确:“小凫一出壳……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
”“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
”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目标导学二:自由朗读,品味语言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
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和对鹦鹉的关心。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3-02-21T03:02:56.80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19期作者:肖婷婷[导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肖婷婷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海明学校 510627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讲授语言,又要注重实际运用的技能。
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不同特点,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加强对其自身的探索与领悟,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科学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不但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排斥,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要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战略,尤其是在语言大模块的教学中,要积极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学习,从而加深对重点的知识的记住,从而增强语言的基本素质[1]。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有教学实践的老师都明白,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隐藏着一个主题,就在文章开始的前言中,着重阐述了文本的结构和题目,然而,在以往的课堂上,老师们往往都是逐句解说,着重于对文字的解释,内容的编排,思想和情感的表述,而忽略了前面的引语。
大单元化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对课文进行解释,因而,在新课程改革中,采用的是大单元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中,大单元教学更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人文与语文的完全融合。
另外,该模式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前老师要对课本进行逐一的解释,让他们有一定的误解,由于教学方式的差异,使学习者无法记忆所学的内容。
这个模型的优点是把所有的文章连结起来,同时利用相同的话题把它们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的课程,对所学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描写,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2]。
P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记
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为例
邓文英
【期刊名称】《名师在线(中英文)》
【年(卷),期】2024()10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而PBL教学模式就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应用PBL教学模式,沿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总结感悟,反思问题”这一流程,引导学生与问题“互动”,进而理解阅读内容,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文章以《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以PBL教学流程为重点,具体论述P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邓文英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溪镇榕星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7
【相关文献】
1.入境表演巧妙延伸借鉴仿写—《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例谈
2.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策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点
评3.PBL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PBL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5.儿童在场:小学语文教学中“牧式表达”的实践探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主·合学·体验——浅谈和合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2012年,区教育局的定位是“教育改革年”,教研室提出《打造“自主·体验·表达”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而我校“和合教育”也亟待理念生根,文化落地。
让“和合融情,以情育人”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打造和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的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促进新事物的产生。
“和合教学文化”是指生成一种整体性、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和合而生的师生教学生活方式,是一种融合多种教学文化精髓的浑然天成的开放性教学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本身就显示出语文学科的融突和合理念。
营造和合的语文教学氛围,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即:尊重差异性,相互融合性,追求整体性,动态生成性。
营造和合的语文教学氛围,可以采取自主参与、个性体验、合学互动、和生发展等策略。
区教研室提出的“自主高效课堂”的基本框架如下:目标、问题定位引出——互动、合学自主体验——交流、共鸣拓展应用。
而小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为:初读——自主读书,感知内容,整体把握;精读——交流研讨,深入体验,强化表达;深读——领会特点,拓展延伸,广泛阅读。
今天,我重点谈,以区教研室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入和合课堂教学的特质,总结我校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所梳理出的“自主•体验•合学”和合语文教学模式。
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自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活动的主体。
一切活动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有自主阅读的目标、兴趣和过程。
合学——明确的是学习方式。
互动合学就是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项交流,实现和生发展、和谐共赢。
以同桌为合学小组,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在思维碰撞中不断修正、完善观点。
这样,每个学生既是发言者,又是倾听者;既是实战员,又是陪练员。
体验——强调的是学习方法。
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是体验,是探究,而不是机械的灌输。
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感受、领悟和体验。
在语境中,在情景下,在创设的氛围里,进行角色体验,达到由激动—感动—行动的情感内化过程。
初定的操作流程:一、多彩积累。
积累是不容忽视的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积累本上每天积累三个成语,一个名言警句或是好句,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用三分钟时间进行展示交流。
当然,最好与课堂内容相关。
例如学习第1课《燕子》的时候,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然后课前交流,并由此引入。
本节课,我把这个环节后置到了精读体验的第一个环节,朗读第1自然段时,问:“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让你想到了哪个四字词语?”目的是引导学生说出:“层峦叠翠、姹紫嫣红、群芳吐艳、苍翠欲滴”等语文园地一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学生也有其他积累:“树木成荫、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牛羊成群、山清水秀……”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习惯。
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酵母终将发酵,膨胀,烹制出富有个性的语言面包。
二、精巧导入。
导入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一样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主题,选择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背景导入、复习导入、积累导入、揭题导入、插图导入、音乐导入、视频导入等各种方法。
我今天采用的是揭题质疑法。
刚才提到的《燕子》所用的就是积累导入法:“孩子们,在这冰雪消融、柳绿花红、五彩缤纷的春天里,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燕子》。
”略读课文往往采用阅读连接语的形式来导入,实际上就是复习导入法。
三、初读感知。
初读,属于感知性阅读阶段。
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预读,也可以在课上进行。
一般要求学生三读课文(不是读三遍):一读读懂字音,读通句子;二读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质疑问难。
如果是课前,提倡三问:问自己,问字典,问他人。
如果是课上,可以把这三读浓缩成一遍自由放声朗读,如果课文过长或者是略读课文,也可以变成一遍默读。
读完后,可以进行发散交流,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这这样做的优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
也可以聚焦重点语段。
例如,在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根据课后习题“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我引导学生在初读的时候从伯父的话中找到答案:“中华不振”。
虞大明的《桥》就从检查预习这样过渡到初读:“这究竟是一场怎么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还可以提炼主线问题。
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让学生带着主线问题“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读课文,对于德国,对于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
四、精读体验。
精读,也称细读,即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一部分一部分地精细阅读,属于理解性阅读阶段。
这是学习一篇课文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能凸显“自主•合学•体验”的环节。
我们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置身文本,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品读,培养学生悟知、悟理、悟情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环节主要目标有:①逐段品味,披文入情;②相机进行语言训练;③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吸纳、思索、动情、明理。
因此,教师要注意筛选问题,让问题组团出现,实效有效合学。
这一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1、自主品读。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按照学习方法和要求精心读书,边读边思,动脑动笔,圈点勾画做批注。
待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好语言,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去和同伴交流,为有效合学打好基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据此,我先引导学生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自己提出主线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把和变化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2、合学悟读。
根据预设或是生成,对于一些有思维含量,有交流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字的感悟会更深,更准确,从而能够对于一些重点词句,重点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例如本节课联系上文想想还有什么没有了?有一些难度,如果学生没有联系上下文读书的习惯,或者独立学习吃力,可以随机采取合作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个环节有时紧跟在上一环节之后,也就是在学生勾画思考后先跟同桌说一说,读一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还不太成熟的想法,同时吸收对方的观点,从而敢于在下一环节进行全班交流。
3、体验美读。
这是读中悟,悟中读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班内朗读交流的同时,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伴对话,从而能够深入体验情感,读出合适的情感。
其他学生要会倾听,会思考,主动获取信息,构建自己的认知。
教师还要顺学而导,在关键处点精华,拨精髓,画龙点睛地补充、深化,这是有效合学的重点。
这节课,“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个重点句子,我通过“你家想盖房,就——你家想造犁,就——谁家想盖房,都可以——谁家想造犁,都可以——夏天,人们想做睡椅板凳,就——冬天,人们想生炉子取暖,也——无论什么时候,不管谁,都可以——”这样一连串的引读,让学生深入角色,体验到村民谁也没有把砍树当回事。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砍伐从未停止,树木越来越少,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大。
不需要表述,学生的朗读就能体现他们的理解和心情。
五、深读拓展。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增加写作指导的因素,加深巩固阅读效果。
学《翠鸟》的时候,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并且当堂进行“大公鸡或孔雀”的仿写。
第二课时,安排了“调查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
这节课,拓展体现在续写上。
下一课时,我还要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阶段汇报。
这既是对于课文环保意识的实践延伸,又是本单元习作的前期准备。
深读还可以体现在对主题的升华,拓展还可以体现在阅读同类文章,阅读作者的原著或者其他作品。
一小东校区张雪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最后引入了《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既是课外阅读的拓展,同时又引导学生感受到骆驼影响了英子的成长,这也是对主题的深入理解。
用教师的读书感悟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热情,实现了课内外的对接。
总结学习、仿写训练、引入资料、课外阅读、链接生活、实践活动……万变不离“大语文”整体阅读、深度阅读的宗旨。
五、课堂总结。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一种最佳状态,这节课我试图采用这样的方式。
也可以让学生谈学习的感受、收获,还可以教师用精美的语言概括。
这样做,使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让学生的认知也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
六、作业训练。
作业训练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检查学生听说读写思写的结果。
读音、字形、形近字、多音字、词句积累、片段阅读等常规作业外,还可以布置仿写、改写、续写、缩写等写作训练,让读与写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