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48
有关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四篇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1学生状况分析:高一学年度系统学习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较好。
本学期主要做好复习工作,迎接12月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教学目标:1、本学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为12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准备。
2、继续保持实验优势,为课改实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做好准备。
重点工作:1、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训练2、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教学策略:1、突出上机操作,精讲多练;2、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3、充分灌输21世纪学习的核心理念:合作与交流,不但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还让他们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过来;4、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及时反馈,做好总结。
5、在上学期基础上,将继续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技术技能训练、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技术思想文化理解等方面重点实施,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
6、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通过课外培训等方式吸收特长学生参与活动。
7、精选历年考试内容,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安排:1、继续实行间周分组上机、上课的模式;2、探索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的新模式;3、坚持考勤,做好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的记录。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
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
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
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高一选修)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1. FTP服务器提供匿名登录,其用户名一般采用的是( )A. FTPB. TelnetC. anonymousD. Internet2. 常用窗口式的FTP客户端软件是( )A. WorD.B. CuteFTPC. CtermD. WPS3. 病人坐在家中打开电脑进入网上病情诊断的网址,医生便可以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常规诊断,这种应属于()A. 远程医疗B. 自动控制C. 虚拟现实D. 网络计算4.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交流已经做到()A. 仅文字交流B. 仅声音交流C. 仅图像交流D. 文字、声音、图像皆可5. 下列方法设置的密码,你认为最安全的密码是()A. 以8位数字作为密码B. 以8个字母作为密码C. 以字母和数字组成的8个字符作为密码D. 都一样,因为都是8位密码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非对称密钥(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在加密与解密中采用不同的密钥B. 软件防火墙是通过纯软件件的方式来实现,价格便宜,个人用户较多使用这类防火墙C. 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写的D. 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的特点是运算量大、速度快,安全强度高7. 下列不属于元搜索引擎特点的是()A. 搜索时,用户必须多次提交搜索请求B. 可利用多个搜索引擎,同时搜索多个数据库C. 目前一般只支持AND、OR、NOT等较低级的操作D. 为了借用尽可能多的搜索引擎,一般只使用简单、直接的搜索策略8. 危害信息安全的两大源头是病毒和黑客,黑客是()A. 计算机编程的高手B. Cookies的发布者C. 网络的非法入侵者D. 信息垃圾的制造者9.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安全措施的是()A. 及时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漏洞补丁程序B. 安装并定时升级正版杀毒软件C. 安装软件防火墙D. 不将电脑联入互联网(因特网)10.某站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在站点上发帖子,发信件进行交流和讨论.据此,你认为该网站体现了因特网的哪些应用功能( )A. FTP和BBSB. BBS和E-mailC. Telnet和E-mailD. E-mail和FTP11. 以下因特网服务功能的缩写对应的中文名称是:E-mail;FTP;Telnet;BBS;WWW1. 文件传输2. 电子公告牌系统(论坛)3. 电子邮件4. 信息检索(万维网服务)5. 远程登录()A. 21534B. 35124C. 31524D. 2513412.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A.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B.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C. 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病毒的免疫力D.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特殊的寄生程序13. CIHv1. 4病毒破坏微机的BIOS,使微机无法启动。
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试题集(最新整理)-图文第1页信息技术迎考模拟试题必修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三器二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CPU。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由ROM和RAM组成,ROM只读;RAM中的内容断电后消失。
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移动硬盘、U盘等。
1.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增值性等。
(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
)2.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与信息的获取、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1.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编程步骤:算法设计、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运行。
3.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循环。
4.信息加工的类型:基于程序设计的(如VB编程)基于大众信息工具(如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基于智能化加工(如人机博异、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⑴友好的人机界面,如①虚拟现实技术②语音技术(关键是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③智能代理技术⑵个性化的功能设计⑶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5.英文缩写:DOS、GUI(图形界面)、EC(电子商务)、WPS(字处理系统)第二章信息获取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2.搜索引擎(SearchEngine):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
最早是1994年的YAHOO。
3.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分为:全文搜索、目录索引类搜索、元搜索引擎。
4.URL(UniformRe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由协议、主机名、路径和文档名等组成。
1.汉字的编码:⑴输入码(外码):音码、形码、混合码(五笔、全拼、智能ABC)⑵机内码(内码):国标码(GB)、BIG5码(繁体)⑶输出码(字型码)汉字的处理过程:键盘输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输出码)2.表格信息加工:数据处理有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透视等;数据图形化有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2.3网络域名及其管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域名与域名管理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设计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主要内容为讲解域名、域名系统、域名空间和域名的构成并理解其管理。
域名是因特网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将从技术的角度深入讨论网络域名的知识及管理思想。
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对IP地址学习的一个承接,样体现了问题解决与“技术服务于人”的基本思想。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之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先安排他们课下预习书本,找出所要求的知识点。
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的精讲点拨掌握基本知识。
然后针对学生的能力,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本节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涉及课标】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知道域名管理的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域名的概念及其命名规则;(2)理解域名结构和域名空间,掌握域名解析的过程;(3)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和重要的管理机构;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域名的意识;(2)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教学重点】域名、域名系统、。
【教学难点】域名空间、域名的解析【教学方法】演示法,自主学习、讨论、归纳知识点【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课件,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IP地址相关知识,引入新课,做好知识间的衔接1、复习上节课IP地址的格式2、IP地址的意义二、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中国顶级域名cn遭受连续攻击》中国顶级域名cn遭受连续攻击,给我们上网带来很多麻烦,说明域名在我们的上网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问:大家对域名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域名的相关知识。
三、新课教学1、自主学习:看书本P49——P53预习黑板板书的五个知识点:①域名产生的原因②域名③域名结构④域名空间⑤域名解析2、归纳基本知识——学生归纳并回答(1)域名产生原因:与IP地址联系(2)域名:在因特网上,具有自然语言特征、方便记忆的文本字符串称为域名(domain name)。
网络技术应用实践指导(选修)【答案】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第一节跨时空的服务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C A A D2.连线题第二节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DCD C B2.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对对对错第三节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A C A C A2.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对对对错对对综合实践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A D A D D C B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C A C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域名与域名管理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D D DC C第二节IP地址及其管理1.填空题(1) 32 4 0-255 圆点(2)C 2542.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B BD BC3.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错对错错第三节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1.填空题(1)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IP地址2.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B BD A综合实践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B A D B B B D B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A A A D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第一节网络的功能与构造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D AC D2.填空题(1)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2)双绞线光缆电磁波(3)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4)Windows NT Novell Linux3.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对错错错错错第二节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B B D C B A D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2.填空题(1)分组交换(2)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3.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对对错错4.连线题电报电路交换技术老式电话报文交换技术IP电话分组交换技术第三节网络的规划设计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C DB C2.填空题(1)确定网络规模确定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硬件和软件(2)总线型星型环型第四节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B D D2.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对对3.分析题B综合实践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D C AB B D B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A C A A C2.多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BCD BCD ACD ACD AB3.填空题(1)7层(2)混合(3)广域网(4)TCP/IP 4层(5)防火墙(6)静态IP地址(7)资源共享(8)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9)C/S B/S第四章建立主题网站第一节规划网站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B B CD C2.简答题略第二节网站设计1.A2.D3.网站的标志4.3种5.红绿蓝第三节网站实现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B A C C A C D第四节发布、管理网站1.C2.C3.A4.略5.略综合实践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AD C B C B D D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2.多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ABC ABCD ACD ABCD ABC3.填空题(1)HTML(2)树状机构(3)图片热区链接(4)网页视图(5)版面设计4.设计题略第五章动态网页制作第一节认识动态网页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ABC B D2.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错对错对对第二节理解动态HTML1.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B B D D2.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对对错错第三节应用动态HTML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B A2.填空题窗口特效鼠标特效图片、文字特效时间特效其他特效3.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错对对第四节ASP脚本的应用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D2.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对错错对对对综合实践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B B A C B C D A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D D B2.多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ABCD ABC ABCD ACD BC3.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错对对错错4.拓展实践略综合练习一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C C D D D DB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C B C C B C2.多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ABCD BC ABCD ABD3.操作题略综合练习二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B BD D C A B D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C CBC AD A2.多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AC ABCD BC CD3.操作题略综合练习三1.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A B B D C A C A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D 第5层 C D D B2.多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ABC ABC BCD BC3.操作题略。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
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2.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户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3。
加强对单位的信息发布和BBS公告系统的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
4. 一旦发现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五)从事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5. 在信息发布的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以下行为的:(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将一律不予以发布,并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6。
接受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信息发布登记制度1. 在信源接入时要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2。
对以虚拟主机方式接入的单位,系统要做好用户权限设定工作,不能开放其信息目录以外的其他目录的操作权限。
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第二节内容之前的知识拓展,在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解,可是本课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考点,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常规知识点。
是第二节《IP地址及其管理》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本就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具备一些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但是对网络理论的学习还需加强。
以高二学生现在的认知结构还不是很容易理解,而且直接引入什么“按权相加”的方法,学生必定听得一头雾水。
因此,本课时由浅入深,首先给出这些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消化吸收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进制及十进制的数值特点(2)熟练掌握十进制和二进制的转换方法;(3)2.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理解数制的转换原则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实际,学习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方法。
五、【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操作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做到本学科与数学学科的完美结合。
六、【教学策略】1.情景激学法: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进制是什么,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多媒体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这样也使得课堂生动,更易于学生理解。
3.实践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请同学参与提高师生互动性,这样也可以做到及时反馈,增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第2节前的知识拓展,为第二节《IP地址及其管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与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制的概念,并掌握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设计利用由老师组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