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个案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滨海县实验小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摘要】目的探索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暴发疫情及其控制措施。
方法通过对滨海县实验小学189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进行调查、检测、处置及其全面分析。
结果189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为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
疫情暴发的原因主要是发现病例没有及时隔离,学生间互相接触传播引起。
事件发生后,学校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疫情在10天内,得到了控制。
结论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管理,基层卫生院的配合,控制疫情是非常重要的。
并对类似事件防范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小学暴发【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40-022010年9月10日上午,东坎镇中心卫生院接到滨海县实验小学发生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立即报告县卫生局,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指导调查。
下午市疾控中心急传科专家赶到现场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经采取各种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流行持续11天,自9月21日无新病例报告,疫点已解除。
现总结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滨海县实验小学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是县城最大的一所小学,学校共有学生4550人,1-6年级共70个班。
有教职员工256人。
自9月7日出现首例病人,至9月21日报告末例病人,全校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89例,罹患率6.74%。
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充血189例,占病例数100%;眼睑肿、分泌物多37例,占19.58%;发热3例,占1.59%。
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典型特征: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出血,有的伴有肌肉酸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1]3、疫情特点3.1人群分布所有病人均为学生,男生134人,女生55人,性别比为2.4:1。
3.2班级分布一年级发病最多,报告129例,罹患率为15.16%,其次为二年,报告26例,罹患率为3.4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居家隔离随访记录表
姓名:性别:年龄: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现住址
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次就诊医院:是否住院:否、是(出院时间):)
说明:1.此报表为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居家治疗病例进行随访管理使用。
2.备注栏填写病情加重的症状和体征。
3.填写随访期间程度代码:①加重,②持续,③减轻,④消退(无)。
4.其他系统症状未出现填写“无”,如出现填写具体症状。
5.每日随访一次直至患者痊愈,期间病情发展达到留观或住院救治标准或出现合并症及其它情况的,应当立即转诊。
随访单位:堰口村卫生室随访人:李巧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1 总则1.1背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 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1.2编制目的为确保我一旦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能迅速查清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2分级标准根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疾病的特征,以及我历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状况,确定1周内一个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视为暴发疫情。
按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疫情,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和黄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应急响应。
2.2.1 Ⅰ级疫情:1周内在我半数以上县(、区)出现20起以上、持续发生的暴发疫情,且疫情波及邻近地,并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2.2.2 Ⅱ级疫情:1周内在2个以上县(、区)出现10起以上暴发疫情,且有扩大蔓延趋势。
2.2.3 Ⅲ级疫情:1周内在2个毗邻的县(、区)出现5起以上暴发疫情,且有蔓延趋势。
2.2.4 Ⅳ级疫情:1周内在1个县(、区)范围内出现2起以上暴发疫情。
3 应急响应(1)Ⅳ级疫情发生时,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认,报告并请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处理与报告。
必要时,请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2)Ⅲ级及Ⅱ级疫情发生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立即组织专业队伍,会同疫情发生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疫情的现场调查、处理与报告。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摘要】研究通过对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传播人群,易感染人群的介绍,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较为完整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为指导各地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24型变种(CA24v)(Enterovirus type 70, EV70)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
EV70属微小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病毒科,具有肠道病毒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病毒呈球形,直径22nm~30nm,基因组为单链RNA,蛋白外壳呈对称排列的20面体,无包膜。
病毒在敏感细胞胞浆内繁殖。
EV70的分离培养需用人胚肾细胞、人胚结膜组织或HeLa细胞较难分离。
不同流行期病毒基因常有变异,可引起世界范围大流行。
CA24v也属微小RNA病毒科,生物学特性基本同EV70,可用HeLa细胞等多种传代细胞培养,易分离。
曾引起亚洲、中南美等地区大流行。
CA24v和EV70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与传播,均耐酸、耐乙醚、耐碘苷。
75%的酒精是有效的消毒剂。
二、流行病学1. 传染源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2.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94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0例(48眼)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其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其余40例(44眼)作为观察组,给予其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西洛韦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患者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给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标签:更昔洛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阿西洛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限性眼部传染性疾病,患者多伴有眼痛、异物感、结膜下出血、畏光、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发热不适、肌肉痛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
因而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抗病毒滴眼液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我院为探讨更昔洛韦滴眼液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采用两种治疗方式对接收的80例患者进行治疗,且效果显著,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80例(94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排除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症状超过5 d或已过经过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为34.3岁;其中66例患者为单眼,14例患者为双眼;随机选取其中40例(48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余40例(44眼)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一起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2010年9月,北海市某中学发生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现将此次流行经过报道如下:1.一般情况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共有129例学生发病,共涉及39个班级2252名学生,罹患率为5.73%。
其中发病男生83例,女生46例。
9月6日,一女生出现眼痛,眼肿,流泪,结膜出血等现象,马上转医院诊治,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9月8日―30日,相继有130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经医院诊断128例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有2例为细菌性结膜炎。
所有患者经医院对症处理后,全部治愈,并在隔离期满后返校上课,均无后遗症。
2.临床表现129例患者中,89例轻者结膜充血,结膜囊有少量脓性或水样分泌物,有瘙痒不适和异物感;40例重者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眼睑浮肿,大量脓性或水样分泌物,羞明流泪,灼热疼痛,视力下降等,其中有2例伴耳前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发病期间结膜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时可以发现上皮细胞的胞质及核出现空泡,核染色质浓缩。
有的病例出现变性的巨核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单核细胞也增多。
结膜刮片还可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做出快速诊断。
根据流行性发病临床上起病急、症状重、结膜下出血等特点可诊断本病。
本次患者中只有12例患者做结膜刮片检查,全部均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其他患者,医院根据典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而做出诊断。
4.讨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常造成广泛流行,本病通过接触传染,所以对患者的毛巾、手帕、脸盆、玩具、文化用品等日常用品应予消毒,禁止患者到公用浴池、游泳场所,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健康人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揉眼,要经常洗手,勿用集体点眼的方法进行预防,因交叉感染后可造成暴发流行。
该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首例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其他患者为该患者的同班同学、同宿舍或隔壁宿舍同学。
学生多为集体生活,本校学生大部分为农村学生,防护意识、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疫情一旦发生,很容易造成流行。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姓名: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服务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干部职员(13)离退人员(14)家务及待业(15)其他(16)不详口口1.5家庭住址:1.6工作单位(学校):1.7联系电话:1.8家庭人数:1.9患病人数: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2.2就诊日期:年月日2.3就诊单位:2.4诊断(1)临床诊断(2)病原学诊断口2.5病程:(天)3.临床资料病人有无下列症状(“1”表示有“0”表示无)3.1眼刺瘅口3.2眼睑沉重口3.3畏光流泪口3.4灼热口3.5视物不清口3.6肿胀口3.7黏液分泌物口3.8脓性分泌物口3.9眼结膜充血口3.10发热(℃)口口. 口3.11四肢酸痛口3.12乏力口4. 流行因素调查(调查病前2天内情况)4.1接触红眼病人(1)是(2)否口与患者关系:4.2家庭内毛巾(1)分开(2)不分开口4.3家庭内脸盆(1)分开(2)不分开口4.4游泳(1)有(2)无口4.5乘坐公交车(1)有(2)无口次数:,主要乘坐几路车:4.6乘坐出租车(1)有(2)无口次数:4.7发病期间在家隔离(1)是(2)否口4.8 回家是否洗手(1)是(2)否口4.9是否打电话(1)是(2)否口使用电话(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4.10是否使用电脑(1)是(2)否口使用电脑(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 4.11公共场所乘坐电梯(1)是(2)否口大约次数:4.12饭店就餐(1)是(2)否口次数:4.13舞厅或街头跳舞(1)是(2)否口次数:4.14去过网吧(1)是(2)否口次数:4.15打保龄球(1)是(2)否口:次数4.16去其他公共场所(1)是(2)否口次数:主要有哪些场所: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方案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方案(2017年版)一、背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由于该病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一旦发生流行将会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为加强我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提高防控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一)掌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
(二)掌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谱变化特点。
(三)及时规范处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
三、监测定义(一)病例定义。
1.急性结膜炎病例。
因环境中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及衣原体等)因素所致突发结膜充血者。
患者自觉眼痒、异物感、灼热感、眼分泌物增多,检查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分泌物呈脓性、黏液性或水样,部分出现结膜下出血,角膜点状浸润。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
病例定义参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17-2008)。
(1)疑似病例。
同时具备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即为疑似病例:1)流行病学史。
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一手、物、水一眼的途径接触传染。
2)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黏液性。
体征: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片状出血。
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的结膜细胞学检查见单个核细胞反应为主者即为临床诊断病例。
(3)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病毒,并应用微量中和实验鉴定为EV70或CA24v。
学校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初次调查报告某某年**月**日****时**0分,****医院电话报告:学校近日发生多例“红眼病”病例。
我中心派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理,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学校位于**街道**路,该校设有*个年级,*个班级,共有学生***人,教职工*人,教学楼*幢。
住校生约占**0%。
教学楼每层有一间卫生间,学校统一供应午餐、晚餐和住校生早餐。
二、疫情概况该校某某年**月**9日发生首例病例,至**月**日累计发生**例病例,三间分布如下:**、空间分布:**名病例分布在2个班级,其中**班*例,**班**例,这两个班级为隔壁班级,位于教学楼二楼,病例有明显的班级聚集性,其中***班有*例座位相邻。
*例为走读生,*例为住校生,但不在同一个宿舍。
2、时间分布:**月**9日2例,**月2**日**例,**月22日**例。
3、人群分布:**名病例中男性**例,女性3例,年龄都为****岁。
三、临床症状及首发病例情况首发病例**,女,****岁,**班学生,走读生,家住****路****8号。
**月**9日****时发病,主要症状为双眼红肿,无疼痛感,分泌物较多,第二日到**院就诊,诊断为急性结膜炎,并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目前症状有缓解,但左眼仍有红肿。
据调查患者无类似症状病人接触史。
另*名病例主要表现为眼痛(**/*)、眼红(5/*)、眼分泌物增多(5/*)、畏光(2/*)症状,其中**例有咽痛,经***院或**院诊断为“红眼病”,并给予药物治疗。
目前所有病例症状较轻,居家隔离治疗。
四、疫情分析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可初步判断本起疫情是校内接触传播为主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
五、实验室检测现场采集**名病例的眼部分泌物,正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
六、已采取措施**、学校已加强晨检工作,对晨检发现的病例,立即让其到医院接受诊疗。
2、现场处置人员对学校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就如何做好消毒措施做了详细的培训与指导。
某全日制寄宿中学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调查报告目的探讨疾病暴发原因,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制定个案调查表对学校病例进行调查,对调查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分析;对住校病例进行1:1的病例对照调查;对2008年8月25~28日发病的(即处于传染期内)回家的病例,进行家庭续发病例调查。
结果男生罹患率18.97%,女生罹患率4.48%(χ2=73.77,P<0.01);走读生罹患率4.48%,住校生罹患率12.63%(χ2=6.15,P<0.05);病例对照调查: 对31例病例作1:1的病例对照调查,结果提示共用水龙头有统计学意义(χ2=6.15,P<0.05,OR=4.28,95%可信限 1.15~16.85);家庭续发调查:23户家庭出现新发病例,户发病率71.87%,发病35例,家庭续发率31.25%(易感人数112人)。
学校放假1周,对现症病例积极隔离治疗,家庭隔离治疗10d,同时在学生回家期间对全校进行一次彻底的终末消毒。
经过实施上述控制措施,学生返校后,疫情得到控制,没有新发病例;家庭续发率为31.25%,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结论家庭隔离病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生、且较为敏感的学校,短期内控制新病例的发生是有效可行的;在病人放回家时,依托各级防病组织网络,发挥村支两委和村医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标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中学;家庭隔离治疗;家庭续发率;终末消毒;健康教育2008年8月24日接到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该县九潮中学自8月18日首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病人不断增多,至8月24日发现90余例病人。
8月28日,学校为了控制此起疫情,全校放假1周,采用家庭隔离方式。
为了解流行因素及对家庭的影响,我们分别于8月27日、10月8 日两次对该起疫情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定义自2008年8月18~27日在该学校或家庭出现眼结膜充血、肿胀、眼部刺痛、有分泌物或伴畏光流泪者。
深圳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制工作方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
主要由肠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A24型病毒变异株(CA24V)等病毒引起。
本病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
多于夏秋季节流行,自然病程短,预后良好。
1969年在西非加纳发生首次暴发流行,并迅速蔓延至非洲大部分国家。
与此同时在亚洲、欧洲及中东地区也发生暴发流行,澳州、美洲亦有流行报道。
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
2002年和2007年我市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暴发流行,报告病例数均超过1万例。
由于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加之深圳市流动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使该病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全市范围的大流行,且呈周期性流行,每隔几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夏秋季节和大型集会容易造成该病短时间内暴发或流行,因此是深圳市重点防范的疾病之一。
为进一步降低深圳市出血性结膜炎发病风险,控制出血性结膜炎突发疫情的暴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及《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
二、工作目标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深圳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扩散的风险,控制疫情发生和流行。
三、工作任务深圳市卫计委: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制方案;确定监测点及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各级疾控中心开展对本辖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风险评估;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常规监测;对辖区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对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酌情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应急监测;医疗机构负责病例的诊治、疫情报告、标本采集、健康教育、医院感染控制和本单位专业人员培训等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转运。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理技术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理技术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或(和)科萨奇病毒A24型(coxA24)变种所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
为规范我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卫生部制定的《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制定本技术预案。
一、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
以急性期病人为主,其次是健康病原携带者。
病人整个急性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从眼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患眼-手或物-健眼)和水传播(患眼-水-健眼)为主。
此外CA24v可从患者咽部、粪便中检出,EV70偶尔从粪便分离,提示通过飞沫、粪便传播的可能性。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由于可由不同病毒引起,故可再次感染。
(四)流行特征。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见于世界各地。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流行常发生在夏季炎热潮湿季节,我国几次大流行都发生在夏末秋初,可能与人们游泳、沐浴、擦汗、擦脸的机会多有关。
发病周期性不祥。
无年龄性别差异,1988年我国大流行时,1-70随均可发病。
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二、临床特点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平均21小时。
本病的特点是起病急,自病毒进入眼部到出现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当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合1-2小时内眼睑红眼内异物感明显并有烧灼感,怕光、流泪、眼睑沉重、睁眼困难、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
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病毒。
检查病眼见到睑、球结合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严重者球结膜全部为鲜红色,角膜常被累及,但只是上皮层呈多发性点状剥脱,一般不形成溃疡。
有眼部明显红肿的同时,多数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有低热、头痛、鼻塞、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的耳前淋巴结肿大。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为指导各地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type 70, EV70)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24型变种(CA24v)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
EV70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具有肠道病毒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病毒呈球形,直径22nm~30nm,基因组为单链RNA,蛋白外壳呈对称排列的20面体,无包膜。
病毒在敏感细胞胞浆内繁殖。
EV70的分离培养需用人胚肾细胞、人胚结膜组织或HeLa细胞较难分离。
不同流行期病毒基因常有变异,可引起世界范围大流行。
CA24v也属微小RNA病毒科,生物学特性基本同EV70,可用HeLa细胞等多种传代细胞培养,易分离。
曾引起亚洲、中南美等地区大流行。
CA24v 和EV70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与传播,均耐酸、耐乙醚、耐碘苷。
75%的酒精是有效的消毒剂。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
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二)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疫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2008年8~10月宁海县西店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原因,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现住址、发病日期收集2008年8月1日-2008年10月31日宁海县西店镇AHC发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等资料,采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集部分AHC病人眼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结果2008年8—10月西店镇共发病1072例,罹患率1204.30/10万。
病例主要集中在王家村19.12%(205/1072)、团船村17.91%(192/1072);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发病以民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38.90%(417/1072),其次分别为学生、农民,占22.39%(240/1072)、20.43%(219/1072);外地户籍占80.22%(860/1072),其中以陕西16.98%(182/1072)、四川15.67%(168/1072)、云南14.18%(152/1072)、贵州11.12%(120/1072)为主;从采集的10份患者眼结膜拭子标本分离出2株柯萨奇病毒,为A24型变种。
结论西店镇AHC爆发流行是由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引起,今后要加强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力度,尤其是民工、学生、农民AHC卫生知识宣传,防止疫情再次暴发。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21-0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是国家法定的丙类传染病之一,具有潜伏期短,起病急,传染性强,易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等特点。
2008年8-10月宁海县西店镇发生爆发流行,共发病1072例,报告发病率为1204.30/10万,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爆发原因,为今后AHC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分析如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77期189·调研分析·医院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巴桑卓玛(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 工布江达 850300)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理搜索,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使用科室公用厕所、使用公用水龙头洗脸或洗手、揉眼习惯等可能危险因素差异。
结果 25例疑似和可能病例中,经分析发现使用公厕、揉眼睛、使用公共洗手池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危险因素;其中使用公共洗手池洗脸患病风险高于使用公共洗手池洗手,经常揉眼发病风险高于揉眼次数少患者,使用公厕发病风险高于独立使用厕所患者。
结论结合研究结果建议医院加强公共设置消毒工作,患者健康指导工作;政府加大医疗投入,可有效增强院内感染预防效果。
关键词:医院;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现场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1580 引言医院感染问题逐渐受到管理人员、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据统计1998年我市妇幼医院因手术室消毒液污染导致患者切口感染165例,2004年我市级医院儿科病房发生轮状病毒感染导致56例患儿发生腹泻等,但是关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院内暴发研究报道相对较少[1]。
笔者主要探讨医院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各科室的病例主动搜索,将符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定义的患者纳入搜索范围。
经搜集发现疑似和可能病例如下:2014年7月5~7日期间,我院住院患者出现畏光流泪、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眼部结膜充血、眼睑红肿等病症,排除明确眼部疾病患者,出现上述两种症状即可确定为疑似病例。
1.2 方法。
对发生疫情科室的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选择2014年7月5~7日期间疑似病例2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科室未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
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
1.3年龄(岁)(1)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服务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干部职员(13)离退人员(14)家务及待业(15)其他
(16)不
详
口口
1.5家庭住址:
1.6工作单位(学校):
1.7联系电话:
1.8家庭人数:
1.9患病人数: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年月日
2.2就诊日期:年月日
2.3就诊单位:
2.4诊断(1)临床诊断(2)病原学诊断口
2.5病程:(天)
3.临床资料病人有无下列症状(“1”表示有“0”表示无)
3.1眼刺
瘅
口
3.2眼睑沉
重
口
3.3畏光流
泪
口
3.4灼
热
口
3.5视物不
清
口
3.6肿
胀
口
3.7黏液分泌
物
口
3.8脓性分泌
物
口
3.9眼结膜充
血
口
3.10发热
(℃)
口口. 口
3.11四肢酸
痛
口
3.12乏
力
口
4. 流行因素调查(调查病前2天内情况)
4.1接触红眼病人(1)是(2)否口与患者关系:
4.2家庭内毛巾(1)分开(2)不分开口4.3家庭内脸盆(1)分开(2)不分开口4.4游泳(1)有(2)
无口
4.5乘坐公交车(1)有(2)
无口
次数:,主要乘坐几路车:
4.6乘坐出租车(1)有(2)
无口
次数:
4.7发病期间在家隔离(1)是(2)否口4.8 回家是否洗手(1)是(2)否口4.9是否打电话(1)是(2)
否口
使用电话(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
4.10是否使用电脑(1)是(2)否口使用电脑(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
4.11公共场所乘坐电梯(1)是(2)否口大约次数:
4.12饭店就餐(1)是(2)
否口
次数:
4.13舞厅或街头跳舞(1)是(2)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