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检查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87.43 KB
- 文档页数:3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05血清α- 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尚应春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邳州221300[摘要]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 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 PIVKA-Ⅱ)检测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良性组(肝硬化患者41例)、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另选择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检测3组血清AFU、AFP、PIVKA-Ⅱ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水平,同时通过ROC曲线分析单项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AFU、AFP、PIVKA-Ⅱ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FU、AFP、PIVKA-Ⅱ指标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912,灵敏度提升至89.63%,特异度提升至99.10%,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采用联合AFU、AFP、PIVKA-Ⅱ检测方式,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能够为完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4)01(b)-0005-04Value of Serum α-L-fucosidase, Alpha-fetoprotein and Abnormal Pro⁃thrombin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SHANG Yingchu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α-L-fucosidase (AFU), α-fetoprotein (AFP), 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 (PIVKA-Ⅱ)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3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liver cirrhosis admitted to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22 to August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benign group (41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observation group (42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83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Serum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were detected in the 3 groups, and the levels of the above index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value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as analyzed by ROC curve. Results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enig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 (all P<0.05). I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was increased to 0.912, the sensitivity was increased to 89.63%,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increased to 99.1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detection.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the combination of AFU, AFP and PIVKA-Ⅱ detection has ideal diagnostic value, which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plan, and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作者简介] 尚应春(1982-),男,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酶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酶学作为生物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具有高效、特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因此在医药、工业、环保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晶体学等技术的发展,酶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给酶学的应用前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酶学研究的新进展1. 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晶体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家们可以高分辨率地解析酶的三维结构,加深对酶催化机制的理解和探究。
同时,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面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人体中一种名为Itaconase的酶,可以将吡咯烷酮转化为丙烯酸,该过程对细胞代谢有重要意义。
这项发现揭示了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发掘新的生物催化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2. 酶的进化研究生物体内的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多样性。
研究不同物种酶的特性和分化路径,有助于揭示酶的进化机制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近来的研究表明,酶家族和基因家族的扩张与收缩,主要受到复制机制、自然选择和基因重组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比较酶家族和基因家族的演化,可以增加对生物种群进化的认识。
3. 酶的催化机理研究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机制一直是酶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近年来,随着理论计算、光谱学和微观动力学等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对酶的催化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了酶催化反应中的亲核攻击能够通过核子挪移(即原子的转移)的方式实现。
这一发现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可以推动酶学的更深入研究和应用。
二、酶学研究的应用前景1. 医药领域由于酶具有高效、特异和可控的特性,成为医药领域的重要催化剂。
例如,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某些疾病的发生,如癌症、糖尿病、肝炎等。
另外,酶在药物合成、药代动力学、药物传输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酶可用于合成特定的药物分子,同时可以加速药物分子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和毒性。
酶学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酶学研究是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涉及到酶的结构、功能、机制、调控等多个方面。
在医学领域,酶学研究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酶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酶学诊断酶学诊断是通过检测体液中某些酶的活性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某种疾病的诊断方法。
例如,肝脏功能异常时,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酶的活性水平会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检测这些酶的活性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肝脏疾病。
此外,在心肌梗死、肝炎、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中也都有酶学检测的应用。
二、酶学治疗酶学治疗是指通过注射或口服酶制剂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例如,胃溃疡、胰腺炎等疾病都会导致胃肠道酶活性水平下降,导致消化不良。
此时,通过注射或口服胃肠道酶制剂,可以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此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囊性纤维化等疾病也有使用酶学治疗的方法。
三、酶学药物研发酶学药物研发是指通过深入研究酶的结构、功能、机制和调控等方面,开发新型的药物。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一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中的某些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外,在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通过影响某些酶的活性来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
四、酶学免疫学酶学免疫学是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免疫反应的方法。
例如,在ELISA检测中,抗原或抗体通过特定的酶标记检测,可以通过变色反应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指定的物质。
同时,酶学免疫学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例如,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干预等方面都有应用。
总结:综上所述,酶学研究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酶学研究的深入,相信酶学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还会有进一步发展。
磷酸二酯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肝癌是一种以恶性瘤的形式出现的肝细胞癌症,它有着高度的致死性和高度的侵袭性,甚至会蔓延到其他部位,危及生命。
磷酸二酯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对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生命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磷酸二酯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发现了几十种不同类型的这种酶。
其作用是催化水解磷酸二脂酰酸,从而生成磷酸和一种单糖,这种单糖可以转化成葡萄糖,为细胞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磷酸二酯酶的作用还涉及到信号传递、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分化等多个方面。
肝癌的发生与磷酸二酯酶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肝细胞性陈旧性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肝细胞性陈旧性肝炎的患者中,磷酸二酯酶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这可以解释磷酸二酯酶的过度表达与肝癌的发生之间的联系。
这种病情发展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这种酶能够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导致细胞分化受到破坏,进一步导致细胞恶化。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另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能够通过干扰磷酸二酯酶的表达,来促进细胞恶化,从而导致肝癌。
然而,这一过程的确切机制仍未被完全了解。
磷酸二酯酶同时还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由于磷酸二酯酶的过度表达与肝癌的发生紧密相关,因此它也是肝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一些实验数据表明,在某些肝癌细胞系中,靶向磷酸二酯酶的药物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此外,磷酸二酯酶的异常表达还与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肝癌患者的磷酸二酯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肝癌患者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在使用某些抗癌药物进行肝癌治疗时,如果能够选择性地靶向磷酸二酯酶,那么治疗效果很可能会更好。
总的来说,磷酸二酯酶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对磷酸二酯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还可以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经 验论坛• Experience Forum/2020 年 12 月第 23 卷第 12 期 Dec. 2020 Vol. 23 No. 12982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Chin J Curr Adv Gen SurgPIVKA- ||、AFP 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杨启吕新远万春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河南南阳473000)【摘要】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异常酶原II (PIVKA II )、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选取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肝癌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80例健康体 检对象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清PIVKA- I 、AFP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IVKA- I 、AFP 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肝硬化组的血清ALT 、AST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肝癌组(P<0.05),肝癌组的血清ALT 、AST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肝癌组的血清PIVKA- I 、AFP 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
血清PIVKA- I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1.10%、特异度为84.38%、ROC 曲线下面积AUC 值为0.888;血清AFP 诊断原 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4.01%、特异度为89.27%、ROC 曲线下面积AUC 值为0.928;血清AFP 联合PIVKA- I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8.33%、特异度为93.45%、ROC 曲线下面积AUC 值为0.971。
联合检测PIVKA- I 、AFP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肝肿瘤•异常酶原I •甲胎蛋白•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5.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9905.2020.12.020【文章编号】1009-9905(2020)12-0982-03原发性肝癌患者短期内病死和致残的风险较 高[1],早期诊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干预的效果,延长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袁丽仙 1),张洪涛 1),李 锐 2),陈昆锐 3),陈坤前 4),徐安书 5)(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核医学科;2)医务部;3)感染科;4)心脏血管外科;5)普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 ] 目的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诊治的150例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50例,慢性丙型肝炎组50例,原发性肝癌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采用日本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PIVKA-Ⅱ浓度,德国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 )浓度。
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IVKA-Ⅱ和AFP 浓度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 < 0.05)。
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5.3%;AFP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0.0%。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和AFP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和0.848。
结论 血清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优于AFP,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关键词 ]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中图分类号 ] R735.7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 − 610X (2020)12 − 0080 − 05Diagnostic Efficacy of Serum PIVKA-Ⅱ Detection in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YUAN Li-xian 1),ZHANG Hong-tao 1),LI Rui 2),CHEN Kun-rui 3),CHEN Kun-qian 4),XU An-shu 5)(1) Dept. of Nuclear Medicine ; 2) Dept. of the Medical Affairs ; 3) Dep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4) Dep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 5) Dept. of General Surgery, Quj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00,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serum 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150 patients who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Quj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divided into chronic hepatitis B group (HBV, n = 50), chronic hepatitis C group (HCV, n = 50)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HCC, n = 50),and 50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Serum PIVKA-Ⅱ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by Fujirebio-Lumipulse G1200 system and alpha fetoprotein (AFP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by Roche Cobas e601immunoassay system. Results The serum PIVKA-Ⅱ and AFP concentrations in HC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groups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IVKA-Ⅱ in the diagnosis of HCC were 94.0% and 95.3%, compared with AFP’ s 76.0% and 90.0% for specificity, respectively. Subject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showed that the areas under curve of PIVKA-Ⅱ and AFP were 0.963 and 0.84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Serum PIVKA-Ⅱ is better than AFP in diagnosing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收稿日期] 2020 − 04 − 16[基金项目] 白求恩医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BY201603-04)[作者简介] 袁丽仙(1981~),女,云南富源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激素及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工作。
酶学的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酶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酶是生物大分子,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参与生物代谢、饮食摄入和排泄等重要过程。
酶学研究已成为理解生命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期关于酶学的新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新研究进展酶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是对酶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对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联的研究。
酶的结构是与其功能高度相关的,在深入了解酶的结构后,可以设计出定向催化剂,从而提高其催化效率和特异性。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酶在物种演化、生命历程和疾病机制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例如,起过程中许多酶参与了代谢的调节和失调,从而导致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因此,酶学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二、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高速度,酶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酶学的应用前景。
1.生命科学领域酶学将成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目的是利用酶催化技术来合成、变换和降解大分子生物体系,从而实现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
酶还可以作为新的工业催化剂,如化纤产业、医药业等领域。
2.环保领域酶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来替代传统排放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催化剂,这种替代不仅显著减少了工艺中的化学废物,减轻了环境压力,还能够直接转化废水为生物肥料的方式,从而促进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食品领域许多食品都是通过酶催化合成,如面包、奶酪、啤酒等。
酶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4.医疗领域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医疗设备中,酶的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发生和轻重,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从而帮助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酶学的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将会影响未来的生命科学和医疗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创新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MBOA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非常高。
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目标和预测标志物,以帮助提高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MBOAT7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MBOAT7(膜结合蛋白O-酰转移酶7)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9号上,编码一个重要的蛋白质,参与调节神经系统、血管生成、代谢调节和脂质合成等生物学功能。
近年来,研究发现MBOA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有必要对MBOAT7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望找到新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CGA数据库中关于MBOAT7在肝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
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MBOAT7的表达显著上调,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这表明MBOAT7在肝癌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MBOAT7的功能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研究发现MBOAT7与脂质合成、细胞膜的形成和维护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MBOAT7调控的基因和通路进行分析,发现MBOAT7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通路来影响肝癌的生长和转移。
这为我们深入研究MBOAT7在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们还分析了MBOAT7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
结果显示,在肝癌患者中,MBOAT7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这表明MBOAT7可能成为肝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MBOA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为我们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临床研究,我们有望发现MBOAT7在肝癌中的确切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为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癌的生物标记物与靶向诊疗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
在现代医学中,生物标记物是一种可以用来诊断、预测和监测疾病的生物学指标。
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医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肝癌生物标记物被发现,并且在肝癌的靶向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肝癌的生物标记物1. AFP(α-胎酮蛋白)AFP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肝癌生物标记物之一。
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AFP浓度常被认为与肝癌及其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然而,不少患者的肝癌并不伴随AFP的升高,因此使用AFP作为唯一的生物标记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PIVKA-IIPIVKA-II是一种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酶原变体,可作为肝癌的血清标志物。
与AFP相比,PIVKA-II的敏感性更高,可以检测到不伴随AFP升高的早期肝癌。
3. DKK1DKK1是一种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蛋白,研究发现其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预后密切相关。
DKK1可以作为肝癌的预后标志物以及药物靶标。
4. mi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对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miRNA可以通过细胞外泌体或血液中循环的方式释放出来,并且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常常与肿瘤的分期、侵袭和预后相关。
二、肝癌的靶向诊疗1. 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指通过干扰特定靶点的信号通路来治疗肿瘤的药物。
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针对肝癌细胞的分子变化进行精确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向肿瘤细胞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基因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通过免疫细胞工程使T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已成功用于某些肝癌患者的治疗。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启动、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截至2018年,中国肝癌患者数量占全球的46.71%,中国肝癌粗发病率为27.6/10万,位居世界首位,且粗病死率高达25.66/10万[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肝癌的90%以上[2]。
导致HCC 预后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HCC 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HCC 的早期诊断成为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HCC 的筛查主要依据超声检查及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 )水平。
AFP 在HCC 中阳性是指AFP ≥400μg/L ,AFP<400μg/L 的轻度升高需要动态观察,且约30%的HCC 患者AFP 水平正常[3]。
而在以酒精和脂肪致HCC 为主的欧美国家,AFP 水平仅在40%~60%的HCC 患者和10%~20%的早期HCC 患者出现升高。
由于缺乏特异性,AFP 在很多国家不作为HCC 的筛查指标[4-5]。
AFP 在胎儿时期由卵黄囊产生,出生后被抑制,称为AFP 沉默。
AFP 沉默机制尚未完全知晓,但现有研究认为AFP 沉默与甲胎蛋白调节因子2(alpha-fetoprotein regulator 2,Afr2)及P53[6]等相关,而Afr2同时受到锌指结构和同源框2(Zinc-fingers and homeoboxes 2,Zhx2)[7]及锌指和BTB 结构域蛋白20(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 containing 20,Zbtb20)[8]等因子靶向调控,上述调控因子的激活可能与HCC 的肿瘤生物学特征如大小、基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王雅宁,盛基尧,王赈霄,张学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吉林长春 130041)摘要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 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目前主要用于肝细胞癌的补充诊断。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世界各地的中老年人群体中,尤其在亚洲地区更为常见。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是肝癌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之一,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多种早期诊断技术。
本文将从各种角度介绍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成像学诊断肝癌成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早期肝癌检查方法,通过CT、MRI等成像技术对肝脏进行扫描,检测肝组织的异常改变和肿块等,从而实现早期肝癌的诊断。
目前,肝癌CT检查已经进入了多层和超高清CT时代,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够发现更小的肝癌病灶。
MRI技术也不断升级,如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早期肝癌。
此外,PET-CT也成为了诊治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PET-CT的核素注射能够与葡萄糖结合并散发出放射性信号,通过扫描仪还原成三维图像,可以检测到葡萄糖代谢异常的部位,从而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
放射性药物注射需要谨慎操作,因此PET-CT检查不是常规筛查手段,通常是对已知肝癌患者进行的辅助诊断。
二、生物标志物检测肝癌生物标志物检测是重要的肝癌筛查手段,在肝癌高风险人群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常规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血清α-胎蛋白(AFP)、载脂蛋白A1和甲胎蛋白等。
AFP是肝癌生物标志物中最常用的一种,但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可能会引起误诊。
此外,儿茶酚胺-O-甲转移酶、糖类抗原242和C反应蛋白等肝癌生物标志物在研究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诊断价值。
新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出现,如利用肝癌血清中蛋白质亚群的一个谱图检测系统来检测肝癌等,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三、基因检测肝癌基因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领域。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肝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包括P53、BRCA1和BRCA2等,这些异常的基因可以在早期提供肝癌的预警信号,帮助肝癌早期诊断。
除基因突变外,肝癌自发的DNA启动子超甲基化也可以用于早期肝癌诊断。
肝癌的免疫检测与监测指标免疫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机体免疫系统参与肿瘤抗原的产生和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状态的方法。
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免疫检测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免疫检测在肝癌中的应用、肝癌监测的指标以及现有的免疫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免疫检测在肝癌中的应用免疫检测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肝癌发展迅速,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无法及时发现。
而通过检测肝癌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目前常用的免疫检测指标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α-胚胎抗原(α-FP)等。
1.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一种胎儿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在正常成人体内的含量非常低。
但是,在肝癌患者体内,AF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因此,AFP可以作为肝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当AFP超过正常范围时,往往提示肝癌的存在。
2.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肝癌。
CEA的升高水平常常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因此,CEA可以作为监测肝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3. α-胚胎抗原(α-FP)α-胚胎抗原也是一种肝癌相关抗原,通常与AFP一同检测。
α-FP的升高水平常常与肝癌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二、肝癌的监测指标除了免疫检测指标外,肝癌的监测还包括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有效评估肝癌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可以观察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判断肝癌的分期和结构,并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参数,包括肝功能酶、胆红素、凝血功能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对于判断肝癌患者的肝脏功能状态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三、免疫检测技术目前,免疫检测技术在肝癌的诊断和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免疫组化等。
㊀㊀[摘要]㊀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在肝癌中异常表达,作为肿瘤催化分子在肝癌的增殖㊁侵袭㊁凋亡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该文从PIN1的分子结构与功能㊁PIN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㊁发展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㊂㊀㊀[关键词]㊀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㊀肝癌;㊀进展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5 7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10-1100-04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10.24Researchprogressof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aseNIMA⁃interacting1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㊀MOZhu⁃ning,HUANGLi.DepartmentofBloodTransfusion,thePeopleᶄs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GuangxiAcademyofMedicalSciences),Nanning530021,China㊀㊀[Abstract]㊀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aseneverinmitosisA(NIMA)⁃interacting1(PIN1)isabnormallyexpressed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roliferation,invasion,apoptosisandangio⁃genesi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asatumorcatalyticmolecule.Thispaperreviewsthemolecularstructureandfunc⁃tionofPIN1,theexpressionofPIN1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itsrolei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㊀㊀[Keywords]㊀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aseneverinmitosisA(NIMA)⁃interacting1(PIN1);㊀Hepato⁃cellularcarcinoma;㊀Progress㊀㊀肝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实体肿瘤,也是第二大致死恶性肿瘤[1]㊂国内肝癌的防治也依然严峻[2]㊂尽管肝癌的诊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早期肝癌的有效诊断仍然十分困难㊂在治疗方面,虽然肝癌患者能够通过手术切除或消融,甚至肝移植获得有效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肿瘤复发,导致肝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3⁃5]㊂因此,迫切需要探究肝癌发生㊁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潜在关键分子,为肝癌的诊断㊁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㊂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aseneverinmitosisA(NIMA)⁃interacting1,PIN1]属于肽脯氨酰基顺反异构酶家族,普遍存在于生命体中,能够特异地识别并与蛋白质中磷酸化的丝/苏⁃脯氨酸基序结合,催化其中酰胺键的顺反异构,继而调节蛋白的生物活性㊁稳定性㊁磷酸化水平及亚细胞定位[6]㊂PIN1在细胞生命进程中通过对蛋白的调控,诱导众多原癌及抑癌基因的蛋白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及通路调节,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7⁃8]㊂研究证实PIN1在肝癌中高表达,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生长㊁侵袭㊁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方式发挥作用㊂因此,PIN1与肝癌的发生㊁发展密切相关㊂本文对PIN1的分子结构与功能㊁PIN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㊁发展中的作用等综述如下㊂1㊀PIN1的分子结构与功能PIN1定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13带,由163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8ˑ103,广泛分布于各种原核㊁真核生物体及各种组织,多数定位于胞质,但部分也可存在于酵母㊁果蝇和哺乳动物的内质网㊁红色面包霉的线粒体基质及大肠杆菌的外周质等[9⁃10]㊂PIN1发挥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2个功能结构区域实现:一个是由1 39位氨基酸构成的氨基末端色氨酸⁃色氨酸中心结构区域,主要参与底物的识别,使PIN1特异性地与底物中磷酸化的丝/苏⁃脯氨酸肽段的蛋白结合;另一个是由45 163位氨基酸构成的羧基末端肽基脯氨酰异构酶活性结构域,可诱导蛋白的构象和功能变化,特异性地异构化磷酸化的丝/苏⁃脯氨酸酰胺键[11]㊂这两个结构域紧密合作催化底物蛋白的构象变化,随后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并放大各类致癌转导信号,从而引起中心体的异常扩增和基因组序列的不稳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㊂2㊀PIN1在肝癌中的表达PIN1表达紊乱通常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形成㊂PIN1表达水平与癌症间存在相关性首先在乳腺癌中得到证实,其在细胞中的定位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相关[12]㊂研究发现,PIN1在多种肿瘤中均呈现高表达,包括肝癌㊁脑癌㊁宫颈癌㊁结肠癌㊁肺癌和前列腺癌等[13]㊂多项研究证实,与邻近的非肿瘤肝组织相比,PIN1的核糖核酸(ribosenucleicacid,RNA)和蛋白在肝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14⁃16]㊂Shinoda等[17]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肝癌患者中PIN1表达进行研究,发现PIN1表达越高的患者,其肿瘤体积越大㊁门静脉侵犯频率也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㊁总生存率越低,而3年内复发率也越高㊂Pang等[18]还发现肝癌组织中PIN1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X蛋白(HBx)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㊂另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PIN1在约70%的HBV阳性肝癌患者中呈高水平表达[19]㊂PIN1基因启动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可能参与PIN1表达的调控,其基因型⁃842C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P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有关,表明PIN1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20⁃22]㊂由此可见,PIN1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㊁发展密切相关㊂3㊀PIN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 1㊀PIN1与肝癌增殖㊀HBV是肝癌最常见的病因,其编码的HBx具有致癌性㊂研究表明,PIN1和HBx可以在特定的丝氨酸⁃脯氨酸基序上相互作用,从而增强HBV感染状态下肝细胞的增殖作用[23]㊂另一项研究发现,肝内胆管癌中PIN1与c⁃Jun氨基端激酶(c⁃JunN⁃terminalproteinkinase,JNK)活性呈正相关,其主要机制是JNK可直接结合PIN1中丝氨酸115位点并使其磷酸化,这一磷酸化作用阻止了PIN1在赖氨酸117位点的泛素化及其蛋白酶降解㊂JNK通路的激活主要是通过影响PIN1蛋白稳定性来促进肝内胆管细胞增殖,表明PIN1是肿瘤发生的关键驱动因子[24]㊂Bae等[25]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p53基因突变与PIN1表达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PIN1介导的脯氨酸异构化可通过调控靶蛋白p53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生长抑制㊂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53突变对肝癌生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4,CDK4)促进p53突变的丝氨酸249磷酸基团与PIN1相结合并依赖PIN1定位于核内,而且结合物随着PIN1的增加而增多,从而促进p53突变的核定位,导致p53突变与c⁃Myc相互作用,增强依赖c⁃Myc的核糖体合成,证实了CDK4⁃PIN1⁃p53⁃RS⁃c⁃Myc通路在肝癌进程中的作用[26]㊂Farra等[27]发现,PIN1可通过上调多种细胞周期蛋白和E2F转录因子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表明PIN1⁃E2F1是控制肝癌细胞生长的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靶点㊂β⁃连环蛋白是Wnt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分子,它能在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C3botulinumtoxinsubstrate1,Rac1)的辅助下,迁移至胞核,与转录因子LEF/TCF及多种蛋白形成转录复合体,从而启动靶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的增殖与分化㊂张钰[28]发现PIN1与β⁃连环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是PIN1激活了Wnt/β⁃连环蛋白通路,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㊂微小RNA(microRNA,miRNA)结合与功能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40⁃5p不仅可以降低PIN1的表达,还可以抑制多种PIN1依赖的癌症途径,并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29]㊂由此可见,PIN1可用不同的方式参与肝癌细胞的增殖㊂3 2㊀PIN1与肝癌转移㊀早期发现或预测肝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对于肝癌患者的治疗管理和确定新的治疗靶点以抑制肝癌的进展和转移至关重要㊂Ng等[15]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139例肝癌患者中PIN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肝癌标本中PIN1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且PIN1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肿瘤转移和无复发生存率密切相关,这也是预测肝癌根治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另一项研究发现,瑞格拉非尼耐药的肝癌细胞株,不仅可通过敲除或过表达PIN1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上皮钙黏附素和Snail)来实现相应抑制或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而且可通过与上皮间质转化调节因子Gli1的相互作用,影响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㊁迁移㊁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30]㊂Sun等[31]研究发现,PIN1可通过改变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磷酸化后输出蛋白⁃5(exportin⁃5)的构象,导致miR⁃122负载减少,以增加微管动力学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参与肝癌的迁移㊂因此,PIN1与肝癌的转移活性密切相关㊂3 3㊀PIN1与肝癌血管生成㊀肿瘤血管的形成能促进肿瘤的发生㊁发展,而肝癌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多血管性肿瘤,其疾病进展有赖于活跃的血管生成㊂肿瘤血管生成主要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调控,其通过刺激血管通透性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发展进程[32⁃33]㊂研究发现,PIN1高表达可增加人肝星形细胞激活蛋白⁃1(activatorprotein⁃1,AP⁃1)的转录活性和VEGF蛋白水平㊂AP⁃1的转录活性通过与c⁃Fos和c⁃Jun形成异二聚体进行调控,而PIN1可通过结合c⁃Fos和c⁃Jun来增加其转录活性,进而增强AP⁃1的活化活性,导致VEGF基因转录的增加㊂这表明在肝细胞中PIN1可通过调控AP⁃1活性促进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34]㊂此外,另一项细胞体外实验显示,抑制PIN1表达可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的蛋白表达量,从而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通路的磷酸化,降低NF⁃κB的活化,阻碍肿瘤血管生成[17]㊂因此,PIN1能通过底物蛋白活化调控VEGF介导的肝癌血管生成㊂3 4㊀PIN1与肝癌细胞凋亡㊀PIN1除了参与上述功能,还影响肝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㊂Zheng等[19]发现,索拉非尼能通过Rb/E2F途径抑制PIN1的转录,从而下调PIN1RNA和蛋白的表达㊂敲除PIN1可导致Mcl⁃1的表达降低,从而增强索拉非尼在肝癌中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㊂此外,抑制并最终诱导癌细胞中活性PIN1的降解,也可通过依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caspase)的方式增加索拉非尼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敏感性㊂这些结果表明,PIN1在索拉非尼抗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生存素(survivin)的抗凋亡功能在包含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肝癌中与PIN1的表达呈正相关㊂通过细胞系和异种移植模型研究发现,过表达PIN1可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导致凋亡减弱㊂此外,在过表达PIN1的细胞中下调survivin可减弱PIN1诱导的抗凋亡作用,提示抑制凋亡可通过PIN1⁃survivin相互作用介导㊂免疫共沉淀分析也表明PIN1可通过磷酸化的苏氨酸34⁃脯氨酸35基序与survivin相互作用,并增强苏氨酸34位点磷酸化的survivin㊁HBx蛋白和caspase⁃9前体之间的结合㊂证实PIN1可通过survivin蛋白参与肝癌细胞的凋亡功能[35]㊂此外,Leong等[36]研究证实,miR⁃874⁃3p在肝癌细胞系可通过靶向PIN1抑制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从而促进细胞凋亡㊂综上所述,PIN1在肝癌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可通过调控多种底物蛋白发挥重要作用㊂4㊀结语肝癌是一种具有很强侵袭性且预后不良的癌症,其发生㊁发展过程中重要分子靶点的识别可能促进新的诊疗方法的发展㊂PIN1表达失调与肝癌肿瘤大小㊁分期和复发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㊂PIN1通过调控底物蛋白磷酸化异构在多种通路中参与肝癌进程㊂因此,PIN1高表达所产生的多种致癌效应使得PIN1很有可能成为肝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检验PIN1在肝癌诊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㊂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逐步揭示PIN1在肝癌发生㊁发展中的机制,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SungH,FerlagJ,SiegelRL,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20:GLOBOCANestimatesof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for36cancersin185countries[J].CACancerJClin,2021,71(3):209-249.[2]贺君剑,魏长慧,李㊀众,等.中国居民2004 2016年肝癌死亡趋势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5(1):119-122.[3]ChapmanBC,PanicciaA,HosokawaPW,etal.Impactoffacilitytypeandsurgicalvolumeon10⁃yearsurvivalinpatientsundergoinghepaticresection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JAmCollSurg,2017,224(3):362-372.[4]朱晓峰.肝癌肝移植的研究进展与挑战[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12):1190-1193.[5]吕天石,邹英华.肝癌微创介入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3):211-215.[6]MinSH,ZhouXZ,LuKP.TheroleofPin1inthedevelopmentandtreatmentofcancer[J].ArchPharmRes,2016,39(12):1609-1620.[7]PuW,ZhengY,PengY.ProlylisomerasePin1inhumancancer:function,mechanism,andsignificance[J].FrontCellDevBiol,2020,8:168.[8]ChengCW,TseE.TargetingPIN1asatherapeuticapproach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FrontCellDevBiol,2020,7:369.[9]LuKP,HanesSD,HunterT.Ahumanpeptidyl⁃prolylisomeraseessen⁃tialforregulationofmitosis[J].Nature,1996,380(6574):544-547.[10]RanganathanR,LuKP,HunterT,etal.StructuralandfunctionalanalysisofthemitoticrotamasePin1suggestssubstraterecognitionisphosphorylationdependent[J].Cell,1997,89(6):875-886.[11]ZhangM,FrederickTE,VanPeltJ,etal.Coupledintra⁃andinter⁃domaindynamicssupportdomaincross⁃talkinPin1[J].JBiolChem,2020,295(49):16585-16603.[12]WulfGM,RyoA,WulfGG,etal.Pin1isoverexpressedinbreastcancerandcooperateswithRassignalinginincreasingthetranscrip⁃tionalactivityofc⁃JuntowardscyclinD1[J].EMBOJ,2001,20(13):3459-3572.[13]ChengCW,TseE.PIN1incellcyclecontrolandcancer[J].FrontPharmacol,2018,9:1367.[14]AoR,ZhangDR,DuYQ,etal.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Pin1,β⁃cateninandcyclinD1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MolMedRep,2014,10(4):1893-1898.[15]NgL,KwanV,ChowA,etal.OverexpressionofPin1andRhosig⁃nalingpartnerscorrelateswithmetastaticbehaviorandpoorrecurrence⁃freesurvival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patients[J].BMCCancer,2019,19(1):713.[16]许晓梅,胡怀东,廖㊀勇,等.应用组织芯片检测Pin1在肝炎㊁肝硬化㊁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9):1377-1380.[17]ShinodaK,KubokiS,ShimizuH,etal.Pin1facilitatesNF⁃κBacti⁃vationandpromotestumourprogressioni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BrJCancer,2015,113(9):1323-1331.[18]PangR,LeeTK,PoonRT,etal.Pin1interactswithaspecificserine⁃prolinemotifofhepatitisBvirusX⁃proteintoenhancehepatocarci⁃nogenesis[J].Gastroenterology,2007,132(3):1088-1103.[19]ZhengM,XuH,LiaoXH,etal.InhibitionoftheprolylisomerasePin1enhancestheabilityofsorafenibtoinducecelldeathandinhibittumorgrowth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Oncotarget,2017,8(18):29771-29784.[20]SegatL,PontilloA,AnnoniG,etal.PIN1promoterpolymorphismsareassociatedwithAlzheimerᶄsdisease[J].NeurobiolAging,2007,28(1):69-74.[21]HuangL,MoZ,LaoX,etal.PIN1geneticpolymorphismsandthesusceptibilityofHBV⁃relat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aGuangxipopulation[J].TumourBiol,2016,37(5):6599-6606.[22]SegatL,MilaneseM,CrovellaS.Pin1promoterpolymorphism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patients[J].Gastroenterology,2007,132(7):2618-2620.[23]ZhouQ,YanL,XuB,etal.ScreeningoftheHBxtransactivationdomaininteractingproteinsandthefunctionofinteractorPin1inHBVreplication[J].SciRep,2021,11(1):14176.[24]LeporeA,ChoyPM,LeeNCW,etal.Phosphorylationandstabili⁃zationofPIN1byJNKpromote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growth[J].Hepatology,2021,74(5):2561-2579.[25]BaeJS,NohSJ,KimKM,etal.PIN1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isassociatedwithTP53genestatus[J].OncolRep,2016,36(4):2405-2411.[26]LiaoP,ZengSX,ZhouX,etal.Mutantp53gainsitsfunctionviac⁃MycactivationuponCDK4phosphorylationatserine249andcon⁃sequentPIN1binding[J].MolCell,2017,68(6):1134-1146.e6.[27]FarraR,DapasB,BaizD,etal.ImpairmentofthePin1/E2F1axisintheanti⁃proliferativeeffectofbortezomib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Biochimie,2015,112:85-95.[28]张㊀钰.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4.[29]YanX,ZhuZ,XuS,etal.MicroRNA⁃140⁃5pinhibitshepatocel⁃lularcarcinomabydirectlytargetingtheuniqueisomerasePin1toblockmultiplecancer⁃drivingpathways[J].SciRep,2017,7:45915.[30]WangJ,ZhangN,HanQ,etal.Pin1inhibitionreversestheacquiredresistanceof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toRegorafenibviatheGli1/Snail/E⁃cadherinpathway[J].CancerLett,2019,444:82-93.[31]SunHL,CuiR,ZhouJ,etal.ERKactivationgloballydownregu⁃latesmiRNAsthroughphosphorylatingexportin⁃5[J].CancerCell,2016,30(5):723-736.[32]NaitoH,IbaT,TakakuraN.Mechanismsofnewblood⁃vesselforma⁃tionandproliferativeheterogeneityofendothelialcells[J].IntImmunol,2020,32(5):295-305.[33]MelincoviciCS,BoşcaAB,ŞuşmanS,etal.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 keyfactorinnormalandpathologicalangio⁃genesis[J].RomJMorpholEmbryol,2018,59(2):455-467.[34]YangJW,HienTT,LimSC,etal.Pin1inductioninthefibroticliveranditsrolesinTGF⁃β1expressionandSmad2/3phosphoryla⁃tion[J].JHepatol,2014,60(6):1235-1241.[35]ChengCW,ChowAK,PangR,etal.PIN1inhibitsapoptosi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throughmodulationoftheantiapoptoticfunc⁃tionofsurvivin[J].AmJPathol,2013,182(3):765-775.[36]LeongKW,ChengCW,WongCM,etal.MiR⁃874⁃3pisdown⁃regulated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negativelyregulatesPIN1expression[J].Oncotarget,2017,8(7):11343-11355.[收稿日期㊀2021-11-08][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莫柱宁,黄㊀莉.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10):1100-1103.。
酶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酶学是研究酶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上来看,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
而在生物体内,酶参与了各种代谢的活动,如蛋白质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核酸代谢等,因此研究酶学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解决疾病问题、提高人类生产力和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酶的研究方法:1.实验室途径:酶可通过分离纯化、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酶学性质和结构等方面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2.分子遗传学途径:通过研究酶的分子遗传学变异及其遗传修饰来研究酶的构造、功能和协同作用等。
3.系统生物学途径:利用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方法,研究酶的代谢通路、蛋白质网络及其调控等。
酶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实验室途径。
而分离纯化是实验室中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可通过生物分离、离心、过滤、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
实验室中研究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酶的分子量、热稳定性、电泳特征、光谱特征等。
当然,研究酶的酶学性质更是酶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酶最适条件的确定、酶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酶的抑制和激活机制等。
而对于酶的结构,分子遗传学及X射线晶体学等方法也十分有效。
酶学的研究进展:1.结构生物学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是酶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新的微笑技术和新的结晶方法的加入下,解析酶分子晶体的速度越来越快。
同时,新的分子生物技术方法也为酶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突破口。
2.计算酶学计算酶学是把计算科学与酶学研究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计算酶学成为酶学研究的新的方法和工具。
在酶的分子模拟、酶结构的预测、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酶催化机理研究酶催化机理研究是酶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酶的特殊构象和活性位点的解析,分析和建立酶催化的反应机理,可以为酶催化机理的解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酶催化机理的研究也可以为酶的分子设计、酶抑制剂和活化剂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酶技术的应用于癌症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酶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成为了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一环。
酶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体,其可以降低活性能量,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而在癌症治疗中,酶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发挥其作用,从而为治疗提供新的方案,有望成为缓解癌症患者痛苦的新手段。
首先,酶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抗肿瘤酶的制备而实现。
抗肿瘤酶是目前最为研究和使用广泛的一种酶,其在体内可以降解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上产生抑制作用。
同时,抗肿瘤酶的应用还可以产生强烈的抗肿瘤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酶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单独使用,对癌细胞进行杀灭。
其次,酶技术在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治疗方法被不断开发,其中就包括了抗肿瘤酶。
当患者患上腺癌时,抑制细胞信号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此时,酶技术则可以通过抑制腺癌细胞信号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防止腺癌发展的效果。
另一方面,酶技术还可以通过酶诊断在早期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通过该技术,可以对癌细胞进行显微检测,从而提前发现肿瘤的变化和发展,并且通过药物进一步进行治疗。
一些前沿研究通过分子分型技术,可以识别出不同种类的癌细胞,从而在治疗中提供更加精确的方案。
总的来说,在癌症治疗领域,酶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成为了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一环。
其在抗肿瘤酶的制备、腺癌治疗和酶诊断等领域的不断应用和创新,为现代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然而,现阶段酶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待更多科学家的努力。
ACY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中国,肝癌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
肝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信号
通路和基因的异常表达,其中ACY1作为一个转移酰化酶,在代谢和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在肝癌研究中,对ACY1的了解还比较少,进一步探究ACY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对于肝癌的病理生理学、分子诊疗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目的
探究ACY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为肝癌病理生理学、分子诊疗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2.研究方法
(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ACY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2)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ACY1敲除肝癌细胞模型,检测
ACY1敲除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利用基因芯片等技术分析ACY1在肝癌中参与的通路和相关基因。
三、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探究ACY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肝癌的发病机制,为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
据和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