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2元素性的递变规律2每课一练苏教版3!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5
2.2 元素性的递变规律基础达标1.下列元素一定为主族元素的是()A.其原子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的元素B.最高正价为+3价的元素C.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电子层数的元素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的元素解析:本题可用列举法求解。
B中如Fe为副族元素。
C中如稀有气体元素Ne。
选项D中如HMnO4中Mn属于副族元素。
答案:A2.(2005广东高考)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解析:周期表中氢与锂原子序数差2,但都在ⅠA族,且不在同一周期,故A、B错;举碳与氧成CO,氟与钠形成NaF的例证可知C、D正确。
答案:CD3.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BeCl2B.PCl3C.PCl5D.N2解析:在BeCl2分子中,B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ⅡA族,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加上共用的两对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才为4。
这样,虽然Cl原子满足了最外层8电子结构,但Be原子却远未达到8电子结构。
磷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它与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时,构成PCl3分子中的磷原子、氯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
若构成PCl5分子,磷原子最外层已是10电子结构,所以B项是本题的一个答案,而C项不符合题述要求。
N2分子因共用三对电子,使两个N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故D项也是本题的一个答案。
本题还可从另一角度求解。
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则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8×分子中原子总数-2×共价键总数。
即若要满足题目要求,BeCl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8×3-2×2=20,而实际为16,缺少电子,不能满足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
同理,PCl3、PCl5、N2分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分别为26、38、10,而实际分别为26、40、10,显然,PCl5分子中有多余电子,也不能满足题目要求。
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前预习问题导入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可排元素数目如下:周期 1 2 3 4 5 6 7元素数目 2 8 8 18 18 32 32人们预测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将来也会排满,那么第8周期排满时的元素数目为多少?答:这道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二是从1~7周期中元素排列的元素数目。
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来看,第7周期排满时的电子层结构为2、8、18、32、32、18、8,到第8周期排满时,第8电子层排8,第7电子层作为次外层增加到18,第6电子层作为倒数第三层应增加到32,倒数第四层排满应为50,所以第8周期的元素的数目应为(8+10+14+18)即50种元素。
分析1~7周.0期元素的数目也可以得出结果,观察每周期元素数目得出,奇数周期的元素数目符合(0+1)2/2,偶数周期的元素数目符合(n+2)2/2。
基础知识填空1.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主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n s1最高正化合价+1最低负化合价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我们把“构造原理”中能量接近的原子轨道划分为一个“能级组”。
下表是各周期元素数与相应能级组的原子轨道关系:周期元素数目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电子最大容量1 2 1s 22 8 2s2p 83 8 3s3p 84 18 4s3d4p 185 18 5s4d5p 186 32 6s4f5d6p 327 26未完7s5f6d(未完) 未满可见各周期元素的数目等于相应能级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离能(1)电离能:气态的原子或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__________叫做电离能。
用__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__。
电离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精准练习一、单选题(共13题)1.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Z位于第四周期,W、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X Y>B.原子半径:Z Y X>>ZYC.可以推测Z是半导体材料,Z与Y可形成化合物3D.电负性:W Z>2.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C为同主族元素,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C>D>AB.B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C.元素D的单质是一种有毒气体D.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IV A族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①>①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①>①D.①、①、①、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4.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和W元素形成化合物QW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T的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C.R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D.元素的非金属性:Q强于W5.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一种新型漂白剂的结构如题图所示。
其中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两倍,基态时Z原子K、L层上的电子总数是3p原子轨道上电子数的两倍,Y与Z位于不同周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X<ZB.第一电离能:W<X<Y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Z均可与X形成含10个电子的分子,且第一电离能Y>Z。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优化演练苏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优化演练苏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能优化演练苏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下列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B B.CC.Al D.Si解析:选B。
B、C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第一电离能越大,因此第一电离能C>B;Al、Si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Si>Al;C、Si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电子层数越少,第一电离能越大,因此第一电离能C>Si,所以B项正确。
2.下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A.只有s区B.只有d区C.s区、d区和ds区D.d区和ds区解析:选D。
s区中H为非金属,p区中大部分为非金属元素,d区和ds区中全部为金属元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解析:选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A正确,C错误;镁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铝的为3s23p1,镁为全充满状态,较难失去电子,故其第一电离能要大于铝的第一电离能,B错误;根据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可以推测,第一电离能K〈Ca<Mg,D错误.4.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简化式为[Kr]5s2,则它属于周期表中的( )A.s区B.p区C.d区D.ds区解析:选A.由电子排布式可以判断出该元素位于第ⅡA族,故属于s区。
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2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能表述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熟知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及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能用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一、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I1。
即M(g)-e-―→M+(g)(2)意义:可以衡量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逐级电离能:气态一价正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二价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第四和第五电离能可以以此类推。
由于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后,若再失去电子会更加困难,因此同一原子的各级电离能之间存在如下关系:I1<I2<I3……2.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1)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2)观察分析上图,总结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①对同一周期的元素而言,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易失去电子。
③具有全充满、半充满及全空的电子构型的元素稳定性较高,其电离能数值较大。
如稀有气体的电离能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N为半充满、Mg为全充满状态,其电离能均比同周期相邻元素大。
3.电离能的应用(1)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
如Li:I1≪I2<I3,表明Li原子核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电子层上(K、L电子层),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2)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2.2 元素性的递变规律三点剖析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第一能级组对应第1周期(短周期)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是1s1~2。
该能级组仅含一个s 轨道,至多能容纳两个电子,因此该周期只有两种元素。
第二、三能级组涉及s轨道和p轨道,分别对应第2、3周期(短周期),最外层电子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
这两个周期的元素种数恰好是原子轨道数目的两倍。
第四能级组对应第4周期(长周期),从19号到36号共包含18种元素,其中过渡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逐渐填入3d轨道。
该能级组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等于第4周期的元素种数,该周期的元素种数也是原子轨道数目的两倍。
由此可以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一个能级组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数,所以周期表中的7个周期分别对应7个能级组。
各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数分别是2、8、8、18、18、32,第7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族的划分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同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目相同。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全部排布在最外层的n s或n p轨道上。
尽管同族元素的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加,但价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并且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例如,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镁元素属于ⅡA族。
除氦元素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n s2n p6。
这种全充满电子的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具有特殊稳定性的内在原因。
对于过渡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1)d1~10n s2。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一副族内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价电子排布却基本相同,而且ⅢB~ⅦB族的价电子的数目仍然与族数相同。
例如,金属锰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2,价电子数为7,对应的族序数为Ⅶ。
价电子排布为(n-1)d6~n s2的三个族统称为Ⅷ族。
ⅠB和ⅡB则是根据n s轨道上有一个还是两个电子来划分的。
2.2 元素性的递变规律夯基达标1.元素的电负性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的()A.玻尔B.鲍林C.卢瑟福D.洪特解析: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
故B正确。
答案:B2.下列哪一种电子层结构不是卤素的电子结构()A.7B.2、7C.2、8、18、7D.2、8、7解析:B、C、D三项中,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均属于卤素的电子结构,而A中第一层应为2,最外层5个属于ⅤA族,故A正确。
答案:A3.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比最大的是()A.LiIB.NaBrC.KClD.CsF解析:阳离子半径最大,阴离子半径最小,则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
四个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F-最小,而阳离子半径Cs+最大,所以,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CsF,故D正确。
答案:D4.下列不是元素的电负性应用的是()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正负C.判断化学键类型D.判断化合物溶解性解析:通常情况下,元素电负性大于1.8时,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为金属元素;一般电负性差值大于1.7形成离子键,小于1.7形成共价键;且两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大的,吸引电子能力越强,通常呈正价,故D正确。
答案:D5.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量变引起质变B.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解析: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故C正确。
答案:C6.下列哪一组的排列顺序正好是电负性减小的顺序()A.K、Na、LiB.O、Cl、HC.As、P、HD.三者都是解析:A项中,顺序应为Li、Na、K,B项中O为3.5,Cl为3.0,H为2.1,逐渐减小,C 项中P为2.1,As为2.0,H为2.1,不符合,故B正确。
答案:B7.主族元素(除H外)的次外层电子数目为()A.一定是8个B.一定是18个C.一定是2个D.可能是2个、8个或18个解析:主族元素中Li次外层为2个,Cl次外层为8个,I次外层为18个,故D正确。
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理解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了解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 s1到n s2n p6的周期性变化(第1周期除外)。
2.元素的分区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s区、p区、d 区、ds区和f区。
(1)s区:包括ⅠA族和ⅡA族两族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n s1~2,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除氢元素外,这些元素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2)p区:包括从ⅢA族到ⅦA族和0族元素,它们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 s2n p1~6(氦元素除外)。
(3)d区:包括从ⅢB族到ⅦB族和第Ⅷ族的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除外),外围电子排布为__(n-1)d1~9n s1~2(除钯外)。
(4)ds区:包括ⅠB族和ⅡB族元素,它们原子的(n-1)d轨道为充满电子的轨道,外围电子排布为(n-1)d10n s1~2。
(5)f区: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除0族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 )(2)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 )(3)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 )(4)外围电子数与最高化合价相等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 )(5)次外层全充满而最外层有未成对电子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 )(6)元素周期表五个区中都有金属元素。
( )答案:(1)×(2)×(3)×(4)×(5)×(6)√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拿到一把开启元素大门的钥匙。
2.2 元素性的递变规律基础达标1.下列元素一定为主族元素的是()A.其原子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的元素B.最高正价为+3价的元素C.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电子层数的元素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的元素解析:本题可用列举法求解。
B中如Fe为副族元素。
C中如稀有气体元素Ne。
选项D中如HMnO4中Mn属于副族元素。
答案:A2.(2005广东高考)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解析:周期表中氢与锂原子序数差2,但都在ⅠA族,且不在同一周期,故A、B错;举碳与氧成CO,氟与钠形成NaF的例证可知C、D正确。
答案:CD3.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BeCl2B.PCl3C.PCl5D.N2解析:在BeCl2分子中,B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ⅡA族,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加上共用的两对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才为4。
这样,虽然Cl原子满足了最外层8电子结构,但Be原子却远未达到8电子结构。
磷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它与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时,构成PCl3分子中的磷原子、氯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
若构成PCl5分子,磷原子最外层已是10电子结构,所以B项是本题的一个答案,而C项不符合题述要求。
N2分子因共用三对电子,使两个N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故D项也是本题的一个答案。
本题还可从另一角度求解。
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则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8×分子中原子总数-2×共价键总数。
即若要满足题目要求,BeCl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8×3-2×2=20,而实际为16,缺少电子,不能满足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
同理,PCl3、PCl5、N2分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分别为26、38、10,而实际分别为26、40、10,显然,PCl5分子中有多余电子,也不能满足题目要求。
答案:B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解析: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所得电子数,B错。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中有氦,它不是金属,C错。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中锑(Sb),铋(Bi)是金属,D错。
故选A。
答案:A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B.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解析:本题是对原子结构、同位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等知识的考查。
非金属元素中氢在s 区,其余非金属均分布在p区;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均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答案:AD6.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A.原子序数为1,2,7的元素B.O,S,PC.Fe,Ar,ClD.Na,Li,Mg解析:A中1号为氢为s区,C中Ar、Cl为p区,Fe为d区,D项均为s区。
答案:B7.下列粒子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Na+>NaB.Cl->ClC.Ca2+>Cl-D.Mg>Na解析:阳离子的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所以A错,B对;Ca2+和Cl-均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因为Ca2+的核电荷数大,故半径Ca2+<Cl-,C错误;Mg和Na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Mg的核电荷数大于Na,则Mg的原子半径小于Na 的原子半径,D错误。
答案:B8.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A.Mg、Ca、BaB.I、Br、ClC.O、S、NaD.C、N、B解析:按元素周期律,同横行(同一周期)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纵行(同一族)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答案:AC综合运用9.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超导材料K3C60解析:A、D中元素均为主族元素,B中均为副族元素。
答案:C10.放射性原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人类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示踪原子。
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来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
(1)下面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A.14C与14 N含有相同的中子数B.14C与C60互为同位素C.14C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14C与12C互为同位素(2)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像14C的放射性原子,这些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A.原子不可以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以再分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解析:(1)应从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表示的意义来分析。
(2)应根据题给信息: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像上标14C的放射性原子,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原子核发生衰变,从而确定C符合题意。
答案:(1)D (2)C11.(探究题)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
已知铷是37号元素,质量数是85。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铷Rb37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
(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③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⑤它是还原剂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D.①③⑤(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B.氢化铷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4)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 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A.LiB.NaC.KD.Cs解析:铷属于碱金属,由性质的相似性,可知铷性质与钾、钠相似。
又由递变性,可知铷金属性应比钠和钾更强,可推出相关结论。
答案:(1)5 ⅠA(2)D (3)D (4)AB12.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下图所示。
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变化规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
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象。
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 E(砷)>E(硒) ②E(砷)<E(硒) ③E(溴)>E(硒) ④E(溴)<E(硒)(3)估计1 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__________<E< __________。
(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1)从H、Li、Na、K等可以看出,同主族元素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变小;H到He、Li到Ne、Na到Ar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2)从第2、3周期可以看出,第ⅢA和ⅥA族元素比同周期相邻两种元素E值都低。
由此可以推测:E(砷)>E(硒)、E(溴)>E(硒)。
(3)根据同主族、同周期规律可以推测:E(K)<E(Ca)<E(Mg)。
(4)10号元素是稀有气体氖,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1)随着原子序数增大,E值变小周期性(2)①③ (3)485 738(4)10号元素为氖。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13.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A、B、C两两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B元素由题意知,K层和L层之和为10,则M层为8个,N层为2个;C是第3周期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Na,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氯。
答案:(1)A:氧(O)B:钙(Ca)C:钠(Na) D:氯(Cl)(2)CaO Na2O Na2O214.X、Y、Z是ⅠAⅦA族的三种非金属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试完成下列问题:(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Y与Na所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Z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Z元素具有__________性;若从Z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看,它具有这种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右上方,三元素均为非金属,必位于ⅤA、ⅥA、ⅦA三个主族,则可认定X必为氟,Y为硫,Z为砷。
答案:(1)F2(2)(3)砷两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附近4s24p315.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 和C的单质都能跟水剧烈反应,B为电负性数值最大的元素。
B单质与H2O反应产生A单质,0.5 mol C单质跟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5.6 L H2,此时C转化成具有氖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问:(1)A、B、C各是什么元素?(2)写出这三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并用电子式表示它们的形成过程。
答案:(1)A:O B:F C:Na(2)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NaF、Na2O、Na2O2,它们形成过程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