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88.02 KB
- 文档页数:5
黄芪在兔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并且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
黄芪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黄芪在兔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实验证明,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和黄芪甙等。
这些成分在抗氧化、抗炎以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发挥其保护作用。
首先,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消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保护脑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其次,黄芪可以促进抗炎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损伤。
此外,黄芪还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的重建。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黄芪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一项研究使用兔子模型进行实验,将黄芪注射到兔子体内,然后通过缺血再灌注模型产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组的兔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黄芪组脑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都显著降低,说明黄芪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脑损伤。
此外,一些细胞实验也验证了黄芪的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将脑细胞暴露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中,并同时加入黄芪处理。
结果显示,黄芪可以减少脑细胞死亡,促进细胞的生存与增殖,增强细胞的抗应激能力。
同时,黄芪可以减少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降低氧化应激。
总的来说,黄芪在兔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包括抗氧化、抗炎和组织修复。
黄芪可以减轻脑损伤程度,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黄芪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虽然黄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其用量和疗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
放射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经过医用高能电子线照射兔耳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后,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瘢痕愈合后的病理改变及肌动蛋白(ACTIN)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
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8只,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直径6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0个。
将总计360个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其余5组为照射组(各3只)。
将照射组每只兔耳随机用200cGy、400cGy、600cGy、800cGy、1000cGy的6Mev电子线照射兔耳缺损创面,照射野周围用铅板防护,观察兔耳缺损创面的愈合情况变化及创面愈合后瘢痕组织进展情况。
并于致伤一个月后对实验模型取材,进行光镜、电镜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兔耳腹侧面圆形创面缺损,能产生与人类增生性瘢痕类似的增生块。
各照射组,缺损创面愈合延迟。
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单次不同照射剂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日本大耳白兔可以形成类似人的增生性瘢痕病理改变,可以用作增生性瘢痕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证明,医用6Mev高能电子线照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瘫痕的方法,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分5次照射、单次剂量400cGy,为最佳照射剂量。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went through after the irradiation of high energy electronic wires which was conducted on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hypertrophic scar of rabbits’ ears. Observed the healing process and showed the patholo gical change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of actin (ACTI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fter the healing of the scar. Methods Selected 18 Japanese rabbits and made 10 models of circular full-thickness wound defects in the ventral side of per ear which each one was in the size of 6mm diameter. The total number of 360 wound defects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Group1 was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3 samples), and the other 5 groups were the radiation group (3 samples in each group). Each wound defects on rabbits’ears was randomly irradiated with 200cGy, 400cGy, 600cGy, 800cGy, 1000cGy 6Mev electronic wires and the radiation field around was protected by the stereotype. Observed the change during the healing proces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car tissue after the wound defects had already healed. Got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1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injury and continu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light microscopy,electron microscopy and histology. Results The wound defects in the ventral side of the rabbits’ears could produce the similar hypertrophic scar like human beings. Each radiation group showed that the healing of the wound defects was delayed. Under the similar amount of the radiation, different volume of radiation per time could resul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hypertrophic scar. Conclusion Japanese rabbits’ could produce the similar pathological change of hypertrophic scar like human beings, and they could be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for the observation on pathological scar. This experiment proofed that radiation with 6 Mev pathological electronic wir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re the hypertrophic scar. Under the similar amount of the radiation, radiating 5 times fractionally which measured 400 Gy each time was the best quantities.Key words:hypertrophic scar;radiotherapy;collagen fibers; electron linear accelerator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也称之为肥厚性瘢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理性瘢痕,其形成是由于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合成与分解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和过度沉积[1]。
黄芪使用实验报告黄芪使用实验报告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被认为能够改善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为了验证黄芪的药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一:黄芪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我们选取了30只健康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芪提取物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
每组实验持续30天。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食欲也有所增加。
在免疫功能方面,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在抗体产生、巨噬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等指标上均有显著提高。
这表明黄芪提取物能够增强小鼠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力。
实验二:黄芪对人体白细胞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黄芪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体外实验,观察黄芪对人体白细胞的影响。
我们从健康志愿者的血液中提取白细胞,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黄芪处理组。
对照组只添加培养基,黄芪处理组则添加黄芪提取物。
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我们测量了两组白细胞的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黄芪处理组的白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黄芪能够刺激人体白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实验三:黄芪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了研究黄芪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潜力,我们招募了一批健康的老年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黄芪组和对照组。
黄芪组的志愿者每天服用黄芪提取物,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
实验持续三个月。
实验结果显示,黄芪组的老年志愿者在实验期间体力状况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更加稳定。
在免疫功能方面,黄芪组的老年志愿者在抗体产生、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上均有显著提高。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黄芪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黄芪对小鼠和人体白细胞的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其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此外,黄芪还能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提高其体力和精神状态。
分别于兔耳薄、厚皮肤处制备的增生性瘢痕增生程度对比观察罗礼仪1,陈普1,罗苑1,赵丽娟2,段小花11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500;2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分别于兔耳薄、厚皮肤处制备的增生性瘢痕增生程度。
方法 将8只兔子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各4只,模型组每耳选定4个位点,分别为2处薄皮肤的位点(皮肤厚度<1 mm )和2处厚皮肤的位点(皮肤厚度>1.3 mm ),每个位点中心至少间隔2 cm ,厚皮肤和薄皮肤各做16个位点,在选定位点钻出环形伤口制备HS 模型;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正常喂食。
观察术后不同时点兔耳创面变化,另观察不同厚度兔耳HE 染色、Masson 染色,计算兔耳瘢痕增生指数(HI )、成纤维细胞数目(NA )、胶原纤维面积密度(AA )。
结果 模型组术后第7~42天,随着时间变化,薄皮肤处和厚皮肤处手术后均形成HS ,但厚皮肤处更为明显;空白组厚皮肤处和薄皮肤处正常皮肤在观察期内无明显变化。
空白组正常皮肤厚处与薄处HE 染色无明显差异;模型组HE 染色显示薄处与厚处造模的瘢痕均较对应部位正常皮肤显著升高,其中厚处造模的瘢痕显著高于薄处造模的瘢痕。
与空白组薄处皮肤比较,模型组薄处皮肤的表皮和真皮明显增厚,真皮中的微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含量增多,未见瘢痕真皮中的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NA 明显高于空白组薄处皮肤;与空白组厚处皮肤比较,模型组厚处皮肤的变化基本同模型组薄处皮肤;与模型组薄处皮肤比较,模型组厚处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的厚度、NA 明显高于模型组薄处皮肤。
普通光镜下胶原染色显示为蓝色,空白组薄处和后出皮肤的胶原纤维呈网状分布,排列整齐;模型组薄处和厚处皮肤的胶原纤维呈片状或团块状分布,排列紊乱,可见特征性漩涡状胶原结节。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 和NA 增加(P 均<0.05);与同组薄处皮肤比较,模型组HI 和NA 增加(P 均<0.05)。
增生性瘢痕治疗研究进展庞轲;刘一君;张凯;王彦君;金越涵【摘要】增生性瘢痕是创面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产物,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也缺乏可靠的标准.为此,笔者于本研究中将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现状,尤其是注射中药制剂、基因调控和激光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增生性瘢痕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与思路.【期刊名称】《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治疗;中药制剂;基因调控;激光;综述【作者】庞轲;刘一君;张凯;王彦君;金越涵【作者单位】410008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5级麻醉系;410008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5级麻醉系;410008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5级麻醉系;410008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5级麻醉系;410008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5级麻醉系【正文语种】中文增生性瘢痕为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延的皮肤纤维化疾病,是组织修复的表现形式之一。
组织修复主要包括组织再生和瘢痕修复两种方式,当创面组织细胞分裂能力较差或缺损面积较大时,组织修复即以瘢痕修复为主,且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存在非生理性应答时便多表现为增生性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而且还可伴随疼痛、瘙痒等症状,甚至影响关节的功能。
目前,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也仅是根据部分研究学者的不同学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为此,笔者于本研究中将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增生性瘢痕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帮助。
1 增生性瘢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创伤修复的炎症期、增殖期及重塑期中局部精细而有序的调控是形成生理性瘢痕组织的关键,而炎症期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失调则是形成增生性瘢痕的重要原因[1]。
1.1 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特点正常情况下,瘢痕形成早期创面局部纤维母细胞聚集,随即形成早期纤维组织,而当组织修复调控失调时,纤维母细胞成熟后就会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并在过度增殖、肥大的同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进而促使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尤其是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增加,且排列不规则[2],最终形成增生性瘢痕。
兔耳瘢痕模型的应用现状传统观念认定病理性瘢痕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病理现象,不会在动物身上出现。
国内外众多学者为寻求瘢痕动物模型曾作过大量的实验探索。
然而,至1997年以前,还没有出现由动物自身产生的病理瘢痕实验模型。
这已成为创伤研究深入发展的重大障碍。
瘢痕裸鼠移植模型(简称裸鼠模型),是将人类病理性瘢痕组织移植到裸鼠身上,借助裸鼠没有细胞免疫反应的环境来研究处于寄生状态下瘢痕的某些改变。
裸鼠模型在创伤研究中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它无法观察瘢痕自身的发生、发展以及其转归的自然全过程;而且,这种缺乏免疫反应的动物模型离临床实际也相距甚远。
因此,希望发现由动物自身产生的病理瘢痕模型,成为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门课题。
1997年,Morris[1]发现在兔耳创面上可以产生与人类病理瘢痕类似的真皮过度增生现象。
1998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荟元等[2-3]经过大量兔耳创面的实验观察,并从多个侧面研究了兔耳创面增生组织的特性,证实兔耳可以产生与人类增生性瘢痕相似的病理改变,并认定可以作为瘢痕研究的动物模型。
Morris的发现,李荟元等在国内首次报道的兔耳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突破了动物不能出现病理性瘢痕的传统观念,为创伤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物实验模型,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同道的密切关注。
众多学者引用了相关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并以此模型开展了创伤修复、特别是瘢痕方面的诸多实验。
本文综述了2011年4月以前,国内外学者与兔耳瘢痕模型相关的研究资料及成果,供读者参阅。
1应用兔耳瘢痕模型深入探索病理性瘢痕发生的机制病理性瘢痕干扰着众多的人群。
目前,对病理性瘢痕的防治还缺乏非常理想的措施,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其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而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则是深入揭示瘢痕奥秘的重要障碍。
因此,建立由动物产生的瘢痕实验模型,探讨病理性瘢痕发生的机制,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在建立兔耳瘢痕模型的系列研究中,除了从多方面进行了证实与人类病理性瘢痕的相似性研究外,还进行了瘢痕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①在IFN-γ和TGF-β1干预下,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动态改变;②血管增生与增生性瘢痕发生的关系,以及血管形成抑制剂对瘢痕的抑制效应;③肌成纤维细胞与创面收缩及瘢痕挛缩的关系;④内源性TGF-β1与瘢痕增生的关系;⑤信号转导系统在瘢痕发生中的改变及影响;⑥多种药物在瘢痕防治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⑦基因治疗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等[4-13]。
黑龙江动物蝥植第25卷第4期2017male reproductive tract [ J ]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1998, 152(5) : 1247.[11] Falchi L,Scaramuzzi RJ. The expression ofER 〇_,OTR ,cPLA(2),COX-2, and PPAR7 in the cervix of the ewe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 [J]. Theriogenology. 2013 , 79 (1) ;40 - 47.[12] Sagsdz H, Akbalik M E ,Samhan B G,et al.Localiz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B in bovine cervix and vagina during the follicular and luteal phases of the sexual cycle [ J ]. Biotech Histochem. 2011,86 (4) :262 -71.黄芪提取液对家兔睾丸细胞活力的影响杨少飞,赵发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政府721300)摘要:为探讨黄芪提取液对家兔睾丸细胞活力的影响,将无菌条件下分离得到的家兔睾丸细 胞培养于含有不同浓度黄芪提取液的培养液内,培养48 h 后,用CCK - 8试剂测定细胞相对活 力。
结果表明,培养液内添加适当浓度的黄芪提取液可以提高家兔睾丸细胞的活力。
关键词:家兔;黄芪提取液;睾丸细胞;活力中图分类号:82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2739(2017)04 -0006 -02细胞培养液、胎牛血清、青链霉素混合液、胰蛋白 酶、CCK -8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
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目的: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
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别在兔耳腹侧中段作1cm×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共192个,以形态学、瘢痕增生指数及羟脯氨酸(HPr)的含量变化对创面愈合后形成的增生块,进行动态组织病理学、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纤维合成等检测。
结果:兔耳腹侧中段创面可产生类似于人类的增生性瘢痕,其发生率为91.5%,增生块最长持续时间可达120多天。
结论:采用本实验的模型复制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增生性瘢痕。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stable and reliable animal model of rabbit ear for hypertrophic scar.MethodsFull skin defect ( 1cm×1cm in diameter)was created on the ventral side of 32 ears in 16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Wound healing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was observed continuously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scar proliferation and index on the rabbit ears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the scar HPr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improved chloraseptine Toxidizing assay.ResultsThe animal model of hypertrophic scar induced by full thickness skin wounds on the ventral side of rabbit ears was similar to that in humans.Its incidence was 91.5 %.The hypertrophic scar could last 120 days.ConclusionFull thickness skin wounds on the ventral side of rabbit ears could produce stable and reliable hypertrophic scars.Key words: scar;mode1 animal;HPr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一直都是整形外科和创伤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其机理到目前尚未明确[1]。
一、实验背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又名黄耆,是豆科黄芪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实验旨在通过病理学方法研究黄芪对机体组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黄芪的药理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黄芪对正常小鼠脏器组织的影响;2. 分析黄芪对小鼠脏器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3. 探讨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体重(20±2)g,共40只。
2. 实验药物:黄芪提取物,浓度为10mg/mL。
3. 实验分组: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4. 实验方法:(1)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低剂量组:给予10mg/kg黄芪提取物灌胃;(3)中剂量组:给予20mg/kg黄芪提取物灌胃;(4)高剂量组:给予40mg/kg黄芪提取物灌胃。
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4天。
5. 标本采集: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取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6. 病理学观察:采用HE染色法对脏器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1. 正常对照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2. 低剂量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结构基本正常,仅部分细胞出现轻微变性。
3. 中剂量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变化,如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
4. 高剂量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病理变化,如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
五、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对小鼠脏器组织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低剂量黄芪对脏器组织的影响较小,仅部分细胞出现轻微变性;中剂量黄芪对脏器组织的影响较大,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变化;高剂量黄芪对脏器组织的影响明显,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Tumstatin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孙静;刘漪沦【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抑素(Tumstatin)对兔耳瘢痕组织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用Tumstatin对兔耳腹侧建立的增生性瘢痕模型通过在体局部注射进行干预,随机设立Tumstatin治疗组、Tumstatin预防治疗组、曲安奈德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停止药物注射21天后各组同时于每只兔的双侧对称部位取材瘢痕组织,每一取材瘢痕组织均分成同样大小的四等份,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CD34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管密度的变化、观察血管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Tumstatin预防治疗组和Tumstatin治疗组中,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活性以及成纤维细胞数量都较曲安奈德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mstatin能够较曲安奈德更明显地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为Tumstatin用于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umstatin on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in the rabbit ear with intervention through local injection. Methods An animal model of hypertrophic scar on the rabbit ears was established and was intervened with tumstatin via local injection. The rabbi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umstatin treated group, tumstatin preventive treated group,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reated group and saline control group. Twenty-one days after the injection, the scar tissues on the bilateral ears of each rabbit were resected and then divided into four equal parts. Vessel density changes were determined b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D34 im-munohistochemistry. Endothelial cells and fibroblasts apoptosi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Vessel density, viability of endothelium cellsand the number of fibroblasts in the tumstatin treated group and the tumstatin preventive 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reated group and salin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In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umstatin works better in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hypertrophic scars, which provides a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easibility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028)002【总页数】4页(P181-183,188)【关键词】肿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增生性瘢痕;兔【作者】孙静;刘漪沦【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成都,610083;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6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实验选取2.0~2.5 kg的新西兰大耳兔32只,兔龄3~4个月,雌雄不限(不含孕兔),分笼饲养,由华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提供。
抗炎因子TSG-6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王晖;李小静;陈钊【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umor necrosisfactorαstimulated gene-6 ( TSG-6 ) on hypertrophic scarring by using a rabbit ear model. Methods TSG-6 and PBS were injected intradermally in the right and left ear wounds, respectively. Collagen I and III expression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scar elevation index ( SEI)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tent of scarring.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leukin-1β( IL-1β) , interleukin-6 ( IL-6 )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 TEM) and TUNEL analyses were used to detect fibroblast apopto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scars, TSG-6-treated wounds exhibited decreased in-flammation significantly as evidenced by the lower levels of IL-1β, IL-6 , TNF-α. The apoptosis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SEI and the synthesis of collagens I and II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TSG-6-treated scars ( P<0. 05 ) . Conclusion Immediate topical injection of TSG-6 during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 can reduce the severity of hy-pertrophic scarring in a rabbit model. The anti-cicatrix effect of TSG-6 may result from controlling inflammation, in-ducing fibroblast apoptosis and promoting collagen degradation.%目的: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 TSG-6)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防治瘢痕外用复方中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及血流的影响陈远征;刘达恩;王润秀;白南;易成刚;宋保强;张旭东;张琳西【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6(010)007【摘要】目的:观察一种防治瘢痕的外用复方中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8只.进行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复制.实验分为2组:随机将每只兔子2只耳朵分别设为瘢痕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兔耳,48个创面.瘢痕膏组和对照组于创面上皮化时即开始用药.瘢痕膏组涂抹瘢痕膏(本院自行研制的外用复方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酮、积雪甙、黄芩甙、甘草酸、苦参碱等,按3:3:2:2:1的比例加基质制作而成),对照组涂抹基质(制作瘢痕膏的基质).将瘢痕膏及基质涂在瘢痕部位,并轻揉直到药物吸收,3次/d,连续用药28 d.②第14天根据兔耳创面修复的颜色、质地等统计瘢痕块发生率;第28天观察两组瘢痕组织的外观形态(颜色、质地等);用PeriFlux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瘢痕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常规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200倍光镜下微血管计数.③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兔8只(16耳)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上皮化后14 d,瘢痕膏组瘢痕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32/48),85%(41/48),P<0.05].②用药28 d后瘢痕膏组瘢痕略高出兔耳皮肤表面,颜色稍白,接近兔耳正常肤色,触之质软;对照组瘢痕明显高出兔耳皮肤表面,红色,质地硬.③用药28 d后,瘢痕膏组兔耳瘢痕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0.78±2.47),(36.79±3.12)PU,P<0.05].④用药28 d后,瘢痕膏组兔耳瘢痕组织微血管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6.8±5.4),(42.7±7.2)个/mm2,P<0.05].结论:此外用复方中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形成、微循环血流有抑制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有防治作用.【总页数】3页(P43-45)【作者】陈远征;刘达恩;王润秀;白南;易成刚;宋保强;张旭东;张琳西【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美容整形外科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71003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71003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71003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6【相关文献】1.复方中药霜剂对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效果观察 [J], 阎俊;潘小玲2.外用中药瘢痕膏对兔耳瘢痕模型表皮生长因子及局部愈合的影响 [J], 贾宇博;刘达恩;宋清雪3.l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微血管的影响 [J], 潘姝;赵孝开;谢有富;方力;戴丽冰4.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 [J], 曹毅;郭建辉;陶茂灿5.外用复方中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挛缩的抑制作用 [J], 牛占国;刘达恩;王润秀;高雁;夏炜;易成刚;刘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