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 格式:docx
- 大小:515.61 KB
- 文档页数:15
历史上中日之间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日本自古以来对朝鲜和中国就忘恩负义,虎视眈眈,狼子野心,发动过多次侵略战争,残酷虐杀占领地人民,所有中朝韩人民应该认清日本的本来面目,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抵制日货。
中日要想和平相处,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大自我,像美苏一样狠揍日本,它才会摇着尾巴跟着你走;另一种就是像美国一样派强大的武装进驻日本,改造日本的劣性。
纵观中日历史,是战争与和平纠缠不休。
历史上,中日曾经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结果三胜两败。
古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三次:白江口之战(胜)、蒙日战争(败)和万历援朝战争(胜)。
近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二次:甲午海战(败)和抗日战争(胜)。
其中抗日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虽然,抗日战争中,全国军民同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抵御外辱,终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这场战争对于被侵略的国家和日本本身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尤其日本侵华浩劫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必须世世代代牢记这段历史,中国人民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
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中日第一战:唐日血战白村江
朝代:唐朝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公元660年,唐军跨海进军朝鲜半岛,联合新罗准备先灭百济,次灭高丽,以雪唐太宗讨伐高丽战败之耻。
百济国受到新罗和唐朝联军的进攻,王城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前往日本求援。
公元663年初,百济君臣内讧,新罗乘机进攻。
得知消息的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为保护这个精心扶持的半岛跳板,倾其国力应援百济。
这就是史称的“白村江之战”。
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日军进入白村江河口。
严阵以待的唐和新罗联军,派出170艘战舰迎战。
日本诸将轻视对手,自以为“我等争先,彼应自退”,
向大唐坚阵发起进攻。
唐军以逸待劳,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巧施包抄合击之术,予以反击,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
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
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白村江的战败,也加深了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
经此惨败,日本试图在朝鲜半岛上扩张势力的野心成为泡影,天智天皇不得不在战后与唐重新修好。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交战以唐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失败了的日本如梦方醒,终于发现了它那草台班子似的乌合之众绝不是一个制度完备、组织成熟的帝国的对手。
“以胜者为师,与强者为伍”,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成了日本人的处世之道。
它开始虚心的向师傅学习,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不避艰险西行渡海“求经”,就像是十九世纪明治维新时的全盘西化一样,大化革新也使国内全盘唐化。
盛唐雄风恩泽日本,哺育日本,更强壮着日本,它的羽翼日渐丰满。
中日第二战:元朝及高丽入侵日本之战
朝代:元朝及高丽
又称蒙日战争,指中国(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
这个事件在日本被称为“元寇”或“蒙古袭来”。
自唐朝以后,被注入了盛唐精气的日本在中国面前越来越自信了,而中国的
朝廷相反却在日本人面前越来越没面子了。
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南宋后,建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蒙古帝国,1259年高丽投降,元朝遂于日本隔海相望。
这时,与元朝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遍及两大洲,唯独日本不通友好。
忽必烈于1268年(元至元五年)命高丽使者携国书赴日,书中要求日本效法高丽来朝“通好”,否则将至“用兵”。
日本朝廷祈求神佑,但以“书辞无理”,拒绝接受。
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令大宰府备战,加强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备。
其后忽必烈又两派使者,均遭日本朝廷拒见。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
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先后发动两次侵日战争。
1274年l0月3日,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
l0月5日至14日相继袭击对马、壹岐。
16日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丧生。
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
守护藤原经资指挥日军英勇战斗,但在元军步兵集团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军处于不利地位。
激战至暮,日军撤至大宰府水城。
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至船上。
当夜意外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第一次战争就此结束。
但元政府不甘心失败,在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灭南宋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准备。
第二次征日兵分两路。
东路军4万人由忻都、洪茶丘统率;江南军10万人由范文虎指挥,兵船共4400艘。
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5月初东路军仍自合浦起锚,一路扫荡对马、壹岐守军后,6月初兵船驶抵博多海面,占志贺岛。
草野次郎、河野通有等武士多次乘小船袭击元兵船,双方互有伤亡。
7月初江南军到达,两军汇合于平户附近.下旬两军主力到达鹰岛。
在即将发动全面进攻的7月30日夜,台风骤起,元军兵船为无龙骨江船,不完全具备海上能力,大部沉没,范文虎、忻都及部分兵卒得以生还。
第二次征日又告失败。
蒙古人特殊的装备忽必烈东征是中日之间唯一一次由中方主动发起并以日本国土为战场的战争,如果不是太平洋的台风庇佑,战争的结局极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一个习惯于驰骋在大陆上的国家面对海洋时是那样的无奈!于是,元朝征日战争在悲壮、宿命、神秘中结束了。
忽必烈饮恨日本海。
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
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此后的日本更加跋扈,在两国关系中开始更加主动的挑衅,原先的学生要教训他的老师了!
中日第三战:明朝抗日援朝战争
朝代:明朝
史称万历援朝战争。
发生在1592至1598年(大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间日本丰臣政权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战争。
万历援朝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朝鲜及韩国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万历援朝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
16世纪80年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他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
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
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秀吉于1592年4月正式开始了侵
略朝鲜的战争。
明神宗朱翊钧VS日本丰臣秀吉
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
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时间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
第二阶段是明军的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收复了平壤、开城等地。
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
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因朝鲜的宗主国是大明帝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试图殖民同化朝鲜的行动受阻,朝鲜民族文化火种得以保留。
这场战争波及到了朝鲜全境,其间曾于1593年议和并休战;但于1597年(丁酉年)战事再度爆发。
最后由于丰臣秀吉的病逝,日本军队于1598年全部从朝鲜撤退。
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朝的行动最终失败。
明朝扶弱伐强支援朝鲜,取得道义上的胜利。
但是由于明政府政治腐败,将领无能,战争七载,“丧师数十万,靡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
明朝国力更加虚弱,加速走向衰亡。
日本的损失并不小于明朝,各大名造船靡饷,人力物力的损耗同样巨大。
然而,中国封建王朝并没有在战争中学到什么,日本人却受益良多。
日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人最终成了先生。
中日第四战:甲午战争
朝代:清朝
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它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与前几次相同,起因仍然是朝鲜。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
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
日方以清军入朝为借口,大批调遣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
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
日本陆军向由牙山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同一天,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海陆同时出击。
平壤之战不但击败在朝清军,且一举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中国本土。
清军由于平壤迅速败退,不仅使“海守陆攻”的总计划归于失败,且来不及在鸭绿江一线组织坚固防线,以致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仍然陷于被动。
在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
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
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辽东失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清廷被迫求和,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71
岁的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承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由于沙俄等国出面干涉,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中国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作补偿。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必然产物。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
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跻身列强,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日本再也不把昔日的老师放在眼里,相反,却将罪恶的屠刀一步步地刺向中国的心脏。
中日第五战:现代抗日战争
朝代:民国
中国抗日战争是1937年到1945年之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场全面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东亚战事的最重要部分;战场除中国外,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邻接地区。
一般以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为开端,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结束。
1931年,日本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后。
蒋介石则采取攘外安内妥协政策,下令“绝对不抵抗”,避免冲突扩大。
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开始扶持成立满洲国等一系列的在华傀儡政权。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一名士兵不见了为名,要进城搜查。
29军不准,日军就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随后中国各方政治势力逐渐达成统一抗日共识,中日双方均投入大量军队,并动员全国力量进行制衡。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并与美国、英国、苏联等结成同盟国,共同对抗以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为联盟的轴心国,中国抗日战争至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
1945年,随着美军狠揍日本,攻入日本本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中国军队亦开始对日军发动总反攻,满洲国、汪精卫政权等傀儡政权也相继瓦解。
同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国做为主要战胜国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改此前百年来中国积弱的国际形象。
抗日战争是
中国人民进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早在1928年4月,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日本侨民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惨案“……
中国人民期盼和平,但是,做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却在篡改历史,极力否认那一场战争。
因为日本的右翼势力在喧嚣战争,拒不承认二战后形成的格局。
牢记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教育人们要铭记战争带来的教训,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缅怀牺牲的英烈,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更是为了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威慑和警告不断针对中国进行政治军事挑衅的日本右翼势力。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思路很明晰,就是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同
时,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不惹事,但绝不怕事,尤其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我们正告日本右翼势力正视历史。
日本应采取切实行动,改正在历史观等问题上的错误。
爱国爱民族人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