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 格式:pdf
- 大小:668.33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撞击,可以考虑行手术处理治疗。
手术准备包括评价髋臼盂唇软骨病理情况,髋臼及近端股骨骨性畸形情况。
治疗效果通常与关节软骨的退变程度相关。
目前一般采用切开手术和/或髋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两者早期疗效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仔细选择合适的患者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通常建议先采取系统非手术治疗,但关于其疗效的报告甚少。
采用切开和髋关节镜技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绝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明显改善且及并发症少。
疗效不佳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关节软骨病变,因此对有症状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保守治疗关于保守治疗症状性髋关节撞击综合症的报道极为有限。
最近两项描述性研究提示保守治疗可能改善伴有轻微畸形的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的症状。
Emma等报道采用改变运动方式及物理治疗37例髋关节撞击综合症伴有轻度畸形(α <60°)的患者,经2年随访,11%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同时16% 症状反复的患者暂未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89%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平均HSS评分从72分改善至91分。
Hunt等针对α角>50有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17例患者中,6例症状改善无需手术治疗,HHS评分由69 分改善至79分。
最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保守治疗患者相比,他们都进行大活动量的体育运动。
保守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远期疗效不明尚不明确。
同大多数骨骼肌肉疾病治疗原则类似,首先采用制动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症状性髋关节撞击综合症. 运动治疗也是常用方法,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髋关节畸形情况,以及畸形对髋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相关肌肉肌力的影响。
改善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并不是治疗的目的。
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减少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治疗措施包括避免诱发症状的姿势。
其次是在疼痛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这部分包括多种治疗,比如改善肌肉力臂,增强同心圆和非同心圆肌肉力量以及神经肌肉相关训练。
髋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报道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 的概念。
FAI是由于股骨近端与髋臼盂缘的相对解剖关系异常,导致髋关节活动时两者之间不正常的接触、碰撞、损伤髋臼盂唇、关节软骨、从而引起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目前认为,FAI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如果不经过合理的治疗,最终会发展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相关解剖学基础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髋臼:由髂骨、坐骨及耻骨共同组成。
正常髋臼轻度前倾。
髋臼缘周边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增大了髋臼的深度及覆盖范围。
正常盂唇附着于髋臼前缘及后缘,下缘与髋臼横韧带融合。
髋臼盂唇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冲击力,润滑关节及分担压力。
髋臼关节面呈半球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髋关节周围存在髂骨韧带、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以增强关节囊。
股骨头:呈球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正常股骨颈稍前倾,股骨头颈交界处呈局限性凹陷。
二、临床表现FAI多见于中青年人,凸轮型(Cma型)FAI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年男性。
钳型(Pinceer 型)FAI多见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多为轻微外伤后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屈曲和内旋为著,体育活动或者长时间行走后加重;有时疼痛会向外放射到大转子区,向内放射到内收肌区,甚至放射到臀部。
体检可以发现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
撞击试验分为前方撞击试验和后方撞击试验,前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被动屈曲90°时内旋、内收,后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过伸时外旋;如果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即为撞击试验阳性。
二、影像表现1、X线表现:诊断髋关节FAI的标准X线平片主要是骨盆前后位、侧位及水平侧位片,均要求患者仰卧位,下肢内旋15°,X线管焦点到胶片的距离为1.2m,前后位片中心线指向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诊断标准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髋部疾病,通常由于髋关节周
围软组织的摩擦和压力引起。
影像学诊断在确认和评估髋关节撞击
综合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标准: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在髋
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影像中,可以观察到髋臼形态异常、髋臼过
深或过浅、髋臼前倾角增大、股骨头形态异常等特征。
2. 磁共振成像(MRI),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结构
信息,对于评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中,可以观察到髋臼软骨损伤、股
骨头软骨损伤、股骨颈骨刺等特征。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骨结构的高
分辨率图像,对于评估髋臼形态和骨质异常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CT影像中,可以观察到髋臼形态异常、髋臼
前倾角增大、股骨头形态异常等特征。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对于股腱炎、髌股关节囊肿块等情况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X线检查、MRI、CT和超声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其实你可能只了解1%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称股⾻髋⾅撞击综合征,是青壮年患者髋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
Ganz教授于1999年、2003年报道及正式提出FAI的概念。
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引发股⾻近端与髋⾅间发⽣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的退⾏性化,从⽽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加内旋受限,最终为髋关节⾻性关节炎。
⽬前,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种独⽴疾病,成为关节外科的研究热点。
⼀、解剖基础与临床特点好发⼈群:爱好运动的青壮年疼痛:①股⾻沟前侧或者前外侧疼痛,有时可以放射到⼤腿;②髋关节屈曲内旋时更加明显;③成⼈常⽤⼿卡主髋关节来告诉医⽣疼痛的部位,⼜称“C-sign”;④⼉童不能准确描述疼痛部位,因此常表述为活动后的⼤腿、膝关节或者下肢疼痛。
活动受限:尤其是在坐位,开车或者蹲位时表现最明显关节闪痛、关节绞锁、关节弹响⾻今中外⼆、分型1、凸轮撞击型(cam-type ):股⾻头、颈间的凹陷不⾜。
2、钳夹撞击型(pincer-type):髋⾅解剖异常:髋⾅后倾、尤其是上1/3的后倾;髋⾅过深;髋⾅前突。
3、混合型美国⼀项1076名有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调查⼥性占55%凸轮型撞击征47.6%混合型撞击征44.5%钳夹型撞击征7.9%1、凸轮撞击型常见于股⾻近端畸形。
前部或前上部股⾻头颈连接处⾻质异常突出。
常见于经常运动的男性,常由股⾻头的⾮球形部分或者宽展突出畸形的股⾻颈在屈曲和内旋时挤压、碰撞并剪切髋⾅软⾻及髋⾅唇,剪切⼒造成髋⾅唇从表⾯向内部损伤及从髋⾅上撕裂,髋⾅软⾻的损害通常发⽣在髋⾅的前上部。
股⾻头颈凹陷减少,呈所谓“⼿枪柄”样畸形。
2、钳夹撞击型通常存在于喜好活动的中年⼥性。
股⾻头颈连接处和髋⾅缘的异常接触,反复的撞击接触导致髋⾅唇的变性,进⼀步引起髋⾅内部囊性变以及髋⾅唇周的⾻化和髋⾅加深。
⼀⽂读懂: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张平时⾮常喜欢运动,尤其是踢⾜球,1年前在踢⾜球时扭伤左侧髋关节。
当即去医院检查后,并没有发现明显⾻折,经过休息后疼痛也有所缓解。
但是,在某个周末的运动后,他发现⾃⼰左侧髋关节总伴有隐痛,关节处有声响,尤其剧烈活动后明显加重。
为此他曾去多家医院就诊,但始终⽆法确诊,令⼩张苦恼不已。
事实上,⼩张的病症民间俗称为「胯股痛」。
在医学上,我们称其为「髋关节疼痛」,简称「髋痛」,表现为髋关节或关节周围疼痛不适,常为阵发性隐痛,活动后可加重。
⽣活中,当出现髋部疼痛时,很多⼈往往第⼀时间怀疑⾃⼰得了股⾻头缺⾎性坏死,并且在⾻科门诊⾮常常见,但实际上临床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股⾻头缺⾎性坏死、强制性脊柱炎都有可能造成髋痛,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种叫「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症逐渐浮现出来,但⼤部分医⽣对此病缺乏认识和相关经验,普通⼤众更⽆从知晓,因此误漏诊率最⾼。
从解剖⾓度看,正常的髋关节由髋⾅和股⾻头组成,好似头和帽⼦的关系。
可以想象,如果帽⼦的内沿破碎和不光滑,势必摩擦额头引起疼痛不适;⽽如果头⽇益长⼤,帽⼦没有及时换⼤时,头也就不适合帽⼦了。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也称股⾻髋⾅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由Ganz等于1999年和2003年报道并正式提出,是由于髋关节发育异常,髋⾅缘(帽沿)破损或股⾻头(脑袋)长出多余⾻质,造成「帽⼦」和「头」不匹配⽽发⽣的过度磨损,从⽽损伤了髋关节内部结构,引起疼痛和不适。
临床表现:腹股沟区疼痛,通常在活动或久坐后加剧,呈间歇性,后期呈持续性。
病变常呈单侧性,查体时髋关节活动受限,撞击试验阳性。
其他可能的症状还有关节卡顿感、关节交锁以及关节弹响。
另外,许多患者在久坐、爬楼梯、上下车、穿鞋穿袜或者进⾏髋关节旋转动作后,疼痛会明显加重。
总结:1、隐匿起病,⽆明显外伤史,好发于青壮年⼈;2、主要是腹股沟区⽆规律的间歇性疼痛,伴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3、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背部,骶髂关节,臀部或股⾻⼤粗隆处疼痛;4、髋关节绞锁、弹响和不稳定感;5、出现「死腿征」,即在改变体位(如久坐站⽴或转⾝)时髋关节出现较重的疼痛或绞锁,但活动⽚刻后恢复正常;6、病史较长者诉关节僵硬、乏⼒和活动度下降。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撞击,可以考虑行手术处理治疗。
手术准备包括评价髋臼盂唇软骨病理情况,髋臼及近端股骨骨性畸形情况。
治疗效果通常与关节软骨的退变程度相关。
目前一般采用切开手术和/或髋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两者早期疗效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仔细选择合适的患者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通常建议先采取系统非手术治疗,但关于其疗效的报告甚少。
采用切开和髋关节镜技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绝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明显改善且及并发症少。
疗效不佳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关节软骨病变,因此对有症状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保守治疗关于保守治疗症状性髋关节撞击综合症的报道极为有限。
最近两项描述性研究提示保守治疗可能改善伴有轻微畸形的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的症状。
Emma等报道采用改变运动方式及物理治疗37例髋关节撞击综合症伴有轻度畸形(α<60°)的患者,经2年随访,11%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同时16% 症状反复的患者暂未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89%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平均HSS评分从72分改善至91分。
Hunt等针对α角>50有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17例患者中,6例症状改善无需手术治疗,HHS评分由69 分改善至79分。
最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保守治疗患者相比,他们都进行大活动量的体育运动。
保守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远期疗效不明尚不明确。
同大多数骨骼肌肉疾病治疗原则类似,首先采用制动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症状性髋关节撞击综合症. 运动治疗也是常用方法,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髋关节畸形情况,以及畸形对髋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相关肌肉肌力的影响。
改善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并不是治疗的目的。
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减少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治疗措施包括避免诱发症状的姿势。
其次是在疼痛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这部分包括多种治疗,比如改善肌肉力臂,增强同心圆和非同心圆肌肉力量以及神经肌肉相关训练。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全文)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FAI)是很多X线片表现基本正常的患者髋关节不适的原因之一[1-2]。
多发于运动量较大的中青年人。
是没有髋臼发育不良的年轻患者发生骨关节炎(oste arthritis,OA)的常见原因。
2003年,Ganz等[1]正式提出FAI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FAI指髋关节出现形态改变,即股骨和/或髋臼解剖学异常,从而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发生股骨近端和髋臼边缘的异常碰撞,这将导致髋臼盂唇和/或相邻髋臼软骨的损害,从而引发髋关节不适症状,最终可能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形成。
一、发病机理FAI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被充分认识。
一般认为FAI的发生缘于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学异常导致股骨头和/或颈与髋臼边缘之间接触的异常。
这种异常状态可导致髋臼盂唇的撕裂和继发的关节软骨的撕脱,它将引起髋部前方疼痛,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以及髋关节软骨损伤[3]。
持续的异常撞击将导致软骨损伤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形成骨关节炎[1,4-5]。
股骨侧的畸形主要包括股骨头颈连接处前上缘骨性突起、股骨头形态不规则(如非球形)、股骨头颈偏心距缩短、股骨头颈连接处的前外侧偏移量降低。
髋臼侧的畸形常见的有髋臼过深、髋臼内陷、髋臼后倾、盂唇骨化、髋内外翻等。
一般为髋臼前外方的过度覆盖导致了前髋臼缘和股骨头颈之间的异常接触[6-7]。
当然FAI也可发生在髋部解剖结构接近正常,但髋关节有过度即超生理活动范围的患者身上,并表现出临床症状[8]。
二、临床分型1. 凸轮型撞击征(cam impingement):凸轮型撞击征缘于股骨头颈的外形异常(如非球形),在髋关节正常的活动中有骨性突起被挤压进入髋臼,特别在髋关节屈曲内旋时。
股骨头颈突起部分压进髋臼将导致盂唇撕裂和/或撕脱。
这种病变可能扩展到髋臼的关节软骨,使之自软骨下骨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