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40
髋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诊断进展
作者:雷新玮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30019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何之彦乳腺增生X线诊断的再认识[会议论文]-2010
2.陈爽髋及周围运动性损伤的MRI[会议论文]-2010
3.肖树恺.向子云.蔡汉寿.武胜.朱宇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诊断[期刊论文]-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9(2)
4.秦超.彭君髋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0)
5.周旭峰.张丽雅.卢超.张薇.刘晓萍.张国庆盘状半月板MRI表现(附56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3)
6.李澄.李静.王苇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的临床应用[会议论文]-2010
7.林光武3.0 T MRI在直肠癌的应用进展[会议论文]-2010
8.蔡金华儿童癫痫的MRI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10
9.王学松.杨涛.柳玉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期刊论文]-放射学实践2011,26(4)
10.罗久伟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与关节镜所见的对比研究[学位论文]2004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451853.aspx。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髋部疼痛诊疗方法你掌握多少现阶段中青年髋部疼痛的诊疗仍存在困难。
当然过去十年间,对髋部疼痛的认识也取得一些进步。
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成为过去十年间的研究热点,但髋部疼痛疾病包括 FAI 等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确定。
为此,美国 Derek Ward 教授等人综述近年来中青年髋部疼痛的诊疗,发表在近期的 orthopedic clinics 上,现编译如下。
评估1. 临床表现详细的既往史、体格检查及疼痛定位、性质、起病方式、诱发因素均有助于诊断。
关节内疼痛可表现为腹股沟处疼痛,也可表现为髋部、臀部,甚至通过闭孔神经至膝内侧疼痛。
髋部外侧疼痛可能是大粗隆滑膜炎或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引起。
钝痛伴随间歇性刺痛可表现在数种疾病上,但伴随麻木或麻刺感的刺痛或电击样疼痛常常提示源于神经性的病变。
应仔细询问外伤史,注意受伤时情况可提示受伤的结构和肌肉。
髋关节脱位可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后遗症。
深屈曲时疼痛提示盂唇撕裂、软骨上唇损伤。
特定的体育运动存在特定的损伤,如足球、体操、瑜伽等,盂唇撕裂常见,跑步爱好者是髂胫束摩擦综合征、髂腰肌肌腱炎的高风险人群。
2. 病史即使是中青年患者,也不可忽略既往病史。
DDH 患者需询问出生史(即使影像学确诊为 DDH),头胎、女性、臀位分娩、羊水过少是 DDH 常见危险因素。
既往诊疗史也特别重要。
有儿童股骨头坏死或股骨头骨骺滑脱症既往史的患者在治疗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存在影像。
有儿童期肥胖及内分泌紊乱病史者,应高度怀疑存在未确诊或隐性股骨头骨骺滑脱症。
3. 体格检查查体是诊断的关键,首先观察步态,通常在患者未察觉步入诊室时完成。
注意观察患者防痛步态、前进时脚夹角等,可为鉴别髋膝部疾病、髋臼异常提供线索。
注意 Trendelenburg 征可确定 Trendelenburg 步态,还需测定外展肌肌力。
DDH 可出现轻度的外展无力。
研究表明,有症状的 FAI,所有髋部肌肉自主运动收缩减少,包括内收、外展、屈曲、内外旋,同时特定肌肉的肌电活动也减少,如阔筋膜张肌,这使得步态表现出特殊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差异。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综述熊健;张吉林;易本清【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6(051)009【总页数】3页(P987-989)【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凸轮型;钳夹型;股骨颈疝窝【作者】熊健;张吉林;易本清【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8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1]是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进行了报道,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的概念[2]。
FAI 是髋臼盂唇与股骨近端解剖关系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一种髋关节慢性疼痛并可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的一种疾病,髋臼损伤及关节软骨退变可发生在股骨头颈与髋臼非正常碰撞后,继而引发相应临床症状,不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可导致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根据发病原因主要来源于髋臼或股骨近端,FAI可分为3种类型:凸轮型撞击(Cam type)、钳夹型撞击(Pincer type)及凸轮钳夹混合型撞击(mixed type)(见图1),近年来,这类疾病数量不断增多,国内外杂志有关于FAI的影像诊断的报道屡见不鲜[3],本综述归纳了我院近年来FAI患者的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为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FAI的起源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缘的异常接触而引发,可造成包括髋部疼痛,关节软骨的损伤及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也可发生于遭受超生理功能的活动范围而导致的剪切力伤害的解剖结构正常的髋关节[4]。
凸轮型FAI常见于经常运动的男性,其特征在于股骨头非球形部分在股骨头颈连接处呈异常之骨赘突出,由于股骨头和颈交界处的异常导致髋关节运动时,股骨头的非半球形部分在屈曲、内旋位对髋臼前上部撞击,臼缘产生间断或持续的关节软骨压力和剪切力,造成由外至内的髋臼软骨磨损,导致软骨从关节盂唇和髋臼上撕裂与凸轮样撞击[5],同时长期刺激可导致相应髋臼硬化。
髋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报道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 的概念。
FAI是由于股骨近端与髋臼盂缘的相对解剖关系异常,导致髋关节活动时两者之间不正常的接触、碰撞、损伤髋臼盂唇、关节软骨、从而引起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目前认为,FAI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如果不经过合理的治疗,最终会发展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相关解剖学基础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髋臼:由髂骨、坐骨及耻骨共同组成。
正常髋臼轻度前倾。
髋臼缘周边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增大了髋臼的深度及覆盖范围。
正常盂唇附着于髋臼前缘及后缘,下缘与髋臼横韧带融合。
髋臼盂唇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冲击力,润滑关节及分担压力。
髋臼关节面呈半球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髋关节周围存在髂骨韧带、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以增强关节囊。
股骨头:呈球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正常股骨颈稍前倾,股骨头颈交界处呈局限性凹陷。
二、临床表现FAI多见于中青年人,凸轮型(Cma型)FAI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年男性。
钳型(Pinceer 型)FAI多见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多为轻微外伤后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屈曲和内旋为著,体育活动或者长时间行走后加重;有时疼痛会向外放射到大转子区,向内放射到内收肌区,甚至放射到臀部。
体检可以发现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
撞击试验分为前方撞击试验和后方撞击试验,前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被动屈曲90°时内旋、内收,后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过伸时外旋;如果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即为撞击试验阳性。
二、影像表现1、X线表现:诊断髋关节FAI的标准X线平片主要是骨盆前后位、侧位及水平侧位片,均要求患者仰卧位,下肢内旋15°,X线管焦点到胶片的距离为1.2m,前后位片中心线指向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
3种髋关节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来源:骨今中外01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特点: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的退变所造成的慢性关节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多见于45岁后,约占70%,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的平均年龄较小,一般在40岁左右,病因很多,有数十种,常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骨折、脱位和股骨头坏死等。
本病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髋关节活动不灵和疼痛,多在早晨起床或久坐后明显,活动后消失,但活动或负重时间长后又感不适。
晚期因滑膜皱褶受刺激可产生持续的疼痛,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病理改变:关节软骨首先表现为不光滑,变脆,变薄和虫蚀状缺损。
软骨随着病变的发展弯曲消失,露出骨端,不断摩擦暴露的骨面硬化而且光滑,外围部分发生骨质萎缩。
由于关节囊内高压、软骨破坏、骨质疏松和积液使关节软骨下形成多个小孔,成为囊状透光区。
软骨退变后修补产生的赘生物于骨端边缘形成骨刺。
剥脱的软骨碎片和骨碎片浮动于关节腔内,刺激滑膜渗出,加速关节囊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关节边缘骨刺形成,局部软骨下骨质密度增加 (图14 ),头臼囊性变以及股骨头密度和形态的改变。
关节间隙变窄是最常见的早期征象,常表现为不均一(负重区更明显 ) ;骨赘开始出现在股骨头凹边缘处和股骨颈的前侧面 (Laustein 位 - 仰卧屈髋外展照片显示较佳 )呈尖角状。
软骨下反应性硬化为关节软骨下广泛密度增高,以髋臼顶部较明显。
晚期出现软骨下囊变,单个或数个并存,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透光区,边缘清,常有硬化带。
关节内可有游离体,常由于骨赘脱落或软骨钙化或骨化形成,前者保持原有形态,后者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环,多为单个。
CT表现:同X线表现一样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表现为髋关节关节边缘骨刺形成 (图2 ),局部软骨下骨质密度增加,头臼囊性变以及股骨头密度和形态的改变,但能较好显示髋关节囊肿增厚及关节积液图15 双髋退行性骨关节病CT扫描VR冠状位重建示双侧髋臼骨质增生,骨性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能较好显示软骨下囊变,囊变边缘轻度硬化(图16),可清楚显示囊变区与关节间隙有一小孔相通。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诊断标准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髋部疾病,通常由于髋关节周
围软组织的摩擦和压力引起。
影像学诊断在确认和评估髋关节撞击
综合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标准: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在髋
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影像中,可以观察到髋臼形态异常、髋臼过
深或过浅、髋臼前倾角增大、股骨头形态异常等特征。
2. 磁共振成像(MRI),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结构
信息,对于评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中,可以观察到髋臼软骨损伤、股
骨头软骨损伤、股骨颈骨刺等特征。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骨结构的高
分辨率图像,对于评估髋臼形态和骨质异常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CT影像中,可以观察到髋臼形态异常、髋臼
前倾角增大、股骨头形态异常等特征。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对于股腱炎、髌股关节囊肿块等情况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X线检查、MRI、CT和超声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關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的病因,因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股骨头滑脱、髋臼内陷、创伤、手术过度矫正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组髋关节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和中年患者间断或持续性腹股沟区疼痛,在下蹲、弯腰、抬腿、爬山等屈髋动作时诱发疼痛或加重,伴髋关节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表现为髋部无力、打软、假性交锁。
该疾患可导致髋关节相应部位盂唇损伤、软骨损伤,晚期发展为骨关节炎[1]。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往往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2]。
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髋关节切开外科脱位手术及髋关节镜微创手术。
本文主要就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相关情况予以综述。
发病机制撞击综合征的产生多见于股骨近端和髋臼在关节运动终末期非正常接触或撞击,原因可能是髋臼畸形如髋臼后倾等[3]。
髋臼过度覆盖所造成的髋关节撞击被称为钳型撞击。
其主要因素是过度覆盖,如髋臼后倾、髋臼内陷、髋臼内突等。
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骨骺滑脱、创伤、手术过度矫正等可导致髋臼后倾,在标准骨盆正位片上表现为髋臼前后缘线的“交叉征[4]”。
股骨颈侧增生所造成的髋关节撞击被称为凸轮型撞击。
其主要因素是股骨头颈交界处的偏心距不足,如股骨头不圆、头颈交界区增生等。
股骨头坏死、股骨头骨骺滑脱、扁平髋等造成的头颈交界区增生,使得屈髋同时内旋时头颈交界部与髋臼外上缘产生撞击,常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以看到头颈交界区外缘的骨骼饱满、凸出、囊性变等。
在髋关节直接MRI造影通过股骨颈的斜位片上,表现为Alpha角增大[5,6]。
撞击综合征一般分为凸轮型、钳夹型、凸轮钳夹撞击型3型。
解剖上正常的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好似头和帽子的关系。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帽子的内沿不光滑,势必摩擦头部引起疼痛不适;而一个孩子的头长大了,自然也不能再戴以前的帽子。
所谓的“股髋撞击症”,是由于髋关节发育异常,在髋臼缘或股骨头出现多余的骨质,造成“帽子”和“头”不匹配而发生过度磨损,从而损伤了髋关节内部结构。
关节镜下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1、骨性关节炎的继发性病因是:C
2、以下关于骨性关节炎的说法错误的是:B
3、关节力学的改变主要包括:D
4、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包括:E
5、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D
踝关节解剖及关节镜入路选择
1、以下关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说法正确的是:D
2、以下不属于踝关节内侧结构的是:A
3、踝关节镜技术的适应证包括:D
4、以下不是踝关节镜技术的相对禁忌证的是:B
5、以下不是踝关节镜较常用的入路的是:C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
1、以下不是前交叉韧带特点的是:C
2、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是:A
3、膝关节发生损伤的机制是:D
4、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锻炼有:D
5、前交叉韧带损伤时,MRI的直接征象错误的是有:B
关节镜下诊断及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和原则
1、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首要适应症是:A
2、关节镜下诊断肩袖损伤的适应症有:D
3、肩袖是由哪些肌腱组成的板状联合肌腱结构?D
4、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减压术的适应症是:D
5、肩袖损伤常在下列哪些运动中较为多见?D
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1、退行性病变X线表现为:D
2、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D
3、钳夹撞击型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表现为:D
4、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为:A
5、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分型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