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 格式:docx
- 大小:30.48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数学教学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孩子们进一步掌握更高层次数学的基础。
在低年级中,孩子们丰富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探究精神。
这时引入适当的儿歌、歌谣等元素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儿歌是很值得提倡和实践的。
一、打破枯燥,让孩子们享受数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对数学相当陌生,有些固态化的概念和堆积在课本中的枯燥信息可能会让孩子们感到厌学。
通过儿歌的应用,可以呈现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元素,从而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数学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数字0-10时,教师可以唱“小蜗牛爬上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时,孩子们会发现数字0-10是非常好记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唱歌,让孩子们快乐地认识各种数字和计数法,如“数字儿歌”,“数学巧克力”等,将数学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孩子们感到数学其实是非常有趣和好玩的。
二、提高记忆力和兴趣孩子们的记忆力在低年级的时候逐渐成长。
教师可以透过儿歌打破固化的知识框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我们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加减乘除口诀、平方数、立方数等。
针对这些常常让孩子感到烦闷忘记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儿歌的应用,让他们快乐地记忆,并且增添一点童趣,比如学习九九乘法表时可以唱上一个与视频游戏有关的歌曲,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兴奋,还能刺激他们的记忆力。
三、儿歌的文字特点儿歌的文字特点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概念。
英语教学也可以用歌曲来辅助,歌曲通常都有很强的节奏感,读上去也更易于记忆,帮助孩子们在单词识别和口头表达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
并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填空或是添色的方式来表达唱过的儿歌,孩子们在儿歌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四、儿歌与数学课程在深入研究和思考后,我们可以将儿歌与各个数学单元进行搭配,从而优化课程。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可以唱“我的幸福就是三角形”这首儿歌,让孩子们认识不同形状,并学习怎么分类;在学习方程时,可以唱“我喜欢算式”,使孩子们快速掌握加减乘除口诀;在学习几何时,可以唱“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歌曲,帮助孩子们记忆形状的名称,同时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许多老师都会使用儿歌来辅助教学。
儿歌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学生与儿歌的联系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儿歌,让孩子们听一听,跟着唱一唱。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接受儿歌。
接着,我们可以逐渐将儿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儿歌感受数学知识,进而喜欢学习数学。
比如,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唱儿歌《一到十》,并且教孩子们画一张1-10的数字卡片,将儿歌中的数字贴在相应的卡片上,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的存在。
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发现数字的规律,并巩固数字的记忆。
二、儿歌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儿歌与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唱儿歌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在教学数学的加减法时,可以引导孩子们唱儿歌《小白兔跳跳》,在唱歌的过程中加强孩子们对加减法的理解。
儿歌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儿歌的创新应用
通过对儿歌的创新应用,可以使孩子们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儿歌的调子和节奏来帮助孩子们掌握时间的概念。
可以编写一个儿歌,用1分钟的时间来倒计时,让孩子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一分钟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把握能力。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编写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编写适合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儿歌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巧妙地运用儿歌中的音乐、节奏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编写策略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家长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儿歌。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一些编写儿歌的注意事项。
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2. 正文2.1 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一、抽象概念较少:低年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具体事物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二、学习兴趣强烈:低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因此数学教学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记忆力弱: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相对较弱,因此数学教学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和巩固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
四、合作意识强:低年级学生喜欢与同伴一起学习和合作,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动手能力强: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是具体、生动、循序渐进、重视实际操作和合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字数:241】2.2 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儿歌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通过优美动听的歌曲旋律和简单易记的歌词,孩子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儿歌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数学概念。
通过歌曲中的具体例子和实际场景,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1. 引言1.1 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儿歌,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儿歌还可以刺激学生的多感官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加深记忆和联想。
儿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儿歌是非常必要和值得推广的。
1.2 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要。
儿歌可以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听歌中感受到乐趣,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
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通过歌曲中简单易记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数学概念和规律。
儿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数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儿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听觉刺激和记忆联想能力,通过听歌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
最重要的是,儿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和尝试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字数已达要求】2. 正文2.1 儿歌带来的听觉刺激儿歌在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带来视觉刺激,更能够给学生带来听觉刺激。
音乐和歌声往往能够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唱歌的方式学习数字、形状、方向等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唱歌学习数学表达式或公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儿歌的节奏和旋律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加入儿歌元素,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投入学习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儿歌来教授数学概念。
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使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加法和减法的规则。
在教授加法时可以唱:“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三加一等于四,四加一等于五。
”这样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加法的结果,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数学公式。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编写简单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公式。
在学习矩形面积公式时,可以唱:“矩形面积长乘宽,长和宽都要记牢。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公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除了记忆公式外,儿歌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可以使用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可以唱:“分数是不完整的数字,分子在上,分母在下。
”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儿歌的方式直观地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掌握分数的转化和计算。
儿歌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的顺序和步骤。
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乘法口诀表的内容。
可以唱:“乘法口诀很容易,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快速记住乘法口诀表,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编写数学题目的儿歌,可以让学生在儿歌中完成数学计算。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编写一首儿歌,歌词里穿插着乘法题目,学生在听歌的通过唱歌来解答乘法题目。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儿歌在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沐抚办事处中心小学一-葛海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抽象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儿歌的特点是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
我是一位从教十年来的数学老师,这三年来任教的是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也就是经过这两年的不断的实践、学习并吸取经验, 才我发现在低、中年级数学教学中,若能抓住儿童,尤其是低、中年级感知不精确、注意力不稳定、持久的心理特点,通过编排一些简短,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则可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得到适当缓解。
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由此我在此谈一谈对一些儿歌进入低、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儿歌充满童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儿歌,能成为一•把打开小孩子们探索求知之门的钥匙。
运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增添了数学的魅力,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我听了一节一年级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个内容是小学阶段所教授的纯几何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概念,还要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空间认识的一个飞跃。
而这位数学老师利用了充满童趣的儿歌谜语来引入:“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孩子们被这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谜语吸引,调动了孩子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枳极性。
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兴致勃勃的开始认识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二、儿歌朗朗上口,突出重点促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记,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和区分,从而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儿歌通常具有易记、朗朗上口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下面就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儿歌,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
一、数学基础知识类:1. 数字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金鸡》这首儿歌旋律简单、易记,可以用来教学数数,学习数字的顺序。
应用方法: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唱这首歌,通过跟着节奏和动作,学生可以轻松记住数字的排列顺序。
2. 数字组合歌《数字组合歌,你会怎么唱?一口气念下来,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这首歌将数字的排列组合进行了简单的歌词编排,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的关系。
3. 形状歌《我画了一个圆圈,圈上画了两个小眼睛,圈上画了一条小鼻子》,这首歌通过描述形状的特征和画法,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形状。
应用方法:老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教学各种形状,并配合这首歌,让学生通过歌词描述,快速理解并掌握形状的特点,建立形状的形象记忆。
二、加减乘除类:1. 加法歌《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三加一等于四,四加一等于五》这首儿歌通过简单的加法口诀,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
应用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跟随节奏和歌词一起唱这首歌,并在唱完之后,通过口算的方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
三、几何类:1. 三角形歌《三角形,三条边,一条小边,两条斜边,一点一点成锐角,三个顶角也非常尖》这首儿歌通过描述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帮助学生快速认识三角形。
应用方法:老师可以结合图形教学,在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后,通过唱这首歌来巩固知识,帮助学生牢固记忆。
2. 长方形歌《长方形,四个角,对角互相平行,两个长边两个短,正中有个对角线》这首儿歌通过描述长方形的特点,帮助学生快速认识长方形。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和策略。
因为儿歌的特点是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和传达,而且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儿歌能够帮助孩子们记忆数学知识点。
儿歌通过简单的歌词来表达数学概念,并通过旋律来强化记忆。
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用儿歌的方式呈现“加一是变大,减一是变小”的规律,让孩子们通过唱歌的方式加深对这个规律的记忆。
儿歌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生活化和趣味化。
儿歌的内容通常是与孩子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或者是有趣的故事情节。
通过儿歌,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用儿歌来介绍各种图形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儿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儿歌的歌词往往是由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句子组成的,通过唱歌的方式,孩子们可以培养对逻辑关系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数列时,可以用儿歌的方式教授数列的规律,让孩子们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数列的增减规律和循环性。
儿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儿歌,孩子们可以进行唱歌、跳舞、打击乐器等形式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合唱儿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儿歌,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儿歌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一、选择适合年龄和教学内容的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儿歌,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和教学内容的儿歌。
由于低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需要选择简单、易懂的歌曲。
对于学前班的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数字儿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创编表达数字顺序的儿歌。
儿歌的内容应该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点相符合,如加减法、形状、时间等,以便用儿歌来引导孩子们学习相关的数学内容。
二、利用儿歌引入数学概念与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儿歌引入数学概念与知识。
通过儿歌的歌词和旋律,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数学相关的概念。
在教学形状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唱一首有关形状的儿歌,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形状的特点与名称;在教学时间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唱一首关于钟表的儿歌,帮助他们学会读时、读分。
三、利用儿歌辅助记忆数学知识儿歌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孩子们记忆数学知识。
儿歌的歌词和旋律往往简单易懂,重复性强,孩子们可以通过反复唱歌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给孩子们唱一首加法的儿歌,歌词中的计算题目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口算练习,同时通过不断的重复唱歌,孩子们能够逐渐记住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四、运用儿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和音乐能力除了辅助数学教学外,儿歌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语言和音乐能力。
通过学唱儿歌的过程,孩子们可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儿歌的旋律和节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在教学数学口诀时,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押韵好记的儿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和记住数学口诀。
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儿歌,并巧妙地应用到教学中,以提高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要注意儿歌的选择和应用方式,确保其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儿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
1.提高学习兴趣。
儿歌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儿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记忆数学知识。
儿歌有很强的记忆性,通过唱歌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思维。
儿歌的歌词通常简单明了,通过唱歌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选择适合的儿歌。
在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合的儿歌非常重要。
儿歌的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歌曲旋律应当优美,歌词简单易记,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儿歌的内容应当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儿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自己的儿歌,将数学知识点转化为简单易记的歌词,通过唱歌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3.灵活运用儿歌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儿歌教学法,例如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唱歌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或者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唱儿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4.结合多种儿歌形式教学。
儿歌有很多种形式,如字谜儿歌、数字儿歌、几何儿歌等。
教师可以结合多种儿歌形式,灵活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数学知识。
5.重视儿歌的实际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儿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应当注重儿歌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儿歌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儿歌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儿歌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浅谈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儿歌可以作为数学概念的引入。
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歌曲,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加法运算时,可以利用既朴实又简单的儿歌唱出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如“一加一等于二,两只小鸭滑滑泥,一二三天上飞,咕咕咕叫一声”。
儿歌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
儿歌的韵律和旋律能够增强记忆的效果,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记住数学公式和规则。
在学习九九乘法表时,可以利用旋律明快的儿歌唱出九九乘法表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跟着儿歌唱来记住乘法表中的乘数和积,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的概念。
儿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歌通常具有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而且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儿歌设计各种互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学习形状时,可以唱一首儿歌,儿歌中出现的不同形状对应着课件上的图形,学生可以跟着儿歌中的描述找出对应的图形,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儿歌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学习儿歌,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韵律等,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和审美情趣。
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非常多样化,可以作为数学概念的引入、记忆工具、学习兴趣的激发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合的儿歌,并结合互动活动和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需要注意儿歌的选择和运用,确保儿歌与数学内容的匹配,避免音乐成为教学的主导,影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效果的达成。
巧用儿歌趣学数学培智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针对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智障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
因为儿歌往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学生备感亲切,生动、易学、易记,还能解决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
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激励情绪养常规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和习惯。
如:当课堂铃声响起时,班里传来朗朗儿歌声“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具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通过常规儿歌使学生明确上课常规要求,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教师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展教学。
课中还可以用一些常规儿歌来强调要求,如:“小铅笔,手中拿,身体坐正书放乎,一寸、一尺和一拳,端端正正写好字。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
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表扬儿歌、竞赛儿歌等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可以用儿歌及时表扬“你真棒,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厂这样表面上似乎只是表扬某个学生,实质上是鼓励全班的同学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理解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
如何把教学重点讲懂、讲深、讲透、讲活,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
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记,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儿歌是指专门为儿童编写的歌曲,通常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儿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学习兴趣儿歌旋律轻快、内容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儿歌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简单易懂的歌词呈现出来,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乐意去学习数学知识。
2. 帮助理解抽象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数学概念都是抽象的,不易理解和记忆。
而儿歌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通过儿歌可以把数字的大小关系、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等数学内容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 加深记忆儿歌的音乐节奏和重复性很强,容易被学生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性质等内容。
简单、生动的歌词,可以轻松地被学生掌握和记忆,对于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选择合适的儿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儿歌,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儿歌。
首先要考虑儿歌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要考虑儿歌的歌词是否简单易懂,是否容易被学生记忆。
最后还要考虑儿歌的旋律是否动听、节奏是否明快,是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结合教学内容在选择适合的儿歌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应用儿歌。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可以选择旋律轻快、歌词简单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加减法口诀;在教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选择具有节奏感、重复性强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儿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儿歌的应用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儿歌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和知识。
儿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儿歌都是押韵的,旋律欢快、简单易记,这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
通过儿歌把数学知识融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儿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数学学习中,一些概念可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而通过儿歌的形式来传达数学知识,可以通过曲调、节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问题的理解。
让学生通过唱儿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
儿歌通常旋律简单易记,通过儿歌的形式来传递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
通过反复的演唱和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提高记忆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儿歌。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需求等方面,选择与数学内容相符合的儿歌。
儿歌的曲调、内容应简单明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与数学知识内容相呼应。
合理安排儿歌的使用方式。
教师可以在开头或者结束时使用儿歌,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建立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或者难点的地方,可以适当地加入儿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然后,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不同的,教师在使用儿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儿歌的难易度和使用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及时总结和巩固。
教师在使用儿歌教学时,应及时总结和巩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及时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件让孩子们感到困难的任务。
儿童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聊,如果只是单调的老师在黑板上讲解课本内容。
儿歌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它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学习,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概念和记住公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非常有助于帮助孩子们记住数字、形状、加减法等内容。
因为儿歌既有响亮的旋律,又有简短的歌词,孩子们很容易掌握和记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改编一些流行的儿歌,加入和数学相关的歌词,或者自己创作一些歌曲。
以下是一些可以巧用儿歌来教授小学数学的实用技巧。
1. 数字儿歌数字儿歌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这些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忆数字顺序和从数字中识别模式。
例如,“1,2,3,4,5,6,7,8,9,10”,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记住数字的顺序。
形状儿歌可以帮助孩子们识别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例如,“我的小方块、我的小方块,4个角、4条边、相等的长度和宽度”,这首歌词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方形。
计数儿歌可以帮助孩子们练习计数技能,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记忆数字的顺序。
例如,“10只小猫咪,10只小猫咪,第1只上了树,剩下9只小猫咪”,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下练习计数。
4. 加减法儿歌加减法儿歌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1加1等于2,2加2等于4,3加3等于6,4加4等于8”,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加法的概念。
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小苹果”,歌曲歌词中大量的简单算式融入其中,既有音乐节奏感,又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忆,也是众多老师口中不错的教材。
时间儿歌可以帮助孩子们识别时间的概念、认识钟表和时间单位。
例如,“10点在哪里?在12点的左边,9点的右边,上面是11点,下面是8点”,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
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学习,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概念和记住公式。
教师们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能够激发兴趣和激情的歌曲,将歌曲和数学知识巧妙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儿歌”在小学数学建模中的妙用摘要】本文就数学建模中“儿歌”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浅显、易懂的儿歌简明、扼要地呈现数学知识模型,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清晰,方法的掌握更牢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儿歌建模简明扼要清晰牢固《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而建立模型则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不仅如此,更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毫无疑问,在学生在亲历的建模过程中,合理选择方法,让学生进行概括整理,从中寻找其普遍性的规律,并繁中求简,简中求真地抽象出数学模型,就是数学模型的灵魂。
数学模型是具有抽象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和广泛的应用性。
但儿歌的特点是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
这两者似乎有着较大的差异。
然而就是这浅显易懂的儿歌让我们学生在建立模型时,能进一步理清思想,加深对知识模型的理解,同时也让模型更加形象生动。
从小学低段开始,单位换算就贯穿始终。
二年级下册教学《克和千克》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1千克=1000克。
但是在两个单位换算和不同单位比较大小时,学生就容易混淆。
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起思考总结方法,因为1千克=1000克,所3千克就是3个1000克,用乘法计算就是31000=3000;而8000克里面有8个1000克,也就是8个1千克。
因此用除法计算就是80001000=8。
学生理解了算理,总结了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散碎。
所以为了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可以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单位换算方法模型,所以我和学生一起编写了一首《单位换算歌》。
《单位换算歌》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上进率一定对。
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就OK。
当学生在换算时,只要按照儿歌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那么算理也理解清楚了,换算结果自然也正确了。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儿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儿歌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一、数的顺序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记住数的顺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整数数轴的概念。
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在哪里?十一十二,十三十四……附加起来它们就是数轴!二、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小学数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表可能会导致学习压力增加。
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乘法口诀表。
例如:一对一是一,一对二是二一对三是三,一对四是四……九对九八十一十对十是一百。
这首儿歌由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一次乘法开始,一件一件地加上去,最后得出十对十是一百!这种逐步加深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的本质,进而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表。
三、几何图形儿歌对几何图形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三角三个角,四边形四个角五角形五个角,六边形六个角……这首儿歌将各种几何图形和它们的拓扑结构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还能启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研究兴趣。
四、时间时间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记住所有的时间单位和转换方法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时间的概念。
例如: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快看时间都几点了七点半上学去,放学回家五点钟……这首儿歌通过歌曲旋律的节奏感,将时间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各种时间单位,还能够加强学生对时间的印象和认识。
总结通过巧妙地运用儿歌,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可以经常将儿歌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歌曲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浅谈用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摘要】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遵循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歌的创编要为建立数学模型服务,要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要为知识体系的建构服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模型儿歌创编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0-245-02一、教学中的困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受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认知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困扰,不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总结基本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呢?记得读师范时教我们高等数学的周斯丈老先生,每教学完一个单元,都要将所学知识要点编成一首歌让我们唱,而且用的全是如《达板城的姑娘》这样的老情歌曲调,至今记忆犹新。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呢?二、用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做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模型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的数学结构。
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理论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
狭义地理解,数学模型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是相应系统中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儿童学习数学知识是从一个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数学关系的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逻辑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的层面向抽象的层面转化的规律。
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和特点。
儿童思维的发展遵循着质量互变这一辩证规律。
在小学阶段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是一个质变。
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的。
刚入学的儿童的思维以表象思维为主,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他们还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解决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当儿童对抽象的数学运算感到困难时,只要教师用直观教具一演示或以形象的语言来提示,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得到正确答案。
正是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引导小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时,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语言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
儿歌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迎合了儿童的口味,切入了儿童的心灵,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从具体事例中归纳总结出的分析数量关系和问题解决的方法编成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儿歌,让学生反复吟诵,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自主建立数学模型,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用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案例如何用儿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呢?先来看看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用儿歌帮助分析倍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倍的问题的教学安排在小学二年级学习表内除法时进行。
在倍的问题中,有三个关系密切的数量:一倍数,几倍数,倍数。
怎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分辨这三个数量,这三个数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确实令有的孩子感到头疼。
不要说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刚学倍的问题,就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遇到稍复杂一点的倍的问题,也会出错,老是分不清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儿歌来帮助学生分析倍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他们既感到轻松有趣,又不会出错,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找出倍的问题中的关键句——“小扁担”。
“小扁担”在哪儿呢?就是“谁是谁的多少倍”这样的话。
例如:小猴的只数是小熊的6倍。
这就是“小扁担”。
一个大力“是”,挑着小扁担。
教师指导学生伸开双臂模仿挑小扁担的动作,然后在“是”字下画上一个小三角形。
一边是哥哥。
教师指导学生用对应的左手做握拳动作,然后在“小猴的只数”下面画上双横线,表示它要大一些。
一边是弟弟和尾巴。
“小熊”就是弟弟,教师指导学生用对应的右手轻轻拍几下,然后在它的下面画上单横线,表示它要小一些。
“的6倍”就是尾巴,教师指导学生在它的下面画上波浪线。
这样,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在关键句上标上符号:哥哥重,弟弟轻,小扁担挑着不平呀,还是大力“是”有办法,他给弟弟加上一条尾巴,这样,两边就一样重了,扁担就挑平了。
一个大力“是”,挑着小扁担,一边是哥哥,一边是弟弟和尾巴。
这里的哥哥,也就是几倍数,弟弟,也就是一倍数,尾巴,也就是倍数。
分清了三个数量,又怎样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求弟弟和尾巴,用除法;求哥哥,用乘法。
用除法的时候,已知的哥哥作被除数,已知的弟弟或者尾巴作除数,得到的商就是要求的尾巴或者弟弟。
用乘法的时候,已知的弟弟和尾巴作因数,得到的积就是要求的哥哥。
至此,倍的问题的儿歌就完成了:一个大力“是”,挑着小扁担,一边是哥哥,一边是弟弟和尾巴。
求弟弟和尾巴,用除法;求哥哥,用乘法。
如果小扁担的两边发生了变化,或者变得复杂一些,没有关系,只要记住,弟弟是长了尾巴的就行了。
例如:这里,哥哥是“小猴的只数”,弟弟是“小熊只数”,尾巴是“的6倍”。
下面,我们就用这首儿歌来帮助解决几个既简单又容易出错的问题。
一个大力“是”,挑着小扁担,一边是哥哥,一边是弟弟和尾巴。
求尾巴,用除法。
引导学生边念儿歌边标符号,边说方法边列算式:8÷4=2。
一个大力“是”,挑着小扁担,一边是哥哥,一边是弟弟和尾巴。
求哥哥,用乘法。
引导学生边念儿歌边标符号,边说方法边列算式:8×4=32。
一个大力“是”,挑着小扁担,一边是哥哥,一边是弟弟和尾巴。
求弟弟,用除法。
引导学生边念儿歌边标符号,边说方法边列算式:8÷4=2。
在倍的问题中,理解一倍数、几倍数、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个难点,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机械记忆“几倍数÷一倍数=倍数,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这几个数量关系,应当遵循儿童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建立数学模型。
上述教学案例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直观的符号,夸张有趣的动作,借助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特点,注重数形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运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科学、有效地建立了数学模型。
学生一边吟唱儿歌,一边做动作,一边标注符号,学习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儿歌抓住“小扁担”,蕴含了等量数学思想,为后面等式和方程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案例二:用儿歌帮助分析比多比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比多比少问题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减法中就开始学习。
在比多比少问题中,学生很容易将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混淆,即使理解“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几个数量关系,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如何用儿歌帮助学生分析比多比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先看比多比少问题的儿歌:两兄弟,比大小,“比”字当裁判。
挨着“多”的就少,挨着“少”的就多。
哥哥多,弟弟少,求哥哥,用加法;求弟弟,用减法;多几少几都用减。
再看几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样,让学生一边吟唱儿歌,一边标注符号。
在标注符号时,用双横线标注较大数,用单横线标注较小数,用波浪线标注相差数,形象直观。
运用儿歌,学生很容易分清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好地理解了数量间的关系,建立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儿歌抓住了关键句中的“比”字,蕴含了等量数学思想,为后面等式和方程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上述案例一在倍的问题中,也沿袭使用这套符号,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
案例三:用儿歌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在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中,安排了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例如:867+98=867+100-2=967-2=965867-98=867-100+2=767+2=769338+504=338+500+4=838+4=842351-102=351-100-2=251-2=249学生很容易将多加、多减、少加、少减混淆,发生计算错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用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便计算方法,有效建立数学模型。
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儿歌:多加应减,多减应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
学生在计算时,只要看这个接近整百的数是比几百多点还是少点,分清是多加还是少加,是多减还是少减,再运用儿歌,就能正确选择简便计算方法了。
儿歌的引入,让学生学会科学比较,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
案例四:用儿歌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
在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中,对于这样的题型,学生很容易出错:385-147+247=385+(247-147)容易写成385-(147+247)或385-(247-147)385+147-247=385-(247-147)容易写成385-(147+247)或385+(247-147)385-247+147=385-(247-147)容易写成385-(247+147)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加减法的意义上理解正确算法,辨析错误原因,再用儿歌进行总结归纳:加减混合,加得多,加上差;减得多,减去差。
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还可将以下题型对比:385+247-147=385+(247-147)385-247+147=385-(247-147)385-(285-147)=385-285+147385-(247-115)=385-247+115=385+115-247然后用儿歌帮助建模:括号前面是减号,里面要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