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节选 )
- 格式:ppt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3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试析新哲学的挺生地—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一)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地论文摘要: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群态)两篇文幸的分析,说明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马克思轰终实现了其思怒发展第二次逆料转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象任何理论思维(包括哲学)都是时代产物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
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观的发展也是在现实的影响和参加斗争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
他们合写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神圣家族》。
(神圣家族)主要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清算他们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新世界观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在批判和清算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系统地论证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是池们在思想上彻底划清与黑格尔唯心主义以及一切唯心主义界限的标志,为建立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但应该指出,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没有达到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役有形成唯物史观。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他们不仅看到了一切唯心主义的荒谬性,而且也看到了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于是批判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划清马克思的新观点与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观点的界限就提到了日程上。
至于真正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一切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界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出的。
1845年春,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只以下简称(提纲》)。
《提纲》共有十一条,字数不到1SDD字。
德意志形态和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内容
德意志形态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一种社会历史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方式:费尔巴哈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主要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演变引起的。
他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生产方式。
例如,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各自特定的生产方式。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费尔巴哈认为,每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宗教、文化等。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则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3. 阶级斗争:费尔巴哈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主要的阶级斗争。
4. 意识形态:费尔巴哈将意识形态视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统治阶级通过宣传和教育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他认为,意识形态的存在是为了掩盖阶级矛盾和维护统治秩序。
5. 解放运动:费尔巴哈认为,解放运动是人类历史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只有通过解放运动,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阶级的消亡和人类的解放。
总的来说,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探讨了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的作用以及意识形态的作用等。
这些理论对于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经典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部分这部分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关于人的解放的错误观点。
观点摘录1: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第1段)个人见解与体会:第一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青年黑格尔派的“聪明的哲学家”没有意识到,要实现人的真正的解放,必须改变现实的客观存在,改变现实的社会制度。
第二部分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观点摘录: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第2段)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第5段)个人见解与体会:这四段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不可能唯物主义地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只能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只有在立足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的时候才会真正地了解,彻底地认识它,知识单纯地想象是不能明白的,就好比俗话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第三部分再次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并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方面的因素。
观点摘录:观点1: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第6段)观点2: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论文摘要: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离和彼此独立的,它们应当是同时存在着并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着的。
因此,从文本中我们看到了这四类实践,同时,这四类不同的实践共同构成人类社会改造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实践,构成了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
一、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主线——实践观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叹于其思想的伟大性和对本质揭露的深刻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通过对其文本的解读,再对其思想进行解释而形成理论体系。
因而,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在其文本中相应由来,从而反证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求得一个明晰脉络。
对于“实践”的观点,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为基础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唯物史观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由此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在相关著作中,曾多次的对两部文本在实践观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肯定,认为二者一个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一个是“详细制定这种观点”即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著作。
因而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基石和核心的“实践”观点作为切入点,梳理其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所明确体现的文本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阐述,对于构建与理解马克思哲学具有重要意义,惟有此,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及其核心、基本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理解。
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
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
目录
前言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学习导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学习导读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学习导读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学习导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
学习导读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导读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
学习导读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学习导读
恩格斯《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怎么办?》(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学习导读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学习导读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国家与革命》(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
学习导读
后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答案在第一页,大家可以总结一下。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请论述这个前提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在第五页。
实现的条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
过程: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
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
这个时候,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
人类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著。
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
现实意义:第一,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形态,其重大意义就是从理论上明确我们的前进方向。
如果我们现在不把握住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就不可能正确选择今天的发展道路。
我们不能只会盲目地摸索前进,被动地走一步看一步。
那样必然会吃很多苦头,走很多弯路。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相信剩余价值理论,仍然纠缠于我们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否保持公有制,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良性私有制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不可能认识到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巨大意义。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使命依然是解放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思维既从传统马克思理论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从对西方经济制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智慧,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中国才会真正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建设好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读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5.毛泽东:《实践论》6. 毛泽东:《矛盾论》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论联合政府》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蒋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2.《邓小平文选》:3.3.《江泽民文选4.胡锦涛: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12月6日3)胡锦涛《“七一”讲话》,2003年7月1日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2.罗国杰编:《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简答题第1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试题简答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首先,实践是否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不是把实践看作改造世界的客观的活动。
例如,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而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其次,实践是否具有能动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的方面”,即没有看到人们在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主动的方面。
第三,实践是否具有革命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革命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实践歪曲地理解为“卑污的犹太人活动”,即个人利已主义的活动。
最后,实践是否具有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而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脱离社会关系去孤立地观察人,当然,也就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也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总之,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是新世界观的牢固基础。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
唯心主义者认为思想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有些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不懂实践,因而也不懂社会生活的本质。
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因为,人的社会生活,如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等,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都充满着实践的内容,带有实践的烙印。
实践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生产活动,它决定着人的其他的一切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
精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部分(第1-2条):用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批判旧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 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第一条是全篇的总纲,主要批判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实践,单凭感性直观消极地认识事物的错误。
在这一条里。
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第二条明确地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
第二部分(第3-9条):马克思从实践观和阶级观出发,着重揭露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及其思想根源,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第三条: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该条主要批判了一些旧唯物主义者由于否认革命实践,夸大教育的作用,而陷入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错误,提出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一份关于费尔巴哈的详细提纲。
这份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费尔巴哈的批评: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观点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费尔巴哈没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解释现象。
费尔巴哈只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和批判上,而没有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2. 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观点的肯定:马克思承认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正确的。
费尔巴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即商品经济关系的扭曲和人与劳动的割裂。
这些观点为马克思之后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提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马克思指出,与费尔巴哈不同,我们应该将批判转变为实践。
只有通过历史上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
从而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提纲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意味着对现有社会形态的深入分析,同时也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观点的肯定,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革命斗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