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结构及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10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良的控制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床设备等领域。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精确控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技术被引入到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中。
本文将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进行深入探讨。
文章将简要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为后续的矢量控制理论奠定基础。
接着,文章将重点阐述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坐标变换、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等关键技术。
文章还将分析矢量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选择、参数辨识以及控制策略优化等问题,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实际应用中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类型,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磁场相互作用。
PMSM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定子、转子和永磁体。
定子通常由三相绕组构成,负责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则装有永磁体,这些永磁体在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作用下,产生转矩从而驱动电机旋转。
PMSM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当定子三相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时,会在定子内部形成旋转磁场。
由于转子上的永磁体具有固定的磁极,它们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会受到力矩的作用,从而使转子跟随定子磁场的旋转而旋转。
通过控制定子电流的相位和幅值,可以精确控制旋转磁场的转速和转向,从而实现对PMSM的精确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在控制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4-5]是在普通的三相交流电动机上设法模拟直流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规律。
按磁场定向坐标,将电流矢量分解成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分量,并使两分量互相垂直,彼此独立,然后分别进行调节。
这样交流电动机的转矩控制。
从原理和特性上就和直流电动机相似了。
矢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转矩控制性能.而最终仍然是对定子电流的控制。
由于在定子侧的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电动势、磁动势都是交流量,其空间矢量在空间以同步转速旋转,调节和控制都不容易。
因此需要借助于坐标变换,使各物理量从静止坐标系转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这时各空间矢量就都变成了直流量。
电流矢量分解成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i d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分量i q,如图2所示,这样转矩和被控量定子电流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
图2.转矩和被控量定子电流之间的关系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位置、速度检测模块;2.速度环,电流环PI控制器;3.坐标变换模块;4.SVPWM模块和逆变模块。
控制过程为:速度给定信号指令与检测到的转子速度相比较,经速度控制器的调节,输出I指令信号(电流控制器得给定信号)。
同时,经过坐标变换后,定子反馈的三相电流变为i d,i q,通过电流控制器使:i d=0,i q与给定的i∗q相比较后,经过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为d,q轴的电压,经Park逆变换后为α、β电压。
通过SVPWM模块输出六路PWM驱动IGBT.产生可变频率和幅值的三相正弦电流输入电机定子。
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流环矢量控制文档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1.坐标变换原理(1)坐标系介绍三种:三相静止坐标系(abc)、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以及同步旋转坐标系(dq)(2)坐标变换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交流电机的物理模型等效地变成直流电机的物理模型,使控制大大简化。
不同电机模型等效的原则是:在不同坐标系下产生的磁动势相同。
三相静止坐标系与两相静止坐标系之间转换为方便起见,取α轴与A轴重合,设三相系统每相绕组的有效匝数为N3,两相系统每相绕组的有效匝数为N2,各相磁动势均为有效匝数及其瞬时电流的乘积。
交流电流的磁动势大小随时间耳边,图中磁动势矢量的长短是任意画的。
设磁动势波形是正弦分布,当三相磁动势与两相磁动势相等时,两套绕组瞬时磁动势在α、β上的投影应当相等。
为了便于求反变换,最好将变换阵表示成可逆的方阵。
为此,在两相系统上人为地增加一相零轴磁动势N2i,并定义为将以上三式合在一起,写成矩阵形式,得式中是三相坐标系变换到两相坐标系的变换阵。
满足功率不变条件时应有显然,两矩阵的乘积应该为单位阵,由此求得这就是满足功率不变约束条件时的参数关系。
由此得到在实际电机中并没有零轴电流,因此实际的电流变换式为如果三相绕组是星形不带零线接法则整理得●两相静止/两相旋转变换●由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任意两相旋转坐标系上的变换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当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通入三相交流电I时,电枢电流在定子绕组电枢电阻R上产生电压降IR。
由三相交流电流I产生的旋转电枢磁动势Fa,及建立的电S枢磁场aφ,一方面切割定子绕组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反电动势a E,另一方面以电磁力拖动转子以同步转速n旋转。
电枢电流I还会产生仅与定子绕组相交s链的定子绕组漏磁通。
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漏电动势Eσ。
此外转子永磁极产生的磁场0φ以同步转速切割定子绕组,从而产生空载电动势0E。
因此永磁同步电动机运行时的电磁关系如下所示:该变换将转子两相旋转坐标系中的量直接变换到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对电流、电压、磁链都适用、由此可得:由转矩方程可以看出来,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基本上决定于定子交轴电流分量和转子次梁。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分析一、本文概述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一种高性能的电机类型,在现代工业、交通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矢量控制技术,即通过对电机电流的精确控制,实现对电机转矩和磁场的独立调节,从而实现电机的高效、稳定运行。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技术,包括其基本原理、控制策略、实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然后,将重点讨论矢量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包括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电流环和速度环的设计与控制策略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矢量控制技术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应用,包括其在提高电机效率、优化动态性能以及提升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将对矢量控制技术在永磁同步电机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进行探讨。
一方面,将分析当前矢量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参数敏感性、控制复杂度以及成本等;另一方面,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集成化以及优化算法的应用等。
本文将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是一种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和磁场相互作用。
PMSM的核心部件是永磁体,这些永磁体通常嵌入在电机的转子中,形成固定的磁场。
当电机通电时,定子中的电流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这个旋转磁场与转子中的永磁体磁场相互作用,使得转子开始旋转。
通过精确控制定子中的电流,可以实现对转子旋转速度、方向和扭矩的精确控制。
在PMSM中,矢量控制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策略。
矢量控制通过独立控制电机的磁通和扭矩分量,实现了对电机的高效、高性能控制。
2.电压空间矢量PWM 的基本原理交流电动机输入三相正弦电流的最终目的是在电动机空间形成圆形旋转磁场,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将逆变器与电动机视为一个整体,以圆形磁场为目标来控制逆变器工作,这种控制方法称作“磁链跟踪控制”,磁链轨迹的控制是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实现的。
与直接的SPWM 技术相比,SVPWM 算法的优点主要有:1、SVPWM 优化谐波程度高,消除谐波效果好,可以提高电压利用率。
2、SVPWM 算法提高了电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同时减小了电机的转矩脉动。
3、SVPWM 比较适合于数字化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A 、B 、C 分别表示在空间静止的电动机定子三相绕组的轴线,他们在空间上互差2π⁄3,三相定子相电压u a 、u b 、u c 分别加在三相绕组上,可以定义三个定子电压空间矢量U A (t)、U B (t)、U C (t),他们在时间上互差2π⁄3,并且在各自轴线上按正弦规律变化。
U A (t )=U m cos (ωt )U B (t )=U m cos(ωt−2π/3)U C (t )=U m cos(ωt +2π/3)A(e j 0)图2.1 电压空间矢量可以得到三相电压合成矢量为:U s =U A (t )+U B (t )e i2π/3+U C (t )e −i2π/3=32U m e ωt+π/2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电压空间矢量U s 是以角速度ω逆时针旋转的一个电压矢量,其幅值为相电压幅值的1.5倍。
又当电动机转速较高时,由定子电阻所引起的压降可以忽略不计,则定子合成电压与合成磁链空间矢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为:u s =dψsdt当电动机有三相平衡正弦电压供电时,电动机定子磁链幅值恒定,其空间矢量以恒速旋转,磁链矢量顶端的运动轨迹为圆形。
将ψs =ψs e iωt+iφ代入上式可以得到u s =ωψs e i(ωt+φ+π/2)由上式知u s 的方向与磁链矢量ψs 正交,当磁链矢量在空间旋转一周时,电压矢量也连续的按磁链圆的切线方向运动2π弧度,因此电机旋转磁场轨迹问题可以转化为电压空间矢量的运动轨迹问题。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等特点,在工业和交通领域有广泛应用。
矢量控制是一种高级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电机的高精度运行和性能优化。
本文将介绍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的结构和方法。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包括永磁转子、定子绕组和控制器等几个部分。
永磁转子由永磁体和转子绕组组成,永磁体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而转子绕组用于传导电流。
定子绕组是通过变频器提供的三相电流激励,产生旋转磁场。
控制器则根据电机的位置、速度和负载要求等信息,调节电机的电流和控制策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电流控制、转子磁链观测、速度和位置估算等几个步骤。
电流控制是通过控制器提供的电流指令,调节电机的电流大小和相位,使电机的磁场与转子磁场同步,实现最大力矩输出。
转子磁链观测则通过计算电机的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实时估算转子的磁链大小和位置,用于后续的控制。
速度和位置估算则是通过测量电机的转子位置和速度,采用信号处理和滤波算法,推算出电机的实际运行状态,用于控制器的反馈。
在矢量控制中,还可以应用一些高级控制技术,如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性能和动态响应。
预测控制通过模型预测电机的状态和负载要求,优化控制策略,实现最佳性能。
自适应控制则是通过实时调节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器能够适应电机的变化,提高控制性能。
模型预测控制则是通过建立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状态和输出,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性能。
综上所述,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是一种高级的电机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电机的高精度控制和性能优化。
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和磁场,在不同的工况下实现最大力矩输出和高效能运行。
未来,随着控制算法和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在各个领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型号,具有高效、能耗低等优点,在不少领域广泛应用,如空调、洗衣机、汽车等。
为了使电机工作更加稳定、可靠,需要对其进行控制,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一、矢量控制方法
矢量控制方法也称为矢量调速,是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的一种较为复杂的方法。
通过对电机的磁场和电流进行精细控制,可以实现电机速度和转矩的精准调节。
具体实现时,需要提取电机转子位置,进行磁场定向控制。
二、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是对电机电流进行直接调节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机转矩的调节。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控制效果较为粗糙,容易造成电机振动和噪音。
三、电压向量控制方法
电压向量控制方法通过调节电机的电压和相位,控制电机的速度和转矩。
该方法比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更加精准,但控制难度较大,计算量较大。
四、滑模控制方法
滑模控制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电机控制。
该方法借助滑模变量实现对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五、解析控制方法
解析控制方法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解
析电机的动态特性,设计控制器实现对电机的精准控制。
该方法适用于大功率电机控制,但计算量较大,难度较高。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也将不断进步和发展。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的是正弦波供电方式,它可以消除方波电流突变带来的转矩脉动,其运行稳,动,静态特性好,但控制也比无刷直流电机复杂,需要采用矢量控制技术。
正弦波和方波的区别在于正弦波电流的瞬时值随相位变化。
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理
想状态是使定子绕组的电流在转子磁场强度最大的位置达到最大,从而使电动机在相同的
输入电流下获得最大的输出转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同时控制定子电流的幅值和相位。
振幅和相位构成电流矢量,因此这种控制称为“矢量控制”。
为了对交流电机实施矢量控制,首先需要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
根据矢量控制的理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建立。
① 将三相定子电流合成为统一的合成电流。
②将定子合成电流分解为两相正交流电,完成电流的3-2变换。
③ 将定子坐标系中的两相正交流电转换为定子坐标系。
④ 转子坐标系下的定子电流
平衡方程。
⑤根据转子磁场与定子电流的正交分量建立电机的运行方程。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1.永磁同步电动机简介永磁式同步电动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效率高,和直流电机相比,它没有直流电机的换向器和电刷等缺点。
和其他类型交流电动机相比,它由于没有励磁电流,因而效率高,功率因数高,力矩惯量比较大,定子电流和定子电阻损耗减小,且转子参数可测、控制性能好;但它与异步电机相比,也有成本高、起动困难等缺点。
和普通同步电动机相比,它省去了励磁装置,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效率。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动态性能、大范围的调速或定位控制,因此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感兴趣,在医疗器械、化工、轻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外设、仪器仪表、微型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中都获得应用。
1.1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组成:定子绕组、转子、机体。
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与电源频率同步的旋转磁场。
转子是用永磁材料做成的永磁体,它在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开始旋转。
深圳市伊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变频器方案、伺服驱动器技术方案、步进驱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方案、电梯一体机技术方案,并且为客户提供系列化的解决方案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科技企业。
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通用型变频器、高性能矢量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注塑机异步伺服技术方案、专用变频器控制系统、变频器电源驱动技术、变频器自动测试技术、PLC产品方案、电梯一体机技术方案、相关测试系统等。
本公司方案已经用于国内大中型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与电梯、起重、机床、金属制品、电线电缆、塑胶、印刷包装、纺织化纤、建材、冶金、煤矿、市政、汽车等行业等行业。
企业秉承着诚信为本、质量第一、服务周全的宗旨,始终坚持“多方共赢、持续创新”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企业目标为前进的方向,与各合作商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是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技术,它可以通过对电机的电流和电压进行精确控制来实现高效率、高性能和高精度的电机运行。
下面将从电机模型、矢量控制原理、控制策略和实现过程等方面详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实现。
一、电机模型:$$v_d=R_s i_d-L_d \frac{di_d}{dt}+w_m L_q i_q+e_f$$$$v_q=R_s i_q-L_q \frac{di_q}{dt}-w_m L_d i_d$$$$e_f=w_m \Psi_m$$其中,$v_d$和$v_q$是d轴和q轴电压,$i_d$和$i_q$是d轴和q轴电流,$R_s$是定子电阻,$L_d$和$L_q$是d轴和q轴电感,$w_m$是电机的机械角速度,$e_f$是励磁电压,$\Psi_m$是磁链。
二、矢量控制原理:转子定向是通过估计转子位置和速度,控制转子相对于定子坐标系的角度位置,以便在d轴上建立稳定的磁链。
电流控制是在转子定向的基础上,对d轴和q轴的电流进行闭环控制,使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三、控制策略:直接转矩控制使用一个转矩和磁链两个闭环控制,通过对磁链的控制来实现转矩的精确控制。
磁场定向控制将电机的dq轴坐标系变换到固定坐标系中,通过对这两个轴的电流进行控制来实现磁链和转矩的精确控制。
四、实现过程:1.采集电机的相电流和电压信号,并进行转换和滤波处理,得到稳定的电流和电压信号。
2.估计电机的转子位置和速度,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反电动势法、绕组电阻估计法等。
3.根据估计的转子位置和速度,计算电机的d轴和q轴参考电流。
4.将参考电流转换成相电流,用PI控制器控制d轴和q轴的电流,使其跟随参考电流。
5.根据控制的电流,计算电机的电压指令,通过功率放大器对电机施加逆变电压,控制电机的电流。
6.实时监测和调整控制参数,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精确控制,使其达到高效、高性能和高精度的运行要求。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1.坐标变换原理(1)坐标系介绍三种:三相静止坐标系(abc)、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以及同步旋转坐标系(dq)(2)坐标变换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交流电机的物理模型等效地变成直流电机的物理模型,使控制大大简化。
不同电机模型等效的原则是:在不同坐标系下产生的磁动势相同。
三相静止坐标系与两相静止坐标系之间转换为方便起见,取α轴与A轴重合,设三相系统每相绕组的有效匝数为N3,两相系统每相绕组的有效匝数为N2,各相磁动势均为有效匝数及其瞬时电流的乘积。
交流电流的磁动势大小随时间耳边,图中磁动势矢量的长短是任意画的。
设磁动势波形是正弦分布,当三相磁动势与两相磁动势相等时,两套绕组瞬时磁动势在α、β上的投影应当相等。
为了便于求反变换,最好将变换阵表示成可逆的方阵。
为此,在两相系统上人为地增加一相零轴磁动势N2i,并定义为将以上三式合在一起,写成矩阵形式,得式中是三相坐标系变换到两相坐标系的变换阵。
满足功率不变条件时应有显然,两矩阵的乘积应该为单位阵,由此求得这就是满足功率不变约束条件时的参数关系。
由此得到在实际电机中并没有零轴电流,因此实际的电流变换式为如果三相绕组是星形不带零线接法则整理得●两相静止/两相旋转变换●由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任意两相旋转坐标系上的变换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当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通入三相交流电I时,电枢电流在定子绕组电枢电阻RS 上产生电压降IR。
由三相交流电流I产生的旋转电枢磁动势Fa,及建立的电枢磁场aφ,一方面切割定子绕组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反电动势a E,另一方面以电磁力拖动转子以同步转速n旋转。
电枢电流I还会产生仅与定子绕组相交链s的定子绕组漏磁通。
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漏电动势Eσ。
此外转子永磁极产生的磁场0φ以同步转速切割定子绕组,从而产生空载电动势0E。
因此永磁同步电动机运行时的电磁关系如下所示:该变换将转子两相旋转坐标系中的量直接变换到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对电流、电压、磁链都适用、由此可得:由转矩方程可以看出来,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基本上决定于定子交轴电流分量和转子次梁。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是一种在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电机。
由于其出色的动态响应和高效率,它已经成为众多应用中的首选。
然而,PMSM的控制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一种高级的控制策略来实现其最佳性能。
矢量控制系统(Vector Control System)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被引入。
矢量控制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旨在使电机的转矩、速度和位置具有优异的性能。
从根本上讲,矢量控制系统通过将电机的状态表示为一个矢量来处理电机运行。
这个矢量通常包括转矩矢量和磁通矢量,用于描述电机的转速和磁场方向。
在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机的数学模型是基础。
它以电机的转子位置和转子与定子磁场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输入,输出电机的状态,如转矩、速度和位置。
其中,转子位置传感器是矢量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获取电机转子的精确位置信息。
虽然有一些技术可以在缺少转子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矢量控制,但它们通常会导致系统性能的降低。
矢量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算法。
在运行过程中,控制算法会根据电机的输入和输出状态进行计算,并输出控制信号来调节电机的运行。
其中,最常用的控制算法是电流环和转速环。
电流环用于控制电机的输出电流,确保电机的电流与期望电流保持一致。
转速环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通过调整输出信号以匹配期望转速。
在矢量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还包括一个磁通定向控制器。
磁通定向控制器的目标是使电机的磁通矢量始终与旋转磁场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磁通定向控制器需要获取电机的转子位置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来调整电机的输出电流。
通过将电机的磁通矢量与旋转磁场保持一致,磁通定向控制器可以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并提供最佳的动态响应和高效率。
除了控制算法,矢量控制系统还包括一些辅助模块,如速度和位置估算器。
速度估算器用于估算电机的转速,通过处理电机的反馈信号和控制信号来计算转速。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公式。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技术,通过对电机的电流和转子位置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电机的高性能运行。
在这种控制方法中,需要根据电机的数学模型来建立控制算法,其中最关键的是磁链方程、定子电压方程和永磁同步电机的运动方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原理及相关公式。
一、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具有永磁体的同步电机,其主要结构包括定子和转子。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中,通常采用dq轴坐标系描述电机的状态。
d轴与永磁磁场方向一致,q轴与d轴垂直。
永磁同步电机的磁链方程可表示为:\[\psi_d = L_d i_d + \psi_{fd}\]\[\psi_q = L_q i_q\]\(\psi_d\)和\(\psi_q\)分别为d轴和q轴的磁链,\(i_d\)和\(i_q\)分别为d轴和q轴的电流,\(L_d\)和\(L_q\)分别为d轴和q轴的电感,\(\psi_{fd}\)为永磁体的磁链。
定子电压方程可表示为:\(u_d\)和\(u_q\)分别为d轴和q轴的定子电压,\(R\)为定子电阻,\(\omega_{e}\)为电机的电角速度。
永磁同步电机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T_e\)为电机的电磁转矩,\(P\)为电机的极对数。
二、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1. 测量电机的dq轴电流和转子位置信息;2. 根据电机数学模型计算出电机的磁链和电压;3. 根据控制算法计算出需要的d轴和q轴电流指令;4. 将电流指令转换为三相电流控制信号,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在矢量控制中,关键是根据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算法。
在控制算法中,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电流内环控制和速度外环控制。
电流内环控制通过控制d轴和q轴电流来实现对电机磁链和电磁转矩的精确控制;速度外环控制则通过控制电机的机械转矩和转速,实现对电机运行的稳定性和性能的优化。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公式。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是一种高级的控制技术,用于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其原理公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电动势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
首先,电动势方程描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动势与电流和转子位置之间的关系。
其一般形式如下:
e = kω + kᵢi.
其中,e表示电动势,k是电动势常数,ω表示转子角速度,kᵢ是电流常数,i表示电流。
其次,电磁转矩方程描述了电磁转矩与电流和转子位置之间的关系。
其一般形式如下:
Tᵢ = kᵢiᵢq.
其中,Tᵢ表示电磁转矩,kᵢ是转矩常数,iᵢq表示电流的q轴分量。
在矢量控制中,需要使用Park变换和Clarke变换将三相电流
转换为dq轴分量,然后根据电动势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来控制dq
轴电流,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原理公式涉及电动势方程、电磁转矩方程以及Park变换和Clarke变换的数学表达,这些公式
和变换关系构成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这些
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
关于1.5KW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初步方案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自身的结构特点,要实现对转速及位置的伺服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算法结合SVPWM技术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电压频率即可实现调速,为防止失步,采用自控方式,利用转子位置检测信号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频率,同时转子位置检测信号作为同步电机的启动以及实现位置伺服功能的组成部分。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上设法模拟直流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规律,在磁场定向坐标上,将电流矢量分量分解成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id 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iq分量,并使两分量互相垂直,彼此独立。
当给定Id=0,这时根据电机的转矩公式可以得到转矩与主磁通和iq乘积成正比。
由于给定Id=0,那么主磁通就基本恒定,这样只要调节电流转矩分量iq就可以像控制直流电动机一样控制永磁同步电机。
根据这一思想,初步设想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主控制板部分,电源及驱动板部分,输入输出部分。
其中主控制板部分即DSP板,根据控制指令和位置速度传感器以及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运算,并输出用于控制逆变器部分的控制信号。
电源和驱动板部分主要负责给各个部分供电,并提供给逆变器部分相应的驱动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与主回路的高压部分隔离开。
输入输出部分用来输入控制量,显示实时信息等。
原理框图如下:n_ref Isq_ref Vsq_ref Vsa_refn IsqVsb_refIsaIsbθ基本控制过程:速度给定信号与检测到的转子信号相比较,经过速度控制器的调节,产生定子电流转矩分量Isq_ref ,用这个电流量作为电流控制器的给定信号。
励磁分量Isd_ref 由外部给定,当励磁分量为零时,从电机端口看,永磁同步电机相当于一台他励直流电机,磁通基本恒定,简化了控制问题。
另一端通过电流采样得到三相定子电流,经过Clarke 变换将其变为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流,再通过park 变换将其变为d-q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电流Isq ,Isd ,分别与两个调节器的参考值比较,经过控制器调节后变为电压信号Vsd_ref 和Vsq_ref ,再经过park 逆变换,得到Vsa_ref 和Vsb_ref 作为SVPWM 的控制信号,然后产生6路驱动信号控制IGBT 逆变器,再供给同步电机,控制其转速及位置。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是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技术,它可以实现对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高精度控制。
该技术通过对电机的磁通和电流进行矢量分解和控制,实现了对电机转矩和速度的精确控制。
在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控制器首先通过传感器测量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电机的磁通和电流矢量。
接着,控制器将这些矢量分解为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并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开关来控制电机的磁通和电流。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转矩脉动小等优点。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控制器的复杂性、传感器的精度要求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总之,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是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电机的高精度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2章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控制方法2.1 永磁同步电机概述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提供的磁通替代后的励磁绕组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省去了励磁损耗,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因而它是近年来研究得较多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分类方法比较多:按工作主磁场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径向磁场式和轴向磁场式;按电枢绕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转子式(常规式)和外转子式;按转子上有无起绕组,可分为无起动绕组的电动机(用于变频器供电的场合,利用频率的逐步升高而起动,并随着频率的改变而调节转速,常称为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有起动绕组的电动机(既可用于调速运行又可在某以频率和电压下利用起动绕组所产生的异步转矩起动,常称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按供电电流波形的不同,可分为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简称永磁同步电动机)。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用于频率可调的传动系统时,形成一台具有阻尼(起动)绕组的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
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定子与绕组式同步电动机的定子基本相同。
但根据转子结构可分为凸极式和嵌入式两类。
凸极式转子是将永磁铁安装在转子轴的表面,如图 2-1(a)。
因为永磁材料的磁导率十分接近空气的磁导率,所以在交轴(q 轴)、直轴(d 轴)上的电感基本相同。
嵌入式转子则是将永磁铁安装在转子轴的内部,如图 2-1(b),因此交轴的电感大于直轴的电感。
并且,除了电磁转矩外,还有磁阻转矩存在。
为了使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具有正弦波感应电动势波形,其转子磁钢形状呈抛物线状,其气隙中产生的磁通密度尽量呈正弦分布;定子电枢绕组采用短距分布式绕组,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谐波磁动势。
永磁体转子产生恒定的电磁场。
当定子通以三相对称的正弦波交流电时,则产生旋转的磁场。
两种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推动转子旋转。
如果能改变定子三相电源的频率和相位,就可以改变转子的转速和位置。
图 2-1(a)凸极式 图 2-1(b)嵌入式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2.2.1 三相定子坐标系(A ,B ,C 坐标系)上的模型(1)电压方程: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呈空间分布,轴线互差120度电角度,每相绕组电压与电阻压降和磁链变化相平衡。
永磁同步电机由定子三相绕组电流和转子永磁体产生。
定子三相绕组电流产生的磁链与转子的位置角有关,其中,转子永磁磁链在每相绕组中产生反电动势。
由此可得到定子电压方程为:⎪⎩⎪⎨⎧+=+=+=C C s CB B s B A A s A p I R U p I R U p I R U ϕϕϕ (2-4)其中:A U BU C U 为三相绕组相电压; s R 为每相绕组电阻;A IB IC I 为三相绕组相电流;A ϕB ϕC ϕ为三相绕组匝链的磁链;P=t d d /为微分算子。
(2) 磁链方程定子每相绕组磁链不仅与三相绕组电流有关,而且与转子永磁极的励磁磁场和转子的位置角有关,因此磁链方程可以表示为:⎪⎩⎪⎨⎧+++=+++=+++=fCC CC B CB A CA C fB C BC B BB A BA B fA C AC B AB A AA A I L I M I M I M I L I M I M I M I L ϕϕϕϕϕϕ (2-5)其中:AA L BB L CC L 为每相绕组互感;AB M =BA M ,BC M =CB M ,CA M =AC M 为两相绕组互感; fA ϕfB ϕfC ϕ为三相绕组匝链的磁链的转子每极永磁磁链;并且f ϕ:定子电枢绕组最大可能匝链的转子每极永磁磁链()()⎪⎩⎪⎨⎧+=-==3/2cos 3/2cos cos πθϕϕπθϕϕθϕϕf fC f fB f fA (2-6)(3) 转矩方程: θωθω2sin )11(2sin 20dq d em em X X mpU X mpUE P T -+≈Ω= (2-7) 式中:ω为电角速度,X q ,X d 为交,直流同步电抗。
2.2.2 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上的模型(1) 电压方程⎥⎦⎤⎢⎣⎡+⎥⎦⎤⎢⎣⎡=⎥⎦⎤⎢⎣⎡βαβαβαψψdt d i i R U U s (2-8)(2) 磁链方程⎥⎥⎥⎦⎤⎢⎢⎢⎣⎡⎥⎥⎥⎥⎦⎤⎢⎢⎢⎢⎣⎡---=⎥⎦⎤⎢⎣⎡c b a ψψψψψβα232302121132 (2-9)(3) 转矩方程 )sin()(θψθψαβPM PM e I COS I T -= (2-10)2.2.3 旋转坐标系(d,q 坐标系)上的模型永磁同步电机是由电磁式同步电动机发展而来,它用永磁体代替了电励磁,从而省去了励磁线圈、滑环和电刷,而定子与电磁式同步电机基本相同仍要求输入三相对称正弦电流。
现对其在d,q 坐标系的数学模型描述如下:(1) 电压方程⎪⎪⎩⎪⎪⎨⎧+-=+-=q s d r q q d s q r d d I R dt d U I R dt d U ψωψψωψ (2-11) 其中:d U q U 为d,q 轴上的电压分量; d I q I 为d,q 轴上的电流分量;r ω为d,q 坐标系旋转角频率;d ψq ψ为永磁体在d,q 轴上的磁链;(2) 磁链方程q q q fd d d I L I L =+=ψψψ (2-12)其中: d ψq ψ为永磁体在d,q 轴上的磁链;L 为d,q 坐标系上的等效电枢电感;d I q I 为d,q 轴上的电流分量; f ψ为永磁体产生的磁链;(3) 电磁转矩方程()()[]q d q d q f n d f q f n em I I L L I p I I p T •-+=-=ψψψ (2-13)其中:em T 为输出电磁转矩; n p 为磁极对数;本章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类型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在坐标变换的基础上,对其在各个坐标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建立,为下文的控制系统的建立与相关模型的仿真提供了基础。
2.3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技术概述矢量控制又称磁场定向控制,最早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 F.Blaschke 针对异步电机提出,使交流电机控制理论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其基本思想为,通过旋转坐标变换将强耦合的交流电机等效为直流电机,实现解耦控制,从而可以得到与直流电机相媲美的控制性能。
后来这种控制思想被拓展应用到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中,使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能实现高精度、高动态性能、宽范围的调速和精密定位控制,随着工业领域对高性能伺服系统需求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已成为中小容量交流调速和伺服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
综上所述,矢量控制原理从发明至今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技术趋于完善,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为矢量控制方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以其优良的动、静态性能,逐渐成为了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主流。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与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略有不同。
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dq 轴下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转矩方程如式(2.24)所示。
33()[()]22e d q q d q d q d q T n i i n i L L i i ƒψψψ=-=+-(2.24)由式(2.24)可知,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转矩的控制最终可归结为对直轴电流Id 和交轴电流Iq 的控制。
输出同样的电磁转矩,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交直轴电流组合,而不同交直轴电流组合对应着不同的系统效率、功率因数以及不同的电流控制策略。
根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用途和控制目标不同,矢量控制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Id=0控制、最大转矩/电流控制、弱磁控制、cos ϕ = 1控制,恒磁链控制。
不同的控制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1). Id=0 控制在d i =0控制策略原理下各矢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2所示。
定子电流矢量的直轴分量为0,由式 (2-6)得电机输出转矩为:q r m d i p T ψ= (2-7)当忽略电枢电阻时,功率因数:o θϕcos cos = (2-8)图2-2中。
r ωψ实际上代表空载时电动机的端电压,o ωψ则代表系统带载运行时电动机端电压。
设两者之比为K,,,且有d L =q L =L ,则 22)(31p r v I L K ψ+= (2-9)图2-2在0=d i 控制策略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图令εψ=r d d i L /,称为去磁分量,在本控制方法下应使ε=0 (2-10) 逆变器的容量可以用 )22)(22(q d q d I I V V S ++= 来表示 (2-11) 此处有p r v I K S ψω3= (2-12)由上式可以看出,采用0=d i 控制方式,无去磁效应,输出力矩与定子电流成正比。
其主要的缺点是随着输出力矩的增大,端电压比较大而功率因数急剧降低,从而对逆变器容量的要求增高。
另外,该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电机的力矩输出能力,s Ri r ψ在输出转矩中磁阻反应转矩为0.(2).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最大转矩/电流控制也称单位电流输出最大转矩控制。
该方法根据凸极电机电磁转矩和转矩角之间的关系,对一给定电磁转矩求出最小电流对应的交直轴两个电流分量作为电流给定值。
定子电流空间矢量在同步旋转坐标系dq 轴下可表示为式(2.25)所示:s i = (2.25)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其实就是式(2.25)在式(2.24)条件下的极值问题,即电流矢量应满足(2.26)。
(/)0(/)0e s d e s qT i i T i i ∂⎧=⎪∂⎪⎨∂⎪=⎪∂⎩ (2.26) 由于计算量较大,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实时性无法满足,因此常采用离线计算出不同电磁转矩对应的交、直轴电流,以表格的形式存放于 DSP 中,实际运行时根据负载情况查表求得对应的id 和iq 。
力矩电流比最大控制使电机输出力矩满足的条件情况下定子电流最小,减小了电机损耗,有利于逆变器开关器件工作,同时降低了成本。
在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弱磁控制方法,可以改善电机高速时的性能。
此方法的不足在于功率因数随着输出力矩的增大下降较快。
(3).弱磁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思想来自他励直流电动机调磁控制。
对于他励直流电动机,当其电枢端电压达到最高电压时,为使电动机能运行于更高转速采取降低电动机励磁电流,以平衡电压,实现弱磁增速。
永磁同步电动机励磁磁动势由永磁体产生,无法像他励直流电动机那样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实现弱磁。
传统方法是通过调节定子电流id 和iq ,增加定子直轴去磁电流分量实现弱磁升速,为保证电机电枢电流幅值不超过极限值,转矩电流分量iq 应随之减小,因此弱磁控制的本质就是在保持电机端电压不变情况下,减小输出转矩实现弱磁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