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和木兰诗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幽篁.()平姜.()渝.州()涧.边()二.文学常识填空1.《山中杂诗》的作者是南朝文学家。
2.《竹里馆》选自《》,作者,是朝著名诗人。
3.李白,字,唐代著名诗人,有“”的美称。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册语文书中我们又接触了两首,它们分别是《》和《》,两诗均出自《》。
4.《逢入京使》是(填朝代)著名(填派别)诗人(填名字)的思乡怀亲之作。
三.完成诗词填空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吴均)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1.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其中最有趣的诗句“云从窗里出”说的是云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王维的诗《竹里馆》是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全诗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峨眉山月歌》是杜甫的作品,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平姜、清溪、三峡和渝州,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4.《春夜洛城闻笛》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而作。
()5.《逢入京使》是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淳厚隽永。
()五.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试判断下列诗句哪些运用了对偶?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4.歧王宅前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对偶句的有:六.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路漫漫..泪不干()..()双袖龙钟凭.君传语报平安()()一、提示型默写: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伤仲永》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 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分)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分)比较二: [甲]《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伤仲永》《木兰诗》:一、复习文学常识:1、王安石:字,(朝代)政治家、家,晚年自号老人,著有《》。
2、《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
这是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与《》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字音、字形邑扳谒卒耶泯机杼可汗( )( ) ()()ānjiān ()pèi头燕()山胡骑()()机róng 金柝( ) 三、【一词多义】【自】①名词,。
并自为其名。
②介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①动词,。
余闻之也久②名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①代词,这。
其诗以养父母。
②代词,。
稍稍宾客其父【然】①代词,。
父利其然也。
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
【市】①。
愿为市鞍马。
②集市。
东市买骏马。
【将】①名词,高级将领。
将军百战死。
②动词,。
出郭相扶将。
【帖】①名词,。
昨夜见军帖。
②动词,通“”,。
对镜帖花黄。
四、【词类活用】【奇】形容词作意动词,。
例句:邑人奇之。
【利】名词作意动词,。
例句:父利其然。
【宾客】名词作意动词,。
例句:宾客其父。
【日】名词作状语,。
例句:日扳仲永。
【策】名词作动词,。
例句:策勋十二转。
【骑】动词用作名词,。
例句:胡骑鸣啾啾。
五、【通假字】(1)“扳”通“”,牵,引。
(2)“材”通“”,。
(3)“火”通“”,同(伴)。
六、翻译下面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理解探究(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②少年时期,,;③青年时期, ,。
(2)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而热爱和平生活。
八、用原文语句回答:(1)仲永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方仲永变为“泯然众人”,作者认为其原因在于。
1 / 4《口技》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2、 施.八尺屏障(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5、众宾团坐( )6、夫叱大儿声(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9、妇抚儿乳.( ) 10、奋.袖出臂(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 齐发,众妙毕备。
4.( )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3、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15、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受于人”或"受之人"1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泯然众人矣.17、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此作者认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18、"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九、回答问题。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
《木兰诗》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4分,每空一分)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8、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9、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
10、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
三、翻译下列句子。
(6分)(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解释加粗的字词。
(14分)1、木兰当户织2、惟闻女叹息3、问女何所忆4、军书十二卷5、愿为市鞍马6、旦辞爷娘去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8、万里赴戎机9、朔气传金柝10、策勋十二转11、赏赐百千强12、木兰不用尚书郎13、对镜帖花黄14、安能辨我是雄雌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一、解释加粗的字词(16分,每空一分)1、父异焉2、并自为其名3、邑人奇之4、或以钱币乞之5、父利其然也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邑人8、不能称前时之闻9、还自扬州10、泯然众人矣11、卒之为众人1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3、贤于材人远矣14、如此其贤也15、彼其受之天也16、固众人二、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题两分)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
⑴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从先人还家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⑵不能称()前时之闻⑶泯()然众人矣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稍稍宾客其父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父利其然也第 1 页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原文填空。
⑴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二、阅读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伤仲永》习题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文章开头介绍了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2、“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仲永的天赋才华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列举。
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是怎样的?5、用文章原句回答。
(1)“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照应上文的什么内容?(2)作者认为导致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绝不只一种,你能结合现实具体分析一下吗?答案1、说明方仲永无诗书的熏陶,为下文“父利其然也”埋下伏笔。
2、承上启下。
3、(1)忽啼求之(2)即书诗四句(3)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略。
2。
备战2012必备《伤仲永》《孙权劝学》《木兰诗》知识点+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有答案)+《孙权劝学》《木兰诗》中考模拟题(有答案)一、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
杰出的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父异.焉4、书.诗四句5、并自为其..名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9、或以....钱币乞之10、父利.其然.也1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2、余闻之也....久13、称.前时之闻.14、泯然众人矣15、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1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17、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8、固.众人19、受于.人20、今夫.不受之天三、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借旁近/与之B、金溪民/方仲永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四、课内语段阅读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泯然众人,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为仲永原本天资聪慧,却因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3、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父利其然也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5、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幽篁.()平姜.()渝.州()涧.边()二.文学常识填空1.《山中杂诗》的作者是南朝文学家。
2.《竹里馆》选自《》,作者,是朝著名诗人。
3.李白,字,唐代著名诗人,有“”的美称。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册语文书中我们又接触了两首,它们分别是《》和《》,两诗均出自《》。
4.《逢入京使》是(填朝代)著名(填派别)诗人(填名字)的思乡怀亲之作。
三.完成诗词填空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吴均)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1.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其中最有趣的诗句“云从窗里出”说的是云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王维的诗《竹里馆》是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全诗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峨眉山月歌》是杜甫的作品,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平姜、清溪、三峡和渝州,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4.《春夜洛城闻笛》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而作。
()5.《逢入京使》是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淳厚隽永。
()五.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试判断下列诗句哪些运用了对偶?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4.歧王宅前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对偶句的有:六.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路漫漫..泪不干()..()双袖龙钟凭.君传语报平安()()一、提示型默写: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伤仲永木兰诗习题
伤仲永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当时享有
很高的声誉。
而木兰诗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其勇敢、坚毅的形象为人所知。
本文将围绕伤仲永和木兰诗展开,提出一些
相关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
一、伤仲永的生平和作品
1. 请简要介绍伤仲永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伤仲永的作品都表达了哪些主题和情感?
3. 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伤仲永的作品,试着解读其意义和内涵。
二、木兰诗的背景和内涵
1. 木兰诗是哪个时期的作品?有何特点?
2. 请简要概括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你认为木兰诗传达了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三、伤仲永与木兰诗
1. 以伤仲永的作品和木兰诗为例,分析他们对于女性的描绘和
态度。
2. 你觉得伤仲永的作品和木兰诗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3. 请结合伤仲永的作品和木兰诗,从文学角度探讨女性在古代
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伤仲永和木兰诗的影响
1. 伤仲永和木兰诗在后世文学中有怎样的影响?
2. 选择一个现代作家,分析他如何受到伤仲永和木兰诗的启发。
五、当代社会中的伤仲永和木兰诗
1. 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需要像伤仲永和木兰一样的人物?
2. 你是否有身边的例子,可以与伤仲永或木兰相提并论?
通过回答以上习题,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伤仲永和
木兰诗这两个文学作品。
同时,通过与当代社会的对比和关联,读
者也能够进一步思考这些经典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②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③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④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参考答案1.A C B A2.A3.C4.B5.B6.C7.A《木兰诗》1、描写木兰思念亲人的细腻情怀的诗句。
《孙权劝学》练习题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扌舌《孙权劝学》的内容。
答: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意对即可)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答:“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答: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答: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答:孙仲谋:好学,关心下属,重视知识,善于引导吕蒙: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好学上进,学有所成鲁肃:惜才爱才,重情重义,待人和蔼6•成语积累。
a、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7、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答:1、不要用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2、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知识能提高人的才干,让人变得聪明3、劝告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善于言传身教8.吕蒙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答: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习可以改变和提髙自己《木兰诗》练习题1、这段文字选自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从形式上看, 它是怎府诗,从内容上看,它是叙事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a ••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b・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 西……南……北……d・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伤仲永》《木兰诗》阅读一、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
⑴从“”到“”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⑵从“”到“”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⑶从“”到“”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2、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而且“”;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⑴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A、天资聪慧B、平庸无奇C、日益衰退D、与日俱增⑵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邑人奇之D、不使学3、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
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4、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答:()A、传/一乡秀才/观之B、传一/乡秀才/观之C、传一/乡秀/才观之D、传/一乡秀/才观之⑵余闻之也久答:()A、余/闻之/也久B、余闻/之也久C、余闻/之也/久D、余闻之也/久5、对下面句中的“之”“于”进行解释,然后归类文中的“之”“于”。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10《木兰诗》)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号()阿zl ()赏赐()理云bi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鞍常(jian)溅凝(jian)B.红妆(zhuang)霍霍(hud)C.唧吧(ji)加气(shud)D.胡骑(ql )金柝(tud)•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通—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策期() 雄ci () p6i 头() 扑 shud ()) 啾.(jiu) 可汗(hdn) 慈山(yan) 赏赐(ci)②日扳仲永—通—义:)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心戎机(奔赴)B.出郢相扶将(外城) 期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触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逃学(眯着眼) 愿为中鞍马(集市)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占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诗中的“、 ” 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 日持久,激烈悲壮.③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 一句诗文。
伤仲永王安石
)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
)。
其
()皆有可观者。
)))
)于邑人,不使学。
)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众人矣。
"
王子曰:")于材人远矣。
卒()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耶?翻译课文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
3.泯然众人矣。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
木兰诗北朝民歌郭茂倩
1 )闻女叹息。
)。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
(kâ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2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â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3)传金柝
)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
()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辨我是雄雌?
翻译句子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