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8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生要想提升数学素养,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
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数学经常成为学生们的心病。
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很难,所以经常有不会做、不愿意做、拖着做的现象。
这就需要学生本人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和家长约定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建立自觉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耐心和毅力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学科。
数学题目往往需要多次的推敲,多种方法的尝试,有时候甚至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耐心和毅力。
学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一次搞定的。
遇到难题不能垂头丧气,而是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继续思考和尝试,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三、多思维角度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是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灵活地应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
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扎实基础知识要想提高数学素养,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数学学习是一种渐进式的过程,每个新的知识点和技巧都是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
如果基础不牢固,后面的学习就会非常吃力。
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扎实。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先回顾和巩固以前的知识点,保持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的知识。
五、及时解决困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不少困惑和疑惑。
遇到困惑时,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和交流,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及时解决困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避免误区和堆积问题,也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多实践多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做一个智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年本人担任四年级两个平衡班的数学科教学,第二学期正好遇到我区四年级抽样监测。
成绩一出,本人所教两个班成绩突出,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表扬,主管教学的张校长并让我在全体教师会上交流教学经验,正冲着完成这项任务,我通过回忆、思考、反思,发现我并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优秀,我只是做了一个比较智慧的数学老师,在我教学中自始至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经养成,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班主任或语文老师的事情,作为我们数学老师只需教好本学科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这样想就错了,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可见习惯对每一个人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一剂良药。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明白学生习惯养好了,他自然喜欢上你的数学课,喜欢上你的课,他就会认真完成你所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学生对你所要求的一切都能认真负责,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高。
所以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第一件所做的事就是在这方面下苦功。
学习习惯有很多,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实际教学,从六个习惯谈谈我的做法。
一、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为数学老师绝不可小瞧作业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定要通过作业这个平台有效地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而独立完成作业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不仅事关作业“道德”,而且也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个习惯听起来很容易养成,但是我强调的是“独立”两字,每天的作业总有学生有不会做的题目,一般情况下,这些同学要么请教家长或辅导老师,要么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抄同学的,这两种做法我认为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我每接一个新班,在第一节课我一定向学生强调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然后告诉他们,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中下生就在题目旁边注明“我不会做”,第二天早上来问我或者第二天认真听作业评讲;对于优秀学生我就让他们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直到搞清楚了再把结果写进作业本并做上记号。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的学科,学生最好从小便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起点,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
家长和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用数学游戏来帮助孩子认识数字、形状、空间和大小,例如让孩子用积木拼图、数独、找
规律等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
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和推理的学科,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的任
务之一。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趣题和练习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让孩子
尝试用手指和器具进行一些物品的分组,体验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数独、连连看等游戏
让孩子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认真和耐心去解决问题的学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家
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肯定,在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引。
同时,让孩子知道数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不要怕出错,要不断地尝试和
练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孩子的数学修养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
科学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每天给孩子安排一些适当的数学练
习任务,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数学能力;鼓励孩子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
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促进互相学习和成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环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启发性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帮助他们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习惯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教室的布置也要符合学习数学的要求,如摆放数学概念图、示例题等物品,以便学生能随时查阅。
此外,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数学游戏、教具等,以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勤做笔记的习惯。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采取启发性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人长期在农村山区乡镇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数学不仅要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即使在完全掌握了新知识的情况下,也会不知不觉地产生错误。
例如:由于书写马虎,看错自己所书写的运算符号或数字,把“÷”当成“+”,对错数位,搞错繁分数的主分数线等。
这些是属于无意错误,但是却浪费了师生的不少精力。
书写是否工整规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今后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将产生影响。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书写要整洁并且格式要规范,我认为无论是汉字还是运算符号和数据,都要学生笔顺正确。
批改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批改作业的正误,而且要给学生的书写加评语等等,这样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就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渐进导训,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如果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练习时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数学语言的丰富内容和本质,而往往被题目中表现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以致出现错误。
因此,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审题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例如有这样一组题:①4+1.85-1 ②5-3.25+2 ③6.375+3+④5.25+4.75-3练习前可以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审题,分析题中各数据的特征,显然第①题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第②题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第③题也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比较简便,第④题由于5.25+4.75=10,因此不必把小数化成分数。
这样指导训练学生仔细审题,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计算的盲动性,长期坚持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自觉性。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认真算题的习惯数学离不开计算。
正确、熟练、合理、灵活是大纲对小学生计算方面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之外,还必须要培养学生仔细计算、验算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赵彩艳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感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都需要学生呼应以相应的学习习惯。
教师想要积极指导、扶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
一、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我很注意培养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快速投入课堂的习惯,经常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关键是给学生的一种定性的条件反射,提醒学生作好上课的准备。
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听算,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念题,并进行紧张计算,并且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课时要看着老师,我平时随时留意观察,发现哪个学生不注意,就及时提醒教育,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有时还有意识地叫个别同学复述刚才老师或同学讲的话,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
可是在培养过程中,反复性是经常会出现的,因此要给学生多次实践的机会。
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我坚持引导在先的原则:又因为习惯的养成是反复的过程,因而我也做到严格要求。
实践证明,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初步形成了,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
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想敢于说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想的学习习惯,这里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
语言是小朋友思维的外观,学生想的如何,必须让他们讲出来,要使学生敢想、善想、多想,除了根据教师合理启发,不断培养他们想的习惯,想成善思的习惯外,还得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表达自己,哪怕是错的,也要让他们来说,以此来了解他们想的如何。
培养学生们敢于说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
训练学生大胆发言时,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说一遍,说得好一点。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建立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之上。
学生应该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建议: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树立目标:学生应该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目标的设定和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
3. 鼓励自信: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1. 多做习题: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习题和课外习题进行练习,并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2. 多思考:数学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或进行一些数学推理活动。
3. 合理利用工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计算器、几何工具等辅助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1. 规律作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探究数学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理解的学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究数学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数学老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解释为什么这个目标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很重要。
例如,老师可以说:“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学习如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这个知识点将帮助你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明白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而更有目标性地进行学习。
其次,数学老师还可以通过布置适当的数学作业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帮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适当的作业布置,数学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老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竞争意识的有效方式。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些活动,数学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今,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数学教学也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更加生动地展示和讲解数学知识。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或在线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重要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深化。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优秀的数学学习习惯将是孩子们在自我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的重要保障。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喜欢数学是一个人学习数学的基础。
如果孩子没有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成果就会很有限。
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或者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这将让孩子们感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学科。
二、注重数学基础的打牢数学的基础部分极为重要,这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关键的作用。
学习数学要从基础做起,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不可能建立起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打牢孩子的数学基础。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数学基础的讲解和练习,让孩子们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在数学实践中掌握知识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仅仅是空洞地理解和记忆,还需要在实践中多加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编制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或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来掌握数学知识。
四、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做题时注重思路清晰、详细记录计算过程等。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式,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五、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自我学习和自我练习。
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长期积累和不断练习才能提高的学科,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奖励。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和考试成绩时,应多给予正面的反馈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
(3)组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培养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有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比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学习难度;对于一些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保持一定的专注力,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长的连续学习时间造成学习疲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计划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或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1)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叶坪小学罗序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就提醒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该把规范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一项必要的教学目标。
而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应该是多层面的,为了学生能够从小打好数学的基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常规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读、听、说、写、算、查、问等十个方面。
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首要任务。
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他们对这门学科的第一次接触,因此老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举办趣味数学活动、数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因为有些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
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教导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不懈地去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
老师还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他们信心和动力。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一年级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复习预习,整理笔记等。
这些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数学学习是需要合作的,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五、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失败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和挫折。
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教育他们失败是成功路上的一部分,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坚持向前。
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耐心和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正确看待失败等多个方面来入手。
老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知识,更关乎学生思维方法和态度的培养。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本文将分析一些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正确的数学观念是认识到数学学习需要时间和精力,是一个需要持久耐力和不断努力的过程。
学生不应只追求短期的成绩,而是应该明白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因此,学生应从小学习到喜欢数学、享受数学。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妙、有趣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二、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影响。
1.为学生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数学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噪音对学习的影响。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作息、规律作业等,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数学课本、练习册和习题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提供在线数学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如数学软件、数学游戏等,使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学习数学。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方法。
学习前,可以请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学习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练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展现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支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和课外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重点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和督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一、背景分析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因为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
特别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严谨的学科,更需要培养学生全面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儿童意志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但是由于我校学生的父母大都经商,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能集中思想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够连贯的读题影响了对题意的理解;不能正确工整地书写;不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因此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决定将“小班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对象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三、归因分析根据研究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
1、数据呈现(1)倾听方面:有21%的能够整节课集中注意力倾听,61%学生能够保持15----20分钟,18%的学生没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2)发言方面:有12%的学生能够准确完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65%的学生能够较位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23%学生没有思路甚至不发言。
(3)解读方面:有19%学生边读边思考,有50%的学生只读不思,有31%的学生无法流利地读题。
(4)书写方面:有35%的学生能够正确整洁工整地书写,40%的学生只能正确地书写,有25%的学生作业有误且字迹潦草。
(5)思维方面:有19%的学生能主动有序全面地思考,有52%的学生能主动思考但思考结果质量不高,有29%的学生处于被动思考阶段。
2、结果分析:(1)学前教育的欠缺导致学习习惯不好。
学生在上一年级以前的学前教育欠缺的多,他们有的断断续续的上过正规的幼儿园,有的则没有上过幼儿园,接受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
如何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就如何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探讨。
一、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不仅是学科之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学生需要明确数学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科认同感。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和家庭都可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安静、整洁的教室,配备良好的教学设施;家庭可以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可以在家中设置合适的书桌和书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三、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阶段目标等。
制定学习计划需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分压力自己,也不要过于懈怠。
可以借助学习工具和学习软件来辅助学习,并定期检查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展。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运算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加数学竞赛和课外讲座等活动,拓宽数学知识和视野。
五、合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可以是学校提供的教材、试卷和题库,也可以是网络上的学习网站和视频教程。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充实自己,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学习资源,避免盲目相信互联网上的假冒伪劣信息。
六、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在学习中保持耐心和恒心,将数学学习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探究摘要: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及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素养。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专心倾听的习惯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最后,实行奖励机制,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由教师的观察到只给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从而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要让学生思考,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
比如“可能性”,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摆脱对教学学科的畏难情绪,从而让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主动地学习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进行些许探讨。
一、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课改的主要目标是由教师的“要我学”,变成学生自主的“我要学”。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的路上遇上了学习困难,没有适当的引导,就会出现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出现厌学倾向。
学生一旦能够享受到数学学习中的欢乐和喜悦,成功喜悦、就会强化学习动机,积聚正能量,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增强学习活动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题目。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数字、计算变得不再乏味,又使学生思想上彻底改变认识,摆脱原来教师逼迫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的“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导入新课中教师巧妙设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接着教师再次发问:“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此刻面对教师的再次发难,学生都会回答几岁就过几个生日。
教师再次设问:“一般来说,一个人几岁就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在满十二岁的时候才过了三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全班学生听了开始情绪高涨起来,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顺势进行引导,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方案》【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
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数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年之计在于春。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
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然而目前在我们学校多数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
其具体表现:1、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作息无规律,回家不预习,课前不准备; 2、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学习马虎、不举手发言,不交流讨论,不练习思考; 3、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4、有些学生作业拖拉,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作业,依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5、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6、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7、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8、另外,还有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的学生,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正如有些家长所言:“我的孩子越学越差,学前班考100分,到了一、二年级考90多分,三、四年级考80多分,五六年级考70多分,照此发展怎么办?”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害处非常大。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数学组低段一、背景分析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因为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
特别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严谨的学科,更需要培养学生全面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儿童意志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但是由于我校学生的父母大都经商,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能集中思想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够连贯的读题影响了对题意的理解;不能正确工整地书写;不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因此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决定将“小班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对象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三、归因分析根据研究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
1、数据呈现(1)倾听方面:有21%的能够整节课集中注意力倾听,61%学生能够保持15----20分钟,18%的学生没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2)发言方面:有12%的学生能够准确完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65%的学生能够较位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23%学生没有思路甚至不发言。
(3)解读方面:有19%学生边读边思考,有50%的学生只读不思,有31%的学生无法流利地读题。
(4)书写方面:有35%的学生能够正确整洁工整地书写,40%的学生只能正确地书写,有25%的学生作业有误且字迹潦草。
(5)思维方面:有19%的学生能主动有序全面地思考,有52%的学生能主动思考但思考结果质量不高,有29%的学生处于被动思考阶段。
2、结果分析:(1)学前教育的欠缺导致学习习惯不好。
学生在上一年级以前的学前教育欠缺的多,他们有的断断续续的上过正规的幼儿园,有的则没有上过幼儿园,接受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
更不要提什么数学素养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只注重结果的讲解而忽视了过程中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虽然有新课程的意识,或是理解的不透,或是课程进度的原因,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结果的讲解而忽视了过程中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3)家庭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少数家庭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比较重视培养,多数家庭忽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他们认为:这些习惯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养,而是自然形成的是以身示范的,这样导致忙于生意的家长们根本不去培养自己的孩子的良好的习惯。
四、研究方法(一)、调查问卷法对1---3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二)、谈话法利用课余时间和实践活动课实践根据调查问卷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谈话。
(三)、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干预措施(一)在课前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1、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直到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
要求学生每天把第二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先看一看、想一想,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多想想。
隔段时间检查一下,很多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看懂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听课。
看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
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
例如:学习2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想想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有几种方法进行计算,第二天要方法多正确且能选出自己理解十分到位的思路进行讲解的奖励其小红旗等。
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在第二天的课堂上纷纷讲解了自己理解的方法及思考过程。
有的讲:先借1捆,10-7=3,再将3和13合起来是16根;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与3根合起来是13根,13-7=6,将一捆加上6根就是16根;有的讲:……学生在亲身感受下,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还有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
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所以我们也比较重视复习一环节。
(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1、教师力求教学语言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同时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例如:当遇到一些新课的重要之处,或学生回答精彩之处,马上会示意别的学生进行复述或点评。
“刚才某某同学说了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话,一种方法等)是什么?请你说说。
”这样能促使那些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这一方法,寓批评于学习中,教育不着痕迹,同时,对学生起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一形式,更适合于较长时间要学生持续倾听的学习活动。
2、课堂上应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加强常规训练,让学生明确注意听讲的重要性。
也可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听课,让学生听后复述,提出意见评论。
这样听答结合的训练,既促进了听的注意力集中,又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学习知识或找到可用的部分。
(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得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拿到新知或练习题之后先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倾听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要边听边思考。
2、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准确完整表达的习惯。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信息及时反馈、错误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课堂上应重视说的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能完整、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说、多辩,激发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课后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
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
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六、收获与启示在数学活动中,听,说,读,写和想的能力有其特定的内涵,而且他们还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保证,这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倾听老师的讲课。
在反馈是也往往只顾着表现自我,而忽视可和同伴交流与分享,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注意倾听。
数学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孩子们的学习轨迹。
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富有情趣,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从而焕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每位学生都具有至少七项智能,具有到个人表现有所不同,有的七项全能,有的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的但其它缺乏,这是人的差异性,但是各项智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当一位学生在发展某项智能是,却需要其它几项智能的作用。
所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多方面进行提高。
因此,在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语文、外语学科的专利,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任务。
反思:1 我们特别重视了学生听,说,读,写和思几方面的培养,学生在这段研究时间内的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
说明我们的措施有效。
2 学生的倾听能力较研究前学会了自主的倾听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效的发言。
3 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有意识的进行准确完整流利的表达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虽然不是那么很完美,但这种意识很可贵。
4 学生在读题理解题目方面,有一种不理解再读的精神,所以遇到题目他们能够进行对题目的反复推敲。
5 75%的学生书写认真规范,能够做到为了漂亮而反复修改,力求完美。
调查问卷1、你平时上课时是怎样听讲的()。
(1)每次都认真听讲。
(2)大多数时间认真听讲。
(3)有时听、有时不听。
2、你认为上课时哪一项最重要()(1)完成作业。
(2)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
3、当同学回答问题时()。
(1)忙着举手,心里想着自己的答案。
(2)和同学一起抢着说。
(3)认真听同学说补充自己的意见。
(4)认为和自己无关4、上课时你经常回答问题吗?()(1)经常(2)有时(3)从不回答5、你上课回答问题时,你()。
(1)只说答案。
(2)能完整的回答。
6、课堂作业你能按时交吗?()(1)能(2)不能7、你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写作业吗?()(1)能(2)不能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
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这是选题的第一原则。
一般人们做研究,总要有个目的。
没有目的的研究,就好比没有靶子的射击,只能是盲目放枪,空浪费子弹。
人类为什么会有研究活动?科研工作者为什么要搞研究呢?无非这么几种目的。
一是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
即解决社会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社会生活当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是为了创造财富,获得利益。
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
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比如“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入世以后如何应对中学生人才外流”,就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个人们关心的现象而提出的。
二是探讨价值,理论探讨,基础理论,精神性的产品,不对社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是向人们提供一种看问题的方法,一种思考角度。
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认识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有一定参考和启发,也就有价值了。
比如以前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宝黛爱情的悲剧,他说是反封建,你说是清朝衰亡的百科全书,还有人说是种群生命力衰退,这些看法无论哪一种都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认识事物的角度,对我们来说就有了价值。